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7月29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为着“高峡出平湖”
夏洪青屈万奎何祥华
湖北秭归,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乡,三峡大坝库区第一县。秭归县人武部,在这片并不富饶但却是神奇的土地上,艰苦奋斗,留下了一串动人而又悲壮的故事。
为了三峡工程的兴建,秭归县人武部要迁建。1993年初春的一天,人武部召开了一次全体党员干部大会,政委乔全贤代表部党委发出了动员令:“现在,我们是一张白纸。在这张白纸上,我们要描绘一幅又新又美的图画。”会上,他给大家算了笔帐:人武部计划征地96亩,仅征地费就2100万元,建房费450万元,共需2550万元。国家补偿给人武部的移民费只有350万元,还有2200万元无着落。时间不等人啊!秭归县人武部的一切将从零开始。
不到一个月,部党委就做出一系列决定: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开垦荒山,发展种养业,为政府实施开发性移民规划创造条件;组建民兵工程团,直接参与工程投标,一方面为人武部筹资搞建设,另一方面为民兵脱贫致富找门路。
乔全贤是进驻三峡坝区的人武部第一位领导。那是1993年初春,坝区移民尚未搬迁,施工单位的“金戈铁马”已云集工地。这年的12月26日,是秭归新县城举行开工典礼的日子。然而,到了11月中旬,一条从三峡坝址中堡岛通往新县城的1.8公里长的公路尚无人揭榜承建。如果这条路不能按期开通,百台施工机械上不了山,不能如期开工,将会影响三峡工程的整体进程。新组建的秭归县民兵工程团,这个拥有16个民兵营、3000名民兵并具有法人资格的工程队伍,为什么不一显身手呢?乔全贤心一横,为了新县城建设如期开工,为了锻炼民兵队伍,赚钱干,不赚钱也要干!他和茅坪镇武装部长颜道金把任务接了下来。当时,两人一起来到工地,经工程技术人员一指点,不禁倒吸一口冷气:乖乖,要修的这条路扶摇直上,实际上就是从山脚绕“之”字直抓山顶。难怪精明的施工单位不干呢。
没有机械,租;技术人员不够,聘;用不上机械的地方,用钢钎、铁锹干。48小时内,700名民兵拉上了山,班排连营,军事建制,军队作风,营部设在半山腰。乔全贤、颜道金亲临一线指挥。就靠这种硬骨头精神、拚命精神和连续作战的精神,居然提前4天拿下了三峡附属工程第一标。
民兵工程团参与了整个新县城的建设。副部长熊作林,1994年8月进驻工地,他患有胆结石,病发时疼得要命。很多人劝他住院治疗,但他清楚地知道人武部正等着钱搞建设。他把药装在口袋里,疼了就吞几颗,硬是坚持工作。人武部机关坐落在一个斜坡山体上,要砌挡土墙,填平这坡地。为了日后大楼地基万无一失,熊作林顶着烈日,拿着图纸标啊、记啊,甚至把哪根桩打在哪都标得清清楚楚,为了节省钱,他有时彻夜不眠,拿出一个又一个方案比较,直到确定最佳方案为止。基地主任秦学礼,1994年进了工地,已经一年多了。他一踏上这片开发和建设的热土,就全身心投入到工程建设上。从工地到县城,坐快艇,不过两个小时,可他两年多回家不过三次,一次最长没超过两天。他患有慢性心肌炎和关节炎,刚到工地时连个工棚都没有,吃饭更是没着落,就吃方便面,一人吃掉4箱多,最后吃得一闻就反胃。


第11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水兵李国立见义勇为之后
一位年仅22岁的海军战士,在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受到6名持刀歹徒严重威胁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引发了一曲军民同奏的时代文明颂歌。
2月15日上午11时20分,一辆由南阳市开往洛阳市的长途公共汽车正行驶在中原大地。李国立在南阳探望亲戚后返回洛阳伊川老家,就乘坐在这辆只有11名乘客的汽车上。
12时30分左右,有6名持刀歹徒上了车。上车后,有2人把住车门,其他几名歹徒,开始搜乘客的口袋,有的从行李架上抢劫乘客的行李。身着便服的海军战士李国立看到歹徒们在光天化日之下的所作所为,再也坐不住了。他猛地站起身来,一边与6名持刀歹徒搏斗,一边大声喊道:“赶快停车报案。”公共汽车空间狭小,歹徒们倚仗人多,用尖刀凶狠地向李国立的全身刺去……。而后仓皇下车逃窜。“先抢救解放军!附近有没有医院?”女售票员喊着。“中南机械厂职工医院就在附近!”一位中年乘客一边说着,一边给司机引导去河南中南机械厂的路线。大家不怕鲜血染红了衣服,争着扶抱身负重伤的李国立。
来到河南中南机械厂大门口,由于司乘人员不知道职工医院的位置,女售票员立即向等待拉客的四轮出租车司机招手说:“小师傅,一位战士斗歹徒负伤了,请你帮着送医院!”
出租车司机二话没说,和其他乘客一起把浑身鲜血的李国立抬到车上,疾驶职工医院。出租车司机又按照医生写的纸条,把其他医务人员逐一载到医院后,没有留下姓名就悄悄地离开了医院。事后,才知道这名出租车司机叫仝长卿,是方城县高沟村的农民。
李国立急需输血抢救。但是医院没有血库!紧急之中,广播室发出紧急动员令,动员群众献血。不到10分钟时间,就有100多名群众赶到医院。“我就是AB型血,不用化验了!”38岁的职工何波气喘吁吁地跑到医院对采血的护士说。正在开会的张厚金跑来了,他的弟弟张厚才正在打扫卫生,听到广播后也来了。兄弟两人各献出了250毫升鲜血。6名群众的1500毫升鲜血,流遍了李国立的全身,使李国立度过了生命的危险期。
李国立受伤的第二天,已经是腊月二十八,铺天盖地的鹅毛大雪一下就是一个整天整夜。案发地的南召县县委副书记王建亭冒雪奔赴医院,代表县委、县政府亲切慰问了李国立。随后,南阳市、方城县、中南机械厂的上级中国工业兵器总公司,以及李国立家乡的洛阳市、伊川县等党政军领导先后赶到中南机械厂职工医院慰问李国立。人民爱战士情真意切。大年三十这一天,职工华金生把自家的唯一彩电搬到医院,对李国立说:“你安心养伤吧,今年中央台的春节晚会,我们全家人就在这里和你一起看。”7位退休的老妈妈担心李国立寂寞,一次又一次到病房和李国立聊天。“孩子,多吃点过年水饺。现在你妈妈不在身边,我们就是你的妈妈……”女话务员刘志文领着7岁的双胞胎女儿王欢、王乐,专程为李国立表演节目:《天上有个小月亮》、《山里娃》,逗得李国立笑了。
3月9日,身体基本康复的李国立返回他的家乡——洛阳市伊川县。英雄归来,只有68万人口的伊川县,这天欢迎英雄归来的各族人民群众竟达12万之多。许多群众是从三四十公里外的村庄专程赶来迎接英雄的。老年人扭着秧歌敲着锣鼓,少年学生手里摇动着彩旗和红领巾,女同志手里举着鲜花,男同志喊着口号……狮子队、秧歌队等等,欢迎的场面特别壮观。(卢永华李忠信)


第11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寸金之地谋“粮草”
童心田吴景生
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人均耕地面积0.67亩,仅占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的一半。特别是近几年,地方经济发展迅速,土地开发十分红火,侨乡、侨区、特区和大城市更是寸土寸金。武警福建总队要发展农副业生产,根本找不到现成的菜地。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多数中队吃菜吃肉依靠上市采买,标准伙食捉襟见肘。
手无寸土,发展农副业生产是不是就真的没招了?总队党委没有墨守成规。总队几名常委分头带领工作组下基层调查,走遍了全省所有基层中队的角角落落,走访了驻地党委、政府,找准了部队发展农副业生产的各种困难,理出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的新思路。
一支队担负着省委、省政府等重要目标的警卫任务。身居闹市,哪有地种?党委发动官兵献计献策,提出了“城里无地城外找,中队没地挖边角”的口号,仅一个月时间,全支队就平整垃圾场和利用墙边院角,在城区“抠出”生产用地20多亩。
一支队五中队驻守在福州市著名风景区乌山脚下,中队三面紧邻居民区,一面是45度的石坡陡壁,官兵们发扬“南泥湾”精神,肩挑手提,硬是从20多公里外的郊区搬来近百吨优质土和几十立方石头,在石坡上垒出42块“袖珍菜地”,筑起了蓄水池,化粪池,修建了梯田式猪圈5间。在官兵的精心培植下,这0.75亩菜地每年产菜达1800多公斤,猪圈出栏猪50多头,年收益2万元以上。“悬崖上养猪,峭壁上种菜”成为榕城居民争相一睹的新景观。
晋江市中队地处繁华闹市,中队原来没一寸菜地,官兵们到附近陶瓷厂搬来几百口废缸,收集了各种花盆、木桶,种上了各种瓜果和时令蔬菜,官兵们还从市郊运来肥土在房顶种上了大蒜、香葱。走进中队营区,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四季瓜果飘香。营院经济一年可为中队增加8000多元收入。
素有“小香港”之称的石狮市,中队官兵们不满足地方政府的优厚补贴,中队院子没空地,他们就在营区附近小山坡的乱坟岗上东一块、西一块,开垦出菜地2亩多,每年产菜万余公斤,基本达到了蔬菜自给,令过去不赞成中队种菜的政府官员刮目相看。
人多地少,寸土寸金,要使农副业生产取得规模效益,光靠养猪种菜显然不行。必须广开渠道,多种经营。总队坚持从实际出发,针对全省部队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实行分类指导,念好“山海经”,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宜农则农,宜果则果,使各地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有效促进了农副业生产的发展。
地处闽西北的三明支队,针对驻地山多、草多、沼泽地多的特点,重点发展养殖种植业,全支队已有100口鱼塘、100亩菜地,1000头猪羊、1000棵树,一万只家禽、一万株瓜苗。每个中队菜肉自给率分别达到了100%和70%,中队业余生产收入累计节余实现双超万元。
泉州支队多数中队在沿海,针对泉州海上养殖的优势,支队向地方租赁了30亩水面发展网箱养鱼。经过3年发展,网箱从200多个扩大到600多个,养殖草鱼、鲤鱼、甲鱼等中高档鱼种,年产值达50多万元。厦门、宁德支队所属沿海10多个中队也都充分利用海洋优势,大力发展海水养殖,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总队多种经营收入占农副业生产总收入的30%。
武警官兵自力更生谋“粮草”的行动得到了具有拥军光荣传统的福建省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军民合作开辟八闽“南泥湾”,共建“菜篮子”工程,使总队有了蔬菜、水果、养殖3个千亩基地,11个支队均建起了副食品生产基地,57%的中队达到人均一分菜地,95%的中队落实了每天人均一元的伙食补助。
生产大发展,伙食大改善,基层官兵生活水平和身体素质有较大幅度提高,全总队官兵昼夜发病率从原来的0.7%下降到0.3%,住院人数明显减少,100%的中队群体达标。养猪种菜的效益已直接转变成战斗力。


第11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一条腿走出的风采
杨人忠陈忠贵杨振国
刘树洪只有一条腿,另一条为掩护战友扔在战场上了。9年来,他用一条腿支撑起90公斤的身躯,走出了人生的辉煌:被集团军树为指导员标兵、保卫干部标兵,被北京军区评为学雷锋先进个人、“十大杰出青年”,近日又被北京军区授予“模范机关干部”荣誉称号,这是该军区历史上获此殊荣的第一位保卫股长。
两年前,一个重要的人生选择摆在刘树洪面前。团里空出两个位置:一个是保卫股长,完成的是急、难、险、重任务;一个是干部股副营职干事,是许多人都争着干的岗位。团领导认为,团队紧靠北京,安全保卫工作事关自身的稳定和首都的安全,让刘树洪挑保卫股长这副重担最放心,但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又不忍心让他吃这份苦。最后大家一致的想法是,先征求刘树洪个人的意见。
此后一个星期天,刘树洪拉着妻子张红彦来到八达岭长城。妻子明白丈夫的心思。刘树洪一条腿登长城,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每次都选择在人生关口的紧要之处。
刘树洪深情地说:“在战场上,是战友们冒着枪林弹雨,把我从敌人的包围圈里救了出来;从前线归来时,是年过半百的将军把我从火车上背了下来;在生活上,是你把纯真的爱情献给了我。我刘树洪虽然只剩下一条腿,但从来不服输、不退缩,只要能站起来,就要勇敢地向前攀登,决不停步!”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顽强努力,他登上了八达岭长城的最高峰——“好汉坡”。
1994年7月14日,刘树洪走马上任保卫股长。他从当军医的妻子那里受到启发,认为高明的医生,不在于能看好病,而在于能使人保持健康不生病。要当一个称职的保卫股长,就应该做好安全预防工作,在保持官兵政治合格和思想道德纯洁上下功夫。
为准确掌握部队的安全情况,不论白天黑夜,只要刘树洪在团里,就坚持每天在营区转一转,到小、散、远单位看一看,去重点部位查一查,与基层官兵聊一聊。行走不方便,他就骑着自行车转。两年来,他不知修理过多少次骑坏的自行车,光是自行车内胎就换过9条。
1994年10月的一天,汽车连战士贠国来外出执行任务时,被一位青年打伤。刘树洪先后3次到261医院了解小贠的伤情。立案后,被告自知理亏,托人找刘树洪说情,要求“私了”,并暗示事后有重谢。刘树洪不吃这一套,说:“战士的人身权益受到侵犯,用‘私了’的办法处理,对不起法律,也对不起战士。”
第二天晚上,肇事者的妻子又登门求情,拿出1000元钱执意让刘树洪留下。刘树洪对她说:“这事论法不论钱,请你把钱收回去。”
他先后9次去当地政法部门了解案情,催促办案。知情人都非常感动,劝他注意身体。刘树洪却说:“我就是把另一条腿跑断了,也要为战士讨回公道。”两个月后,法院作出了公证判决,判处罪犯有期徒刑1年,赔偿小贠经济损失1.4万元。近两年来,刘树洪帮助官兵解决了各种棘手的涉法问题7起,被当事人和他们的亲友称为“军营保护神”。(附图片)
图为刘树洪全家照。常国成摄


第11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廉洁标兵”——夏泽民
杨文明刘四平王仲平
夏泽民,海军后勤部某仓库主任。连续三年分别被上级评为“廉政建设先进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1995年因廉洁奉公、表现突出被海军荣记三等功。这些荣誉记载了他10多年来在管钱管物的领导岗位上清正廉洁的事迹。
不看面子,不看票子,不看条子,只看集体利益不受损失
“掌管的物资是国家的,一定要用在部队建设上。”夏泽民时常这样告诫自己,工作中始终坚持不看面子、不看票子、不看条子的“三不”政策,按原则办事。
1992年10月,他妻子单位的一个领导得知他掌管的仓库里有旧油罐,想跟他做一笔生意,并答应他只要能办成一批油罐给他1000元的好处费,他当即说:“油罐是军用品,即使废旧了,也得由上级处理,你一只油罐给我一万块钱我也不会处理给你!”那人不甘心,就搬了他妻子来说情。妻子刚一谈意图,就让他封住了妻子的嘴。
为了用好手中权,管好手中物,不使国家部队的利益受损失,他敢唱黑脸,不怕得罪人。
“小夏,车子没油了,想让你这大主任给加点油。”1993年5月,他的一个“老上级”开车来到夏泽民单位,因为油耗干了,想在仓库白加些油,夏泽民稍加思索后答应了老领导,但他没有在自己仓库加,而是跑到一个地方加油站加的,加完油后开了交款收据带回给“老上级”。
计较一根拖把,不计较一套房子
夏泽民洁身自好,不沾公家一草一木。1994年他在机关当后勤部长,家里的拖把坏了,妻子上街买时正巧碰上后勤部也买拖把,买拖把的人就给了她一把。夏泽民回来后发现家里的拖把跟他部里的拖把一样,顿起疑虑,问妻子:“你买这拖把多少钱?”见妻子答不出,顿时火了,说完亲自把拖把送回部里。
党委研究决定盖一批集资房。为此,他一趟一趟到上级部门联系。集资房被上级批下来时,夏泽民被调到某仓库当主任的命令也下来了。在党委研究分房方案时犯了难,跑集资建房的事夏泽民出了不少力,按理应该分给他房,但恰在分房时夏泽民又被调走了,分给他房又怕本单位干部有意见,不分给他房党委又感到从情理上对不住他。当夏泽民得知这个情况后,他主动放弃了属于自己那套三室一厅的集资房,很诚恳地跟领导说:“我已经不是机关的人了,房子我就不能要了,请领导不要为难。”
有人说他傻,他说:“一个人不能贪,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千万不要占有,这样就失去了做人的意义,更玷污了一个共产党员的称号。”
谁想找他发财,算是走错了门,找错了人
曾经有几年钢材是紧俏商品,发财往往和钢材联系在一起。夏泽民掌管着上千吨钢材,但他坚持这样一个信念:“我掌管的是国家的财产,不是生财工具。”1995年10月,仓库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指示,要卖掉一部分钢材,一些想捞钱的“钢材贩子”闻风而动。
一天,夏泽民办公室来了一个不速之客,是来买钢材的,那人当场打开提来的密码箱,指着那一沓沓的钞票说:“夏主任,这个仓库你说了算,只要你每吨给我降10元钱,这个箱里的钱都给你了。”夏泽民问他:“你用这招办成不少事吧?”那人笑了笑,未置可否。夏泽民也笑笑说:“你这招在我这儿可不灵,想在我这儿发财,你是走错了门,找错了人!”严厉地将那个人赶出了办公室。那人不死心,又在晚上敲开了夏泽民宿舍的门,送来了鼓鼓的一包东西,结果遭遇和办公室一样。那老板摇着头说:“不看重钱的人,你是我遇到的第一个,服了!”


第11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她是不幸的,刚出生就因地震失去父母;她又是幸运的,遇到了比亲人还亲的人。请看——
  党育苗的“父母”亲情
张忠顺张本奎王士彬
编者手记
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69周年。为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本报特辟专页,刊登一些军营中发生的故事。这些故事展现了最可爱的人今天的风采,写出了他们善良之心、敬业之心,奋斗精神、英勇精神。他们的这些品格和精神,将鼓舞我们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努力进取,作出更多的贡献。
她是不幸的,刚出生就因地震失去父母;她又是幸运的,遇到了比亲人还亲的人。请看——
1990年春节,“心连心,军民团结向前进”联欢晚会进入高潮时,一位面容清秀的少女出现在舞台上,含着泪向人们讲述着自己那不幸而又幸运的身世。
姑娘叫党育苗,14年前,解放军从唐山大地震的废墟中将她搭救出来时,她还是个未满周岁的婴儿。是党培育她长大,并给她起了“党育苗”的名字。这次,她作为唐山综合福利院的孤儿代表进京参加联欢晚会,一个最大的心愿,就是通过屏幕寻找给了她第二次生命的解放军叔叔,以告慰长眠在地下的父母,自己已在党的怀抱中长大……
此时此刻,坐在台下的北京军区某团政治处副主任吴兰恩更是心潮难平,当年他参加唐山抗震救灾,并救出三个婴儿。当主持人告诉苗苗,吴兰恩就是她要找的叔叔时,“叔叔……”苗苗惊喜万分,连声呼唤扑到吴兰恩的怀里。
这一切,被正在台下观看演出的江泽民总书记看得真真切切。演出结束时,江总书记信步走上台去,轻轻地拍着党育苗的肩膀说:你就是党育苗?这个名字起得很好呀!党育苗,就是党培育的好苗苗!接着,江总书记又转身嘱咐吴兰恩要好好照顾党育苗。正式合影时,江总书记特意把党育苗从后排抱到了前排,让她蹲于膝前,并亲切地抚摸着她的肩头……每当看到这张照片和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总书记的重托就在吴兰恩的心头油然而生。
从中央电视台分手之后,党育苗回到了唐山社会福利院,吴兰恩回到了冀中平原的部队驻地。为了全面掌握苗苗的学习生活情况,吴兰恩坚持每半月给她写一封信,每逢苗苗过生日或逢年过节,或唐山籍官兵探家,吴兰恩总忘不了给苗苗寄去或捎去零花钱、学习用品和食品。连续两年春节,吴兰恩都派人接苗苗到自己家里过年。为了给苗苗买一套合适的服装,他专门利用星期天赶到北京的大商场,一件一件地挑,一款一款地选,还找同苗苗身材相近的小姑娘反复试穿,前后端详,连服务员都抱怨说:“没有见过如此挑剔的顾客。”其实,他们哪知道这位特殊父亲的心啊!
随着光阴的流逝,吴兰恩与苗苗那父女之间的亲情也与日俱增,苗苗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对吴兰恩讲。一次,苗苗在信中流露,希望自己有一个家。吴兰恩与爱人尹兰女商量,尹兰女与他不谋而合:“女孩子大了,还是在父母身边好,咱俩都是共产党员,说什么也要把苗苗培育好!”吴兰恩心里清楚,妻子也是一个拥有十多年党龄的党员。于是,他们选择了一个星期天,一同踏上了接“闺女”的路途。
1994年除夕,是党育苗一生中又一次最难以忘怀的时刻,因为这一天她拥有了一个家。吴兰恩全家破例地在饭店专门摆了一桌宴席,欢迎女儿苗苗的到来。席间,吴兰恩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真诚地说:“苗苗,党是你的亲人,政府是你的亲人,我们全家都是你的亲人,今后我们会尽一切努力关心你、爱护你。”听着这一句句滚烫炙热的话语,天真无邪的小苗苗流下了幸福的泪水,她也是平生第一次感受到了家庭的温馨。
苗苗的到来,一些风言风语也接踵而至:“嘿,老吴两口子可真够傻的,他们刚把儿子拉扯大,应该享享清福才对,却偏偏又自找麻烦养了个‘闺女’。”“亲生的儿女好管教,从小没爹没妈的孤儿要是不懂事,背上了包袱推都推不掉!”然而,人们的议论和劝说,并没有动摇吴兰恩夫妇照顾好苗苗的信念。苗苗自幼失去了父母,是在社会福利院的窝篓里长大的,她很想在母亲的怀抱里撒撒娇,晚上睡觉爱往妈妈被筒里钻,尹兰女只好让6岁的儿子吴彪早早地睡上了单人床;为此,吴彪妒忌得揭被子、扔枕头。苗苗爱吃西瓜子,他们就经常买;苗苗喜欢“大娃娃”,爱穿夹克衫、红风衣,他们绝对让她满意;苗苗爱吃“酸辣肚丝”,尹兰女给饭店的师傅当下手,学会了做这道菜。苗苗什么时候想吃,她就什么时候做。年幼的儿子吴彪不免萌生一些“醋劲”,抱怨父母待苗苗比他好,吴兰恩笑着说:“傻孩子,你不懂,姐姐来到这个世界时就是不幸的,我们就应该多给她些爱才对,你也应该学会关心姐姐!”在他们的开导下,吴彪渐渐地学会了尊重姐姐,苗苗也学会了谦让和爱护弟弟。在爱的港湾里生活的苗苗,慢慢地增多了成熟与思考,她不仅学会了洗衣做饭、料理家务,还学会了编织毛衣等活计。待人接物,与刚到家时判若两人。特别是爸爸工作忙,妈妈身体不好,她还主动承担家务活,帮小弟温习功课。特别是她那一声声“爸爸”、“妈妈”的呼叫,真是使吴兰恩夫妇甜到心里头。然而,他们又经常互相提醒:“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我们只顾苗苗的眼前可不行!”
为了使苗苗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人,吴兰恩夫妇可真是费尽了心血。他们先是安排她跟部队微机班的战士学习打微机。吴兰恩亲自与微机教员一起给她制定了学习计划,百忙中,吴兰恩还抽空陪她一起学,苗苗很快掌握了微机操作技术。接着,吴兰恩夫妇又送她到地方文化局,跟很有名望的音乐教师学声乐。学声乐的地方离家远,苗苗无论每天回家多晚,家里都等着她到家后一起吃饭。有时遇上刮风下雨,吴兰恩怕路上不安全,就骑着自行车接送。为了培养苗苗具有吃苦耐劳的毅力,学完声乐,又送她到地方的一家汽车修理厂当工人。有段时间,苗苗因怕苦怕累,上班时到女伴家躲起来,下班时回家。家里问起工作情况她就说谎。吴兰恩得知这一情况后,狠狠地对苗苗发了火,尽管苗苗泪流满面也没有心软。苗苗从吴兰恩严厉的责备中,领悟出了一个父亲望女成材的迫切心情,主动写出了书面检查。1994年12月31日,18岁的党育苗怀着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光荣参军了。临行时,吴兰恩亲自为她披红戴花,尹兰女给她收拾好了一切女孩子所必需的日用品;小弟弟吴彪既敲锣又打鼓为她送行,一家人再三叮嘱说:“不好好干,就对不起党的培养和父母的培育。”
党育苗入伍后,刻苦努力,勤奋学习,新兵训练7个科目,她5个优秀,两个良好,去年底她因品学兼优,成绩突出,被评为“优秀士兵”。前些日子,她小时候在唐山的同学写信邀请她回唐山参加抗震20周年纪念活动。苗苗说,我工作上还没有取得什么成绩,实在不好意思向唐山的父老乡亲汇报,等我能获得一张立功喜报时,我再回唐山……(附图片)
题图:父母为党育苗过19岁生日。
下图:吴兰恩为党育苗缀领花。刘桂利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