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7月2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经济)
专栏:

  牢记国情认清阶段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陈锡文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经济体制转换时期,一定要注意保持经济发展与农业稳定、粮食稳定的协调性。
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人增地减的趋势,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江总书记这次考察,除了强调国情外,还强调了要认清我们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他用了两个“正处在”:一、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二、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换时期。在这种情况下若处理不好农业问题,易给农业带来极大伤害。
至少有两组数据可以说明总书记突出强调“发展阶段”有很强的针对性:一组关于“九五”粮食增长的结构性问题。一九九五年比一九九○年粮食总产量增加二千零三十三万吨。但分析结构,增加的粮食中玉米和小麦占了将近百分之九十三。最主要的口粮品种之一——稻谷,五年间反而减少四百一十一万吨。粮食生产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第二组数据是纵向相比,“六五”、“七五”、“八五”期间稻谷在粮食总量中的比重变化很大,“六五”稻谷占百分之四十四点三,“七五”稳中略升,占百分之四十四点三三,“八五”急剧下降,占百分之四十点四六,下降了四个百分点,而一个百分点就是四十五亿多公斤。
江总书记讲,经济上去了,粮食减少了,绝不是中国可以走的发展道路。他同时又指出,在某些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存在这些问题。从粮食上说,经济发达的一些地区,历史上也往往是稻谷主产区。目前这些地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耕地面积的急剧减少,有的已由从前的粮食调出区变为粮食调入区。如果全国都照这样发展,北方的小麦主产区将来也变成粮食调入地区,那么中国解决粮食问题就很难找到一条正确的出路。
有的人认为,经济上去了,粮食减产了,只是极个别、极小范围的现象。我们查了一些资料,实际上这种情况从八十年代初就开始了,起先是一个村一个乡,现已发展到个别省了。如果不引起高度重视,再往下发展,很可能会引起严重后果。
总之,江总书记在强调牢记基本国情的同时,着重强调发展阶段的特殊性的重要讲话,对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任务,要保持经济发展与农业稳定、粮食稳定的协调性,这方面的道路还需要很好探索。(附图片)


第2版(经济)
专栏:

  重视农业发展农业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所研究员刘文璞
试图绕过农业来谈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是不切实际的。对于中国来说,农业不仅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
江泽民总书记在讲话中再次强调了农业的重要性。尽管中央多年反复强调农业的重要性,但人们对农业重要地位和作用仍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模糊认识。
第一,怎样认识农业发展与其他部门发展的关系,怎样认识农业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和繁荣的关系。有些人存在着试图绕开农业去寻找一条发展社会经济的捷径的心理。事实证明,试图绕过农业来谈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是不切实际的。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农业不仅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这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第二,另一个模糊认识是,能不能大量增加粮食进口,主要依靠国际市场解决中国人口的吃饭问题。对此,江泽民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我国这么多人口的吃饭问题只能靠自己来解决,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当前强调这一点非常重要,应当以这一观点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不能把国际间粮食贸易看成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它还有政治意义的一面。当今世界国家间的贸易和政治摩擦不断,挥舞粮食贸易大棒推行强权政治外交活动的例子屡见不鲜。我们没有理由忽视这些事实。
第三,提高对农业的重视还有一个思想认识问题要解决好,这就是依靠农业能不能带动经济的全面发展,能不能让农民致富。这也是江泽民总书记讲话中提出的一个问题。不可否认,目前农业的比较效益低。但是,有许多成功的实例证明依靠农业完全可以把经济带上去。这些成功的实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首先抓好农户的农业生产,在形成一定规模后再发展加工业和商业,形成所谓龙头企业,实行种养加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本版照片:张悦摄)
(附图片)


第2版(经济)
专栏:

  强化农业基础保证农产品供给
国家计划委员会副秘书长白和金
国家计委作为宏观经济管理部门,要在制定和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等工作中始终坚持把农业放在首位。
江总书记在河南考察农业和农村工作时的讲话,对指导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极其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江总书记指出:“中央所以反复强调农业的特殊重要性,是从我国人多地少这个基本国情、从保持全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全局性要求出发的,也是从保持和加强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独立自主地位的战略性要求考虑的。”回顾建国以来、包括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几次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几乎都与农业基础受到削弱、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停滞徘徊下降有直接关系。而每一次经济调整,加强农业都是关键性的任务。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解决农产品供求矛盾的长期性。绝不能丰收了就忽视农业,减产了才想起农业,必须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国际经济、政治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的特殊重要性。
江总书记的讲话强调农业发展也要靠两个转变,并指明了农业两个转变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虽然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相对稀缺,特别是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潜力很大。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依靠农业的两个转变,中国一定能够立足于自己解决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应问题。国家计委作为宏观经济综合管理部门,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江总书记讲话精神,在制定和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搞好宏观经济调控工作中始终坚持把农业放在首位,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推进农业的两个转变。
(附图片)


第2版(经济)
专栏:

  坚持支农的基本经营方针
中国农业银行行长史纪良
7月17日,本报邀请部分部委负责同志座谈学习江泽民总书记今年6月在河南考察农业和农村工作时的讲话《加强农业基础,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体会。本报分两次刊登座谈会上的发言摘要。——编者
学习江泽民同志的讲话,我们更加坚定了农业银行转轨不转支农方向的决心,也进一步明确了信贷支农的重点,要把“米袋子”、“菜篮子”放在突出位置上。
农业银行作为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主要金融部门,必须认真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的讲话精神。
一、牢固树立转轨不转支农方向的指导思想
长期以来,农业银行作为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金融部门,始终把支农工作放在首位,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农业银行已经分离出政策性业务,正在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化,在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上发生着深刻变化。对此,农业银行总行党组明确提出转轨不转支农方向的指导思想,继续坚持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基本经营方针。学习江泽民同志的讲话,我们更加充分地认识到农业的重要地位,更加坚定了农业银行转轨不转支农方向的决心,也进一步明确了信贷支农的重点,要把“米袋子”、“菜篮子”放在突出位置上。我们要利用农业银行作为国有商业银行的优势,发挥在农村信贷资金供应中的主渠道作用,集中资金,保证重点,加速农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业综合效益的提高。
二、适应和推动农村经济的两个根本转变
学习江泽民同志讲话,我们深刻领会到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转变农业的增长方式。农业银行必须适应两个转变,加大自身的改革力度;同时,我们也要发挥金融服务经济的重要作用,积极推动农村经济的两个转变。
当前正在进行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形成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金融多层次、多方位的服务体系,更好地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为形成更有利于农业发展的农村金融新格局作出努力。同时,农业银行要发挥金融导向作用,统筹安排支农贷款,增加信贷投入,促进农业产业化。到今年6月30日农行系统农业贷款余额已达1286亿元,对乡镇企业的贷款也已达到1191亿元,这些资金对于促进农业生产,推动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三、努力提高支农的金融服务水平
农业银行要进一步增强为农民服务、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服务的意识,按照金融法规的要求,强化管理,健全制度。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服务手段,努力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全面、高效和优质的金融服务。
(附图片)


第2版(经济)
专栏:

  提高农业政策性金融服务水平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行长朱元樑
农业发展银行要结合自身实际,通过有效地开展农业政策性金融活动,为支持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做出积极贡献。
农业发展银行,作为专门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国有农业政策性银行,肩负着支持农业、发展农业和保护农业的重要使命。江总书记在河南考察农业和农村工作时的讲话,为农发行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结合农发行的实际,通过有效地开展农业政策性金融活动,为支持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做出积极贡献。
一、大力增强对农业综合开发的信贷能力。农发行要通过管好用好农业综合开发贷款,为改善粮食生产条件做出积极努力。一是要增加贷款总量。二是要优化贷款投向。三是要加强管理,提早投放,尽快见效。
二、切实做好收购资金的供应和管理工作,努力实现粮棉油收购资金的良性循环。江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搞好新粮收购工作,落实好收购资金,确保不向农民打‘白条’。”我们一定要按这一要求,做好收购资金的供应和管理工作。一是要继续执行“约法三章”和政府领导下的分级分部门资金供应责任制。二是要搞好资金的组织和调度,根据收购进度,确保我行资金及时到位。三是要认真总结和完善“库贷挂钩”管理办法,通过采取有力措施,实现“既不准向农民打‘白条’,又要防止挤占挪用收购资金”的目标。
三、管好用好扶贫贷款,促进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首先,要切实加强对扶贫信贷工作的组织领导。其次,要健全规章制度,规范运作管理。第三,要优化扶贫贷款投向。
四、强化筹资功能,增强资金实力。要逐步增强市场融资能力,在国内外资金市场融通中长期资金,形成中央银行融资与商业银行融资相结合,短期融资和长期融资相结合,国内融资和国际融资相结合的多品种、多渠道、多元化资金来源,优化负债结构,增强资金实力。
五、增设分支机构,完善服务功能。我们一定按照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把农业发展银行增设分支机构的工作做好。
(附图片)


第2版(经济)
专栏:

  把为农服务放在工作首位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副主任马李胜
供销合作社要把为农服务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要真正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要在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推动农业产业化方面作出更大贡献。
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贯彻江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对于我们进一步结合供销合作社的实际,做好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供销合作社要把为农服务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供销合作社是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要始终坚持为农业、农村、农民提供综合服务的办社宗旨,把为农服务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做好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工作。
二、供销合作社要加快体制改革,真正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继中央5号文件之后,江总书记再次明确指出,目前农村的市场体系还很不健全、农村商品流通不畅的问题,需要“加快供销社体制改革”。从1995年中央5号文件下达以来,总社及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都在根据中央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统一部署,加快改革,探索改革发展的路子。
三、供销合作社要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推动农业产业化。引导农民进入市场,供销合作社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是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的组织优势,发展贸工农一体化组织,帮助农民增产增收。二是要立足市场和“三农”需要,积极开拓新的经营服务领域,创办新的实业项目。三是要发挥各级供销合作社联合与合作的优势,强化综合服务功能,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四、供销合作社要努力做好棉花购销和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工作,发挥主渠道作用。江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进一步改革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流通体制,加快市场体系的建设。”棉花和农业生产资料是国家委托的供销合作社的两大经营任务。供销合作社在棉花购销中,要严格执行国家政策,搞好棉花的收购、调拨、销售及储备工作。农业生产资料,要按“稳价、保供”的目标,组织好调控资源的收购、供应,加强采购和进口,千方百计备足货源,不误农时。(附图片)


第2版(经济)
专栏:

  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国家土地管理局局长邹玉川
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做到我国现有耕地面积不再减少,并略有增加。用中国的地养活中国人,同时保证当前建设对土地的需求。
江泽民总书记在他的讲话中,十分重视和关注耕地保护问题,他强调:“办工厂,盖房子,都要注意节约用地。要为子孙着想,珍惜每一寸土地,‘存得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此前他还特别指出:“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这一系列指示,不仅强调了耕地保护是农业的基础,更对土地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土地系统提出了新时期土地管理的奋斗目标,即实现我国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具体地说,就是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做到我国现有耕地面积不再减少,并有所增加。
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在充分分析了我国现有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后提出的。从现有情况看,我国土地利用的潜力是很大的,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城市内部挖潜。二是村镇居民点用地调整、规划、还田。三是后备资源有序开发。四是复垦废弃地。在充分挖掘现有潜力的情况下,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用中国的地养活中国人,同时,保证当前经济建设对土地的需求,是完全可能的。
为了充分挖掘土地现有潜力,实现耕地动态平衡这一目标,我们也相应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一是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二是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确保“保命田”不受侵占。占用耕地要与开垦挂钩,没条件开垦的,要缴纳耕地造地费。三是严控土地供给,充分挖掘现有用地潜力。对存量用地利用率较低和土地大量闲置的地方,暂停或压减下达新增地供给指标。四是有计划地进行土地开发和废弃复垦。积极筹措耕地保护和土地开发复垦基金,调动各方积极性,有计划、按规划地进行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和废弃地复垦工作。五是加强土地执法力度,对违法用地,越权批地等行为进行坚决查处。(附图片)


第2版(经济)
专栏:

  搞好粮食流通促进粮食生产发展
国家粮食储备局副局长赵凌云
要继续完善总量平衡机制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进一步明晰中央和地方的粮食事权,调动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粮食的积极性。
近几年来,江总书记对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十分关心。这次《讲话》又强调要继续抓好粮食生产。按照江总书记讲话精神,解决我国粮食问题,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立足国内、自力更生的方针。由于我国社会粮食供需仍处于紧张中平衡,总结发达国家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应坚定地走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粮食生产的道路。那就是始终把农业放在首位,始终保持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自力更生解决中国人民对粮食的需求。决不能依靠进口来解决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当然,还应一如既往,根据国际市场粮源和价格状况,积极搞好粮食进口业务,调剂余缺,调剂品种。
二、加强对粮食供需总量平衡和省长负责制。实践证明,保持粮食总量平衡和实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是促进粮食生产、掌握粮源、保证供应、管理流通的好办法。但是还有一些不够完善之处,主要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粮食事权划分还有些不够清楚;有的地方出现了地区封锁以及产销区调剂粮食不畅等问题。
今后要继续完善总量平衡机制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进一步明晰中央和地方的粮食事权,在完成粮食供需总量平衡的有关指标以后,应给地方更多的自主权,进一步调动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粮食的积极性。
三、建立健全粮食吞吐调节机制。近几年,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坚决执行国家制定的粮食价格政策。目前,不少地方的一些主要品种,牌市价已经基本持平。对其余约占2/3的商品粮实行市场收购,价格随行就市。二是建立和完善粮食专项储备制度。三是建立了粮食风险基金,今后要进一步完善粮食调节机制。要尊重价值规律,不断使粮食定购价定在合理的水平上;坚持市场收购的价格,实行随行就市的原则。同时要继续完善国家专储粮的调节办法,目前正在制定《国家储备粮油管理条例》,使国家储备粮油真正做到管得住,调得动,用得上,灵活吞吐,适时调节。对中央和地方粮食风险基金,要在保持动态平衡的条件下继续充实和完善,使其更好地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