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96-08-24

1996-08-24新闻联播 文字版

赌徒心理

第7版(文化广角)<br/>专栏:漫谈<br/><br/>  赌徒心理<br/> 郭振亚<br/> 赌博的工具,在今天可谓五花八门,打扑克可以赌博,打麻将可以赌博,电子游戏机也可以赌博。从香港以及外国的电影上,也看见过赌博,那场面,可以称之为“恢宏壮丽”,赌博的人群中,出类拔萃者,人们尊称为赌圣、赌王,而且,赌注大得吓人。<br/> 参与赌博者,其中肯定有赢的,也肯定有输的,决不会都赢,也决不会都输。如果赌博,人人都输,次次都输,没有一个赢家,那么,赌博这古今中外一代代相传不衰的行当,早就“寿终正寝”了。正因为有赢也有输,那些因赌博而债台高筑的赌棍,即使倾家荡产、妻离子散,也还要千方百计地东挪西借,继续赌下去,幻想着“好运”降临,赢回过去输掉的一切。<br/> 由赌徒这种心理,可以联想到那些贪污、受贿等腐败分子的冒险行径,他们不是也存在着赌徒式的侥幸的心理吗?他们不太相信“手莫伸,伸手必被捉”这种劝人向善的警语箴言,他们同样也不全信流传了几千年的“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信条,他们心存侥幸:我未必不是赢家,只要我手段高明。<br/> 经济犯罪分子“伸手被捉”的可谓多矣。广东省原人大副主任欧阳德、铁道部原副部长罗云光、原贵州省“第一夫人”阎健宏等等都被“捉”了。按说“前车覆,后车戒”,不该再有“伸手”者了,可是,不。就在罗云光被“捉”之后,另一名铁道部原副部长张辛泰又“伸”出了黑手,就在原贵州“第一夫人”被处决之后,不到一年时间,她的继任者向明序也跟着“落马”……能说这些后继者不懂党纪国法,不明“严打”的形势?非也,是“赌徒心理”在作祟!罗云光、阎健宏是“赌输”了,张辛泰、向明序自认为比前者聪明,幻想着成为“赌局”上的“赢家”。同样,今天,还有继续在“伸手”的人,他们也许正笑眯眯地庆幸自己躲过了法律的惩罚呢。

军人

第7版(文化广角)<br/>专栏:<br/><br/>  军人<br/> 杨润良<br/> 排列在一起<br/> 便是原始森林般的形象<br/> 即使倒下了<br/> 也是一片不朽的碑林<br/> 战争与和平<br/> 可以在这里握手

“安康”

第7版(文化广角)<br/>专栏:<br/><br/>  “安康”<br/> 黄咏梅<br/> 那是一个令我大吃一惊的清晨。我照例漫步在校园里晨读,隐约中忽然看到晨雾中有一个穿着与雾一样灰白的宽袍的男子,脑袋光光,手捧一本书,吃力地一个字一个字地念着一篇简单的课文,那语调一听就知道不是中国人。我好奇地走近他,他看到我,忙放下书垂下手向我鞠了一个90度躬,说声“你好”。我这才看清那一袭清晨一般颜色的宽袍是电视中常见到的和尚袍。他很吃力地和我谈了起来,我也很吃力地听辨着他的话,才知道他是一位来自越南的和尚,中国名字叫安康,30岁,是到我们学校中文系学习汉语的。<br/> 后来,陆续从老师的口中知道了他的一些情况。他所在的那个寺庙向施主化缘,凑够钱办一所小学,然后免费给一些贫苦人家的小孩上课,安康是寺庙派来中国学汉语的,回国后便要成为一名小学汉语老师了。他自己也知道这机会来之不易,在我们老师热心的帮助下,他分秒必争地练习着口语、听力、写作。在校园的书店、花店、小百货店以及市场等地方,都可以看到他在聚精会神地与人交谈,那是为了练习口语和听力。<br/> 他也时常来看我,每次都很谦恭地敲门,打开门后便首先在门外鞠个躬说句“你好”,他总会带着一篇短短的文章来叫我帮他修改。他的汉字写得还挺不赖,作文虽常有病句,但中心主题以及思想情感还是让人一目了然的。他坐在我身边听我帮他修改时,浓眉总是紧蹙着,听得很吃力,明白了以后便舒展双眉微笑着,双眸睁得圆圆亮亮,光光的脑壳子上上下下不断地点着。这种表情,最令我欣慰,因为我也讲得很吃力,一切语句必须简单化,有时还要配上手势与文字。<br/> 他偶尔也跟我讲佛经,听他讲得最多的还是“恩”与“缘”。佛教中“缘”的含义说简单不简单,说复杂不复杂。安康的“缘”却往往让我大伤脑筋。他对于一切几乎都好寻根求缘,在学习上也不例外,常常“打破砂锅问到底”。记得有一次他问我两个句子:“纪念××先生诞辰100周年”和“纪念××先生诞生100周年”有什么区别,我除了回答一个是名词一个是动词以外便完事了。谁知他还问为什么有时候用“诞生”而有时候用“诞辰”?我想了老半天,只有搪塞他:“汉字丰富多彩,形形色色,这才没有单调的感觉嘛!”过后自己仔细琢磨了好久,去请教教授才懂得“诞辰”一句是包括了出生那一年,而“诞生”一句是不包括的。当我把这些告诉安康时,他才恍然大悟。<br/> 在他临回国之前,我陪他逛了一次街。他对中国的茶具和泥人尤其感兴趣,一口气买了好多回去。他送了一张书签给我,后面很工整地写了几个汉字:祝好人永远幸福安康!他临走前还对我说:“在这里我很想念师傅,回国后我会很想念你们!”

怀念草根

第7版(文化广角)<br/>专栏:<br/><br/>  怀念草根<br/> 廖华歌<br/> 曾经苦难的岁月<br/> 被今日奢侈的黄金宴<br/> 推向遥远<br/> 美味佳肴酒使大街小巷<br/> 震颤为浮薄庸浅的激情<br/> 这时就特别怀念草根<br/> 怀念很久以前被鼓角烽火<br/> 点燃的日子<br/> 惊雷走过历史的长空<br/> 一个民族呐喊出春的畅想<br/> 盈满了泪光的东方汉子<br/> 在一只巨手的挥舞下<br/> 开始了二万五千里的卓绝进发<br/> 从此我们一代代人便记下了<br/> 长征这个最苦最美的字眼<br/> 同时也认识了关于草根的名字<br/> 当和平鸽的羽翅<br/> 密密遮满了天空<br/> 往事并非如昨<br/> 我们的目光一旦从柏油路上<br/> 向更加广阔的前方泼洒开去<br/> 心就会重温一段血与火的经历<br/> 朴实的草根离我们很近<br/> 我们无法拒绝那特有的青涩气息<br/> 也无法使麻木的心继续麻木<br/> 沉默的草根这大地孕生的儿子<br/> 喂养了一个饥馑的年代<br/> 喂养了一支二万五千里的队伍<br/> 当我们终于站在阳光的肩头<br/> 仔细咀嚼今日全新的风景时<br/> 品味出草根与中国革命的<br/> 血脉联系<br/> 征战沙场的共和国将军<br/> 仅凭胃里的一点点草根<br/> 为敌军的疑惑做了注解<br/> 同时更令侵略者不可思议<br/> 共产党人的概念从此不再空洞<br/> 草根熔铸出人类新的生命质量<br/> 放射出坚硬耀眼的光芒<br/> 就是这些草根呵<br/> 生长出一支前赴后继的铁流<br/> 和屹立东方的火把姿势<br/> 许多东西在草根面前接受检阅<br/> 向光明行进执著未来<br/> 就忘不了对草根的亲切回忆<br/> 如今我们自然不再将生命交给草根<br/> 却须不断走进那段历史<br/> 走进草根的精神深处<br/> 去认真感觉仔细倾听<br/> 作为一种有力的参照<br/> 去校正去获取<br/> 然后才可走很远很远的路程<br/> …………

光辉永存的高尔基——纪念高尔基逝世60周年并访陈寿朋教授

第7版(文化广角)<br/>专栏:<br/><br/>  光辉永存的高尔基<br/> ——纪念高尔基逝世60周年并访陈寿朋教授<br/> 战吉志今<br/> 高尔基,这个曾经在我们心海里掀起过巨大波澜的伟大作家,曾放声讴歌海燕,预言无产阶级革命暴风雨时代的来临。他笔下那些不朽的艺术形象,曾哺育过我国几代热血青年。和他同时代的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这样写道,从高尔基和他的作品中,我们发现了俄国人的力量,俄国人的健康的东西以及这个伟大民族的心灵和整个面貌。<br/> 然而,就是这位被誉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伟大奠基人的高尔基,近年来却渐渐被不少人淡忘了,他的思想和艺术的光辉,也似乎被岁月蒙上了尘埃。今年6月18日,是高尔基逝世60周年纪念日。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怀着对高尔基的崇敬之情,也带着若干疑问,笔者拜访了我国著名高尔基研究专家陈寿朋教授。<br/> 陈教授研究高尔基近40年,他把自己的青春年华乃至大半辈子的生命全奉献给了高尔基研究,出版高尔基研究专著和译著10多部。现在,他作为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的专职委员,虽公务繁忙,仍时刻眷恋着中国的高尔基研究。刚刚落座,陈教授便以他诗一般的语言倾诉起对高尔基的景仰和热爱。他说,在他漫长的人生道路上,高尔基这个名字,一直是他心中的一团火。没有一个作家像高尔基那样影响了他的一生。<br/> 当问到在今天纪念高尔基,具有什么样的现实意义时,陈教授娓娓答道,高尔基在其伟大而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中,为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极为宝贵的精神遗产,它不仅属于俄罗斯,也属于全人类。在当前中国人民满怀信心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军中,高尔基的精神遗产依然闪耀着不灭的光辉,值得我们格外珍视。从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看,高尔基的遗产,特别是他那魅力永恒的文学遗产,无疑是我们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宝贵财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积极吸取和弘扬人类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高尔基的精神、人格魅力以及以他为代表的苏联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传统,将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从繁荣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角度看,高尔基的美学思想和创作实践,更有着特殊重要的启迪意义。说到这里,陈教授扶了扶他的金属框眼镜,缓缓地做了如下的简要概述。<br/> 首先是高尔基美学思想中催人向上的理想精神,对当前我国文学创作中贬抑理想,否定崇高,无批判地展览丑陋的倾向,具有鲜明的针对性。早在20世纪初那种极端黑暗的年月,高尔基就认为,文学应当激发人的自豪感,鼓舞人们去反抗丑恶的现实,号召人们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生活。他在一封信中这样说:“我的任务就是激起人对自己的自豪心;就是告诉他,在生活中他是最优秀、最有意义、最宝贵、最神圣的,除他之外,再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东西了。”高尔基反对在平庸生活的垃圾中翻找人的愚昧和丑恶。他在自己的文集序言中指出:“我25年来工作的意义就在于:热切地希望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高尔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用那支天才的笔,为我们留下了《马卡尔·楚德拉》、《伊则吉尔老婆子》、《鹰之歌》、《海燕之歌》等洋溢着清新、健康的理想主义精神的典范之作。在他的作品中,歌颂深藏于底层人民中的真善美的同时,也刻画了市侩们的丑恶嘴脸。但在高尔基的笔下,描写这些庸俗的东西,为的是要消灭这些东西。<br/> 其次是,高尔基创作中鲜明的时代精神,对于今天我国文学的健康发展,同样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近年来我国文学界,不时有人提出,文学要远离现实,远离时代,回到文学自身。在此主张影响下,一些弘扬时代精神主旋律的作品,被视为层次不高的应景之作而受到嘲讽。高尔基则用他的创作一再证明,真正伟大的作家,必须通过他们的作品,艺术而深刻地反映时代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表达时代和人民的迫切愿望。失去了这种与时代生活的血脉联系,文学的思想品格就会降低。我们从高尔基的《海燕之歌》、《母亲》等充溢着强烈时代精神的优秀之作中,多么清晰地感受到了新兴无产阶级以豪迈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时所表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一代文豪茅盾曾作过这样的描述:“他(高尔基)在当时的文坛上吹进了新鲜的活气。他的同辈所不能理解的那时俄国民众的心——他们的苦闷,他们的希望和他们的理想,都在高尔基的作品中活泼地跳着。”<br/> 第三是,高尔基通过其创作和评论阐发的关于文学艺术的许多重要思想,在今天依然富有新鲜的魅力。如关于艺术和生活的关系。他明确指出,青年作者要更接近生活,不要把自己的灵魂关在自己做好的笼子里。无产阶级作家只有投身到生活的激流中,深入到火热的斗争里,才能捕捉到革命的精神,感受到时代的脉搏。他自己的那些不朽之作,正是他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并深入体验的结果。高尔基还非常注重文学作品思想和艺术的完美结合。他指出:“如果文学家抱了教导人的目的,他就应该用形象、事实来教导人,应该通过事件的对比,通过主要感情和性格的冲突来揭示生活的意义和生活的矛盾。”这对我们今天主旋律作品的创作,具有警示意义,要更好地发挥其积极的思想作用,必须以艺术形象来感染人,在提高艺术性上狠下功夫。此外,关于创作者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积累,关于艺术典型形象特别是无产阶级新人形象的塑造,关于对文学语言美的追求,关于如何对待文化遗产,高尔基的思想和创作,都对今天的我们,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br/> 当问到对高尔基晚年的评价时,陈教授神色凝重地说,“80年代中期以来,在高尔基的祖国首先刮起了一股武断否定的风。有些人抓住只言片语,凭借一知半解便指责高尔基是“双头海燕”。事实胜于雄辩。我在《高尔基的晚节及其他》中作了回答。”在这部专著中,陈教授通过翔实、科学的引证和分析,满怀深情地指出:“高尔基是一位真正的战士,他像丹柯一样,把自己燃烧的心托在手上,在真理与正义的道路上,义无反顾地前进!即便在他年近古稀的时候,不管精神负担多重,内心痛苦多深,他也没有动摇自己的信仰和对理想的追求。”<br/> 不知不觉间,我们的访谈已进行了一个上午,陈教授的讲述依然那么动情,我们听得依然那么入迷。看着我们,陈教授微笑着说,高尔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于进步人类来说,都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我们可以告别苏联,但不能告别高尔基。真正闪光的东西,能经得起时光的砥磨,决不会被岁月的蒙尘所长期遮蔽,高尔基思想和创作的光辉,将永远照耀我们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奋斗。

青藏线的绿色

第7版(文化广角)<br/>专栏:<br/><br/>  青藏线的绿色<br/> 冯文超<br/> 高原上也有不少蓊蓊郁郁的原始森林,色彩凝重,博大深邃。<br/> 十几年前,我骑马到过青藏高原的玉树州一林场,那里离云南境内不远,群山苍翠,生长的几乎都是云杉,从山底绵延到山顶,密密匝匝的。<br/> 但是,你把高原与内地森林相比较,反差就很明显,前者在水分含量及色彩鲜艳上就比不上后者,而且生长也较缓慢,这和高原的干旱、降雨量小、缺氧等地理条件有关,拿高原人与内地人相比较也同样存在这种差别,但是你来到高原,就会佩服高原的人和树,他们的顽强坚韧的生命力,会令你惊叹不已。<br/> 我在林场逗留了一天,到山上看伐木工人工作。他们的伐木方式很原始,手锯斧斫,这种场面会使你想起《诗经》里描绘的“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如那些远古的先民们一样,这些剽悍的藏汉工人们边伐木边唱歌,山谷传音,声音优美,如林涛汹涌,山泉滴音:<br/> 山下种青稞的小姑娘呀,<br/> 你长大了要当新娘,<br/> 山上的小松树啊,<br/> 你长大了要当栋梁……<br/> 是啊,树木成梁,做擎天柱,支撑广厦千万间;做摇船橹,击水飞舟。去派做各种用途,这是人人皆知的常识。不成材的树,会被鄙视为“歪脖子树”,不成器,充其量只能填填灶炕。可见树木也是以成材体现自身价值的。<br/> 这种理论当然正确,可也未必完全。如果你到世界屋脊的钢铁大道——青藏线上走一走,见到那里的树,你会有另外一种概念:不成材的树同样伟岸,也充分体现了自身价值,而且更具有一种牺牲奉献精神。不信?让我们沿着两条锃亮的钢轨一步步走进青藏线吧,首先你会感到胸憋、气喘。有诗云:<br/> 青藏铁路线,<br/> 海拔三千三,<br/> 南昆仑,北祁连,<br/> 戈壁荒漠伴两边……<br/> 难怪曾有内地朋友感叹:在这种地方生存,本身就是一种伟大。<br/> 这里的绿色珍贵,你来到沿线工区、小站、家属区见到所种植的树,大多不成材,低矮孱弱,有如营养不良的孩子,但是它顽强地生长,杈枝发叶,春绿秋黄,报告着四季消息。在这里它和人生死相依,人们望望它,无形中像给血液里带来许多缓冲剂,心情稳定许多……<br/> 在这高寒缺氧,被称为“生命禁区”的地方,长成一棵树多么不容易,又是多么自豪啊!<br/> 当初人们在茫茫荒漠中掘井100多米取水,从放牧点找来羊粪,从能生长低矮荒草的地方取来土,一点点精心培育,终于使这珍贵的绿色如朝阳冉冉升出地平线……<br/> 在青藏线中部的德令哈工务段,新分配来六十多名姑娘,为了绿色的希望,托起明天的太阳,她们办起了女子林场。那里的地质资料表明:这是柴达木盆地的卵石沙土层,树木难生长。就说挖树坑吧,有些人雇民工以两元一个坑报酬,而无人干。这些姑娘们硬是一镐头一镐头刨出几百个树坑,手上的鲜血染红了镐把。她们劳动累极时就往地上一躺,土坷垃、卵石硌着都感觉不出来。读过安徒生《豌豆公主》的人知道,厚厚的被子下有颗小小的豌豆粒公主都觉得硌。<br/> 她们不是公主,是青藏线上的铁路工人,硬是用心血和汗水浇灌出一片绿色,给戈壁滩佩带上一条美丽的项链。如今,她们大多嫁给沿线的铁路小伙子,为人妻母,这片绿色,也融进人们心胸,永远涛声喧哗。

永不褪色——退伍军人任贵兴素描

第7版(文化广角)<br/>专栏:<br/><br/>  永不褪色<br/> ——退伍军人任贵兴素描<br/> 陈廷芝乐思强<br/> 屈指算来,退伍军人任贵兴已步入不惑之年。不过,人们称他“不惑行长”,主要是因他的一贯作风使然。自从担任河南延津建行行长几年来,面对金钱,他清醒而不迷惑;面对人情,他刚正而不迷惑;面对工作,他执著而不迷惑……<br/> 一次,一家企业的头头儿揣着1万元现金来找任贵兴。<br/> “任行长,您看俺厂也不景气,我们想往外走点棉花,求您给贷点款吧!”<br/> “不行,国家有政策,除县社系统外,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允许收购。这款不能贷!”任贵兴态度很明确。<br/> “我也是没法子呀,全厂百十号人没饭吃,我这个厂长咋当呀,就请您照顾这一回吧!”说着,来人把钱放在桌上。<br/> “你就是搬座金山,我也不会答应,还是回去干点正事吧。”此时,任贵兴已是一脸的不高兴。<br/> “任行长,建行恁多钱,哪差我们这一点,少贷点也行,我们全厂职工都忘不了您啊!”<br/> “这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不符合政策,一分也不能贷,我们不能去犯错误嘛!”任贵兴耐心地说。<br/> 见没有一点希望,那厂长抄起钱,怏怏地走了。<br/> 这样的事对任贵兴来说已是司空见惯了。难怪有人说:“什么不惑行长,简直是个不开窍的傻瓜!”<br/> 任贵兴最不开“窍”的,还是面对自己亲人的时候。<br/> 有一天,他的伯父来找他。<br/> “贵兴啊,你看我退休在家没事干,想利用我这技术办个小厂,你看咋样?”<br/> 任贵兴一听就知道话里有“埋伏”。<br/> “好啊,既能多赚点钱,又对国家有贡献,我看这事儿中。”<br/> “可就是差5万块钱,想让你给我贷点款。”<br/> 果然“露底”了。<br/> “有担保单位吗?”任贵兴问。<br/> “要啥担保单位,有你担保比谁都牢靠!”<br/> “伯父,这你就不懂了,国家有规定,没担保单位不能贷款——我这里还有点钱,您先拿去用吧,回头咱们再借借看。”<br/> 话说到这份儿上,老头儿摇摇头,走了。<br/> 这些年来,脱下军装的任贵兴始终保持着战士的品格,忠实地在金融战线上执勤站岗,让党和人民放心。<br/> 其实,在延津建行,忠于职守的何止任贵兴一人?作为一行之长,他认为,培养人、造就人、提高员工素质,是立行之本。他决心带出一支过硬的队伍。从1990年开始,他们就以“文明单位”建设为突破口,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br/> 常言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天天和钞票打交道,面对金钱的诱惑,确有一些人动心了,“下水”了,成了泥沙。但是,作为社会主义金融战线上的士兵,理当超越“常情”,追求崇高,天天河边走,就是不湿鞋,忠于职守,克己奉公,廉洁自律。这当然需要“练功”,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高素质,同时也要严密制度,设置防线。如此双管齐下,是完全可以保持洁操,永不褪色的。<br/> 为此,任贵兴在全行提出:倡导“一种精神”;叫响“一个口号”;实现“一个目标”。这种精神就是团结务实、敬业奉献;这个口号就是“做文明行员,创一流业绩”;这个目标就是“争创省级文明单位”。经过几年的努力,员工素质普遍提高,规章制度日趋完善。辛勤的汗水,终于浇灌出文明之花——延津建行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br/> 马克思说过:“对于银行来说,最重要的始终是存款。”任贵兴深深明白这个道理。但是,连年来专业银行竞争激烈,储蓄大战烽烟四起,如何争取更多的储户?他认为,首先应在服务上下功夫。文明待人,服务至上,是最佳竞争手段。<br/> 有一次,一名妇女提着一包零钱破钱来到建行北关所,恰好被来这里检查工作的任贵兴碰见。<br/> 那妇女问:“你们这换碎钱吗?”<br/> “换!”任贵兴明确地回答。<br/> “这太好啦!”原来,这位乡下妇女在家里开了个商店,零钱攒了一大堆,趁这次到县里赶集,顺便兑换一下。谁知跑了几个储蓄所都嫌麻烦,不给兑换。没想到这个储蓄所竟如此爽快。<br/> 她高兴地拉开提包,“哗啦”一声倒出一堆零钱破钞。<br/> 任贵兴同两个储蓄员整整忙活了两个小时。当把兑换好的733.35元现金交到她的手上时,那妇女竟不知说什么好。没过几天,她再次出现在北关储蓄所,一下存了5万元的定期!<br/> 一件小事,赢得一颗心。<br/> 1990年起,他们就在全省率先开展电话预约服务活动。储户根据自己的意愿,一个电话、一封电报,不出家门就能把款存到建行。据统计,单是他们电话预约服务这一项,累计吸存1500多万元。由于优质服务,取信于民,全行业务工作在当地同行中名列前茅。<br/> 1992年以来,延津建行连续3年被建设银行河南分行评为先进单位;1994年被河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br/> “八一”前夕,任贵兴感慨地说,我觉得自己还是一个兵!<br/> 我们祝愿任贵兴和他率领的那支队伍,在新的征途上,再立新功。

清白传家

第7版(文化广角)<br/>专栏:金台随感<br/><br/>  清白传家<br/> 谢逸<br/> 古人讲究孝道,对自己祖先的言行多是默默顺从,但也不完全如此。蔡京的儿子有的就极力反对蔡的作为,秦桧的子孙有的也不承认是他的后裔。可见一个人的好坏,千百年后还影响着子孙,我们应该慎重对待自己的遗产。<br/> 遗产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较多的人是偏重前者,但也有不少人更注重弘扬优良的道德规范。明人曹臣的《舌华录·名语》说:“杨震为涿州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遗产有厚有薄,在杨震看来,家风清白,一脉相传,那就是最厚的遗产了。<br/> 厚与薄,有时也因人而异,有的视薄为厚,有的以厚为薄。比如,现在还有人鄙视清白,认为看不见、摸不着,空无一物,没得好处。有人还钱迷心窍,整天跪在孔方兄脚下一直站不起来。当然,合理合法,取之有道,赚一些钱留给子孙,使他们的日子过得好一些,也在情理之中。但有人却是贪婪成性,利用自己的职权、“关系”,进歪门,走邪道,非法弄来大量财物,私人腰包塞得鼓胀,产业到处都有,以供自己及子孙挥霍享用。有的还替子孙弄顶乌纱戴戴,以为这才是对后代的厚遗。其实,这类遗产,多半都是遗祸,这已被历史屡屡证明。所以明人于谦自喻为石灰,为留清白不惜粉身碎骨,这是何等的明智啊!<br/> 最近,一个好友病逝了,悲痛之余,给他家属寄去了一纸悼词,其中两句是:“清白正直,功在人间。”我再三回忆他一生的所作所为,用这八个字去概括是恰如其分的。我以为,清白等等,是我们留给后代最厚的传家宝。

秋实(图片)

第7版(文化广角)<br/>专栏:<br/><br/> 秋实(中国画) 张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