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9月23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安理会对塔局势恶化表示关切
本报联合国9月20日电记者周德武报道:安理会主席今天就塔吉克斯坦局势发表声明,对塔吉克斯坦局势的恶化表示关切,要求塔吉克斯坦对立各方立即停止一切敌对行动和暴力行为。
声明是在安理会每三个月审议一次秘书长关于塔吉克斯坦政治局势及联合国塔吉克斯坦观察团行动的报告后发表的。
主席声明说,安理会注意到塔维尔达拉地区正在进行的战斗。安理会对1994年9月达成的《德黑兰停火协定》受到破坏、当事双方未能执行阿什哈巴德各项协定表示关注。声明强调,大规模使用地雷给当地居民及联合国驻塔吉克斯坦观察团的人员造成了威胁,声明要求当事各方与联塔观察团充分合作,以确保联合国人员及其他国际组织人员的安全,并立即停止一切敌对行动和暴力行为。


第6版(国际)
专栏:

北约东扩
俄外长重申拒绝
佩里说明年开始
据新华社维也纳9月20日电(记者刘云峰)奥地利总理弗拉尼茨基和外长许塞尔20日分别会见了俄罗斯外长普里马科夫,双方就北约东扩和双边关系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会见后,普里马科夫对记者说:“我根本就不认为我们能接受北约的扩展。一些国家的安全不能通过牺牲别国的安全来保障。”他还说,这样的步骤会在欧洲“制造新的隔离线”,并使俄罗斯处于一种“非常困难的地缘政治境地”。
据新华社赫尔辛基9月21日电(记者赵长春)正在芬兰访问的美国国防部长佩里21日在这里说,北约将于明年开始东扩,明年6月北约将同申请加入北约的某些国家进行谈判。
佩里是当天在同芬兰国防部长塔伊纳就北约东扩以及北欧地区安全等问题会谈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这番话的。他强调,在北约接受新成员时,所有申请加入北约的国家不可能同时成为北约成员国,但所有符合条件的国家可在2年至3年内加入北约。
佩里说,北约的东扩并不意味着对俄罗斯的安全是一种威胁,北约在决定吸收新成员之前,将听取俄罗斯的意见。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罗匈关系步入新阶段
本报驻罗马尼亚记者梁晓华
9月16日,罗匈两国总理签署了《罗马尼亚和匈牙利共和国理解、合作与睦邻条约》,罗匈两国间关于双边友好基础条约历时五年的谈判,终于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罗马尼亚特兰西瓦尼亚地区居住着160多万匈牙利族人。罗匈之间在该地区的归属和少数民族问题上一直存有分歧。1991年5月,罗向匈提出签署两国相互尊重领土完整的“理解、合作与睦邻条约”的建议。尔后,两国就达成双边关系基础条约进行了数轮专家级谈判,对上述分歧问题逐渐取得了较接近的看法。特别是1994年和1995年两国外长的互访使双方在促进地区合作、发展双边关系,以及在欧洲一体化方面更紧密合作等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但是,两国对欧委会关于少数民族“集体权利”和“民族自治”的“1201号建议”看法不一,使谈判难以取得进展。
对于1993年欧委会在法国斯特拉斯堡通过的这项“建议”,罗方认为,在任何情况下,罗都不允许在其领土上出现民族自治形式的“国中之国”。罗总统府和外交部发言人均指出,“‘1201号建议’所要求的民族集团权利和区域自治,在任何西欧国家都没有先例,罗马尼亚也不会接受。”而匈方则希望以欧洲有关标准为基础,将“1201号建议”作为双边基本关系条约的主要内容。
1995年底,罗总统伊利埃斯库提出了“按照德法两国历史性和解的模式实现罗匈两国关系正常化”的主张。同年12月,伊利埃斯库同匈总理霍恩借参加马德里欧盟首脑会议的机会举行了会谈。此后,两国就如何表达对“1201号建议”的解释,排除“民族自治”和“集体权利”的可能,继续寻求共同点。直至今年8月,罗匈两国的会谈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双方于8月22日在布达佩斯就两国基础条约的最后文本达成了一致。在该条约的正式条款中,只字未提“1201号建议”,仅把该建议同其它涉及两国关系的双边和国际条约附加在补充条款中,并在条约最后注明:“签约双方同意,1201号建议不涉及集体权利,不要求任何一方给予民族区域自治的特别权利。”
对于罗匈签署基础条约,两国朝野各界绝大多数人都表示欢迎,认为这个条约将对两国经济、政治、文化关系的正常发展起积极作用。他们还认为,促使罗匈两国在基本关系条约的谈判中互相让步,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罗马尼亚和匈牙利都在积极争取加入北约。特别是匈牙利,它已同除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以外的其他邻国签署了基本关系条约,同罗的睦邻关系正常化能否取得进展,将直接影响到自己能否成为北约东扩的首选成员国。这促使匈方作出较大让步,在条约中郑重声明对罗无领土要求,并接受罗方对“1201号建议”的立场。
其次,罗马尼亚尽管11月将进行总统和议会选举,但各主要政党在同匈实现关系正常化问题上已取得了共识。罗近年在同周边国家发展关系、积极开拓合作领域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先后同保加利亚、南斯拉夫签署了基础条约,这也为与匈实现关系正常化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另外,近年来欧洲不少国家被民族问题闹得不得安宁,各国政府和绝大多数人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呼声日渐高涨。这也是促使罗匈关系实现正常化的有利因素。罗总统府发言人最近表示,罗匈基础条约的签署,“不仅使罗匈两国关系进入新的历程,而且对中欧,甚至对欧洲大陆的稳定与安全也是一个直接的贡献”。
(本报布加勒斯特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俄联邦军恢复撤离车臣
本报莫斯科9月21日电记者许恒声报道:据来自格罗兹尼的消息,俄联邦部队今天恢复从车臣撤离。由于车臣反政府武装方面拒不执行双方达成的关于交换被俘人员的协定,12日,俄军暂时中断了撤离车臣的工作。
据报道,在车臣境内的大约1.1万名俄联邦军人计划将于今年12月中旬之前全部撤出该共和国。在俄军恢复撤离的同时,双方交换被俘人员的工作也已恢复。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再向海湾增兵
新华社华盛顿9月21日电美国总统克林顿上周下令向海湾地区增派的3000名美军中的最后一批部队21日上午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胡德堡基地启程,开赴科威特。
这批增派的部队隶属美军第一骑兵师。他们所乘的飞机预计约20小时后抵达目的地。按计划,他们抵达后,将尽快开赴距伊拉克边境40公里处的沙漠地带参加联合军事演习。此前,美军自今年8月以来已在科威特增兵1200名。据报道,这批美军所装备的大部分坦克和重型武器此前已部署在科境内。


第6版(国际)
专栏:

因涉嫌诈骗案
印度国大党主席拉奥辞职
新华社新德里9月21日电(记者李家声、严锋)印度前总理、国大党现任主席纳拉辛哈·拉奥因涉嫌一桩诈骗案,今天被迫辞去国大党主席职务。
拉奥在今天发表的一份声明中说,由于法院拒绝了他取消该案的要求,他决定辞去国大党主席一职。
德里地方法院今天开庭重新审理牵涉拉奥的10万美元诈骗案时,断然拒绝了拉奥取消此案的要求。法院认定他与此案有牵连,并传唤他于9月30日作为此案被告之一出席法庭。
这起诈骗案是今年7月由德里另一个地方法院开始审理的。英籍印度商人帕塔克指控与拉奥交往甚密的印度教神父钱德拉斯瓦米及其助手于1983年以帮他得到向印度供应新闻纸和纸浆合同为由,骗取了他10万美元的好处费。帕塔克称,当年12月22日至23日,当时任印度外交部长的拉奥在美国纽约的一家旅馆与钱德拉斯瓦米密晤后接见了他,向他许诺这事能够办成,但结果这是一个骗局。他去年向德里法院起诉钱德拉斯瓦米和拉奥等人。
拉奥则否认他曾与帕塔克会面,称自己与此案无关。今年8月,拉奥先后上诉德里高等法院和最高法院。这两个法院尽管允许拉奥不出席法庭,但保留地方法院对他的传唤令。最后,最高法院决定把此案交给德里另一家法院审理。
拉奥在今天的声明中说:“我是完全无辜的。对我的指控是虚假的、毫无根据的,其目的是为了损害我的名誉。”
国大党最高决策机关——国大党工作委员会已决定于下周一选举该党的临时主席。


第6版(国际)
专栏:

唐树备在美谈海峡两岸关系
据新华社华盛顿9月21日电(记者魏国强)正在美国访问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唐树备21日在这里说,海协会作为与台湾方面联系、沟通的受权民间团体,如果得到授权,愿意在具有适当政治气氛的情况下,为两岸的政治商谈作出程序性安排,包括就政治商谈的议题、商谈方式以及时间、地点等具体事宜进行讨论,找到双方均可接受的办法。
唐树备是在中国驻美使馆举办的侨界座谈会上就海峡两岸关系问题发表演讲时说这番话的。
他说,海峡两岸关系目前正处在关键时期。一方面,发展两岸各个领域的交流与交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与趋势,稳定和改善两岸关系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与要求;另一方面,台湾的分裂势头和外国反华势力对一个中国原则的破坏和挑衅仍然对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发展构成威胁。
他说,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状况,统一不可能在朝夕间完成,还需要经过两岸同胞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但在统一前,必须确保台湾不被岛内外的分裂势力从中国分割出去,必须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唐树备指出,台湾当局主张“两岸分裂分治”,并谋求“参与联合国”,在国际上制造“双重承认”,其要害就在于主张把台湾从中国的领土上分割出去,“这是我们坚决反对的”。
唐树备说,两岸关系的形势表明,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进行两岸政治谈判,是现阶段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只有尽快展开两岸间的政治商谈,特别是就在一个中国原则下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进行谈判,才有可能消除影响两岸关系正常发展的政治障碍,恢复和促进两岸关系的稳定与发展;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奠定稳固基础,维护和促进台湾的社会安定与经济繁荣。
他希望台湾当局顺应民意,毫不拖延地采取实际行动,就在一个中国原则下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或两岸关切的其它政治议题开始谈判。他同时呼吁台湾当局真正以同胞的利益为重,切实采取行动,尽快取消各种人为设置的障碍,加速实现两岸直接“三通”。
唐树备是在结束对洛杉矶的访问后,于20日晚飞抵华盛顿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尼国家元首会见罗干
据新华社阿布贾9月20日电(记者常勇、张哲)尼日利亚国家元首萨尼·阿巴查今天在会见来访的中国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罗干时强调,尼日利亚将继续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不同台湾建立任何官方关系。
阿巴查说,尼中两国有着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共同立场,这是发展两国关系十分重要的基础。两国建交25年来关系一直很好,双方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和发展这种友好关系。
阿巴查说,尼日利亚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中国拥有先进的技术,经济发展充满活力,两国应该加强合作。
罗干在会见时对尼日利亚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表示赞赏,并对中尼两国在国际事务和各自经济建设中互相支持与协作表示满意。
罗干还重申了中国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他说,中国尊重尼日利亚人民根据本国情况选择自己的政治体制和发展道路。


第6版(国际)
专栏:专访

放弃遏制发展合作
——访美国学者哈丁
本报记者蒋千红
哈里·哈丁先生是战后出生的美国新一代中国问题专家,目前任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著述颇丰。他不久前来京参加全国政协主办的“展望21世纪论坛”首次会议,并提交了关于美中关系的论文。会议结束后,记者采访了他。
问:请您谈谈冷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和这一调整对美中关系的影响。
答: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外交政策在某些方面进行了重大调整。前苏联的解体使得我们不再有单一的敌人和传统意义上的真正对手。因此,美国需要重新界定其战略利益,将关注的重心转移到地区性冲突的解决,特别是对付恐怖主义、贩毒等问题上来。
很明显,冷战的结束对于美国对华政策是有影响的。在冷战时期的六七十年代,美中关系最重要的支撑点是我们有着共同战略利益。后来竞争没有了,中国对美国的重要性也就下降。现在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显然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之一。在美国人眼中,中国的重要性是经历了变化的。
问:美国大选的结果是否会对美中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答:如果克林顿连任总统,美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华政策都将延续下去。而多尔支持延长中国的最惠国待遇,对于克林顿政府的对华政策没有严厉的批评。多尔的当选也不会对美国对华政策产生重大影响。我所关心的是,当前美中关系正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双方都需要努力巩固刚刚开始重建的新关系。
问:美国在21世纪是否需要一个全面、长远的对华政策,这一政策应当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之上?
答:是的,美国需要有一个全面、长远的对华政策,遏制政策和企图使中国按照美国的意图演变的政策已经不合时宜。在美国,人们在讨论两种更富于建设性的政策:基辛格先生认为,中国是一个重新崛起的大国,是保持世界均势的极其重要的一极,美中之间应当建立一种长期的、头脑清醒的合作关系。另一种意见是,世界在向着一体化方向发展,无论在亚太地区还是全球范围内,中国都将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一员,它既应当在确定规则、也应当在遵守规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美中之间有很多不同点,然而这不应成为我们追求共同利益的障碍。美中两国都致力于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因而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特别是在亚太地区。遏制必然导致对抗。今天,美国的舆论普遍赞同与中国接触、共事、合作,而不赞成遏制或孤立中国。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发展,它为克林顿政府新的美中关系战略框架奠定了基础。这一政策的基本思想是欢迎和促使中国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这在美国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问:您怎么看待“中国威胁论”?
答:我认为,事实上中国在亚太地区相对来说是一个安全因素,因为中国在很多方面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而且中国的兴趣在于亚太地区的和平、发展和稳定。我并不把中国看作是一种威胁,但是我可以理解为什么有人这样想。成功往往带来猜疑、恐惧、不满和批评,这件事在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成功所带来的负担。


第6版(国际)
专栏:

出席第五十一届联合国大会
钱其琛抵达纽约
在芝加哥会见华人华侨及留学生代表
本报联合国9月21日电记者周德武报道: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琛今天下午抵达纽约,出席第五十一届联合国大会。
钱其琛将在24日代表中国政府在《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上签字。25日,他将在联大发言。在出席联大会议期间,钱其琛还将会见一些国家领导人,就双边关系问题交换意见。
据新华社芝加哥(美国)9月20日电(记者周锡生、肖成林)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琛20日在芝加哥会见了当地华人、华侨及留学生代表。
钱其琛首先向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及留学生表示亲切问候,并感谢他们对祖国统一和建设发展的热情关心和为促进中美两国友好关系所作出的积极努力。
他说,无论是在中美两国建交之前还是建交之后,身居美国的华人、华侨和留学生都为促进中美关系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起了很好的桥梁作用。
钱其琛还介绍了中国国内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特别是近年来在经济建设和稳定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就。
他勉励华人、华侨及留学生在国外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与当地居民加强往来、和睦相处,在事业上、学业上取得更大的成就,为祖国增光添彩。
中国驻美国大使李道豫和中国驻芝加哥总领事黄东璧等会见时在座。


第6版(国际)
专栏:

自今年8月中旬以来,为了逃避伊拉克北部的武装冲突,大批库尔德人逃往邻国寻求避难。图为数百名伊拉克库尔德难民近日涌入土耳其。
新华社发(美联社照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