1996年9月25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会见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等时指出
把精神财富传授给青少年
新华社北京9月24日电(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刘磊、新华社记者张宿堂)国务院总理李鹏今天下午在中南海亲切会见了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和参加全国文史研究馆成果展的代表。他向中央文史研究馆成立45周年表示祝贺,祝贺这次成果展览取得圆满成功。同时向各位馆长、各位馆员表示亲切的问候。
李鹏希望各位老先生多多保重身体,量力而行,更好地把精神财富广泛地传授给广大的青少年,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更多的贡献。
成立于1951年的中央文史研究馆,作为一个专门安排老年知识分子的机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敬老崇文、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一贯宗旨。45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数千位馆员心系祖国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不顾年事已高,努力著书立说,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加强海外联谊工作,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萧乾介绍说,这次在中国革命博物馆举办的展览共展出了全国32个文史研究馆选送的近300幅书画精品、近1000种文史著作、260幅反映各馆馆务活动的图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全国文史研究馆所取得的文史研究成果,以及全国文史馆员队伍的整体水平。
李岚清、罗干、王兆国等参加了会见。


第1版(要闻)
专栏:

省部级干部研究金融改革与发展
朱镕基同全体学员座谈
新华社北京9月24日电(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李涛、新华社记者陈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今天下午在中南海同参加省部级干部金融改革与发展专题研究班全体学员座谈。他充分肯定了省部级干部金融专题研究班这一形式,对学员们所取得的学习成果表示满意,并就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和金融体制改革等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
由国家行政学院和中国人民银行举办的省部级干部金融改革与发展专题研究班,主要是为促使《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票据法》、《保险法》、《担保法》及《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等一系列重要法律、法规的顺利实施,以及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使之与国有企业改革相互协调,保证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来自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部分副省级市以及国家有关部委的负责同志40人参加了为期16天的专题研究班。海南省委副书记、副省长汪啸风,天津市委副书记、副市长李盛霖,青海省副省长赵乐际先后在座谈会上发了言。国家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桂世镛主持了座谈会。国务院和中央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以及金融系统的领导出席了座谈会。


第1版(要闻)
专栏:国庆特稿

开放更上一层楼
本报记者龚雯
编者按:我们即将迎来伟大祖国的47岁生日。回首以往岁月,共和国创造了无数辉煌,也曾经历过风雨坎坷,不管在任何情况下,她都矢志不渝地在追求着一个目标: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如今她正以更加坚毅的步伐,昂首行进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道上,再创新的辉煌。
为庆祝国庆47周年,我们推出这组“国庆特稿”,将从不同方面展示共和国新的风采。
跨入“九五”第一年,我国的对外开放迈进一个新阶段,全方位、多层次、外向型的开放格局日渐明晰,并走向纵深。这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开放中的“含金量”越来越高。重视质量,成为招商引资新的聚焦点,开放更上一层楼,风光愈显旖旎。
按照“积极、合理、有效”的方针,各地继续扩大利用外资,注重提高引资质量,利用外资再传佳讯,1—8月,项目数量同比虽下降18%,但协议外资金额529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62亿美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24%和16%,均呈上升态势。项目平均规模扩大,平均协议外资额由去年的247万美元增至323万美元。苏州工业园区平均单项金额逾3000万美元,居全国之首。上半年全国新批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55个,协议外资金额53.2亿美元,各占全国总数的0.4%和11.7%,单项平均金额近亿美元。
引资项目规模扩大的主要原因,是投资来源更趋多元化,特别是跨国公司的纷至沓来,日本、新加坡、韩国、美国、西欧等大公司的投资有大幅增长。在浦东新区,著名的西门子、八佰伴、日立等大集团一再追加投资,全国32个经济技术开发区,那些著名国外大公司的名字处处可见。其项目投资力度大,技术含量高,管理水平先进,有长期的战略目标,有效促进了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总体投资环境的改善。
今年外商直接投资集约化程度显著上升,基础设施项目拉动作用增强,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电力、公路、码头等项目开始被外商视作热点。在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领域,石化、建材、机械、电子、汽车、医药等资金技术密集型大中项目有较大增加,在当地吸收外资金额中占有很大比重。福建省漳州后石电厂和莆田太平洋电厂协议外资额分别为12.78亿美元和5.2亿美元,合计近18亿美元。
在外商依然青睐沿海地区的同时,外资向内地合理转移的趋势已初露端倪。中西部18省区利用外资整体水平有所提高,在全国所占比重增加,基础设施等大项目增多,资源、劳动密集型等优势项目增幅较大,银行等金融服务业也在中西部一些大城市试点。
上半年,外资企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进出口总值为58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2%,占全国的46%,比上年同期高出9个百分点。在外贸出口一度普遍下滑的形势下,外资企业锐气不减,1月至6月出口262亿美元,增幅为38%,占全国出口总值的41%,较上年同期高出近14个百分点。
自去年底始,我国对外开放作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和政策调整。现在看来,主要工作进展较顺利,一是全面实行加工贸易保证金台帐制,加强了对加工贸易的监管,有效控制了走私违法活动;二是自4月1日起大幅降低关税,并取消过多的不合理的进口税收减免优惠,使我国税收政策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并与国际惯例接轨;三是从7月1日起在全国推行外资企业银行结售汇,一方面推进了年内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可兑换进程,另一方面也切实改善了外企的经营环境,外商对此深表赞许。
今年是邓小平同志“开发区大有希望”题词十周年。作为开放窗口的开发区着力完善投资硬、软环境,吸引了大批客商,上半年工业总产值达771亿元,出口创汇36亿多美元,上缴税收48亿元,其中外企产值616亿元,创汇31亿美元。
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将会更加密切,对外开放水平在“九五”期间必将实现质的飞跃。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会见斯托总统
本报北京9月24日讯记者廖先旺报道:今天下午,国务院总理李鹏在中南海亲切会见了基里巴斯总统塞布罗罗·斯托。
李鹏对斯托总统及其他基里巴斯贵宾访华表示热烈欢迎,并相信斯托总统的访问必将为进一步加强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推进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李鹏说,基里巴斯独立17年来,在发展民族经济、保护民族文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进展,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对此感到由衷的高兴。他祝愿基里巴斯政府和人民在斯托总统领导下取得更大的成就。
李鹏还说,中基建交以来,两国关系稳定健康地向前发展。双方在经贸、科技和医疗卫生等领域的互利合作不断扩大。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中基两国相互理解、密切合作。我们对中基关系的发展表示满意,对斯托总统和基政府重视对华关系并为发展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友谊所作的努力表示赞赏。
斯托总统说,基里巴斯人民对中国人民怀有深厚的情谊。我们高兴地看到中国在经济建设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幸福。他祝愿中国取得更大成就。


第1版(要闻)
专栏:

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出新贡献
——热烈祝贺“星火计划”实施十周年
本报评论员
“星火计划”实施十年,把科技星火撒遍神州,在我国广袤的国土上,创造出了令世人惊叹的辉煌业绩。亿万农民依靠科技种田、发展多种经营、创办乡镇企业,不仅实现了脱贫,而且相当一部分已跨入了小康行列。“星火计划”使我国农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迎接建国47周年的时候,总结“星火计划”在十年中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制订今后的行动规划,是一件有意义的大事。我们热烈祝贺“星火计划”工作会议今天在北京召开。
十年来,“星火计划”已覆盖了全国85%以上的县市,投入了各类项目66736个,已经完成的项目超过了立项总数的一半。仅1995年,“星火计划”实现产值2683亿元,相当于十年总投入的近三倍。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及农村的非农业产业有较大的发展,农村的产业结构得以合理调整。“星火计划”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引导、示范作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星火计划”为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做了大量工作。通过“星火计划”的实施,激发了广大农民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科技意识,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农民企业家和青年星火科技带头人,组成了推动农村工业化、现代化的骨干队伍。农民科技意识的增长和有关科技知识的掌握,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发展意义深远。
以上事实雄辩地证明,十年前在农村经济体制实行初步改革之际,为广大农民摆脱愚昧与贫困而提出的“星火计划”,是科技兴农的一项战略措施。“星火计划”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前景。
科技兴农是科技工作的永恒主题。党中央在去年提出了“使农业科技率先跃居世界先进水平”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星火计划”是在农村贯彻实施“两个战略”和“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重大措施。党中央和国务院制定的战略和政策,为“星火计划”的深入实施创造了有力的政策环境、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利的需求环境和良好的人才与技术环境。这使“星火计划”得到了一个充分展示其功能的舞台。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星火计划”能否有新飞跃、大发展和上台阶,需要进一步解决好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今后的农村经济将逐步走上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的道路。发展规模经济能促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发产业、提高效益,走出一条新路。如果说,以往“星火计划”的单项投入强度有所加大的话,那么面对新的态势,单项技术、单个企业、单个农业示范户的办法已不能满足需要了。“星火计划”需要寻找发展农村规模经济的新路子。
其次,我国中西部农村人口占全国农村人口的2/3,全国农村能否相继进入小康生活,关键在中西部地区。向中西部农村挺进是“星火计划”的光荣历史使命。然而,尽管中西部地区有较大的资源优势,而中西部的技术基础和开发能力相对薄弱。“星火计划”需要发挥其已有的优势,探索将中西部资源尽快地开发、转变为经济优势。
第三,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灵魂。“星火计划”同样需要强化技术创新的道路。在市场经济体系逐渐形成,各项改革措施日见到位的态势下,“星火计划”还需要加强管理,强化超前引导的能力。
新的形势要求“星火计划”有新的飞跃,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第1版(要闻)
专栏:

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
王首道同志遗体在京火化
王首道同志病重期间和逝世后,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彭真朱镕基刘华清荣毅仁等或到医院看望或通过其它方式表示慰问;胡锦涛等前往八宝山送别
新华社北京九月二十四日电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王首道同志遗体,今天在北京八宝山火化。
王首道同志病重期间和逝世后,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彭真、朱镕基、刘华清、荣毅仁、丁关根、田纪云、李岚清、李铁映、邹家华、姜春云、钱其琛、谢非、温家宝、杨尚昆、万里、宋平、薄一波、宋任穷、张震、雷洁琼、秦基伟、吴阶平、宋健、陈俊生、叶选平、吴学谦、赛福鼎·艾则孜、杨静仁、赵朴初、钱学森、朱光亚,以及王平、刘澜涛、江华、肖克、张爱萍、习仲勋、彭冲、王芳、谷牧、杨成武等,或到医院看望或通过其它方式表示慰问。
胡锦涛、吴邦国、王汉斌、陈慕华、王丙乾、王光英、彭珮云、罗干、杨汝岱、王兆国、阿沛·阿旺晋美、洪学智、钱伟长、钱正英,以及李德生、陈锡联、段君毅、黄华、廖汉生、马文瑞、王恩茂、郑天翔、杨易辰、刘复之、王鹤寿等,前往八宝山送别。
(附图片)
胡锦涛等前往八宝山为王首道同志送别,并向王首道同志的家属表示慰问。新华社记者刘建生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与贫困地区人民同行
——说说我们的“新闻扶贫计划”
本报记者
(一)
消灭贫困,作为一个世界性话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新年前夕,当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宣布将1996年确定为国际消除贫困年时,他面对的是全球13亿贫困人口。
在新年第六天,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再次部署加快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此时,我国农村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还有7000万。
也在此时,人民日报社华东分社的两位记者正奔波于华东地区的国家重点扶贫县。去年10月6日,本报华东新闻版以“唯有自强能自立”为题,推出第一个扶贫新闻专版。到今年6月底,华东地区56个国家重点扶贫县的新闻专版全部出齐,逐一介绍了各县在扶贫攻坚中的新思路、新经验、新情况,累计见报各类稿件600余件。一些新闻界同行称之为“对贫困地区一次规模空前的舆论支持”。
实施“新闻扶贫计划”,正值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召开前夕。加快东西部交流,缩小东西部差距,成为“九五计划”的重要内容。因此,“新闻扶贫”也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国务委员、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陈俊生专门审阅了本报部分扶贫新闻专版和读者来信,并致信华东分社给予充分肯定。国务院扶贫办负责人致函感谢本报为全社会参与扶贫攻坚作出了表率,表示将全力配合支持“新闻扶贫计划”。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项南专门撰文《“新闻扶贫”赞》,赞扬本报“新闻扶贫”是继文化扶贫、科技扶贫后的又一创举。
(二)
华东地区既有沿海地区的开放繁荣,又有内陆山区的闭塞落后;既有纷纷崛起的新型农村城镇,又有尚未跨进工业化门槛的贫困乡村。目前,仍有56个国家重点扶贫县(不包括相当一部分省定贫困县),分布在除上海、江苏外的山东、安徽、浙江、江西、福建五省。
这些贫困县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那里的干部群众正在坚忍不拔地与贫困战斗,而广大读者很少知晓。这是报纸宣传的缺憾,更是新闻工作者的失职。
去年8月,本报华东分社负责人指出,进一步强化贫困地区的报道规模和深度,哪怕牺牲一部分广告版面,也要力争为每个国家重点扶贫县出一块新闻专版,并制订了较为完整的“新闻扶贫计划”方案。安徽、江西、山东、浙江、福建五省省委宣传部对这一计划给予积极回应,很快寄来了贫困县县情介绍和报道线索,热情欢迎编辑、记者尽快前往采访、组稿。
(三)
实施“新闻扶贫计划”,不同于以往的扶贫报道,更不是县情介绍和招商宣传,既要腾出大量版面,更需精心组织策划。
在确定编辑指导思想时,本报华东分社特别强调,“新闻扶贫”必须突破以往扶贫报道老框框,并确定了“声势、贴近、交流”的预期目标:一要强化报道声势,将56个国家重点扶贫县作为一个整体组织系列报道,每县一个新闻专版连续推出,让广大读者全面了解这些县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二要增强报道贴近性,大部分稿件请当地作者采写,由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讲述身边的变化。三要推进双向交流,突出介绍各地扶贫攻坚新思路,创建优势新办法,沟通贫困地区之间相互交流和借鉴。
扶贫新闻专版重点设置了“公仆访谈”、“记者观察”、“身边的优势”、“得意之作”、“编辑手记”等专栏,同时配以区位示意图、扶贫寻呼台等服务性栏目。
为了搞好这次大规模的系列报道,分社专门抽调3名编采人员,每次下乡十天半月,坐火车转汽车,行程上千公里,长途奔波于5个至8个贫困县,工作强度和艰辛可想而知。
(四)
“新闻扶贫计划”尽管只经历了初步的实践,但它确实产生了不同于以往的效应。
效应之一:推进了贫困地区建设经验交流。江西宁冈县委书记罗庆恩来信说:“扶贫系列报道使我们从各地的经验中看清了自己的发展思路,奋斗目标更明晰,信心更足了。”浙江文成县委书记高育厅来信说:“扶贫专版其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报道本身。尤其是‘编辑手记’、‘记者观察’等专栏文章,对我们很有启发和指导意义。”
效应之二:为贫困地区干部群众鼓了劲。安徽霍山县委书记张宗华来信说:“为贫困地区人民鼓与呼,既是激励,也是社会责任。人民日报华东版为此作出了有益尝试。”江西遂川县委来信说:“许多干部群众看了报道后很受鼓舞。一些在外地工作的同志通过报道看到了家乡的变化,纷纷写信致电表示祝贺。”
效应之三:展示了贫困地区新形象。福建武平县委宣传部来信说:“许多干部群众纷纷反映说,人民日报华东版对武平县的支持,再一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贫困地区人民的关怀,也使外界进一步了解了我们县。”山东莘县县委宣传部来信说:“莘县专版刊出后,全县上下反响强烈。贵报第一次全面反映了莘县的工作和产业优势,提高了莘县的知名度。”


第1版(要闻)
专栏:

领导干部要努力学好哲学
——全军军以上干部哲学轮训班侧记
新华社记者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的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唯物辩证法,讲究思想方法,注意防止和克服认识上与工作中的片面性。”
遵照江泽民同志的指示精神,人民解放军各级领导干部迅速掀起了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的热潮。在中央军委和总政治部的统一部署下,来自各大军区、各军兵种和武警部队的46名军以上领导同志,于8月下旬汇集国防大学,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集中轮训。
高中级干部队伍理论建设的必修课
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才能枝繁。要落实江泽民主席的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必须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邓小平同志的哲学思想。国防科工委指挥技术学院院长常显奇、新疆军区政治部主任周连江等将军的这些体会,阐明了江泽民主席关于领导干部学哲学指示精神的重大意义,也反映了所有参训将军和全军各级领导干部的共同心声。
将军们认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当前要着重学习邓小平同志的哲学思想。邓小平同志直接参与过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创造过程。在领导全党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他又以巨大的理论勇气进行了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理论创造。国防大学副校长侯树栋在分析这一理论创造的丰富成果时指出,邓小平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哲学思想,首先和突出的表现就是恢复和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他所阐释的一般和特殊的辩证法,他始终坚持的尊重群众、尊重实践的思想等,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华。深入学习和掌握好这些基本观点,我们就能把握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内容。将军们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进一步得出共识:只有学好邓小平哲学思想,才能更好地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只有掌握了这一科学理论,才能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奠定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认识的不断深化使他们深切体会到,江泽民主席关于高中级干部学哲学的指示,高瞻远瞩,高屋建瓴,抓住了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只要我们照着去做,坚持数年,必有好处。
培养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政治家的理论指南
上海警备区司令员王文惠、第三军医大学政委魏守巨等在介绍自己学哲学的体会时,联系江泽民同志近年来反复强调的领导干部要讲政治、要努力成为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政治家的要求,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伟大的认识工具,是观察一切事物、处理各种社会问题的有力武器。善于运用这一武器观察处理问题,是政治家必不可少的基本功。
将军们联系实际指出,当前,各级领导干部要以邓小平哲学思想为指导,引导官兵着重认识和处理好这样一些问题:一是改革的大好形势及其光明前景与眼前某些局部的、暂时的问题的关系。空军副参谋长徐心得谈到,现实生活的大量事例,每天都在说明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如果对此熟视无睹,就可能因一些局部的、暂时的困难而丧失信心。我们只有用邓小平哲学思想来看待形势,才能坚定改革信心,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二是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一些将军指出,就军队同志来讲,一个是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方针,另一个是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官兵的分配收入,这两个问题不解决好,同样会影响到对改革的态度。三是要善于从政治上、全局上看问题。将军们说,不谋全局者不足与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与谋一时。作为一个高级领导干部,必须从政治上、全局上认识和处理各种局部的、具体的问题,始终把握住大的方向,为实现党的总任务、总目标而奋斗,否则,就会是一个不清醒、不称职的领导者。
改造世界观的锐利思想武器
参加学习的将军们对学好哲学同改造世界观、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密切关系,认识尤为深刻。陆军参谋学院院长刘朝明指出,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学好邓小平的哲学思想,才能划清各种是非界限,为我们改造世界观,不断校正思想理论上的一些偏差,提供锐利的思想理论武器。
为谁服务是人生观的核心。某集团军军长邹庚壬指出,执政党的地位为每个党员和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创造了更好条件,也为一些人谋取私利提供了方便。个别高中级干部经不住腐朽思想的侵蚀,滋长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甚至干出违法乱纪的事。尽管这不代表干部队伍的主流,仍然需要引起高度警惕。我们要牢记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带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解决好为谁掌权、怎样用权的问题,始终按照邓小平同志讲的: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出发点,真正做到全心全意、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价值观作为人生观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面临着诸多挑战。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唐明源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按劳分配,提倡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承认物质利益原则,这些无疑都是正确的。但对自私自利、见利忘义等唯利是图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则必须不断地加以批评和纠正。作为军队的高级领导干部,更应该带头树立无私奉献的价值观,为普通干部和人民群众做出表率。
造就跨世纪治军骨干的迫切要求
将军们在学习中指出,落实江泽民同志关于培养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要求,就军队来说,就是要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能够承担跨世纪重任的治军骨干,确保枪杆子永远掌握在党和人民手里。
将军们在学习中,联系当今世界科技革命浪潮给军队建设提出的挑战,联系我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现状和艰巨任务,深深地思考着自己肩负的历史重任。苏宁生前所在集团军军长王建民指出,在国家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新时期,我们怎样才能按照江泽民主席“五句话”的总要求把部队建设好?在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我们怎样才能确保打赢别人可能强加在我们头上的战争?面对这两张历史性考卷,我们一定要向苏宁同志学习,像他那样刻苦学习革命理论,学习和钻研现代战争所必需的各种知识,像他那样想现代化,干现代化。只有这样,才能把军队建设搞好。
将军们认为,培养能够担当跨世纪重任的治军骨干,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不断改进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非常重要。南疆军区政委孔瑛、海军某基地司令员赵兴发、广州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董彦山等认为,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要求衡量,我们在领导决策、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作风方面还存在不少毛病。我们要通过学习邓小平哲学思想,不断洗刷唯心精神,努力做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认识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创造性,把自己负责的工作做得更好,把党和军队的各项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第1版(要闻)
专栏:

黔江:同贫困决战
新华社记者 金敏 王京群 本报记者 罗茂城
编者按:黔江,一个集“老、少、边、穷、山”于一体的典型贫困地区,经过八年奋战,一举越过温饱线,其事迹令人振奋,其精神值得倡导。
中央下了决心,不管扶贫任务多么艰巨,决心打赢这场攻坚战,啃下这块硬骨头;黔江等地作出了示范,不管多么贫困,只要同心协力,励精图治,苦干加实干,就能改变面貌。黔江能做到的,其他贫困地区也应该能够做到。关键在于精神状态,关键在于领导班子的精神状态。
八年前的一天,一部名为《穷山在呼唤》的电视纪实片在中南海里播映,片中展示了黔江地区的贫困状况:270多万人口中,贫困人口达194万人,每年100万农民闹饥荒,60万地方病患者度日艰难;4万多人住岩洞、窝棚,105万人饮水困难,5万适龄儿童无法上学;全地区农民人均占有粮食299公斤,人均年纯收入253元。赤贫面如此之大,为国内所仅见。中央领导看了无不感到震惊。
1996年4月,一份新闻单位的内部材料引起中央领导人的重视:黔江地区199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23元,农民人均占有粮食508公斤,已基本解决温饱问题!
这个自然条件恶劣的集中连片贫困区,能有如此巨大变化,令人惊叹。今年5月,国务委员、国务院贫困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组长陈俊生带领国务院10个部委的30位干部来到黔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他兴奋地说:“黔江地区苦干八年,基本解决温饱,成绩令人振奋!”李鹏总理看了陈俊生同志关于黔江调查的讲话稿后,感慨万分,挥笔写下:“黔江之变化令人兴奋”,黔江的变化“在于苦干,也在于有一个好班子,走出一条好路子。”
一种好精神
不亲临其境,很难体会黔江的山大沟深、交通不便。
黔江地区位于川、鄂、湘、黔四省交界的武陵山区腹心地带,所辖酉阳、秀山、黔江、彭水、石柱五县都是土家族和苗族自治县,少数民族占69.5%,而且五县都是国家重点扶贫县,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山”地区。四川有句民谚:“养儿不用教,酉秀黔彭走一遭”,形象地勾画出了黔江地区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贫困状况。可黔江人民硬是在这样的地方,基本解决了温饱,改写了上千年的贫困历史。
1987年前,黔江地区还没成立时,缺粮、缺水一直威胁着人们的生存。尽管石头缝里、脸盆大小的土块,都种满了玉米、小麦、红苕,但每年得靠国家调拨500多万公斤救济粮才能度过春荒。地氟病、血丝虫病曾肆虐黔江的高寒山区。据统计,全地区有60万地方病患者伸不直腰、抬不起头,处境十分艰难。
为加快脱贫步伐,1988年国务院决定:原属涪陵地区所辖的5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从这个地区分离出来,单独设置黔江地区,由四川省和国家有关部门实行挂钩扶持。
是坐等扶持,继续苦熬,还是奋起苦干,搬掉贫困大山?新组建的黔江领导班子毅然选择了后者。黔江地委、行署首先提出,干部群众要从过去“等、靠、怨”的传统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主动向贫穷开战,在思想上来一个大转变。从1990年开始,全区每年开展一次“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展黔江”的讨论,主题不变,内容常新。越来越多的干部群众从无所作为的精神状态中跳出来,把“苦干实干、团结奋进、改变黔江”变成了自觉行动。
黔江首先在精神上站立起来。黔江地委书记兼行署专员税正宽告诉记者,地委、行署一开始就确立了“打基础、建基地、立支柱”的战略要点,提出从1989年起苦战3年解决群众温饱,苦斗4年摆脱贫困,再苦干5年改变贫穷面貌!
“苦战”、“苦斗”、“苦干”,黔江人知道面对极端恶劣的生存环境,改写上千年的贫困历史,这是唯一的法宝。
“武陵峰万仞、突兀镇黔江”。千沟万壑的黔江地区,过去60%的耕地属中低产田土,保土保水保肥能力很差。为变薄土为厚土、坡地为梯地,改中低产田土为高产稳产田土,8年来,黔江人用愚公移山的精神、蚂蚁啃骨头的劲头,一寸土一寸土、一座山一座山地改土造田。
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邻鄂乡松林村有位“土家愚公”简旺超,住在海拔1200多米的石山区。从1980年开始,简旺超带领儿孙们坚持改土,年复一年,终于把承包的87个乱石坑,改成了22块梯平土,建起了拦山堰、排洪沟1.5公里,砌石埂58条,长1160米,埂上植红椿1000余株,把原来的4.3亩坡地改造成了7亩梯平地。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细沙乡汪家村60多岁的田维春、张桂花夫妻16年改土不辍。每年秋收后,老两口就带上工具上山,一个冬春一块。16年改土15亩,垒了95条坎子,4500多米长,瘦薄土变成了丰产田。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六塘乡黄腊村用7年时间,一锹一锤,手砸炮轰,把坡度在25度以下的近千亩石骨子山地改造成了平整的梯土,使粮食收入提高了1倍。
大河口电站勘探时,两岸绝壁无公路。数十吨重的钻探设备,全靠当地群众从数十公里外的苍岭集上肩挑背扛到河谷。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要打通一条从县城到长江边的出山通道,万余名民兵苦战70天,“啃”下23公里的“硬骨头”路段。在黑风口上,3000多名民兵腰系绳索,悬空施工,在100多米高、刀削斧劈般的悬崖上硬凿出一条二级公路。
8年间,黔江近6万千瓦新增电力装机、1300多公里新修公路、2900公里新修乡村公路、88万多亩改造的田土、从无到有建立起来的支农工业等等,都是一手一足、一锹一土、一点一滴、风餐露宿、肩挑背扛、锲而不舍干出来的。
苦熬没有出路,苦干才有希望。这就是黔江精神,就是黔江人用双手实践的真理!
一个好班子
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带头苦干,才能唤起民众百万。在黔江采访,常听到群众的感叹:带头人不苦干,下面很难苦干,黔江人能够苦干,就是因为黔江有一支敢想敢干、求真务实、年轻有为、朝气蓬勃的干部队伍。这是黔江地区面貌迅速变化的又一关键。
不苦干难在黔江当官。地委书记兼行署专员税正宽常年奔波在基层,及时现场解决实际问题。1992年,319国道改造工程黔江至彭水段准备开工,税正宽与工程技术人员一道攀悬崖、爬峭壁,踏勘线路。柜子岩“山羊不敢走,猴子不敢攀”,万丈悬崖下是滔滔郁江,走“路”只能脚尖着地,稍有不慎就有落崖的危险。但税正宽和勘探人员一样吊着绳子,“踩”出了一条路来。
在黔江地区,干部干工作不分分内分外。地区分管农业的副专员刘学普告诉记者,省政协黔江地区工委副主任雷德高,虽不分管农业,但从地膜玉米推广、杂交水稻栽培到人畜饮水问题,都做出了很大贡献。为解决黔江县水市乡群众饮水困难,雷德高带领技术人员寻找水源,不慎摔下山崖,造成踝骨多处骨折,至今未能痊愈。
黔江县委书记杨廷寿是位土家族少数民族干部。他当黔江县县长10年中,以身作则,带头苦干。去年他到了140多个村子搞调查研究,开展工作。洪天云,只有31岁的土家族县委书记,为打通石柱县通往外界的出山口,去冬今春组织全县万余名民兵奋战在23公里长的工地上。70多天的施工时间里,他除去开会的几天外,其余时间都在工地。工期紧张时,他带领“突击队”扎火把夜战,有时1天只睡5小时,被群众誉为“铁人书记”。
据了解,黔江地委、行署的21名地级干部中,每人都有一个扶贫联系点;5个县县委、县政府的170名县级干部中,有130名干部分抓一项经济扶贫工作。在黔江脱贫的8年中,有3位县级干部为改变黔江面貌献出了生命;有11名干部在工作途中遭遇车祸,前地委书记牟绪珩在遭遇车祸后,胸后还夹着疗伤的钢片就偷偷跑出医院,踏上下乡的公共汽车。
黔江的领导干部就是这样“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届干给一届看,届届都有新发展”,终于带领群众打开了全地区脱贫增收的新局面。
黔江的干部说,黔江地区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中央和四川省对黔江地区的重点扶持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这也是今后黔江地区进一步脱贫致富的希望。10年来,四川省安排各类中央扶贫资金6.8亿元,与中央扶贫资金配套,四川省安排专项资金2亿多元。1987年农业部就把黔江地区作为国家机关帮扶重点,安排资金,安排项目,连续7年派出干部在这里挂职、蹲点扶贫。8年来,中央10多个部委和致公党中央、解放军总参动员部等都先后派人到黔江地区进行帮扶。四川省委、省政府4次在黔江召开现场会,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重大问题和特殊困难;原省委书记杨汝岱、现任省委书记谢世杰都先后5次亲临黔江调查研究,排忧解难;副省长张中伟定点联系黔江地区。这些外部启动力,对解决黔江温饱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条好路子
山区要想富,关键在思路。一条好路子是苦干的向导。黔江地区从建区伊始,就结合当地地理经济的实际,确立了“调结构、打基础、建基地、立支柱”的开发式扶贫的路子。实践证明,这是一条将脱贫希望逐步变成现实的好路子。
解决温饱首要课题是吃饱肚子,黔江脱贫的突破口就选在这里。黔江地区在发展粮食生产上走出了有自己特色的路子,就是“一改带三改”:改造中低产田带动改革耕作制度、改良作物品种、改进作物栽培技术。全区8年累计改造中低产田88.7万亩,其中垒石砌墙保土造地56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7.27万亩,初步改变了农业基础条件落后的状况。
根据黔江地区“春寒、伏旱、秋冷”的自然条件特点,小春季节灾害相对较少和空闲土地较多的实际情况,抓小春、促大春,开发“两冬”(冬闲土、冬闲田),小春面积已发展到了221万亩,连续8年小春产量大幅度提高。1995年小春产量已达4.26亿公斤,人均小春粮食从64公斤增加到了170公斤。由于耕作制度的改革,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一熟变两熟,两熟变三熟,复种指数从1987年的178%提高到了211%,作物面积从561万亩扩大到了751万亩。同时,通过改进栽培技术,提高良种普及率等一系列农业科技的运用,粮食单产水平逐年提高。据分析,在1987年到1995年所增加的65.1万吨粮食产量中,靠提高单产的比重占63.6%。可以说,没有这些措施,就没有今天基本解决温饱的局面。
发展经济,搞扶贫开发,离不开基础设施。黔江地区从起步时就坚持不懈抓基础设施建设。目前,黔江地区所有乡、镇、村基本上都通了公路,形成了以黔江为中心,国、省、县公路为主干,乌江水运为依托的水陆运输网络;结束了部分地区饮水极度缺乏的历史;8年间,新增电力装机比建区前翻了一番;5个县城和80个乡镇开通了程控电话,并进入了光缆网络。
经过8年奋斗,全区基本形成了烟草、畜产品、林产品、茧丝绸、矿产建材5大支柱产业。烟草产业是全区最大的支柱,优质烤烟产量从1987年37.8万担提高到去年71.5万担,税收1.1亿元,烟农户均年收入1470元,成为地区财政、农民财源的骨干项目。畜产品支柱产业也初具规模,基本形成了南鹅北兔中牛羊的发展格局。去年全区畜牧产值达到9.1亿元。林产品成为重要的后续支柱产业,8年来累计成片造林696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4.4%提高到21.6%。经济林达到300万亩,实现一人一亩经济林。5大支柱产业的发展,为解决群众温饱发挥了重要作用,其覆盖率占总农户的90%以上;72%的建卡贫困户从事一两个支柱项目。去年,全区农民从烟、畜、林、蚕茧商品销售中获得现金收入12.88亿元,人均515.6元,占现金收入的56%。
8年苦干,换来黔江经济的振兴:全区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6倍,年递增12.9%,达到45.5亿元;工农业总产值增长2.9倍,年平均递增18.6%,达到71.8亿元;财政收入增长4倍,年平均递增22.3%,达到5.12亿元。
据统计,去年黔江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建区前的253元增加到823元。人均占有粮食由299公斤增加到508公斤,人均粮食占有量,在四川由过去的倒数第二位上升为正数第二位。近百万人解决了饮水困难。地方病基本消灭。住岩洞、窝棚的群众都迁进了新居。农村儿童入学率达到96.5%。
黔江人抓住了历史机遇,靠苦干实干,在“千年赤贫地”上走出了一条解决温饱、脱贫致富的道路。
黔江人清醒地看到,黔江还处于经济振兴的起步阶段,经济发展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全面解决温饱、脱贫致富,还面临着非常繁重的任务。目前,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正在朝着2000年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继续拼搏,团结奋进。(附图片)
黔江地区示意图 刘小青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