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7月23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

  巴尔干四国采取措施防止口蹄疫蔓延
阿尔巴尼亚、马其顿、希腊和南斯拉夫等巴尔干国家正在采取措施,防止牲畜
口蹄疫继续蔓延。(据新华社电)


第7版(国际)
专栏:

  秘鲁与巴黎俱乐部达成延期偿还外债协议
秘鲁总统藤森20日在利马宣布,经过3天的谈判,秘鲁和巴黎俱乐部20日在法国巴黎达成一项延期偿还外债的协议。秘鲁目前的外债总额达320亿美元,其中欠巴黎俱乐部成员国的外债额将近100亿美元。


第7版(国际)
专栏:

  中国将向埃塞派遣第九批医疗队
中国和埃塞俄比亚两国政府19日在亚的斯亚贝巴签署了一项关于由中国向埃塞俄比亚派遣第九批医疗队的议定书。埃塞俄比亚经济发展和合作部副部长穆拉图和中国大使金森分别代表各自政府在议定书上签了字。


第7版(国际)
专栏:

  中越签署《边境贸易合作协议》
新华社北京7月22日电中国农业银行与越南农业银行今天在北京签署了两行《边境贸易合作协议》。据了解,这一协议是两国在该业务领域的第一次合作。
近年来,中越两国的经济和边贸合作不断加强,业务量稳步上升。1995年,中越两国边境贸易业务总量已达26亿元人民币。边贸税费收入占边境地区年财政收入的50%至80%。边贸活动的开展对促进中越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目前边境贸易结算手段还主要停留在现金交易和易货交易,从而给边境活动带来了诸多不便,急需两国银行间加强这方面的合作。鉴于这种情况,中越两国农业银行进行了长期磋商,终于达成了合作协议。
中越两国农行今天签署的《边境贸易合作协议》、《代理行协议》等几项协议,必将为两行的边境贸易合作铺平道路。


第7版(国际)
专栏:

  撒哈拉以南非洲邮政部长会议闭幕
19日闭幕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邮政部长会议在阿比让通过一项行动纲领,呼吁各国重视和支持邮政事业的发展。这次会议于18日开幕,41个非洲国家的代表出席了会议,法国、荷兰、瑞士、加拿大、美国、英国等国的代表团和其他13个国家的观察员列席。


第7版(国际)
专栏:

  在第三十一届空间研究委员会大会上
中国空间科技成就受关注
新华社伯明翰7月21日电(记者姜岩)在今天结束的第31届空间研究委员会大会上,中国空间科技发展取得的成就受到了国际同行们的关注。
空间研究委员会中国全国委员会在大会上发表1994—1996年空间科学活动报告时说,在过去的两年中中国在太阳—地球物理学研究、空间科学探测、空间遥感、空间生命科学和微重力环境下的材料科学研究领域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该报告说,在空间物理领域,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大学、空间科学和应用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过去两年中发表论文上百篇,并在数值模拟和理论模型研究领域提出了新见解。中国科学家还研制成功了“实践4号”科学卫星,该卫星是中国第一颗大椭圆轨道环境探测卫星。它上面安装有6个探测器,可探测地球及其附近空间的环境状况。
这次大会的发展中国家空间发展专题委员会特别邀请了中国介绍有关空间科学教育的情况。北京大学肖佐教授代表空间研究委员会中国全国委员会在会上作了专题报告。报告介绍了中国在高等院校、广播电视大学中开展空间科学教育以及利用图书、杂志、博物馆和天文馆普及空间科学知识的成就。中国空间科学专家10余人分别在大会各专题委员会上作了学术报告。中国空间科学和应用研究中心的顾逸东教授在大会上报告了中国利用气球研究空间科学取得的成就。他说,中国最新研制的气球可运载2吨的仪器,其与地面的通信速度也上升到每秒256千位。中国空间科学和应用研究中心的徐荣栏教授在大会上报告了他对磁尾提出的理论模型。
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史之桢教授在大会上报告了中国家蚕在俄罗斯生物卫星上的实验情况。实验表明,空间环境对家蚕的遗传变异及发育过程有明显的影响,并提出有可能利用空间环境改变家蚕的基因,培育家蚕新品种。这一实验引起了同行们的极大兴趣。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吕达仁在大会上发表了两项成果。一项成果发展了对大气气溶胶和地面反射率同时遥感的理论方法,另一项成果对距地面30-40公里处大气的活动特征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并对形成这类运动的物理规则进行了分析。
两年一度的空间研究委员会大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空间科学会议。第31届空间研究委员会大会于15日至21日在英国伯明翰举行,约2000名科学家参加了大会。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所的张松荣与来自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地的6名青年科学家一同获得了本届大会与俄罗斯科学院联合颁发的杰出青年空间科学家奖。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严义埙率空间研究委员会中国全国委员会代表团参加了这次大会,中国其他一些空间科学研究机构也派代表参加了大会。


第7版(国际)
专栏:

  “O—157”肆虐日本
患者累计已达8000多人有4人死亡
据新华社东京7月22日电日本厚生省报告说,截至21日下午5时,病原性大肠杆菌“O—157”所引起的病害已在东京、大阪、京都等36个都府县发生,患者累计达到8246人,其中已有4人死亡。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这是“创纪录的患者人数”。
仅在大阪府堺市,“O—157”患者总数到21日就达到了6288人,其中重症患者为77人;儿童以外的患者为147人,其中73人据认为是二次感染患病。
在重症患者中,75人已经并发了溶血性尿毒症征候群(UHS),这是一种导致肾功能不全、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中枢神经受损的严重病症,患者即使治愈也会留下肾功能障碍、高血压等后遗症。
“O—157”患者的迅速增加引起日本政府和舆论界的严重关注。文部相奥田干生21日再次去堺市视察,批评该市政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病症蔓延,并要求当地对策总部采取一切预防措施,尤其要防止二次感染。
文部省21日下达通知,要求大阪、和歌山和兵库三府县的8所国立、公立、私立大学的附属医院积极地接诊“O—157”重症患者。


第7版(国际)
专栏:

  罗马尼亚“姑娘集”
新华社布加勒斯特7月21日电(记者周荣子)一年一度的“姑娘集”21日在罗马尼亚西部的母鸡山上举行,5万多名当地居民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参加了这一规模盛大的农村集市和文娱盛会。
在“姑娘集”上,当地农牧民举办了民间服装和歌舞表演,农村姑娘选美比赛以及用当地语言进行的演说比赛。许多农民把自己制作的各种生活用具和手工艺品拿到集市上销售,一些人在现场还做了拿手的菜肴出售。
为方便外地游客,地方电信局在这里架设了国内和国际长途电话线。
罗马尼亚总统伊利埃斯库21日就“姑娘集”和在当地出生的罗民族英雄扬库诞生172周年致电参加这一活动的群众,要求他们在赶集的同时缅怀先烈的英雄业绩。在古代罗马尼亚,居住十分分散的农、牧民青年人的婚嫁相当困难。每年夏季,人们便在母鸡山举行集市,除赶集外还让自己的成年女儿到集上“亮相”,去找对象。时间久了,人们便把母鸡山上的集市叫“姑娘集”。近代,“姑娘集”早已失去了男婚女嫁的内容,而变成规模盛大的农村集市和各种文娱活动的场所。


第7版(国际)
专栏:通讯

  “同中国合作大有可为”
——访韩国三星电子集团公司
本报驻韩国记者徐宝康
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微型元件厂是三星电子集团公司投资1.5亿美元在中国兴建的一座技术含量较高的大型微电子企业。在其即将正式投产前夕,记者访问了三星电子公司总部,这家公司积极开展对华投资与合作的势头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三星电子集团公司,是三星集团公司所属核心企业。去年家电、半导体、电脑、通讯设备的销售总额高达200多亿美元,其中在家电生产已成为世界第9大生产厂商,半导体的产量跃居世界第6位。
国际化发展战略是三星电子争创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三星电子已在世界15个国家建起了30多个半导体、家电、显示器生产基地,其中对华投资项目最多,已在天津工业园区等地建起了组合音响、录像机等5家企业。三星电子半导体公司李润雨代表理事说,公司在记忆芯片的研制开发和生产上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江泽民、李鹏等中国领导人曾参观过该公司,对该公司同中国的合作给予高度评价。三星企业集团十分看好中国市场,已决定在2000年前向中国投资20亿美元,以加强在电子领域的合作。李润雨代表理事认为,到下一世纪初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市场。他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在苏州兴建的半导体微型元件厂只是同中国在非记忆体电子元件上合作的第一阶段,今后将继续投资兴建更加尖端的记忆体芯片厂。为实现这一尖端领域的合作,三星电子将在中国设“大学生奖学金”,同中国一道培养科技人才,为共同进行科研开发奠定基础。
三星显像管公司是三星电子集团公司的另一家骨干企业,是世界上最大的彩色显像管生产商,去年的产量为2700万只,占世界市场的17%。目前该公司同中国的最大合资项目是在深圳兴建一家年产600万只彩色显像管的大型企业,韩方的投资额为6亿美元。三星显像管公司代表理事孙郁说,这个项目得到了中国政府和深圳特区的高度重视。他表示一定要把该项目搞好,用最先进的设备和尖端技术,同中国建立起真正的伙伴关系。
当记者问及为何要把这一重大项目选在深圳时,孙郁代表理事说,深圳是中国的第一个特区,紧邻香港,不仅地理位置重要,更重要的是这里投资环境好。这一项目正式投产时,将是香港回归中国之际,我们对香港前途充满信心。香港回归中国后,深圳对外“窗口”的作用还会更加突出,香港与深圳联系会更加紧密。“我是在北京出生的,从小就读过《水浒》、《三国志》,我也讲天时、地利、人和。我认为中国是我们最亲密的伙伴,公司长远的目标是,在华南建电子产品综合工业园区,在华北和东北设材料供给基地。我们相信,同中国合作一定会大有可为。”
(本报汉城电)


第7版(国际)
专栏:

最近,智利马约尔大学、智中文化协会和中国驻智利大使馆在圣地亚哥举办了中国图片展览。展出的内容有“中国人权保障”、“中国民俗文化”等,受到智利观众的欢迎。               
 新华社记者 韩晓华摄


第7版(国际)
专栏:

最近,俄罗斯学者伊琳娜·费奥多罗娃经过三十多年的研究,解开了几百年前的一种字符文字。十九世纪下半叶,一位探险家将几块记载着波利尼西亚文化的木板从太平洋地区带到俄罗斯。这些木板实际是十六至十七世纪的一种藏书,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无人能破译。图为费奥多罗娃与木板文字。    新华社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