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8月5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意重新逮捕获释纳粹战犯
据新华社罗马8月3日电(记者袁锦林)据此间司法界3日晚传出的消息,意大利罗马上诉法院当天作出决定,批准将两天前被罗马军事法庭判决无罪释放的原德国纳粹分子、希特勒党卫军陆军上尉军官埃里希·普里布克重新逮捕。
罗马上诉法院的这项决定是应德国多特蒙德检察院提出对普里布克进行国际性临时逮捕的要求、而不是根据它提出的引渡要求作出的。
据报道,普里布克被指控犯有于1944年3月参与用毒气杀死335名意大利反法西斯战士、亲手枪杀了两名意大利进步人士的罪行。1945年5月,普里布克曾在巴尔干地区被缉拿归案,但他于1946年12月31日从英国集中营越狱,又于1948年逃往阿根廷长期隐匿,直至1994年5月9日才被阿根廷警方拘捕,并于1995年11月21日被引渡到意大利受审。
经过长达近8个月的调查审理,罗马军事法庭8月1日晚上对普里布克作出了“无罪释放,恢复自由”的判决。此举立即引起了意各界极为强烈的批评甚至谴责。根据意大利的有关法律,对普里布克的最后判决将在他重新被捕的40天内作出。


第6版(国际)
专栏:

  智利支持加利连任联合国秘书长
新华社圣地亚哥8月2日电(记者周淑霞)智利外交部长因苏尔萨2日在这里表示,智利支持现任联合国秘书长加利连任。
因苏尔萨说,联合国秘书长的选举首先在联合国安理会中进行。加利应该得到大多数选票。但是美国借口加利年事已高,反对他连任。由于美国在安理会中有否决权,这就使加利的连任问题可能会变得复杂化。因苏尔萨强调,由于加利在联合国事务中起了很好的作用,智利是支持他连任的。


第6版(国际)
专栏:连载

  进城即闻爆炸声
——喀布尔纪行之一
本报驻巴基斯坦记者吴迎春
提起阿富汗,人们很自然会联想到“炮火连天”。多年的战乱使阿富汗河山破碎,人民惨遭涂炭。目前阿富汗的局势如何?阿富汗普通百姓怎样生活?阿富汗和平前景是否明朗?
由于中国在阿暂无新闻机构,我驻阿使馆1993年2月因喀布尔战事闭馆后一直没有再开,国内有关这方面的报道几乎都转自外电。不久前,本报记者获准前往阿富汗首都喀布尔采访,看到了阿富汗社会现实的一个侧面。
记者从巴基斯坦一方进入阿富汗。抵达喀布尔以北60公里的巴格兰军用机场时,机场上人不多,乘客只有我们这些初来乍到者以及前来迎接的阿政府礼宾官员。机场上停有不少战斗机、军用直升机,当然也有民用飞机,身着迷彩服的军人背着枪来回巡逻,没有枪炮声,机场地区出奇的静。一位外国同行问当地官员,都说阿富汗在打仗,怎么这里如此的平静?他回答说,那是喀布尔,离这儿远着呢!
我们乘一辆中巴前往首都,公路宽阔平坦,路边草木茂盛,麦地相连,田里的小麦金灿灿的,这里已经到了麦收时节。这时,一辆军用吉普车迎面飞驰而来,车上坐满荷枪实弹的军人。我问年轻的陪同,吉普车上的军人是哪一派?他用非常有限的英文回答说:“巴格兰,马苏德,保卫。”我马上会意,这里是巴格兰地区,由前国防部长马苏德领导的政府军保卫。此后,每隔几公里便能遇到类似的巡逻军车。不仅如此,公路沿线的每个村镇,几乎都有政府军官兵把守的岗楼,黑洞洞的枪口清晰可见。这里是著名的萨朗战略公路,政府军在这条公路上防范很严。这条公路是连接阿北部、巴格兰军用机场和首都的生命线,喀布尔政府的后勤运输以及重大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活动都依赖它,反对派过去曾多次进攻这条公路未能得手。
城里的街道不宽,房屋不高,其中多是低层瓦房和土坯房,依山而建,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市面上中巴、出租车、马车、人力车和自行车很多,人来车往,热闹繁忙,使人一时忘却这是处于内战中的国度。
喀布尔被称为“贸易之城”,一家一户的店铺很多,虽没有超级市场,但经营同类商品的店铺门面相连,也颇具气势。在地毯市场,几十家经营阿富汗地毯的店铺吸引了不少游客。农贸市场上,青豆、西红柿、土豆、茄子等新鲜蔬菜以及水果、牛羊肉不少,但价格昂贵。其他穿的、用的基本生活用品都可以买到,据说这些商品几乎都是从邻国巴基斯坦运来的,因阿的一些工厂被破坏,不能生产。
在记者居住的洲际旅馆,我问服务员,喀布尔经常遭炮击吗?他答道,“时多时少,今天就落下很多炮弹。”“但怎么没有听见炮击声?”“你会听到的。”说着,他模仿炮击声“吁—吁—嘭!”这时,远处真的传来“吁—嘭!”的爆炸声音,他的话马上应验了。 (本报喀布尔电)(附图片)
喀布尔城区远眺。本报记者吴迎春摄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众院通过反恐怖法案
克林顿两项建议未被采纳
据新华社华盛顿8月2日电(记者肖成林)美国众议院2日通过共和党提出的一项反恐怖主义法案,要求加强机场安全措施。
法案要求制定机场保安人员的工作准则,在某些机场安插联邦调查局人员和在美国最大的几个机场使用嗅弹警犬。法案还允许对嫌疑恐怖主义分子进行起诉。
由于共和党议员担心个人自由受到侵犯,法案没有采纳克林顿总统提出的扩大窃听电话权以及在炸药中置放化学试剂追踪恐怖主义分子的建议。但作为折中,法案规定对在炸药中置放化学试剂的建议进行一年研究;共和党和民主党两党将成立一个委员会来研究政府提出的反恐怖主义战略并提出长期措施的建议。


第6版(国际)
专栏:

  俄军近期在车臣伤亡惨重
本报莫斯科8月1日电记者许恒声报道:俄北高加索军区新闻中心今天提供的消息说,自从6月10日纳兹兰协定签署以来,车臣分立主义分子600多次破坏协定,俄联邦部队又有40人被打死,300人受伤。
新闻中心驳斥了车臣反对派武装领导人散布的关于俄联邦部队在车臣采取新的战争行动并破坏纳兹兰协定的说法,并指出了车臣反对派武装不断对车臣和平居民和军人进行恐怖活动的事实。
新闻中心说,到目前为止,俄联邦部队已经从车臣撤走了两个团的兵力,从车臣撤军的工作将于9月1日以前完成。


第6版(国际)
专栏:

  以放宽扩建定居点限制
决定简化扩建审批手续
新华社耶路撒冷8月2日电(记者怀成波、王玉奎)以色列政府今天决定“简化”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扩建犹太人定居点的审批手续。
据以色列电视台报道,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内阁会议上批评前工党政府冻结犹太人定居点的扩建活动。据悉,前工党政府规定,定居点的任何扩建活动都需得到政府特别部长委员会的批准。
内塔尼亚胡强调,这种情况不会再继续下去了。他宣布,今后他本人和国防部长莫迪凯有权审批定居点的扩建计划。但是,他说,建设新的定居点仍需得到全体内阁成员的特别授权。
据以色列电台广播,以色列内阁的决定立即引起各方的不同反应。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犹太人定居点委员会对此表示欢迎,但对内阁没有制定出具体的定居点发展和建设计划感到失望。前工党政府环境部长、梅雷兹党议员萨里德说,他已得到消息,现政府正在准备开展规模空前的定居点扩建活动。他警告说,“定居点问题是和平进程最大的敌人”。
与此同时,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今天猛烈抨击以色列内阁的决定,指责这是“和平进程的严重倒退”。


第6版(国际)
专栏:

  艾迪德葬礼在摩加迪沙举行
非统呼吁索马里实现和平
新华社内罗毕8月2日电据此间收到的消息,数万名索马里群众2日在首都摩加迪沙参加了索马里全国联盟主席艾迪德的葬礼。
据悉,艾迪德于7月24日在摩加迪沙的麦迪纳区发生的派别冲突中受重伤,并于8月1日动手术时因突发心脏病死亡。
一些观察家认为,艾迪德之死对索马里的局势将产生微妙的影响,索马里的和平前景将会因此出现转机。迈赫迪等派别领导人已呼吁索马里各派实行民族和解。
自从索马里前总统西亚德于1991年被推翻后,艾迪德与另一位派别领导人迈赫迪都自称是索马里总统,为战胜对方鏖战数年。
新华社亚的斯亚贝巴8月3日电非洲统一组织2日呼吁索马里人民在该国重要派别领导人艾迪德死后保持镇静,重新启动陷于困境的和平进程。
非统组织发言人达加什在此间说,现在是饱受战乱之苦的索马里人民重新考虑实现民族和解,结束内乱的时候了。


第6版(国际)
专栏:外论摘要

  国际舆论评奥运东道
本报波恩8月4日电记者刘华新报道:在亚特兰大奥运会即将闭幕前夕,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对本届奥运会的组织工作提出了严厉批评。他说,尽管比赛和比赛成绩很好,观众也很多,但本届奥运会的组织工作很差。
萨马兰奇是在接受德国《星期日世界报》记者采访时说这番话的。今天的《星期日世界报》刊登了这篇采访。
萨马兰奇说,机场对运动员和观众的接待工作“很差”,这给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而且还有交通和信息服务问题。更为严重的是,第一个星期结束时发生了炸弹爆炸事件。
当记者问到原因何在时,萨马兰奇说,他不喜欢私营公司主办比赛。
巴报社论:亚城并不安全
本报伊斯兰堡8月4日电记者吴迎春报道:7月29日,巴基斯坦最大的英文报《黎明报》以《亚特兰大的爆炸》为题发表社论指出,亚特兰大奥运会并不十分安全。
社论说,正当许多国家不停地抱怨提供给参赛运动员的各种设施很差的时候,亚特兰大由于百年奥运公园爆炸事件再次受到打击。
比赛的安全措施看起来很严,但并不十分安全。有例子表明,一名持枪男子在比赛的运动场上溜达。人们不要忘记这些恐怖主义活动的根源,存在于美国本身。在美国数不清的持枪人员、俄克拉何马的爆炸以及即将在美国开审的邮件炸弹爆炸事件,都可说明谁应对亚特兰大的悲剧负责。
英国公主:嘲笑美国效率
本报伦敦7月30日电记者李文政报道:近日来,英国报刊发表文章评述亚特兰大奥运会的组织状况,认为本届奥运会组织工作混乱、问题迭出,要求大会组织者重视国际新闻界的严重不满。
英国《泰晤士报》24日发表题为《国际新闻界对混乱冷眼旁观》的文章。文章说,国际新闻界对亚特兰大奥运会组织工作的评语是:“混乱”和“一团糟”。文章援引英国公主安妮对报刊发表的讲话说:“亚特兰大不仅没有为美国的效率赢得名声,相反,使有关美国效率的说法成为人们的一时笑柄。”文章还援引了希腊、西班牙和俄国等国的评论,认为“即使说得轻一点儿,也确实是糟糕透了”。
法国杂志:强项栽了跟头
本报巴黎8月2日电记者王芳报道:亚特兰大奥运会组织工作差,引起法国新闻界的抱怨和尖刻批评。8月1日出版的法国《新观察家》杂志以讥讽的笔调写道:“20世纪最后一届奥运会应是美国炫耀繁荣富庶的机会,却最终成了一场恶梦。美国人一下子失去了三个幻想:组织工作质量高、科技手段先进和不怕恐怖暴力。”
文章指出,美国在它自认为最出色的方面栽了跟头。
首先是交通。为奥运会准备的专车常令人啼笑皆非。每天都可看到这些老掉牙的交通工具坏在路上,就像溃军弃在路边的装甲车。车队的负责人坦率地承认,从临近城市征用来的1480辆车,大部分都是该淘汰的旧车,有的甚至到了该用火车拖着走的地步。20%从休斯敦调来的车第一天运行就发动不起来。一些运动员因未能按时赶到比赛现场,被取消比赛资格,一位俄罗斯柔道选手就曾遭此厄运。有时人们还可在路上看到,恼羞成怒的司机用沉重的铁具向趴在那里的汽车砸去,一位警察无奈地站在他的身旁。
信息系统也同汽车一样戏剧般地常出故障。在奥运会期间,美几家大公司包揽了新闻中心的信息服务,随时向记者提供每位运动员的情况和他们的成绩。奥运会开幕两天后,记者们都在等着报成绩,屏幕上却显示出一些令人目瞪口呆的消息:一位德国游泳选手的名字出现在加纳队里;参加半决赛的自由泳运动员全是中国籍;一名乌干达拳击手身高5.79米;另一名预计可获奖的赛跑运动员竟达99岁高龄。


第6版(国际)
专栏:

  约叙首脑结束会谈
侯赛因称叙坚持实现公正全面和平
本报开罗8月4日电记者刘水明报道:约旦国王侯赛因结束对叙利亚的短暂访问后于昨晚返回安曼。
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侯赛因昨天同叙总统阿萨德举行了会谈。侯赛因在回到安曼后对记者说,他同阿萨德的会谈是“非常积极和坦率的”。会谈为开诚布公地讨论所有问题创造了机会。侯赛因强调,他没有感到叙利亚坚持实现公正、全面和平的立场发生了任何变化。侯赛因说,在研究实现中东公正、全面和平问题时,他与阿萨德的观点一致。
由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定于明天访问约旦,所以舆论普遍认为侯赛因将为恢复叙以和谈进行调停,可侯赛因昨晚否认了阿萨德要他传递信息给内塔尼亚胡的报道。他只说,他准备为实现公正、全面和平效力,如果需要,阿萨德完全知道该怎样做,关于叙利亚对以色列“黎巴嫩问题优先解决”建议的立场,侯赛因未作评论,他说他无权谈及细节。


第6版(国际)
专栏:

  波黑局势:欧盟与克族谈判失败
图季曼向克林顿表示对克族施压
联合国警察在萨拉热窝遭到袭击
本报贝尔格莱德8月4日电记者吕岩松报道:欧洲联盟代表与波黑克罗地亚族就解决莫斯塔尔危机问题举行的谈判昨晚宣告失败。
据欧盟机构发言人德拉甘·加什奇宣布,欧盟在谈判中未能说服克罗地亚族接受莫斯塔尔市政选举结果、签署旨在与穆斯林组成统一的市政管理机构的“联合行动计划”。他说,欧盟向波黑克族发出的最后通牒已经过期,欧盟将于本月5日作出撤出其驻莫斯塔尔机构的正式决定。
由波黑克族拒绝莫斯塔尔市政选举结果而造成的危机局面近日来不断加剧。尽管美国等西方大国向克罗地亚及波黑克族施加了强大压力,但波黑克族并未在欧盟最后通牒期限到来前做出妥协。
另据华盛顿消息,美国总统克林顿昨天会见了来访的克罗地亚总统图季曼。双方就波黑局势以及两国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会见结束后,图季曼总统宣布克罗地亚同意向波黑克族施加压力,要求克族切实解散“赫尔采格—波斯尼亚共和国”,并承认莫斯塔尔市政选举结果。
据白宫发言人昨天宣布,美国将8月8日确定为最后期限,波黑克族实体的有关机构须在8月8日以前并入穆克联邦相关机构,并在6月30日莫斯塔尔选举结果的基础上建立起该市统一的市政机构。
本报贝尔格莱德8月2日电记者吕岩松报道:据来自联合国方面的消息,部署在萨拉热窝的联合国警察昨天遭到近200名穆斯林居民的攻击。这些联合国警察是在陪同波黑塞族难民探访他们原来在萨拉热窝的住宅时受到穆斯林居民攻击的。
据报道,穆斯林居民向没有携带任何武器的联合国警察投掷石块并挥舞棍棒,骚乱中,联合国警察的车辆被毁坏。
联合国警察向驻萨拉热窝的多国执行和平部队求援,但多国执行和平部队并未做出反应。多国执行和平部队的一位发言人说,若维和士兵干预此事,有可能引起更大的骚乱。


第6版(国际)
专栏:

  布隆迪组成新政府
据新华社金沙萨8月2日电(记者刘绍平)布琼布拉消息:以恩蒂米拉为总理的布隆迪新政府今天在布琼布拉宣布成立。新政府由25名部长组成,吸收了多名属被废黜的恩蒂班通加尼亚总统领导的布隆迪民主阵线党的成员和几位胡图族无党派人士。
7月25日,由图西族人控制的布隆迪军队发动政变,推翻了恩蒂班通加尼亚(胡图族人)为总统的政权,并任命前总统布约亚(图西族人)为临时总统。


第6版(国际)
专栏:

  委内瑞拉领导人会见陈慕华
据新华社加拉加斯8月2日电(记者金沈俭)委内瑞拉总统拉斐尔·卡尔德拉2日在总统府会见正在这里访问的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慕华率领的全国人大代表团时表示,中委两国经贸关系发展有广阔的前景,希望两国在经贸、政治和文化方面进行广泛的交流。
卡尔德拉对中国全国人大代表团来访表示热烈欢迎。他说,他对中国的三次访问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中国经济发展很快,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这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两国间经贸关系发展。他希望两国在能源尤其乳化油方面的合作成功。
卡尔德拉总统赞扬中国领导人能明智地看到同拉美发展关系的重要性。他认为中国发展和拉美的关系很重要。
他请陈副委员长转达对江泽民主席和李鹏总理的问候和友好情谊。他说,邓小平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尊重,他祝邓小平健康长寿。
会见时,陈慕华转达了江泽民主席和李鹏总理对卡尔德拉总统的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陈慕华说,卡尔德拉总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中国人民高度赞赏总统先生为中委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所做的努力。
据新华社加拉加斯8月2日电(记者金沈俭)委内瑞拉议会议长费尔南德斯·达洛和副议长吉列尔莫·阿维列多2日会见了正在这里访问的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慕华。
副议长吉列尔莫说,委议会重视同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发展友好关系。
陈慕华副委员长率领的中国全国人大代表团是1日晚上抵达这里进行为期4天的友好访问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两伊强烈谴责美国
据新华社德黑兰8月2日电伊朗总统拉夫桑贾尼今天说,美国以打击恐怖主义为由对伊朗实行制裁的法案是一项“注定要失败的政策”。
拉夫桑贾尼在安息日祈祷仪式上对穆斯林群众说,现在,甚至连法国都断然反对美国提出的所谓“反恐怖主义的建议”。他说:“事实上,欧洲人反对华盛顿的单方面措施是因为他们看到自己的利益正在受到损害。”
拉夫桑贾尼还呼吁穆斯林产油国不要向美国销售石油,以迫其改变对穆斯林世界的政策。他说:“我们不要把我们的石油卖给美国,除非美国停止对以色列的支持。”
7月23日,美国国会通过了制裁伊朗和利比亚的法案。但这一法案引起了欧洲联盟和许多欧洲国家的抗议。
据新华社巴格达8月3日电(记者顾正龙)伊拉克政府机关报《共和国报》今天发表署名文章,指责美国最近在伊拉克策划政变阴谋,企图改变伊现政权,并阻挠国际社会解除对伊拉克的经济制裁。
这是伊拉克官方舆论首次对西方新闻媒介最近报道伊拉克发生未遂政变所作出的间接反应。
《共和国报》文章说,美、英等少数西方国家对伊拉克一直采取敌视立场,在解除对伊制裁问题上,他们无视伊拉克已经履行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的实际情况,而是坚持要改变伊现政权,这是伊拉克不能接受的。
文章还说,伊拉克与联合国达成的“石油换食品”协议至今未得到实施,原因在于美国不断设置障碍,致使伊拉克人民继续遭受苦难。
今年5月20日,伊拉克同联合国签署了“石油换食品”备忘录。根据这项协议,伊拉克每6个月可出口价值20亿美元的石油,以进口急需的食品和药品。


第6版(国际)
专栏:

巴拉圭同古巴恢复领事关系
巴拉圭和古巴一日一致同意恢复两国领事关系。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是一九六○年中断的。据来自阿松森的消息,正在巴拉圭进行正式访问的古巴外长罗瓦伊纳和巴拉圭外长兰索尼一日签署了恢复两国领事级关系的文件。据巴拉圭外交部发表的公报说,两国今后还将谈判恢复大使级关系。


第6版(国际)
专栏:

巴基斯坦内阁扩大
巴基斯坦内阁由二十人扩大到三十五人,十五名新部长七月三十一日下午在总统府宣誓就职。入阁的十五名新部长中,正部长八人,副部长(国务部长)七人。十二名属于执政的人民党,一名属于其盟友穆斯林联盟居内久派,前反对党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的议员科克卡尔(后转向政府)引人注目地成为新部长。贝·布托总理说,现内阁代表了多数政党,在某种意义上可称为国民政府。


第6版(国际)
专栏:

法国一主教在阿遭暗杀
驻阿尔及利亚的法国主教克拉维里一日晚在乘车回到奥兰驻地时遇到炸弹爆炸,他和他的司机同时遇难身亡。这是自一九九二年以来在阿尔及利亚遭到暗杀的第十九位法国神职人员,也是被伊斯兰武装组织杀害的第四十名法国人。克拉维里神父是在陪同来访的法国外长德沙雷特悼念五月份被绑架并杀害的七名法国神职人员后返回驻地时遇难的。德沙雷特外长二日上午在巴黎发表讲话时严厉谴责这种暴行,并强调要继续发展同阿尔及利亚“坦诚友好”的关系。


第6版(国际)
专栏:

丹麦总司令飞机失事遇难
丹麦三军总司令汉斯·雅德上将三日从访问冰岛返回途中,因飞机失事在大西洋北部的法罗群岛遇难。雅德上将乘坐的这架隶属丹麦空军的双引擎喷气式飞机,在法罗群岛的沃加岛机场降落时,偏离跑道后撞山爆炸。包括雅德上将夫人、三名军官和四名机组人员在内的机上所有人员全部遇难。五十七岁的雅德将军是今年四月担任丹麦三军总司令的。飞机失事的具体原因目前尚未查清。(本报专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8月2日,在肯尼亚内罗毕一座清真寺外,一群索马里难民在讨论索马里武装派别领导人艾迪德死亡的消息。大部分索马里难民盼望和平降临到索马里土地上。新华社发(美联社照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