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96-08-02

1996-08-02新闻联播 文字版

中国海军博物馆巡礼

第12版(副刊)<br/>专栏:<br/><br/>  中国海军博物馆巡礼<br/> 曲卫平李建力<br/> 海军博物馆,是继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和航空博物馆之后,由海军组织筹建的又一座军事博物馆。<br/> 海军博物馆坐落在青岛黄金海岸,1989年开始筹建,目前已建成室内展厅、武器装备展区和海上展舰区三个部分。室内展厅分为中国海军史展厅、军服展厅、礼品展厅。<br/> 在军服展厅,我们看到了人民海军从1949年诞生以来各个时期的制式服装、军衔肩章、勤务符号,进行特种作业的装具等展品,展示着一代代新中国海军官兵强健勇武的雄姿。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人民海军首任司令员肖劲光大将穿过的55式大将礼服,以及全国政协副主席、原海军副司令员邓兆祥捐赠的55式礼服和85式军服。<br/> 走出军服展厅,站在长长的礼品展窗前,望着摆放着60多个国家和军队赠送我人民海军的旗帜、徽章、纪念匾等几百种珍贵礼品,人们会禁不住地联想到人民海军舰艇编队,乘风破浪出访巴基斯坦、印度、美国、俄罗斯的情景……<br/> 在露天展区里,我们看到我国现存的唯一的一艘木壳鱼雷快艇。1957年8月4日,周恩来总理就是乘坐这艘舷号为245的鱼雷快艇,代表党中央和毛主席在海上检阅人民海军驻青岛的海勤部队。检阅中,周恩来总理高兴地对水兵们说:你们在建设海上武装力量上,在保卫海防和保卫社会主义建设上,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我祝贺你们。<br/> 在导弹展区,昂首卧伏着一枚长10米开外的巨型“弹”,这就是举世瞩目的我国自行研制的潜地导弹,即潜艇水下发射的弹道导弹。1984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35周年的盛大阅兵式上,这个神秘武器受到军委主席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并引起了国外军事专家的关注。<br/> 我们还参观了《中国古代海军史》、《中国近代海军史》、《人民海军史》三个展厅。从中国航海事业发达的自豪,到近代有海无防带来的百年耻辱,从新中国海军的崛起到扬威远海大洋,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作为一个濒海大国,没有全民族的海洋意识和雄厚的国力,就不可能建立起强大的海军;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强大的海军才能从梦想变为现实。<br/> 如今,海军博物馆已成为部队和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好课堂。几年来,已接待参观者近300万人次。

忆唐山军民抗震救灾二三事

第12版(副刊)<br/>专栏:<br/><br/>  忆唐山军民抗震救灾二三事<br/> 郜南海<br/> 整整20年了,那蓝光闪过之后的一桩桩、一幕幕,至今在我这个大震中的幸存者眼前叠映……<br/> 让水<br/> 震后的唐山水电中断。尽管7月28日那天,天空不断哭泣,但水对于焦渴的遇难者们是多么需要。我所在的部队位于渤海附近震中的丰南柏各庄农场。当时,场区的屋舍几乎全部倒塌,所有的淡水供应系统全部被毁,道路一条条被扭曲,田野涌冒着一眼眼沙泉,水都是咸涩的。我所在的某部“大功三连”,有21名学军的唐山某中学的师生,与我们一同蒙受了大自然亘古罕见的劫难。当我从废墟中被救出来的时候,操场的空地上已经是长长一排尸体和伤员,痛苦的呻吟在雨中断断续续:“水……水……”<br/> 上哪里找水呢?副连长看到连部西山墙还摇摇晃晃支在那里,他手一挥:“那墙根下有暖瓶!”向才武和我立即钻了进去,真的在墙的死角里找到一瓶开水。当副连长用暖瓶盖将开水送到一位学生嘴边时,他却微微摇摇头,吃力地用沾满血污的手指指身边的战士伤员。那是她的班长小魏。只见他喉结上下蠕动,嘴唇痛苦的痉挛着,发出“咕咕”的声音。副连长将水慢慢地滴进小魏的嘴里。几滴过后,小魏闭上嘴,不肯再喝了,微弱地说:“水……留给……同……同学……”<br/> 让针<br/> 某军农场的医院在废墟中开设了临时救护所,活下来的医务人员从废墟和死难中站起来,拚尽全力救治受伤的军人和群众。<br/> 大家开始向一公里外的临时医院运送伤员。正当我们忙着抬伤员的时候,连队卫生员急匆匆地喊道:“指导员,指导员,我找到好药了,赶快给您女儿打针吧!”原来,临时来队的指导员徐云雷同志的妻子和小孩,在被扒出废墟之后,不满4岁的小女儿已经休克。孩子的母亲紧紧地抱住这个弱小的生命。<br/> 徐指导员知道,卫生员找到的针剂,极有可能挽救一条生命,可是需要救治的还有七八个奄奄一息的学生。他蹲在妻子面前,轻轻地抚摸着她怀中女儿的小脸。“指导员,快打针吧!不然……”卫生员恳求着。“有多少针?”徐云雷同志突然问道。“只……只有这一针”!指导员一怔:“不!有位学生已经休克几次了,快给他打上!”“这……”“听我的命令!”<br/> 这唯一的一针药水注进了那位学生的体内,学生得救了,而指导员的小女儿却永远离开了我们。她同许多战士、群众埋在了一起,埋在唐山这块不屈的土地上……<br/> 让血<br/> 两张简易的手术床上,躺着两位不知姓名的伤员,一位是整个头皮都被掀到脖子后的战士,一位是下身被砸得近乎粉碎的老王庄农民。他们都是同一种血型,都急需要输血。我们这些未受伤或只受轻伤的献血者排好队,一个个化验血型,10多人中只有3人血型相符,医生有点着急,血源不够!那位农民的亲属看到这一切,毅然坚持先输给那位战士。医生指着那农民说:“他的伤更重,还是先输给他吧!”“不,救解放军要紧!”<br/> 半个时辰后,又一队献血者跑步来到献血地点,他们当中有4个光着膀子的中年农民。陆副指导员问:“你们怎么也来了?”“咋啦?咱们也要为救解放军出把力嘛!俺村有好多人是那边的解放军扒出来的!”

徐放诗歌研讨会在京召开

第12版(副刊)<br/>专栏:文化广角<br/><br/> 徐放诗歌研讨会在京召开<br/> 由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诗刊》社、中华文学基金会主办的“徐放诗歌创作研讨会”日前在北京举行。有关领导及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教授、评论家贺敬之、范敬宜、张锲、梅志、绿原等七十多人出席了研讨会。贺敬之发言对徐放的人品和诗品,作了全面论述和评析。他认为,徐放首先是一个战士,一个革命者,一个共产党员,而后才是一个诗人。他说,四十年代以来,徐放在思想上经受了种种考验,在艺术上不懈追求,创作了一批优秀的革命诗歌,他认为,评论家应给以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对这样一批诗人的创作经验,应给予认真的总结。贺敬之并对在诗歌创作领域里“淡化”革命、不讲政治的倾向,提出了批评。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徐放在继承民族的诗歌传统及新诗如何走中国自己的道路等方面,作出了自己的努力。特别是他的六本古诗今译,对普及和借鉴古典诗歌,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蒋安全)

杂文编辑工作研讨会在京举行

第12版(副刊)<br/>专栏:文化广角<br/><br/> 杂文编辑工作研讨会在京举行<br/> 解放军报和北京市杂文学会联合举办的杂文编辑工作研讨会,七月二十四日在解放军报社举行。来自首都各报刊的杂文和评论编辑及北京杂文学会负责同志近三十人出席了会议。<br/> 与会者就杂文作者的发现与培养、如何掌握杂文批评的度、如何加强杂文味、杂文写作形式的多样性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宏)

把握人生的临界点

第12版(副刊)<br/>专栏:金台随感<br/><br/>  把握人生的临界点<br/> 赖文毅<br/> 唯物辩证法有一个重要观点,凡事物都有一个适度,这种适度又有它的极限,超出这种适度,或者叫越过这种适度的极限,就成为别的事物了。这种适度和它的极限,在哲学上就叫“度”或“临界点”。事物“度”或“临界点”的突破,就会发生质变。所谓“物极必反”即谓此。生活中我们常说的掌握火候,注意分寸,留有余地,有所节制,实质就是要把握好“度”或“临界点”。<br/> 大凡一个有作为的人,一定是有能力、有魄力者。而这种能力、魄力是一柄“双刃剑”,如果不注意把握限度,就会伤了自己,走向自己愿望的反面。魄力与专横,自信与自负,敢干与蛮干,坚韧与固执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正如古代罗马的两面神那样,正面看是善神,背面看却是一个恶神。这是很有哲学寓意的。倘若我们既魄力宏大而又虚怀若谷,那么就一定能在造福人类的事业中取得更大的成绩,就是一个善神;倘若把魄力发挥到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恐怕最终将成为一个有害于人民、刚愎自用的恶神。“上帝”总是这样把那些对立的东西粘合在一起来锻炼人类的德行和智慧。那些在事业上取得辉煌成就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企业家,都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善于限制自己的欲望,因而能永葆事业的青春。而那些在事业上达到巅峰后来又跌入低谷的人,其失败之由并非短处所致,而恰恰是长处为他挖掘了人生的“陷阱”。因为这些长处使他获得过成功,于是骄傲起来,不谨慎起来,忘乎所以,不知不觉由“善神”的一面转变到“恶神”的一面。<br/> 把握人生的临界点,实际就是抵御各种各样的诱惑。人生的诱惑可谓多矣!权力地位、金钱美女、安逸享乐、富贵荣华等等。在这些五花八门的诱惑面前,善于把握自我者,见权不争,见钱不贪,见色不迷,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放任自我者,在权、钱、色面前,头晕目眩,忘乎所以,“权利名”敢夺,“黄金屋”敢取,“颜如玉”敢沾,以至一步步滑向贪欲之壑不能自拔。此类悲剧可谓汗牛充栋,古今中外,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凡夫俗子,多少英雄好汉,一次次重复着同一种人生的轨迹而身败名裂。足见把握人生的临界点之难。德国哲学家康德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限制中方能显出身手,只有规律能给我们自由。”限制自己,也就是要善于把握人生的临界点,正确对待自己的长处,抑制自满,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胸怀,在临界点的范围内发挥自己的最大才能。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卢梭也说:“伟大的人是不会滥用自己的优点的,他们深知自己超过别人的地方,然而绝不因此而放弃谦虚的胸怀。他们的过人之处愈多,愈是时时深刻地反省自己的不足。”这很合于两千年前中国的哲人老子所揭示的“胜人者智,自胜者强”的人生哲理。人要矢志不移,“自胜”以至把握到“任尔东南西北风”的境界当然是不容易的,由于人生的漫长要想一点错误不犯也不可能,但只要耳畔警钟长鸣,大的人生悲剧应当是可以避免的。写到这里,想起了伏契克在《绞刑架下的报告》中的一句名言:“人们啊,我热爱你们,但你们要警惕。”

娄山关

第12版(副刊)<br/>专栏: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7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br/><br/>  娄山关<br/> (回族)高深<br/> “娄山关”<br/> 刻在一块很坚硬的石头上<br/> 深刻在一个民族的心坎上<br/> 一段染血的历史<br/> 一册沉默的教科书<br/> 为昨天和明天<br/> 立一座碑<br/> 默立碑前<br/> 涛声炮声号声马蹄声……<br/> 中国命运的合声<br/> 注满耳鼓<br/> 最最悲壮的是劲烈的西风<br/> 和长空的雁鸣<br/> 这里有太多脚印<br/> 分不清哪些是今人的造访<br/> 哪些是当年的征程<br/> 那些矮脚马踏出的蹄迹<br/> 在共和国的法典上<br/> 留下不灭的记忆<br/> 碑<br/> 无语<br/> 不讲述那些战斗细节<br/> 故事在阳光里<br/> 故事在雨丝里<br/> 故事在血管里<br/> 每个很平凡的情节<br/> 都让人心热<br/> 三个大字<br/> 给后人留下万千追念<br/> 苦难在这里走过<br/> 死亡在这里走过<br/> 希望在这里走过<br/> 胜利在这里走过<br/> 一出动人的大戏从这里<br/> 进入高潮<br/> 一个恒久的主题从这里<br/> 获得认同<br/> 三个字<br/> 不仅仅标明一段地界<br/> 还永永远远地<br/> 把一段辉煌的历史<br/> 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