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9月2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经济)
专栏:

搭起一座桥梁
——河南虞城县扶贫工作调查
汤李梁翟建国
虞城,豫东平原上一个百万人口的国家级贫困县。
1989年,该县上报的贫困人口数字是23.6万人。打这年起,国家在这块土地上陆续投入了5000多万元扶贫贷款。
改革开放提高了虞城县的整体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贫困人口逐年减少,国家扶贫资金的注入,无疑促进了该县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银行的经济目标、政府的财政目标与贫困农户的自我发展目标往往不尽一致,扶贫资金大部分投向了工业项目,而这样的项目对贫困人口脱贫的作用并不明显。
1995年,人民日报社派干部对虞城定点扶贫。自此,虞城县着力探索符合虞城实际的高效扶贫模式,使扶贫资金扶真贫,发挥最大的扶贫效能。
衡量扶贫效能,大体有三个指标:(一)信贷资金与贫困户的关联度;(二)项目收益率;(三)资金滚动使用的比率亦即还贷率。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能的首要前提是改变不合理的资金投向,使其瞄准贫困农户。
可是银行把钱直接贷给贫困农户也有困难,因为一家一户地贷,操作成本高;贫困户还贷能力低;很难找到抵押、担保,风险较大。
这就需要在银行与贫困农民之间,搭起一座桥梁。
贷贫不贷富,百分之百回收
虞城县扶贫经济合作社就是这样一座桥,孟加拉乡村银行的扶贫资金,都是通过它转贷给贫困户的。该社是在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的指导下,于1995年8月29日成立的,第一步在店集乡进行GB模式试点。
GB是孟加拉乡村银行创立的一种将小额贷款直接放到贫困户,无须抵押和担保的扶贫方式。店集扶贫社的具体做法是,以贫困户的妇女代表为社员,每5户自愿组成一个联保小组,6—8个小组组成一个中心,选举产生小组长、中心主任,从事自我管理。扶贫社发给每户首笔贷款1000元(逐年增多,连续扶持),期限一年,代理费80元。社员每周参加一次中心会议,归还贷款额的1/50,并交1元小组公积金。
一年来,扶贫社的活动在20个行政村展开,成立了25个中心,151个小组,755名成员中已有634名社员相继获得贷款。累计发放贷款63.3万元。
扶贫社的原则是专贷贫不贷富。农户的入社资格是要经过严格测试识别的,人均年收入在500元以下,家庭资产总值不足8000元的贫困户,才能获得贷款。截至8月底,店集扶贫社已回收贷款448100元,还贷率100%。
社员贷了款干什么?扶贫社坚持“社员自选、适度引导”原则,绝不搞强迫命令。他们养牛、种西瓜、做豆腐、卖水果、做蜡烛、从事木加工等。据扶贫社8月份的统计报表,第一批发展的140名成员,获贷款时间最长的331天,项目个个成功,人均增收2404元,最高的达到4300元。
推进产业化,脱贫奔小康
虞城在扶贫实践中,探索出一种新模式,它可以把贫困户送上农业产业化的快车,使其较快脱贫,并稳步迈向小康。他们把这种模式概括为:公司+GB+贫困户→产业化。
这一模式中的“公司+GB”,就是沟通银行与贫困户的又一金桥。
1995年秋,县政府在落实扶贫蔬菜项目过程中,专门成立了蔬菜开发公司,改变传统的公司+农户”的运作方式,尝试公司+GB+贫困户的新路子,获得较大成功。
这一模式是通过公司将扶贫资金直接投向加入组织、遵守纪律、恪守合同、有创收能力、年人均收入在400元以下且家庭总资产不足8000元的贫困户。公司在三庄乡发展46户从事大棚蔬菜生产,具体做法是:扶贫不扶富,自愿不照顾,每户1000元(料物和现金自由选择),一周一回收,每次还二十,见效加快步,半年还全部,五户互相保,欠款大家补,坚持五统一(统一选定项目、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料物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销售),全程搞服务。同时还吸收16户,兴建16个温室。
温棚蔬菜项目的效益十分显著,三庄乡平均每个温室一茬收入为5765元,最高达13700元,每个塑料大棚一茬收入平均为3235元,最高为6750元。可以说是当年收回投资,当年脱贫,次年就成万元户。
“公司+农户”是我国近年来公认的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组织形式,也是我国金融系统在投放扶贫信贷资金时较为看好的项目类型。虞城扶贫社的实践证明,“公司+GB+贫困户”比一般的“公司+农户”有着更突出的优点,能够发挥更大的扶贫效能。把GB严密的组织体制与中国的“公司+农户”的高效经营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可较圆满地实现扶贫效能三指标。发展农业是扶贫的主渠道,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产业化,推广“公司+GB+贫困户”这一模式,可有力推动贫困地区的农业产业化进程,这是脱贫之路,也是小康之桥。


第2版(经济)
专栏:

建筑节能确定10年战略目标
本报讯记者朱剑红报道:我国建筑耗能形势严峻,仅寒冷地区采暖能耗就已占全国总能耗的11.3%,预计到2000年这一比例将上升到13.6%。今后10年建筑节能的任务是,大幅度降低新建房屋的能耗,实现城镇建筑夏季室温低于30摄氏度,采暖区冬季室温高于18摄氏度的基本要求。
按照建筑节能的战略目标,1996年到2005年新建采暖居住建筑要在1980—1981年当地通用设计能耗水平基础上降低50%,到2005年可累计节能7400万吨标煤。


第2版(经济)
专栏:

农业部派工作组
协助地方抓秋冬种
本报讯记者夏珺报道:秋冬种工作即将由南到北全面展开。为不失时机,抓好落实,农业部近日派出由百余名机关干部和农业专家组成的工作组,由部长、司局长带队,奔赴山东、河北、河南等十个夏季粮油主产省区,协助地方搞好今年的秋冬种工作,把各项增产技术措施落实到田间地块。
农业部负责人说,派出秋冬种工作组是农业部指导农业生产方式上的转变,即在抓好普遍指导的同时,重点抓好重点地区、主要作物、重大技术和关键农时。
据了解,这次农业部派出的秋冬种工作组的主要任务是调查了解今年秋冬种面临的主要问题、农民的种植意向、各地秋冬种生产目标、技术措施及农用物资的准备情况等。


第2版(经济)
专栏:

李铁映在城市综合配套改革会上指出
试点工作应在几方面取得突破
本报南京9月23日电新华社记者廖原、本报记者朱剑红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兼国家体改委主任李铁映今天在江苏常州召开的全国城市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说,城市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要切实解决改革和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通过国有存量资产的调整、改组和优化配置,加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
1992年以来,全国先后确定34个试点城市,在国有企业改革、建立市场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进行了综合配套改革的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李铁映指出,实践证明,试点是我们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方法。试点是创新,是探索,是实践。建立新体制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必须大胆试,大胆闯,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试点要坚持不等、不争论、不搞一个模式,始终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
李铁映说,城市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要按照中央的部署,紧紧围绕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一些重要领域里取得突破:要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取得突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国有资产的战略改组;要在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和营运体制方面取得突破,构造好国有资产责任主体;要在建立社会保障体制方面取得突破,理顺养老保险的管理和营运体系;要在政企分开方面取得突破,完善城市的软环境和法规体系,促进市场中介组织的规范运作,加快建立起公正、高效、平等竞争的市场体系。要善于总结,通过试点城市创造经验,走出路子。李铁映说,国有存量资产的流动和重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牵动了方方面面利益结构的调整,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要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二是要妥善处理好下岗工人的安置问题;三是分离企业的职能要有一个过程,可先分后离,加强核算,有偿服务,逐步独立;四是要加强法制,规范运作,严格监督。


第2版(经济)
专栏:编后

科技兴农任重道远
“丰收计划”通过10年的探索,找到了一条行政、技术、物资、资金优化组合,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科技推广道路。实践证明,它符合我国目前现实生产力发展水平,深受农民欢迎,是一条行之有效的依靠科技振兴农业的发展道路。
我们常说,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投入,三靠科技。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增地减这一趋势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逆转,农业的发展将越来越依赖科技,最终要靠科技解决问题。这已形成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我国每年有6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问世,特别是“八五”期间,国家农业科研攻关项目已获得一批重大成果,亟需在大范围推广应用,使之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贡献份额均在30%左右,而发达国家则在70—80%。这既反映了我国农业科技的差距,也说明了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潜力相当大。
党中央、国务院确定了到本世纪末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提高到50%的发展目标和具体要求,我国农业科技及推广工作任务相当艰巨。现在,全党、全国越来越重视农业,为农业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我们相信,“丰收计划”通过总结10年的经验、教训,不断加以完善,“九五”期间一定会做得更好,为进一步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为农业的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2版(经济)
专栏:

大中城市生猪定点屠宰覆盖面78%
本报讯记者潘岗报道: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全国生猪定点屠宰工作取得明显进展。据国内贸易部的最新统计,到今年8月底,全国249个大中城市中,已有195个城市实行定点屠宰,覆盖面达78%;1953个县(市)中,有1233个开展了这一工作,覆盖面达到63%以上。
为杜绝病害猪肉上市,使老百姓吃上“放心肉”,近一年来,各级党政领导亲自部署,加大了推进生猪定点屠宰工作的力度。据内贸部对十个省市的统计,共取缔私屠乱宰和各种不符合定点标准要求的屠宰场点5.84万个。


第2版(经济)
专栏:

丰收计划十年成果丰硕
完成技术推广项目257项,累计增产粮食300亿公斤
本报讯记者夏珺报道:一项以“丰收”命名的“计划”在中华大地上实施了10年,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丰富城乡人民的“米袋子”、“菜篮子”做出了重要贡献。据农业部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丰收计划”实施10年来,共完成农牧渔业技术推广项目257项,累计增产粮食300亿公斤,皮棉8亿公斤,油料37亿公斤,肉蛋及水产品14.6亿公斤,新增产值400亿元。
“丰收计划”是由农业部和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的国家级农业科技综合推广计划,它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为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全国大面积、大范围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和先进适用技术。10年来,“丰收计划”在全国推广了如水稻、玉米、油菜等杂交新组合、二元、三元瘦肉型杂交猪、优质黄牛等良种、水稻旱育稀植、抛秧、化肥深施、地膜覆盖等一大批最新良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面积达13亿亩次,科学饲养畜禽4亿多头(只),科学养殖水产品560万亩。
“丰收计划”实现了行政、技术、资金、物资优化组合,为加速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探索了一条有效途径。各地政府部门将实施“丰收计划”作为贯彻科技兴农战略的重要举措,加强统一领导,将农业、财政、供销社等部门组织起来,形成了“政、技、物”优化组合的科技兴农“大合唱”。10年来,中央财政支持“丰收计划”专项资金3.35亿元,各地配套资金达40多亿元,配套专项化肥2200多万吨、农膜28万吨、农药30万吨。各省(区、市)和部分地、县还设立了自己的“丰收计划”,目前已形成中央与地方各地“丰收计划”相配套的格局。“丰收计划”调动了各级农技人员的积极性,他们不断将科研新成果和新技术吸收到“丰收计划”项目中,大批科技人员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开展集团承包,在实践中增长才干。10年中,全国参加“丰收计划”项目的科技人员达90万人次,有5万多名科技人员获奖,共培训农民2亿多人次。


第2版(经济)
专栏:

史纪良向海外银行家介绍
农业银行国有性质不会改变
本报讯记者江夏报道:中国农业银行行长史纪良,日前对来京参加“中国金融市场与中国农业银行”国际研讨会的部分海外银行家说,在新的农村金融体系格局中,中国农业银行作为中央政府的直属经济实体,仍然是农村金融的主体,同时在经济管理体制和业务发展方面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独立性。今后农行的业务发展空间在于产业化的农业和相关产业。
史纪良向关注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海外同行介绍说,改革不会改变农业银行“国有”的产权属性,国家仍拥有中国农业银行100%的产权。农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并不是要放弃政府的支持。


第2版(经济)
专栏:

李岚清在食品企业改革工作会上强调
抓好定点屠宰保证肉品质量
据新华社哈尔滨9月23日电(记者姬云程)在今天结束的全国生猪定点屠宰与食品企业改革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强调,实行生猪定点屠宰,是为保证肉品质量、维护亿万人民健康、促进畜牧业生产发展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抓好这件事。
在江泽民、李鹏等中央领导同志的关心下,去年以来生猪定点屠宰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发展不平衡,有些地方检疫薄弱、乱宰乱杀、猪肉市场混乱的局面尚未完全改变。李岚清指出,各级领导同志必须充分认识定点屠宰的重要性,各部门特别是农牧和内贸部门要做到职责分明,权责一致,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食品企业要努力工作,发挥主渠道作用,杜绝病猪肉的发生。不仅要让人民吃上“放心肉”,还要吃上“满意肉”。
李岚清说,实行定点屠宰,是加强宏观调控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国务院规定,对上市生猪实行“定点屠宰、集中检疫、统一纳税、分散经营”,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有利流通、促进生产、方便群众、便于检疫和管理”的原则,由各省、区、市人民政府结合实际作出规划和布局。要把定点屠宰工作纳入“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的内容,精心组织,加强协调,今年年底前必须全面实行定点屠宰,真正让人民满意,让人民放心。
李岚清说,实行生猪定点屠宰,国有食品企业必须发挥主导作用,但这决不是恢复到过去那种统一调拨生猪的局面。国有食品企业要在转变经营机制上下功夫,发挥机械化屠宰厂的规模优势,按照市场需求形成生产、加工、流通紧密相联的产业体系;同时,依靠新的营销方式,发展配送和连锁经营,加速肉类产品结构调整,开拓市场,扩大销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保证猪肉质量,引导市场的主渠道作用。


第2版(经济)
专栏:

北京中铁建筑工程公司翠宫饭店项目经理部大胆使用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让他们在施工中锻炼自己,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积极参加QC质量管理。图为他们在施工中认真研究技术课题。
王学君徐春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