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7月5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经济专页)
专栏:

  把资源优势变成经营规模
边春友
皮毛是河北省辛集市的传统行业,早在明清时期就享誉中外,几百年来,曾养育了辛集人民。由于种种原因,辛集皮毛几度凋零。改革开放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市委、市政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为这一行业适合家家户户搞,发展皮毛,重振辛集皮毛雄风,不失为富民强市的一条有效途径,加上这里有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只要因势利导,昔日辉煌即可再现。市委、市政府不失时机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到1995年底,全市皮革加工企业达到万余家,从业人员5万多人,生产6大类、200多个品种,年产优质革1166万平方米,各式新款皮衣300万件,实现产值15亿元。皮革业成为全市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最具特色的一大主导产业,辛集成为全国著名的皮革制品生产营销中心。
传统优势找到了,但依靠分散式的粗放经营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发展,也给经营者和消费者带来诸多不便,直接影响着商品销售。没有理想的经营场所,限制了优势的发挥。基于此,辛集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果断决策。从1992年开始,在市区北侧兴建中国辛集皮革商业城,商城集贸易、加工、信息、科研为一体,采取“多种形势招商引资,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方法,目前已完成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1000多家客商乔迁城内经营。如今,商业城内平均日流量万余人,成交额500万元。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云集这里,同时吸引着俄罗斯、印度、新加坡、韩国及港、澳的客人,充分显示了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和辐射力。
商业城成功的经验,给辛集市领导有益的启示:发挥传统优势,必须形成规模经营。从去年开始,辛集市又规划出东柳科、试炮营、锚营三个制革工业小区,进区企业已达300多家,为生产高质量皮革制品奠定了基础。
一方特色产业的兴衰,关键在于质量。为使辛集皮毛在对手如林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辛集市成立了皮革协会和皮革工业公司作为行业领导,制订了《辛集市皮革制品标准》、《辛集市皮革制品商标管理办法》,由市技术监督局进行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不合格的产品不许出厂,不经检验的产品不准上市。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大力开发名优精品,先后聘请美国、意大利和国内皮革专家前来传经送宝。东明制革有限公司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工艺,生产的产品已与进口皮革相媲美。辛集皮革制品在“首届中国皮革商品博览会”上以工艺精良、质量过硬、款式新颖名声大振,“西曼”、“国冠”、“束兰”等一批名牌脱颖而出。
皮革,作为辛集市的特色产业,经过十年的精心培育,不仅在生产规模、产品档次、经济效益等方面有了发展,而且还带动了养殖、饮食服务、交通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辛集市羊存栏已达22万只,狐狸、貂等珍稀动物已在这里安家并大量繁殖,旅馆、饭店增加了200家,长途公共汽车增加到400多辆,程控电话已达2万多门。去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78元。
(作者为河北省辛集市委书记)


第10版(经济专页)
专栏:

  大力培植旅游支柱产业
贾治邦
旅游产业化面临的诸多问题,症结均在于没有走出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阴影”,没有摆脱粗放型增长方式的束缚。因此,培植旅游支柱产业,关键在于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为此在工作中要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改革和发展的关系。二是数量和质量的关系。三是资源和环境的关系。在具体工作中需要切实解决好几个问题:
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优化要素配置,搞活旅游企业。旅游企业是旅游产业的中坚力量,目前相当一部分旅游企业经营困难,包袱沉重。这些企业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转变机制。要按照“抓大放小”的原则,把企业改革推向深入。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放活搞好骨干旅游企业。以骨干旅行社为龙头,通过改组、改造、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组建以资产为纽带,集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为一体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推动存量资产优化组合,加快网络化和集团化进程,营造规模经济优势。对经营困难的涉外宾馆饭店,采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的方法,区别情况,予以支持。有的可通过重组债务的方式,改变资产负债结构,把贷款转化为投资,减轻企业的利息负担。与此同时,进一步深化旅游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改善和加强基础管理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增强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政府部门要把国家赋予企业的各项自主权不折不扣地落在实处,严禁乱摊派、乱罚款、乱收费、乱检查,为旅游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坚持国际旅游、国内旅游“两个轮子”一起转,全方位地开拓旅游市场,形成稳定的多元化旅游客源结构。当前,旅游市场正在经历着深刻变化,入境旅游进入了平缓期,观光游客增幅下降,商务游客逐年增长;老年游客减少,中年游客增加;团队游客大幅下降,散客大幅上升;大跨度长线团队减少,一地游、两地游增加;团队规模变小,随意性、选择性增强。
为了稳定和拓展国际旅游市场,需要有目的地策划促销攻势,有实效地办好重大旅游节庆活动。广泛利用各种宣传渠道、涉外活动、对外窗口开展宣传促销。加大省市之间尤其是热点城市之间联合促销力度,组成来华旅游的黄金线路。采取特殊政策措施,鼓励旅行社扩大自主外联。大力发展散客旅游,成立散客服务中心,以固定的产品、统一的价格、优质的服务搞好散客接待。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使传统市场稳中有升,周边市场逐步发展,新兴市场不断开拓。
国内旅游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开始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特别是实行每周两个休假日后,人们旅游的机会多了,兴致高了。我们应当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从战略高度重视发展国内旅游,认真落实“搞活市场,正确引导,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的方针,促进国内旅游上水平、上规模、上效益。把国际旅游与国内旅游很好地结合起来,以国际旅游带国内旅游,以国内旅游促国际旅游。
适应国内外旅游市场需求和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势,大力开发特色鲜明、竞争力强、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发展多样化旅游体系。
积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投入机制,加大投入强度,调整投资结构,增强旅游业的发展后劲。培植旅游支柱产业需要与之相应的资金投入。“八五”以来,陕西用于旅游业的投入数量可观,但投资结构性矛盾突出。涉外旅游饭店投入形成的资产占到全行业总资产的2/3,而对旅游业的直接投入严重不足,投入产出效益不尽如人意。因此加快旅游业的产品化进程,必须把立足点放在现有基础的挖潜、改造、改组、提高上来,以有限的增量投入调动和激活巨额的存量资产,求得结构优化、效益倍增、产业升级。对增量投入要运用市场机制和产业政策加强引导,既要保重点,又要高起点,主要投向旅游产品开发、市场开发和软件建设,以及旅游企业的技术改造,力争以较小的投资耗费和较短的建设周期获得较高的投入产出率和资金回报率。
增加旅游业的投入,不能再走计划经济体制下由国家拨款贷款、大包大揽的老路,必须建立多元化的旅游投入机制,依靠全社会的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形式地筹措旅游发展资金。要坚持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一起上,内资、外资一起上,实行“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重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资源开发项目,应纳入国民经济计划。有条件的可建立旅游发展基金,实行专款专用。同时,更多地吸引外商开发旅游资源,兴办“三资”企业,兴建旅游设施,经营除国家规定限制以外的旅游业务,相应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旅游业的集约经营水平。
(作者为陕西省省长)


第10版(经济专页)
专栏:

  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发展轻工业
于珍
近年来轻工业引进外资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外资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进入我国。到1995年,全国轻工业“三资”企业数量已达5万家,利用外资额约300亿美元。其中,轻工业系统的“三资”企业约8000家,利用外资约75亿美元。“三资”企业已成为我国轻工业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轻工业利用外资逐步进入成熟期的新形势下,利用外资要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一方面要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中国,增大我们的选择余地;另一方面要按照产业政策和长期发展目标的要求,引导外资进入我国急需发展的行业、急需发展的地区、急需发展的产品和急需发展的项目。
一是实施行业转移,以调整产业结构。要进一步利用外资发展轻工新兴行业,更重要的是引导外资改造轻工业传统行业,以促使这些行业通过合资、合作,缩小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适应国内、国际市场的需求。同时,借助外资的注入,盘活部分存量资产,积极开发或接受新产品,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带动轻工业更好地发展,丰富市场供应。
二是实施地区转移,以调整区域结构。在沿海地区继续扩大利用外资的同时,把利用外资向内地推进。沿海地区轻工业要扩大外向型经济,并尽快吸收和掌握国外先进技术,把某些资源初级加工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帮助落后地区发展轻工业。在利用外资上,我们也要鼓励外商到中西部和东部落后地区去投资办厂。中西部地区要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吸收外资来促进轻工业的发展,繁荣地方经济。
三是实施品牌转移,以调整产品结构。利用外资要由利用国外品牌为主转向发展国内名牌或合作共创新品牌为主。要利用外国资金、技术发展我们自己的名牌产品。如果说外商以前是以商品输出带动资本输出,那么现在采取的则是以资本输出带动名牌输出,再用名牌输出带动产品输出的办法。所以,我们要利用外国资本、技术来发展我们自己的名牌产品。
四是实施项目转移,以调整技术结构。利用外资要从吸收劳动密集型项目为主向吸收资金技术密集型项目转变;从吸收一般加工型项目为主向吸收高附加值型项目转变。要以市场换资金为主转向以市场换技术、换资金并重,提高我国轻工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促进轻工业的技术创新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并带动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
五是实施渠道转移,以调整外资结构。要以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为主向多渠道、多形式利用外资方向拓展。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利用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起来。要通过股票上市、发行债券等多种形式,尽量降低利用外资的成本,更加主动地利用国内、国际金融市场来融通资金,以促进我国轻工业的更快发展和保持民族资本的最大限度的保值、增值。
当前,轻工业利用外资方面应处理好这样五个关系:
处理好战略与战术的关系。实践告诉我们,利用外资在战略上要大胆,在战术上要谨慎。利用外资是促进我国轻工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大胆地、不失时机地充分利用外资。利用外资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的原则,促进了轻工业的发展和民族资本的保值、增值,就应该大胆地去试验,去闯。具体事情上和实际操作过程中要认真选好项目,选好合作对象。
处理好利用外资与发展民族工业的关系。利用外资与发展民族工业是可以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不能把利用外资与发展民族工业对立起来。适度地、有效地利用外资是促进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民族工业的概念已不再是自我封闭、纯而又纯的民族资本。那种靠百分之百的国产化过程、完全依靠自我积累发展民族工业的道路已不能完全适应飞速发展的经济。但是,不管世界经济怎样融合,民族工业仍然存在,所以,在利用外资时,一定坚持主体是我,主权在我,主要利益归我。
处理好分散与集中的关系。轻工业大部分都是竞争性行业和产品,如何利用外资主要由企业自主决策,但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必须对企业的决策从宏观上加强引导和协调,做到统筹规划,统一步调。
轻工业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单靠企业自身力量难以掌握宏观环境变化和市场动向,需要有关部门加以引导和协调,尤其在目前大跨国公司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来华投资的情况下,要组织国内同行企业协调一致,增强与外商谈判能力。
处理好合作生产与合作开发、创新的关系。利用外资要克服偏重于生产的倾向,把实现技术开发和创新摆在突出的位置上。要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加强利用外资后在国内的技术开发和创新。
处理好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的关系。要切实纠正只重短期效益的做法,引导中外双方走长期合作的道路。对那些缺乏发展潜力的投资项目,不应无条件地加以批准。作为参与外商投资项目的企业,应当重视自身的价值和长远发展,不能靠牺牲长远利益而获取短期效益。
(作者为中国轻工总会会长)


第10版(经济专页)
专栏:

  在国际合作中独立自主发展汽车工业
——写在世界汽车诞生100周年、中国汽车诞生40周年之时
李刚
40年前,1956年7月15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经过三年建设,把第一台国产中型卡车推出了总装配线。40年来,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来划分,我国的汽车工业走过了两个历史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由1956年—1977年是汽车工业的开创期,22年间累计生产了约125万台汽车,由原材料到零部件完全实现国产化,结束了中国人不能造汽车的历史。
第二阶段,由1978年—1995年,是我国汽车工业继续成长的18年。打开国门后我们开阔了眼界,找到了和国际汽车工业的差距。经过学习和吸收先进技术经验,我国汽车年产量由18万台增至143万台,18年累计生产超千万台,现在一年的产量超过过去22年的总和。产品结构渐趋合理,满足了用户的不同需求,结束了中型卡车一统天下的局面。
今后15年,我国汽车工业将进入一个决定性的成熟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里要把汽车工业建成集约型的自主产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是汽车的普及率要由千人9台提高到36台,要翻两番,任务艰巨。年创增加值由460亿元占GNP的1%增加到3%。普及型轿车售价由相当于人均GNP的20倍左右降到4倍以下,以适应城乡居民的购买力。
二是在国内外我们已经面临十几个强大的、寡头垄断资本的、跨国汽车集团的竞争,而我国的汽车工业(尤其是轿车工业)还没有形成自主产业,不具备足够的竞争实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低效的产业组织结构。全国汽车制造业有170余万职工,每人每年只生产0.8辆车,与日美等国每人10—20辆相差甚大。
第二,引进的轿车、微型乘用车和零部件的牌号、品种五花八门,缺少消化吸收和创新。需要开发出真正适合于我国的车型并组织大批量生产。
第三,缺少一个公平购车和用车的市场环境。
各级政府以各种名义,征收购车附加税、费,高的达零售价的50%,修车费用惊人。
第四,缺少投资来源。建厂靠外资和高利率的国内贷款,资金成本高。无法实现投资的政策导向。
以上这些都增加了私人购车和用车的难度(当前非国有企业购车的市场份额已占1/3),制约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庞大的农村用户只得选购廉价的简易农用车(去年年产200万台,保有量约1000万台,它们安全性差,污染高,油耗高),或大量选用摩托车(去年年产700万台,保有量已达2000万台)。
因此2010年汽车工业的发展将有两条道路、两种前途:集前两阶段发展的经验教训,扬长避短,走一条既要国际合作又要建立独立自主的汽车工业的道路,通过集约型的增长,尽快提高普及率,造福于中国人民。或者任其自流地发展下去,中国的汽车工业将淹没在国际市场竞争的海洋中。
既要独立自主,又要国际合作。所谓独立自主,就是《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中所指出的在市场经济运行的全过程中要独立自主地去进行,就是产品要自主开发;生产要自主组织;发展要自主决策;市场要自主促销。四者相互衔接,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理由很简单,中国的事要中国人自己办。在激烈的竞争中最核心的技术花钱是买不到的,只有靠自己。1978年以前,我国汽车工业在闭关锁国中能打下一定基础,充分说明独立自主发展工业的重要性。
但是,毕竟中国的汽车工业还相当落后,缺少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无论是产品开发技术还是工艺制造技术,我们都需要国际合作。我们需要转变对引进技术的依赖思想和提高引进技术的水平,不应贪图省事,躺在引进技术上,自己不动手,引了再引。不要只会吃套餐,成套引进,而要学会“点菜”,择优引进。配起套来为我所用。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不妨以产品开发为例,进一步说明自主开发和争取国际技术合作的必要性。先进的产品是带动工业发展的龙头,自主开发新产品又是建立自主产业的战略措施。中国当前亟需着手自主开发一套普及型轿车系列产品,以便适应中国的消费水平,不断满足不同层次市场的需求;将汽车工业的资产存量充分利用起来;调整产业组织结构,治散、治乱;培养和锻炼大批的产品研究和开发人才;带动零部件工业健康发展,打下支柱产业的基础。
这是怎么样的一种车型呢?应该说它是占我国汽车产量一半以上的普及型的中国车,低价车,清洁车,舒适安全车。
所谓中国车,就是要适合中国的使用条件,如,悠久历史所体现的汽车观;人口多,资源有限,经济不发达农业为基础,但又有迅速发展中的第二、三产业;幅原辽阔,地貌复杂,气候多样等自然条件。
所谓低价车,就是在汽车的使用寿命中,以最低的费用来取得必要的功能,适合于价值工程的要求。产品必须适于大量生产,具有小型化、多用途、轻量化、低能耗、少维修、坚固耐用的特点,适用于城乡居民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所谓清洁车,就是对自然环境来说低污染的车。应该尽量少向地球索取资源,最大限度地重复使用资源,最少向地球排出废物和污染源,做到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充分考虑到资源和代替能源的利用。
所谓舒适安全车,就是要处理好人与车之间的关系,符合人机工程的要求。一是确保人身的安全,二是为乘车人创造一个比较舒适的生存环境。
由以上的要求可以看到,我们的普及型轿车绝不是什么简易车,劣质车,减价车,而是具有高经济价值,高使用价值,高技术水平的精心制造的优质车,这种车既有中国的特色又有高技术内涵。追求汽车的低耗、安全、低污染是世界性的课题。1983年在美国八个政府部门和三大汽车公司合作组成的“联合开发下一代汽车”(PNGV)的项目中,要求在2003年前将美国汽车公司的平均汽车每加仑汽油行驶里程由27.5英里提高3倍,并开发热效率比现在水平提高一倍的内燃机热力循环。可代替能源和电动汽车都在加紧研究之中,所以我们通过国际技术合作提高自主开发水平的空间是极为广阔的。只要我们加倍努力,切实转入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既能独立自主,又有国际协作的中国汽车工业一定能发展起来,支柱产业的形成和轿车普及之日将会早日到来。
(作者为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顾问)


第10版(经济专页)
专栏:

  加强商检以质取胜
田润之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转变。根据这一要求,外经贸工作要坚持以质取胜战略,提高出口竞争力,增加出口商品附加值,形成出口增长主要依靠质量效益的机制。这抓住了牵动对外经济贸易工作全局的关键,也给我们从事商检工作的同志提出了一个新的重大课题。

随着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我国进出口商品数量迅速增长,商检部门的任务也日益加重。去年商检系统共检验商品157万批,检验货值为790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和2.3%。在检验过程中查出不合格进口商品1.8万批,及时出具商检证书供有关单位对外索赔,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5亿美元。堵住不合格出口商品1.3万批,经责成货主整理或换货出口,维护了我外贸在国际市场的信誉。
在外商投资财产鉴定方面,去年商检部门加大了工作力度,共完成外商投资财产鉴定2930批,比1994年增长42.5%,外商累计报价35.36亿美元的实物投资,鉴定后降值为31.62亿美元,为合资中方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74亿美元,避免了国有资产在利用外资过程中的流失。
在肯定我国外向型经济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从商检部门所负责的出口产品质量检验的角度和国际市场的需求来看,出口商品质量还存在不少差距。一是存有加工粗糙、包装不良,甚至掺杂使假,假冒伪劣问题;二是我国出口商品虽然制成品占了80%多,体现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汇率的出口商品所占比重仍然较小,质量档次不太高的中低档商品及资源性初级原料产品仍占有相当比重,价格档次上不去,影响了出口创汇及经济利益,又使出口贸易发展缺乏后劲。我们赚回来几百万美元,几千万美元,但很少有人认真算一算我们为此花了多大的代价。如进入美国市场的服装,我国平均每吨纤维销价1.33万美元,意大利能卖到7.69万美元,是我国的5.78倍;进入日本市场的毛巾,我国平均每100克纤维卖0.48美元,法国卖4.38美元,是我国的9.13倍。我国纺织品的出口量已占世界出口量的1/7,但创汇额只占世界出口额的1/14。
以上情况说明,以追求数量增长为主的出口发展方式已不适合我国的国情,继续靠增加出口数量来换取出口创汇额的增长已难以长期维持下去。

出口产品质量存在的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问题的解决也有赖于多方面多部门来齐抓共管。在这方面,商检有责任,也有条件、有能力发挥积极作用。当前要突出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严格执法,努力把好进出口商品质量关。
要提高自身工作质量,加强检验,健全监督制约机制,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要严肃查处不检验鉴定就出证放行和出人情证的现象。严格执法,必须认真坚持“四铁”精神,把查处逃检、漏检和打击假冒伪劣作为重点。我们要对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完善措施,并狠抓落实。在此过程中,我们要进一步密切与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关系,形成齐抓共管的执法局面。
2.加强监管认证工作,进一步从根本上促进进出口商品质量的提高。
监管认证是治本之举,与检验把关相辅相成,必须高度重视。加大进口商品安全质量许可制度的实施力度,特别是对列入《目录》的第二批商品要认真组织落实。继续做好对重要出口商品生产企业实施出口商品质量许可制度的工作,进一步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在此过程中,要加强对获证企业的后续管理,凡复查不合格的,坚决吊销出口质量许可证。进一步加强对出口食品加工企业的卫生注册登记工作,继续扩大对外注册成果,尤其要把突破对欧盟的注册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以帮助企业拓宽出口渠道,增加出口。要加强宣传和组织工作,更广泛、更深入地推行ISO9000系列标准,帮助更多的企业建立起符合国际标准的质量保证体系,提高对外竞争能力。
3.进一步加强鉴定工作,保障对外贸易顺利进行。
在开展外商投资财产鉴定工作方面,我们要在进一步加强宣传的基础上,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漏鉴、逃鉴。同时,还要积极探索开展验资目的以外的其他资产评估业务。要进一步建立和健全有关数据库,规范证书格式和用语,提高工作质量。在此过程中,要积极开展与国外资产评估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及时丰富管理经验,吸收先进的业务技术。在加强海运和空运出口危险品包装检验工作方面,要规范对危险品包装生产厂的质量考核,对重点产品进行全国统检。各地要配置必需的包装检测设备,严格检验把关。此外,还要积极筹备铁路运输危险品包装的开验工作,以更好地保证出口危险品的安全。
(作者为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局长)


第10版(经济专页)
专栏:

海南省琼海市民族工艺厂生产的珊瑚盆景、椰雕、珍珠等工艺品,远销17省50多个市,供不应求。图为该厂女工在细心给珊瑚盆景装箱。
张台麟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