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8月23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中软推出中文支撑环境产品
本报讯中软总公司日前推出国内第一个完整的UNIX中文支撑环境产品。该产品针对用户对支持完全兼容西文软件的中文环境的需求,以一致的方式同时支持字符和X图形方式的中文操作。它完全采用外挂方式并采用嵌入X中文处理器技术,使中文、西文处理彻底兼容。(韩小丽)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专家研讨理论物理在经济中的作用
本报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日前在京举办“理论物理学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研讨会,会上有关专家认为: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理论物理大有可为。
在研讨会上,与会者对理论物理在能源、交通、通信、资源勘探等方面的应用,及对国民经济发展中有重要应用前景的若干理论物理课题形成专项研究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丁大钊、曾庆存、黄祖洽等十余名专家、学者发了言。(孙莉敏)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保健食品何去何从
专家提出发展战略
本报北京8月22日讯记者艾笑报道:来自22个省、市、自治区的百余位专家,今日在此间举行中国保健品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
专家们指出,80年代末,我国的保健食品飞速发展。据统计,全国现有3000多个企业,正在生产3000多个号称保健食品的产品。但是,在持续的保健食品热背后,市场上保健食品大战所带来弊端,已经严重地影响了保健食品的正常发展进程。宏观管理滞后,致使生产和消费的盲目性增加,假冒伪劣产品、虚假广告误导时有发生等等。
专家们预计,世界21世纪保健食品的产值将超过医药的总产值。为此,专家们提出的一些主要的发展战略:增强科研力量,以现代科技为主导开发中国特色保健食品;完善产品结构,使品种多样化;改变老幼皆宜的共用型产品的现状,开发中老年、婴幼儿、孕产妇用保健食品;发展用于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保健食品;利用祖国医学遗产,开发保健饮料;扶持优质名牌保健产品,帮助重点企业提高经济技术水平;设立“中国保健品发展基金”,以推进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等。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国际图联主席罗伯特·韦奇沃斯说
在中国举办图联大会意义重大
新华社北京8月22日电(记者王黎)国际图联主席罗伯特·韦奇沃斯今天在此间对记者说,第六十二届国际图联大会选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举行,将对发展中国家的图书馆事业如何为经济增长作贡献,以及如何缩小发达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而实现信息共享等问题的研讨起到重要的启示作用。
韦奇沃斯刚刚结束了对文化古都西安的参观,他说,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建有图书馆的国家之一,珍贵的历史文化典籍,为中国乃至世界积聚了巨大的精神财富。韦奇沃斯说,改革开放中的中国充满活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图书馆事业也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图书馆事业的规模和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才不断增加,图书馆的现代技术手段也有了较大改观,中国在传播文化信息的同时不断加强同国外同行的交流和合作。中国图书馆事业的长足发展无疑对许多国家充满了吸引力。
韦奇沃斯说,本届图联大会在中国举行,是自1980年以来国际图联大会第五次在亚洲和大洋洲地区举行。韦奇沃斯认为,中国国书馆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发展中国家图书馆的情形,如何提供多种形式的图书馆,使更多的人获得知识和信息;如何开发图书馆的经济资源;如何加强世界信息网络化实现信息共享等问题,将成为本届大会的讨论重点。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首家保健品批发市场在京建成
本报讯由卫生部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北京市海淀区工商局市场管理服务中心协办的全国首家保健品常年专业批发及展销市场——北京健康天地保健品展销中心,于本月十八日正式开业。全国二百多家名优保健食品与保健器械企业的一千多种产品进场直销。(赵建卿)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三百枚人工晶体捐赠患者
本报讯中美合作复兴博爱眼科诊所和美国爱尔康公司,八月二十二日在北京共同向社会捐赠了价值二十万元人民币的人工晶体三百枚。其中二百枚捐赠给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用于救助因白内障致残的盲人;另一百枚将面向社会上的经济生活困难的患者。(童古丽诃)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国际图联大会会前会在津召开
本报天津8月22日电记者陈杰报道:第六十二届国际图联大会会前会8月22日在天津图书馆召开,会前会是按照国际图联大会的惯例举行的。来自英国、美国、挪威、澳大利亚、日本、中国等18个国家与地区图书馆界的代表六十余人出席了以“版权与图书馆”为题的研讨会。会上,各国和各地区的代表围绕“国际图联版权顾问的角色”、“电子版权”及“版权使用者的需要——图书馆”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会前会为时三天,代表们在天津还将参观天津戏剧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和古文化街。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八年寒窗三部珍品
农民吉德明手抄古典名著
本报讯一位书法爱好者用8年的农闲时间,抄写了《红楼梦》、《三国演义》及唐诗宋词共242万字。
这位书法爱好者名叫吉德明,系湖北省安陆市王义贞镇大桥村第一组农民,今年51岁。吉德明写完了7刀宣纸,写尽了9瓶墨水,写秃了330支特制七紫三羊和九紫一羊小楷笔,终于一字不漏地抄完了《红楼梦》、《三国演义》和唐诗宋词三部恢宏巨著,其布白精巧,章法严明,气质刚健,清丽典雅。据书法家李孟之等人鉴定,如此手抄巨著尚属罕见。(魏波)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中国青年科技创业“十杰”(九)

  吴思伟——生态医学写华章
兴荣
作为一家高科技民营企业,三株公司从1994年8月8日诞生起,不要国家一分钱投资,不花银行一分钱贷款,当年实现销售收入1.25亿元,上缴国家税金2100余万元;1995年实现销售收入23.5亿元,上缴国家税金1.94亿元;1996年计划销售收入60亿元,上缴国家税金5亿元。这种被经济界人士称为“三株奇迹”的发展速度带给人们的不仅是惊讶和赞叹,更多的是引发了人们对其研究和探索的兴趣。
人们想了解三株公司,更想了解作为三株公司开创者之一的公司董事长吴思伟。
1990年初,大学医科刚毕业不久的吴思伟,毅然步入商海,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
在完成了资本的初期积累后,他立即投入了高科技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工作。公司成立之初,便把“始终站在高科技前沿,研究和开发高科技产品”定为公司的发展路线之一。为此,三株公司不惜巨资先后创办了济南三株医药生物研究所、大连生物工程技术研究所、佳木斯中医药微生态研究所,先后吸引了一大批微生态及中医药领域的专家、学者加盟三株事业。在吴思伟全力支持下,以其父吴炳新教授为首组织带领了一批专家,对微生态领域尖端产品进行研制和开发。不久,三株公司第一个产品“三株口服液”问世。该产品运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依据微生态学理论,采用仿生学手法研制而成,集医疗、保健双重功效于一身,是一种全新的保健产品。该产品经上海九大医院临床验证,在消化道疾病、糖尿病、神经衰弱等临床应用方面均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投放市场以后,三株口服液以卓越的品质和独到的功效,在大众心目中成为生态医学的杰出代表,问世短短两年,该产品就获得了国际、国内十多项大奖。
“三株赋新康”是公司第二个投放市场的高科技产品,它的研制成功为人类最终攻克癌症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1995年12月28日,三株公司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科技成果发布会,与会专家、学者一致给予高度评价。
有了好产品,并不意味着马上会被大众认同和接受。“向前切入销售,向后切入科研生产”,吴思伟谙熟现代企业制度之精华。为了把产品迅速介绍给群众,造福人民,吴思伟以其惊人的魄力和胆识,积极推进市场“大陆部署”,不到一年时间便在国内组建了219个营销子公司。1996年初,为适应市场发展之需要,改变农村缺医少药之现状,又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营销网络,真正使三株产品覆盖全国,形成了千军万马做市场的强大阵势。一位业内人士曾由衷地称赞说:“真正把微生态保健品推向市场的是吴思伟,他在这个领域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
1995年除夕之夜,吴思伟随中国卫生代表团访美归来,踏上国土感慨万千:多种先进的家用诊断和治疗仪器早已进入了美国千百万家庭,而中国在这方面却很落后。于是,他决心在这个领域里进行开拓。为此,董事会决定投资500万元人民币成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他亲自组织班子和南京大学有关专家共同研制,与北京、无锡等多个厂家联合攻关,开发生产了“吴氏治疗仪”。
中药,是中国一大国粹。目前,越来越多的患者由于为化学药品毒副作用所苦,而逐渐对中药情有独钟。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市场,对中药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技术和设备的原因,许多中成药在制作过程中,从质量到包装都亟待改进。三株公司早已看到这一点,今年以来,吴思伟带领一批人,筹资亿元,挥师北京,进行大规模产业投资。通过不断的引进技术和设备,大力开发中成药产品并将迅速使这一国粹在海内外弘扬光大。(附图片)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首届亚洲世界语大会在沪举行
据新华社上海8月22日电(记者郭礼华)来自中国、日本、韩国、越南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名世界语者今天聚会在上海,举行第一届亚洲世界语大会。
由上海社联、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市世界语协会共同主办的本届大会,议题为亚洲与21世纪,共分四个专题,即亚洲经济与21世纪,亚洲教育、文化与21世纪,亚洲科学、技术与21世纪,亚洲世界语运动与21世纪。根据国际性世界语大会的惯例和为保证大会顺利进行,本届大会设置了监护委员会,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名誉会长巴金、陈原任名誉主席,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叶公琦任主席。巴金为大会题词:“中国和亚洲各国世界语者携手共创21世纪的辉煌。”
世界语自1887年由波兰医生柴门霍夫创立以来,作为一门国际辅助性语言,在国际交往中正日益显示出它的生命力。目前世界上已有120多个国家数千万名世界语者在不同程度地使用,并应用于文化、教育、科技、经贸、新闻出版、广播、旅游等各领域。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绿”与“黄”的较量
——我国荒漠化防治启示录
本报记者白剑峰
荒漠:并不遥远
今年5月29日,敦煌人度过了一个“黑色的日子”。一场强沙尘暴呼啸而起,顿时天昏地暗,飞沙走石,5万亩棉花被连根拔起,30多公里的水渠被风沙掩埋……
据悉,在我国的北方干旱地区,沙尘暴天气并不罕见,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都曾遭受过袭击。专家指出,沙尘暴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生态环境的破坏,它是荒漠化的直接后果。
站在地图前,我们可以看到:西北部大片的黄沙正等待着风,向并不遥远的东部平原和城市侵袭,北京、天津、沈阳等大中城市正处于荒漠化的前沿。
据统计,我国受荒漠化影响的区域仍以每年2000多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受荒漠化影响的人口近4亿,因荒漠化造成的损失每年高达540多亿元。目前,全国有1300万公顷农田受到荒漠化危害,耕地退化率超过40%,草地退化率达56.5%以上。可以说,荒漠化的幽灵就在我们身边徘徊。
荒漠化并非指滚滚沙漠向前推动,而是指由于气候变异或人类活动导致生态失衡,不是沙漠的地方逐渐出现沙漠景观,如土地退化、草场退化、植被破坏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说,荒漠化的危害甚于水灾、地震等,因为它所摧毁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大地和环境,其时间可延续几代人甚至永远无法扭转。它是天灾,但更是人祸。
全国大中型制盐企业之一的内蒙古雅布赖盐场,年产盐700多万吨,现在沙漠正以每年前移20米的速度吞没盐场,年产1吨盐需剥离清沙4立方米,仅此一项每年投入达100多万元。素有“长江、黄河源头第一县”之称的青海省曲麻莱县,由于淘金者的乱采滥挖,草甸大片毁坏,沙化面积迅速扩展。专家指出,由于这里海拔高,气候寒冷,植被一旦破坏,再恢复需要上百年的时间。
科技:驱赶“黄龙”
荒漠化就像一块丑陋的皮肤病,它的蔓延将使大地失去光彩。而要恢复地球美丽的容颜,必须依靠科技。
沙坡头是包兰铁路线宁夏境内的一个小站。30多年前,躁动的腾格里沙漠时常肆虐,小站有被吞没之虞。中科院兰州沙漠所在无灌溉的条件下,建立起以植物固沙为主、沙障固沙相配合的铁路工程防护体系,使该区域植被覆盖率从原来的5%增加到30—40%,明显地降低了固沙区风速和输沙量,解决了铁路沙害难题,从而使列车穿越腾格里沙漠40多公里畅通无阻。沙坡头成了茫茫黄沙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飞机播种造林种草是利用现代科技缚住“黄龙”的又一重要成果。截至目前,我国飞播治沙造林种草面积已达100万公顷,这些飞播林草连乡跨县,集中成片,成为强大的防风固沙“绿色屏障”。1993年5月5日,我国西北发生特大沙尘暴,在没有飞播林草地段,沙面风蚀深度最深可达90厘米,而在飞播林草地段,林间空地的沙面却无风蚀迹象。另外,科研人员还取得了“种子大粒化”、“植物群体抗风蚀”、“防治鼠虫兔等危害”一系列突破,从而使飞播治沙技术更加成熟,从1988年开始,每年以7万公顷的速度向前推进。
科研工作者在防沙、治沙的同时,还积极进行沙区土地资源利用研究,并在沙区产业化方面取得成果,如农林业复合经营、生物经济圈技术、衬膜水稻技术等,从而使流沙变成良田,大漠深处瓜果飘香。内蒙古哲里木盟奈曼旗大柳树林场去年推广沙地衬膜水稻技术,平均亩产达600公斤。该技术有效地起到防渗、节水、高产作用,并在较短时间内解决沙区人民的温饱问题。一般一个四口之家开发2亩至4亩衬膜水稻,即可解决全年粮食问题。
较量:永不言休
在“绿色”与“黄色”的较量中,人类从未停止过斗争。不是人进沙退,就是沙进人退。人类只有逼退荒漠,才不致丧失生存权。
从1978年开始,我国实施了“三北”防护林生态建设工程。经过两期建设,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共营造防风固沙林1.5亿亩,治理开发沙区2600万亩;1.34亿亩严重退化的草场得以恢复和保护,产草量增加20%;1.65亿亩农田实现林网化,平均增产10—20%。
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不能把一切希望都寄托于“三北”防护林。严格地说,“三北”防护林只是一道孤独的防线,并非坚不可破。如果没有更多辽阔大地上的生态环境的改善,孤军作战的防护林又怎能力挽狂沙于既倒呢?单一的防护林是不够的,防治荒漠化需要立体防御能力,需要一片又一片的“绿洲”,而这一切只能来自艰苦的抗争。
多年前,内蒙古乌审旗乌当才旦村由于沙漠的入侵,良田毁了,草地没了,村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含泪而去。400多人的村庄只留下寥寥几户。但就是这些不肯屈服的人们,凭着双手,在沙地上种下大片的沙柳。春去秋来,风沙固定了,流落外乡的村民纷纷回迁。如今,这里平均每户有两眼水井、两亩水浇地、两亩果园。新沙柳在不断地种,老沙柳被加工成纤维板,换回大把的钞票。村民们说:“我们只有保住绿色,才能有活路。”
历史的教训证明:防治荒漠化是一场无休止的战斗。我们不仅要和已经荒漠化的土地抗争,而且更要把目光投向尚未荒漠化和即将荒漠化的土地。荒漠化是贫困的根源,而绿色才是人类自救的旗帜。只有让林木多起来,我们的绿色家园才不会“褪色”。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香港普通话教师进修班侧记
彭铁元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8月16日上午,24岁的香港大学女学生胡赛红字正腔圆的普通话朗诵,让人无法把她与讲粤语的香港人联系起来。这天下午,胡小姐与其他109名香港普通话教师同行,身着国家语委统一定做的校服,在一片欢声笑语中,领到了《普通话等级证书》。
“今后我们就可以持证上岗推广普通话了”,手捧一级证书的香港教育署领队黄锦华感慨地说:“语言是交流情感的工具,我们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我们都要说普通话,把祖国人民对香港同胞的这份亲情带回去。”
国家语委主任许嘉璐说:“随着香港回归祖国的时间日益临近,香港地区学习、推广普通话的呼声越来越高。从工商界、教育界到公务员,越来越多的人士参加各种类型的普通话培训班,充分表现出香港同胞对祖国、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信心。”
“我们都是经过考试筛选才得到这个学习机会的”,香港教育学院领队孟金尧说:“我们虽然舍弃了很多,但同事们却羡慕我们的好运气。四个星期的苦学使我们口干舌燥,但我们把3282个常用字读准了,而且语音、语法和词汇学习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在香港教师下榻的留学生公寓,服务员乔二国感动地说:“在学习的一个月间,这些教师早上5时就开门去练声,晚上12时还有人在敲门回宿舍,连我们这些服务员都没能睡上一个好觉。”为了办好这个培训班,四十多位国家一流大师顶着酷暑在宿舍与基地之间来回奔波,其中十位教师与学员同吃同住同学习;一名香港学员生病住院时,四位教师日夜守护在医院……
“老师们的一言一行都让我们感到亲人般关怀。”胡赛红说。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五载鼎力修葺古刹辉煌如初
塔尔寺维修工程竣工
本报西宁8月22日电记者卢新宁、马应珊报道:富丽堂皇的大银塔、金碧辉煌的弥勒佛殿、绚烂明艳的雕廊画壁……历经400多年烟雨风尘的塔尔寺近日向世人重展其恢宏壮丽的面貌。历时5年的塔尔寺维修工程今日竣工,这是国内仅次于布达拉宫的又一项规模宏大的文物修缮工程。
位于青海省湟中县城南莲花山中的塔尔寺,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也是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始建于公元16世纪。1961年3月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尔寺古建筑群保存了从明朝中叶至本世纪初不同时期、各具特色的建筑,及富有研究、借鉴价值的传统工艺,寺内珍藏着琳琅满目的珍贵文物,其中明清壁画、堆绣唐卡及酥油花,被称为“艺术三绝”。
塔尔寺因其在藏传佛教中的特殊地位著称于世,但因年久失修,出现了殿堂多处基础下沉等险情,为此,国务院及时作出对塔尔寺进行大规模维修的决定。维修工程从1992年开工,总投资4300万元,维修中仅黄金就用了40多公斤。修缮面积达10194平方米,圆满完成了班禅行宫、小金瓦殿、大德营、弥勒佛殿、宗喀巴殿及大吉哇、四门塔的抢修工作,危及塔尔寺的险情已消除。有关专家认为做到了尽可能保存原形制、原工艺、原材料,修旧如旧。
数万群众从四面八方赶来共贺塔尔寺维修竣工。塔尔寺民管会主任阿嘉·洛桑图旦活佛在庆典上说:寺院的修复不仅抢救了一座寺庙,还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宗教的关怀,是各民族携手奋进的见证,它将成为铭刻历史的丰碑,永远屹立在雪域高原。
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代表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国家文物局等部门对塔尔寺维修工程圆满竣工表示热烈祝贺。他说,塔尔寺凝聚着汉、藏等民族文化融合的历史。这次规模宏大的修缮工程不仅遵从以往宗教文物建筑维修的惯例,充分尊重和满足信教群众的感情与宗教活动的需要,而且在当代文化高度发达的情况下,认真保护文物原物原状,体现了新时期宗教寺庙的管理水平、文化水准和法制观念,为我国文物保护事业树立了一个杰出的典范。(附图片)
图为修茸后的塔尔寺全貌。新华社记者王精业摄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北京中创新技术研究中心成果丰
本报讯创办于一九九三年七月的北京中创新技术研究中心,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研制出各类新技术、新产品一百余项,申报国家专利近三十多项,转让一千余次。他们研制的“仿真丝绸宴席台布”和“芳香型一次性膨胀巾”荣获“中国科学技术博览会”金奖,最新研制的“干粉瓷涂料”获得“中国北京国际建筑装饰材料博览会金奖”。(汪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