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7月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5周年

  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关系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李淑铮
我们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的75周年诞辰。中国共产党在75年的长期奋斗中,一贯重视争取各国的同情者、支持者和合作者的工作。这种支持是相互的,我们也尽自己的力量支持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正义事业。可以说党的对外工作,为我们党的发展壮大和为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功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在我党取得政权后,作为执政党的对外交往,就同整个国家的对外关系紧密相连,并有力地推动了国家关系的发展。我们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就是根据党的对外工作的需要在1951年1月16日成立的。几十年来,尽管历史和国内外形势经历了许多曲折和变迁,但是,我们党的对外工作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经过全党的不懈努力,仍然得到不断的发展。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我们党的对外工作的方针进行了重大调整,在邓小平外交思想的指引下,党的对外工作在不断开拓中发展,出现了崭新局面。政党外交在国家整体外交中,在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方面,继续发挥了自己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政党外交的独特作用
冷战以后,旧的世界格局已经被打破,国际形势处在深刻变动之中。许多国家政局动荡,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这种深刻的变化突出地体现在政党的大分化和大改组上,政党的作用显得更加突出。在许多国家里,长期执政的有影响的传统政党丧失政权,党本身也四分五裂、销声匿迹,甚至自动解散。而新的政党却像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在各国政党数量大大增加、许多国家实行多党制的条件下,我们党区别不同情况,把握时机,同各国、各类政党接触,建立了各种形式的关系,对增进相互了解、加强友谊与合作,特别对保持国家关系的稳定和发展都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比如,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后,处于剧烈变动时期的这一地区各国,政党政治千变万化。我党恪守不干涉别党、别国内政的原则,尊重这些国家对本国发展道路的选择,及时地同各国一些主要政党接触,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谋求交往与合作,不因政党格局的变迁而影响国家关系。在冷战后的非洲实行多党制的情况下,我党又本着不忘故交、广交新友、突出重点、多方联系的精神,适时地同非洲36个国家的50个执政党、参政党和一些有影响的在野党建立了形式多样的联系。
用党的对外工作推动国家关系
多年来,我们党通过政党交往,为我国同一些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作了不少铺路搭桥的工作;在修复或改善同一些国家的关系方面,尽力创造较为有利的政治氛围;在推动和促进同大多数国家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
首先,我们党同一些友好国家执政党的交往,尤其是两党领导人的高层来往,对促进国家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比如,去年底越共总书记杜梅应我党邀请来访,通过两党最高领导人的再次会晤,进一步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了解、信任和共识。双方在联合公报中表示:要本着“大局为重、互谅互让、公平合理、友好协商的精神”,“妥善解决两国间存在的边界领土问题,不因分歧而影响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我们和东盟国家有着友好的国家关系。近年来,同这些国家的一些执政党也开始发展关系。马来西亚执政党联盟国民阵线秘书长拉赫马特在访华时说:“我们作为执政党认识到同其他国家执政党建立关系的重要性。”今年我党代表团实现了对马来西亚的正式访问。我党还应邀派代表参加了马来西亚主要执政党巫统建党50周年的庆祝活动。
党的对外工作在对未建交国家的工作方面有着较大优势。例如,从80年代初开始,我们就注意做拉美未建交国的政党工作,对其中一些国家同我国建交起到促进作用。现在我们党同拉美10个未建交国家的24个政党建立了联系,派团出访了其中8个国家,同这些国家的政党、政府和议会的一些高层领导人建立了比较密切的关系,结交了一批可信赖的朋友。
用政党之间交往推动经贸合作
近几年来,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明显上升,许多外国政党在党际交往中加强经贸合作的愿望愈来愈强烈。因此,我们在政党交往过程中,通过政党和党所联系的经济实体,为国内有关经济部门和地区牵线搭桥、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为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寻求符合双边与多边实际情况的合作途径。例如中联部下属事业单位中国经济联络中心目前已同81个国家和地区约68个政党、140多家公司、企业开展了业务往来。几年来,该中心促成了意大利C.M.C公司部分承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甘肃引大入秦工程,还促成了一些中外合资项目和贸易项目,如中国与西班牙合资的天津阿尔莎客运汽车公司,中德合资的青岛第二纺织机械厂等。此外,我们党在党际交往中就国外大中型企业的改革、治理通货膨胀等与国内改革和经济工作相关的问题,开展研讨、交流活动,为我们借鉴各国的有益经验发挥了积极作用。
广交朋友发展合作
随着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对外工作在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等方面进行了重大调整。我党十二大把“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作为处理同各国共产党关系的原则正式写入了党章。党的十三大又进一步确定了以这四项原则为基础发展同各类政党的关系。这些原则无疑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的对外工作指明了方向,开辟了新的广阔前景。这四项原则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它贯穿着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新型的党际关系应本着求同存异、互不强加于人的精神,不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作为政党交往的前提条件,同世界各国各类友好政党和政治组织谋求合作,广泛发展友好关系。
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不同纲领和主张的政党之间,意识形态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建立和发展党与党之间关系的主要目的,是在平等互利的条件下,在和平、发展等共同关心的问题上进行合作,增进政党和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促进国家关系的发展,而不是企图输出自己的意识形态,更不会去干涉别国的内政。我们党在与外国政党交往中,同一些在意识形态上有差异的政党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成功地搁置了差异和分歧,改变了以往那种因意识形态分歧而互不来往的局面。现在,我们不仅同世界多数共产党、也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民主政党、同各国主要社会党、同一些发达国家的传统保守政党,以及同东欧中亚地区新出现的一些政党,都有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的联系和交往。
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关系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经过不断开拓,有了较大发展,出现了一个“接触广泛、重点突出、内容丰富、方式灵活”的生动局面。从我党同外国党接触面来讲,与以往相比有很大扩展,我们现在已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不同类型的政党建立了各种形式的联系和交流。
(摘自李淑铮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表的广播讲话)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七月一日,正在清华大学进行中国研究课程暑期实习的香港浸会大学九十多名大学生,兴致勃勃地来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明年的今天,香港已回归祖国,看着那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同学们振奋不已。
新华社记者王呈选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