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9月20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副刊)
专栏: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7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诗歌征文

延安!延安!
徐勤
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之交正直的心灵都在潜声呼唤延安!延安!
这样呼唤着奔向那个最纯朴也是最神圣的地方不惜跋涉千山万水闯过枪林刀丛从水深火热的敌占区攀向洁爽的清凉山
也许他们之中并不都是衣食无着的无奈者有的还身着西装革履有的刚刚拒绝了金钱的诱惑坚信精神的甘泉不在庐山不在峨眉恰恰就在干旱的黄土塬上唯有那一孔孔温暖的窑洞才是他们理想的安身之地唯有那离黄河不远的南泥湾才是真正的衣食之源呵,延安!
是什么力量吸引着使他们甘冒重重艰险是公正、平等与无私是窑洞窗前那不倦的油灯还有迎着晨曦那博大的笑容尽管他们衣裤上打着补丁但这些和延河上空的星星一样都是民族希望的象征啊,延安!
当莘莘学子在课堂上读到了“希望”二字脑海里浮现出的仍然是——“延安”!


第12版(副刊)
专栏:文化广角

大胸像(雕塑)郭景涵


第12版(副刊)
专栏:

居素甫·玛玛依与《玛纳斯》
郎樱
《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民族宏伟的英雄史诗,它讴歌了玛纳斯及其七代子孙前仆后继、率领柯尔克孜人民抗击外来侵略者的英雄业绩。《玛纳斯》是我国三大著名史诗之一。《玛纳斯》主要流传于我国新疆南部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及新疆北部的特克斯草原、阿勒泰地区等柯尔克孜人聚集的地域。此外,中亚的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以及阿富汗北部的柯尔克孜人聚集之地,也是《玛纳斯》重要的流传地域。
柯尔克孜民族发祥于叶尼赛河上游地域。约从10世纪开始,柯尔克孜人开始西迁,他们越过阿尔泰山,进入天山南北地区。史诗《玛纳斯》所描述的正是柯尔克孜人西迁以后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英雄玛纳斯诞生于特克斯草原,为了躲避敌人的追杀,玛纳斯全家迁至哈密。童年时代的玛纳斯曾在巴里坤草原放牧,在吐鲁番种过麦子。之后,他又赴阿勒泰去投奔叔叔阿克巴勒塔。特克斯、哈密、吐鲁番、巴里坤、阿勒泰,现在都是新疆境内有名的城市和草原。
《玛纳斯》是口承史诗,由民间歌手口耳相传。在我国众多的民间歌手中,最杰出的是新疆阿合奇县的八旬老人居素甫·玛玛依。他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位能够演唱八部《玛纳斯》的民间歌手。他从八岁开始学唱史诗,他演唱的八部《玛纳斯》,既继承了前辈民间歌手演唱的内容与演唱风格,又加入自己的创作,篇幅浩瀚,规模宏伟,涵蕴丰富,情节曲折动人,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他的《玛纳斯》唱本长达23万多行,从头到尾演唱一遍,需要一年多的时间。居素甫·玛玛依在保存和弘扬史诗《玛纳斯》方面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我国民间文学泰斗钟敬文教授给居素甫·玛玛依以极高的评价,誉称他为“当代荷马”。
居素甫·玛玛依演唱的八部《玛纳斯》,每部的篇名均采用玛纳斯家族英雄的名字命名:第一部《玛纳斯》,第二部《赛麦台依》,第三部《赛依铁克》,第四部《凯涅尼木》,第五部《赛依特》,第六部《阿斯勒巴恰与别克巴恰》,第七部《索木碧莱克》,第八部《奇格台依》。史诗《玛纳斯》有广义与狭义之别。广义的《玛纳斯》是包括上述八部史诗在内的整部史诗的总称。而狭义的《玛纳斯》则是指史诗的第一部《玛纳斯》。在八部史诗中,第一部《玛纳斯》有5万多行,约占整部史诗的1/4篇幅。其内容古老,气势恢宏,艺术上亦较为纯熟,成为国内外研究《玛纳斯》的主要依据。
《玛纳斯》中的主人公英雄玛纳斯,是位勇猛剽悍、能征善战的勇士。他具有气吞山河的气势,令人生畏的威慑力量。他挥动刀斧冲入敌阵,所经之地,人头落地,血流成河。听到玛纳斯的名字,敌人魂飞魄散,纷纷逃窜。
广阔无垠的草原与无拘无束的社会环境,造就了这位英雄豪放不羁、为所欲为的性格。英雄玛纳斯既具有盖世的勇力、辉煌的战绩,也有刚愎自用、粗暴鲁莽的缺点,甚至遭受过惨痛的失败。在中国史诗人物的画廊中,玛纳斯是一位充满原始激情与新鲜活力的英雄人物形象。
史诗《玛纳斯》以描写玛纳斯及其子孙后代与入侵之敌浴血奋战的事迹为主。除此之外,这部史诗对于柯尔克孜民族的生产与生活方式,柯尔克孜民族的婚丧嫁娶及各种古老的习俗,也均有栩栩如生的描绘。《玛纳斯》是展现柯尔克孜民族生活的巨幅画卷,是认识柯尔克孜民族的百科全书。这部史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具有语言、历史、宗教、民俗等多学科的学术价值。
解放以后,党和各级政府对于史诗《玛纳斯》的普查、搜集、整理、翻译、出版工作非常重视。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普查,直至1996年居素甫·玛玛依演唱的八部《玛纳斯》(共18本)柯尔克孜文本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全部出齐,三十多年来,我国在《玛纳斯》的搜集、整理、翻译、出版诸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
近年来,我国的《玛纳斯》研究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1990年在乌鲁木齐召开了全国首届《玛纳斯》研讨会,1994年在乌鲁木齐召开了《玛纳斯》国际学术研讨会。《玛纳斯》研究专著、论文集、普及读物陆续出版。包括各民族学者在内的《玛纳斯》研究队伍不断扩大。为促进《玛纳斯》研究的深入发展,加强与国内外史诗学者的交流,于1995年6月成立了“中国史诗《玛纳斯》研究会”。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我国的《玛纳斯》工作将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附图片)
题图:《玛纳斯》演唱歌手居素甫·玛玛依像(油画)吴立中


第12版(副刊)
专栏:

碧水青山情
杨春茂
侄子考上了林业大学,路经北京,带来一件特殊的礼物,在用羽毛、枯枝、败叶、棉花精心编制的半个排球那么大的画眉鸟巢里,摆满了淡绿、浅黄、深褐、蓝底褐斑的大大小小的鸟蛋,看着这些鸟儿们的“杰作”,我仿佛又回到了家乡的青山绿水之间……
我的家乡在重庆市郊长江的两条小支流的交汇处。先人给山村起了一个优美的地名——双河村。两河交汇处原为一险滩,每当阳春三月,常有长江下游溯流而上的鱼儿来此产卵繁殖后代。两河交汇处有一座三孔石拱桥,因桥下常有金色鲤鱼腾欢,石拱桥便有了个响亮的名字——龙门桥。
从龙门桥下流过的大河有一个与龙门桥同样响亮的名字——栋梁河,她由北向南流经龙门桥下注入长江,河床笔直如栋梁。河中长年碧水悠悠,滋润两岸山岭,松、杉、柏等常青树木比肩而立,竞相争掠阳光,拼力伸长腰身,每棵都高大笔直,成为修房造屋的栋梁之材。夹岸生长的磁竹、斑竹、水竹、罗汉竹、金竹,无论大小皆努力向上,笔直如檩。号称竹王的刺竹,以它那成熟时胸径五六十厘米,高数十米的伟岸身躯,挺立于绿竹丛中,竹梢直插蓝天,成为斑鸠、画眉、白鹤、竹鸡的乐园,纷纷在枝叶间筑巢育雏,繁衍后代。河中盛产鱼、虾、龟、蟹,两岸的稻田中长满鳝、蛙、蚌、鳅,竹林中更是菌荪丛生。丰富的蛋白质来源,使沿河两岸女子细皮嫩肉,身材苗条,男子汉结实俏爽,一个个站着笔立挺直,做活有力有度。故男女皆身强体壮,身姿挺拔如栋梁。栋梁河虽小,却在川东长江众多的支流中名声响亮。
在龙门桥下与栋梁河相会的恒心河,由山中大大小小的山泉汇集成河后,从玉峰山麓飞流而下,走几步留下一个深潭,拐个弯儿留下个翠绿的小丘。在草茂林丰的年月,潭边常有小麂饮水、野鸭嬉戏、山雀梳妆。绅士般的群鹤常在小丘上漫步,给在群山中匆匆走过的小河增添了几多情趣。小河在山中左盘右绕,好容易流到玉峰山脚下,又为大大小小的丘陵所阻,河流左冲右突,把自己的身躯变得曲曲弯弯,或蜿蜒于悬崖绝壁之间,或静卧于茂林修竹之下,去适应奔向大江的曲折的路。虽有大大小小的悬崖绝壁、大山小丘所阻,但仍充满恒心,直至龙门桥下与栋梁河携手踏上笔直的坦途,奔向长江。
悠悠碧水,浇灌沿河千顷良田,每当旱季,沿河两岸,木制水车,戽水竹篮,柴油抽水机纷纷从河中汲水灌田,故无论旱灾水涝,栋梁河、恒心河两岸依然稻谷飘香。春水最旺的季节,两岸的?秧歌响彻云霄。领唱的“歌头儿”那些触景生情,信口编成的歌词,高亢激越的帮腔,荡去劳作中的疲累,唤起生活的激情,讲述古老的故事,从凡人琐事中寻找美。
两岸人民含情脉脉地称栋梁河、恒心河为“母亲河”、“救星河”……
绿水青山,相生相伴,秃山不会滋生绿水,无水难以养活青山。“大跃进”的风暴,首先摧毁了两岸的山林,炼钢煮铁烧光了两岸的栋梁之材。“以粮为纲”,改林为土种庄稼,更使昔日郁郁葱葱的山林消失殆尽。林木的消失使水源的涵养被破坏,河水断流,鱼虾消失,粮食减产,昔日的美景为荒山秃岭取代。
家乡的父老,对森林的消失痛心疾首。堂兄组织了护林队,不畏烈日酷暑,寒风凛冽,坚持在山间巡逻,护住那好不容易保留下来的一小片山林,因为先人在墓碑上遗有古训:“只有青山绿水秀,方能子孙万代贤。”堂兄护林得罪当地的一些惯盗,被残杀在已茁壮成长起来的小松林中,他给只有四岁的儿子留下遗言:“护住山林,造福子孙。”少数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一小片山林也难以保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一系列富民政策像阵阵春风,才使荒山重新披绿。十来年过去,茂林修竹又在河边蓬勃地生长起来。恒心河、栋梁河又长年碧水悠悠。鱼虾回来了,小麂回来了,野鸭回来了,白鹤回来了……那响彻云霄的秧歌又在河畔飘荡……侄儿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去年高考,他的成绩和条件本可选择全国最好的大学、最好的专业,但他牢记父亲的期望,心系家乡的青山绿水,报考了林业大学,立志要用科学知识让祖国大地“青山绿水秀,子孙万代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