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9月10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理论)
专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思想道德建设

党员干部应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宋德福
最近,江泽民同志指出:“改革开放还只搞了十多年,有些干部、党员在考验面前就已经打了败仗。有的革命意志衰退了,有的走到邪路上去了,有的甚至堕落成为社会的蛀虫和罪犯,归根到底是这些人在世界观人生观上出了问题。”这番话深刻地揭示了党员干部改造世界观的重要性。
树立正确世界观要勤政为民
党员干部的世界观改造有三个关键阶段,即走向社会时,走向领导岗位时,走向退休生活时。在不同的阶段,党员干部世界观的改造重点是不同的。
走向社会时,树立正确世界观的重点是解决“参加革命为什么?”从学校走向社会,许多年轻同志都想找一个好工作,想寻求一个挣钱多的地方,想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这都在情理之中。但是,客观实际与主观愿望并不那么一致,特别是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党员干部的工资不那么高。面对现实,一些人的理想和追求就可能与现实产生矛盾,这就需要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同志尽快使自己的想法适应现实生活,应该明确这样两点:一是要明确人的生活离不开钱,但是不能金钱至上,不能搞拜金主义,挣钱要取之有道。这个道就是法律、纪律和政策,这个道就是自己的收入要通过诚实的劳动、辛勤的工作,依靠国家的经济发展而逐渐提高。二是要明确人生的目的不是为了钱,不能一切向钱看。如果一个人追求一切向钱看,不给钱就不干事,就不出力,就不作贡献,那么,他的人生价值观必然会发生扭曲和错位,也就难以经受住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诱惑,必将走到歧路上去。这些人必然是不讲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不讲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那么参加革命、参加工作应该为了什么呢?
一是为国家。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处在关键时期,我们正面临着完成“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光荣任务。实现跨世纪的宏伟蓝图需要年轻同志建功立业,国家的繁荣昌盛需要年轻同志拼搏奉献。年轻同志要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勇于创造、自觉奉献,把个人的理想、前途融化到国家的发展中,在党和国家需要的岗位上,胸怀远大理想,做好本职工作。
二是为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邓小平同志要求全党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要心贴心、实打实地为人民做好事、办实事。我们参加工作、干革命,就是为了使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是人民的勤务员,人民才是主人。只有在思想上摆正公仆与主人的关系,党员干部才能时刻将自己置身于群众之中,永远不脱离群众,了解民意,体察民情,解决群众的困难,满足群众的合理要求,为人民群众努力工作。
三是为事业。干事业就要身心投入、兢兢业业、爱岗敬业,防止得过且过,虚度年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做和尚不撞钟。爱岗敬业应该提倡三种境界:位卑未敢忘忧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党员干部要忧国忧民、保国安民,立志为国家、为人民、为事业鞠躬尽瘁。年轻同志要肩负起跨世纪的神圣职责,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潮,脚踏实地地干一番事业。
走向领导岗位时,树立正确世界观的重点是解决“手中有权干什么?”江泽民同志指出:“党员领导干部不论职务高低、党龄长短,如果放弃世界观的改造,背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谋取私利的手段,就会身败名裂。因此,一定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问题。”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经常自问:手中有权干什么?要做一个党的好干部,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掌好权,珍惜人民赋予的权力。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我们的权力是广大劳动群众给的。党和人民赋予我们权力,是要我们为人民谋利益的。党员干部都是来自于群众,来自于老百姓。“官位”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权力”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而不是用来作为谋取个人和小团体利益的资本。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为党和人民掌好权。
用好权,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党员干部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树立以权为公,用权为民的观念;要通过手中的权力,一心为人民谋利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盼的事。
护好权,维护权力的尊严。党员干部要在职责范围内正确地行使权力,不能滥用职权;如果搞权钱交易,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是一种犯罪,最终会毁了自己。各级领导干部更要严以律己,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防止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职位高了,权力大了,就不清醒、不慎重了,就忽视世界观的改造了。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应该自觉地用党的基本理论武装自己,用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规范自己,用党章和党的各项规定严格要求自己,用党纪政纪严格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论和行为都符合党章的要求,符合无产阶级政治家的要求。
走向退休生活时,树立正确世界观的重点是解决“离开工作岗位前做什么?”老同志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生涯里建立了历史功勋。年轻同志要学习老同志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信念,继承老同志的崇高精神和风范,发扬老同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然而,我们必须看到,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即将退休的同志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据一个省的材料介绍,近几年来出现的一些问题,接近离退休的同志所犯的占2/3。他们在受到处理后,都有类似的一句话:“如果组织上尽早提醒,不至于到这一步。”目前,五十八九岁出问题的占相当比例,一定要防止这种“五九”现象。五十多岁的同志一定要始终注意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问题。
有些同志到了一定的年龄后,特别是到了将要退休的时候,其思想观点会产生一些变化。有的同志感到在岗位上工作的时间不多了,要争分夺秒地去干好每一件分内的事;有的同志抓紧培养接班人,创造各种条件让一些年轻同志尽快成长起来;有的同志站好最后一班岗,非常珍惜自己的历史和荣誉,等等。这样的老同志是绝大多数,他们是值得尊敬的老同志、好同志。但是,也有一些同志却不是这样,有的想退路,过去不争的事情现在也争了;有的不思进取了,风险大一点的改革不想干了,矛盾多一点的事情不想管了;甚至有的还认为,以前吃亏了,现在趁着有权捞一把补回来,等等。这种“后路工程”的心态要予以关注,应该及时对这些党员干部加强教育引导。即将退休的同志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良好的形象,既慎始,又慎终,难在慎终;要能够约束自己,管住自己,不能丧失晚节。同时,各单位要敬老、爱老,千方百计地落实离退休人员的政治和生活等各项待遇,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树立正确世界观要勤于立德
世界观改造的成果,一方面体现在人们认识事物、解决矛盾的能力上,一方面体现在人们思想道德和工作作风上。一个人的道德和作风是检验其是否树立正确世界观的一面镜子。道德是世界观的重要内容,作风是世界观的外在表现。因此,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就要立德、树德、弘扬正气。
道德、作风建设应该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对于共产党员来说,要强调先进性和高标准,要求每一个共产党员讲党性,加强党性锻炼,实践入党誓言,履行党员义务,真正从思想上入党,做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在危险的时刻、困难的关头,敢说跟我来、看我的。这些有号召力、感染力的共产党员,自己身上有铁,说话才能带钢,才能敢抓、敢管、敢带头。对于人民群众来说,要注重基础性和广泛性,要求广大人民群众讲道德,陶冶思想品德、坚持职业道德和遵守社会公德,做人做事要讲良心。贪污扶贫款、救济金的人,缺少的是起码的良心。老百姓注重良心,经常用讲良心、有良心来教育后代、判断是非。讲良心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是不矛盾的。马克思指出:“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
道德、作风建设应该明确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一是提倡立党为公,反对极端个人主义。真正为国家着想,为人民着想,为党的事业着想,而不是为“官位”着想,为捞钱着想,为哥儿们着想。二是提倡严守纪律,反对自由主义。要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不能有令不行,有规章制度不落实,拖拖拉拉,松松散散。不传小道消息,不信小道消息,要遵守政治纪律。三是提倡认真负责,精益求精,反对马马虎虎,不负责任。四是提倡按原则办事,反对人情风。现在人民群众对党风和社会风气有意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情风太甚,办事靠拍肩膀、咬耳朵,靠到家里转一转,靠到饭店坐一坐。这种不讲原则的风气,必须改变。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按原则办事,不能搞“生命在于运动,提拔在于活动”,不要让人情风裹着我们跑。要建立办事公开制度,政策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真正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真正使来办事的人感到爽快、愉快、公道、公正。五是提倡言行一致,反对说归说、做归做;不能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不能说一套,做一套。现在,一些地方言行不一的风气盛行。有些人对正确的东西不是不了解,对错误的事情不是不知道,然而,他们是说归说、做归做,说的都是对,做的却是另一套,欺骗上级,欺骗群众,也欺骗自己。这种风气不改变,长期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六是提倡从严治党,反对姑息迁就。姑息只能把风气搞坏,迁就只会害了干部;公道的、合理的严格,体现了对干部的关心和爱护。
树立正确世界观要勤奋学习
树立正确世界观,必须加强学习科学理论。这是努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员干部在理论上成熟、政治上成熟的基础。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用以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因为没有理论上的清醒坚定,就不会有政治上的清醒坚定;同时,要学历史、学经济、学科学、学管理、学业务,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搞好学习,关键是要善于利用业余时间。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一个人的成长和知识的积累,主要是靠学习,靠实践。各级干部无论工作多么忙,都要每天挤出一点时间来学习,结合工作实践思考一些问题。只要坚持学习,日积月累,一定会大有收获。”你热爱生活,你就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构成生命的材料。许多领导干部特别是一些年轻干部非常注意读书、学习、积累、思考,这是应该大力提倡的。要搞好学习,必须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一是消化提高,勤于动脑。读书学习,关键是要消化提高,勤于动脑。读书和不读书有区别,会不会读书也有区别,区别就在于能不能消化提高,能不能进行转化和转变。学习就怕消化不良,重复来重复去,没有自己的东西,没有自己的体会,没有自己的创造。要勤于读书,勤于动脑,消化提高,勇于创造。党员干部还要勤于动笔,这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之一,党员干部要在这方面下功夫。
二是常抓不懈,取得实效。读书志高远,学则知不足。知识丰富的人,眼界开阔,创新能力强,富于理想,追求的目标远大,对自己的估价客观清醒,有真本事。学海无边,学无止境。要保持旺盛的读书兴趣和读书愿望,使读书学习成为自己生活的组成部分,这样就会学习、学习、再学习。各部门在抓好党员干部业余学习的同时,还要抓好党员干部的党校学习和脱产培训;要把学习纳入到党政机关内部建设的重要内容,着力形成一种普遍的、浓厚的学习风气。
三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水平。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要把科学理论与本地区、本部门和个人的世界观改造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切忌说空话、说套话。学习科学理论,要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上下功夫,在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上下功夫,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运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以保证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健康发展。


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贯彻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李蓬洲
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农业实现现代化,农民生活实现小康进而达到比较富裕,是整个现代化进程中最艰巨的任务。这一决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高度重视,是促进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当前,我们要切实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加快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实践证明,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产品结构单一,农业比较效益低,是造成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重要原因。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把着眼点放在农业产品结构的调整上,放在整个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上,放在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上,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先导,以社会化服务为纽带,走区域经济推动,支柱产业带动,系列加工业拉动,产供销一条龙、农科技相结合、贸工农一体化的路子。在调整农业内部结构时,要实现五个突破:一是在发展区域经济上实现突破。要依据山岗、平原等不同的地理条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依托各地不同的优势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建立起各类农产品基地,实现集中连片种植,壮大优势产业,提高农业的规模效益。二是在科学种田和种植改革上实现突破。要不断增大科技投入,实行集约经营,在确保粮棉油等基本农产品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努力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打破传统农业陈旧落后的种植格局,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三是在发展外向型农业上实现突破。有条件的地方要大力引进国外的优良品种和种植技术,积极发展出口农业,增加农业出口创汇能力。四是在畜牧养殖业上实现突破。一切有条件的地方要把发展畜牧业当作一项快捷的富民产业来抓,建立畜牧龙头企业,培育养殖专业村和养殖大户,引导农户向规模饲养迈进。五是在农产品的深加工上实现突破。要组建起外联国内外市场、内联基地农户的加工、销售企业和企业集团,实现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
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实现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战略选择。这对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等,具有重大作用。大批小城镇的崛起,为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重新就业提供了良好机会。同时,这也为农村种田能手逐步实现规模经营,推广先进的生产方式和运用现代化生产工具创造了条件,从而有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小城镇作为商品集散地,可以把城乡两个市场结合起来,逐步使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融合,促使传统农业向商品农业转化,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社会文明进步,为最终消灭城乡差别创造条件。农业各级党政部门要坚持因地制宜,立足长远发展,搞好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要把发展小城镇与发展乡镇企业相结合,通过合理规划,引导乡镇企业相对集中,连片发展,为扩大小城镇规模打下基础。此外,要采取多方筹资的办法,增加小城镇建设的投入,加强小城镇的硬件建设,不断改善小城镇的功能。同时,要改革有关规章制度,支持一些农民进入小城镇经商办企业。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向小城镇转移,不仅可以促进小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而且为农民开辟了增收的新途径。
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为农民增收创造宽松环境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发展、农民富裕是实现国家稳定的前提。为此,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应该从国家长治久安的大局出发,真心实意地帮助农民尽快致富,努力把中央制订的各项农业政策落到实处,给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护。当前,应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一是建立农业投入机制。每年从财政收入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行以工补农,鼓励工厂到农村兴办农业原料“车间”,如农场、牧场、渔场,兴办水利,发展农业机械化。同时,鼓励农民、个体工商户和各级服务组织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业产出率,保证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二是对农业生产资料实行最高限价,严厉打击经营假劣农资的行为,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三是在帮助农民增收的同时,各级党委、政府要下决心把农民过重的负担减下来,对有禁不止、违犯纪律、加重农民负担的事件,一经发现,就坚决予以严肃处理。


第9版(理论)
专栏:学术动态

跨世纪中国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邓小平理论与跨世纪中国”理论研讨会综述
张武
最近,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共同举办了“邓小平理论与跨世纪中国”理论研讨会。近百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着重就以下问题进行了研讨:
新世纪的中国必须靠邓小平理论掌舵和引航。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党的十四大确认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提出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中的最大理论收获。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人民进行新的历史创造的科学总结,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旗帜,是我们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因此,能不能自觉地坚定地坚持和运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这是关系到把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带入21世纪,关系到改革开放的前途和21世纪我国面貌的大事。只有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才能解决我国在世纪之交和新世纪将面临的新问题、新矛盾,实现我国跨世纪的宏伟战略目标。
邓小平理论为中国的发展确立了一系列根本原则。与会代表认为,邓小平理论不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21世纪的中国作了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和展望,而且为我们提供了解决新问题、新矛盾的哲学方法论。因此,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战略思想和理论观点,是我们胜利实现跨世纪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
与会代表认为,邓小平同志关于两个文明建设的一系列论述,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当前,我们要着力研究两个文明建设中的有关问题。比如,物质文明建设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关系,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关系,社会主义伦理道德与市场经济相衔接的关系等问题。与会代表还深入探讨了伦理道德建设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批评了在道德建设问题上出现的一些错误观点等。与会代表指出:跨世纪的道德建设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形势,我们应当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认真抓好。
学习、研究、宣传邓小平理论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与会代表指出:要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把一个充满希望和生机的中国带入21世纪,重要的是要不断地深入学习、研究和宣传邓小平理论,这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与会代表认为,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理论,关键是在“深”和“用”上下功夫。所谓“深”,就是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掌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所谓“用”,就是能够运用这一理论去研究和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前,要着重抓好三个结合。第一,学习研究邓小平理论,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要自觉地维护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性和严肃性,防止断章取义,误传误导的现象;防止为我所用,曲解科学理论的现象。第二,学习研究邓小平理论,要同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相结合,要同研究新情况和解决新问题相结合;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政治方向,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观察事物的科学方法,提高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指导改革和发展;对一些重大政治是非、理论是非问题要进行深入、科学的研究,作出马克思主义的回答。第三,学习研究邓小平理论,要同建立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相结合。在世纪之交的关键发展时期,我们必须把加强理论建设和理论武装工作作为党的建设,首先是干部队伍建设的根本大事抓紧抓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