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8月27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丽富饶的摩尔多瓦
本报记者慈汝岭
摩尔多瓦是欧洲版图上的一个年轻国家。在独立五周年前夕,该国驻中国大使馆代办弗拉迪米尔·库什尼尔向记者介绍了这个美丽国家的情况。
摩尔多瓦地处欧洲东南部,与罗马尼亚和乌克兰为邻。它东西宽约150公里,南北延伸350公里,面积3.3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45万。这里气候温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在民间传说中被称为“天府之国”。
摩尔多瓦是一个工农业国家,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国民经济构成中,工业产值占60%,农业产值占22%。加工工业比较发达,其中葡萄酒酿造、食品、烟草业等尤为突出。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盛产水果、蔬菜、甜菜、向日葵等。摩尔多瓦的葡萄闻名遐迩,摩尔多瓦人引以为荣,很多街道以不同品种的葡萄命名,有的抒情诗中甚至把国家的地理形状描绘成倒置的“葡萄串”。
摩尔多瓦原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1991年宣告独立,1994年7月通过了共和国独立后的第一部宪法。根据宪法,摩尔多瓦实行三权分立的总统制政体。在经济方面,它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进程逐步深入。尽管在原料、能源等方面摩尔多瓦还存在不少困难,但目前其经济下滑速度明显减缓,去年农业获得丰收,产值增长4%。1993年,摩发行了本国货币摩尔多瓦列伊,并保持汇率相对稳定。今年以来,它的月平均通货膨胀率降低到2%以下。国内外专家认为,摩改革进程走在原苏联国家的前列。
库什尼尔介绍说,摩尔多瓦奉行中立的外交政策。独立迄今,已得到世界140多个国家承认,与108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谈到摩中关系时,这位曾担任过摩尔多瓦总统助理的代办表示,摩尔多瓦赞赏中国在国与国关系中奉行“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的政策,完全支持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他还高兴地指出,摩中建交四年多来,两国关系发展顺利。摩总统斯涅古尔于1992年正式访问中国,中国的高级代表团也不断访问摩尔多瓦。就在会见记者之前,库什尼尔代办还去机场迎接了访摩归来的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一行。他说,摩中之间已签署了16项合作文件,为两国友好关系奠定了政治法律基础。库什尼尔祝愿摩中两国互利合作关系和两国人民间的友谊不断发展。


第6版(国际)
专栏:国外特写

  韩国的“历史性审判”
本报记者徐宝康
8月26日中午12时10分,韩国汉城地方法院对前总统全斗焕、卢泰愚以及其他14名参与“12·12军事叛乱”和“5·18内乱”的被告进行了一审判决。当身穿黑色法官礼服的汉城地方法院审判长金荣一用略带嘶哑的声音宣读:“判处全斗焕死刑,判处卢泰愚22年6个月有期徒刑”时,法庭旁听席上爆发出一阵欢呼声……
汉城自昨晚起阴雨连绵。今天上午,汉城地方法院门前一片紧张的气氛。韩国各大电视台、报社及外国记者早已云集在此。来自光州等地的民间团体纷纷在法院门口高举“严惩全斗焕、卢泰愚”的大幅标语,并呼喊口号。为避免发生意外事件,法院周围布满了防暴警察。
上午10时10分,审判长金荣一宣布开庭,身穿3124号囚衣的全斗焕和身穿1042号囚衣的卢泰愚先后走到被告席上。为掩饰紧张、惊慌的心情,全斗焕和卢泰愚互相轻轻地握了握手,两人目光呆滞,全斗焕摆出一副要“抗争到底”的姿态,把头高高地仰起,但腿却在不住地发抖。卢泰愚在一闪一闪的闪光灯前低下了脑袋。
法庭上,审判长用了近两个小时宣读了长达9万字的判决书。判决书中对“12·12”事件”、“5·18事件”以及全斗焕、卢泰愚秘密资金案分别作了定性。判定“12·12事件”是全斗焕、卢泰愚等发动的一场“军事叛乱”,“5·18光州事件”是一场破坏宪政秩序、镇压民众,为最终夺取国家政权的“内乱”。全、卢在执政期间大搞秘密资金,是典型的利用职权进行“非法蓄财”的“受贿”行为。
判决书说,自今年3月11日对全斗焕、卢泰愚等16名被告开庭审判以来,经过26轮审讯和取证,全、卢等被告犯罪事实已基本查清。根据全斗焕犯罪事实判处其死刑,并罚款2259亿韩元。根据卢泰愚的犯罪事实和本人认罪态度及其在执政期间的某些表现,判处卢泰愚22年6个月的有期徒刑并罚款2838亿韩元。法庭上还根据罪行轻重分别判处余学圣等13名前军事将领4年至10年有期徒刑,1人无罪释放。
韩国两位前总统在法庭上同时被判重刑,这不仅在韩国历史上是第一次,而且全斗焕被判死刑还开创了韩国宪政史上的先河。当地舆论称之为“历史性审判”。当法庭对全、卢等作出宣判后,韩国各界纷纷表示支持和欢迎。执政党新韩国党发言人立即发表评论说,对全斗焕、卢泰愚的宣判表明金泳三政府消除腐败的决心。在野党国民会议和自民联发言人也发表评论认为,法庭对全、卢的宣判是历史的必然,它证明任何用武力非法夺取政权的犯罪行为都逃脱不了历史的审判。光州的市民获悉判决后说,全斗焕被判死刑是罪有应得。这一判决恢复了我们光州人民的“名誉”。
根据韩国法律,汉城地方法院对全、卢等被告作出一审判决后,还要经过上诉、二审等程序,最终由大法院作出最终判决。
(本报汉城8月26日电)
(附图片)
一些来自韩国光州的群众8月26日在汉城地方法院门前举行示威,呼吁判处韩国前总统全斗焕和卢泰愚重刑。新华社发(共同社照片)


第6版(国际)
专栏:短讯

  朝批评美日联合演习
朝鲜《劳动新闻》二十六日发表评论强调,美日两国十一月份将在朝鲜东海地区举行的联合军事演习将破坏朝鲜半岛和整个亚洲地区的和平与安定。


第6版(国际)
专栏:

  日将允许其维和部队集体使用武器
舆论认为此规定违反日宪法精神
新华社东京8月26日电据日本《朝日新闻》今天报道,日本总理府的国际和平协力本部提出报告说,日本派出的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在得到指挥官指示的情况下,允许“以部队为单位”使用武器。这家报纸就此指出,这种规定不符合日本宪法精神,势必引起舆论的批评。
这种新规定是国际和平协力本部为修改日本联合国维和活动协力法而提出的。国际和平协力本部事务局长高野幸二郎近日将把这份报告提交官房长官梶山静六。
1992年实施的日本联合国维和活动协力法规定,日本派出的维和部队的队员,为了保护自身和同僚的生命安全,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由个人判断是否使用武器。
此间观察家认为,同原规定相比,新的规定更加明显地违反日本宪法禁止日本在海外使用武力的有关条款,势必引起日本舆论的批评和世界的关注。在执政党内,社民党也将提出不同的见解。


第6版(国际)
专栏:短讯

  秘允许总统多次连任
秘鲁议会二十三日通过了一项法律,允许国家总统多次连选连任。一九九二年十一月,秘鲁修改了宪法,允许总统连选连任一次。新颁布的法律允许总统多次连选连任,使得藤森总统有机会再次争取连任秘鲁总统。(本报专电)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路要一步一步走
孙伟
在日内瓦举行的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谈判,最后以未能一致通过条约草案而结束。这是件令人遗憾的事。
禁核试谈判在7月末到8月20日的最后阶段中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美国在现场视察的启动依据和批准程序等问题上作了一些让步,放弃了以往坚持的以所谓“人力情报”作为视察依据的主张,同意视察须经条约执行理事会30个成员国批准方能启动。尽管条约草案最后文本也许仍未能使任何一个国家完全满意,但总的来说是平衡的,体现了历时两年半、经过若干阶段反复谈判的成果。中国代表团因此同意支持这个草案,同时声明对草案中不尽公正合理的部分持保留意见。
导致草案“搁浅”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印度等几个不结盟国家要求在条约中明确规定全部销毁核武器的时间表,而美英法等核国家则坚决反对,这一分歧最终未能弥合。在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国家不愿因这个问题上的僵持而断送谈判成果,因而并未以此反对条约成立。中国历来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并一再重申这一立场,国际社会已耳熟能详。正是由于中国等国家的力争,条约草案提出了“经过有步骤的、渐进的努力,促进核裁军进程,以求最终消除核武器”的目标。但是,在当今世界,一些核大国还顽固坚持以首先使用核武器为基础的核威慑政策,这些国家连“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地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这样的承诺都不肯作出,更难指望它们在短期内自动全部销毁核武器。
中国有句古训: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达成禁核试条约,是实现全面核裁军渐进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而切实的步骤。迈出第一步,才有可能实现最终目标。因此,中国主张先达成禁核试条约,而核裁军的具体时限问题可在下一步谈判缔结全面禁止核武器公约的过程中解决。
加利秘书长上周表示,希望国际社会寻找新的办法挽救禁核试条约。按照裁军谈判会议的议事规则,草案未能协商一致,就不能以裁谈会名义向联大提交。一些国家已准备绕过裁谈会,以部分国家提案的方式,将草案直接提交联大审议。只要联合国多数成员批准,条约即可通过,并开放供各国签署。而条约草案规定,必须在得到包括五个核国家和印度等国在内的44个国家批准后,条约才能生效。只要有其中一国拒绝,这个条约就可能长期拖下去。据悉,草案还规定,如果某国拒绝批准条约,可以对其实行国际制裁。然而,无论是条约因一些国家拒签而长期不能生效,还是这些国家因此遭受制裁,都是绝大多数国家不愿看到的。由此看来,要维护来之不易的既有成果,促使条约更趋公正、合理并最终得以实施,国际社会还须继续努力。


第6版(国际)
专栏:短讯

  萨市地区发生流血事件
萨拉热窝市区附近的多勃里尼亚二十五日发生流血事件,三名穆斯林族人被打伤。 (据新华社电)


第6版(国际)
专栏:短讯

  俄支持加利连任
俄罗斯副外长瓦西里·西多罗夫二十五日在开罗表示,俄罗斯支持加利连任下届联合国秘书长。西多罗夫强调,在这个问题上,阿拉伯联盟和非洲统一组织的意见不容忽视。


第6版(国际)
专栏:连载

  新奇的海上经历
——格陵兰岛纪行之二
本报驻瑞典记者章念生
首府努克
8月10日下午,我们从康格鲁斯瓦克机场转机南飞,约一个小时后来到格陵兰的首府——努克市。在格陵兰所有18个行政区中,努克的居住人口最多,共1.3万人,其中约5000是丹麦人,其余都是当地的格陵兰人。
努克说是首府,其实只有一条主街,严格说只有一处红绿灯。但一幢幢小楼都修得很别致,大都依山而建,色彩明艳,而且带有花园。有意思的是,家家门前都有一座带栏杆的木板桥连接大路,带坡度的,则搭起木阶。当地人说,冬天封冻路滑,这样走路安全。这种花园洋房占去市区建筑的大部分。我们到的那天是周六,外面几乎看不见什么人,商店早已关门。陪同说,周末是没有什么公共活动的,第二天是周日,商店更是全部关门。我们将乘船出海,先体验体验当地渔民的生活。
初见巨鲸
第二天上午,我们乘船沿着努克湾向北去。海湾上的夏风依然刺骨,穿着皮大衣也能被吹透。船开出不到五分钟,我们正在甲板上欣赏岸边景致时,船长突然跑出驾驶舱,告诉大家前面发现了鲸。我们立刻奔到船头,只见前面约200米处的海面上有一股“喷泉”,水柱足有两三米高,喷泉消失后,海面倏然划出乌黑的鲸尾巴,掀起又落下,好几个来回,溅起的水花四射。
随行的一位渔业专家霍姆斯鲁帕告诉我,那是一头驼鲸,约有30吨重。这一带经常有鲸出没,最大的重达上百吨。我说,刚才的地方离岸不过百多米,怎么会有鲸?他解释道,这片水域深400多米,海湾最深处达637米,这样的深度对鲸来说已经有足够的空间,再说这儿没有任何污染。另外,根据国际条约规定,驼鲸是不允许捕杀的,所以它们在此生活很安全。
冰海垂钓
约中午时分,我们来到一座小岛附近。船抛下锚,船长宣布就在这儿钓鱼。一名格陵兰船员拿出十几根缠在木棒上的鱼线和钩,说必须放到50米深才可能钓到鱼。大家争先恐后往下放钩,忙得不亦乐乎。法新社一位记者动作最快,别人钩还没放到底,他已经在往上拉了。快到水面时,他大叫拉不动了,大家连忙过去帮他,拉上来一看,一共五个鱼钩上咬着四条鱼,每条至少有两三公斤重,其中有三条红鱼,那都是生活在60米以下的。一个小时下来,大家个个都有收获,足足钓了30多条,鱼筐都快盛满了,鱼直往甲板上跳,有几条还蹦回了大海。
船长驾船径直往一座冰山驶去,附近的海面上漂着好几座小冰山,大的与我们乘坐的排水量1500吨的船差不多,小的也比摩托艇大。霍姆斯鲁帕说我们只能看到冰山露出水面的那部分,其实它们90%的体积都在水下,要说“年龄”,恐怕最“年轻”的也有500岁,最“老”的可达10万岁。它们都是从努克以北约500公里的伊鲁里萨特冰川分离出来后漂来的,那里是格陵兰岛最活跃的冰川。
船很快靠上了冰山,格陵兰船员拿着一根鱼梭跳了上去,片刻之间就凿下好几块冰扔了过来,放在鱼筐里保鲜用。一位路透社记者抠了一小块冰放进嘴里,连说是甜的。我也忍不住尝了一块,虽说不太甜,但至少是淡的。船长说这样的冰在格陵兰随处都是,格陵兰的冰层是目前世界上受污染最少的“淡水库”之一,冰被面积达180多万平方公里,如果所有的冰层融化,地球洋面将升高6.5米。
(本报斯德哥尔摩电)(附图片)
题图照片:海上垂钓鱼满钩本报记者章念生摄


第6版(国际)
专栏:

  俄总理谈车臣地位问题
车臣元首对列别德表示不满
据新华社莫斯科8月25日电(记者赵志鹏)俄罗斯总理切尔诺梅尔金25日晚在国家电视台“明镜”节目中表示,俄联邦当局建议五年后在车臣共和国境内就车臣地位问题举行全民公决。
切尔诺梅尔金透露了联邦中央在车臣问题谈判中所持的立场。他说,俄联邦当局希望车臣反政府武装在现阶段不要提出车臣独立问题,同时建议在车臣战后重建工作结束后通过全民公决来确定车臣的地位。切尔诺梅尔金表示,关于车臣地位问题,“人民怎么决定,我们就怎么办”。
切尔诺梅尔金同时强调,车臣是俄罗斯的一部分,它应当留在俄罗斯的版图内。
俄总理指出,联邦当局关于车臣问题的立场是由总统、政府和安全会议三方协商并由总统最终确定的。
本报莫斯科8月26日电记者许宏治报道:昨天从格罗兹尼来到莫斯科的车臣元首扎夫加耶夫今天表示,他希望和切尔诺梅尔金总理会见,以讨论车臣局势以及和平解决车臣危机。
他还说,一些“完全远离车臣人民及整个车臣共和国的问题的人”越来越经常地充当起调解人来了。
车臣共和国副总理察卡耶夫今天在莫斯科说,车臣最近发生的事件是一场“公开的政变”,因为车臣的合法政权机构事实上遭到排斥。
他说,经合法选举产生的车臣共和国元首扎夫加耶夫、车臣政府和议会,被排除在列别德与车臣分离主义分子首领进行的谈判进程之外了。


第6版(国际)
专栏:

  埃及再次批评以色列强硬立场
以总理表示近期会晤阿拉法特
巴否认同意关闭驻耶城办事处
据新华社开罗8月25日电(记者刘顺、孟新)埃及外交部长穆萨今天再次指责以色列采取强硬立场,导致中东和平进程停滞不前。他呼吁以色列在阿以达成的有关协议框架内全面恢复和谈。
穆萨指出,埃及总统穆巴拉克曾呼吁给以色列新政府一段时间制定有关政策,但以色列的强硬立场迄今为止没有任何变化。他说,埃及为此已进行了一系列外交努力。穆萨宣布,以色列外交部长利维将于最近访问埃及,同埃及领导人就当前局势交换意见。
本报开罗8月26日电记者刘水明报道: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说,以巴关系已开始向前发展。但他仍拒绝确定同阿拉法特会晤的期限。
内塔尼亚胡是在以新闻媒介报道以巴即将恢复高层联系后昨晚接受以电视台采访时作出上述表态的。他说,下一个步骤将包括“为净化谈判气氛、停止相互指责对方不履行义务的会晤”。他说这种会晤将在适当时候举行,但要取决于“政治的发展”。内塔尼亚胡认为,他同阿拉法特进行纯粹“庆典式”的会晤没有用处。
另据内塔尼亚胡的发言人巴扎克说,以巴恢复会谈的时间也尚未确定。以色列电视台昨晚报道,内塔尼亚胡可能在两星期内同阿拉法特会晤。以色列总统魏茨曼已邀请阿拉法特对他的家庭进行私人访问。报道说,魏茨曼日前收到阿拉法特一封信件,阿拉法特在信中要求魏茨曼对陷入僵局的巴以和谈进行紧急干预。魏茨曼昨天同内塔尼亚胡会晤后表示,内塔尼亚胡将在他认为合适的时候同阿拉法特会晤。魏茨曼形容阿拉法特“是一个统治两百万巴勒斯坦人的领导人”,他说,应该答应阿拉法特关于会晤的要求。昨天,两名利库德集团领导人也要求内塔尼亚胡立即同阿拉法特举行会晤,并履行从希伯伦市撤军的协议。
昨晚,以色列新闻媒介还报道说,“巴方已同意关闭东耶路撒冷三个巴解办事机构,作为实现以色列从希伯伦撤军表示诚意的主动行动”。对此,巴方予以否定。巴自治政权教育部长亚西尔·欧麦罗说,巴方没有就关闭奥斯陆协议签署前就已在东耶路撒冷设立的办事处作出任何决定。


第6版(国际)
专栏:短讯

  乌克兰庆祝独立五周年
乌克兰二十三日晚在基辅“乌克兰文化宫”举行集会,隆重庆祝乌克兰独立五周年。


第6版(国际)
专栏:

  越报抨击“自由亚洲之声”电台
新华社河内8月26日电越南《人民军队报》今天发表评论指出,越南人民不需要“自由亚洲之声”电台所宣扬的“自由”。
评论说,美国官方最近出钱、出人建立了一家名为“自由亚洲之声”的广播电台。美国国会为这家电台确定的重要任务是向亚洲各国,特别是亚洲社会主义国家宣传美国和西方“自由”思想。
评论说,民族独立、人民自由是国家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条件。越南人民十分珍视独立、自由。越南人民需要的自由是掌握国家命运的自由,是劳动、发展经济、建设祖国的自由,是保持与发展民族文化本色以及与各国和各民族平等的自由。
评论强调:“我们需要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法律规定和保护的自由与民主,以保持政治稳定和建设富强、温饱幸福的国家。”
评论说,如果乖乖地接受西方的“自由”与“民主”,人民就会丧失自由和独立,民族的主权也会受到威胁。评论表示,越南坚决拒绝外国强加的“自由”与“民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