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8月13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副刊)
专栏:三株杯诗歌征文

  金沙江情思
李真
金沙江映着高高的雪峰,
滚滚奔腾,
噙着泪花,
她向我深深地凝望。
昔日的风雨中,
她是我的摇篮,
金沙江,
我在她的怀抱中起步、成长。
当我霜染两鬓,
又来到她的身旁。
风雨不蚀的怀念,
唤起多少戎马倥偬的联想。
六十年前,
我走在陡崖小路上,
炸雷般的炮声在催促,
汗水搅着雨水流淌,
草鞋扯断耳纽,
饥肠咕咕响。
举着火把,
我走在江边石崖上,
啊,那石鼓渡口的人影,
那临江蠕动的火龙,
星夜兼程,呼应着,
金沙江滔天的波浪。
赤手空拳,
我走在大山密林中,
追兵如饿狼扑食,
纳西族人把隐藏好的小船,
撑到我颤抖的身旁,
把我摆渡到人生的新驿站。
翻越哈巴雪山,
穿行荒凉草原,
战旗在晨光中飘扬,
一个美好的信念,
在我心里飞旋。
(本诗作者为红军老战士)


第12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选准榜样好立身
刘章西
读“七一”前夕新华社播发的“中英街上活雷锋”陈观玉的事迹,我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在陈观玉家的客厅正中,至今挂着她33年前自画的一帧雷锋像。雷锋像下,工整地写着一行小字:“陈观玉要做雷锋的好妹妹。”读陈观玉的日记,也见其中有许多“我要走雷锋的路”、“要以雷锋为镜子经常照着自己”、“要像雷锋那样做一辈子人民的‘傻子’”之类的篇章。
这些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使我豁然领悟:陈观玉在两种制度、两种思想、两种文化交汇的中英街这个特殊环境下,之所以能忠贞不渝地爱党爱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几十年如一日地为人民无私奉献,根本一点,在于她始终把雷锋这个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作为自己毕生学习的榜样,正因为如此,她把自己也塑造成了令人钦佩的“活雷锋”。
陈观玉的事迹昭示我们:选准榜样好立身。
“人之初,如玉璞,性与情,俱可塑。”人来到世间,除了相貌是天生就有差异外,其“性与情”关键在于后天的培养与塑造。而这种培养与塑造,离不开榜样的力量。综观历来的英雄,其所以能成为英雄,大都不是靠偶然“良心发现”或“一时冲动”,而是有较为深厚的思想根基的。有道是,先进的行为来源于先进的思想,而先进思想的形成又有赖于以英雄模范为导向。见义勇为的英雄徐洪刚,在歹徒逞凶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与歹徒搏斗,用他自己的话说,就并非一时冲动使然,而是向英雄学习的结果。他早在入伍前,就把家乡为保护人民利益而勇斗歹徒的乡武装部长孔凡松和“从奴隶到将军”的罗炳辉两位英雄,作为自己人生的榜样。入伍后,他来到以“铁军”著称于世的某红军师。面对师史陈列室中著名“盘肠英雄”姜东海的画像,他发誓:“甘洒热血为人民,不愧铁军新一代。”正是在这一系列英雄楷模的引导下,他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明确了人生的理想与追求。也正由于有这样的思想根基,他在与邪恶搏斗的关键时刻,才成了无所畏惧的“盘肠英雄”。
榜样,一方面靠社会提供与倡导,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要多多地发掘和宣扬具有榜样效应的英雄模范人物;另一方面,榜样也靠各人自己选择。自己选择与崇尚的榜样,对于自己的立身处世,乃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一般来说,榜样选的是“好人”并矢志不渝地照着“好人”的样子去塑造自己,就能成为“好人”。反之,榜样选的是“坏人”并照着“坏人”的样子做,则难免与“坏人”为伍。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虽然不是绝对的,虽然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因”,但这未必不是一条规律。
在我们的社会中,像陈观玉那样,选定雷锋等英雄模范人物作为自己立身做人的榜样者,应当说是大多数。但如今,亦有一些人特别是一些年轻人,随着“英雄”与“先进”意识的淡化,在榜样的选择上,也出现了一些偏误。有的把某些并不具有高尚品德的这个“明星”那个“天王”,当作自己崇拜的偶像;有的则一味效仿某些花天酒地的“大款”,盲目地追求吃喝玩乐,而不思为人民、为社会建功立业,多作贡献。如此下去,对于个人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的人以及对于我们整个事业,都是十分有害的。
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的英雄模范人物成为引导人们前进的楷模。但愿我们大家都能像陈观玉那样,选定诸如雷锋这样的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并像“榜样”们那样,立身做人,建功立业。


第12版(副刊)
专栏:

  遥远的木板房
刘业勇
18年前,一列黑乎乎的闷罐火车把我们从安徽巢县拉到祖国北方的一个深山坳里,卸下了十几车皮新兵之后,扬长而去。我和我的战友们成了二炮部队的又一批工程兵。
工程兵十分艰苦,天南地北打坑道,四海为家,所以,没有自己的固定营房,那些淡蓝色和湖绿色的木板房就是我们的家,一个简陋的家。说是木板房,其实是用纤维板和马粪纸粘起来的,可以随时拆卸和组装。
我和我的新战友们迎着欢迎的锣鼓声钻进了木板房,在琴键似的长长的大通铺上填补了退伍老兵留下的空缺。夜里,木板房如同一个大音箱,鼾声、磨牙声、梦话、翻身压铺板的咯吱声此起彼伏。这种特殊的音响效果与战友们身上散发出的特有的男子汉气味一起,在房内弥漫着。
北方的冬天是寒冷的,房内的火墙有十几米长,却难以抵御山谷间凛冽的寒风,半夜,风雪一遍遍撞在木板房上,像千万只手在敲门,在推搡,木板房如同一只鼓满气体的大口袋。
木板房冬不挡寒夏不避暑,三伏天,一天的太阳照下来,房内成了一个十足的大烤箱。为了尽量减少日晒,我们上山割来青草,编成一条条的草帘子,盖在房顶和四周,如同给她穿了一件大蓑衣。
秋天到了的时候,我已经当班长了。连长告诉我,副连长和三排长的妻子带着孩子来部队探亲,要我单独隔出两间当家属房,要修得好一点。同时,再为全连隔出一个洗澡间,因为山沟里首次来了异性,今后冲凉不许到小河沟去了。我很愉快地接受了这个很有人情味儿的甚至有点儿神圣的命令。我决定挑两间最牢固的木板房当家属房。
战士们构筑组装家属房时的干劲很大,也极认真细致,他们对于每一个嫁给军人的女人都有一种本能的感激、敬佩和亲切感。而嫂子和孩子勇于千里迢迢来到这大山深处,就成了战士们的节日。两间木板房做成的临时家属房连同厕所、伙房等附属设施终于竣工。竣工后战士们还不愿离开,这里看看,那里瞧瞧,还站到木板钉成的双人床上蹦蹦,看看牢固不牢固,惟恐有不周到的地方。确信是全优工程,我十分得意地请连长来验收家属房。连长却不假思索地说:“别的工程我都要亲自验收,家属房就免了,质量肯定是最好的。”
两位年轻妇女带着她们的孩子终于住进了我们亲手构筑的家属房。战士们也从大大的木板房来到这两间小小的木板房,吃着嫂子带来的土特产,让孩子骑到脖子上,与这两个小小的家庭一起,分享快乐。
临时洗澡间建在山坡的另一面,离家属房和营房都很远,是用四间木板房拼接而成的,没有顶。一条涓涓流淌的山泉,被一根钢管接引过来,又分成十几个龙头,成了天然淋浴。从坑道里满身是泥地走出来,在这里一冲,实在是件很惬意的事。连长对我们的设计很赞赏。
那一天,当我拿着毛巾走进洗澡间,我惊呆了——这分明是一座座雕塑,只是,这些雕塑是活的,是有生命的。在阳光的照射下,他们的身上闪烁着褐黄色的釉光,让水花溅出一束束金子般的线条和一颗颗钻石般的水滴,湖绿色的木板房衬映着一个个自然的造型,肌肉匀称而又夸张地簇拥在强健的身躯和四肢上,张扬出一种男子汉雄性的力量和勇猛。这是一种与表演的健美运动员的变形所不同的力量和勇猛。那是大山养育的结果,是坑道里无数次强体力劳动不断重复的结果。
啊,木板房,你贮存美好,你酿造幸福,你积蓄力量。
如今,我早已告别了木板房,但是,木板房已牢牢地坐落在我心目中最重要的位置。她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第12版(副刊)
专栏:

  长江,民族的精魂
邓星雨
长江,从冰山丛中走来,带着一身神奇和俊俏,訇然东去,一泻千里。这是何等的壮观,这是何等的气派!
长江,中国第一大河。它的神奇与伟大,留给世人众多评说。一说它是一条黄金水道,一说它是一道立体的绿色长城。我总觉得:长江,像一艘飘荡的神舟。中华民族正与这艘神舟一起思考着,搏击着,前进着……
黄河和长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常说,黄河是悲壮的、浑厚的、淳朴的,长江是激越的、深邃的、灵秀的。黄河和长江都是久远的。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大苦大悲的民族。中华民族太像黄河啦!每逢灾难来临之际,整个民族灵魂都呼唤着黄河。中华民族又是一个大智大慧的民族。众所周知,它的繁衍生息、发展延续,倒是长江给了它更多的神奇。从这个侧面来看,中华民族又酷似长江。泱泱水域是孕育民族灵魂的源泉。我们是一个不可战胜的民族。我们有雄浑黄河,我们有不竭长江。中华民族的一切大智慧、大境界,似乎都来自黄河和长江。例如:战略家的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艺术家的阳刚婉约、疏密相间等等。试问:这些理论的根在哪里?我们似乎可以这么说,在黄河、长江里!这些思辨的渊源在哪里?我真诚地告诉年轻的朋友,请到长江的静穆中去领悟,请在黄河的呼啸中去寻觅。
长江,是力的化身,是智慧的结晶。它给人们带来富饶和欢乐,它给人们带来辉煌和绚丽。长江不仅有惊人的破坏力,更有着巨大的创造力。长江从琼楼玉宇处突奔,飞流直下,直抵石鼓,鬼斧神工,挥笔一甩,愣是在中国腹地画了一个偌大的“?”。这天然造化给中华民族圆了一个开天辟地的梦。长江由西向东,横穿中国大地,宛如一根硕大悠长的蔓。君不见:这根古蔓,根须千条,得十省孕育,给千秋万代留下累累硕果。这累累硕果不是那时鲜瓜果,也不是那金秋葫芦,而是一个个卓然不群的沿江城池。这里,我们且不说渡口、乐山、大足、重庆的千种风采,也不说荆州、武汉、九江、庐山的万般神韵。我们只说“钟山龙盘,石头虎踞”的南京城。这座六朝古都,在改革开放的年代装点得如此辉煌灿烂,一派风流。古城新姿,取江灵水气;人杰辈出,得国魂民心。
长江的资源体系是震惊世界的。长江流域得天独厚的气候和自然财富,不仅为中华民族的发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氛围,而且也为中华大地的发展贡献出无穷无尽的能量。
长江,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的脊梁。长江,有一种震撼人心的神奇。诗人说,长江的上游像一个美丽的神话,长江的中游像一座神秘的宫殿,长江的下游像流动的稻米。千百年来,滔滔大江孕育了多少民族精英。屈原摄长江之魂魄,李白慕长江之豪气,苏轼取长江之博大,杜牧得长江之毓秀。长江,它为子孙后辈构建了一个多元、多维的人文信息体系。
长江从中华大地上流过,从中华儿女的心中流过。中华民族永远与长江维系在一起。长江呼唤着民族的发展和创造。这滚动的雷声也正是整个民族的呼唤!


第12版(副刊)
专栏:艺文短波

  “空军一日”征文活动举行
自一九九六年八月一日起至一九九七年八月一日止,空军政治部文化部和空军报社联合举办“空军一日”征文活动。这次征文的内容主要是反映在人民空军战斗历史和现实生活中印象最深、最具典型意义的一日。这次征文的主要对象是空军广大指战员和曾经在空军战斗、工作过的同志及离退休老干部。优秀稿件将由《空军报》和《中国空军》杂志开辟专栏发表。 (邵建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