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8月31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文摘)
专栏:

  图书价高富了谁
一般人认为,纸价上涨是造成书价上升的主要原因。其实,这只是书价上升的一个原因,因为不管纸价如何,总印刷费只占书价的30%。那么,引起书价上涨的其它原因是什么呢?一本30多万字的文艺书,自费出,出版社要收8000元至1万多元不等的“管理费”,现在,“卖书号”被明令禁止,却一变而为“管理费”,书价自然要上涨。
目前,书价已放开由出版部门自定,而整个图书市场的书价除了教科书的涨幅小外,其它书刊每个印张都涨了1元左右,有的高到1.5元。一本书的印刷费一般占书价的30%左右,而发行费却在50%左右,高的可达65%。剩下的才归出版社所有。
图书发行中的“让利”现象也是引起书价上涨的一个原因。一些出版社为了刺激发行单位,纷纷采取“让利”措施,这些费用全部都计入了书的成本,无疑就增加了书价。
对于新华书店和个体书商来说,铁路部门从去年起把书刊从二类物资提为四类物资,使书的运价上涨一倍。书刊发行的环节多,从总发到二级批发到零售,每个环节都有百分之几的利润,而尤以零售最多。看来,理顺书价,使它符合市场规律,又不让广大读者敬而远之,已成为有关部门亟需解决的任务。
(8月9日《中国文化报》李广西文)


第8版(文摘)
专栏:

  “小病进药店”:不再是少数人的选择
——中国推行非处方药管理制度
这是一项国人比较陌生而国际十分通行的药品制度——将药品分为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并实行分类管理。处方药,是指必须凭医生处方才能从药房或药店购取,并在医疗专业人员指导下使用的药物;非处方药,则是不需要医生处方在药店或药房即可买到,由患者根据对病情的自我判断,或借助药品说明书,或经医师提供咨询,自我进行治疗的药物。
从1986年国家医药管理局提出按国外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管理模式来管理我国医药市场的设想后,经过10年追踪、酝酿和准备,我国政府新近决定借鉴国外经验,在国内推行非处方药管理制度。
西方发达国家是从70年代开始先后实行药品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管理,制定并形成了相应的法规体系。目前,国际非处方药市场发展很快,1995年增长了15%,销售总额已达440亿美元,约占世界总医药市场的1/6。
在我国推行非处方药管理制度的现实意义,卫生界、医药界的评价都很高。有一条给人印象较深,即确保人民用药的基本需求,有助于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诺言。因为根据中国国情,基本保健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非处方药,实施自我保健的自我治疗来达到。据悉,国家主管部门已确定,预计用五年时间建立起我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体制,并实施有关管理规定。以往大家认为看病吃药、公费劳保医疗制度是理应享受的社会福利待遇,今后则要考虑选择非处方药,可能要加大个人的支出。实际上,随着加大改革力度,医疗技术劳务的收费标准要提高,“个人少量负担”也要相应增加,细算后毕竟是“小病进药店”合算;再说健康是一种自我责任意识,为个人和家庭的健康投资也是值得的。
对药店、药房、药品销售点来说,要保证合理、方便地供应非处方药,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如加强城市社区服务和农村零售网点建设,完善以24小时供应国家基本药物为主、以国营主渠道为主的遍及城乡的流通经营网络;要创建大型药品零售商场、自选药店等;营销非处方药,更需要大量能够提供药品信息的专业人员。据了解,我国首批执业药师注册登记工作已正式开始,将于今年9月底以前完成。尽快培训和壮大药师、药剂专业人员队伍,是顺利推行非处方药的一个关键。
对医院来说,可能来医院看病的人数少了,处方和用药量也会减少,怎样解决医院合理的补偿机制,使医院工作不因实行非处方药制度而陷入经济困境?是今后面临的大难题。而医生可能有更多的时间钻研业务,便于集中精力重点用于诊治疑难病症。
对制药企业来说,面向大众市场的非处方药价格一般是开放的,以薄利多销为主,竞争也将激烈。
(1996年第34期《瞭望》汤华常路文)


第8版(文摘)
专栏:

  形体语言——城市文明的标志
有关人士指出:形体语言与一个城市的精神文明的程度有极为密切的关系。这里说的形体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指的是人们的行为举止以及通过人们的行动而造成的感性对象的外在形象。
首先,形体语言表现在一个城市的主要建筑及其整体环境上。一个现代化的、国际性的大都市,通常要有与之相匹配的文化娱乐设施、交通通讯设备等,它们被称为城市形体语言。如果在这些高雅的形体语言的旁边或背后,出现的是一些不协调的,甚至不健康的形体语言,那就会把一个大都市的整体精神风貌破坏无遗。
其次,形体语言也表现在那些职业最富于交往意义的城市居民的行为举止上。不管人们是到一个城市旅游,还是长久地居住在这个城市中,他们最频繁地与之打交道的,总是一些服务性机构的营业员或服务员。通过观察和感受这些人的形体语言,可以判断一个城市的精神文明的程度。
再次,形体语言也表现在一个城市的文化名人的身上。在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城市的文化名人系列既是其精神文明长期积累的产物,又为其目前乃至以后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示范群体。(8月5日《文汇报》俞吾金文)


第8版(文摘)
专栏:

  “女状元”多是喜是忧
高考成绩公布了,北京同去年一样,文理两科的“状元”均为女生。在陕西,文理三名“状元”(理科并列两人)也均为女生,不仅如此,陕西文、理、外语三类考生前五名的十六人中,女生占了十人。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青年学者康健介绍说,近年在各地,不仅在小学、初中,甚至在高中、大学,女生的整体成绩都普遍高于男生,数年前人们经常说的“女生到高中就不行了”的现象已不复存在。就连这两年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女生也越来越多。据他介绍,一些国外的学者也注意到了中国教育中的这一特殊现象,并在进行专题研究。
教育研究人员分析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首先来自教育制度本身。我们现行的教育以应试为目的,并牵涉到内容、方法和评定的标准,教育成了“筛子”。我们也强调能力,但只是以应考的几门学科为基础的有限能力,在硕士生与博士生的招生考试中也不例外。这种评判标准正好适应了女生的性格特点,而对于大部分心思多、思维活跃、富有创造力的男孩子来说,这正是他们的弱点。同时在这种教育背景下,大量的男孩子从小就要不断经受分数及老师、家长的打击,以致使许多人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大量表现在初中),在这一场不是很公平的竞争中早早地就被淘汰出局。
我们也强调男女平等,但长期形成的观念很难改变,诸如听话、踏实、刻苦等等都是好孩子的标准等。“这种教育体制、评价标准,表面上看对女生有利,但实际上对女同学害处更大,因为它始终在强化你的弱点,最终会限制你的长远发展,这也是为什么社会上有‘女生没有发展潜力’、‘女生实际应用能力差’、‘女生缺乏创造力’说法的根本原因”。
(八月二十一日《中国青年报》陈志文王胜春张文彦文)


第8版(文摘)
专栏:

  承诺制,带来了什么
据今年第十五期《半月谈》登载的《承诺制,带来了什么》一文介绍,今年入夏以来,全国各地一些服务行业纷纷推出承诺制,这种形似“经济合同”的制度一经推出,在社会上引起强列反响,成为社会和百姓关注、议论的一个热门话题。
“社会服务承诺制”,就是服务行业把本系统的服务内容、服务程序、完成时限、应负责任等定出严格标准,向社会公开做出承诺,并公布投诉监督电话,未实现承诺的单位和责任人将受到处罚。
《半月谈》的这篇文章认为:社会服务承诺制是向行业不正之风的最痛处开刀,对症下药,把老百姓反映最多的服务内容量化、细化,公开服务内容和服务标准,让社会参与监督。曾经模糊的,现在明确了,曾经隐蔽的,现在透明了,承诺制由此铲除了不正之风赖以滋生的土壤。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承诺制大潮中,也出现了值得注意的问题。《中国青年报》发表记者郁东进的文章《警惕社会服务承诺变味》,他指出:一些单位或部门迫于上级的指示和社会舆论而做出的走过场式的社会服务承诺出现了一些误区:一是将职责范围的基本要求,当作提高服务水准的新做法向社会作出承诺。一些商店打出“不卖假货”、“不宰客”的承诺,而这些本是应该恪守的基本商业原则;二是将一时难以做到的服务项目向社会做出承诺,最终失信于民。像自来水公司承诺接到管道爆裂报修电话四小时内止水,但实际有暗漏,四小时内很难查出、修复;三是承诺服务有悖实事求是,一些银行承诺两分钟内完成一笔存取款业务,而有人指出,这对大额存取款业务是难以完成的。
针对一些行业在实施这一制度中出现的误区,《光明日报》以北京出租汽车行业实行承诺不能立见成效为例,解剖麻雀,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剖析,并告诫承诺者:许下承诺不能兑现,必然失信于民,同样影响行业形象。
《工人日报》的文章《承诺重诚》,强调了承诺不但应由制度来保障,更要有道德来支撑。文章说:我们应该把承诺服务看作是行业“服务公约”、“把客户当作上帝”等活动的发展和深化。然而正如任何活动都离不开人的决定因素一样,无论某行业某领导的决心多大,承诺多彻底,最终还是要归结到树立服务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唯有如此,承诺服务才能得以深入有效地展开。


第8版(文摘)
专栏:

  71位中国科学院院士联名呼吁
务必十分重视生命科学
71位中国科学院院士联名呼吁指出,在最近半个世纪中成长起来的现代生命科学,已经成为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因为它与人类生存、人民健康、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必将成为下一世纪在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学科之一。生命科学对我国人民生活、健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由于建设用地和自然灾害,我国耕地面积的人均占有量仍在继续下降;许多耕地还受工业“三废”污染或沙化、盐碱化威胁。到下世纪初,争取年产5亿吨粮食的任务极为艰巨,最根本的出路只有依靠科学。培养高产、优质、抗逆、抗病虫害的动植物品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开辟生态农业,所有这些都要依靠新的、建立在现代生物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以生态学观点和方法来指导节水、节能、保护环境等,以取得农业的持续高效发展。
人类的生命面临着免疫系统疾病、遗传性疾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病以及某些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及艾滋病毒等的严重威胁;人口数量与质量问题,根本上是生物学问题。其他疾病的根本治疗的途径,也都将依靠生命科学的发展来解决。
近代生命科学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不仅解决了自然界许多重大的理论问题,并且在高层次上开辟了新的技术领域。如对人脑和感官系统信息接受、加工和存储的认识可望推动信息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从而导致计算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高技术领域的革命性变化。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机制的彻底阐明,将提供高效利用太阳能量的新途径。
总之,解决人口、粮食、健康、资源——生态环境、能源以及社会发展等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更新观念,综合应用最新的科技成果,这都离不开现代科学,特别是离不开生命科学的发展。
为发展我国的生命科学,院士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增加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的投入强度时要特别重视生命科学。(2)加强生命科学教学与研究队伍的建设。(3)恢复理科高考生物学,重视中学生的生命科学教育。(4)大力加强普及生命科学知识,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8月5日《光明日报》)


第8版(文摘)
专栏:

航程中的流失 (八月二十日《讽刺与幽默》江有生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