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7月26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逼宫戏”的背后
岩松
卡拉季奇日前已退出波黑政治舞台。西方大国“逼宫戏”终于演成,显得颇为兴奋,认为9月波黑大选的最大障碍已彻底清除。
促成卡拉季奇下台者谁?美国当仁不让,说这绝对是它的“胜利”,是它日前派出的特使霍尔布鲁克的功劳;法国外长德沙雷特强调,这是五国联络小组共同努力的结果;欧盟代表比尔特则说,欧盟出了大力。众说不一。其实,波黑早已成为大国的政治角力场,美欧在那里的争斗,实际上是争夺欧洲事务的主导权。即使没有了卡拉季奇,波黑也难以平静下来。
西方几个大国在卡拉季奇去留问题上,一直存在分歧。为避免引起麻烦进而干扰大选,欧洲国家对卡拉季奇辞去总统但保留塞尔维亚民主党主席职务,采取了较宽容的态度。而美国却以此为由,要求禁止塞尔维亚民主党参加选举。在英国倡议下召开的五国联络小组会议上,美国似乎作了一些妥协,但会议一结束,它便单方面发起了逼卡拉季奇下台的“外交风暴”,令欧洲国家十分被动。
在海牙国际法庭下令逮捕卡拉季奇一事上,有关大国立场更是大相径庭。卡拉季奇交权后,美国虽然声称不会动用武力捉拿他,实际上却希望趁热打铁,彻底拔掉这颗“钉子”。据悉,美国已经开始与波黑塞族军方人士秘密接触,探讨抓人而不流血的可能性。美国急于将卡拉季奇送上法庭,固然有其国内压力的原因(共和党多次在此问题上向白宫发难),但舆论界认为,更重要的考虑是美国要借此维护它的大国权威,杀鸡给猴看,威慑波黑其它各方。这一立场得到德国的响应,更多的欧洲国家则对此表示担忧。目前,俄罗斯已经明确表示,反对采取任何军事行动逮捕卡拉季奇,拒绝承担“偶遇”他时将其捉拿、移交海牙法庭的义务。法国则认为,目前最为重要的是解决难民重返家园、经济重建等问题。
逮捕卡拉季奇绝非易事。美国设想的实施手段可谓一文一武,要么南斯拉夫和波黑塞族主动交出卡拉季奇,要么动用武力强行捉拿。前者不战而胜,但似乎缺乏现实可能。就连霍尔布鲁克也自嘲地说,西方在波黑有几万兵力,尚且不能将卡拉季奇送上法庭,何以能指望塞族人。后者则意味着冒流血的风险,而这是正在竞选连任的克林顿总统最为忌讳的,没有十足的把握,不会轻举妄动。


第6版(国际)
专栏:通讯

  环航空难调查进展缓慢
本报驻联合国记者周德武
美国环航飞机失事案的调查工作进展缓慢,关于环航飞机调查情况的各种消息相当混乱,罹难者家属的情绪也由最初的伤心、悲痛转化成愤怒和不满。
罹难者家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情绪激动。他们说:“昨天纽约州长告诉我们,海底的大块机身残骸中有几十具、甚至上百具尸体,使许多人产生了‘巨大希望’。但几个小时之后,负责组织潜水员运作的指挥官却说,他们根本没有看到大批尸体,害得我们又不得不给家人打电话,告诉这个不幸的消息。为什么他们在通知我们之前不好好地开个协调会呢?尤其令人不解的是,在技术如此先进的国家中,打捞工作为什么进展如此缓慢?”
22日打捞起一块尾翼残骸,经美国联邦烟酒火器局专家检测,在靠近行李舱附近发现化学残留物。随后,联邦调查局用另一种设备对残骸进行检测,却声称没有发现类似的化学物,这块残骸已送至联邦调查局的一个犯罪物证中心进行进一步检测。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官员称,他们根本不知道这回事。不过白宫办公厅主任帕内塔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称,的确发现了化学残留物。美国防部官员称,从卫星及雷达所拍的照片看,飞机没有受到导弹攻击的迹象。罹难者家属对如此众多、前后矛盾的消息大为不满,纷纷指责有关部门出于奥运会的原因,迟迟不愿公布事实真相。克林顿将于今天上午来纽约会见有关调查官员,并有可能与遇难者家属见面。
24日的打捞工作取得进展。23日傍晚美国海军开来了一艘约600英尺长的海军大型打捞船增援,尽管飞机残骸的尖锐金属片及缠绕的电线使120多名潜水员无法放手工作,但美国运输安全委员会今天凌晨证实,潜水员在水下机器人和声纳设备的帮助下,还是于昨晚23时20分将“黑匣子”打捞上来,并立即送往华盛顿。此外,又有一些尸体、行李箱及小块飞机残骸被打捞上来。在找到的114具尸体中,已有95人身分得到初步验证。这架失事飞机的保险金额是1700万美元。但由于乘客的国籍不同,赔偿数额也有较大差异,部分罹难者最高可获300万美元的赔偿。负责这架飞机保险的保险公司称,如果是炸弹的原因,航空公司则可能因为“安全检查出现疏忽”而吃官司。
在短短的两个月内美国发生两起空难,使人们对美国的航空安全大为怀疑。就在环航800次班机出事的第五天,一架从纽瓦克飞往圣路易斯的环航飞机在着陆前,其中一个引擎不能正常工作,所庆幸的是安全着陆。由CNN和《今日美国报》昨天联合进行的民意测验显示,30%以上的人对美国机场安全没有信心。21日,法、美3名记者曾通行无阻地进入环航飞机登机口,令环航公司极为难堪。据美国《新闻周刊》的消息称,在1993年至1995年间,一安全检查小组在20次的测试中,有15人不带正当证件顺利进入安全警戒线。有一次,一名小组成员带着一枚没有引爆装置的手榴弹,居然闯过了某机场的金属探测器。但根据这些情况撰写的报告被运输部以国家安全为由而列为机密。一些人指责美运输部和国家航空管理局没有从今年5月的佛罗里达坠机案中吸取教训而认真加强航空安全管理。但航管局反驳说,美国民航安全仍居全球之首。共和党参议员普雷斯勒称,早在今年1、2月,美国运输部就曾两次打报告给白宫行政与预算管理局,要求增加机场安全检查费用,但至今没有回音。(本报纽约7月25日电)(附图片)
7月24日,美国环球航空公司失事客机部分遇难者的葬礼在纽约举行。这是遇难者之一奇姆奇维茨的亲属目送她的灵柩被缓缓抬入圣帕特里克大教堂。新华社发(美联社照片)


第6版(国际)
专栏:

  因涉嫌参与贩毒
秘鲁百余军人将受审
新华社利马7月24日电据秘鲁议会防务委员会主席希尔韦托·休拉24日宣布,秘鲁107名军人因涉嫌贩毒将接受民事法庭审判。
休拉指出,在接受审判的军人中有66名军官和41名士官生。从1993年起至今,一直有报告揭露他们参与贩毒活动。
休拉说,不久,他还将公布一份涉嫌贩毒的警察名单。
秘鲁是世界最大的古柯生产国。古柯是制造可卡因的主要原料。近年来秘鲁贩毒现象日趋严重。今年4月底,秘鲁总统藤森颁布一项反毒法,内容包括在军警内部建立反腐败机构和在所有古柯种植区实行紧急状态。


第6版(国际)
专栏:

  我代表希望禁化武公约早日生效
据新华社海牙7月24日电(记者陈贽)出席禁止化学武器组织筹委会第14次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团长黄瑜24日在会上发表讲话,呼吁有关国家采取切实行动,加快步伐,为《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的早日生效及全面、有效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黄瑜指出,中国是民用化工大国,领土上还有别国遗弃的大量化学武器,履约工作相当繁重。中国政府对批约、履约十分重视。有关部门已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并取得了显著进展。尽管困难不少,但中国将进一步加强工作,尽早将《公约》提交中国立法机关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同时,中国将继续本着合作和务实的精神参加谈判,为完成筹委会的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他说,我们注意到,两个已宣布拥有化武的国家对其何时批准条约迄今无明确承诺,而且其双边销毁化武协议的执行前景也不明朗。我们不愿意看到,由于它们不批约,使公约成为一个仅仅是防止化学武器扩散的条约,而不是一个真正的裁军条约,从而使公约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第6版(国际)
专栏:

  东盟反对美国将其政策强加于人
印尼外长说台湾问题绝不会纳入东盟议程
新华社雅加达7月25日电(记者胡光耀、赵金川、洪秉明)印度尼西亚外长阿里·阿拉塔斯在24日至25日举行的东盟与美国对话会议上指出,东盟国家反对美国将其国内的经济政策强加于别国的做法。
阿拉塔斯说,美国不仅对古巴实行严厉的贸易制裁,还宣布对与古巴进行商贸活动的所有外国公司实行制裁,这就是美国超越国界实行自己法律的一个例证。他说,这种做法显然是不符合国际贸易组织的有关贸易准则的。
阿拉塔斯还指出,美国等西方国家坚持在今年晚些时候在新加坡举行的第一次世贸组织部长级会议上讨论人权、劳工权等非贸易问题的做法,将使会议议程复杂化。他说,东盟反对将贸易问题与非贸易问题联系在一起的做法。
在东盟与日本的对话会议上,东盟国家要求日本减征东盟国家产品的进口关税,从东盟国家进口更多的商品,以减少贸易不平衡。
在东盟与印度的对话会议上,双方同意尽快建立一些联合委员会,以加强双方在旅游、科技和经贸等方面的合作。
东盟还与欧盟、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俄罗斯、加拿大举行了对话会议。
新华社雅加达7月25日电(记者胡光耀、赵金川、洪秉明)第29届东盟外长会议主席、印度尼西亚外长阿里·阿拉塔斯今天在这里表示,东盟认为台湾问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政,东盟绝不可能把这一问题纳入它的任何议程。
阿拉塔斯是在东盟与对话国会议闭幕后举行的东盟7国及其10个对话伙伴国外长联合记者招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作上述表示的。
中国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琛说,阿拉塔斯外长的上述表示是正确的,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应由海峡两岸中国人自己来解决。他说,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国政府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是和平统一与“一国两制”。
关于海峡两岸的局势,钱其琛指出,只要台湾岛内的分裂主义活动受到遏制,外国也不要插手和支持这些分裂活动,海峡两岸的局势是不会紧张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钱其琛会见韩菲澳新俄和欧盟主席国外长
据新华社雅加达7月25日电(记者洪秉明、胡光耀、赵金川)中国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琛今天在此间同韩国外务部长官孔鲁明共进早餐时表示,中国愿同韩方共同努力,继续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中韩睦邻友好合作关系。
他说,中韩建交已近4年,两国关系发展迅速,高层互访不断,经贸合作的成果尤为显著,相互已成为重要的经贸伙伴。去年江泽民主席访韩,使两国关系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孔鲁明说,韩中两国虽然建交时间不长,但双边关系的发展是令人满意的,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扩大。他表示,希望两国继续保持高层互访的势头。
在谈到中韩两国渔业协定时,双方都表示应根据有关国际法继续举行关于中韩渔业协定的谈判,通过友好协商,缩小分歧,争取早日达成协议。
双方对两国海域划界问题非正式磋商的进展表示满意。
据新华社雅加达7月25日电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外长钱其琛今天在此间会见菲律宾外长多明戈·西亚松时说,中国愿意扩大同菲律宾在各个领域中的合作关系。他指出,发展同东盟各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是中国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钱其琛对菲律宾在中国成为东盟全面对话伙伴国方面所给予的支持表示感谢。
在南海问题上,两国外长认为,中菲通过多轮友好磋商,取得积极成果。西亚松建议在今年9月份启动双边南海合作机制,首先成立两国讨论渔业合作的专家小组。钱其琛对此表示欢迎。
在谈到有关环保和建立信任措施问题时,钱其琛指出,相关的专家小组也可以相继启动。他说,明年3月,双方将联合举办东盟地区论坛框架内的建立信任措施研讨会,希望这次会议成功。
新华社雅加达7月25日电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外长钱其琛今天在这里会见澳大利亚外长唐纳时表示,中国愿意发展同澳大利亚的长远友好合作关系。
钱其琛首先对唐纳出任澳大利亚外长表示祝贺。他说,近年来,中澳关系得到了长足发展,经贸关系发展迅速,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双向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成果显著。
去年中澳双边贸易额达到42.1亿美元,今年1至5月份达到19.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5.7%。
唐纳说,澳大利亚政府重视对华关系,这是澳大利亚政府外交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
两国外长期待着今年8月在北京再次会晤,并希望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工作关系。
新华社雅加达7月25日电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外长钱其琛今天在这里会见新西兰副总理兼外交贸易部长麦金农时表示,希望中新共同努力,把两国间的互利友好合作关系全面深入地发展下去。
钱其琛说,当前中新关系发展顺利。去年10月,江泽民主席与博尔格总理在出席联合国50周年特别纪念活动期间举行了成功的会晤。双方在各个领域中的合作与交流不断取得进展。他说,去年以来,中新两国军方也恢复了交流。因此,两国间不存在任何特别的问题。
麦金农对此表示赞同。他说:“我很高兴地看到新西兰和中国的军方开始进行交流,这种联系是非常有益的。”他希望两国关系能够稳步地向前发展。
钱其琛还向麦金农介绍了中国同南太平洋岛国以及南太论坛的合作关系。
据新华社雅加达7月25日电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外长钱其琛今天在此间同俄罗斯外长普里马科夫举行会晤。双方一致认为两国关系近几年来有长足的发展,不存在影响双边关系的特殊问题。
两国外长指出,中俄两国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密切配合、协调政策,双方在许多国际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致的。双方表示希望继续保持并进一步发展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钱其琛再次邀请普里马科夫外长访华,普里马科夫表示希望这一访问能尽早实现。
据新华社雅加达7月25日电(记者洪秉明、胡光耀、赵金川)中国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琛今天在此间会见欧盟轮职主席国爱尔兰副总理兼外交部长斯普林时表示,希望爱尔兰在担任主席国期间能为促进中欧关系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钱其琛说,近年来,中欧关系发展势头良好。中国与欧盟多数成员国领导人之间的互访与接触增多,政治对话加强,经贸和科技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又有了新的进展。他对欧盟表示要全面、独立地发展同中国的长期关系表示赞赏。
在谈到中欧经贸关系时,钱其琛说,中欧经贸关系发展很好,互补性强,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去年中欧贸易超过了400亿美元,相信今年还会增长。但他指出,在对华贸易和投资方面,欧盟仍落后于日、美,这与欧盟在贸易上对中国实行某些限制性和歧视性措施有关。中国希望欧盟采取更加开放的措施,取消对中国出口产品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以使双方贸易关系有更大发展。他还说,希望欧盟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上采取更加积极和现实的态度。
斯普林说,爱尔兰作为欧盟轮职主席国,将一如既往地根据欧盟对华长远战略来发展欧盟同中国的关系,加强同中国在各个领域的对话。他对中国近年来在经济发展中取得的巨大成就表示赞赏。斯普林说,欧盟同中国的贸易关系有很大的潜力,欧盟愿意和中国一起,探讨解决中欧之间存在的一些问题,进一步发展双边良好的经贸关系。
斯普林表示,欧盟支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他指出,没有中国的参加,世贸组织不可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世界性组织。


第6版(国际)
专栏:

  埃及总统会见法国外长
本报开罗7月25日电记者刘水明报道:埃及总统穆巴拉克昨晚在亚历山大会见了来中东穿梭访问的法国外长德沙雷特,讨论有关各方为推动中东和平进程所作的努力以及法国在中东地区的作用。
德沙雷特在会见结束后对记者说,他向穆巴拉克通报了中东之行的结果。德沙雷特说,他访问中东的目的是听取和询问各方对于和平进程的意见与看法。通过访问,他清楚地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即参加和平进程的各方如叙利亚、黎巴嫩和巴勒斯坦都渴望恢复和继续和平进程。德沙雷特表示,法国支持中东和平进程按照安理会有关决议和各方同意的“以土地换和平”、“巴勒斯坦人自决”等原则向前推进。德沙雷特还说,他在以色列已感受到,以色列的观念也在朝着和平的方向逐渐变化。


第6版(国际)
专栏:

  日本14名知事联名上书
要求缩小驻日美军基地
新华社东京7月25日电日本14个都道县的知事24日向首相桥本龙太郎、外相池田行彦提出了一份要求缩减驻日美军基地的要求书。这14个都道县均设有美军基地。
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这14个都道县的知事24日在东京召开会议,就整顿、缩减美军基地和重新审定《日美关于驻日美军地位协定》等问题拟就了一份要求书。
目前,在日本的美国军事基地共有95个,占地面积316平方公里,75%集中在冲绳县。


第6版(国际)
专栏:

  布隆迪发生政变
总统到美国使馆避难
安理会呼吁停止暴力
据新华社金沙萨7月25日电布琼布拉消息:据布隆迪国家电台广播,布隆迪由图西族控制的军方今天宣布,它已经废黜现总统、胡图族人恩蒂班通加尼亚,并已任命前总统、图西族人皮埃尔·布约亚为新总统。
电台援引图西族军方发言人的话说,军方已经解散议会,在全国实行宵禁,并已关闭机场及边境。
本报阿比让7月25日电记者杨贵兰报道:据今天此间报纸报道,布隆迪总统恩蒂班通加尼亚于23日在布隆迪中部布根达纳参加被胡图族军事组织屠杀的300多名图西族人的葬礼时,被图西族人用石块猛烈袭击。随后,他乘直升机返回布琼布拉,携夫人逃入美国大使馆避难。
本报联合国7月24日电记者何洪泽、周德武报道:安理会今天就布隆迪局势发表主席声明,强烈谴责任何企图以武力或政变推翻现任合法政府的做法,声明再次敦促布隆迪当局和有关各方搁置分歧,放弃使用武力并表现出迅速解决冲突的政治意愿。
声明还要求布隆迪政府履行国际义务,停止进一步驱赶在其境内的卢旺达难民,以确保难民权利得到尊重。据报道,上个星期布隆迪政府曾试图把85000名胡图族难民遣回卢旺达,成为最近布隆迪种族大屠杀的导火线。


第6版(国际)
专栏:连载

  国际通缉令与卡拉季奇
本报记者胡锡进吕岩松
据说卡拉季奇有一支多达500人的警卫部队,这个数字很可能被夸张了。不管怎么说,如果北约军队下决心缉拿他,是能找到机会的。卡拉季奇的大本营帕莱是个很小的镇子,那里没有塞族的重武器。而配备着重武器的北约大军近在咫尺。此外,卡拉季奇常呆的办公地点和他住的地方都不在镇中心,有利于搞突袭行动。当然,这对西方意味着风险,其一是缉拿的过程中,难免要有人员伤亡;其二是,至少在目前,这样做很可能成为波黑新的政治动荡的导火索。塞族军队目前仍控制在姆拉迪奇手中,即使帕莱的文官愿意在北约动手后息事宁人,姆拉迪奇也不会容忍。因为无论他与卡拉季奇曾有过多少分歧,两个人的命运如今已连在了一起。波黑多国部队司令史密斯将军最近表示,多国部队是否对卡拉季奇采取行动,需要政治家作出决定。
在如何对付卡、姆二人的问题上,西方存在着两种意见。一种主张不轻举妄动,以待风险最小的机会。另一种认为,动作越快越好,先抓卡拉季奇,因为抓他要比抓姆拉迪奇容易些。各方在这件事上的动机也不一样。海牙法庭出于维护自身的尊严,极力主张尽快动手。西方大国,尤其是美国,既要维护自己的面子,惩罚敢于与之对抗的塞族领导人,又要斟酌怎样做才有利于波黑脆弱的和平进程。
从目前情况看,西方在同塞族摆迷魂阵。一方面放风说,北约正在训练一支突袭、缉拿卡拉季奇的部队,搞得塞族非常紧张;一方面加强外交攻势,极力将卡拉季奇赶出政坛。美国特使霍尔布鲁克近日专门就卡拉季奇的问题前往前南地区穿梭访问,迫使卡拉季奇宣布放弃一切权力和公职,被认为是突破性进展。但人们注意到,美国还没有在将卡拉季奇送交海牙国际法庭的问题上向贝尔格莱德和帕莱摊牌。穆斯林政府也没有把此事与抵制波黑大选联系起来。此外,美国在迄今的攻势中绕过了姆拉迪奇,容忍他继续担任塞军总司令的职务。战争结束后,姆拉迪奇虽然保持沉默,但他在波黑的政治中无疑继续保持着自己的分量。新闻传媒分析说,目前逮捕卡、姆二人的时机还不成熟,西方似乎在采取分两步走的战术,先做最容易做的,削弱卡拉季奇的政治影响,保障今年9月的波黑大选。只要卡、姆二人不在大选前搞出大的动作,到9月份以后,有可能再进一步解决将两人送上海牙国际法庭的问题。
包括卡、姆二人自己大概都在问这样的问题:如果他们在彻底退出政坛的问题上与西方合作,西方会不会放过他们,允许他们以一介平民的身份度过余生呢?观察家认为,这至少不是美国的愿望。至于美国是否准备在本国大选的敏感年份承担逮捕卡、姆二人的政治风险?如果拖下来,北约军队一旦撤出后谁去逮捕他们?欧洲国家是否会在私下里为卡拉季奇说情?这些都还是变数。英、法等国舆论对卡拉季奇的恶感并不像美国舆论那么强烈;但迄今为止,大国中只有俄国一家公开抨击海牙国际法庭过于“政治化”,反对强行逮捕卡拉季奇。在西方对卡拉季奇频频施压的时候,俄国的一些民间组织不断对着干,向卡拉季奇颁发各种奖章。但俄国官方在波黑战争中与西方的对抗总是有限度的。俄外交部已经排除了莫斯科向卡、姆二人提供避难所的可能性。
总之,卡拉季奇现在很难走出那个帕莱小镇了。新的消息说,美国希望把他赶到别的什么地方。根据最新协议,他不能在新闻传媒、公开场合露面,而应当完全从公众的眼中消失。这也许会使他更容易遭到逮捕;也许这种隐退会使他变得安全些。在今后的日子里,他将被各种危险困扰。他大概不会忘记,前克拉伊纳塞族领导人马尔蒂奇(同样遭到海牙国际法庭的起诉)半年前险些被装在汽车里的炸弹炸死。他将指望过去的战友不会抛弃他,警卫们像过去一样忠于他,以及小镇上的2万居民会在他每次遇到危险时赶来保卫他。结局究竟如何,时间将作出回答。(下)(附图片)
1994年2月,震惊世界的波黑重武器危机期间,波黑塞族军队总司令姆拉迪奇在萨拉热窝附近的山中接受本报记者单独采访。他说下面这句话时激动得涨红了脸,并愤怒地拍了桌子:“我不是艾迪德,波黑不是索马里!让北约军队来看看,波黑有多少大山、多少森林在等待着他们!……”
本报记者胡锡进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