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8月1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理论)
专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思想道德建设

  浅谈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群众路线问题
陈至立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到千百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只有坚持贯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精神文明建设才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
群众关注的热点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
邓小平同志指出:“抓精神文明建设,抓党风、社会风气好转,必须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件抓起。”这是我们抓精神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从具体事件抓起,首先要从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抓起,将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作为我们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重点。只有这样,精神文明建设才能贴近群众,得到群众的支持,从而大大增强党和政府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号召力。
从具体事件抓起,从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抓起,这里面有许多文章可做。例如,行业风气,“窗口”服务问题,城市环境建设问题,都是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群众对前一阵子“窗口”单位存在的“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的现象意见很大,对生活环境中存在的脏乱差现象也很不满意。如果在这些具体事情上,不为群众排忧解难,就会影响群众的利益,疏远群众与党的关系。因此,要把“窗口”建设和“环境”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点来抓。近年来,上海开展了“抓‘窗口’、抓环境”活动,全市涌现了一大批市民满意、放心的文明“窗口”和“文明小区”。为了扩大群众的受益面,市里加强了煤气、邮电、医院、连锁超市等4个行业的职业道德建设,率先规范全行业服务标准,群众普遍得益,使“窗口”服务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文明小区”建设旨在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是抓好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又如,近年来,有些商店卖假货、做假广告,不仅直接损害了群众的利益,而且败坏了社会风气。开展“打假”活动,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符合群众的要求。商业部门把“打假”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在全市开展了创建“消费者购物放心街”、命名“放心店”等活动,建设“购物放心工程”,保障了消费者的权益,提高了群众的满意率。再如,色情淫秽读物和音像制品对读者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危害极大,开展“扫黄打非”活动符合群众的愿望,市里卓有成效地开展这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对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群众的生活问题,就一点也不能疏忽,一点也不能看轻。”“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我们要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疾苦和要求,抓住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使精神文明建设与群众的需求相吻合。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才能受到群众的欢迎和支持。
群众的首创精神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丰富源泉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列宁指出:“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千百万群众参加的实践活动。群众在实践活动中有许多创造,这是精神文明建设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我们要不断从群众中吸取新养料,总结新经验,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上新水平。
目前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少好的做法,都是来自基层、来自群众的创造。例如,上海市群众性创建文明单位活动,最早源于上棉28厂职工创建文明工厂的系列活动,经过不断实践和总结推广,现在已成为全市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有效方法;其社会影响越来越大,覆盖面越来越广,质量也不断提高。创建文明单位的内涵也不断丰富,向内延伸到创建文明车间、科室、班组;向外延伸到创建文明街区、文明院楼、文明家庭。在新形势下,这项创建活动已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紧密结合起来,成为衡量一个单位两个文明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志。又如,上海市郊县农村广泛开展的评选“新风户”活动,就是郊区农民的创造。目前全郊区已有80%的农户评上了“新风户”。以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破除迷信,提倡健康文明科学生活方式为特征的“新风户”活动,成为上海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到基层和家庭的有效途径。
群众的创造力,来源于群众实践活动。广大人民群众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仅增长了才干,还会产生新的需要。马克思说过: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生产者也改变着,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上海工人阶级在实践活动中,于1982年首创的振兴中华读书活动,至今已有14年了,参加的人数有几十万。他们在坚持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在开拓中求实效,反映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工人阶级对自己历史使命的自觉认识和行动,开辟了一条群众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新途径。这也是群众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项创造。
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十分重要。毛泽东同志指出:“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改革开放成功经验时说:“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既要注重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同时,也要善于总结群众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和成功做法,并加以提高、推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正确的工作方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才会不断增添新的活力,不断推向前进。
群众广泛参与是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成效的关键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党提出的各项重大任务,没有一项不是依靠广大人民的艰苦努力来完成的。”人民群众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力量,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贵在群众参与,热情投入。刘少奇同志曾经说过:“我们的一切,都依靠于、决定于人民群众的自觉与自动,不依靠于群众的自觉与自动,我们将一事无成,费力不讨好。”要使群众自觉和自动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就必须面向群众,扎根群众,发动群众。上海广泛深入开展的“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损坏公物、不破坏绿化、不乱穿马路、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说粗话脏话等“七不”活动,就是由于广泛发动了群众参与,做到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致使这项活动才十分成功、有效。
精神文明建设要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必须符合广大群众的愿望。近年来,全市开展的学知识、学科学、学技术的“三学”活动,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企业机制、调整产业结构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职工群众掌握新技术、新技能以适应转换工作岗位和新的就业竞争的自觉要求。1993年全市开展这项活动以来,每年约有200多万人次参与,有50多万市民通过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这说明,凡是符合形势发展和群众要求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就能吸引群众主动参与,并取得好的成效。
为吸引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还要精心设计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好形式和有效载体。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要有浓厚的时代气息,还要生动活泼,易于组织和推广。例如,“百万市民看上海”大型参观活动,是一项形象生动的形势教育活动。市里于1993年底举办这一活动以来,已吸引200多万人参加,成为动员和凝聚人心的一项有影响的活动。这说明,选择好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十分重要。
教育和引导群众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教育与引导群众前进,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是辩证统一的。因为,人民群众不能自发地产生共产主义觉悟,需要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教育和引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为此,我们要落实江泽民同志的指示精神,坚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根本指针,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切实搞好教育和引导人民群众的工作。
组织群众自己教育自己,是引导和教育人民群众的有效途径。前几年上海开展的“90年代上海人形象”大讨论,就是人民群众自己教育自己的好形式。这场讨论历时一年,有数十万群众参与。这次讨论对于发扬上海工人阶级的优良传统,提高全体市民的素质,要求广大群众树立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良好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讨论,广大人民群众形成了“文明礼貌、勤奋高效、胸怀大志、开拓创新”的共识。
先进人物、先进思想是吸引、鼓舞、引导人民群众奋发向上的巨大精神力量。用群众身边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来教育群众,是教育和引导群众的有效方法。因此,树立典型,发扬正气,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孔繁森、李国安、徐虎等先进事迹在人民中产生巨大反响。这些先进典型体现出来的优良品质和时代精神,是我们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引导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的生动教材,对于弘扬江泽民同志倡导的“六十四字创业精神”,促进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克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高尚精神,起到了极大的示范作用。事实说明,努力倡导先进思想,宣传先进人物的事迹,能够在全社会形成学先进、赶先进的热潮;能够发扬社会正气,抵制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能够激励人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发扬艰苦奋斗、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献身精神,为振兴上海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群众是否满意高兴是判断精神文明建设成效的依据
邓小平同志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要学习邓小平同志这种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群众是否满意、是否高兴、是否欢迎,作为判断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成效如何的依据。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贵在群众参与、群众欢迎,使群众满意,让群众高兴。
事实正是如此。以全市卫生系统506家医院行业服务达标活动为例,从1.5万名市民的抽样调查结果来看,群众对医院实施的解决病人吃饭难、打电话难、洗澡难问题三项实事工程的满意率为92.91%。专家测评,这些医院的服务达标率为91.81%,医疗质量合格率为91.69%。广大群众认为行业服务达标活动是一项顺民情、合民意的民心工程。
文明小区建设也是一项民心工程,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欢迎。针对有的居民区垃圾成堆,学校、医院等设施不配套,公交、邮电等公用事业跟不上,商业网点不齐全等情况,我们开展了“以环境整洁优美,社会秩序安定,社区服务全面,邻里关系和睦,文化生活丰富”为标准的文明小区创建活动。这项活动深受群众欢迎,因此发展很快。总之,精神文明建设成效如何,要看群众欢迎不欢迎、高兴不高兴、得益不得益。只有这样,才真正实践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群众路线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战胜敌人、克服困难、夺取革命和建设新胜利的法宝。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它也是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法宝。


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贯彻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

  转变增长方式提高整体素质
张金山
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党中央为推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而制定的一项基本决策,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重要指导原则。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要求是:“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近年来,河北武安市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重要的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一方面经济发展的内在矛盾和客观规律迫切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经济增长的重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另一方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条件也已初步形成。然而,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首要的任务是必须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多年来,由于企业体制的设置,生产经营的运营方式,生产要素和资源的配置,是完全按照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安排和进行的。因此,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了固有的思维方式:片面追求总量扩张的观念,只讲发展速度不讲经济效益的观念,重生产轻市场的观念,等等。如果不从长期禁锢人们手脚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不从人们已经形成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观念中转变过来,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是不可能的。为此,武安市委、市政府根据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讨论,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让广大干部和群众进一步强化效益意识、质量意识、管理意识、市场意识和科技意识,破除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做法,树立奋发进取、迎接挑战的观念;破除轻视科技、不抓技改的做法,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破除单纯追求发展速度的做法,树立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观念,并且,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做到“三个坚持、三不追求”:即在投入上坚持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不片面追求扩大规模;在生产上坚持生产高附加值的适销对路的产品,不追求没有效益的产量;在质量上坚持经得起市场和消费者的检验,不追求忽视产品质量的品种数量。“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大讨论,为推动全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创造了良好和谐的社会环境。
选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总体措施和要求,这就为各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指明了正确的方向。结合武安市的实际情况,我们选择以抓好企业科技进步为突破口,切实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长期以来,武安市工业企业普遍存在规模过小和专业化水平低等问题,造成企业投入技术开发的人员数量少,企业投入技术开发的资金少。实践证明,要加速科技进步,必须使企业成为产业技术进步的主体。武安市重点抓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调整企业组织结构,组建企业集团,使企业有能力从长远和整体利益出发,统一规划本企业科技进步活动,集中企业集团内科技人才和资金进行技术开发;二是采取有效措施,鼓励企业大力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项目。近年来,武安市组建了12家企业集团和15个乡村工业小区。这些企业集团和工业小区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冶金、建材、煤炭三大支柱产业,增大科技投入,实施煤变电、铁变钢、石头变建材的“三变工程”。市里有关部门还积极帮助企业从全国各地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引进先进技术和生产工艺30多项,新上技改项目85项,总投资1.2亿元,取得了显著成效。如市水泥行业引进新技术18项,全市水泥产量由原来的70万吨提高到150万吨,经济效益提高了1000多万元。市冶金行业在扩大生铁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加大了铸造、炼钢、轧钢等环节的技改工作,新增产值4.2亿元,增加经济效益6000多万元。市里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加强质量管理等工作,大力推行“名牌工程”,对市场前景广阔,基础条件较好,拥有名优产品的企业,重点抓上批量、上规模;对有市场、有效益、有后劲的新产品和新项目,重点抓技术开发,抓投产见效;对现有的骨干企业,采取扶持措施,帮助其寻求合作伙伴,引进资金,提高其产品质量和生产规模,提高其产品的市场覆盖率,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这些举措的实施,推动武安市的经济建设快速发展。1995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3.16亿元,比上年增长31.7%;完成财政收入近2亿元,比上年增长30.4%;农民人均收入1841元,比上年增长77%。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为了切实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武安市委、市政府认为,目前必须重点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第一要处理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经济体制转变的关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转变经济体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联系极为密切的两个重大问题:转变经济体制,主要涉及生产关系的变革,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清除体制上的障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主要解决生产力如何发展问题。两个转变既互相依存,又互相促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能将“两个转变”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也不能相互替代,混为一谈;而是要准确全面地把握“两个转变”之间的有机联系,抓住关键环节,深入细致、扎实有力地做好工作。
第二要处理好本地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促进全局性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系。全局性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由每个地区去落实、去完成,局部性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搞不好,必然影响全局性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然而,必须看到,有些局部认为可行的措施,不一定对全局有利。比如,一些地区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一些产业和产品加大技改投入。但是,这些产业和产品正是国家产业政策需要限制发展的。这种技改投入,虽然有利于转变本地区经济增长方式,却不利于全局性产业结构优化,不利于全局性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因此,在解决本地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时,必须善于从全局的高度来认识和处理问题,使所做的工作既有利于加快本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又有利于推动和促进全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地方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要勇于牺牲地方利益,为实现全局性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作出贡献。
第三要处理好利用现有企业与新上项目的关系。在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中,要以现有企业为依托,坚定不移地遵循“三改一加强”的方针,把企业技术改造与改革、改组和加强企业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挖掘现有企业的生产潜力,提高现有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投资效益,形成规模经济,使之逐步走上集约型的发展路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不是不搞新的建设项目,但是新建的项目必须从重视外延型、数量型投资向重视内涵型、质量型投资转变,通过提高投资质量达到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目的,避免再搞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同时,投资要有重点,要把有限的资金集中起来,投资一个成功一个,不要贪多贪大,而要追求高效益,使新建项目尽可能在短时间内成为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柱和先导。


第9版(理论)
专栏:学术动态

  黄炎培研究学术讨论会综述
前不久,上海历史学会、上海市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中华职业教育社上海分社、《教育与职业》杂志社、华中师范大学和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等单位联合召开了“黄炎培研究学术讨论会”。与会代表就黄炎培在教育、政治、文化领域的思想和实践,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学者们普遍认为,黄炎培在教育领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有学者指出,黄炎培提出的“真正以职业为目的”的教育观,在教育思想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他的职业教育观,是面向全部社会职业,而不是特指某种职业;是面向全部教育事业,而不是特指哪一阶段的教育或哪一种教育机构。他找到了开门办学的“钥匙”。黄炎培创办的中华职业教育社,是批判落后的教育方法、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实验机构。学者们认为,对于黄炎培教育救国思想和实践的积极意义,应该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有学者研究了黄炎培在教育领域从事调查研究的史实,认为他在这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者们高度评价了黄炎培的爱国主义精神,认为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在他的行动的各个方面。学者们对黄炎培从“新场党狱”开始的政治生活,对于他参加同盟会和立宪运动的关系,进行了考查和讨论。对于毛泽东和黄炎培著名的“窑洞对”,学者们探讨了它在当时的历史作用及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积极意义。
学者们还讨论了黄炎培在文化上的建树,论证了黄炎培在方志学上的贡献。学者们对黄炎培的道德情操,他的诗词的人格魅力,他对杜月笙的正气感染等,进行了一定的研讨。(朱宗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