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7月24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企业改革重在转换机制
——写在《转机条例》颁布四周年、《监管条例》颁布两周年之际
本报评论员
为了推动国有企业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四年前,国务院颁布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以下简称《转机条例》)。这是贯彻邓小平南巡重要谈话精神的重大举措,是加快改革步伐、推动企业进入市场的重要法规。两年后,国务院又颁布了《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监管条例》)。
《监管条例》是《转机条例》的姊妹篇,并在《转机条例》的基础上有了新的突破。它明确规定企业享有法人财产权,企业可以独立地拥有全部法人财产,自主经营。可以说,《转机条例》赋予了企业经营自主权,《监管条例》赋予了企业法人财产权。完整的、不受侵犯的企业法人财产权,既是企业经营自主权的依据,也是企业走向市场、成为独立的企业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的基础。两个《条例》保持了改革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创新性,是改革深化的必然产物。
几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和广大企业在贯彻、实施两个《条例》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把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与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进一步落实了企业14项经营自主权;通过兼并、破产,促进企业优胜劣汰机制的建立;按照政企职责分开,宏观管好、微观放开的原则,转变政府职能,为企业走向市场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有关部门已经向20个企业派出了第一批监事会,第二批145个监事会也将在近期派出,初步探索了国有企业财产监管路子,强化了企业经营管理国有资产的意识。但是,在此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政府职能转变滞后,配套改革措施跟不上,企业自我约束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企业拒绝摊派权没有得到很好落实,等等。
搞好国有企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深化企业改革重在转换经营机制。认真贯彻好、实施好两个《条例》是搞好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两个《条例》的核心是使企业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转换机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企业要抓住转换经营机制这个关键环节,改革管理体制、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尽快建立起激励和约束机制,真正实现自身经营机制的转换。政府部门要进一步简政放权,积极为企业改革服务,着力抓好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目前一些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的企业自主权难以到位,主要是缺少配套改革。各地区、各部门都应该从全局出发,维护整体利益,主动配合,通力协作,加快与企业改革相配套的各项改革。要逐步建立权责明确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运营体系,促进政企分开;要逐步推进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行政管理与各类基金的管理、运营相分离,建立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体系;要有计划地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分流富余人员,为形成兼并、破产、减人增效机制创造条件。要像减轻农民负担一样,进一步减轻国有企业负担,抓好企业拒绝摊派权的落实。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时刻,要以深入贯彻、实施两个《条例》为契机,在抓好试点的同时,抓好面上国有企业的改革,大力推进“三改一加强”,实现“三提高一降低”,在转换机制、制度创新、转变职能、配套改革上取得新的进展。


第1版(要闻)
专栏:

  精心营造国防绿洲
——上海人民关心支持国防建设记事
何炬星曾岩
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的南浦大桥、杨浦大桥飞架在黄浦江两岸,象征着上海宛如一只矫健的雄鹰向着21世纪,向着国际化大都市展翅高飞。
站在东方明珠电视塔上,极目远望,威武的哨兵守卫着庄严的市政大厦,现代化的军舰静静地停泊在吴淞军港,银色的战鹰在蓝天翱翔,浦东开发区“民兵突击队”的红旗迎风招展……
上海的国防建设,就是这样与这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四个现代化像一张桌子的四条腿,缺一不可。上海市把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作为一盘棋,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1988年,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江泽民同志,针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运用毛泽东同志《论十大关系》的辩证思想,提出要辩证认识和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把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结合起来,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这一思想在7年以后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江泽民同志又做了进一步的阐述。
江泽民同志的这种全局意识深深影响着上海的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
1989年,上海正在设计第八个五年规划。一份投资1.1亿元建设芦潮港、金山卫码头的报告摆在决策者的面前,这份报告引起市领导的思考:上海处东海前沿,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任何一项重大建设项目都不能只顾眼前经济利益,必须着眼长远,用科学、战略的视角来统筹规划,兼顾国防功能。于是在市领导的关心下,市政府规划、建设、财政、战备等部门密切协调,制订了《关于芦潮港、金山卫码头建设工程贯彻国防战备要求》等一系列文件,经过几年的艰苦建设,1994年和1995年,这两个平战结合的码头分别建成通航。
1995年春天,迈入新三年大变样第一个年头的上海,数以百计的重大建设项目列入市领导的议事日程。就是在这样急需上马项目多,资金偏紧的情况下,市领导提出了一个容易忽略的问题:要把上海沿海一线50年代开辟的那条断断续续、没有等级的战备公路,建成一条上接苏皖,下连浙赣的高等级战备公路。这一提议被纳入了上海市“九五”计划。
上海的一条通衢大道——沪青平公路建成通车的同时,一条延伸在这条公路一侧的战备机场跑道也随即建成。原来这条战备机场跑道始建于50年代,现已年久失修,不能使用。沪青平公路拓宽工程动工后,在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心下,修建这条战备机场跑道的工程随即展开。
上海市领导有一个长远的建设目标:城市道路建设要做到平时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战时要适应人员疏散、物资运送、支援战争的需要,要有一旦有事就能在短期内疏散城市人员1/3的能力。
这种着眼于国家长治久安的思考,在和平时期显得尤其难能可贵。用一位市领导的话说:不能给子孙后代留下不安全的隐患。
6年前,开发开放浦东的重大决策向世界发布后,世界各地的投资者纷至沓来。这时,建设什么样的新区,新区建设要不要考虑国防要求,引起了一些人议论。而上海的决策者们统筹全局,把相配套的国防建设纳入了浦东建设的统一布局,一系列新举措也付诸实施:浦东新区人武部挂牌办公,浦东国防教育基地投资建成,国防教育图书馆落成开放,浦东几百个军事设施得以妥善保护。
在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上海市的领导者十分注意摆正经济与国防的关系,使二者的建设同步进行。现已在全国普遍推广的企业民兵工作“八纳入”,就是江泽民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间首先倡导的。
当时担任上海市委书记的朱镕基同志针对经济体制改革中个别企业一度出现了撤并基层武装部的苗头,在全市基层武装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像我们上海这样的大工业城市,企业武装部是基层武装的主体。一旦撤销和削弱了企业武装部,必将对全市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产生重大影响。在他的关心下,上海市的基层武装组织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得到加强。
上海市把懂军事作为领导者的必备素质,市领导带头身体力行。从江泽民担任上海市长开始,市领导多次邀请有关专家为市领导讲授国际军事斗争形势,从中了解世界飞速发展的国防科技、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扑朔迷离的国际军事斗争动向,为市领导关心支持国防建设提供决策依据。这项不成文的制度,一直坚持至今。领导干部过“军营一日”活动已坚持近10年。
1993年,上海市在修订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时候,又作出了一项很有远见的决定:在徐汇区划出285亩土地,投资6亿多元人民币,建设龙华革命烈士陵园,作为对全市人民进行爱国主义、国防教育的基地。解放前,这里曾是反动派屠杀革命志士的地方。1995年7月1日,上海市党、政、军领导和各界人士以隆重庄严的仪式,迎接这座烈士陵园的胜利竣工。现在,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群众到这里凭吊革命先烈,接受传统教育。
国防,在上海人民心目中无小事!
军人,是与至高无上的国家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把军人的形象树起来,让军人在上海有一种独特的自豪,是上海决策者们努力的目标
笔者曾看到这样一个感人的场面:那是上海南市区福佑路小学为树立“好八连”青石雕像募捐的现场,6名盲人相互牵引着走来了,每人手里都捏着10元人民币,茫然的眼中盈着晶莹的泪水。但谁能猜透他们心里的激动:6年了,他们每天上、下班,都有几位素不相识的人扶着他们过马路、过水沟,虽然每次都是不同的人,但是老人们认定,这些人是“好八连”精神教育出来的好人。
一名8岁男童走来,跟在后面的母亲忙向大家解释:这娃的命是“好八连”救的。原来,那男童一年前患严重肾病,报纸报道后,千万双援助的手将他救回人间。这位母亲显然把“好八连”看成了崇高精神的象征,看成是军人的代表。
的确,在上海人民的心目中,军人的形象是崇高的。每一位踏上这块土地的军人,都会感到一种独特的自豪。穿着军装走在大街上,无论是办事、购物或者访亲探友,那种光荣感、自豪感,就能从人们注视你的眼神里、从接待为你服务的便捷周到中、从介绍你购物的热情中体会到。
西藏部队驻上海工作站的同志不会忘记,那一年藏北草原发生严重疫情,驻藏部队急需疫苗,接到电报已是凌晨一点多,工作站的几位干部穿上军装直奔上海的几个医药急救站。想不到正是这身军装,取得急救站同志的信任和支持,在不到3个小时的时间内,就调集齐部队急需的疫苗,并帮助联系好运输工具,将疫苗及时运到灾区。
前不久,驻广东部队的一个考察团,从南京来到上海,当他们因故急于返回时,没想到正值旅游旺季,当时的49次火车票已预订到一周以后。无奈之中,他们抱着侥幸的心理来到票房值班室,当票房主任看到这几位解放军焦急的样子时,主动向站领导报告,并与49次车队取得联系,硬是从列车工作人员的宿营铺位中调剂解决了燃眉之急。
上海人民心目中军人的高尚形象,是上海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用殷殷心血精心浇灌培植起来的。
去年,好军嫂韩素云的事迹刚刚见诸报端,市有关部门马上意识到这个典型的榜样作用。市委宣传部、团市委、市妇联和警备区政治部联合行动,捷足先登,全国第一家邀请韩素云到上海作报告。今年初,李国安报告团来沪,上海市隆重接待。首场报告市里主要领导参加;场场报告,听众爆满。
在上海,“把军人的形象树起来”成为各级领导一种自觉的责任。这几年,上海市先后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宣传了“南京路上好八连”、“南京路上学八连模范中队”上海武警总队十中队、“模范医学专家”第二军医大学教授吴孟超、“军营扑火人”空军干部郑跃、“全国十佳青年”海军战士周德华、“优秀大学生士兵”班长公举东等先进典型。
这些典型的宣传,使军人的形象在上海人民的心目中牢牢扎了根。在我们采访所到之处,军人受尊重、被优待的事例处处可见。
在上海火车站,那个300多平方米的军人候车室显得格外宽敞,分布在全市的十多个售票点,“军人优先”窗口为部队提供了许多便利;
在上海港客运码头,军人不仅有专门的候船室,优先购票窗,还可以免费阅览各种书、报、杂志,享用免费茶水供应;
在前不久上海电影系统推出的“东方院线”、“永乐院线”百多个电影院中,即使看最卖座的影片,“军人保留票”总是留着足够的数量。
在南京路、淮海路、四川路、静安寺、徐家汇等商业区,几千家商店几乎无一例外都挂着“军人优先”的牌子,许多地方还可以凭军人有效证件打折优惠……。
大上海对军人是礼遇而厚待的。
上海市提高军人的地位还从制度上来保障。
1995年4月14日,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成立。消息传出,全市厂矿、企业、农村、街道踊跃募捐,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筹集资金4000万元。那是上海人民向子弟兵献出的一份份宝贵的爱心,这也是上海人民为使军人“当兵一阵子、光荣一辈子、享受一辈子”迈出的实质性的一步。
国防,不仅是国家的事,也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每一个上海人都自觉地把个人和建设强大的国防联系在一起
上海对国家经济建设的贡献是巨大的,对建设强大的国防的贡献也是巨大的。在上海,从市委书记、市长、各级领导班子,到普通老百姓,已经形成了关心、支持国防建设的良好氛围。
上海市历届领导都继承和发扬了关心、支持国防建设的优良传统。
记者在采访的日子里,听到了一个书记与坦克的故事。
当时担任上海市委书记的吴邦国同志到嘉定区青少年军事营地视察。他见重兵器陈列场上,其它兵器都已齐备,唯独坦克是水泥做的。这件事他深深记在心里。不久,他到北京参加中央全会,在百忙中找到南京军区原司令员固辉,讲了挂在心头的这件事。得到固司令员的支持,立即做了安排,由南京军区调拨了一辆退役坦克赠送给嘉定青少年营地。从此,水泥坦克变成了真坦克。
上海市党、政领导关心、支持国防建设,还体现在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中央、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国防建设的方针政策。1995年底,党中央作出了加强人武部建设的指示后,市里多次进行研究,市委书记黄菊同志还先后两次参加警备区党委扩大会议,研究如何加强人武部建设的有关问题。他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既要有‘经济头脑’,又要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和很强的国防意识,经常听取人武部和军事机关对民兵、预备役建设的意见建议,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市长徐匡迪同志十分重视部队“菜篮子”工程建设,积极帮助边、海防部队解决各种实际困难,其他市领导也都把关心、支持部队建设作为自己分内的大事,受到驻沪部队官兵的一致好评。
市领导关心、支持国防建设的模范作用,带动了全市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热潮。
遍及上海城乡的800多处国防教育基地,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嘉定区的青少年国防教育营地、豫园社区的少年军校、杨浦区的国防教育中心、浦东新区的国防教育图书馆、闵行区的航空知识馆等相继建立。以国防教育为主题的征文、征歌、电影周、知识竞赛等活动此起彼伏。“国防教育热”、“军民共建热”、“参军热”、“拥军热”等一个个热潮,汇成上海人民对国防建设的关心、支持的情感世界。
上海市关心支持国防建设已经走上了规范化轨道。1992年8月20日,随着《上海市国防教育条例》的审议通过,上海全民国防教育从此走上法制化。同年底,市委专门召开书记办公会议,研究国防教育条例的贯彻落实。现在全市依法开展国防教育有组织机构、有政策措施、有职责制度、有监督机制。
1986年到1996年,全市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现役军人家属工作,支持军人在部队安心服役的意见》、《关于妥善解决随军的军队干部家属住房困难的意见》、《上海市关于优待革命烈士家属、革命军人家属和革命残废军人办法》等60多个文件和规定,为稳定部队、支持部队改革和建设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
上海人民精心浇灌、营造的关心和支持国防建设的良好氛围,为上海改革和后备力量建设带来了丰硕的成果。驻沪部队和武警对上级赋予的各项教育训练、战备执勤任务圆满完成;人武部建设、民兵预备役政治教育、军事训练、武器管理成绩可喜;征兵工作走在前列;学生军训、人防工作、交通战备、军事设施保护成效显著。
上海的国防建设正与蓬勃发展的上海经济建设比翼齐飞!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铁映在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座谈会上强调
重点抓好大企业改革和制度创新
本报哈尔滨7月23日电本报记者王彦田、新华社记者李安定报道:目前,国有企业改革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在国有大企业改革方面,已经有了正确的理论、方针和原则指导,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探索和经验,已经形成了全党的共识和全社会的支持。为了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奋斗目标、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实现,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魄力,抓住机遇,在继续放活小企业,规范完善的同时,重点抓好大企业,进行突破和创新。这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兼国家体改委主任李铁映,7月22日至23日在此间举行的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座谈会的讲话中所强调的。
李铁映说,今年5月江泽民总书记针对企业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作的重要讲话,对近三年国有企业改革的最新经验作了科学精辟的总结,明确提出了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系统地阐述了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针和主要原则,对新形势下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模糊认识有针对性地给予了回答。这个讲话非常及时,非常重要,是国有企业改革纲领性的文件。当前,加快国有大型企业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必须把思想认识和工作措施真正统一到江泽民总书记讲话的精神上来。
国企改革成功与否关系到改革开放的成败,关系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关系到党心、民心。相当多的地方、企业进行了许多试验、创造,积累了不少经验和解决各种难点的办法。证明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完全正确的,难点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李铁映充分肯定了上海石化股份公司、邯郸钢铁公司、青岛海尔集团等国有大企业,在探索制度创新方面的经验。他指出,产权多元化的企业财产组织形式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建立规范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机构,是企业真正成为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的制度保障,以市场为导向的科学管理,是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属性。
李铁映强调,要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推进政企分开,解决企业历史负担,为企业改革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债务和冗员问题,可以根据上海等地的经验,采取多元主体吸一块、存量盘活调一块、债权转股换一块、兼并破产活一块、企业发展增一块、政府扶植补一块,以及挂帐停息、拨改贷资金转为国家资本金等办法加以解决。
李铁映说,加快国有大型企业改革,关键在于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必须由党政主要领导亲自过问、亲自抓,抓好试点、突破创新、做出样子、推广经验。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各部门要协同作战,必须充分发挥体改部门的综合协调作用。要坚持和加强党组织在企业中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发展壮大国有企业,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改革的根本任务,也是企业党组织的中心任务,要根据企业改革中的新情况、新任务,积极探索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实现形式。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泽民会见中青年留学人员代表时说
党和人民对广大留学生寄予厚望
本报北京7月23日讯新华社记者朱幼棣、本报记者杨振武报道: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参加“21世纪中国与新一代留学生”研讨会的代表时说,党和人民对广大留学生寄予厚望,希望海外的留学人员关心祖国的改革和建设事业,继续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为祖国的发展和繁荣作出贡献。
上午九时,江泽民等步入会见厅时,等候在这里的留学生代表们报以热烈的掌声。江泽民向他们表示诚挚的欢迎。他说,我很高兴同大家见面,欧美同学会主办的这次“21世纪中国与新一代留学生”研讨会,是很有意义的。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中华民族正以新的面貌和力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海外学习的中国留学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是与祖国的经济发展、地位、尊严息息相关的。我们已确定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在实施这个战略中,广大留学人员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江泽民说,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现在即将进入第六个一千年。中国人具有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勤奋好学的优良传统。你们在海外所取得的成就,是勤奋学习的结果。你们这些中青年留学人员,风华正茂,正是出成果的时候。世界的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中,要学习的知识很多,希望你们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经常进行各种交流,积极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献计献策。
江泽民说,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一次重要谈话中,对海外留学人员发出了“要做出贡献,还是回国好”的热情召唤。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留学人员,将继续坚持贯彻“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方针,把有关留学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江泽民勉励广大青年留学人员发扬老一代归国留学生的爱国主义传统,心系祖国,勤奋攻读,成为跨世纪的有用人才。
参加会见的有吴阶平、朱光亚、张劲夫等。
在今天上午开幕的“21世纪中国与新一代留学生”研讨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欧美同学会会长吴阶平,人事部、国家教委负责人,以及海外留学生代表相继讲了话。
(附图片)
7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出席“21世纪中国与新一代留学生”研讨会的代表。(新华社记者齐铁砚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姜春云受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委托
慰问湖北抗洪军民指导抗洪抢险
新华社武汉七月二十三日电(记者杨兴国)受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委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总指挥姜春云,七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继续在湖北视察灾情险情,慰问灾民和参加抗洪抢险的干部群众、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勉励广大军民再接再厉,坚持不懈地同洪涝灾害作艰苦的斗争,彻底战胜特大洪水,为保全大局作出贡献。
七月二十二日上午,在中共湖北省委书记贾志杰和省长蒋祝平的陪同下,姜春云奔赴洪湖市抗洪抢险第一线,察看灾情险情,慰问军民。中午一点钟,姜春云一行仍顾不上吃午饭,来到洪湖市螺山镇周家嘴、螺山老街等几处长江大堤险段,看到这里在洪水水位超过一九五四年历史最高水位的情况下,又发生沙沁和管涌时,表示非常关注。他向正在现场指导抢险的专家们详细询问了险情原因和抢险措施,再三叮嘱当地党政领导,要进一步加强对长江大堤险段的防守,加大抢险排险力度,千方百计尽快排除险情,绝对不能出问题。看到长江大堤上,一边是临近堤顶的滔滔江水,一边是广大军民奋力抢险的动人场面,看到大堤上巍然竖立着“人在堤在”、“军民誓与大堤共存亡”的责任碑和生死牌,姜春云十分激动。他说,我们党政军民齐心协力战胜了长江特大洪水,保住了武汉,保住了长江大堤,保住了江汉平原大粮仓,意义重大而深远。务必集中优势兵力,决战决胜。
当天下午,姜春云来到位于江汉平原的潜江市农村察看内涝灾情,看到农民彭文述正在抢排秧苗田里的积水,便走上田埂,询问他家的田是不是淹了,今年收成会怎样。彭文述回答:“庄稼都淹了,不过现在已把水排出去了。只要后期管理跟得上,今年粮食还能丰收。”正在基层指挥生产自救的潜江市委书记马荣华、市长张卫东汇报,全市六十七万亩农田受淹,半个月之内已全部排除渍涝,夺取今年农业增产有希望。看到干部群众抗灾夺丰收的决心和干劲,姜春云同志很满意,要求基层干部坚持抗洪抢险、生产自救两手抓,夺取双胜利。
二十三日上午,姜春云出席了湖北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抗洪救灾工作广播电视大会,并作了重要讲话。他充分肯定,在严重的洪涝灾害面前,湖北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党政领导临危不惧,正确决策,团结一致带领全省军民,全力以赴投入抗洪抢险斗争,取得了初步胜利。
他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省受灾的群众表示亲切的慰问,向在这次抗洪抢险斗争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干部、群众、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广大民兵致以诚挚的敬意。
姜春云说,目前长江、洞庭湖的水位虽然全面回落,但抗洪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巩固堤防的任务进入了最为艰巨的阶段。他要求湖北省党政军民坚决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确保大江大河万无一失”的重要指示,坚决贯彻落实李鹏总理关于准备战胜更大洪水的明确要求,下定全面战胜这次特大洪水的决心,继续严阵以待,再接再厉,乘胜前进,坚持不懈地同洪涝灾害做艰苦顽强的斗争,以确保长江安全度汛。对抗洪抢险,绝对麻痹不得、马虎不得、侥幸不得。“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险情增加一分,排险力度要加大十倍,集中全部智慧和力量,排除种种险情,赢得这场斗争的全胜。
姜春云强调,要进一步明确湖北抗洪救灾要达到的目标要求,就是要确保武汉的安全,确保长江干堤的安全,确保江汉平原这个“大粮仓”,确保主要交通干线的畅通。总之,要确保广大城乡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把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实现了这个目标,不但是为湖北人民做了一件特大好事,也为全国的大局作出了重大贡献。要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加强重点险工险段的严防死守。特别是洪湖段30多公里的长江干堤,是比较薄弱地段,要作为重中之重,全力以赴,加大防守、抢险力度,确保万无一失。抢险所需要的物资,国家防总要全力支持。对险工险情的每一段每一处都要有更加严格的责任制,把除险保安全的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立功者要给予嘉奖,出了问题的要追究责任,严惩不贷。所有沿江沿湖居民,特别是蓄滞洪区的群众,都要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灾的思想和水患意识,随时准备迎战新的洪水灾害。为了自身的安全,家家户户都要备有救生工具、设施,以防患于未然。
姜春云指出,要坚持生产自救为主、国家扶持为辅的方针,切实安排好灾民的生活,眼前要解决好灾民的吃、穿、住、医等方面的问题。水退了之后,要发动并帮助灾民整修房屋,重建家园。他说,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灾区的农业生产要实行抢排、抢管、抢收、抢播、抢种,做到灾区损失非灾区补、早稻损失晚稻补、主粮损失杂粮补、种植业损失养殖业补、农业损失工副业补,这“五抢五补”的做法很好,不仅对湖北,而且对全国其它洪涝灾害地区都是适用的,要力争大灾之年农业有一个好收成。


第1版(要闻)
专栏:

  奥运比赛第三天
我选手获四枚奖牌
本报亚特兰大7月22日电记者刘小明报道:奥运会比赛今天进入第三天,出战各赛场的中国健儿在强手如林、自己实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奋力拚搏,取得两枚银牌和两枚铜牌的较好成绩,在金牌榜上仍保持在第四位。
男子体操团体决赛,中国队由于前天规定动作落后,形势不利,但队员们不服输,今天在自选动作比赛中努力追赶老对手俄罗斯队,一度将差距缩小到0.5分左右,但最终还是名列第二。
我国游泳女将在4×100米自由泳接力决赛中,与东道主美国队展开一场激动人心的拚争,游出了目前自己最高水平,夺得银牌。
中国选手今天获得铜牌的运动员是64公斤级举重选手肖建刚和女子柔道66公斤级选手王显波。此外,陈艳名列女子百米仰泳第五名,肖爱华获女子个人花剑比赛第六名。
今后两三天,中国运动员争夺金牌的难度仍然相当大,但在游泳、射击、柔道等项比赛中,同时也存在着取得好成绩的希望和机会。


第1版(要闻)
专栏:

  海岛军民鱼水情
进入7月份以来,山东省长岛县军民“双拥共建月”活动掀起热潮。
长岛地处渤海海峡,系国防要塞。海岛人民与守岛部队经过40多年的共建,结下了鱼水般的深情。在新形势下,县委、县政府紧密联系海岛实际,把进一步搞好双拥共建工作作为讲政治、抓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乡镇、县直各大企业先后建起了军地党校、军地图书室、青年战士之家,定期与共建连队举办理论文化学习班,开展文体活动,以提高军民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修养。全县已建立了100多个双拥共建对子,军地双方互聘思想政治工作人员200多名,建立军地党校15所,40个村的党支部书记全部担任连队的名誉指导员。
“八一”前夕,济空某营迎来了长岛县大钦岛乡的干部群众。该乡的四个村为这个营所有连队装上了程控电话。
孔宪浩郑少华崔文斌欧阳建新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