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9月11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连载

深挖潜力的四步曲
——“四天改革法”风靡德国企业(上)
  本报驻德国记者 刘华新
编者按:不断提高生产率,是现代工业社会永无穷尽的课题。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竞争就是劳动生产率的竞争。人们一般认为,生产率要得到提高,就要增添更先进的设备。在发达的工业国家里,设备的自动化已经达到相当的地步,还有没有提高生产率的余地呢?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劳动力成本高昂的德国创造出了一个“四天改革法”,表明潜力往往就藏在不为人注意的角落里,关键是人们是否善于发现它。本报记者通过深入采访写出这篇系列报道,值得一读。
欧洲贝克尔集团(以下简称贝克尔集团)是欧洲最大的汽车内部配件生产厂家之一。该集团自1993年底以来,已进行100多次“四天改革”,这项改革法的主管、集团管理部主任波尔曼先生向记者介绍了“四天改革”的基本流程。
“简而言之,四天改革即是,第一天找出问题,第二天提出方案,第三天付诸实施,第四天提交实施报告。目标是:速效。”
四天改革当然不是全面改革,而是挑选一个较小、较适宜的课题进行改革,积少成多,促成全面改革和全面提高。第一天,改革小组集中精力寻找问题,可以说是对问题进行全面“盘点”,将问题尽可能全面地列出,一一写成纸条,贴在一块木板上。第二天,小组成员对症下药,尽量找出解决措施,并形成“最后一致决议”。第三天,立即“毫不迟疑地”实施决议。第四天由改革小组向集团领导面对面地汇报实施结果。
笔者对波尔曼一席话将信将疑。波尔曼找来一位改革小组主持人胡肯贝克,让他“现身说法”。
胡氏翻开改革档案,介绍了他们第一个改革工作小组的工作情况。
这个小组的工作主题是全面改革汽车把手生产车间的配置状况,提高生产效率,因为这个64人的车间人浮于事的情况已非常普遍。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原来这条流水线有40多处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两名炉前工将部件投进炉子后,即原地休息,有43分钟无所事事;装半成品的箱子水平放置,女工要探进身子才能取件,天长日久容易生病;工人取件距离过长,浪费时间过多,需要合理调整生产线。工作小组通过计算,发现这个车间实际每天浪费4433.35分钟,等于一年浪费十余个劳动力。
第二天,他们一项一项地提出改革方案,例如:将正在“守株待兔”的炉前工派去进行模型检测;将原来的44道工序大大压缩,并紧密衔接,从而缩短工时;装半成品的箱子斜置,既方便操作又有利于保障职工健康。胡肯贝克说,46项改革措施大都可以一次性操作见效,开始实施的次日,即达到每人每天生产450件的生产能力,工效比原来提高16.6%。
胡肯贝克出示了一个计算表格:通过这次改革,把手车间的工效最终提高33.3%,废品率减半,单件产品生产时间减少92%,车间节约用地46.8%,压库率降低92%。他说,这五项内容也是“四天改革法”进行比较计算的基本指标。
德国《经济周刊》的一个统计表明,加工行业104个厂家实施“四天改革法”后,平均提高生产效率20%以上。德国的年经济增长率仅为1%左右,因此工效提高两位数百分比,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本报波恩电)(附图片)
胡肯贝克说“不算不知道,一自吓一跳。”
本报记者刘华新摄


第6版(国际)
专栏:

  荷兰副首相欢宴李瑞环
李瑞环继续在荷兰考察
本报海牙9月9日电记者刘进荣、魏崴报道:今天晚上,荷兰副首相兼外交大臣范米尔洛为中国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访问荷兰举行盛大欢迎晚宴,并发表了热情友好的讲话。
范米尔洛代表荷兰政府对李瑞环主席的来访表示欢迎,并祝愿访问取得圆满成功。他说,柯克首相和他本人去年访问中国,亲身体验了中国经济展现出的巨大活力,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中国向荷兰工商界所提供的合作机会以及荷兰作为“欧洲大门”对中国经济界所能发挥的作用确实是无限的。
范米尔洛说,荷中关系一直很好,相信李瑞环主席的访问,包括对荷兰农业、工业、港口等的考察,将进一步促进两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合作。
李瑞环对主人的盛情款待表示感谢。他说,中荷两国虽然相距遥远,但我们之间的关系却很近,特别是近几年经贸合作成果显著,贸易额的增幅在中国与欧洲各国贸易中名列前茅。中国重视与荷兰的关系,对目前中荷关系感到满意,同时也认为发展这一关系还有很大的潜力。我们完全可以在互相尊重、互相谅解、求同存异等原则的基础上,把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继续推向前进。我此次访问贵国,就是为促进双方进一步增进了解,加深友谊,扩大合作,增加共识。我相信此行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目的。
出席晚宴的还有中国驻荷兰大使朱曼黎,以及随同李瑞环访问的主要成员。
本报海牙9月10日电记者刘进荣、魏崴报道:中国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今天在此间考察农业,受到热烈欢迎。
清晨,李瑞环主席冒着濛濛细雨,在中国驻荷兰大使朱曼黎与纳尔德韦克鲜花交易所负责人陪同下,详细了解了这家交易所的规模、经营方式以及供货、销售、运输等“一条龙”服务的情况。鲜花交易所负责人告诉李瑞环主席,交易所年均成交额逾20亿荷盾(1美元相当于1.6荷盾)。荷兰全国拥有类似规模的交易所12家,常年销售额逾40亿美元。交易所内紧张、繁忙、有序。
李瑞环还饶有兴致地考察了一家“手掌红”鲜花种植温室和西红柿种植温室,仔细询问了这两家温室的无土栽培技术、电脑控制室温、二氧化碳浓度、营养液等情况,以及自动化生产管理所需的劳力、成本、效益,特别是西红柿保质、保鲜等问题。对西红柿温室考察结束时,李瑞环主席还品尝了两片西红柿,并连声称赞这种不施化肥的绿色食品味道好。
他在考察“非洲菊”温室后,还做客这家农户,详细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
在考察过程中,李瑞环主席对本报记者说,荷兰的鲜花生产和销售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它以优质、高效、有序取胜,规模经营一条龙,有很强的竞争力。荷兰发展现代化农业的经验,中国有条件的地方完全可以学习、借鉴。(附图片)
9月10日,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在鹿特丹附近参观温室农场。新华社记者齐铁砚摄


第6版(国际)
专栏:

  孟加拉国驻华大使强调
孟中合作前景广阔
本报讯记者李新烽、王南报道:孟加拉人民共和国新任总理谢赫·哈西娜访华前夕,孟加拉国驻华大使穆斯塔菲兹·拉赫曼对本报记者发表谈话,强调孟加拉国非常珍视孟中友谊,两国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拉赫曼指出,孟中友谊源远流长,哈西娜上任后把中国作为首访国家,说明孟十分重视与中国的关系。我们两国之间不存在任何分歧,对国际事务有着完全相同的看法。孟一贯认为,台湾和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坚决支持中国的人权政策,反对任何国家以任何方式干涉别国内政。
他强调,孟建国以来,中国对孟的经济建设给予了很大支持,帮助孟建设水电站、医院,修筑桥梁等。近年来,两国经贸发展较快,贸易额从1990年的1.71亿美元增长到去年的6亿美元。他指出,中国的经济建设成就对孟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哈西娜总理的此次来访将加深两国的传统友谊,促进两国的经济合作。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资料

  库尔德问题
本月3日、4日,美国借口伊拉克军队进入了伊北部库尔德人“安全区”,连续对伊拉克实施导弹袭击,使一直困扰西亚一些国家的库尔德问题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库尔德人是西亚跨国界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东起伊朗的克尔曼沙赫,西抵土耳其的幼发拉底河上游,北起亚美尼亚的埃里温,南达伊拉克的基尔库克,总人口约有2000万,其中土耳其900万、伊朗500万、伊拉克400万、叙利亚近100万、黎巴嫩10万、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10万。该民族是中东地区仅次于阿拉伯、突厥和波斯的第四大民族。
库尔德人是西亚最古老的民族之一,阿拉伯帝国后期曾建立过几个封建王朝,后多次遭突厥人和蒙古人侵袭。12世纪建立库尔德斯坦省,直到19世纪仍保持半自治状态。尔后,奥斯曼帝国崩溃,库尔德人则分属数国,聚居地称为库尔德斯坦,主要指土耳其、伊朗、伊拉克三国交界地区,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库尔德人使用的库尔德语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分为南北两种方言,文字采用阿拉伯字母。历代库尔德人用波斯文、阿拉伯文、土耳其文和库尔德文写作,曾经出版过多种诗集、故事集等。库尔德人信仰伊斯兰教,多属逊尼派,少数属什叶派。
库尔德人主要以农牧业为生。自80年代以来,随着石油工业的兴起,已有一部分库尔德人成为石油工人。
库尔德人居住的库尔德斯坦地区被划归不同国家,但他们从来不承认这种政治分割,为争取民族自治进行过长期斗争,曾经多次举行起义或反抗活动,但每次都遭到所在国政府军队的镇压、围剿。平时,库尔德人在分属不同国家的库尔德斯坦地区“自由往来”;库尔德游击队在战局不利时,便转移到他国库尔德人居住的地区,有的干脆就将活动基地建在他国库尔德地区。
1991年初海湾战争以伊拉克的失败告终后,伊拉克国内反对派展开了反对萨达姆统治的武装斗争。北部的库尔德人利用时机开展了大规模的反政府活动,并控制了伊北部的部分城镇。1991年3月下旬,伊拉克政府出兵镇压南北两势力的反政府活动,北部的200多万库尔德人在政府军的围剿下,越过边境逃到邻国伊朗和土耳其。1991年4月5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688号决议,谴责伊拉克对库尔德人的镇压。英国提议在伊拉克北纬36度线以北建立保护库尔德人的“安全区”,得到美、法等国的响应(“安全区”的设置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批准)。4月17日美国地面部队进入伊北部地区,法、英军队也相继抵达,在伊拉克北纬36度线以北建立了库尔德人“安全区”。5月3日,美国及其盟国将“安全区”移交给联合国有关机构。7月15日美国等国部队撤出伊北部地区后驻扎在土耳其南部,继续对库尔德人进行保护。美国为保证伊拉克北部“安全区”安全有效,先后耗资9亿美元,仅今年就已耗资1.25亿美元,而且投入了大量兵力和武器装备。
伊拉克北部库尔德地区存在着亲伊拉克的库尔德民主党和亲伊朗的库尔德斯坦爱国联盟,它们为控制该地区已经争斗了20年之久。自1994年以来,两派因权力分配问题多次发生武装冲突,爱国联盟不久前控制了伊北部重镇埃尔比勒。美国一直期望这两个组织能够联合,以便达到利用库尔德人既对付伊拉克又对付伊朗的目的。8月30日,美国官员还把两个组织驻伦敦的代表召在一起,希望通过谈判延长经过美国调停达成的停火协议,但未取得效果。海湾战争后,伊朗和土耳其利用伊拉克被削弱的机会,曾经多次越过边界线进入伊拉克境内打击围剿本国的库尔德反政府武装。今年7月底,伊朗出动军队深入伊拉克境内打击伊朗的库尔德反政府武装,并得到爱国联盟的支持。民主党指责爱国联盟帮助伊朗屠杀自己的同胞,爱国联盟则攻击民主党企图依靠伊拉克政府的支持独霸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人聚居区,随后两派便处于一触即发的战争状态。8月22日民主党领导人马苏德·巴尔扎尼在写给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信中要求他向埃尔比勒市派兵,伊拉克政府考虑“库尔德族两大主要派别的长期冲突、伊朗对这一地区的干涉以及这些冲突和干涉行动可能会对伊拉克未来石油出口产生的威胁”,便于8月31日调动地面部队进入北部库尔德人的“安全区”,在攻下埃尔比勒市之后就将该城防务交给了库尔德民主党。
美国指责伊拉克的军事行动违反了联合国688号决议,侵犯了库尔德人的基本人权,而且声称即使伊拉克撤出了军队,美国还是要采取军事行动,于是在9月3日采取空中打击的方式,“战斧”导弹又一次落到伊拉克的土地上。9月7日,土耳其又宣布准备在土、伊边境建立一条深入伊境内10公里的安全缓冲地带,以防止土耳其库尔德工人党武装向土耳其境内渗透;伊拉克立即对此提出抗议,并称将采取反击措施。
毫无疑问,伊拉克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应该得到尊重。人们希望有关各方在处理库尔德问题时,采取克制态度,通过谈判协商解决,不要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黄泽全)


第6版(国际)
专栏:

  非洲国家解除对布制裁
布隆迪政府表示欢迎
据新华社金沙萨9月9日电布琼布拉消息:布隆迪临时政府今天对非洲有关国家解除对布隆迪经济制裁的决定表示欢迎。
据报道,协调非洲有关国家对布隆迪实施经济制裁的委员会今天在坦桑尼亚北部城市阿鲁沙召开会议,并作出了解除制裁的决定,委员会称此举仅仅是出于人道主义考虑。
根据这一决定,参与对布隆迪制裁的各国将允许运送食品和医药的交通工具进入布隆迪。
另据报道,参与制裁的非洲有关国家将继续对布隆迪临时政府施加压力,迫使其与反对派举行和谈、恢复宪法和法律秩序。
今年7月25日布隆迪发生军事政变,政变者推举前总统布约亚为临时总统,建立了临时政府。中、东非国家对此予以强烈谴责,并从7月31日起先后对布隆迪实施经济制裁。


第6版(国际)
专栏:

  印尼议长会见王光英
新华社雅加达9月10日电(记者赵金川)印度尼西亚国会议长兼人民协商会议主席瓦霍诺10日会见了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工商联名誉主席王光英,双方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就两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等问题进行了交谈。
王光英向瓦霍诺介绍说,中国全国工商联正致力于为发展老少边穷地区的经济和社会事业服务。他说,通过这次访问,与印尼许多社团和企业建立了联系,今后将有更多的中国民营企业来印尼做生意,进行各方面的合作。
宾主双方希望两国互相学习,增进理解,发展友谊,促进合作,并祝愿两国的友好关系不断发展。


第6版(国际)
专栏:

  巴以和谈指导委员会复会
本报开罗9月10日电记者刘水明报道:中断会谈半年多的巴以和谈指导委员会昨天下午在杰里科举行会议。双方就恢复与和谈有关的其他委员会的工作达成一致,但希伯伦以军重新部署问题仍悬而不决。
这是以色列新政府组成后巴以和谈指导委员会首次开会。巴方首席谈判代表埃雷卡特会后说,会议讨论了实施巴以关于扩大巴自治范围协议的途径和问题,首先是希伯伦市以军的重新部署及与此相关的安全问题。他指出,以色列应按临时协议规定,尽快从希伯伦撤军,巴方不同意对协议再次进行修改。此外,巴方还提出了以色列继续扩建定居点和要求释放6000名在押巴人的问题。


第6版(国际)
专栏:

  车臣反对派组建联合政府
扎夫加耶夫政府予以指责抵制
本报莫斯科9月10日电记者许宏治报道:据来自车臣南部的消息,车臣反对派已着手实施组建联合政府的计划。反对派首领扬达尔比耶夫昨天签署一项命令,把扎夫加耶夫政府的三名部长纳入反对派政府。
据车臣反对派人士透露,联合政府将通过扩大现有反对派政府而组成,另有14个重要职位将移交给各种社会政治力量人士,其中包括一名副总理。
今天,各社会政治党派和运动的代表在格罗兹尼召开代表大会,组建联合政府是议题之一。
另据报道,扎夫加耶夫政府今天发表声明,要求俄罗斯联邦领导对车臣共和国发生的事件作出法律评价,以帮助车臣人民避免分离派领导正在准备制造的新的动荡和危机。
扎夫加耶夫今天在莫斯科表示,尽管他建议其政府的某些领导人不要进入联合政府,但他们“连听也不想听”。


第6版(国际)
专栏:

  联大审议全面禁核试条约
我裁军大使希望各国尽早签署
本报联合国9月9日电记者何洪泽、周德武报道:第五十届联合国大会今天召开全体会议,开始审议《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这次大会是应澳大利亚常驻联合国代表的请求而特别安排的。
中国裁军大使沙祖康在今天的会议上发言。他说,全面禁止核试验一直是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无核国家的强烈愿望。经过国际社会的不懈努力,我们终于见到了全面禁核试的曙光。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并在此框架内实现全面禁止核试验。基于这一立场,中国政府积极响应广大无核国家的正当要求,以积极、认真和负责的态度参加了裁军谈判会议关于全面禁核试条约的谈判。为推动如期缔约,中国代表团几乎在条约所有重要问题上都体现了妥协和灵活态度,为谈判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沙祖康说,全面禁核试条约的达成,将在世界范围内首次以国际法律文书形式,全面禁止任何环境、任何地点的任何核武器试验爆炸或任何其他核爆炸,这必将有助于推进核裁军进程、防止核武器扩散。他强调,禁止核试验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实现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的步骤之一。
沙祖康表示,中国代表团对裁谈会最终未能就条约案文达成一致表示遗憾。目前这种绕开裁谈会,将条约直接提交联大的做法,不应构成先例,也不应对裁谈会的工作产生任何影响。沙祖康相信,本次会议能够作出正确抉择,使国际社会的意愿化为现实。中国政府希望,条约能够尽早开放签署,并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加入和遵守。
印度代表在今天的辩论会上发言称,印度方面认为,全面禁核试条约文本没有体现核裁军精神,印度不能同意条约文本。
如该条约明天能获得大会通过,将在联合国总部由各国政府签署。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美英何以在联合国受挫
本报驻联合国记者 周德武
联合国安理会经过连续四天的秘密磋商之后,未能就英国提出的谴责伊拉克进攻库尔德族人问题决议草案达成一致。6日上午,俄罗斯代表正式表示,俄将对决议草案行使否决权,迫使英方撤回草案。安理会主席就此宣布不再继续讨论,标志着美、英寻求美国导弹袭击伊拉克行动合法化的努力在联合国受挫。会后英国常驻联合国代理代表发表了简短声明,声称草案得到大多数安理会成员国的赞成。其实,此草案如果付诸表决,且不论俄罗斯是否投反对票,仅表示要投弃权票的国家就达六个,离自动否决仅有一步之遥。
3日,英国向安理会提交关于伊拉克北部局势的决议草案。内容包括:严重关切伊拉克军队在北部及埃尔比勒动用武力;安理会对此行动予以谴责;要求伊拉克立即撤出自己的军队等。但草案对美国导弹袭击伊拉克一事却只字未提。俄、法、中三个常任理事国对这一具有明显偏袒倾向的决议草案均提出了不同意见,磋商很快陷入以美、英为一方、其他国家为另一方的对峙局面。俄罗斯等国坚持要求加上严重关注其他国家军事介入伊拉克北部地区、伊拉克主权及领土完整必须得到尊重等条款。虽然英国后来对决议草案进行了修改,语气上对伊拉克有所缓和,但仍没有对美国袭击伊拉克表明立场。
英、美代表曾提出,如果安理会在谴责伊拉克问题上不能达成一致,将会向国际社会及萨达姆传递错误的信号。这种说法其实是站不住脚的。第一,许多国家代表坚持认为,如果对美国袭击伊拉克这种明显违反国际法的做法不予谴责的话,才真正是向国际社会发出错误信号。虽然1991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688号决议,谴责伊拉克军队对库尔德人的进攻,但并未授权使用武力解决。况且,此决议当年正是在删除了使用武力条款之后才获得安理会通过的。联合国官员最近也表示,在伊拉克境内设立禁飞区,是美、英等国根据自己对安理会688号决议的解释做出的,并非得到联合国的直接授权。如果安理会通过只谴责伊拉克、而不提美国袭击伊拉克军事行动的决议,只能给侵犯别国主权的行为披上合法的外衣。第二,此次伊拉克出兵本土北部,是应库尔德族一派邀请,属一国内政范畴,与六年前的海湾战争起因有着本质区别。克林顿总统解释说:“美国的导弹是向萨达姆发出以下信息:当你虐待自己人民或威胁邻国时,你必须付出代价。”按照这一逻辑,人们不禁要问:如果美国出现虐待本国人民的事件,是否也应成为他国袭击美国的理由?第三,美国是打着维护联合国688号决议的旗号对伊拉克采取袭击行动的。且不论联合国此决议是否授权美国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即便是美国所称的出于保障库尔德人利益的说法也很值得怀疑。美国的军事行动并没有中止库尔德族之间的自相残杀,冲突也无中止的迹象。库尔德族一派领导人一直抱怨,美国为什么把新的禁飞区设到伊拉克南部,而不是北部。舆论认为,克林顿的此次行动完全出于国内政治的需要。由于美国大选在即,多尔一直指责克林顿上个月同意联合国“石油换食品计划”是不成熟和欠考虑的。于是伊拉克北部地区事件就成了克林顿对萨达姆采取强硬行动的借口,因为这样既可以封住多尔的嘴巴,也为大选捞取政治资本。此间一些人士就此评论道:与其说是克林顿在教训萨达姆,倒不如说是教训多尔。
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对英国的决议草案未能付诸表决表示不满,但她却忘记了一点,搞强权政治不得人心。
(本报纽约9月7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9月10日,旨在揭露侵华日军在中国进行毒气战罪行的“毒气展”在日本东京开幕。该展是由反对侵华战争、爱好和平的日本各界人士组成的毒气展执行委员会主办的。图为主办人员向参观者讲解日军当年在中国使用毒气的情况。
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