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8月22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理论)
专栏:书刊评介

  研究邓小平唯物辩证法思想的一项成果
——评介《邓小平辩证法思想研究》
汝信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李长福同志撰著的《邓小平辩证法思想研究》一书,现已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
唯物辩证法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灵活地运用唯物辩证法去解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把唯物辩证法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指导我们的实践具有巨大实际意义。作者通过大量材料和具体例证去探索邓小平同志的辩证法思想,有不少地方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
该书阐述了邓小平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精髓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形成的年代及主客观条件;结合邓小平在不同历史时期对革命与建设作出的丰功伟绩,阐述了邓小平在其光辉的革命生涯中,尤其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的继承与重大发展。该书还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的高度,较全面、系统地总结了邓小平关于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的唯物辩证法思想的重大贡献。读者可以从中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绝不是偶然的,而是他多年来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艰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光辉结晶,从而使人们更加珍视并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该书资料丰富、翔实、可靠;有理论深度,又有可读性,是一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哲学专著。


第9版(理论)
专栏:认真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开发区大有希望”
——写在邓小平同志视察天津开发区并题词十周年之际
皮黔生
1986年8月21日,邓小平同志亲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视察,欣然题词:“开发区大有希望”。视察中,他还发表了“对外开放还是要放,不放就不活,不存在收的问题”的著名讲话。弹指之间,那个铭刻在改革开放历史丰碑上的伟大时刻,已经过去了整整10年。10年间,天津开发区广大干部群众在邓小平同志题词的鼓舞下,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中,励精图治,艰苦奋斗,没有要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分文拨款,累计开发土地20平方公里,共批准来自60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2600多家,累计协议投资总额67亿多美元,协议外资额57亿多美元,把昔日寸草不生、满目荒凉的盐碱滩涂,建成了一个道路纵横交织、楼宇比肩而立、厂房鳞次栉比的现代化工业城区。10年间,天津开发区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发展速度,产值、销售收入、出口额、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年平均增长幅度均超过100%。国务院特区办对17个国家级开发区联网统计显示,到1996年上半年,天津开发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居各开发区首位,并有较大的领先幅度。
一切为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小平同志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社会主义实践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天津开发区干部群众遵循邓小平同志这一指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衡量一切工作是否有效,一切思路、措施是否得当的根本标准,积极促进生产力发展。
现代工业是社会生产力的主要载体。发展生产力,必须紧紧扭住发展现代化大工业这个根本环节不放。建区伊始,天津开发区就确立了“以工业为主”的产业方针,引进的50多亿美元的外资,绝大部分是工业资金;批准的外商投资企业,90%以上是现代化工业企业;实现的数百亿元产值,90%以上是工业产值。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经济技术开发区要谋求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就必须理顺人与人、人与企业、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建立起一整套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经济体制。天津开发区以改革总揽全局,把开发利用和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作为发展劳动力市场的出发点;以依法保护劳动者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来保证劳资关系的和谐稳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来确立企业和政府间的正确关系;以政府工作人员的聘任制来促进干部素质的提高和政府的廉政勤政建设,等等。上述措施有力地保证了生产者、经营者和投资者聪明才智的充分发挥,为全区生产力的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
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此,天津开发区制定政策,着力引进高科技产业和技术含量高、资金密集型产业,以推进全区的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比如,设立科技专项贷款、科技发展风险基金、科技人员奖励基金,在税收、用地、能源等方面对高新技术企业实行政策倾斜,建立推动高科技发展的科研机构,等等。截至目前,天津开发区名列前50名的大型骨干企业中,被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已达23家,经济增长总量中的科技含量正在迅速增长。与此同时,天津开发区还采取帮助科技人员落户,解决科技人员家属随迁,给予科技人员较高报酬、福利,优先安排其住房等措施,吸收了一大批科技人才。现在,天津开发区拥有数十名博士和数百名硕士,大专以上学历的员工占全区就业人口的34.2%。
学习吸收消化发达国家文明成果
小平同志多次指出:我们需要“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要实现较快的发展,必须加快引进技术和资金的步伐。天津开发区把土地开发和招商引资作为促进发展的两大“龙头工程”,并致力于创建便于外资进入、生存和发展的良好环境。我们在已开发的20平方公里土地上实现了“九通一平”;为了吸引外资和技术,我们在全国开发区中率先制定和颁布了40多项区域性行政法规,形成了以法治区的管理体制;我们注重培养和建立了一支观念新、业务精、作风好的管理干部队伍,优质便捷的服务赢得了投资者的高度信赖。
在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的同时,我们还重视引进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有益的文化为我所用。然而,引进发达国家的精神产品,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复杂工作。我们按照小平同志一贯主张的“严格分析、鉴别”和“只能学习、借鉴,不能照抄照搬”的原则,对纷至沓来的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理论和文化产品,既不一概排斥,又不崇洋媚外,而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坚决抵制外来腐朽思想的渗透和侵蚀。实践证明,这种对外来文化严格鉴别、科学吸收的态度,对培育和形成天津开发区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发挥了巨大作用。
努力发挥开发区的“窗口”作用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大潮中的新生儿,经济特区与经济技术开发区犹如面对世界打开的一扇扇“窗口”。通过这些“窗口”,我们可以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也可以使世界了解中国的现状和未来。
小平同志明确指出,特区和开发区首先是“技术的窗口”。我们力求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大幅度地提高工业技术水平。天津开发区最大的20家骨干企业,都具有技术先进的明显特点,在我国某些行业具有填补空白的作用,在世界上也属于领先水平。这些高新技术企业,对产业配套要求颇高,因而辐射作用极强。为了给国外一些企业寻找合作伙伴,我们穿针引线,多次组织国内企业为他们配套生产。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地的一批企业与一些国外企业合作后,迅速提高了技术水平,实现了产品更新换代,不仅有了稳定的产品市场,还初步实现了国内企业与国际市场的接轨。
天津开发区还是一个“管理的窗口”,不仅给国家创造出几百亿元的产值和几十亿元的税收,而且还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崭新的区域和企业的管理模式,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念、体制和机制。这种无形的财富比有形的财富往往更弥足珍贵。
天津开发区还努力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窗口”。这个国家级开发区能否高速、健康地发展,不仅关系到自身的荣辱成败,也关系到我国对外开放的形象。我们接待了一批批前来考察的外国政要、企业家和投资者,使他们透过这个“窗口”,看到了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坚定性,看到了我们稳定的政局和良好的投资环境。不论是对我国一向友好者,还是对我国素有成见者,凡来天津开发区考察过的,无不对这个小区,乃至对中国发出赞叹之声。
坚持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着巨大的能动的反作用。一个地区只有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中谋取发展,才能走上真正的振兴腾飞之路。天津开发区坚持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发展态势。
在天津开发区这样一个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加强党的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是一个新的课题。我们认真学习党的基本路线,从涉外经济区域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一点三为”的党建工作新思路,即把“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作为企业党的工作和经济工作的结合点,党的工作要“为企业所需要,为员工所欢迎,为外商所理解”,探索出了一条在外商投资企业中开展党的工作的新路子,在所有具备建立党支部条件的企业全部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党组织以其卓有成效的活动,共产党员以其堪称楷模的工作态度,赢得了外商的理解和由衷的赞佩。同时,党的建设也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天津开发区在集中精力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把精神文明和区域文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开发区处在对外开放的前沿,不仅受到社会上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不良风气的冲击,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影响。因此,天津开发区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把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现代化管理相结合,既吸收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的精华,又借鉴西方现代文化中的精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氛围。天津开发区的企业文化,在塑造企业形象、培育企业精神、规范员工行为、提高员工素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
开发区把加强法制建设作为立区之本。依法治区、依法行政,是按国际惯例办事的主要体现,是良好的投资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一个区域的社会文明程度和精神文化品位。早在1985年,天津市人大审议通过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条例》等四项法规,从此揭开了天津开发区法制建设的序幕。10多年来,开发区管委会相继颁布了多项区域性行政管理规定,出台了劳动、医疗、住房、养老和待业等保险法规,形成了用法律制度规范和保障区内经济关系、社会关系及涉外关系的局面,有效地确立和保持了稳定的政治环境、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祥和的区域环境。
从小平同志视察到今天,天津开发区走过的10年发展历程,充满艰辛也充满甘甜,面临挑战也面临机遇,收获果实也收获教训,不断探索又不断前进。如果说,当年小平同志题词之时,天津开发区的企业不过10多家,吸引外资不足亿元,“开发区大有希望”还只是一个时代伟人见微知著的远见卓识;那么,10年之后,“开发区大有希望”的预言,就已经是不容争辩的事实了。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一个现代化的崭新城区将如璀璨的明珠升起在渤海之滨。


第9版(理论)
专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思想道德建设

  用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团结人民
王晓维
在当代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要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基本的精神动力。为此,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这是关系改革开放前途和团结人民迈向21世纪的大事,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长远大计。
用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团结人民,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真正优势
理想信念是人们的精神支柱,是人们的社会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表现。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人民的思想水平、精神状态如何,首先就要看其是不是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并且在这个理想信念的鼓舞下,奋发有为地、富有成效地从事所为之奋斗的事业。回顾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党及其所领导的革命事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与一代代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是密不可分的。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那样,“我们多年奋斗就是为了共产主义,我们的信念理想就是要搞共产主义。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正是对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希望和美好向往,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使得我们这个拥有5700万党员的大党才有今天这样坚强的战斗力,使得我们这个有着12亿人口的大国才有今天这样强大的凝聚力,使得我们这个经历了47年风风雨雨的人民共和国才有今天这样辉煌的业绩。因此,用正确的理想信念团结鼓舞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是我们革命事业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
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要经过许多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集中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团结一致,克服任何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的精神武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其根本经验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我们成功地开创并坚持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有效地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因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必经阶段。在现阶段为实现这个共同理想而奋斗,对共产党人来说,也就是为实现党的最高理想而奋斗。所以,每一个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都要同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一道,把现阶段的共同理想同各行各业、各个地方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同各自的岗位职责和人生追求结合起来,立志建设,立志改革,艰苦奋斗,勤俭建国,脚踏实地干事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用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团结人民,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
早在1982年7月,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要是使我们的各族人民都成为有理想、讲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人民”。此后,邓小平同志又多次重申了这个观点。根据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思想,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也指出:要“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因此,培育“四有”新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目标。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要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特别重要。邓小平同志在阐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观点时,反复强调“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其中我们最强调的,是有理想”。他指出:“人的因素重要,不是指普通的人,而是指认识到人民自己的利益并为之而奋斗的有坚定信念的人”。当前,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在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条件下,用正确的理想信念来鼓舞人民,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毋庸讳言,在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由于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侵蚀,致使一些干部和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发生了怀疑和动摇;一些人过分注意眼前利益,而忽略国家长远前途;甚至出现了一些有损于国格、人格的丑恶现象。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在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引导人们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同时,要着眼于建设,着眼于实践,注重把思想教育和行为引导结合起来,克服那种坐而论道、说而不行的消极心态,努力实现知与行的统一,自觉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和水平,有效地把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上来。还要看到,在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事业,这就需要我们按照“四有”标准,培育和造就出千百万具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定理想和信念的接班人。青年是我们事业的未来和希望。我们只有站在这样的战略高度上来理解和贯彻邓小平同志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在各个岗位、各条战线培养出更多的“四有”新人,才能保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的连续性,为一以贯之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提供根本保证。
用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团结人民,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群众
民族要发展,要有民族精神;时代要进步,要有时代精神。党的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一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是中华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有利于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这是我们党及其所领导的事业永葆青春、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
我们党从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坚持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全党,对于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于成功地开展社会主义建设,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今天,我们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对于凝聚全党全国人民的力量,实现振兴中华的雄心壮志,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样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因而,我们要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更好地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并使科学理论在实践中进一步发展完善。
用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团结教育人民,必须把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任务,始终当成精神文明建设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好。要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认识国家的命运和发展前途。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抵御腐朽的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思想文化的侵蚀。要加强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让群众尤其是青年懂得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国家的利益,个人利益要在国家、社会利益的发展中得到实现,绝不允许那种损人利己、唯利是图、金钱至上、尔虞我诈等错误思想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泛滥。共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刻苦地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模范,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模范,做遵守纪律、坚持民主集中制的模范,做脚踏实地、勤奋工作、严格自律、忠于职守的模范,做反对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的模范。只要我们坚持邓小平理论,就一定能够夺取更大的胜利,把一个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生机勃勃的中国带入21世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