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9月2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经济)
专栏:

决不放松粮食生产
中共四川省委书记谢世杰
江泽民同志今年6月在河南考察农业和农村工作时的重要讲话发表后,各地迅速行动起来,结合本地农业发展特色和农村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领会讲话精神。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江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推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跃上一个新台阶,部分农业大省的负责同志应本报之邀,以书面的形式谈了各自的体会,现将他们的笔谈文章摘要发表。——编者
确保粮食稳步增长,始终是四川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只有继续深化改革,稳定农村基本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才能把发展农业的措施落到实处。
江泽民同志在河南考察农业和农村工作时的重要讲话,再一次向全党同志深刻地阐述了农业的地位和作用。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讲话精神,对顺利实现我省“九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川是一个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人多地少,84%的人口在农村,这一基本省情决定了发展农业生产、确保粮食稳步增长,始终是四川经济工作中的头等大事。因此,我们在“九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确保粮食稳定增长,力争“九五”末期全省粮食总产由去年的4511.7万吨,增至4800万吨以上,人均占有粮食稳定在400公斤。
为达到这一奋斗目标,我们正采取如下有力措施:
一是稳定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要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合理开发后备土地资源,努力使复种指数在“九五”末达到210%的新水平,全省耕地稳定在9200万亩,粮食播种面积不低于1.5亿亩。
二是依靠科技,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首先抓好以培育优良品种为核心的科技攻关。省财政在“九五”期间,每年新增100万元用于育种攻关,“九五”末达到1000万元育种攻关专项经费。组织科技人员下乡开展科技承包,大力推广普及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全省在“九五”期间,粮食作物品种将更新换代一次,良种覆盖率达到90%,农业实用技术推广面提高到80%以上,科技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将达到50%以上。
三是坚持开展群众性的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坚持“治水兴蜀”方针,实行大、中、小、微水利工程并举,完善水利设施责任制。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到本世纪末全省实现人均建立0.5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基本农田,耕地有效灌溉面积提高到50%。
四是广辟渠道增大投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要认真贯彻执行《农业法》中关于农业投入的规定,优先安排财政支农资金。近几年,四川每年坚持从机动财力中挤出4000万元投入农业。从今年起,要从非农业用地、种子经营、粮食经营、乡镇企业务工收入等方面开辟四条新的筹资渠道,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优化农业投资环境条件,扩大开放,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和国外资金参与农业开发。此外,四川是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省份,必须总结推广防灾抗灾、趋利避害措施,动员全社会齐心协力共同打好抗灾夺丰收总体战,确保“九五”期间粮食生产目标的实现。
上述措施的落实,最终取决于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因此,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基本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极为重要。(附图片)


第2版(经济)
专栏:

农业大省要多做贡献
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岳岐峰
事实证明,农业发展是黑龙江省经济走出低谷的启动杠杆。我们必须把发展农业作为加快全省经济发展的战略突破口来抓,尤其是要把挖掘粮食增产潜力作为重中之重。
江总书记在河南考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讲话中,对农业大省寄予了厚望。作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黑龙江省要坚决抓紧落实江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
黑龙江省粮食商品量、专储量均居全国第一,发展粮食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土地条件居全国之首,现有耕地和可开发的土地后备资源均占全国1/10以上;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的松嫩平原与三江平原,60%以上的土地是黑土、黑钙土和草甸土,土壤有机质含量远高于全国其它地区;土地集中连片,平坦广阔,有利于规模经营和科技、机械的集约投入;全省一半耕地是中低产田,增产潜力大;水资源比较丰富等等。
发挥这些优势,全省有巨大的粮食增产潜力。一是结构调整的潜力。全省玉米、水稻两大高产作物面积预计到2010年可达到6500万亩。二是玉米保护地栽培的潜力。到2010年此项技术将推广到2300万亩耕地。三是种子增产的潜力。据测算,每更新一次品种可增产15%左右。四是化肥投入的潜力。五是后备土地资源开发的潜力。仅这几条大的措施,全省粮食总产就可在2000年新增75亿公斤,到2010年新增250亿公斤。
为了多产粮多贡献,我们于去年初作出了把黑龙江建成全国最大的商品粮战略后备基地和农业强省的决定,并实施产业化发展战略,全省出现了大抓农业、大抓粮食的热潮。在遭受各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去年粮食总产创历史最高水平。粮食的稳产增产,产业化战略的实施,促进了农村市场的显著回升、轻工业的较大幅度增长和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事实充分证明,农业大发展是黑龙江经济走出低谷的启动杠杆。我们必须始终把发展农业作为国家产业政策、市场需求和我省特有优势的最佳结合点,作为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大环境下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加快全省经济发展的战略突破口来抓,尤其是要真正把粮食生产、挖掘增产潜力作为重中之重牢牢抓在手上,并以此为契机创造黑龙江全面发展的“大气候”。为了如期实现粮食增产目标,今后我们准备在继续深化改革的同时,重点抓好三件事:第一,抓联合开发,开放开发,在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上求突破。第二,抓集约经营,在内涵扩大再生产上求突破。重点是调整作物布局,增加高产作物面积,把已经成熟的耕作技术与种子的更新换代、肥料的增加与利用率的提高组装配套,加速农业生产标准化进程。第三,抓粮食的转化增值,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大力发展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增加农民的收入,带动全省尽快实现翻两番,达到小康水平,与全国同步进入21世纪。(附图片)


第2版(经济)
专栏:

增强农业发展活力
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李长春
农业要完成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核心是增强农业机制的活力。河南要着重解决好培育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和改善宏观调控等三个问题。
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在视察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确保我省农业登上新台阶的基本途径,是实现两个根本转变——体制转变和增长方式的转变。
农业要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核心是增强农业机制的活力,解决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要素问题,即:培育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和改善宏观调控。
要抓紧培育市场主体,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尽快催生成长一批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龙尾摆到千家万户、触角伸向国际国内市场、用经济合同和农民联系起来的经济实体。作为龙头企业的基础,要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双层经营体制。当前,我们要筛选出50家辐射面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重点扶持,形成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
要完善市场体系,用大流通促进大生产。尽快地建立和完善一批高中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大流通适应大市场、促进大生产是当务之急。现在,我们的粮食批发市场已经走到前边,但是粮食体制还没有完全市场化。其他高中级农产品批发市场还没有形成,还不能适应产业化的大流通。我们要学习、借鉴国外的好经验、好做法,尽快把农产品批发市场有重点地搞起来。
要建立健全农业的宏观调控体系,或者叫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持体系。要根据国家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重要的农产品储备制度、风险基金制度、最低保护价制度等等。要建立和完善对农业各个方面的服务体系。探索适应市场经济的服务途径和农民负担的监控、耕地的监管等有效办法,逐步实现对农业强有力的支持和保护。
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核心是要追求三个效益,即结构优化效益、规模经营效益和科技进步效益。
一是向结构优化要效益。树立包括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销、综合利用、贸工农一体化的大农业观念。要大力发展粮食转化、畜牧养殖业、园艺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交通、气候条件好的地方以蔬菜发展作为重点,豫东平原要加快井灌建设步伐,为国家提供更多的商品粮,豫西丘陵山区应加快发展林果、优质烟叶的调整步伐。
二是向规模经营要效益。我们准备在焦作市搞个试点,发展一批每户经营规模在100亩左右的小型家庭农场;也可以用专业承包、股份合作等农民愿意接受的土地流转办法来扩大规模经营。走区域化经营的路子,形成一批专业村、专业乡,形成有规模的商品基地。
三是向科技进步要效益。要健全农业技术服务网络。要围绕培育支柱产业、推广适用技术对农民进行培训。同时全省计划先搞11个农业示范区,一大批农业示范户,使之起示范带动作用。要高度重视利用对外开放的条件,提高农业技术水平。(附图片)


第2版(经济)
专栏:

把农业作为重中之重
中共湖北省委书记贾志杰
湖北作为农业大省,要肩挑两头,一头要为全局改革、发展与稳定作出更大贡献;一头要努力提高效益,变农业大省为农业强省、经济强省,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良性循环。
湖北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基地之一,粮棉油、猪禽鱼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和商品量较大,常年调出大米20亿公斤以上。作为农业大省,我们学习江泽民总书记在河南的讲话精神,感到非常亲切,非常深刻,责任非常重大。贯彻讲话精神,我们要肩挑两头,一头要为全局改革、发展与稳定作出更大贡献;一头要全面发展经济,努力提高效益,变农业大省为农业强省、经济强省,加快农村奔小康的步伐。
湖北农业资源比较丰富,生产水平比较高,增产潜力比较大,经济份额比较重,全省国民收入的38%来自农业,75%的轻工业原料依赖农业提供。必须始终如一地大办农业,办大农业,把农业作为重中之重、百业之首、发展之头,切实抓紧。在工作部署上,坚持抓两头带中间,一头抓评比表彰十强县市,一头抓重点扶持12个特困县市,确定新增扶贫资金9亿多元。在投入上,今年全省用于农业的资金比上年增加5亿多元。在领导上,省委常委、副省长分工抓农村小康工作点、基层组织建设点、扶贫工作点,使各方面的领导都来关注农业,形成合力推动农业发展的格局。
发挥农业大省优势,关键是靠“两个转变”,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一是以稳定面积、提高单产为重点,大力发展粮棉油,建成发达的种植业。我省确定“九五”期间要实现增产25亿公斤粮食的奋斗目标,人均产粮稳定在450公斤左右。二是以大办基地、大抓名特优为重点,加快发展多种经营,形成农民增收致富的大产业。三是坚持乡镇企业大发展、大提高,把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运销、综合利用等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一个重要突破口,是扩大农产品加工转化。这是农业大省发展的潜力和希望所在。
农业生产受自然的约束很大。湖北的夏秋处于冷暖气流的交锋地带,灾害频繁,特别是洪涝灾害严重,湖北的农业实际上是抗灾农业。今年七八月份遇到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全省党政军民连续奋战了一个多月,保住了长江干堤,保住了武汉,保住了国家交通干线,保住了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紧接着全省又开展“五抢五补”,在30多天的时间内,抢排渍水200多亿立方米,抢插晚稻1200多万亩,播种晚秋作物300多万亩,有望在大灾之年夺得农业丰收。农业大省抓农业,自然风险、市场风险都比较大,再加上经济基础弱一些,工作难度大一些,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靠大家有志气、有干劲,要时刻牢记肩负的两个重担,从大局出发,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高昂的工作热情,运用一切有利条件,排除一切困难,奋力实现既定的目标。(附图片)


第2版(经济)
专栏:

高度重视“三农”问题
中共吉林省委书记张德江
解决好“三农”问题,吉林省近期目标是解决农民增收致富问题;中期是解决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问题;远期是解决农村全面繁荣问题。
江泽民同志在河南考察农业和农村工作时的重要讲话,是在国民经济加快两个根本转变的关键时期,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纲领性文献。这篇讲话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高度重视,为在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和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指明了方向。
我们吉林省作为全国的重要商品粮基地,要从根本上重视和解决好“三农”问题。近期目标是实现小康,解决农民增收致富问题;中期目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解决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问题;远期目标是实现农村城市化,解决农村全面繁荣问题。实现这样的目标,我们要结合建设粮食大省、畜牧业大省、农产品加工业大省,进而建成农村经济强省的“三大一强”建设,深入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实践中注意把握好几个阶段性目标的内在联系,既注重阶段性跃升,又注重整体推进。
一是立足农业优势,以抓种抓水和抓科技为重点,狠抓粮食生产不放松,到本世纪末,使我省商品粮基地县达到28个,争取形成10个左右年产量超15亿公斤的产粮大县,再增产50亿公斤商品粮。二是要把畜牧业摆在特殊重要位置,改良品种、开发饲料,强化加工环节,积极开拓外埠市场,拉动畜牧业快速发展。要大力推进规模经营,重点实施肉牛工程和生猪工程,建设23个年出栏10万头牛的肉牛基地县、10个养猪大县、10个养禽大县,使之成为建设畜牧业大省的重要支柱。三是要把多种经营生产作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门路,突出区域特色,集中连片布局,实行系列开发,形成产品优势,加快发展步伐。省里重点抓好10个多种经营大县。四是以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采取有突破性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走出一条具有吉林特色的农村工业化道路。五是加快实施龙型经济牵动战略,突出抓好龙头企业建设,带动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全省要重点抓好六大系列龙型经济项目,主要是200万头牛加工系列、生猪加工系列、羊加工系列、农安的鹅系列。同时抓好百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马铃薯淀粉加工项目等。力争尽快使重点建设项目迈出较大步伐,经过“九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的努力,要创建一批加工层次较高、连结千家万户、衔接国内外市场、带动一方经济快速发展的龙型产业群体,基本形成全省农村经济产业化格局。
目前,我省正在编制《1996—2010年农村发展纲要》,将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全面科学的规划。(附图片)


第2版(经济)
专栏:

加快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
河北省省长叶连松
农产品稳定增产,农民收入较快增加,生活基本实现小康,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是河北省“九五”期间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目标。为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加快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学习江泽民总书记考察河南时的重要讲话,我们省委、省政府清醒地认识到,加快发展农业对于河北来讲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无论从我省人多地少、农业资源不足的基本省情考虑,还是从认清我们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保持全省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的全局要求出发,我们都丝毫不能放松农业生产。
我省确定,“九五”农业和农村经济要实现两大目标,完成三项重点任务,即:确保粮、棉、油等基本农产品稳定增长和农民收入较快增加;粮食生产要上300亿公斤新台阶,平均每年增产7.5亿公斤左右,农民生活基本实现小康,解决全省400多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加快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结合河北实际,应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一、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九五”期间,要把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从35%提高到50%左右,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同时大力发展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推进农科教结合。
二、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资源利用率。“九五”期间,要大力推进节水灌溉,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349万亩,使全省保浇三水良田面积增加到3000万亩。重点抓好14个旱作农业示范县建设,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000万亩。同时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
三、调整结构,提高农产品品质和效益。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发展优质高效和出口创汇农产品;大力发展经济林,加快建设市场竞争力强的优质果品生产基地。
四、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一是要积极培育农业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推进规模化建设,强化和创造新的产业、产品优势。二是走“公司加农户”的路子。抓好基地建设,依靠科技进步和效益带动,形成“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三是要注重扶持发展龙头企业。要围绕当地主导产业的发展,集中人力、财力优先扶持科技含量高、产品质量好、外向度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四是抓好市场建设。重点是发展专业市场。省重点抓一批年销售额20亿元以上,市场占有率较高的种子、蔬菜、乳业、肉牛、肉羊、水产品、饲料、生猪、饮料及绿色食品等十大类产业化项目。
五、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视环境和生态保护。大力植树造林,保护耕地;严格控制农田和水污染,搞好农业环境保护;要减少农业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浪费,“九五”期间把水资源利用率和每立方米水资源产出率再分别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把化肥利用率由30%提高到50%。(附图片)


第2版(经济)
专栏:

以大科技兴大农业
中共山东省委书记赵志浩
科技兴农是加速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高效发展的必然选择。山东要不断开拓科技开发的新领域,全面振兴农村经济。
江泽民总书记在河南考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讲话中指出:“农业发展也要靠两个转变。”这深刻揭示了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规律,为做好农村经济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根据山东的实际,我们提出到本世纪末农业增加值达到1280亿元、粮食总产达到450亿公斤、人均占有500公斤,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2010年完成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基本实现现代化。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抓住两个转变。
促进农业两个转变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就是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山东人多地少,水资源短缺,农业发展的压力很大。实现农业发展的目标,出路在于依靠科技进步,在于提高单产和投入产出效益。因此,“科技兴农”是加速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高效发展的必然选择。下一步,山东“科技兴农”的重点要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树立以大科技兴大农业的观念。不断拓展农业科技开发的新领域,科技上山,科技下海,科技进湖,运用科学技术兴林、兴牧、兴渔、兴副,全面振兴农村经济。还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这是从根本上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进而提高农业规模效益的必由之路。
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大力推广应用良种选育、保护地栽培、节水农业等一系列农业生产新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实现大面积的增产增效。继续推行“农科教”相结合,组建科研、推广、培训、生产一体化的经济实体,搞好农业科研攻关,多出成果,健全农村科技推广网络,到2000年使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率达到80%以上,主要种植业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
强化农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针对本地产业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为农村培养大批科技带头人。要把科技组织延伸到乡村,提倡农民就某一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建立民间的技术协会,形成网络,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在全省开展“科技致富工程”活动,培养一大批科技致富能手。
多渠道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科技的投入,要逐年有所增加。同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有关方面积极参与农业科技开发,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更大规模地利用外资,用于农业科技,逐步建立起多渠道、多形式增加农业投入的新机制。
加强对农业科技的领导和组织。依靠科技进步,建设农业强省,是一项战略性的任务,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加强领导和全社会的大力协助、支持。要落实责任制,扎扎实实开展工作。要加强组织和协调,各个方面都为农村科技进步开绿灯。(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