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8月16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地方经济

  盐步的人才战略
辜立新吴继祥
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位于广(州)佛(山)走廊的南海市盐步镇有三大经济指标跻身全国乡镇前列:1995年经济总收入32.3亿元;财政收入1.4亿元,成为全国不多的财政收入超亿元乡镇;农民人均收入6000元,居全国前列。一个小镇靠什么跻身“前列”呢?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是盐步镇经济发展的增长点。而高新技术的内在驱动力,又源于他们对人才的渴求和重视。
求才早在80年代中期,盐步镇领导就意识到,要使经济迈向更高层次,必须在大力发展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加工业基础上,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寻找经济发展新的突破口。盐步镇清楚地认识到,一个地区最大的财富就是人才。在中南铝合金轮毂厂筹办阶段,筹备小组领导在图书馆找到我国轮毂方面的第一部专著———《低压铸造》,从中看到一篇关于压力铸造方面的论文,遂追到出版社,再通过出版社找到作者潘增源。今天,潘增源已是厂总工程师、市人大代表。领导的信任、工作的舒心,使潘总放弃多年来引以为豪的大上海的户口,一家大小,全部从上海市迁到这个小镇。中南表面强化处理厂为攻克机械制造方面的世界难题——高温、高压、高腐蚀、高频率恶劣工作环境下的发动机进排气阀门断裂,主动申请成立全国乡镇企业唯一的博士后工作站,向全国招贤攻克这一世界难题。通过招贤纳士,短短几年间,就使6万人口的小镇拥有工程师140人、高级工程师45人、研究生近20人、博士4人、博士后2人,拥有全国最优秀的低压铸造专家、热处理专家等一批优秀科技人才,甚至还有从英国剑桥大学归国的留学生和瑞典专家。
爱才为了使引进的专家教授们能够安居乐业,镇委、镇政府一再放弃建新办公大楼的计划,投资2000多万元盖起了12栋工程师楼。按照有关规定,无当地户口,小孩进小学要交教育增容费。镇领导专门发文规定:“凡工程师以上职称技术人才的子女,户口没有迁到盐步镇,一律免收教育增容费。”镇委还制定了一条工程师收入最低保护线,保证工程师以上技术人才的收入能维持在当地中等水平。
在珠江三角洲浩如繁星的乡镇企业中,技术人员跳槽比比皆是,而在盐步择巢的南飞燕却鲜有挪窝的。来自武汉市某研究所、现担任中南强化处理厂总工程师的赵忠勇一语道破天机——这里给人才提供了施展拳脚的舞台。鉴于乡镇企业普遍存在的“小学生管博士生”这一畸形现象,盐步镇领导态度十分鲜明:“其他地方我们管不了,在我们镇就绝对不允许这种怪现象存在。”镇党委敢于打破传统的地域观念和小农思想,大胆起用了一批讲普通话的外来技术人员担任企业的主要领导。目前,在镇属大型企业中担任厂长副厂长的外来技术人员有20多人。镇领导大刀阔斧砍文山会海,有一个会却始终没砍,这就是每年一次的镇科技大会,镇主要领导出差再远,也会赶回来亲自为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颁发奖状和奖金。
成材由于求才、爱才,盐步镇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蔚然成风。特别是周围人才的影响和高新技术产业群的形成,使不少干部职工都感到不继续深造就会落伍,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感。该镇的新星电器实业公司规定中层以上干部都要求学管理、学电脑,而且都在业余时间学,厂长亲自坐在教室门口点名,上课算加班、旷课算旷工。两年后,员工素质得到普遍提高,这家濒临倒闭的企业,产值也由两年前的几百万元陡增到去年的两亿元。该镇的领导带头到学校“充电”,镇两个副职干部还利用业余时间在攻读硕士学位。职业技术学校8个大专班、两个中专班,班班爆满。每天晚上,职业技术学校灯火通明,停车场挤满了小车、摩托车。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同志感慨地说:“在解放初期,扫盲班、识字班、夜校办得热火朝天,想不到40年后的今天,夜校比以前还红火!”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民与法

  母鸡变公鸡农民叫冤屈
河南省夏邑县太平乡卜庄村商品蛋鸡场养了4000多只蛋鸡。辛辛苦苦饲养了几个月后,发现公鸡数量竟高达87·8%,他们愤而起诉,要求讨回公道。
1992年9月,山东省鱼台县某种畜禽厂厂长到卜庄村委会商谈用雏鸡兑换孵化器有关事宜。双方商定以卜庄村蛋鸡场3台孵化器作价1·7万元,兑换种畜禽厂商品雏鸡5000套,公鸡、母鸡比例为5∶95。10月19日,种畜禽厂将3台孵化器拉走。后卜庄村委会多次派人、去函催促种畜禽厂给付雏鸡,该厂却以种种理由搪塞。直到1993年12月14日和24日给付雏鸡2353只,1994年1月8日给付雏鸡2050只,合计共4403只。
卜庄村委会将雏鸡拉回。经过几个月的精心饲养,雏鸡慢慢地长大了。而令人纳闷的是,这些按协议兑换来的产蛋鸡一个个相继“引颈高歌”,方知上当受骗。卜庄村委会立即派人到种畜禽厂反映情况,要求派人查看,但该厂却置之不理。后经夏邑县畜牧局鉴定,在存活的4100只商品蛋鸡中,公鸡3600只,母鸡500只,公鸡占总数的87·8%。
夏邑县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鱼台某种畜禽厂没有按约定的比例给付雏鸡,属违约行为,由此给原告造成的经济损失应予赔偿,遂依法判决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40208.5元。
宣判后,被告不服本判决,提出上诉。商丘地区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审理后,认为上诉理由不能成立,遂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王宏伟)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经济观察

  特色农业的魅力
——来自江西南丰县的报告
张红宇杨文贤
在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故里,著名蜜桔之乡江西南丰县,一个以蜜桔、甲鱼为主的特色农业正蓬勃兴起,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典范。
南丰是个农业县,地处内陆腹地,是典型的中西部地区。近几年来,南丰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强调发展以南丰蜜桔和甲鱼生产为主的特色农业,大力发展以农副产品加工业为龙头的乡镇企业取得显著成效,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南丰模式”。1995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达20.2万亩,占水田面积的83.8%,粮食总产达19.5万吨,农民人均生产粮食920公斤,人均向国家贡献商品粮226公斤,商品率达24.6%。同时,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796元,比上年增369元。
“南丰模式”的构想,始于1991年冬的一场百年不遇的冻灾。1991年底,全县8.2万亩蜜桔两三天内冻死6.5万亩,大片桔园一片荒凉,直接经济损失达5亿元。全县农业和农村形势十分严峻。县委、县政府领导深入全县17个乡镇调查研究,及时提出了一条全新的发展思路:立足农业,稳定粮食,以发展特色农业为突破口,促进农业上台阶和农民奔小康,加快实现县域经济质的飞跃。
南丰蜜桔栽种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最高年产量达5000万公斤。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反复算帐对比,果断做出了迅速恢复果园,重振蜜桔雄风。到今年4月底,全县以南丰蜜桔为主的果园面积达21.1万亩,其中南丰蜜桔15.6万亩,提前一年实现了农民人均拥有1亩果园的目标。
全县一方面紧抓果业传统优势,另一方面眼光向外,捕捉新项目。琴城镇朝先村党支部书记吴德胜1993年养殖甲鱼喜获成功,一年获利2万多元,带动全村360多户村民养甲鱼致富,每户获利2至10万元。吴德胜一家去年卖甲鱼蛋就获利40万元。省委书记吴官正视察该村时感慨地说:“若全省农村都能这样,农村奔小康就快了。”县委、县政府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市场调查预测,反复评估论证,认定甲鱼生产是一个效益高、见效快、市场前景好的新项目,因而下定决心把甲鱼生产作为又一着力培植的特色农业项目,并提出全县上下奋战5年,实施“甲鱼战略”计划。到今年4月,全县甲鱼养殖近5000户,放养面积突破2000亩。预计到1998年全县甲鱼养殖户可达1万户,面积1万亩,建成江西最大的甲鱼生产基地。
特色农业有规模才有效益。要上规模关键在于狠抓投入。近几年,南丰县围绕柑桔、甲鱼两个特色项目,坚持制定好政策,保证资金和科技投入,为特色农业的大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对乡镇、村集体园艺场和甲鱼生产龙头企业,县农行予以优先贷款,对园艺场养殖达到一定规模的,县财政还予以贴息。为了放开搞活经营,县里实行“谁开发、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允许乡镇、村、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方面力量通过有偿转让、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形式参与果业开发。县里还实行“放水养鱼”、“养鸡下蛋”策略,规定开发荒山坡地兴办园艺场,自有稳定收益年度起,5年内免征农业税,减半征收农业特产税和土地提留。对1993、1994年甲鱼养殖户免征农业特产税。1995年又广征薄赋,减半征收,新老养殖户税收区别对待。在县委、县政府的鼓励下,全县上下涌起开发潮。1991年冻灾以来,仅4年时间,全县投入果业开发的资金累计达1.4亿元,其中农民投资多达1亿元。1995年,全县甲鱼养殖总投资近2亿元。
县委、县政府在注重政策和资金投入的同时,十分重视科技投入。在发展柑桔生产上,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柑桔生产科技推广网络,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和技术培训。建立了县级蜜桔良种母本园,大力推广丰产桔园综合开发模式,普遍做到一片果园一个农场,一亩果一头猪,实行果牧结合,综合经营。农技部门定期举办全县甲鱼生产培训班,并经常深入到重点乡、村巡回讲课,开展技术咨询,逐步使全县甲鱼养殖由单一粗放的亲鳖放养,发展为雏、幼、成、亲鳖为一体的一条龙生产格局。
以柑桔、甲鱼两大支柱为主的特色农业形成规模后,县里加强了产后服务。全县从发展销售市场入手,以集中地为中心,建立柑桔农贸市场、甲鱼专卖市场和3个甲鱼孵化场。同时组织数百人的蜜桔外销专业队伍进入北京,进入全国水果市场,销售南丰蜜桔。县蜜桔加工厂加快蜜桔综合加工系列产品生产线的技改建设,年加工能力达1000万公斤。还组织甲鱼种、蛋销售队伍,帮助外地客商收购种蛋,建立稳固的供求关系,使南丰成为福建、广东、浙江的甲鱼生产基地、种蛋鳖苗供应基地。南丰特色农业的成功,为我国中西部一些地区实事求是地发展区域经济提供了又一成功的经验。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淅川人均开荒一点六亩
本报讯河南淅川是一个集山区、库区、边缘区于一体的国家贫困县。淅川县规划建设龙须草、柑桔、湖桑、渔业、牧业五大特色产业,综合开发利用“三荒”资源105万亩,人均1.6亩。1995年,淅川在“三荒”上形成的五大特色产业实现产值4.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0%。 (周首相)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潜江农民饮上自来水
本报讯“春饮泥水,夏饮药水,秋饮臭水,冬天缺水”,这是5年前湖北潜江市农民饮水的真实写照。如今,全市农村建起了339个自来水厂,54万农民饮上了洁净的自来水。几年来,潜江市实施“农村改水领导工程”,干部包村扶持,推动了农村改水工程的开展。资金筹集上走出“民办公助,多方集资”的改水新路子。(王本伦)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三里湾兴办畜牧农庄
本报讯河南叶县三里湾村走集约化养猪道路,因地制宜兴办“畜牧农庄”,促进了养猪业的健康发展。他们选准黄营坡水库坝口一方空地,鼓励农户到这里兴办猪场。并在租地费、饲料、疫病防治、技术咨询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调动了村民养猪的积极性,已建起12个小型养猪场。 (王百纯张山林)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黄骅强化建设用地管理
本报讯河北省黄骅市把城市发展与珍惜合理利用每寸土地资源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强化对各类建设用地的审批管理,严格依法查处各类违法占地行为,收到了良好效果,被国家土地局命名为“全国建设用地管理先进单位”。
黄骅市土地管理局有计划地组织实施了各项非农业建设用地的清理和整顿,加强了对全市各类建设用地审批的全程管理,严格按照法定的审批权限程序和“四按、三有、严把五关”的要求审批建设用地,控制占用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目前全市已收回非法占用的土地使用权9宗,退耕还田1600亩。强化土地执法的力度,成立了黄骅市人民法院土地法庭,完善了市乡村三级土地执法监察网络。建局以来,共依法处理违法占地案件156起,清理私下出租土地使用权165起,面积42359平方米,节约土地5200多亩。(刘连发)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别让合同变废纸
周志辉
我们最近在农村调查中发现:许多合同如同废纸。
首先是农民不知如何订合同,口头“合同”比较普遍。一旦发生矛盾,一方反嘴,“合同”自然无效。
二是单方强加的合同,只能体现单方意愿。这种“合同”虽有文字,有双方盖章画押,但不是真正的合同。一般情况是:有的单位和个人利用对方文化水平低或法律知识欠缺,不和对方协商,自己起草合同。对方迷迷糊糊签字画押,吃亏时才如梦初醒。
三是霸道合同。有的农民依仗势力大,“拳头硬”,强行签订合同“承包”集体荒山、荒林、鱼塘、果园、荒地、大型机械、运输工具和集体企业等。这种“合同”一般难以兑现。
四是象征合同。有的乡、村干部为把好的集体企业或荒山、鱼塘、果园、树林承包给亲友,也订立“合同”。这种“合同”虽然程序合法,其实质是象征性的。
农村为什么会出现上述几种合同情况?综合分析:其一,少数乡、村干部素质低,私心杂念严重,想点子钻改革开放的“空子”和法律的“空子”;其二,一些农民文化低,欠缺法律知识,法律意识不强;其三,普及法律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未真正深入普及下去;其四,不少农民不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利益。
对于上述“合同病症”,如何克服治愈?除了加强综合治理,真正把“村霸”“地痞”压下去外;还要把法律知识真正普及深入下去,使更多的人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利益;同时还要提高干部、群众的素质。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来信

  农药应注明安全期
最近,我转了镇上几处农药销售点,发现多数农药说明书上没有注明安全间隔期。
安全间隔期,即最后一次施用农药到作物收获食用时的间隔天数,其长短根据各种农药的毒性和残效期而定。由于农药厂家没有注明安全间隔期,因而一些农民在作物接近收获时,仍然喷施剧毒或残效期长的农药,有的竟然在果品、蔬菜上喷施这类农药。施药后,虽经日晒雨淋、高温挥发、植物代谢,部分农药分解消失,但仍有一定数量的农药残留在收获作物的体内。人食用后,会对身体产生毒害。因此,建议农药生产厂别忘了在说明书上注明安全间隔期。
(江苏泗阳王集镇政府张耀西)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新事

  承诺服务到田间
耿孝智
日前,山东胶州市李哥庄镇大窑村刚割完小麦的大田里,有三四个人正围在一台玉米播种耧前交谈着。村干部告诉笔者,这是镇种子公司在开展“承诺服务”活动。
镇种子公司技术员庄颜芳一边与户主签定责任书,一边介绍说:“‘掖单2号’玉米种生长期一般为90天左右,亩株数需4200株至4500株,亩施种3公斤,最好实行点播,还要合理配方施肥,施用微量元素,只要管理跟得上,亩产至少达到500公斤。如出现种子质量问题,可按章对我们进行处罚……”
说起“承诺服务”,在市区有些服务窗口单位叫得较响,但在农村田间地头搞“承诺服务”还是件新鲜事。今年“三夏”前,该镇种子公司在全镇农口部门中率先推行了向农民“承诺服务”。其主要内容:一是确保种子质量达到农业部颁布标准,否则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条例》给予处罚;二是良种良法配套,所售良种每份必须夹带一份技术资料;三是优质服务,不误农时。
为实现这一承诺,赢得农民信任,种子公司还与农民签定责任书。在大忙季节实行昼夜开门服务的同时,对偏远村及困难户,公司专门抽出一部车辆,送种到村到地头。针对有些农民文化低、不识字的情况,他们组成了流动服务小组,巡回进行技术指导。在“三夏”前,他们已将全镇所需“掖单2号”等玉米良种5万公斤及2000公斤除草剂送到农民手中。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这位憨笑的大嫂是山东省沾化县青城村的刘振凡,她有一手打苇帘手艺,近几年年年都有六七千元的收入。她致富不忘众乡亲,向大伙义务传授技艺,使全村户户从事苇帘加工,仅此一项人均收入超千元。 
 宋光新 刁长育摄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河南省鄢陵县工商部门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走立体农业发展路子。他们在城区各集贸市场划出农民直销区,减少了中间环节。每天一大早,就有数百名菜农带着新鲜蔬菜进入市场,生意十分红火。 孙群明摄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在河北省滦平县,植物医生已成为众多农村科技户的贴心人。他们常年活跃在田间地头,进行病虫害防治,保证了全县20多项农业常规技术的推广。图为植保站的技术人员在傅营子乡对蔬菜大棚逐一进行检疫。
 齐宗弟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