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8月20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列别德与库利科夫均留任现职
俄总统秘书否认叶利钦将出国治病
本报莫斯科8月19日电记者许宏治报道:叶利钦总统已作出决定,内务部长库利科夫和安全委员会秘书列别德均留任现职。
总统新闻秘书亚斯特尔任布斯基今天在吹风会上宣布了总统的这一决定。
列别德上星期五曾在记者招待会上指控内务部长库利科夫应对近来在格罗兹尼发生的悲惨事件负责,并要求叶利钦总统在他和库利科夫之间作出选择。但在得知叶利钦总统的决定后,列别德今天表示不打算辞职。
亚斯特尔任布斯基还说,总统期待安全委员会秘书列别德监督完成总统提出的解决车臣危机的任务。
他说,叶利钦签发的命令责成列别德从与车臣分立主义分子达成的莫斯科和纳兹兰协定出发,恢复8月5日前格罗兹尼的法制秩序。总统期待列别德报告执行总统令的进程。
总统新闻秘书指出,叶利钦建议安全委员会秘书把注意力集中于9月1日前完成从车臣共和国分阶段撤军的进程。
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亚斯特尔任布斯基说,列别德从车臣回来后没有和总统见过面,也没有通过电话。他还说,总统希望列别德调整方向,在授予他的没有先例的权限范围内做好具体工作。
在谈到一些外国传媒关于叶利钦总统将到外国医院做心脏手术的报道时,亚斯特尔任布斯基说,总统近期没有出国的计划。


第6版(国际)
专栏:

  以色列总理与外长和解
以阿和谈内阁委员会成立
希伯伦撤军方案仍未获准
本报开罗8月19日电记者刘水明报道: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和外长利维昨天在耶路撒冷举行“和解会议”,他们的“握手言和”结束了持续数周的内阁危机。
内塔尼亚胡和利维通过两小时的会议,已就成立“以阿和谈内阁委员会”达成一致。这个委员会将由内塔尼亚胡、利维和国防部长莫迪凯三人共同领导。以总理办公室发表的声明说,内塔尼亚胡和利维的“和解会议”气氛很好,双方同意合作。利维在会后也对记者说,他对会议的成果感到高兴。内塔尼亚胡和利维昨天还同意任命前总参谋长沙姆龙将军为以巴和谈以方负责人,以取代工党执政时的外交部办公厅主任萨维尔。
内塔尼亚胡和利维的公开分歧集中体现在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应由谁具体负责指导以阿和谈等问题上。为表示不满,利维已多次拒绝出席内阁会议,并曾表示不排除以辞职来抗议内塔尼亚胡独揽外交事务。
据报道,从15日以来,以内阁已两次开会讨论莫迪凯拟订的希伯伦以军重新部署方案,但由于意见不一,这个方案仍未获批准,原定本星期莫迪凯向巴自治政府主席阿拉法特通报撤军方案而在加沙会晤的计划被推迟。巴方透露,18日晚,以军在希伯伦逮捕了20名“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成员,理由是自今年初以来他们参与了三次针对以色列的袭击行动。
另据以电台广播,以色列今天宣布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城市图勒卡姆为封闭军事区,禁止任何以色列人进入。上述决定是一名以色列居民在该城入口的检查哨附近被巴警开枪打成重伤后作出的。以巴双方正在对这一事件的起因进行联合调查。


第6版(国际)
专栏:

  厄将从红海有争议岛屿撤军
新华社萨那8月18日电(记者蒋少清)调解也门与厄立特里亚冲突的法国特使久特曼今天在这里向也门总统萨利赫通报说,厄立特里亚将从有争议的小哈尼什岛撤军。
据也门官方通讯社报道,法国特使久特曼今天抵达也门后同萨利赫总统举行了会谈,向萨利赫转达了他与厄立特里亚领导人就有争议的小哈尼什岛会谈的结果。
久特曼说,厄立特里亚决定从有争议的小哈尼什岛上撤军,并依据今年5月在巴黎签署的以国际仲裁方式解决领土争端的原则协定解决两国间的问题。
萨利赫在会谈中高度赞扬了法国特使的努力和法国为红海地区的和平、安全、稳定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小哈尼什岛及其附近的大哈尼什岛等岛屿位于红海南端的主航道上,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也门和厄立特里亚两国都声称对上述岛屿拥有主权。本月10日,厄立特里亚军队进驻了小哈尼什岛,导致两国领土争端加剧。


第6版(国际)
专栏:

  驻沙特美军家属开始撤离
新华社科威特8月19日电利雅得消息:数百名驻沙特阿拉伯美军的家属今天开始离开沙特,返回美国。
据美国驻沙特大使馆的高级官员考塔伯说,这些美军家属是在驻沙特美军实行了新的安全措施之后开始撤离的。首批撤离的750名至800名美军家属将在几天内抵达美国。
根据驻沙特美军实行的新的安全措施,大约1000名美国安全和军事顾问正在向利雅得郊区更为安全的地区转移。由于住房紧张和其他安全上的原因,大多数家属无法一同前往。考塔伯说,所有在沙特的美国学龄儿童也必须返回美国。
今年6月25日,沙特东部城市宰赫兰的美军驻地附近发生了一起针对美军的特大爆炸事件,造成19名美国人死亡,300多人受伤。这是驻沙特美军在不到八个月的时间里遭到的第二次袭击。爆炸发生后,美国计划重新部署驻沙特美军,以减少他们再次遭受袭击的可能性。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土耳其顶撞美国
张勇
继赫—伯法之后,美国又推出了同样性质的达马托法,以加强制裁伊朗和利比亚。但此法出台不久,土耳其就与伊朗签署了总额为200亿美元的贸易协议,进口伊朗天然气。国际舆论认为,这是“给了华盛顿一记耳光”。
不仅如此,土耳其还同意与伊朗结成军事同盟,以确保边境安全;与伊拉克改善冷淡的政治经济关系;准备与两伊和叙利亚就伊拉克北部地区安全问题召开一次四方会议。这些都与美国孤立伊朗的政策南辕北辙,难怪有评论说,土耳其试图把美国排除在该地区安全问题之外。
土耳其是美国的北约亲密盟友,历来奉行亲美外交政策,这一次为什么竟同美国大唱反调呢?土耳其总理埃尔巴坎说得简单明了:“美国可以根据它自己的利益行事,土耳其作为一个主权国家,为什么不能根据自己民族的利益行事呢?”
土耳其不听喝呼,美国恼怒却无可奈何。这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面对国内外舆论的谴责不得不有所顾忌,另一方面,美国也担心与土耳其闹僵没有好处。土耳其位于高加索地区、近东和中亚之间,处在西方与伊斯兰世界之间,有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美国舆论在批评达马托法“不明智”的同时,也提醒政府应避免采取过激反应。
土耳其敢于顶撞美国这个超级大国,再次反映了冷战后的一个基本国际现实,即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各主权国家独立自主意识日益增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越来越行不通。就说今年,美国竭力阻挠联合国秘书长加利连任,而许多欧盟国家和俄罗斯则表示支持加利,并指责美国拖欠联合国会费;美国治外法权性质的赫—伯法和达马托法在世界范围内遭到反对;东盟顶住美国的压力,吸收缅甸为东盟观察员国;伊朗甚至向海牙国际法院状告美国对伊朗的颠覆行动。英国一位分析家说,“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作为仅剩的超级大国,美国在要别人跟它走方面正遇到实际麻烦”。
中国古话说,众怒难犯,专欲难成。美国倒真该从一再碰壁的教训中切实反思一下了。


第6版(国际)
专栏:

  古巴要求美国严格履行移民协议
新华社哈瓦那8月18日电(记者侯耀其)古巴外交部18日发表声明,要求美国严格履行两国移民协议,全部交还美国当局最近收容的古巴非法移民。
古巴外交部的声明揭露说,美国最近又开始收容古巴非法移民,这粗暴地违犯了两国1994年9月和1995年5月签订的移民协议。
声明表示,古巴希望两国继续有效地履行移民协议,要求美国采取“有力措施”,制止非法贩运移民的活动。
据报道,近一个月来偷渡美国的古巴非法移民事件有所增加,其中通过劫机方式前去美国而被美方接纳的古巴非法移民就有多人。8月12日,一艘美国偷渡船曾从古巴贩运29人去美国,由于发生海难,造成两人死亡。但美国当局只交还古方16人,其余的人则被允许进入美国。


第6版(国际)
专栏:

  曼德拉不谋求连任非国大主席
新华社约翰内斯堡8月18日电南非总统纳尔逊·曼德拉日前宣布,他将不在1997年谋求连任非洲人国民大会主席。
非国大全国执行委员会在今天在这里发表的一份声明中证实,曼德拉17日在开普敦举行的一次会议上表示了这一愿望。同时,曼德拉还宣布,在1999年任满之后,他也不再谋求总统职务的连任。
此间人士认为,曼德拉的决定为非国大副主席塔博·姆贝基在1997年的选举中继任非国大主席铺平了道路。
现任非国大副主席和南非副总统的姆贝基一直被舆论视为曼德拉的主要接班人。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俄与西方分歧重显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许宏治
入夏以来,俄罗斯因忙于总统选举及大选后工作,外交活动相对来说不很活跃。大选前,与西方之间倒也基本相安无事。岂料俄罗斯大选结束后不久,便不断从西方传来令俄国领导人不快的消息。
其一,北约打破了在东扩问题上的暂时沉默。去年年底,北约曾作出决定,在俄罗斯总统选举前暂不公开讨论东扩问题。现在俄大选业已结束,东扩又成了热门话题,而且说得更加明确。丹麦国防大臣海格鲁普最近谈到,北约明年春季前将吸收波兰、捷克和匈牙利为新成员。而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则说,这一举措今年年底前就将实行。美国国会甚至还通过了一项法案,给予匈、捷、波三国6000万美元的军事援助,用来为加入北约做准备。尽管这一数字与实际所需相比只是杯水车薪,但却可证明西方某些势力加快北约东扩步伐的决心。
其二,北约不仅无视俄的反对决意东扩,准备逐步吸收中东欧国家,直逼俄西部边界,而且打起了欧洲中立国家的主意。最近,在《马约》签字国于爱尔兰科克举行的政府间会议上,奥地利、芬兰、爱尔兰、瑞典等四个中立国表示同意参加集体维和行动,向处于危机形势的国家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在俄国舆论看来,这表明在北约的压力下,这些中立国的军事—政治思维发生了变化。例如,奥地利担心在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斯洛文尼亚加入北约后,自己将完全处于北约国家的包围之中,因而不得不向北约靠拢。自从奥、芬、瑞于1995年1月加入欧洲联盟后,北约便通过欧盟和西欧联盟对它们施加影响,促使它们和北约及西欧联盟加强合作。现在看来这一努力收到了效果。俄罗斯认为,对此不能无动于衷。
其三,更有甚者,美国竟然想把手伸向俄罗斯认为是自己势力范围的独联体。最近,美国决定取消对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六个前苏联国家的武器禁运,而此六国并未提出异议。此事引起了莫斯科的警觉。俄认为,美国此举所追求的首先是军事—政治目的,同时也有经济目的。
凡此种种,使人们觉得,似乎俄大选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对俄罗斯的政策正趋于强硬。此间舆论指出,俄与西方之间的这些分歧并不是新问题。只是在俄罗斯大选前,西方为了避免在客观上为叶利钦的竞选对手提供炮弹,才在这些问题上暂时收敛。现在既然叶已当选,西方也就无需再有顾忌,可以恢复暂时停顿的进程了。结果是西方与俄之间早已有之的矛盾和分歧重新凸显。
追根溯源,这些分歧是俄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之间在根本利益和战略目标上存在矛盾所致。俄自1994年以来调整外交政策,把维护民族利益、重振大国地位定为对外政策的战略目标,其重点之一是与美国建立“平等务实”的伙伴关系。实际上就是要与美国平起平坐,在国际事务中享有平等权利和地位,在双边关系中寻求平等互利合作。俄的这一战略目标与冷战后以唯一超级大国自居、谋求在世界上领导地位的美国的战略目标正相抵触。因此,俄罗斯在实现重振大国地位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处处都会遇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的阻挠,道路不会平坦。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俄在经历了苏联解体这样的大变动后元气大伤,加上独立初期听信西方实行“休克疗法”,使经济陷入危机,至今尚未完全走出困境。目前它的国力无法与昔日的苏联相比,因而外交上的行动和影响力受到制约,难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抗衡。而且,俄为了恢复经济,需要西方的资金和技术,因此在维护民族利益的同时,希望同西方加强合作。此间报纸指出,普里马科夫外长的外交基本原则之一是,不回避同西方的分歧,但不走向对抗。
对于西方来说,想继续削弱俄罗斯,但俄仍是欧洲第一核大国,不能无视其存在。俄资源丰富,又有广阔的市场,对西方是有吸引力的。而且西方仍要鼓励俄继续走“民主化”和市场化的道路。因此,也不愿让它和俄的分歧发展为激烈的政治军事对抗。总的来说,现在俄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之间的矛盾,和冷战时期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是不同的。双方将在斗争中寻求合作和妥协,又在合作中为了各自的利益不断发生冲突。
(本报莫斯科8月19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改革党推选佩罗竞选总统
新华社华盛顿8月18日电(记者肖成林)美国改革党总统候选人罗斯·佩罗18日在宾夕法尼亚州的瓦利福奇举行的党代会上正式接受该党推选他出任总统候选人。
在正式接受推选后,佩罗立即发起了与共和、民主两大党角逐下一届美国总统的竞选运动。他对约2000名支持者说,他将为后代“创建一个美好的世界”。在谈论经济问题时,他批评克林顿政府只在口头上关心人们的生活而不采取实际行动,并批评共和党减税计划的经济政策。
佩罗是得克萨斯州的亿万富翁,曾在1992年的大选中用私人资金竞选过总统。
他还说,他将在数日内宣布他的竞选伙伴副总统候选人。
新成立的改革党与民主、共和两党相比,竞选实力显得薄弱。据美国《时代》周刊17日公布的一项民意测验结果,改革党在三党竞选中只可能得到3%的选票。


第6版(国际)
专栏:

  利比里亚派别领导人支持临时政府新首脑
新华社拉各斯8月19日电利比里亚的一个主要派别克拉恩武装集团首领罗斯福·约翰逊日前发表声明,表示支持新的国家临时过渡政府领导人卢斯·佩里。
约翰逊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说:“我认为她将带来巨大变化,因此她将得到我们的支持。”
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领导人刚刚在阿布贾结束了调解利比里亚内战的首脑会议,会议任命了利前参议员佩里为利国务委员会主席,接替威尔顿·桑卡沃洛,以期获得利各派的支持,从而推动利和平进程。
约翰逊在声明中说他的派别随时准备解除武装,为利比里亚和平铺平道路。
约翰逊出席了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调停利比里亚内战九国委员会首脑会议。会议在17日结束时宣布了利比里亚和平进程新的时间表,确定该国在1997年5月30日举行大选。


第6版(国际)
专栏:

  韩美举行年度军事演习
新华社汉城8月19日电(记者姬新龙)韩国与驻韩美军司令部从今天零时起在全国范围内举行乙支焦点透镜军事演习。
乙支焦点透镜是韩美军方从1976年开始联合举行的年度军事演习。今年举行的第21次演习为期12天,主要将通过司令部的电脑模拟来检验韩国军队和驻韩美军在执行偶然性军事作战任务时的配合能力、工作体系的运行情况等,将有韩国部分陆海空部队和1.5万名美军参加这次演习。
演习期间,还将在全国各道市选择性地举行为期5天的民间防卫演习,内容将包括停水、停电、防空、防生化武器、宵禁等。
由于演习是以朝鲜为假想目标举行的,所以,这一演习一直遭到朝鲜方面的强烈谴责。


第6版(国际)
专栏:

  中东非六国加强制裁布隆迪
据新华社达累斯萨拉姆8月18日电中东非六国的外长近日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举行的会议上决定成立一个负责协调和监督对布隆迪制裁的委员会,以加强对布政变当局的制裁。
该委员会将设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由驻肯尼亚的坦桑尼亚、卢旺达、扎伊尔、乌干达和赞比亚五国大使及肯尼亚的一名高级官员组成。
与会者一致同意对滞留在布隆迪的卢旺达难民的食品和药品援助不在制裁之列,并决定对布隆迪新政府所有成员在本地区的旅行加以限制。会议要求政变当局立即无条件与有关各方就结束冲突举行会谈。
该委员会定于本月31日开会审议制裁的执行情况,以后将每月举行一次会议。


第6版(国际)
专栏:

  北爱共和军凶犯从美国引渡回英
新华社伦敦8月18日电(记者陶志彭)13年前从北爱尔兰梅兹监狱越狱后潜逃美国的北爱尔兰共和军杀人犯吉米·史密斯已于今天从美国引渡到英国。
引渡的交接手续在伦敦希思罗机场秘密进行。现年42岁的史密斯是1983年从贝尔法斯特梅兹监狱越狱的38名犯人之一,后潜逃美国。1992年被捕前,他隐姓埋名一直在旧金山充当房屋油漆工。这些年来英国政府一直在为引渡史密斯一事与美方交涉。8月17日,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签署了引渡令,才使这一公案得以了结。
北爱尔兰共和军的政治组织——新芬党领导人亚当斯去年访美,并受到克林顿总统接见,使英美关系明显变冷,而这次美国同意引渡史密斯一举被此间政治观察家认为是克林顿希望修好美英关系的一个姿态。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重开驻阿使馆恢复经贸联系
巴阿关系“阴转晴”
本报驻巴基斯坦记者吴迎春
阿富汗政府内政部长卡努尼最近率团对巴基斯坦进行了三天访问,同巴领导人进行了“消除误解、改善双边关系”的一系列会谈,达成有关政治、经贸等方面的协议。双方认为会谈“富有成果”,结果令人满意。巴舆论以兴奋的语调说,持续数月的巴阿冷淡关系终于“由阴转晴”。
根据双方会谈后发表的联合公报,巴同意在喀布尔重开使馆,保证将促进阿各派之间的对话,恢复阿的和平与稳定。
关于经济贸易方面,巴基斯坦同意喀布尔方面提出的在巴市场上购买其急需的粮食和燃料,帮助阿修复公路等。阿同意巴通过其领土修建巴基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之间的天然气管道工程。
有关阿方提出的1965年签订的为期30年巴阿过境贸易协定延期问题,双方将继续讨论。双方还将加强信任和合作,停止宣传上的互相攻击等。
去年9月,巴驻阿使馆遭攻击,造成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巴撤回驻阿使馆人员,暂时关闭使馆,并要求喀布尔方面道歉、赔偿损失。喀布尔方面则指责巴干涉阿内政,巴予以否认。此后双方龃龉不断,关系恶化。那么,巴阿为何现在改善关系呢?
此间分析家认为,双方互有需要。
从阿富汗拉巴尼政权方面说,反对派一直不予承认,认为它是“非法的”,必须下台。为抗衡反对派压力,取得合法地位,拉巴尼政府必须赢得国际社会的承认,特别是对阿有重要影响的邻国巴基斯坦的承认。巴驻阿使馆长期关闭,双方关系冷淡,政治上外交上对拉巴尼政府不利,因而近一时期,喀布尔多次要求巴基斯坦重开驻阿使馆,希望改善双边关系。
阿是内陆国家,无出海口,在经济贸易方面对巴的依赖很大。拉巴尼政府需要的燃料、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几乎都来自巴,或通过巴领土进口,这些是维持拉巴尼政权的重要经济条件。
从巴基斯坦方面来说,发展同中亚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是其对外关系的重点,而阿富汗是巴通向中亚的必经之路。为发展同中亚国家的贸易,巴一直想开辟通过阿富汗的过境贸易路线,而这只有在巴阿关系好的情况下才能做到。正如阿政府高级官员所说,改善阿巴关系不仅有利于两国,而且有利于整个地区。
事实上,近几个月以来,巴阿已在着手改善关系。5月上旬,阿运输部长率团访巴,在会谈中接受巴方要求,即赔偿损失,重建巴驻阿使馆。
伊斯兰党主席希克马蒂亚尔加入拉巴尼政府并担任总理后,巴基斯坦总理贝·布托致函祝贺,同时希望建立两国友好关系,还派遣政府代表团前往喀布尔参加希氏的就职仪式,喀布尔方面对此非常满意。
这次,阿富汗代表团访巴后,巴阿之间还有一系列互访,似乎巴阿关系将由此逐渐“热乎”起来。
(本报伊斯兰堡8月18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新加坡《联合早报》文章呼吁
警惕日本再威胁亚洲和平
新华社新加坡8月19日电新加坡《联合早报》8月18日发表该报日本问题专家黄彬华的文章,指出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在其生日,即7月29日前往靖国神社,就是要向国内外传达一个新的政治讯息,“那就是从今年、战后第51年开始,日本将不再受战后观念的约束”。
文章认为,日本极右派所宣扬的国粹主义和其所谓“脱出战后”和“摆脱战后”的论调不仅受到世界舆论的谴责,而且也扩大了日本与亚洲的鸿沟。
文章指出,在日本就有人担忧,“由于忘记历史教训,歪曲历史真相而再度走上穷兵黩武或超级大国的道路”。
同时,文章强调,亚洲人民也绝对不会容许日本再度成为一股威胁亚洲和平与安宁的逆流。
本月初,该报曾发表署名文章说:“1985年,当时的首相中曾根也曾以首相身份正式参拜靖国神社,引起亚洲国家不满,各国舆论抨击,说他企图让军国主义死灰复燃。11年后,桥本又明知故犯,不仅有违日本宪法的政教分离原则,而且也有为军国主义涂脂抹粉、洗脱罪名之嫌。”(附图片)
图为日本和平组织竖立在日本櫔木县黑矶市的南京大屠杀慰灵碑。本报资料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