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7月30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议论风生

  劳动锻炼长才干
孙东海
据《人民日报》载,山东栖霞县大庄头乡党委、政府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组织乡干部参加劳动锻炼,改造思想,陶冶情操,增长才干,提高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了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仅据1995年统计,乡机关60多名干部全年共参加劳动1850余天,人均30多天,多者50余天。他们的经验值得提倡。
艰苦奋斗,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参加十三陵水库的劳动为我们带了个好头;邓小平、江泽民等领导人也多次参加植树劳动;焦裕禄、孔繁森、张鸣岐、李润五等为了群众的利益,为了一地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同呼吸,共命运,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赞歌。实践证明,无论在过去还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的大多数干部经常深入一线,参加各种劳动,继承和发扬党的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都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然而,毋庸讳言,也有极少数领导干部长年累月不下乡,不下厂,不参加劳动,忘了“根”,忘了“本”,淡薄了群众观点和群众感情;有的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侵蚀,腐化堕落,蜕化变质,追求享受,成了人民的罪人,像王宝森之流,终究受到了人民的唾弃。
晋朝有个皇帝,别人向他汇报说:天下灾荒,不少人没有饭吃,饿死了。他反问道:“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现实生活中像这样严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干部并非没有。很难想象,这样的人,能体察民间疾苦,真正为百姓谋福利。最近,江泽民同志告诫党员干部要讲政治。他说,什么是政治,政治问题从根本上说,主要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党员干部要把讲政治落到实处,就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的党员干部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入到第一线,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
记得小时候上学念书,课本里有一课叫《劳动最有滋味》;学校里每周还有两节劳动课。这使我对“劳动创造了一切”、“劳动最有滋味”、“劳动是最美好的”道理领悟得很深。长大后,进了机关,劳动少了,这些道理也渐渐淡忘了。今天,我们要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更离不开亿万劳动者的辛勤劳动。社会财富靠劳动创造,两个文明靠劳动建设。我们应当在全社会重新叫响“劳动光荣”的口号,各级干部应成为积极参加劳动锻炼的模范。
各级干部积极参加劳动锻炼,经常和群众汗流在一起,劲儿使在一处,这样才能和群众的心贴得更近,及时了解人民群众的愿望和需求,和群众产生共鸣,形成一种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的风气。只有这样,我们的干部才能更好地成材,更加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拥护。
(甘肃《党的生活》供稿)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在党支部书记岗位上

  千亩荒沙奉献歌
——记滦县西商家林村党支部书记苗福生
唐宣
仲夏时节,河北滦县的西商家林村的大棚葡萄到了收获季节,绿如翡翠,红似玛瑙的串串果实映衬着西商家林人的笑脸。
西商家林村,居千亩薄沙之上,是个拥有百余户人家的小村,这几年所走过的是一段何等艰辛的路啊!实现由贫困到富庶的跨跃,其中饱蘸了多少西商家林人的心血和汗水。每当回首这段创业史时,西商家林人总会先提起他们的好支书、他们的带头人——苗福生。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千亩荒沙更无路。面对180户人家“吃饭容易,揭锅难”的窘境,苗福生,这位年逾半百,有着30年党龄的庄稼汉,思变之心、致富之情一天比一天迫切。1990年8月16日,对于西商家林村来讲是一个庄严的日子。全村24名共产党员端坐在小小的村委会办公室,用近乎渴求的目光期待着他的答话。苗福生,面膛黝黑、紧拧浓眉,额头上的几条皱纹显得更加清晰了。只见他缓缓站起,激动地说:“谢谢大家这么信任我,看我三年,村子不变样,我一定自动辞职!”
从此,西商家林有了自己的第15任支部书记;苗福生也就从此同大家选择了一条负重奋进的创业之路。
走怎样的一条路呢?他开始收集各种农村致富典型事迹,查阅了上千份农村高效农业技术的资料。苗福生一行人骑上自行车出发了。他们按气候、墒情、村况等多种因素分类比较,到情况相近的先进村镇观摩。学习过程中,邻乡的农业土专家申杰民的大棚葡萄像磁铁一般深深地吸引住了他们。老苗动心了,他试探着问申杰民:“我拜你为师,教我栽葡萄吧!”土专家淡淡地一笑,没说什么。为了显示他一片诚心,他“四顾茅庐”,最终赢得了土专家的支持。
“集体投资建大棚!”消息一传出,在全村激起了一层小波澜。在这个封闭的小村里,人们过惯了平静的日子。
时值此际,已入深秋时节,树叶开始随风飘落。西商家林大棚建筑破土动工了。进入腊月,每天早上4点就开工一直干到晚上10点。就这样,苗福生带领一班人整整摸爬了两个月,村民们的手开始冻了,老苗的手肿得像两个大馒头,肩周炎、关节炎不时地发作,有时蹲下干活,自己都不能站起来。谁也不会忘记1992年春节前这段创业路上最艰难的日子。按计划,大棚必须在年前完工,否则育好的几万棵苗就要白白扔掉,民工们要工资过年,债主们天天讨债,还有十几个棚料没配齐,建筑款仍缺8万元。老苗病倒了,连着几天高烧41度,债主们对病床上的苗福生说:“苗书记,你安心养病吧,我们的钱不着急。”天那,到哪里去寻这8万元钱?苗福生的眉头拧得更紧了,额头上的皱纹陷得更深了。村委成员讨论到深夜,决定背水一战,卖掉全村唯一的“家当”——村委办公室和小卖部。少数人说:咱村出了个败家子。苗福生捧着这用家业换来的9万元钱,这位闻名遐迩的硬汉子此生第一次哭了,泪水像散珠子般滚落下来。他哽咽着对村委们说:“办公的地方没有了,连血本都搭上了,如果失败了,我就真成了败家子,就真成了西商家林的千古罪人,大棚建不好怎么向全村父老交代呀?”
办公室从此搬入了未竣工的大棚中。1992年的腊月二十九,对苗福生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全村最后一个大棚蒙上了膜。为了让跟他拚死拚活一年却没领到分文工资的战友们吃顿有荤腥的年饭,他亲手杀了自家还不够100公斤重的猪,把肉分给了大家。
北京农业大学晁无疾教授成了他的良师益友,苗福生坚持每月为村民上农业技术课。从1993到1995三年里,苗福生当了三年的老师,也当了三年的学生。1994年,全村大棚收入32万元,人均年收入突破1710元,比1992年增加了899元,实现了翻番。1995年闯过了大棚产值百万元大关,纯收入90多万元,人均年收入达到2300多元,1996年实现了户均一亩棚。“三年翻身,五年大变样”的誓言终于成为现实。
从1992年到1995年这四年艰苦创业的磨砺中,苗福生这位荒沙滩人民的好儿子,一名普通的农村党支部书记,承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痛苦和磨难,付出了常人无法付出的代价,赢得了群众的爱戴。(附图片)
浙江矿山机械总厂加强企业党建,积极吸收优秀青工入党,该厂党委连续四年被评为市级先进党组织。图为厂党委利用黑板报对党员群众进行思想教育。卢国良摄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基层党建巡礼

  一身正气
——记泰钢党委书记、总经理王守东
本报记者王政
一位拥有5亿元固定资产的国家大型一级企业的党政一把手,出差只要不是对方招待,总是挑最便宜的旅店住宿,到街头吃小摊,以致于说起省城的小饭摊,他比老济南还熟悉。
10多年来,公司年年有新房落成,而他一家7口住的还是和普通职工一样的旧楼房,1993年职代会上,职工代表联名提议为他建新房,并形成了决议,可他就是不松这个口。
公司年创利税6000多万元,可他带领党政一班人多年来一直拿一线工人奖金的70%……
在山东泰山钢铁总公司,提起党委书记、总经理王守东,不论是干部还是职工,都会怀着崇敬的心情讲出一串动人的故事。
泰钢位于山东莱芜雅鹿山下、大汶河旁,这里曾是春秋时期齐鲁长勺之战的古战场,保存有著名的汉代古冶铁遗址。1984年王守东挥笔请缨来到泰钢的时候,这座1971年建成的钢铁厂已停产3年,累计亏损4600万元。企业千万元资产已变卖一空,只剩下两座搬不动、砸不烂的高炉残体,厂区荒草过膝、野兔成群,1800名职工四散求职。
“高炉不能倒,钢厂不能垮,关键时刻,共产党员要勇挑重担!”为筹措修复高炉急需的300万元资金,王守东提上马扎、背上煎饼咸菜,一个月内三下上海。他跨进一家又一家机关的门槛,殷勤地帮人家打水扫地抹板凳,见什么活就干什么活。人家前脚把他“请”出来,他后脚又硬着头皮闯进去。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终于凭着山东人的真诚执著感动了上海冶金局,双方签订了300万元补偿贸易合同。
回到泰钢,王守东把铺盖搬到工地上,和工人们吃住在一起,顶烈日,冒酷暑,月当灯,风擦汗,昼夜苦战105天,攻克311项难关,完成了按常规10个月才能完成的高炉修复任务,当年创产值315万元,实现利税53万元。从此,泰钢走上了腾飞之路,逐步发展成为一个集钢铁、水泥、电力、焦化、煤气、运输、建筑安装等为一体的国家大型一级企业。
为保持创业时期那种顽强拚搏的企业精神,王守东提出了他的“车轮理论”:企业好比是一部汽车,党的领导、思想政治工作是前边两个方向轮,企业管理、技术进步是后边两个动力轮,四个轮子一起转,企业才能快速健康发展,而四个轮子中两个方向轮尤为重要。
王守东18年军队生涯中积累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派上了用场。为在职工中树立一种健康向上的主导精神,堵住歪门邪道等不健康东西的侵入,他制定了严格的学习制度。每周二、四各车间抽业余时间进行政治学习;每月一次全体职工集中学习;他要求泰钢人认真读《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学大庆人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提倡“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作风。与此同时,王守东一有空就下一线了解职工的思想状况,及时解决他们思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王守东明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政一班人的模范带头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而他这个“班长”更应廉洁自律。大哥瞒着他把100吨低品位铁矿石当高品位卖给厂里,他知道后,连夜赶回家把多卖的钱追了回来;侄女违反计划生育规定,他按厂规开除了她的厂籍;1993年,他家庭遭遇不幸,双目失明的女儿,治愈希望渺茫;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的爱子,又不慎坠楼,造成高位截瘫。这些常人难以承受的打击并未使王守东垮下去,就在儿子住院抢救的第二天,他毅然赶到公司,主持坚持了10年之久、每周必开的党委会,接待外商谈判代表……
“王书记真是铁打的汉子、真正的共产党员,他是把对家人无尽的爱转到了泰钢身上!”泰钢人被他无声的行动感动了。搞会战、打突击,他们任劳任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休息日,干部自觉坚守岗位,而且无任何加班费;天降暴雨,厂房进水,没有人下命令,干部职工下班后不是往家跑而是直奔进水车间;为积蓄力量,再求发展,泰钢职工工资、奖金明显低于兄弟企业,可大家情绪稳定,毫无怨言……凡是去过泰钢的人都会被干部职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雷厉风行的作风、争创先进的拚搏精神和干群之间的鱼水深情所打动。
对于他们的好书记,泰钢人更是倾注了一片浓情。工人们把王守东当亲人待,一年365天到他家串门的人天天不断,一晚上泡4壶茶都不够;王守东半夜去车间巡视,工人们悄悄地护送他回家……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唐代诗人李白曾写下了这首冶炼工人的赞歌。这,难道不是王守东和全体泰钢人的生动写照吗?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基层党建巡礼

  群雁高翔
——鞍钢“共产党员工程”纪事
本报记者王政
辽东半岛风景秀丽的千山脚下,一座拥有80年历史的古老钢城正在经历一场吐故纳新的伟大变革。一项以党支部“达标创先”、党员“八带头”为主要内容的“共产党员工程”,正在配合鞍钢的经济改革轰轰烈烈地开展着。
7.2万名党员正在用他们火一般的热情和身先士卒、勇于吃苦的拚搏精神感染着、带动着身边的普通群众;4247个基层党支部正像一面面旗帜召唤着鞍钢40万职工在改革攻坚战中勇往直前。
一年多前,鞍钢出现了历史上首次亏损。1995年,仅一二月份,公司亏损就达2.65亿元。
鞍钢该往何处去?关键时刻,党委决定把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作为大事来抓,提出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并以前几年一直开展的党员“建功立业活动”为基础,实施以“达标创先”、“八带头”为主要内容、形式多样的“共产党员工程”,帮助企业迎难而上,渡过难关。
鞍钢第二炼钢厂是党员“八带头”的倡导者。厂党委书记肖玉河介绍说,所谓“八带头”就是要求每个党员要在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生产水平、遵守纪律、党风廉政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和改革中带头。由于在这八个方面都做了具体的量化规定,党员有了明确的努力方向,又便于群众监督,二炼钢各项工作都有了进步。18号炉总炉长林学利,每天早来晚走,有时半夜赶来处理问题。精心的管理使他创造了连续生产40天未炼炉的鞍钢历史最高水平,仅此一项就为国家创利36万多元。1995年,他3次夺得冠军炉竞赛第一名,炉年产量居全公司7座平炉之首。
第三炼钢厂连铸车间连铸机长吴海泉,是位1988年才入厂的年轻党员,他挤出了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刻苦钻研烧钢技术,总结了一套操作方法。自1994年1月至今,他已连续浇钢4900多灌不漏钢,创全国冶金系统最高纪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他的操作法也被称为“吴海泉操作法”。
党员素质的提高为党支部“达标创先”活动奠定了基础。去年一年,鞍钢共对4175名党支部书记进行了培训,对172个党支部进行了组织整顿,对197个党支部进行了帮助教育、作风整顿。目前,全公司先进党支部1069个,占25.17%,较好支部2958个,占69.6%。1995年,共发展党员2516名。
“共产党员工程”极大地激发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1995年全年共提合理化建议10392项,实现技术攻关1100多项,回收废钢铁193.4万吨,共带动双增双节增利1.46亿元,鞍钢扭亏为盈,实现利润3.3亿元。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

  讲质量求实效
盐城深化党员“双学”活动
本报讯江苏省盐城市在开展党员“双学”活动中,着力在“讲质量、求实效”上下功夫,探索总结出了一套以整风精神深化“双学”活动的成功做法。
这个市以整风精神深化“双学”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不搞人人过关,而是侧重于引导党员正自身,树形象。这个市各级党组织积极引导党员重温毛泽东同志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著作和入党志愿书,对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对照张思德、白求恩、孔繁森的先进事迹,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43个党委正、副书记在相互批评中,敢于当“靶子”,敢喊“向我开炮”,诚恳地接受委员和一般党员的批评帮助。党员在民主生活会上不搞弯弯绕、隔靴抓痒式的批评,敢于打破情面,当面锣对面鼓地揭短“挑刺”,使9万余名党员认真纠正了自己的缺点错误。
这个市在“双学”中,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整改起。224个后进村和经济薄弱村的群众呼声最高的是,要求上级党委给他们配备一个好班子,选个能带领他们致富奔小康的领头人。市委和有关县(市、区)委立即进行研究决定,抽调565名机关干部进村任职,并在后进村和经济薄弱村中建立起1080名后备人才队伍,使这些村群众致富奔小康有了可靠的组织保证。
(宜民必佐中才)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

  抓两头促中间抓重点带一般
黄冈市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本报讯湖北省黄冈市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一手抓党建群体示范活动,一手抓后进村支部整顿,大大激发了基层党组织的内在活力,其成绩受到省委组织部的肯定。
近年来,黄冈市委坚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探索符合黄冈实情的党建新路。市委把“两头”之一的党建群体示范活动,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头戏”和“龙头”工程来抓。15名市委、市政府领导成员及各县市主要领导,都把所住乡村的组织建设作为领导工程的重要内容来抓。全市先后有789名乡以上领导到示范村包点。两年来共调整30个示范乡镇和195个示范村干部687人。示范活动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30个示范乡镇、300个示范村都新建了一批企业,有的还兴修了学校、公路、福利院等设施。
黄冈市同时狠抓后进村转化工作。截至目前,已对274个后进村整顿一遍。在整顿后进村工作中,黄冈还注重清理村级财务、加强社会治安和发展经济等。两年来全市对205个后进村的财务进行了清理,清退公款245万元、查处案件87起,处理干部90人。
(黄良章黄明钢)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

  解放思想优化环境促进发展
信阳开展干部思想作风大讨论
本报讯中共河南信阳地委、信阳地区行署新近在全区展开一场“解放思想、优化环境、扩大开放”大讨论,以此促进各级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
此次大讨论活动紧紧围绕扩大对外开放这个主题,地区城建、电业、土地、工商、税务等职能部门,紧密结合行业特点,深入开展专题讨论。通过讨论,破除了陈旧观念,强化了领导、干部的开放意识、机遇意识、工业意识和服务意识。同时,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信阳市工商局在为信阳市大信购物中心办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时,将一切手续在两小时内全部办理完毕,使该企业当场拿到执照。台湾独资的健康食品厂,1995年10月开工以来,尽管有关部门给予支持,但由于诸多原因,生产线迟迟不能投入使用。地区大讨论活动开展后,地区电业局派出调查组深入“三资”企业听取意见和建议,及时组织有关人员现场办公,减少了办事环节,确保了工程质量和进度。(赵建军王爱荣)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

  一个政工干部的人格魅力
——记沈阳空军明城油库政委秦军昆
齐培江李纲张志荣

一个干部有几个人说好,容易做到,要让人人称好就比较难了。但沈空明城油库政委秦军昆凭自己的人格魅力做到了这一点,上上下下都说他是:一个好人、一个难得的好政委!
上级说好:他入伍20年来,两次荣立三等功,一次荣立二等功;先后被沈空和空军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标兵”、“朱伯儒式的干部”。并两次被评为全军“优秀政治教员”。
官兵们说好:他先后陪伴过9名军事主官,都是一对好搭档,除两名部队整编时要求转业外,其他7位同志都得到了提升使用。官兵们都舍不得离开这位好政委,自1984年以来,干部战士转业、退伍后与秦军昆有过通信联系的约420多人;至今经常保持通信联系的有60多人,每年来往信件几百封。

秦军昆常说:“党的政工干部,要把党的温暖送到每个人的心坎上,以此为党凝聚军心。”
战士小贺家在农村,很小的时候父母去世,入伍后,哥哥姐姐也都结了婚。退伍时,秦军昆对他说:“你先走吧,我会给你安排个着落的。”果然,小贺回家不到半个月,秦政委登门了,他带着小贺找民政局,跑有关部门和单位,终于在一家乡镇企业为小贺找到了一分理想工作。
油库驻地条件差,干部找对象成了一个大难题。技术员曲长军眼看快30岁了,还没有找到女朋友。秦军昆想方设法给他牵线搭桥,后来不仅帮他找到了理想的伴侣,还一手给他操办婚事。政委的热心感动了新娘,结婚半年后,小曲的妻子就辞去了城里的工作,来到大山沟为官兵办起了一个军人服务社。

油库是个有“油水”的地方。一段时间,社会上油料紧缺,再加上价格上的“双轨制”,致使油库成了热门单位。地方一些人员,包括秦军昆的一些亲属和转业、退伍的战友,都想通过他买到平价油。秦军昆始终做到“身在油库、滴油不沾”,不给任何人开“绿灯”。在他的带领下,库党委“一班人”严格遵守各种规定,不徇私情,不谋私利,勤政廉洁,为部队做出了好样子,成为沈空后勤系统廉政建设的典型,并被沈空评为“发扬优良传统,廉政建设先进党委”,秦军昆本人也被沈空评为“优秀廉政干部”。
秦军昆多年如一日,从不请吃也不吃请,不搞拉拉扯扯的无原则交易,尤其是在战士入党、考学、学技术、改转志愿兵等一些敏感问题上,严格按照组织程序办理,坚持公道正派,不搞个人说了算。
秦军昆多次讲过:政工干部是党在基层组织中的代表,只有自己堂堂正正做人,才能引导别人走正路。从秦军昆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政工干部的人格魅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