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8月16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兵役学校
保定二十一中学是河北省创办的第一所兵役学校。在这所学校里,同学们既学军事技能,又学专业技术和文化课。三年来,他们把有良好的军事素质、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较高文化水平的优秀兵员输送到部队。图为同学们在认真学习专业技术课。
张英杰摄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煤炭教育十年育才58万
专门人才紧缺状况得到缓解
本报讯记者魏玉凤报道:我国煤炭教育事业蓬勃发展。10年来,煤炭院校、技校共培养和输送毕业生38万多人,各类职工教育院校培养和输送了近20万名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加速我国煤炭工业的现代化作出了贡献。
我国煤炭教育事业基本形成了与煤炭工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培训体系框架,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各项事业有了较大发展。目前,煤炭系统有高校15所、中专46所、技校123所,各类职大、职中、电大、培训中心等共230所。院校在校生总规模已达18万人。
煤炭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各类人才结构明显改善。目前,全煤炭系统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职工已达到14.6%,干部队伍中达到了67%。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由1985年的5.58%提高到目前的13.81%。专门人才紧缺的状况得到了缓解。
近10年,全系统接受培训的各类领导干部达1.5万多人次,共有120余万人次参加了各种岗位培训及适应性培训;近30万名技术干部参加了外语、计算机、工业管理等继续教育。同时,广泛开展了工人岗位技术练兵活动,参加人数达350多万人次。职工的学历教育得到了加强。10年来,各类职工教育培养和输送了近20万名应用型专门人才。这些专门人才在各自岗位上共承担并完成各类科研课题1.1万多项,有700多项获奖,为促进煤炭工业科技发展作出了贡献。
煤炭工业部党组认为,实施科教兴煤战略,关键是人才,基础在教育。他们提出,“九五”期间煤炭教育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是,围绕全面提高煤炭职工队伍素质,推动高等、职业、职工、基础教育的协调发展,建立具有煤炭行业特色的教育培训体系。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国际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学术会开幕
本报北京8月15日讯记者蒋建科报道:由中国农大、浙江农大和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举办的国际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学术讨论会今天在京开幕,来自国内外的100多位代表共向大会提供了102篇高水平论文。
据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毛达如教授介绍,将有18位著名学者作专题学术报告,介绍我国和世界各国在这一领域的最新成就。他说,农业生物环境工程是实现现代工厂化农业和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对我国在21世纪实现农业现代化有重要影响。
这次为期五天的学术会议将就动植物在可控环境下的工厂化生产技术、农业废弃物处理和应用、可持续农业的工程技术等众多科学技术和实际生产系统问题进行研讨,同时还将对21世纪农业工程教育科研举行专题讨论。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理事长刘成果出席会议并讲话。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
新华社北京8月15日电为进一步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实现到2000年力争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部分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的环境保护目标,国务院最近作出了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摘要如下:
一、明确目标,实行环境质量行政领导负责制
要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抓紧建立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体系和定期公布的制度。
到2000年,全国所有工业污染源排放污染物要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标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使本辖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总量指标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直辖市及省会城市、经济特区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和重点旅游城市的环境空气、地面水环境质量,按功能分区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有关标准;淮河、太湖要实现水体变清;海河、辽河、滇池、巢湖的地面水水质应有明显改善。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实行环境质量行政领导负责制。要将辖区环境质量作为考核政府主要领导人工作的重要内容。
各级人民政府要把环境保护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和及时解决环境保护问题,并形成制度。
二、突出重点,认真解决区域环境问题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坚决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切实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确保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安全。要重点保护好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饮用水源。要加强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要重点治理淮河、海河、辽河和太湖、巢湖、滇池的水污染。要加强其他河流、湖泊、水库和近海海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重点防治燃煤产生的大气污染,控制二氧化硫和酸雨污染加重的趋势。
城市人民政府要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重点防治废水、废气、废渣和噪声污染。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对乡镇企业环境管理。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地发展少污染和无污染的产业,并与村镇建设相结合,相对集中建设乡镇企业,大幅度提高乡镇企业处理污染能力,根本扭转乡镇企业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状况。
三、严格把关,坚决控制新污染
所有大、中、小型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要提高技术起点,采用能耗物耗小、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严禁采用国家明令禁止的设备和工艺。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必须依法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制度。在建设项目总投资中,必须确保有关环境保护设施建设的投资。建设项目建成投入生产或使用后,必须确保稳定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把环境容量,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依据。在污染严重的地区,应实行“以新带老”,确保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减少。
在建设项目审批和竣工验收过程中,对不符合环境保护标准和要求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报告,其他各有关审批机关一律不得批准建设或投产使用;有关银行不予贷款。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格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和日常监督监测工作,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的审查和验收负全部责任。各级计划、经贸、建设、工商、土地管理和其他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严把项目审批、登记、规划、用地、设计、竣工验收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干部不得违反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法规,擅自批准建设未经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凡违反规定的,必须追究有关审批机关和审批人员的责任。
行政监察部门要依照本部门职责和有关规定,加强对政府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等有关部门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规的工作情况进行执法监察,并就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监察建议和处理意见。
自本决定发布之日起,对没有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擅自建设或投产使用的新建项目,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其停止建设或停止投产使用;对验收时达标,但投入生产或使用后不能稳定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新项目,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超标排放污染物,同时报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其停产整顿。
四、限期达标,加快治理老污染
自本决定发布之日起,现有排污单位超标排放污染物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其委托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责令限期治理。限期治理的期限可视不同情况定为1至3年;对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责令其关闭、停业或转产。国家环保局、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要对重点限期治理项目进行指导、监督、检查。
排污单位必须保证环境保护设施的正常运行。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随意停止或闲置环境保护设施造成污染物排放超标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恢复正常运行,并依法予以处罚。
在1996年9月30日以前,对现有年产5000吨以下的造纸厂、年产折牛皮3万张以下的制革厂、年产500吨以下的染料厂,以及采用“坑式”和“萍乡式”、“天地罐”和“敞开式”等落后方式炼焦、炼硫的企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取缔;对土法炼砷、炼汞、炼铅锌、炼油、选金和农药、漂染、电镀以及生产石棉制品、放射性制品等企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责令其关闭或停产。对逾期未按规定取缔、关闭或停产的,要追究有关地方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人及有关企业负责人的责任。
五、采取有效措施,禁止转嫁废物污染
依据《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的规定,我国禁止境外危险废物向境内转移。各有关部门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有关规定,严格把住进口关,坚决禁止境外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向我国转移;确需进口作为原料的其他废物,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经审查许可,方可进口。对违反国家规定,擅自批准、验放和未经批准擅自进口废物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从严惩处。国内废物需要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贮存和处置的,须经移出地和接收地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放射性固体废物需要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贮存和处置的,由国家环保局批准。
六、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和合理开发自然资源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淡水、土地、森林、草原、矿产、海洋、动植物、气候等自然资源和国土生态环境的保护,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合理进行开发利用。要发展生态农业,控制农药、化肥、农膜等对农田和水源的污染;加强矿区等废弃土地的复垦和生态环境的治理;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坚决制止乱砍滥伐,努力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快水土流失地区的综合治理;恢复发展草原植被,防止过量放牧,禁止在草原和沙化地区砍挖灌木、药材及其他固沙植物,积极采用防沙、固沙技术,防治土地荒漠化。
要加强污染事故和灾害的预警和应急工作,努力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
七、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切实增加环境保护投入
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在基本建设、技术改造、综合利用、财政税收、金融信贷及引进外资等方面,抓紧制订、完善促进环境保护、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经济政策和措施。在制订区域和资源开发、城市发展和行业发展规划,调整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重大决策时,必须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进行环境影响论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遵循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切实增加环境保护投入,逐步提高环境污染防治投入占本地区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检查制度。
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尽快制订限制氯氟化碳、哈龙、含铅汽油生产、进口和使用的有关政策,建立并完善有偿使用自然资源和恢复生态环境的经济补偿机制。要按照“排污费高于污染治理成本”的原则,提高现行排污收费标准,促使排污单位积极治理污染。要加强排污费征收、使用和管理。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足额征收排污费。对征收的排污费、罚没收入要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制度,按规定使用,不得挪用、截留。建设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城市,可按照国家规定向排污者收取污水处理费。
八、严格环保执法,强化环境监督管理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切实履行环境保护工作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能,加强环境监理执法队伍建设,严格环保执法,规范执法行为,完善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水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设立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构,独立行使环境保护的统一监督管理职责。地方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的任免,应征求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要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实施对环境污染防治和资源保护的监督管理。
要进一步健全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管理体系,开展经常性的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检查活动,严肃查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和以言代法、以权代法、以罚代刑等违法违纪行为。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九、积极开展环境科学研究,大力发展环境保护产业
国家、地方和有关部门的各项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应优先安排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及开发工作。要重点研究节能降耗、清洁生产、污染防治、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保护等重大环境科研课题,努力采用高新技术及实用技术。加强基础环境科学和环境标准及监测技术的研究,大力推广应用科技成果。
要制订鼓励和优惠政策,大力发展环境保护产业。对生产性能先进可靠、经济高效的环境保护产品的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优先予以扶持,促进环境保护产业形成规模。
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境意识
各地区、各部门都要进一步提高对环境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广泛普及和宣传环境科学知识和法律知识,切实增强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
各地区、各部门必须把环境保护法律知识作为干部和职工培训的重要内容,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大、中、小学要开展环境教育。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检举和揭发各种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
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应当及时报道和表彰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公开揭露和批评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对严重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的单位和个人予以曝光,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模块”助小学生学数学
本报讯记者陈祖甲报道:一套“小学数学应用题助学模块”近日由一所民办研究所开发出来,投入市场。解答应用题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一道难关。北京康普莱科技研究所推出的“小学数学应用题助学模块”,采用人物、汽车、火车、滑轨等小模块,形象地演示出抽象的数学问题。这套模块在一些小学试用,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恐龙特展在沈阳亮相
据新华社北京电“中国之最恐龙特展”近日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展,这是该特展在全国巡回展中首次亮相。这次展览的展品,是由几代科学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时间,从全国各地发掘出来的。此次展览是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古动物馆、辽宁省博物馆等十三家单位联合举办的。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红十字青年夏令营举行
本报讯九六国际红十字青年夏令营日前在烟台举行。来自加拿大、澳大利亚、泰国、香港、澳门等十二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二十七个省、市、自治区的八十余名十四至二十五岁的青年志愿者参加了夏令营。
(曹理)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863”计划十年巡礼

  从空白到领先
——访CIMS主题专家组组长吴澄教授
本报记者陈祖甲
863计划实施十年,自动化领域的CIMS主题所取得的成就格外令人瞩目。1994、1995年,我国先后荣获国际权威性学术机构颁发的CIMS“大学领先奖”和“工业领先奖”。CIMS从离我们遥远,到向我们走来,现在就在我们身边。那么,CIMS是怎样向我们走来的?为此,记者拜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CIMS主题专家组组长、清华大学教授吴澄。
现在,许多人都明白,CIMS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英文名称的缩写,应用CIMS是使我国工业走上信息化、现代化的一条有效途径。不过,在当初提出研究开发CIMS的时候,知道这个概念含义的人为数很少。吴澄教授在谈话一开始回顾了那时的情景:“那时,CIMS在我国是一片空白。有的人知道它,但觉得我国的制造业很落后,改造起来难度大,CIMS离我们很遥远。”
这些不同的看法,没有动摇一些专家和领导者决策的信心。吴澄教授说:“要使我们国家富强,没有相当的工业实力是办不到的。参加863计划是为国家做出奉献的一个机遇。虽说当时有不同看法,我觉得有点压力无妨,可以时刻反省,谨慎从事,变压力为动力,哀兵必胜嘛!”
1987年2月成立自动化领域专家委员会,吴澄负责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他们花了几年时间,在清华大学建立起国家CIMS工程研究中心。这是我国第一个CIMS实验基地。
所谓CIMS就是应用计算机技术,将产品工程设计、经营管理和加工制造过程中的数据、信息,用网络、数据库集成起来,进而实现科学管理。这样能够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做好售后服务。企业由此提高了市场竞争能力。所以企业是实施CIMS的重点。
为什么要把企业应用作为重点呢?吴教授说,CIMS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应用技术。其研究、开发的成功与否,主要不是看鉴定、发奖,而要看产业应用CIMS以后是否有效益。这些必须由企业说话。
选择什么样的企业?吴教授说,他们把目标对着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他们找一条现代化的道路。确实,只需细细观察,国有大中型企业大多是制造业,是我们国家的顶梁柱。国有大中型企业现代化之日,将是我国工业实现现代化之时。国家领导人支持他们这样做。更让人兴奋和激动的是,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比如成都飞机公司、沈阳鼓风机厂、北京第一机床厂等都积极响应。
吴教授谈道,CIMS是一门高技术,既然其成功与否的标准在于企业应用是否有效,能否解决企业的竞争力,那么,企业的主动投入,就有利于消除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关系。他们按照“效益驱动、总体规划、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原则,选择一些企业作为突破口。
说来也巧,正在我们交谈的时候,863计划自动化领域的首席专家蒋新松教授进来了。他插言道:中国有几十万个企业,我们现在只在60家企业应用CIMS,比例是小些。但这些企业帮助我们推广,一个成功可以带动一个行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到2000年,中国制造业的面貌会有更大的改变。
做任何事情关键在于人。CIMS是一个包括研究、关键技术攻关、产品开发、应用工程的大系统工程,涉及不少专业,专家来自许多单位,怎么协同作战?吴澄教授说,CIMS不存在哪个专业重要,哪个次要的问题。就像交响乐团,小号、长号、圆号、小提琴、大提琴、钢琴缺一不可。何况,到各个工厂应用,CIMS的曲谱也会不一样。他们鼓励各个学科交叉、渗透、协同作战,不赞成由一个学科取代另一个学科。各部门各单位都要按照总体乐曲来协奏。863计划的精神是有事业心、实干,将私利、内耗、清谈降到最低点。大家齐心协力,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经常考虑到别人的利益和困难。
在这个专家组里,大家都是平等的,营造了一种良好合作气氛。CIMS是西方先进技术与东方哲理方法的密切结合。“集成则得,分散则失”。他们抓住了各个学科、人力、技术与企业经营的集成,863计划经费与企业经费的集成,取得了成功。
这几年CIMS研究开发和应用所取得的成绩是令人鼓舞的,但也只是开始。CIMS应用能不断取得成绩,企业投入、人才集成等经验是十分宝贵的。当笔者将搁笔的时候,传来喜讯:新的一轮CIMS“大学领先奖”评审活动又开始了。评委会又到中国进行新的考察、评审。我国CIMS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受人注目。我们期待着新的喜讯的到来。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将中华文化闪光点展示于世
《龙吟——中华文化之光》出版
本报讯记者刘国昌报道:《龙吟——中华文化之光》一书,日前由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为该书作序。
该书由人民日报海外版《华夏文化笔谈》、《龙吟》专栏所载文稿编辑而成。其宗旨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闪光点告诸世人。全书文稿八十余篇、共分四辑。第一辑侧重于论述中华文化发展的过程及重要意义;第二辑将阐述思想文化、伦理道德方面的文章相对集中;第三辑是关于地域文化、专项文化的介绍;第四辑则为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影响及外国学者对中华文化的研究等。
人民日报海外版自创刊之日起,一直把弘扬中华文化放在重要的编辑日程上,不仅刊登了许多报道,还开设了不少栏目。其中于1991年创办的《华夏文化笔谈》专栏和1995年推出的《龙吟——中华文化之光》专栏,是两个专论中华文化的栏目。这两个专栏特邀海内外专家、学者撰文,以丰富的内容、翔实的材料、精练的文字,将中华文化中的闪光点展示于世,为建设现代文明提供借鉴。该书就是在这两个专栏所载的文稿中,经挑选编辑而成。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文化绿洲”
本报记者刘亮明
出草原新城海拉尔南行一小时多,在呼伦贝尔草原上,一座正在建设中的国家重点能源工程——内蒙古伊敏坑口火电厂拔地而起。
步入厂区,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扑面而来:耸入蓝天的散热塔突出着能源基地的主题,匠心独具的厂区园林烘托着建设者热爱边疆的情怀;书有鹤乡、富拉尔基、呼兰等字样的街标浓缩着电建人光辉的历程;“艰苦创业、勇于进取”的标语喊出了企业的精神和气魄。
“这些都是我们‘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正是靠着它形成的强大凝聚力,2000多名电建职工才乐在大草原创业的。”承建伊敏电站的黑龙江火电三公司党委书记翟枫树感触良深。
对“企业文化”的内涵和作用,火电人都能讲得头头是道,但用一句话说,就是源于电建生活、健康向上、激励电建人艰苦创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
火电三公司抓企业的文化建设始终不惜气力和投入,从1991年春“西征”到伊敏以来,他们投资300多万元建起了包括阅览室、游艺厅、健身房等功能齐全的职工文化娱乐中心,并开展了文学创作、书法绘画、摄影、演讲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在一般人看来,大规模的野外作业,工人的业余生活一定是散漫的,可是我们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种情景:阅览室座无虚席,各类活动室生气蓬勃,整洁清雅的公寓,床头排列整齐的是好书,壁上风格各异的是名画。很多男女工人风尘未洗就开始伏案创作,把他们在草原创业的生活以及细腻的情感写成昂扬奋发的文学作品。今天,电建三公司已形成140多人的“小作家”队伍,并涌现出大批的书法、绘画、摄影人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