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9月11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副刊)
专栏:

  书画俱老人清淳
——读《关阔书画集》有感
张德林
北京民族出版社即将郑重推出满族书画家《关阔书画集》。这是一部格调高雅清新、内涵丰富的个人书画集。内容分水彩画、国画、书法三部分。关阔别署老钝,1926年出生于承德市,家境清贫,半生坎坷,性喜读书,酷嗜金石书画,不求闻达。几十年如一日,默默走自己的路。
他早年喜爱版画,代表作《春天》一问世,就得到版画名家李桦先生的赏识,当即发表在上海《版画》双月刊上。
他的水彩画,从英国水彩入手,后来受苏联克里马申的影响,并有意与中国水墨画融合,形成他独特的一种清新自然又具有民族风格的水彩画风。他善于从纷繁的大自然中摄取生活中最典型的部分入画,讲究意境构图,充满牧歌情趣。总之,关阔水彩画既有传统的功力,又有西方轻松、明快、抒情的特色,这或许就是关阔水彩画的魅力所在。
关阔中年以后,主要转向传统的中国绘画上来。他最服膺虚谷、任伯年和吴昌硕。虚谷的生,任伯年的熟,吴昌硕的金石厚重,他冥思苦索,数十年浸而淫之,神而明之,久之,皆能融会腕底,而以己意出之。
关阔最喜画梅,他总结前人之长,走出了自己的路。关阔的梅花冷逸、倔强、峭拔。构图、章法,极其讲究,老干横斜,大有冲破纸外之势。他又能化古篆、隶于老干蟠虬之间,一种金石气息跃然纸上。
关阔的画,大可寻丈,小不盈尺,都能笔简意繁,宛若天然。尤其善于利用空白,给人以无限遐想。画集中的《渺渺秋波》,在三尺高、不足一尺宽的窄小天地里,枯荷一支突兀直上,根下秋蓼两三叶,迎风摇曳。疾驰小鸟忽停其上,引颈即目四顾,余皆空白。然而阅来令人顿感四下空濛,秋波浩渺,从而引发读者怀人忆旧,感慨万千。集中巨轴《小石潭意趣》,仅一石一鸟,加上右上角的长题,此外,空无一物。石之峭拔,鸟之神态,在画家精心构图安排之下,使得全体画面空旷无涯,简无可简,然而却能使读者立时联想起:四面竹树环合,潭水清澈,游鱼可数,和柳宗元的妙文相映成趣。《寒江独钓图》,在尺许扇面中,寥寥数笔,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却是千山银白,万径静寂,苇边扁舟一叶,一翁蓑笠垂钓,简洁到惜墨如金的地步。读者仿佛只听到簌簌雪声,真是万籁俱寂,一洗尘嚣,心灵为之净化。
纵观全部画集,可以看出,画家积诸多修养于一炉,用生动的国画技法,赋以诗的意境,使读者得到一种高雅的艺术享受。此外,还值得一提的是:关阔作画每喜题跋,有的画幅,根据内容画面需要,一题再题,长轴巨帧,一行直下,更能增加画的气势。特别是他的落款与用印位置,非常考究,使得题跋与画面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与画家的文化修养是分不开的。
书画集最后部分是关阔的书法。据我所知,关阔早年受清代大家何绍基的影响,中年以后,始一意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的金石碑版。行楷书则吸取北魏风神,于《张玄墓志》尤具心得。集中的小行楷书,乃画家信笔杂记,细玩味之,也都具有北魏神韵。从中也可窥见画家于金石碑版之学的功底。
关阔书画作品,常应邀参加国内外展览,并应邀为北京人民大会堂作巨幅松风图,题曰《与祖国共苍翠》。1992年4月,关阔率团访问日本,进行书画展及画事交流。曾与日本书道界名宿续木湖山、金泽子卿及名画家平山郁夫等共同交流画事,使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在异国产生强烈共鸣!
关阔对艺术创作,一向主张:“旧,就要旧得地道;新,就要新得当行。”“真正艺术,贵在自然流露。让作品说话,名副其实,才能使人信服。倘其作品不能给人以高尚情操的感染,虽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归徒劳。”


第12版(副刊)
专栏:

  一叶星空
陈明亮
只有一块架在木架上的黑板,让人看出这是教室。这黄泥小屋,是山里孩子们的天堂,黑板被天真的孩子说成是一叶星空。当那位女教师在小屋门前,摇响挂在木柱上的那口钟时,孩子们涌进小屋,整齐地坐在位子上,面对着女教师和一叶星空——望着孩子们黑亮亮的眼睛如一片片新鲜的叶子在眼前刷刷展开你的期待如泻金一般期望有花从这里开出来期望有果从这里结出来你的手如一面旗帜在黑板上展映这一叶星空就缀满了灿烂的繁星整个教室顿时亮堂起来孩子们的向往随着星星闪耀如千里马在无际的草原上纵横驰骋你的梦属于这一叶星空在钟声分割的时间里你在这一叶星空下耕耘春夏秋冬花开花谢果结果熟你比谁都心中有数只有自己的年龄记不清了由于星星的闪烁耀得你的双鬓过早地白了灿烂的阳光如金色的波涛在教室外汹涌走出教室就是滚滚的大海你说你必须在这叶星空下把孩子们培养成勇敢的水手然后挥手送他们去远航


第12版(副刊)
专栏:

  铜草飘香
李龙年
那年金秋,我们地质小分队来到大金山。
大金山,磅礴直插云天,林海浩瀚,危岩耸峙,飞泉如练,人迹罕至。时见如火的枫林,令人昂奋。
天空在此变得极窄,浮云悠然飘过,孤鹰无声滑翔,将人的思绪带入一种梦境……
我们在这里踏勘,寻找金和铜矿。物探成果表明,这里有异常;暗示我们,地下埋有宝藏……
可是,十多天的跋涉,地质服剐烂了,登山鞋磨破了,伙伴们脸庞瘦了一圈,地质图上圈了一大片,却始终未见宝藏的蛛丝马迹……
大伙有些沉不住气了。
队长姓李,三十多岁,人称小“李四光”,博学多才,出版过地质论著。油灯下,帐篷里,他面对地质图,苦苦思索,握紧拳头:肯定有矿!却又蹙眉:下步目标在哪里呢?
我们继续追寻,如觅香花的群蜂。这天,我们歇足金兰村,靠在一株红枫下,初觉微香,复感浓馥,渐次被香气湮没。这香味奇异,沁入每一毛孔,舒畅至极,疲惫便在这种奇异的芬芳中渐渐消失……
伙伴们陡添精神,便循香追踪。我们走入一黑瓦、矮墙的小院,扑入眼帘的是院中一片花草,皆茁壮而立,茎方形,椭圆形的披针对生叶,缀满星星般璀璨的蓝色花蕾,扑面袭来醉人的异香。
队长猛然扑进花丛,手抚花蕾,满面惊喜:“铜草!铜草!可见到了你呀……”
队员们先惊愕,继而狂喜:他们早听队长念叨过,有种植物叫铜草,有异香,可入药,可炼香料,性喜在含铜地带生长,是铜矿的指示植物……
宅门吱呀一声,闪出一位苍老、却依稀可见当年清秀风采的妇女,她抬头诧异地望着我们这群地质汉,竟愣怔了许久,凝视我们,淌下泪来……
原来,她丈夫当年是地质学院高材生,“文革”中受迫害,四处流浪,后与她相恋,共迁此山中。一天,丈夫在山中伐木,偶然发现铜草,惊喜若狂,便日日跋涉,找寻铜矿,却不幸失足坠崖丧生……她和女儿移来繁殖铜草的土壤,撒下铜草种,让铜草年年岁岁在门前盛开怒放,仿佛丈夫微笑着永远和她们在一起……他们唯一的女儿,几年前也考上了地质学院,明年就要毕业了……
众人闻言,无不落泪而感奋。当日,即找到那处铜草飘香的山崖,接着又发现了几处,皆铜草茂盛,异香弥漫,沁入队员们心扉……
很快,大金山发现了一个铜矿和伴生金矿,省报还发了消息。临别那天,队长深情地在山巅默立,向漫山遍野的铜草花倾泼一壶热酒,追思前行的无名的同行……
铜草青青,香飘遐迩,队友们泪光盈盈……


第12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盼教师节不再只是“节”
刘洪杰
今年的教师节已满12岁了。
每年的教师节一到,各地都要热热闹闹地召开庆祝会,领导同志在百忙中还要到会讲话,讲尊师重教的意义,连连鞠躬地向教师致以节日的问候。
应该说这也体现了领导的尊师意识在增强,不过,教师也还有话想说。
曾听有教师说:“我们更盼教师节不再只是‘节’。”细细一问才知,原来是这些地方在教师节总要出台一些尊师兴学的好政策、好措施,以示爱师之意。然“出台”只是停留在报告中、文件上和报纸上,兴唱功,无做功,尚未在具体工作中“出台”落实。去年教师节,某乡出台方案说是要为教师排忧解难办七八件实事,让教师眉开眼笑。然而今年的教师节又到了,教师们却眉未开眼未笑,因为那些实事还件件无着落,就连拖欠教师工资的问题都没得到解决。所以有教师说,今年的教师节只能望“节”兴叹了。
如果我们到一些地方去实察一下,真会感到这些地方的尊师确还只停留在“节”上:仍在拖欠教师工资,欺辱教师的事迟迟不能依法查处,不少教师还无处安居……
我想,国家定立教师节的初衷,是在培养一种尊师的社会意识,唤起社会各界踏踏实实地多办一些尊师兴学的实事,如果只是在教师节制造那种“只打雷,不下雨”的“人工气候”,那就错了。“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尊师重教,不在“节”时的大轰大嗡,当重在“润物细无声”,要从点滴做起,脚踏实地去尊师兴学。这样,教师们才会打心眼里感到自己天天在过“节”,才会心情舒畅地把书教好。
古语云:国之将兴,则尊师重傅。战国阳翟大贾吕不韦的父亲,尚且知道“耕田之利十倍,贩珠玉之利百倍,立人掌握河山其利千万倍而不可计矣”;而今一些领导同志却还认识不到这一点,急功近利地把对教育的投入看成“三加二减五——等于零”的无利买卖,尊师兴学总舍不得投入,说是要排忧解难,然忧难如故。这实是不该。须知,在未来高度发展的竞争社会,更重要的是智力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
盼教师节不再只是“节”,让尊师重教落实到日常的具体工作中去。


第12版(副刊)
专栏:

  幽谷山溪(中国画) 冯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