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8月26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新事

  “植保专业户”受欢迎
新华社记者李钧德訾红旗
河南省鄢陵县只乐乡农民司中友没有想到:七百元一台的弥雾机竟给自己带来了滚滚财源,仅两个月时间,就挣了一千六百元钱。
八月上旬,在许昌县小召乡韩集村,记者见到司中友时,一群当地农民正把他团团围在中间。“五亩棉花打一遍药要多少钱?”一位大嫂上前问。“打一亩地两块五,总共是十二块五毛钱。”不一会儿工夫,给韩集村二百多亩棉花打药的任务都落到司中友的头上。
据小召乡党委书记陈留根介绍,像司中友这样背着弥雾机给农民治虫打药的“植保专业户”,小召乡还有五六十名,多半都是来自附近的鄢陵、禹州等地。他们收入很可观。
“植保专业户”为什么如此受欢迎?在郑楼村,记者遇到了来自禹州市的“植保专业户”范军营。三十一岁的范军营,出来搞植保服务已有五年多了。他说:“现在责任田都是一家一户经营,有些大型农机具,自己买来使用效率低,不买又不行,左右两难。有我们帮着打药,农民就省事多了。”
农民外出打工多、在家青壮劳力少,也是这些“植保专业户”走红的另一个主要原因。一位蹲在地头等人打药的农民告诉记者:“现在农村出去打工做生意的人很多,他们农忙时回家,平时有这些植保专业户帮忙,基本可以做到挣钱、种地两不误。”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地方经济

  兴农富民之路
——游仙区实施农业产业化小记
立杨太福
种养难、买卖难、致富难,这些困扰农民多年的问题,正在四川省绵阳游仙区部分地方得到解决。
在游仙区的土地上,你会发现,石马、小枧、松垭、涪江东岸一线正在经历着一场“白色革命”,2万亩塑料大棚培育出的优质蔬菜茁壮成长;沉抗、魏城、刘家一带7.5万亩优质蚕桑气势恢宏;魏城、小枧大片大片的枇杷园、雪梨园蔚为壮观;石板、白马、新桥、魏城,到处可见鸡鸭成群、猪牛满圈。
游仙区农民依靠农业产业化这只大船,在市场海洋里扬帆远航。近两年,游仙农民人均年收入以200元以上的幅度递增,产业化发达乡村的农民,年递增不少于500元,万元户、10万元户成千上万地涌现。
游仙区农业产业化的路子,得到了省委、省政府肯定,被列为四川省农业和农村经济产业化建设试点区(县)。
笔者发现,游仙区农业产业化的模式蕴含着不同寻常的分量。它比其他某些类似模式更具特殊意义和丰富内涵。它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通过建基地、搞公司、办企业、设市场等等方式,把千家万户农民连接起来,形成各种农业产业。许多地方公司与农户的联系是松散的,基本是收购和被收购的关系,市场风险基本由农民消化和承受,农户生产的农副产品仍然不能安全地转化为商品。游仙区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和农民成了新的利益共同体,改变了过去那种农户承担市场风险,龙头企业独享利益大头的局面。
游仙区农业产业化目前已形成三大类型,六种形式。第一类是紧密型,即公司与(企业)农户签订稳定的购销合同。公司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并有一定物质、资金、人力投入,企业或农户按合同向公司交售农副产品,由公司组织销售。它包括3种形式:一是公司加加工企业加农户。这种形式把“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原则体现得最为充分。二是加工企业加农户。三是养殖场加农户。白马养殖场提供珍禽种源,今年300农户养珍禽15万只,农民获纯收入45万元。
第二类是半紧密型,即公司与村社(农户)有明确的经济合同关系,在风险利益上都有一定联系。其形式主要是公司加村社加农户。如区种子公司与村社签定制种合同,向农户提供种子、技术等单项服务,生产由农户自己负责,公司按合同收购种子。
第三类是松散型,即公司与农户有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但没有合同约束。其形式,一是精加工企业和粗加工专业户加农户。如梓州板鸭厂,既向专业户收购半成品,又直接向农户批量收购原料。由于长期协作关系,双方在产品质量、规格上都能达到默契。二是批发市场加运销加农户。
游仙区委书记左代富说:“过去,我们老是号召农民发展生产,可是农民老是吃市场的亏。因为分散的农民没有能力把握市场风云,干部也不敢包打天下。解决这个矛盾最终要靠产业化。”根据产业发展思路,区委区政府领导承包、蹲点,负责协调,发挥了服务体系的作用,保证了农户利益。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村里人·村中事

  县委书记的“亲戚”
刘汉民口述欣闻整理
老汉我叫刘汉民,是山东沾化县利国乡来刘村人。过去,俺穷得有名,可一年多来,俺不仅吃饱了,还盖起了新房。你问俺为啥富得这么快?就因为俺和县委书记曹兴宽结成了“亲戚”。
去年3月,村里排查贫困户,说是县里的干部结对子帮扶致富。不怕人笑话,一统计就有俺。村支书告诉我,县委书记曹兴宽要帮扶俺家。当时俺想,县委书记工作那么忙,帮扶还不是挂个名,到时候俺还不知道能不能见上一面哩?可就在月底,曹书记就到俺家来了,到家后也不嫌脏,实实在在地坐在炕头上聊起来。他了解了俺家的情况,并给我出主意,地怎么种挣钱,家里劳力适合干啥。临走,掏出500块钱,叫我买只母羊繁殖发展,并嘱咐说:“以后咱就是亲戚了,你有啥事就找我,我有空就来看你。”
俺一家人万万没想到县委书记能这么关心俺,帮助俺,真比亲戚还亲,俺决不能辜负曹书记这片真情,再不富就对不起曹书记了。于是,俺就用曹书记给俺留下的500块钱和积蓄的1000块钱,买了20只小羊。根据曹书记指的发家路子,家庭成员也进行了分工,我负责种地,女儿负责放羊,儿子搞宰杀加工。曹书记几乎每个月都来看一趟,问有啥困难。去年种麦子他送来了两袋化肥,春节送来了两袋面,还几次留下钱,有300元。
到去年年底,地里有了好收成,20只小羊繁殖到40只,卖掉后赚了4000元,儿子搞宰杀挣了6000元。我又拿出1000元买了12只绵羊,现在已繁殖到38只。花了1.4万元盖起了4间石头根基的瓦房。一年时间俺家变了大样,这不,现在给俺儿子说亲的踏破了门槛。
过去俺穷,亲戚都不愿来往,曹书记的关心帮助真比亲戚还亲。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烦恼杨绍福作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女专家与她的
“无公害蔬菜”
左图:贵州省环保科研所高级工程师吴国钧(中),1989年开始潜心钻研“喀斯特地貌”的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经过8年的努力,终于使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在贵阳市郊的万亩菜地里推广。无公害蔬菜与常规蔬菜相比,产量提高15%。下图:怎样给蔬菜灭虫和施药,这是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的关键环节。每天灭虫季节,吴国钧总是到地里手把手地教农户灭虫。
新华社记者杨楹摄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福建省漳平市新桥镇蓬湖村青年农民郑开汶,从华东、华南等地引进闽南漳州坪山柚、浙江楚门文旦柚、广西沙田柚等世界三大名柚及国优品种共300多棵,在蓬湖白坂坑等山坡、山坳地试种均获得成功,其中150多棵世界名柚现已开始陆续结出硕果。陈仕茂李永安摄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减轻农民负担大家谈

  不能忽视隐形负担
新华社记者葛如江
最近,记者在安徽滁州、蚌埠等地的一些农村调查时发现,仍有部分农民的实际负担“减而不轻”,有的“这边减了那边补”。农民负担是“葫芦”,这头按下去,那头又浮上来。一位从事农村工作多年的基层干部说,隐形负担在继续加重农民负担。
这些隐形负担具体表现在:
一是农业生产资料上涨,导致农民负担日益加重。近年来,由于农业生产资料呈不断上涨趋势,农业生产成本越来越高。据全椒县抽样调查显示,1995年,农民购买化肥综合价每50公斤为45.5元,比1990年上涨1.9倍,平均每年提高13.6%。为此,农民购买等量的农业生产资料,1995年比1990年户均多支出245.4元。
二是有关部门收购农产品压级压价,直接减少了农民的种植业收入,变相增加了农民负担。农民种植的大宗农作物需要完成订购任务,一些收购部门不愁收购不到订购的农产品。他们为了本单位的利益,再加上少数收购人员的自身利益驱动,收购时不以质论价,而是随意压级压价,扣斤少两,使农民没有享受到国家所制定的收购价格。
三是上报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实,将原先明白增加的农民负担变为暗地里的隐形负担。国家政策规定,必须将农民负担控制在占上年人均纯收入的5%以内。于是,少数地方领导玩弄数字,有意虚报提高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增加农民负担制造“合法”理由。
四是耕地减少,农民负担相对增加。据安徽省农村调查队对一个县的调查表明,由于发展建设用地,这个县1995年比1990年耕地减少近4万亩。按政策要求,土地减少可以减免农业税,但一些乡村未按新的土地面积报批,农业税无法减免。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内蒙古推广太阳能采暖
太阳能采暖的迅速普及,为生活在气候寒冷的内蒙古高原上的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内蒙古太阳能资源相当丰富,总辐射量为每年每平方米1390千瓦小时到1779千瓦小时。仅次于西藏,居全国第二位。到目前为止,内蒙古自治区已建成太阳房和太阳能畜舍442万平方米。太阳能采暖建筑遍布10个盟市、47个旗县的广大农村牧区,最北达到北纬49度的高寒区。
内蒙古把太阳能采暖广泛应用在畜牧业工程中。赤峰地区的巴林右旗到目前已建成各种类型的太阳能棚圈70万平方米,成为内蒙古太阳能畜棚最多的旗县。
(阿斯钢)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浙江3000民办农研所
为农技推广播火添薪
在浙江农村,目前已有3000多个民办研究所,它们为农业科技推广播火添薪,成为农家致富的“财神爷”。
浙江的民办研究所大多是根据区域的特色而建立的,因而有较强的实用性。浙北长兴县是传统的瘦肉型猪基地,从1992年开始,当地几位青年农民办起了养猪研究所,为农民提供疫病防治、育种、饲料等多项服务,每年有数万元的收入。
(慎海雄)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兴国灰鹅经营产业化
江西兴国灰鹅具有成本低、效益高等优点,目前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点支柱产业。
为搞好灰鹅的产业化经营,兴国县引进了耐寒的意大利黑麦草,成功地解决了灰鹅的冬季饲草问题,并于1995年10月成立了灰鹅开发总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全县鹅业以公司为龙头,以基地为样板,上接国际国内市场,下连千家万户,对广大农民养鹅实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预计今年年底养鹅量将达500万羽,出笼450万羽。(邱会兴)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关键要真抓严管
郑华
这些年来,党和国家制定法规,发布文件,对减轻农民的过重负担一直很重视。报纸、电台等媒体也纷纷呼吁把减轻农民负担当作一件大事抓紧抓好。可惜,上边喊得凶,下边抓得松,虽然上边要求很严,但下边常常严不起来,或者严一阵子又故态复萌,不少地方出现的农民过重负担反弹现象就是例证。
有些乡镇握有决策权的主要领导干部,明知党和国家对加重农民负担早有禁令,但为了显示自己的政绩突出,就不讲客观实际,只管一个劲儿地上项目,造成农民负担过重。笔者手头就有这么个实例:有个镇党委书记,一上任就急匆匆地上项目,东奔西跑要贷款,耗资近300万元办起了一个玻璃厂,结果投产仅一年多时间,就因生产原料难筹集而被迫停产。仅此一项,全镇农民人均负担就要加重近50元,干部群众怨声四起。而这位镇党委书记却又易地为官,被调到了县城工作。
几年来,笔者常听到见到的是农民不堪重负,外出上访,而乡镇干部因加重农民负担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却很少。我们应当认真总结和记取农民负担在一片“减轻”声中不断加重的教训,对减轻农民负担来个真抓严管,把减轻农民负担真正落到实处。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减轻农民负担大家谈

  减负须釜底抽薪
1993年5月,农业部根据国务院授权,对各部门涉及农民负担文件和项目的审核提出12条原则,宣布取消农村43项要求农民出钱出物出工的达标升级活动。同年5月20日,农业部部长刘江受国务院委托,宣布第一批取消的涉及农民负担的集资、基金、收费项目就有80个之多。这还是中央能够掌握到的。各县、乡、村的“土政策”,更是五花八门。根本的解决办法是要用法律规范政府的行为,取消各级政府摊派的权力。
具体地说,就是由国家(或各省)制定规范化的税法,可分为土地税和人丁税两种。土地税又可按土地的肥瘠程度和水利灌溉条件分为几等,确定税额。在这个基础上,取消定购粮制(特殊情况下采用定购制要补给农民差价)和一切摊派统筹政策。从政府方面说,要承担起教育、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费用,不能再向农民转嫁负担。从农民方面说,“交上皇粮不怕官”,各种乱摊派不禁而止。农民手中富裕了,再引导、鼓励农民用股份合作的形式兴办企业或通过信用合作社把钱集中起来发展地方经济。如此,才能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实现广大农村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
四川攀枝花矿务局办公室黄玉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经济观察

  金色的回报
——徐州小麦单产创纪录探源
胡晓东王进高传立
1994年以来,徐州市小麦单产连续3年创历史新纪录。今年,全市562.5万亩小麦,平均亩产340公斤,比1995年增加26公斤;总产达19.12亿公斤,比1995年增产1.34亿公斤。增产幅度之大是历史上少有的。徐州小麦单产在江苏省的位次由6年前的第七位上升到第一位。
基础工程:农田水利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
俗话说:麦怕胎里旱。没有经过冬灌和春灌的小麦,想夺得高产是不可能的。
徐州市小麦在去年秋播之后就遇到了持续干旱。从去年10月23日到今年1月12日,无雨日连续81天。其中旱情严重的达310万亩。各级党委政府组织动员群众抗大旱、促转化。当时全市出动91万人、启动30万千瓦动力和1.5万眼机井,翻水提水投入抗旱。水源缺乏的地方则发动群众肩挑人抬车子拉,使灌溉面积达350万亩。
冬灌和春灌的根本保证在于水源的解决和农田水利设施的配套。从1989年开始,全市出动40多万民工冒风雪、斗严寒,苦战3年完成了徐洪河工程,创造了长江水串淮河、沂沐泗两水系与黄河水系相握手的奇迹,为徐州市开辟了50个流量的新水路,增加有效灌溉面积7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76万亩。
水源这个大前提解决之后,为了收到灌溉的效益,去秋寒露刚过,全市60万水利大军就热火朝天地投入到农田水利建设中去,新开大中沟2027条,新建配套设施4426座,改造中低产田73.35万亩。地势较高的丰县三管齐下,引江湖水、蓄地面水、挖掘地下水,先后投资2900万元,新挖5条骨干河道,改造7座桥梁和4座抽水站、清淤骨干河道11条,新开疏浚大中小沟1970条,做到了大中小、毛腰沟配套。
骨干工程:从丰产方到现代农业示范带
铜山县大庙镇领导工程示范方今年夺得了大丰收,亩产达415公斤。多年来,徐州市在夏熟生产中广泛开展了“百千万”竞赛活动,即村有百亩样板丰产方,乡有千亩样板丰产方,县有万亩样板丰产方。像大庙这样的高标准农田示范方,在全市到处可见。
1988年,丰县欢口镇聂庄村党支部在经过两年10亩小麦丰产片实验成功的基础上,将分到一家一户的土地连片成百亩方经营,搞科学种田,统一供种,统一耕种,统一施肥,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沟渠配套,统一病虫害防治,当年就创造了单产430公斤的好成绩。两年之后,聂庄村把百亩丰产方扩展为千亩丰产方。1990年,小麦扬花的当口,蚜虫和白粉病大面积爆发,许多田块小麦枯萎,而聂庄村千亩丰产方由于实行同防同治,搞药肥混喷,却创造出单产550公斤的高产纪录。这片千亩方连续5年亩产500公斤以上。1994年,欢口镇由聂庄村的千亩方扩大成万亩片,涉及到12个行政村,东西长6公里,南北宽2公里,牵涉着3000多农户。今年,这片万亩小麦丰产方平均亩产达502公斤,其中3个千亩指挥方高达630公斤。徐州市以这块丰产方为样板,狠抓各县(市)的丰产方建设,涌现出了你追我赶夺高产的喜人局面。目前,徐州市500公里市县一级公路及连接山东、河南、安徽三省公路两侧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带已基本形成,共建成万亩方53个,千亩方230个,百亩方1239个,面积91.3万亩。今年夏熟生产,示范方单产比一般田块高出75公斤以上。可持续发展工程:努力实
现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进入80年代,徐州小麦亩产接近300公斤的水平后,小麦高产与倒伏的矛盾日渐突出,虽然是高产的长势,却是低产的收成。
1983年起,沛县农业局作物栽培指导站的农技人员即围绕小麦后期倒伏作文章。他们引进和吸收江苏小麦专家和山东小麦专家的小麦栽培理论和技术,进行基本苗与分蘖成穗规律的研究,于1986年找出了适应高产栽培的基本苗范围。1987年起,他们又在3个乡镇进行了播期、播量、肥料运筹等三因素正交试验,获得了大量的综合数据和可靠结论,形成了完整的栽培技术研究成果。1993年秋,徐州就开始大面积推广,今年全市推广面积达387万亩,占麦田面积的60%以上。
这项以精播、扩行、减苗、调肥、化控为主要内容的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技术,促使广大农民接受了对于传统栽培方式的变革。在播量上,传统的小麦生产历来提倡密植,而精播高产栽培技术将播量减少1/2甚至更多;在用肥上,民间传统的做法是“一炮轰”,重视施足底肥,而精播高产栽培技术却强调施好拔节肥、孕穗肥以及围绕小麦后期的抗灾、防衰、治病(虫)、增粒增重而采取的肥药混喷总体战。
种子纯良化工程的全面实施,也是在不增加农本的情况下,实现增产的关键一着。近年来,徐州市为了解决小麦品种“多、乱、杂”问题,抓了优化品种布局,确定了主体品种,同时完善了供种办法,推行以粮换种、坚持统一供种。1995年徐州的秋播统一供种率达81.5%,全市95%的小麦生产田纯度可达国标二级以上,其中85%可达国标一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