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7月31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副刊)
专栏:艺术争鸣

  褒贬不一说《秦颂》
西边
历史片《秦颂》日前开始上映。这部投资高达4000万元人民币,仅服装、道具就要15个火车皮拉的国产“大制作”影片,一经面世,便在观众中引起了褒贬截然相反的看法。
春秋战国的金戈铁马、刀光剑影、合纵连横、群雄逐鹿,铸就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悲壮的一页。以此为背景,在表现秦国剪灭六国完成一统的历史进程中,着重讲述秦始皇和燕国大乐师高渐离,及高渐离与秦始皇之女栎阳公主之间所发生的故事,构成了影片《秦颂》。叫好者们或撰文或借接受采访表达自己的赞誉于报端,认为影片既有别于那种完全严格按照史实来创作的作品,也不同于那类“戏说”之作。它是“正说历史”的虚构,写出了“人心中的历史”,以精神不败的人性特质,艺术地展现了历史精神,体现了历史底蕴的真实。一些评论者认为,艺术作品反映历史可以有自己的眼光,它可以依据自己对历史人物的理解塑造历史形象,演绎人物关系,表达自己对历史的认识。《秦颂》在帝王嬴政与囚犯高渐离之间展开的精神较量,不以历史成败论英雄,而以精神成败论高下,显示了艺术审美的独特性;高渐离和秦皇之女的爱情,更显示出人格的征服力量。有观众称赞影片的美工、服装很到位,营造出了质拙而真实的历史氛围,祭河、阅兵等场面戏处理得很有气势。
然而,也有学术界、文艺界人士和普通观众看过影片认为,《秦颂》在人物塑造和故事情节的设置上,完全违背历史随意编排的做法,“不仅是对中国历史的糟蹋,而且还将贻害子孙后代”。有人指出,历史作品可以在史实的基础上适当夸张、合理虚构,但基本的人物关系是不能离开历史任意编造的,这是历史题材创作应遵循的基本法则。《史记·刺客传》中记载,高渐离痛恨秦始皇暴政刺秦未遂而被杀,二者始终是敌对的你死我活的关系。影片中却将历史事实变成了高渐离为报复秦始皇,强奸了他的女儿,甚至两人还产生了爱情;而素以法家思想治国残暴成性的秦始皇,却大谈儒家推崇的乐教异意欲借此收拢人心,因此对高恩宠有加始终不下杀令。这样的人物塑造和人物关系,完全背离了历史事实,也游离人物发展的轨迹,使人感到生硬、别扭。怪不得葛优演完高渐离还在说:“他到底是个什么人物,我至今还没想明白。”
一些观众认为,作为影片重要情节线的高渐离与栎阳公主的爱情,既缺乏历史可信性,也没有应有的思想性,只是一种商业招徕。学者们批评道,用男女情欲纷争来诠释历史的动因,这是历史的无知与艺术的幼稚。对此还有人指出,这和时下一些历史影视作品中,写“孟姜女”要加上孟姜女和秦始皇女儿的争风吃醋,写“西楚霸王”,硬把楚汉之争的成因说成是刘邦怕项羽抢了自己老婆等捏造历史的媚俗做法,同出一辙。
还有作者撰文认为,《秦颂》是一部缺乏艺术出发点,没有意义归宿的影片。作者说历史作品可以不拘泥于历史事实,但亦须具备历史意识和有见地的历史观念,但《秦颂》中看不到创作者深思熟虑的历史认识,只是一些支离破碎的想法。由于缺少对历史的真知灼见,因此对历史意蕴的挖掘只好让攻城掠寨、祭河、登基等宏大的画面奇观来承担。“当影片结束,非常客观化的历史叙述字幕出现时,我们茫然若失,不知影片的意义旨归何处。”
对于演员的表演,人们的看法也大相径庭。有人认为,姜文借其表演的独创性,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与人们观念中惯常的形象大不一样的秦始皇。葛优、许晴饰演的身为囚犯却内心强大的乐师,和叛逆的公主形象,也都各具光彩。
而不少观众却觉得,姜文的秦始皇身上多的是匪气、霸气,独独少了帝王气;葛优饰演的高渐离,作为一代大音乐家,却少见儒雅之气;至于许晴的栎阳公主,更像一个身着古装的任性的现代女郎。


第12版(副刊)
专栏:

  徐虎
学院的舞台欢迎您
——话剧《徐虎师傅》排演记
戴平
优秀共产党员徐虎的动人事迹见诸报端后,震撼了我们上海戏剧学院。他坚持11年,天天晚上7时开箱为居民排忧解难的服务精神,他的“你不奉献我不奉献,谁来奉献;你也索取我也索取,向谁索取”的朴素格言,在全院上下引起极大反响。在拜金主义重新啮蚀一批人的良知、“奉献精神”被有些人讥为“古时丹”的情况下,徐虎这位先进典型的树立,无疑闪耀出更加动人的熠熠光彩。学院党委认为,以艺术的形式弘扬徐虎精神,无论是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还是对于学院的出人出戏来说,都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因此,学院决定创排一台反映徐虎感人事迹的戏。
此事说说容易,做起来却大不易。戏剧要有较尖锐的矛盾冲突,要有曲折跌宕的故事情节;但是,徐虎在近4000个夜晚中所做的,均是一些平凡小事,并无多少波澜起伏。徐虎本人性格平和,很少与人争执,即使受了委屈,也往往放在心底。这对于戏剧创作而言,则是大大的难题。这出戏是描写当代的、我们身边的劳模,又不允许作过多的艺术虚构。如是,要把戏写得好看,就颇费周折了。我们组织编创人员走近徐虎,学习徐虎,和徐虎交朋友,终于采访到了许多生动的细节材料。徐虎朴实崇高的人格,激起了孙祖平、陆军等四位编剧的创作冲动,他们精心构思,分场创作,集中梳稿,仅半个月就拿出了剧本初稿。在剧本创作之初,编剧和导演常在一起切磋琢磨,寻找到一种借鉴古希腊歌队的表现形式,剧本创作一次成功。导演苏乐慈、龙俊杰在二度创作中着意强化歌队的作用,不但让歌队与徐虎等剧中人交流对话,还发表议论,扮演角色,又起到群舞、造型的作用,烘托剧情,提升意蕴,使全剧更富诗情画意,更有深度和厚度。我们发挥了学院人才荟萃的总体优势,请国家级专家胡妙胜教授担任艺术顾问,并领衔设计舞台布景。全剧组团结合作,齐心协力,连续苦干三个星期,终于将大型诗情话剧《徐虎师傅》搬上了舞台。6月14日在上海首场公演后,获得了专家、领导和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有人认为,《徐虎师傅》是一出“宣传戏”,在艺术上搞不出多少名堂来,多排演这类戏是掉价的。高等艺术学府的舞台,只能接纳经典作品,才能体现高水平。我想,“宣传戏”不应是一个贬义词。话剧作为一种艺术样式,不论表现何种题材,总是要宣传某种思想、某种观点的。不宣传任何思想观点的作品,也即康德所崇尚的、属“纯粹美”范畴的话剧作品,恐怕是极少的。话剧自从本世纪初传入我国后,正因其能及时反映现实生活、激浊扬清,所以能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扎下根来。也即是说,它的命运与“宣传”有关。上海戏剧学院作为一所培养话剧、影视高级人才的基地,诚然应向莎士比亚、契诃夫、布莱希特、皮兰德娄和曹禺、田汉求教,努力从中外经典名作中汲取营养;但也不能把学院的大门紧闭,拒绝现实生活中的英模人物走上舞台。创排诗情话剧《徐虎师傅》,既是对中国话剧优良传统的承袭,也是对学院教学水平和整体创作能力的一种测试。
在舞台上弘扬徐虎精神,决不是枯燥说教的同义语,更不是复述英雄人物言行的“传声筒”。我们在创排《徐虎师傅》的过程中,特别注重艺术质量,花大力气提高戏的审美价值。首先,剧本达到了出版水平(已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导演、演员和舞美工作者在二度创作中也都全身心地投入,殚精竭虑、煞费苦心。饰演徐虎的青年教师洪彬,为了在表现中达到形似与神似的统一,把有关徐虎的资料、录像带全部找来,悉心钻研,还多次访问徐虎,同他促膝谈心,揣摩他的神态举止、言谈笑貌,终于比较准确、忠实地再现了“这一个”人们熟悉的人物。他那沉稳、憨厚的舞台形象,得到了广大观众的高度赞扬,也得到了徐虎本人的肯定。徐虎说:“很像我,很亲切,很真实。”这出戏在演出20余场之后,在一片叫好声中,主创人员认真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对每一段戏又细细地抠,反复地磨,对音乐、布景、灯光、服装都作了修改加工,特别是聘请了著名青年作曲家刘湲为全剧重新谱写、制作了音乐,更强化了戏的诗情。正是由于对这出“宣传戏”在艺术上精益求精的追求,才使它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较完美的统一。专家们评论说:“它使‘宣传戏’的面貌焕然一新”;“它是宣传品,更是艺术品”。
创排诗情话剧《徐虎师傅》,对我们学院的师生员工来说,还有一个重要收获,那就是徐虎精神在院内得到了实在的传播,参与排演和舞台工作的70多名师生员工,都把徐虎作为做人的楷模。剧组的老师同学,两个月来没有双休日,暑假也放弃了休息,大家精神都很振奋。许多同志还婉拒了优厚报酬的片约,默默地在剧中担任并不起眼的角色。一股正气在校园内弘扬,它对于整个学院的精神文明建设,将带来一种长效的收益。
(本文作者是上海戏剧学院党委书记)(附图片)
话剧《徐虎师傅》剧照


第12版(副刊)
专栏:

电视剧《李宗仁归来》在京开拍
由广西电影制片厂与中国华通物产集团山东公司联合拍摄的二十集电视连续剧《李宗仁归来》开拍仪式,日前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一九六五年七月十八日,李宗仁先生幡然从海外归来,震动了整个世界。本片从抗战胜利后李宗仁出任军事委员会北平行辕主任写起,结束在李宗仁一九六五年归来定居时,以纪实风格塑造性格鲜明、血肉丰满的李宗仁形象。李宗仁戎马半生,在旧中国最动荡的岁月中,经历了各种错综复杂的派系斗争,目睹了新旧政权的交替,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本剧由长影厂导演常彦执导,邵宏来饰李宗仁,张安安饰郭德洁,车豫正饰毛泽东,黄凯饰周恩来,赵恒多饰蒋介石,吴志远饰宋美龄。(路燕)


第12版(副刊)
专栏:

电视连续剧《总督张之洞》播出
由中央电视台、冶金部、大冶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黄石电视台等联合录制的八集电视连续剧《总督张之洞》,细致生动地再现了洋务运动杰出代表、晚清五大名臣之一的张之洞在担任湖广总督期间,创办汉阳铁厂,发展民族工业的非凡经历。张之洞虽然身为满清封疆大吏,权势浩大又掌管巨银,却能够不贪不霸,清正廉明,恪守贫寒。为此,毛泽东同志在评价中国近代工业四位创始人的历史功绩时,首先指出:“搞重工业不要忘了张之洞。”
继大型电视连续剧《东方商人》之后,《总督张之洞》是王新民导演又一力作,该剧着力揭示和表现了儒家思想文化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生、发展的深远影响。该剧由胡燕怀编剧,王志刚、谢芳、孙松领衔主演。该剧已在中央电视台与观众见面,不久还要在第一套节目重播。
(郁晓鹰)


第12版(副刊)
专栏:

《生命交响曲》在京研讨
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当代电视》杂志社、天津电视台联合主办的七集电视连续剧《生命交响曲》专题研讨会,近日在京召开。《生命交响曲》是根据美籍华人“轮椅斗士”张士柏先生一家真实感人的故事编拍而成,该剧充分反映了张士柏坚韧不拔的精神毅力及他们一家可贵的爱国主义精神。该剧由天津电视台、宁波北仑区委宣传部联合摄制。该剧近期将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王文)


第12版(副刊)
专栏:

中国剧协举办小品小戏征文活动
由中国剧协《剧本》杂志社和武汉市文化局联合主办的“九六小品、小戏、小剧场剧本有奖征文”活动,目前正在进行。该活动旨在鼓励和促进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小戏剧剧本创作,繁荣社会主义戏剧舞台。
(晓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