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7月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经济)
专栏:

最近,本报邀请国家部分部委领导同志座谈学习江泽民总书记今年5月的讲话《坚定信心,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步伐》的体会。这里刊登的是座谈会上的发言摘要。——编者
  坚定信心狠抓落实
国家计委副主任曾培炎
江泽民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于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指导当前搞好国有企业和整个经济工作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讲话深刻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形势和发展趋势,既肯定了国有企业为我国改革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也分析了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且明确指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快企业改革的步伐。这将极大地鼓舞国有企业的广大干部和职工振奋精神,发奋图强,励精图治,使国有企业的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讲话高度概括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针,这些方针是在总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十四大以来企业改革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提出并在实践中发展完善起来的,符合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符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再次重申这些方针,有利于全党上下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加快企业改革步伐。
——讲话明确把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企业改革的标准,提出判断企业改革成效的主要原则,并且突出强调要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及时总结经验,这必将促进从事经济工作和企业工作的同志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讲话再次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主管部门重视和加强对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领导,并提出了具体要求,使我们更加明确了工作的方向和要求,我们一定要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中提出的要求,做好各项工作。
当前,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正如江总书记所指出的,“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我感到,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经过十几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生产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一批国有企业已经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不断壮大,显示了勃勃生机和活力;也有一些企业由于经营机制、历史包袱和资源、市场等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经营机制不活,技术进步迟缓,内部管理松弛,生产经营困难。今年以来,企业亏损增加,亏损面扩大,经济效益进一步下滑。与此同时,随着进一步扩大开放,国有企业面对的三资企业和进口商品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我们要正确分析和把握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形势,既要充分肯定已经取得的巨大成绩和经验,又要敢于正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既要深刻认识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又要清醒看到通过改革和发展给国有企业带来的活力和巨大潜力,从而进一步增强搞好国有企业的信心,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经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附图片)


第2版(经济)
专栏:

  加快改革走出困境
中国纺织总会会长吴文英
江泽民总书记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针中指出:“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通过存量资产的流动和重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以市场和产业政策为导向,集中力量抓好一批国有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放开搞活一般国有小型企业,以利于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等等,这些非常符合纺织工业的实际,纺织工业的改革、改组、改造也正按照这些方针在积极推进。
近几年来纺织工业遇到了严峻困难。在世界性纺织工业加工能力过剩,中初级产品供过于求的情况下,我国纺织原料价格大幅上涨,其它成本也迅速攀升,从目前的迹象看,我国纺织品的国际竞争力受到激烈挑战,原有的市场份额有被挤占的危险。同时,增加了国内市场的压力,纺织初加工能力过剩的矛盾更为突出。解决纺织工业面临的困难,一方面需要国家在鼓励出口、恢复出口竞争力;改革棉花流通体制;加大压缩淘汰初加工能力度等方面给予综合配套政策加以扶持。另一方面要通过深化改革,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竞争主体,企业的机制得到根本转换。纺织国有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和推进,事关纺织工业产业升级、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大局。
“抓大扶强”是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的重要内容。九五期间,纺织工业将在全行业实施“22551”工程,即联系总结20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抓好20个化纤基地和500个骨干企业,培育扶植50个规范的、跨地区、科工贸一体化的企业集团,压缩淘汰1000万锭陈旧落后棉纺锭。在实施这一工程过程中,通过重点企业和优势企业的壮大与扩张,并使之产权多元化,经营多角化,产品多样化,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同时带动一批中小企业的发展,使之成为稳定行业经济运行的骨干力量。
“放开搞活”小企业是深化改革的重要部分。搞好小企业,有利于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市场经济的特征就是竞争,竞争的结果就是优胜劣汰。小企业经营机制灵活,市场适应性强,中小企业在高竞争行业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小企业在解决就业、保持社会稳定方面作用重大。放开搞活企业,必须坚持多种形式,改组、联合、收购、兼并、托管、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租赁、承包经营、中外合资、出售、破产等形式,小企业都可以大胆去试,大胆地闯,要保护中小企业改革的积极性。
纺织工业在深化改革、推进调整的过程中,面临着不可回避的两个难点,一是国有企业各类历史包袱沉重,二是企业机制转换滞后。国有企业的包袱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纺织企业大部分负债改造,负债率82%以上,债务沉重。企业离退休人员多,不少企业高达1∶1,试点城市和试点企业有一部分政策,但在量大面广的企业中还没有推广,在这些方面希望国家给予相应的政策。(附图片)


第2版(经济)
专栏:

  解放思想勇于实践
冶金部部长刘淇
改革的经验从哪里来?只能从实践中来。我们必须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实践。改革没有现成路可走。在冶金行业中,一些搞得好的国有企业都是在自己的实践中,勇于创造,形成了自己的经验。我们必须鼓励企业大胆实践,防止形式主义、“一刀切”、“一阵风”,才能使得各具特色的国有企业都找到适合本企业特点的做法,实现成为市场竞争主体,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目标。
江总书记的讲话在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判断国有企业改革成效的四项主要原则。正确理解这些原则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这些原则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从社会主义社会本质要求所派生的。1991年小平同志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后,极大地解放了全党思想,推动了改革开放的大发展。这次提出的主要原则,同样会解放全党思想,使大家认识到企业改革,只要有利于企业成为市场主体,有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增强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就应该大胆地去试。
第二,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的经济效益原则。把是否提高了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国有资产能否保值增值,作为与制度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同等重要的原则,全面地提出来,可以防止在改革中,只注意了法人治理结构,资产结构的建立,而对提高企业效益注意不够的现象。这是对改革实践中出现某些问题的总结。
在冶金行业中,确实有过教训:有些企业在改革中,建立了集团,进行了股份制改造,但对如何提高效益注意不够,结果是观念仍旧,机制仍旧,改革成效受到影响。他们在最近把转观念、转机制与完善企业结构结合起来,进一步发动群众,企业效益有了新的提高,改革深入有了正确方向。
第三,明确了在改革中讲政治原则。
国有企业改革,不仅是企业制度的变革,还是一个具有重大政治性的活动。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充分调动职工和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都是重要的政治原则。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把这些原则落实下去,不仅是口头上承认这些原则,而且是在具体操作中,加以贯彻。当前,企业中广大职工干部的积极性是高的,对改革的承受力是强的,潜力是巨大的,企业职工对企业有很强的向心力,对企业领导干部有极大的期望值。
第四,突出了全局观念。搞改革,总是企业一家一家来办的,从局部着手,但要从全局着眼。我们要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首先必须把关系国计民生大计的大型企业搞好。另外,我们在进行债务重组、引进外资等等活动时,必须以对整个国有经济是否有利为标准。有时候,需要局部服从大局。比如:为了全局利益,可以要求企业在不影响本企业利益的前提下,进行有导向的资产重组。有时,为了保护国有经济的安全,对外资投资领域及控股比例进行有效的约束,防止国内市场大量的丢失。显然,不能只强调一方面的利益要求,而不顾全局的要求。(附图片)


第2版(经济)
专栏:

  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
国家体改委秘书长郭树清
学习江泽民总书记的讲话,在三个问题上体会特别深刻。
一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紧迫性。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原有体制遗留下来的一些难点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二是国有企业改革中实践的重要性或首要性。国有企业改革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探索出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实现形式,这在世界上无现成的经验可以遵循,人们固然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自己的体会提出这样那样的看法,甚至各种理论设想或模式,但是解决这个问题归根结底要靠实践,要看是否实现了“三个有利于”,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真正统一认识。三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系统性。改革必须统筹协调,要从多个方面推进,要措施配套。
结合近两年的工作实践来学习江总书记的讲话,我感到非常重要的是一定要牢固树立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的思想,下一阶段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需要特别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具体问题:
一是要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紧密结合起来。这其实是不可分割的同一件事。几乎没有哪一个企业可以完全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的基础上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总要同时进行产业结构、资产负债结构、劳动就业结构,甚至还包括土地使用结构的调整重组。这样做也最有利于同时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二是要把存量调整和增量调整紧密结合起来。搞好国有企业的实质是搞好国有经济,搞好国有经济的实质是搞活国有资本。这就需要既盘活存量,又用好增量。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许多地方和部门对存量资产的流动和重组认识不足,与此同时,相当一部分增量资源仍然在按老的方式来配置,形成一边在改革老企业,一边在按老模式复制新企业的局面。许多地方的成功经验证明,把存量调整和增量调整结合起来,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三是要把国有企业改革与国有银行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国有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银行要向商业银行过渡,二者面临的任务和问题不仅十分相似,而且紧密相联。国有企业呆滞贷款大都是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国有企业不建立起风险和约束机制,国有银行就难以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机制。因此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的改革要同步协调,要互相促进。
四是要把搞好大企业与放活小企业紧密结合起来。搞好大企业和放开放活小企业,是搞好国有经济的两个方面,都应受到高度重视。由于大企业和小企业的特点不同,条件不同,改革的具体做法也应有所不同。但是,大企业改革搞好了,可以为小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创造更大空间,小企业改革搞好了,也可以为搞好大企业提供有益的经验或启示。
五是要把宏观层次的措施与微观层次的措施紧密结合起来。例如破产、兼并、资产债务重组和土地使用结构调整,既需要地方和企业做大量工作,也需要国家采取一些过渡性的政策措施。(附图片)(本版照片为本报记者张悦摄)


第2版(经济)
专栏:

  充分认识国有企业的作用和地位
财政部副部长张佑才
江总书记在上海的讲话充分表现了党中央对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的关心。这个讲话有很强的思想性、政策性、科学性和指导性,对统一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对坚定信心、狠抓落实、推进改革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石,中国的国有企业昨天、今天和明天都必须、应当而且能够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国有企业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在国民经济中占着主导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有企业的总资产平均每年递增12.9%,改革开放以来,平均每年递增15.5%,如果加上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国有净资产总量达到51920亿元。国有企业是国有资产的载体,不断壮大。国有企业的资产占全社会资产总额的65%,国有企业安排的职工占就业总人口的67%,财政收入的60%是来自于国有企业,这些都表明国有企业已构成社会主义制度强大的物质基础。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在贯彻国务院《转机条例》,实施财政的《两则》、《两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方面都取得初步成效,国有企业为我国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但也应看到,在改革过程中国有企业确实遇到了突出的矛盾和问题,集中表现在结构低下、管理松弛、资金紧张、体制不顺、机制不活。产品档次上不去,竞争能力差,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今年1—5月份国有工业企业的产销率为93%,比去年下降了近3个百分点,5月末产成品资金达到2255亿元,比去年同期上升400亿元。企业管理松弛,以包代管、以改代管现象还很普遍。在30.2万户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工作中损失挂帐几千亿元,我国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损失率在7%以上。资金紧张一直是困扰企业的大问题,特别是生产资金严重短缺,基建摊子大,占用了生产资金,物价上涨、消费膨胀,吃掉了部分生产资金,损失挂帐死掉了一块资金,企业间相互拖欠加剧了企业资金的困难状况;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不顺,各项配套改革滞后,以致企业机制仍然不活。国有企业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不在所有制本身,而是能够通过有序的深化改革逐步得到解决的。只要不失时机地推进深化改革,认真把握改革的方向和秩序,国有资本一定能够成为全社会资本中最活跃、最有生命力的组成部分。
党中央、国务院对企业改革极为重视,目标已经明确,今后要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步伐,务求突破。一是国有企业改革必须要与国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同步配套进行。二是要着眼于整个国民经济的调整,优化国民经济结构。三是要建立投资压缩机制和企业自我积累机制,防止基本建设膨胀和消费膨胀,引导企业将资金用于技术进步和调整结构上。四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用必要的增量调动存量的优化。五是必须把解决企业的不良债务和解决银行的不良资产相结合。要采取切实措施,减轻企业包袱,轻装上阵。六是切实加强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资金成本为重点,保值增值为标尺,全面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附图片)


第2版(经济)
专栏:

  积极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建立具有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能力的现代企业法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金融体制,关键是要创建规范化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绝大部分贷给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改革直接影响国有商业银行的兴衰。金融已成为筹集生产建设资金的主要渠道,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金融系统广大干部和职工,一定要认真学习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企业改革的重要讲话,深入开展“讲改革、讲政治、讲法纪、讲效益,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的活动,切实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
一是增资减债,促进国有企业转为有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能力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八五”时期,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百分之十二,物价每年平均增长百分之十一点四,同期金融机构存款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三十三,大大超过经济增长与物价增长之和。但是,企业生产经营依然十分困难,主要是企业资本过少、债务过高。增资减债主要靠企业积累和改进管理,但也需要多方面支持。除把一部分“拨改贷”改为“贷改投”,把一部分财政信用改为财政拨款外,要逐步扩大股份制企业,增设投资基金,引导城乡居民向国有企业投资。根据《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对企业贷款不可转为投资。
二是扶优限劣,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严禁无本经营,提高新增贷款的使用效益。国有商业银行要集中资金支持有市场、有效益、不挪用、守信用的企业对流动资金的合理需要。将大中型企业的贷款转由国有商业银行的总、分行直接办理。对贷款数额巨大的,可组织银团贷款。改进结算服务,在产供销比较密切的大中型企业中,积极推广商业票据,扩大商业票据的贴现和再贴现。建立主办银行制度,密切银行和企业的关系。
三是联合创新,支持国有资产的战略性改组。促进企业打破行业、地区的界限,按国内外市场的要求,对现有企业的组织、产品、技术结构进行改组。以大型企业为核心,组成企业集团,发展区域经济联合,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航空母舰”。如改进金融服务,发挥上海浦东的龙头作用,促进长江三角洲和长江经济带的联合发展。对其他经济带也要积极支持。适当发展资本市场,支持大型企业集团办好财务公司,筹集企业集团成员中分散的长期不用的资金,提高企业集团的技术改造能力。
四是兼并破产,切实解决危困企业的困难,妥善处理不良资产。由财政和银行适当集中资金,分期分批支持煤炭、纺织、森工、军工企业分流多余人员。好的企业兼并严重亏损的企业,对被兼并企业原欠利息可以免收,新欠的利息可以计息缓收,同时要分期归还本金。对资不抵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的企业,可支持依法破产,按规定冲销呆帐。对企业分立、租赁、合资、转产等,要落实债务,防止国家银行资产流失,及时揭露和纠正假破产、真逃债。(附图片)


第2版(经济)
专栏:

  坚定不移贯彻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针
国家经贸委副主任陈清泰
江泽民总书记在上海讲话中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八条基本方针。这是党中央对全国各地企业改革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
在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特别是1994年以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为主的国家宏观管理体制改革措施出台后,搞好国有企业的思路、方法和手段面临一次重大调整。即由简政放权、减税让利为主的改革方式,转向针对解决旧体制深层次问题,以制度创新和更多地运用符合市场经济的方法、手段推进企业改革。两年多来各地通过试点,大胆地进行了探索。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对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始有所突破,找到了一些可行的办法和出路。例如:以搞好国有企业为目标,着眼于搞好国有经济,搞好大的,放活小的,加速战略性结构调整;推动兼并、破产,减人增效,扩大企业重组的手段,着重建立新机制;多渠道增资减债,加速技术改造,提高国有资本质量;依托城市推进配套改革,调整政府机构,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加强试点,重在突破,完善立法,逐步推开等。在这些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近年来,江泽民总书记不断深入企业,调查研究搞好国有企业的方针政策。1993年他在到各类企业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大连召开了企业座谈会;1995年他在上海和东北地区深入调查基础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今年他再次到上海一带调查、座谈,之后将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上升为八条基本方针。这就为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大企业改革力度指明了具体途径,对全国各地搞好国有企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以这一方针为准绳,深入理解,统一认识,指导实践,国有企业改革就会更健康地向前发展。
江泽民总书记再次强调,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要鼓励探索,允许试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是非得失的标准,大胆去试,大胆去闯。目前的企业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深化改革就要触及旧体制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现在对企业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党已形成共识,但涉及一些改革的具体措施,统一思想的任务还很艰巨。我们要按照江泽民同志指出要具体把握的四个方面原则,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已经找到可行办法的,要认真总结、规范、推进;一时还看不准的,要允许试验,不急于下结论、出文件;尚未找到解决办法的,要继续探索。总之,要实事求是,允许试,不争论。核心是以“三个有利于”和“四个方面”为标准,使改革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使思想统一有一个共同的基础。(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