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7月31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国际社会对我暂停核试验表示欢迎
新华社北京7月30日电中国政府7月29日发表关于暂停核试验的声明后,世界各国纷纷发表声明,对中国政府的这一决定表示欢迎。
美国白宫新闻秘书麦柯里发表声明对中国政府的声明表示欢迎,他说,由于拥有核武器的五大国都已公开承诺暂停核试验,国际社会应迅速行动,缔结一项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卡拉辛说,中国暂停核试验的决定是“积极的”。
英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说,中国暂停核试验将“促使其他国家参加缔结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这是一个“好消息”。
法国外交部发言人说,法国满意地看到中国暂停核试验的声明,希望中国的决定能为缔结全面禁试条约打开道路。
澳大利亚外交部长唐纳在一份声明中说,中国宣布暂停核试验是个“历史性事件”。
越南外交部发言人对中国暂停核试验表示欢迎,并说,越南希望所有国家争取进入一个没有核武器的世界。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拉伯国家共商反恐怖大计
“7+1”反恐怖会议在法举行
据新华社开罗7月29日电(记者安江)阿拉伯内政部长理事会工作会议今天上午在这里开幕,与会者将在3天的会议期间通过一项打击恐怖活动的联合战略。
理事会秘书长萨利姆在今天的会议上指出,恐怖活动近来在一些阿拉伯国家不断升级,一些外国新闻媒介借此蓄意歪曲阿拉伯国家的形象。他呼吁阿拉伯国家以具体行动向全世界证实,伊斯兰教与犯罪无缘。
埃及内政部长安全事务助理加迪尔少将在开幕式上指出,恐怖活动每时每刻都在威胁着全人类的安全,因此制订反恐怖联合战略十分必要。
在阿拉伯内政部长理事会的22个成员国中,有16个国家派代表出席了这次工作会议。今年1月5日,该理事会在突尼斯通过了一项旨在共同打击恐怖活动的“行动准则”草案。
本报巴黎7月30日电记者杨汝生报道:西方七国以及俄罗斯的外交部长和负责安全的部长今天上午在巴黎聚会,就进一步加强反恐怖的国际合作和更好地协调反恐怖行动交换意见。这次反恐怖会议是6月底在里昂召开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上决定的。
会议是秘密进行的。法国外交部长德沙雷特和内政部长德勃雷主持了开幕式,并在会议结束后举行了记者招待会。会议通过了25条反恐怖措施,其中除加强各国在警察和司法方面的跨国合作外,还就引渡恐怖活动罪犯方面增加了一些新内容,同时把监视国际网络和打击资助恐怖主义活动的团体也列为两项重要内容。


第6版(国际)
专栏:

  广岛市长表示
日本应承担战争责任
本报广岛7月29日电记者王如君报道:日本广岛市市长平冈敬今天说,日本应当承担战争责任,应当赔偿发动战争而造成的损害。
平冈敬是在今天下午接受来访的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和本报记者的联合采访时说这番话的。
关于二战期间日军在中国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平冈敬说,“作为一个日本人,我感到非常羞耻。”
在谈到一些日本政界人士对战争问题不时发表一些怪论时,平冈敬认为这是不负责任的举动。他说,不幸的是,有些政界人士不对过去的战争悔罪,设法为日本开脱责任,这是极其错误的,不会得到其它亚洲国家的尊重。回顾历史,二战期间的日本是亚洲国家的加害者,同时也是战争和核爆炸的受害者。


第6版(国际)
专栏:

  朝中社评论指出
桥本参拜靖国神社是侮辱亚洲人民
据新华社平壤7月30日电朝鲜中央通讯社今晚在此间指出,在日本帝国主义遭受惨败半个多世纪以后的今天,日本政府当权者再次前往靖国神社参拜军国主义的亡灵,“是对朝鲜人民和亚洲国家人民不可容忍的侮辱”。
述评说,尽管桥本声称他是利用“公务之余”,并且把自己装扮成不是以首相而是以“个人身份”前去参拜的,但是,“这绝对掩盖不了日本反动派企图复活军国主义和实现再侵略野心的阴险政治目的”。
述评指出,深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和占领之苦的亚洲人民一致坚决反对日本政府官员前往参拜。而桥本去年“8·15”就曾以村山内阁通产相的身份前去参拜。在此之前,他也是每年必到。
述评说,日本好战势力不仅不正视和清算过去,而且还去祭祀军国主义的亡灵,以图重温“大东亚共荣圈”的旧梦。朝鲜人民和亚洲国家的人民正密切地注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第6版(国际)
专栏:

  《长眠在中国大地上》在俄发行
本报莫斯科7月29日电记者许恒声报道:《长眠在中国大地上》纪念册今天下午在莫斯科“友好之家”举行隆重首发仪式。
这本纪念册主要记叙了抗日战争期间在中国牺牲的苏军战士的墓葬情况,收集了有关这方面的大量珍贵图片资料,由俄罗斯国际科学文化合作中心、俄中友好协会理事会和俄罗斯老战士委员会共同编纂。
俄中友好协会理事会主席、俄罗斯汉学家协会名誉主席齐赫文斯基院士,俄罗斯国际科学文化合作中心主任、著名宇航员捷列什科娃等出席了首发式。


第6版(国际)
专栏:

  中东外交活跃各方频频磋商
也门总统会见阿拉法特穆巴拉克会晤美国务卿
阿萨德会见阿盟秘书长约旦首相会见巴解官员
据新华社萨那7月29日电(记者蒋少清)也门总统萨利赫29日晚会见了来访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利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双方表达了在中东地区寻求全面公正和平的决心。
会见期间,萨利赫与阿拉法特就巴勒斯坦局势、中东和平进程的最新发展以及阿拉伯民族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双方表示要继续推动阿拉伯国家间的团结,为在中东地区实现全面公正的和平作出积极努力。
萨利赫重申,也门将坚定不移地支持巴勒斯坦人民在自己的领土上建立独立的国家,渴望恢复阿拉伯国家间的团结。
据新华社华盛顿7月29日电正在美国访问的埃及总统穆巴拉克29日同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举行了会谈。双方认为,为推动中东和平进程,保持在中东的外交势头是必要的。
穆巴拉克28日抵达华盛顿对美国进行为期4天的访问。据悉,他此次美国之行的主要目的是寻求美国作出保证,不放弃为使以色列利库德政府重返和平轨道所作的努力。他同克里斯托弗的会谈是为其30日在白宫与美国总统克林顿举行磋商作准备。
据新华社大马士革7月29日电叙利亚总统阿萨德29日在拉塔基亚会见了来访的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长马吉德。
据叙利亚官方人士透露,阿萨德和马吉德讨论了阿拉伯局势、中东地区的形势发展以及上个月在开罗举行的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决议的执行情况。
据新华社安曼7月29日电约旦首相卡巴里提今天在这里会见了来访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政治部主任卡杜米。双方就共同关心的问题,特别是中东和平进程的最新发展交换了意见。


第6版(国际)
专栏:

  安理会呼吁布隆迪恢复宪政
布临时总统希望民族和解
据新华社联合国7月29日电(记者王子珍、高坚)联合国安理会本月主席、法国大使德雅梅29日发表声明,要求布隆迪所有领导人尊重布隆迪宪法和人民的意愿,恢复宪政政府和秩序,停止一切暴力行动,为和平解决目前的危机进行谈判。
安理会主席的声明说,安理会对布隆迪军方领导人未能通过既定宪政机制解决分歧感到遗憾,安理会谴责推翻布隆迪宪政政府的行为。
据新华社金沙萨7月29日电据此间收到的消息,在25日政变后上台的布隆迪临时总统布约亚今天在布琼布拉呼吁国际社会帮助布隆迪实现民族和解。
布约亚在会见驻布隆迪的外交官时说,他希望这些外交官在布隆迪实现民族和解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布约亚指责某些外国势力企图分裂布隆迪。
另据报道,布隆迪主要的胡图族军事组织——保卫民主全国委员会领导人尼安戈马今天在接受比利时广播电视机构采访时表示,该组织拒绝承认布隆迪政变者建立的政权,但愿意与政变军方就尽快实现停火进行谈判。


第6版(国际)
专栏:环球扫描

  粮食:警钟长鸣
本报记者李新烽
生活在地球上的58亿人若每人每天直接间接消费1千克粮食,一年就需21.17亿吨。去年世界粮食总产量18.83亿吨,全球约有7亿人食不果腹。
世界粮食连续两年歉收,去年比前年减产6000多万吨,人均占有量降至20年来最低水平。
世界粮食已连续3年产不敷出,粮价攀升,居高不下,创15年来最高纪录。
世界粮食储备量连续4年下降,今春一度仅够全世界消费48天,比安全线少12天,降至历史最低点。
粮食短缺,国际粮食援助量从1993年的1700万吨下降到今年的760万吨,比去年又减少160万吨,成为1970年以来的最低点。粮食受援国面临饥荒。
联合国粮农组织7月21日发表的一项报告指出,世界人口增长将加剧粮食短缺。到2050年,要想满足人口的粮食需求,亚、非、拉、北美国家必须使粮食分别增产69%、300%、80%和30%。
粮食,向人类亮出了黄牌!
生产消费不均等
先让我们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一社会再生产的过程来考察当前的世界粮食问题。
人类食物的90%是在耕地和牧场上生产的,10%来自海洋。全世界现约有耕地13.6亿公顷和水果树等多年生植物地1亿公顷。人类在70%的耕地上种植粮食作物。
就耕地面积而言,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要多一些,但由于人口太多,发展中国家的人均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比发达国家少得多。
目前世界粮食生产的基本格局是,发达国家生产的粮食接近全球粮食总产量的一半,美、加、澳等少数发达国家生产过剩,多数发展中国家粮食匮乏。粮食生产的不平衡导致了分配与消费的不均等。发达国家人均年消费粮食700多千克,发展中国家则不足300千克。发达国家谷物消费的20%用作口粮,70%作饲料粮;发展中国家则恰恰相反,占人口总数20.6%的发达国家消费了世界谷物产量的40%。
多年来,世界粮食总产量一直在18亿吨—20亿吨之间徘徊。约2亿吨的国际粮食贸易量无法弥补生产不平衡造成的消费不均,且不说贸易量的一半是饲料粮。
除自然因素外,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粮食生产和消费上的差异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悬殊造成的。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在农业机械化和良种化的程度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对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亦有不利影响。
世界粮食增长率呈下降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二战后世界粮食增长率呈下降趋势:从50年代到90年代,每10年相继为3.2%、2.8%、2.3%、2.1%和2.0%;人口增长率虽从80年代始略有下降,但总体上仍停留在约1.9%的水平上。于是,人粮矛盾日益突出。
造成这次粮食匮乏的原因,除人口增长因素外,还有两个因素:一是恶劣的气候使世界主要产粮区美、加和欧洲部分国家粮食减产;二是中、俄、韩三国粮食进口量增大。一减一增,缺口加大。由于粮食问题和人口爆炸、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三大全球性问题交织一起,相互作用,这次的粮食危机使全世界皆有察觉。
那么,地球究竟能养活多少人口?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计算,每人每天最少需要2385大卡热量和38.7克蛋白质,才能保持健康。可是,发展中国家的不少居民人均食物消费量却在生理需求的标准线之下,在地球上构成“饥饿地带”。
“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食必常饱,然后求美”。问题的答案见仁见智,不一而足,焦点在于人类以什么标准来生活。按美国目前人均年消费粮食800千克的水平,去年世界粮食总产量可养活23.5亿人,按印度人均200千克的水平则是94亿人。
如果现有世界耕地面积保持不变,用其70%种粮,亩产量达到专家预测的最高标准480千克,地球上就可以有85.7亿人过上美国现在的生活。
面对粮食挑战并非束手无策
客观世界的发展远比简单的数学公式运算复杂。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粮食问题的严峻性。不说粮食歉收,即使丰年全世界每天也有3.5万名儿童死于与饥饿有关的疾病。粮价暴涨已使英国人担心会花一英镑买一个面包,那些囊中羞涩的国家和居民又如何呢?
粮价猛涨,使得低收入的缺粮国今年将额外支付30亿美元进口粮食。
粮价上涨预示着财富将在全球范围内发生从粮食消费者向生产者的转移。已有人提出要谨防粮食短缺被用于政治目的,否则,世界将濒临一场“迫在眉睫的灾难”。
尽管粮食的生产与消费有其不平衡性,但从总体上看,世界人口在增长,粮食也在增加,而且粮食增产超过了人口增长的幅度。世界人口从1950年的25亿增加到现在的58亿,年增长率约1.9%;世界粮食从1950年的约7亿吨增加到现在的19亿吨左右,年增长率约2.5%。世界人均粮食占有量不断提高。
面对粮食问题这一永恒的挑战,人类并非无能为力。各国正在大力发展农业高科技,继续挖掘增加单位面积产量的潜力。粮食问题也已引起世界各国政治家的关注。美国取消了农业补贴以促使其农业总体产量增加;欧盟减少休耕地面积;俄罗斯也扩大耕地面积15%。
发展中国家粮食问题的解决,除依靠援助外,关键是实现粮食基本自给。阿拉伯国家重视发展农业科技,争取自给自足。亚太各国采取得力措施,提高谷物产量。泰国大米出口今年可望突破500万吨。发展中国家提高粮食单产和总产还有巨大潜力。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仅1.68亩,为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1/4,去年粮食总产量4.65亿吨,名列世界第一,提高粮食单产仍有很大潜力。到2030年中国人口达到16亿峰值时,需要粮食6亿多吨。今后35年间年递增不到1%就可实现。建国46年来,中国粮食平均年递增3%。这表明中国人完全有能力养活自己。
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今年世界谷物产量将比去年增长5%,达到19.9亿吨。粮食供应紧张趋势今年夏收后会稍有缓解。然而,“源而流者岁旱不涸,蓄谷者不病凶年”。粮食忧患意识时刻不能忘记,警钟还须长鸣。


第6版(国际)
专栏:

  日本政要必须“补课”
古平
日本又在伤害亚洲人民的感情。7月29日,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参拜了靖国神社,并且以“内阁总理大臣”的名义在登记簿上签到。对于这一无视日本进行过侵略战争的历史、对战争罪犯顶礼膜拜的举动,亚洲各国人民和国际社会不仅应当谴责,而且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靖国神社是个什么地方?它是日本祭祀明治维新以后在历次战争中死亡军人的场所。二战以后,被国际法庭绞死的甲级战犯东条英机等人的灵牌也塞了进去。于是,是否参拜靖国神社,成了检验日本政要对待那场侵略战争态度的试金石。尊重历史的日本政治家,对那个地方历来不屑一顾;那些死不承认日本的侵略历史、处心积虑做翻案文章的政客,则把那个地方视作表露政治心迹的绝好场所,每年总会有那么几个阁僚去那里做一番表演。慑于亚洲各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和国际舆论的巨大压力,内阁首脑中则很少有人敢以这个身份去那里正式参拜。1985年,在任首相中曾根康弘以公职身份去了一次,遭到日本国内外舆论的严厉谴责。此后11年,没有哪个首相敢步其后尘。所以,桥本首相此举非同寻常,是个严重的事态。
今年1月,桥本就任日本首相之初,在国会的一次答辩中,明确承认日本“有过殖民统治和侵略历史”,给亚太许多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损害和痛苦”,并表示要“深刻反省”,“为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尽力”。对于桥本首相的这番表示,亚洲舆论给予积极的评价。前些天,他又表示:出于对近邻国家外交的考虑,他今年8月15日将不去正式参拜靖国神社。人们满以为,桥本首相在对待历史问题上会前进一步。孰料言犹在耳,他却提前去了靖国神社,并且对“内阁总理大臣”的身份毫不讳言。这实在令人吃惊,令人遗憾,令人气愤。人们有理由问:身为一国首相,在如此严肃的政治问题上,怎么能耍这种小动作?对广大亚洲人民,怎么能如此不诚实?言而有信,言行一致,这是人们对政治家的起码要求。“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中国这句古话,桥本先生应该知道。
应当说,在日本不时出现这样那样的怪事,看似偶然,不可思议,其实并不奇怪。这有着复杂的背景和根源。近年来,日本政局动荡,政党一再分化组合,右翼政客十分活跃,政治右倾化日趋明显。在国际事务中,日本迫不及待地要发挥政治大国的作用,种种论调纷纷出笼。有人主张“修宪”,突破宪法的约束,放弃“专守防御”的军事战略,把军力派往国外,积极参与解决国际纠纷。有人甚至不顾宪法的有关规定,鼓吹什么为了维护生死攸关的商路和海上能源通道,应当支持美国军队的行动。在这种气氛下,日本强化了同美国的安保体制,立即引起了亚洲国家的批评和警惕,这是很自然的。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举动,同这种反常气氛何其合拍。
战后50年来,日本根本没有认真反省那段历史,切实清算战争罪行。去年,全世界大规模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日本政界一些人却回避要害问题,搪塞国际舆论,在国会搞出个很不像样的所谓“不战决议”,在世人面前失去了一个使日本告别过去、面向未来的大好机会,歪曲侵略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的祸根未加触动。看来,如何正确认识那段历史,日本政要还得“补课”。这一课不补不行,晚补不如早补。自己不补,别人会逼着补。只有补好这一课,日本才能取信于亚洲各国人民和国际社会,才能确保走和平发展之路,才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与国力相称的作用。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


第6版(国际)
专栏:

  德里高级法院驳回拉奥上诉
本报新德里7月30日电记者李景卫报道:德里高级法院今天驳回前总理拉奥的上诉,确认了德里一地方法院传唤拉奥的有关决定。拉奥将于8月2日到法庭接受调查。
本月9日,德里一地方法院认为拉奥与神父钱德拉斯瓦密及其助手诈骗旅英印侨帕达克10万美元一案有牵连,传唤拉奥于24日到庭接受调查。拉奥不服,于16日向德里高级法院提出上诉,希望高级法院取消地方法院对他的传唤。高级法院在作出最后裁定之前决定,拉奥暂不出庭,先由其律师出庭接受调查。根据高级法院的这一决定,德里地方法院将传唤拉奥的日期推迟到8月2日。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德国积极介入中东事务
本报驻德国记者刘华新
7月21日,在德国的调解下,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党民兵首次交换战俘和阵亡战士遗骸,这是中东地区十余年来最大的一次战俘和阵亡者交换行动。此间舆论认为,这件事对中东和平具有积极影响。
在这次战俘交换中,真主党交还两名10年前扣押的以军士兵的遗骸和十多名被俘的亲以色列的南黎巴嫩军士兵,以色列则归还100多具黎巴嫩人和巴勒斯坦人遗骸及数十名被俘真主党民兵。德国总理府国务部长、主要调解人施密德鲍尔参加了交换仪式。
据报道,3个月来,德国一直在与以色列及黎巴嫩真主党的支持者伊朗和叙利亚秘密谈判。以色列前总理佩雷斯在位时,以方就请求德国总理科尔派人从中调解,科尔接受了这一请求,并多次派负责情报事务的施密德鲍尔前往中东穿梭斡旋。
德国与以色列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同时又与主要当事国伊朗保持联系渠道。科尔的对伊政策是进行“批评性对话”,认为这有利于促进伊朗的变化,同时也有利于德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发挥作用。这次交换成功便是施密德鲍尔多次与伊朗领导人秘密谈判的结果。此间一些舆论认为,德国的“批评性对话”政策发挥了效用,德国介入中东事务的方式开始从纯经济援助转变为经济援助与外交调解并举,更富进取性。这也表明,科尔去年访问中东时表示的德国不充当“调解人”的政策实际上已经改变。
美国由于对德与伊朗等反以色列国家保持关系一直持批评态度,自己堵塞了联系通道,使得德国这次代替美国调解成功,并在外交上得分。对于美国的指责,5月份科尔访美时,愤然回答:与伊朗接触是否正确,要看这项政策对谁有用。
双方达成交换协议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曾专门打电话给科尔表示感谢,并决定邀请科尔访以。德国调解人施密德鲍尔认为,这是中东和解的重要一步,并表示德国将继续进行调解。内塔尼亚胡则表示,以色列希望停止在南黎巴嫩的战事。他认为,现在说中东和平到了转折关头还为时过早。(本报波恩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7月29日,以色列放松了对巴勒斯坦自治区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封锁,准许更多的巴勒斯坦人进入以色列做工,这是一名巴勒斯坦妇女在穿过哨卡、进入耶路撒冷。新华社发(美联社照片)


第6版(国际)
专栏:

近日,美国马萨诸塞州警察带着侦查炸弹的警犬在波士顿罗冈国际机场内检查乘客行李。环航800次班机发生爆炸后,克林顿25日宣布一系列加强美国航空安全的措施。新华社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