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7月22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人民日报搭桥农民创收百万编辑同志:
贵报6月7日农村经济版“服务台”栏目刊登了《姚坪乡万斤春茶愁销路》的来信,稿件见报的次日,我们乡就接到广东、山东、福建等地客户打来的长途电话,看着5000多公斤因信息不灵连2元钱一公斤也无人问津的优质春茶终于有了销路,我们全乡300多茶农一度忧愁的脸上绽开了笑容。
我们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让利于外地客商,远道而来的客人乐意接受每公斤200元的价格。5000多公斤春茶已被购销一空,我乡茶农们由此得到了100多万元的现钞。
湖北房县姚坪乡政府李平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服务台

  “哭”桃
本报讯丰收会带给农民喜悦,而笔者6月20日在湖北省京山县罗店镇贾店管理区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红红的压弯枝条的桃子和果农们焦灼的表情,形成强烈的反差,600余亩早蜜桃的丰收,给数百名果农带来的不是欢悦,而是失望和无奈。
据了解,贾店管理区的石冲、周塔等村,1988年在镇委、镇政府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积极建设庭院经济的政策指导下,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都植上了桃树。管理区还开辟了一个植有6000余株桃树的桃果基地。今年桃树已全面挂果,产量将逾150万公斤。
6月中旬,早蜜桃成熟了,小批量上市后,果农们发现,要把150万公斤桃子换成票子,比他们想象的困难得多。一是外销渠道不畅;二是交通不便;三是缺乏必要的冷藏设备。山大路窄、产地分散,他们也没有组织起专门的外销队伍,加上缺乏必要的冷藏设备,保鲜期短、不耐贮藏的桃子已开始大批脱蒂、腐烂。
据估计,今年贾店管理区早蜜桃丰收造成的经济损失将逾20万元,严重挫伤了果农的生产积极性。看来,在抓农业生产的同时,狠抓农副产品的市场流通已势在必行。 (李新阳王平曹军)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产业化:农业发展的新探索

  铸造“航空母舰”
——汉寿推进特种水产养殖产业化的启示
庞道沐
最近几年,地处洞庭湖西滨的湖南省汉寿县农业产业化建设迈出了较大步伐,部分乡村初步形成了“一品为主”、各具特色的产业化格局。尤为突出的是,全县成功地推进了中华鳖产业化,赢得了“甲鱼之乡”的美誉。1995年,全县养鳖池扩大到5118亩,产稚鳖400万只,占全国1/3强,销售商品鳖15万公斤。从1992年到1995年这3年中,中华鳖共创收2.9亿元,仅此一项,全县农业人口人均增收483元。与此同时,全县中华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从常规养殖走向温室养殖,从零星分散走向集中连片,从区域规模走向集团发展,从单一养殖走向科工贸、养加销一体化经营,不断拉长产业链。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正在快速崛起,不断壮大。
决策驱动
1992年,汉寿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从调查研究中看到,特种水产养殖效益高出常规水产几倍、几十倍,确立了“抓住特字,致富在水”的新思路,开始大张旗鼓地推动中华鳖、珍珠蚌、牛蛙等多品种特种水产的发展。1994年4月省委书记王茂林来汉寿视察之后,汉寿县党政一班人增强了机遇和风险意识,形成了“稳定蚌蛙鱼,主攻中华鳖,快步上台阶,建设大产业”的共识,确立了把中华鳖作为强县富民的主导产业来抓的工作思路。从1995年开始,县里的领导层又提出了“优化种鳖繁育,扩大商品养殖,突破加工增值,提高产业水平”的决策思路,全县在继续扩大、巩固、提高种繁养的同时,大力发展工厂化温室养殖商品鳖,积极推进产品的深加工,构建了种苗繁养、商品生产、产品加工、销售服务相互配套的生产体系和产业链条。
大户启动
培育和扶持发展养殖大户,充分发挥大户的示范、辐射作用,是这个县推进中华鳖向产业化发展的第一个启动点。3年中,全县采取多种生产上的扶持措施,先后重点扶持发展了1680多户甲鱼养殖专业大户,带动全县6000多农户投入养殖生产。县乡村采取就近组织农民参观,让甲鱼养殖大户现身说法,样板示范,让大户带小户,老户带新户,先富带后富等措施,形成了众多辐射圈,推动了全县甲鱼养殖的大发展。崔家桥镇是个丘岗穷乡,过去没有养甲鱼的习惯。县长胡子达1992年下半年开始在这里办点,从扶持大户入手,采取母体裂变的方式,快速启动,在全镇辐射带动了7个村、200多个农户养甲鱼,开发了一条养殖带,成为全县发展中华鳖最大的后起之秀。
龙头带动
实行产业化生产,建设龙头企业是关键,舞活龙头是根本。
首先,大力建设科研龙头,充分发挥科技先导作用。早在1979年,汉寿县就率先创建了全国第一家特种水产科研所,先后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3项。科技的先导作用迅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逐步走入千家万户。
兴办一批龙头企业,建设一批生产基地,走集约化经营道路,较好地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1992年10月,组建了县内第一家股份制企业——汉寿县名贵水产开发总公司。这个公司从小到大,滚动发展,集繁养、加工、销售于一体,内建基地,外联市场,在集约经营中很快走向了集团化,成为全县最大的龙头企业。到目前为止,该公司已拥有养殖基地1000亩,工厂化温室8000平方米,养殖种鳖3万公斤,商品鳖10万只。今年的养殖、加工产值预计可达5000万元以上。现在,全县已拥有5大龙头集团公司、8个养殖骨干企业和一大批养殖大户。以此为依托,建设了5大养殖区域开发带,10大工厂化养殖基地,初步形成了中华鳖支柱产业的“航空母舰”,驶向市场经济的海洋。
多轮互动
高投入、高技术、高效益是中华鳖产业的主要特征。在资金投入上,他们由银信贷款为主转向多方集资、招商引资、部门投资、集体筹资和个人合资等形式,实行国家、部门、集体、个体一起上,内资、外资、合资、独资共同上,形成了群体性发展优势。1995年全县投入中华鳖养殖开发的部门、单位和企业达120多家,股份合作制企业102家,县内外联营企业46家,个体4000多户,总投资1.2亿元以上。在投入机制上,以股份合作制为主,实行技术、资金、种苗、劳务入股,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灵活的投入机制既适应了市场经济的要求,又较好实现了资源、资金、科技、人才、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地方经济

  南街靠“农”字崛起
本报记者李杰
初夏,我们来到河南省临颍县南街村。在这座“乡村都市”里,一座座现代化的厂房,鳞次栉比的住宅楼,安定的社会环境,良好的社会秩序,纯朴的民风,都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年来南街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这块世代自给自足的传统产粮区,如今荟萃了一大批商品经济的经营者和开发者,使这片土地充满了新的活力和生机。去年,全村工农业产值达11.7亿元,实现税利6800万元,上交国家税金1750万元。
南街村地处豫南平原。人们很难相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南街村人均收入仅有71元。
1977年,年仅26岁的王洪彬被推上村党支部书记的位置。面对全村700多户、3000多口人和脚下这片黄土地,他掂量出“党支部书记”这几个字的分量,暗自下决心,要为南街人谋一条脱贫致富的道路。
南街村人多地少,人均占有耕地0.7亩。王洪彬深知,单靠在几分地上折腾,虽能糊口,但致富困难,除非地生黄金。要想富,就要发展工副业。可是发展什么?走遍了全村角角落落,脑子转了一遍又一遍,最后他把视线定到了全村1.8平方公里的黄土地上。
黄土还真是南街村的一大优势。南街村的南边,有一大片黄土岗。王洪彬想,如果把它烧成砖,就是钱,还能开辟一块农田,再用这笔钱发展其它工副业……不能守着青山无柴烧,看着饭碗没饭吃。王洪彬同支部成员商量后决定:建砖瓦厂。谁想买便宜砖,就先交预付款。用预付款建起了砖瓦厂。再一个优势就是粮食。他们又决定办面粉厂。于是,继砖瓦厂之后,面粉厂应运而生。从此,南街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
1984年,村党支部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和群众齐心协力、艰苦拚搏,到年底两个厂不仅偿还了债务,还盈利7万元。7万元,对当时的南街村是一笔可观的收入,更重要的是,它使南街人振奋了精神,增强了发展的信心和勇气。
面粉厂投产后,在当地销路很好。但南街人不满足,要把面粉销往北京。那一年的冬天,王洪彬带着几个人,开着大卡车冒着刺骨的寒风向北京进发。到京后,他们顾不得休息,就托人找到一家糕点厂,要把面粉卖给人家,还想签长期供货合同。没想到,不仅厂长不见,连大门都不让进。在厂门口一等几天,总算堵住了厂长。王洪彬说,这车面粉白送你们了,请化验一下,看合格不合格。化验结果表明,南街的面粉比他们用的面粉都要好。王洪彬趁热打铁,与糕点厂签了供货合同。北京市场的大门硬是让南街人打开了。不久,又有8家食品厂用了南街的面粉。
南街村周围盛产小麦、玉米、大麦。俗话说,靠山吃山。但解决了温饱的南街人把目光投得更远,他们要靠山富山。从当地实际出发,南街村党支部因地制宜,选定走粮食深加工发展工副业的路子,靠发挥本地优势求发展。接着方便面厂动工兴建了,锅巴厂也在筹建之中。南街人与外商合作兴建的啤酒厂等4个高水平的合资企业在南街也拔地而起。围绕现有企业搞配套,造纸厂、纸箱厂、包装袋厂……
短短10年间,南街村的企业从“农”字起步,又围绕“农”字发展,靠自己的开拓进取精神,以神奇般的速度在黄土地上崛起。先后建起了以食品加工为龙头的企业26家。
村办企业壮大了,有了实力后,南街村没有忘记农业的基础地位。他们成立了有70人的农牧业公司,承担全村2000多亩耕地的生产任务。以工补农,扩大对农业的投入。几年来,投入农业的资金达350多万元,农业生产实现了耕种收机械化、喷灌自动化、种植区域化、栽培模式化、品种优良化、管理专业化,保证了农业旱涝保丰收。去年小麦亩产达千斤。
在南街采访,我们深切感到,南街村经济建设之所以迅猛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卓有成效,是与村领导班子的坚强领导分不开的。在南街村办企业之初,为使群众尽快脱贫致富,村党支部一班人带头东借西挪,变卖家产凑钱。村民们看到党支部一班人是真心实意为村民办实事,被感动了,有的村民把准备建房的钱、娶媳妇的钱、准备办后事的钱,都拿出来交到党支部集资办企业。在后来建新企业时,为节省资金和加快建设进程,支部成员身先士卒,带领党员干部和村民拉沙、运砖、和泥垒墙,连续几天几夜不离工地。支部和党员干部们的所作所为,被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这些年来,记者到南街村去过多次,村委会的办公楼也搬了好几次,但发现每次搬家,他们都没有丢掉那块“公生明廉生威”的匾额。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政府送来平价肥
湖南省邵阳县实行定购粮与化肥挂钩政策,把200万公斤平价化肥指标送到农民手中,并设立专营窗口和监督机制,保质保量供应。图为农民喜接送上门的平价化肥票。李爱民摄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石雕远渡重洋
素有“石雕之乡”美称的浙江省温岭市发挥传统石雕工艺的优势,将石头变成了珍宝,大大小小的石雕工艺品成为环境和现代家庭的装饰品,还远渡重洋,走进日本、美国等国的居民家。图为肖村乡石雕加工场一角。金宗炳摄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伊川万吨红薯干待售编辑同志:
现在,气温升高,红薯干的销售旺季已过。我家乡伊川县农民手中还有大量红薯干难以找到“婆家”。据不完全统计,仅伊川县的彭婆、水寨、江左等8个乡就现存5万多吨红薯干。
去年秋后,地里刚晒干的红薯干,就地可卖到每公斤1.60元。目前,农民虽一再降价,每公斤0.80元,外地来的收购者仍寥寥无几。
因家乡信息闭塞,销路不畅。乡亲们渴望党报为他们致富“搭金桥”。
河南洛阳铁路建筑段魏银标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编后

  编后
一段时期以来,在我们收到的来稿中,看到许多农产品积压的“告急书”。我们“服务台”栏目也陆续登过一些。农民兄弟在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过程中遇到困难,及时投书报社,说明他们在市场中渐渐成熟起来,越来越认识到在市场经济中信息沟通的重要性。不过,类似的产品积压、销路不畅的事情,光靠报纸,只能解决有限的几家的问题。广大农民兄弟遇到问题,主要还是要靠自己到市场里去找买主,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使自己的产品顺畅地走进市场。当然,另一方面,现阶段单靠农民个人的力量,有时候也很难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各级政府以及各种形式的民间自助组织,帮农民兄弟想办法,出主意,给予积极的扶持和引导。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京郊积极推广绿色农药
本报讯京郊的农作物病虫防治工作,改变了过去单一使用化学农药的做法,大力推广“绿色农药”,农业生态环境好转,害虫天敌数量开始回升,“两库一渠”的水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为了保护首都生态环境,80年代初期,京郊在农作物病虫防治上,率先禁止使用有机氯等有残留的农药,全面推广无残留农药;同时,坚持能用生物制剂防治的就不用农药防治的原则,积极推广生物防治技术。
为了避免化学农药对首都饮用水的污染,在市农业局和市环保局的支持下,1986年密云县建起了年产能力百吨以上的微生物试验厂,生产BT乳剂、BO—10等多种生物制剂,用在水库附近和上游地区防病治虫,效果良好,为保证密云水库这盆净水起到了重要作用。(高启臣)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村里人·村中事

  刘秀珍发“奶票”
牛兰君
河北省馆陶县后许庄村农家妇女刘秀珍,靠发行“奶票”养奶牛,靠卖牛奶发家致富。十里八乡的大老爷们儿都打心眼里佩服。
刘秀珍和丈夫宋廷臣生活在穷乡僻壤,丈夫体弱多病,孩子们又都在上学,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挺紧巴。前年春天,看到四邻都靠“种养加”富了起来,刘秀珍心里也打起了主意。做买卖吧,自己不是那块料,可自己从小就放牛,后来又在新疆大草原放牧十几年,还是养奶牛吧!十里八乡包括县城还没有人卖牛奶呢。她又到县城观察了一趟,觉得这条路行。可话又说回来,买一头奶牛需要几千元,凭她自家境况绝对拿不出那些钱。她找来孩子的旧作业本,连夜赶制了上千公斤的“奶票”,天刚亮就跑到10公里外的县城,挨门串户找熟人“游说”。几天下来,还真的筹集了9000多元,靠这笔钱买了3头荷兰奶牛。她使出浑身解数,精心饲养奶牛,配料、喂牛和防疫,不敢有半点松懈。
3头奶牛都如期产奶了,高产期每天产奶100多公斤。后来,几头奶牛又产了7头小牛犊,每头牛犊卖500多元,刘秀珍的收入每年也在5000元以上。
更叫她高兴的是,她能如期兑现“奶票”了。她骑着自行车,每天到指定地点给人们送奶;不论刮风下雨,她都按时来;不论奶有多少,她从不掺杂使假;不论男女老少,她都公平对待。
靠自发“奶票”支撑的这个家喜事不断。去年,刘秀珍的大女儿考上了大学,其他两个孩子年终被评为“三好生”。最近,刘秀珍又购买了3头奶牛,带动另外几户乡亲养起了牛,她决心让更多的人走上小康路!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受人欢迎的“白条”
马善记
“白条”令人反感,老百姓唯恐避之不及,怎么会受人欢迎呢?谓予不信,不妨举例一二。
在山东宁津县刘营伍、张大庄等乡镇,农民们只要给供销社写下一张“白条”,就可得到无偿提供的菜种,每亩还可获得200元的生产预付金。
在江苏大丰县三渣乡,急需农用物资而又一时缺少购买资金的农户,只要拿着供销社印制的“白条”,就可以到供销社设立的任何一个农资供应网点,赊买到自己所需要的农用物资。
显而易见,此“白条”非彼“白条”。上述二例中的“白条”与我们经常所说的“白条”,主客关系正好倒过来了,是一种“倒白条”。这样的“白条”之所以受人欢迎,主要是因为它体现了一种以农为本的服务宗旨,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解农民之所难,为农民送来了“及时雨”。有了这样的“白条”,一时困难的农民再也不必因无钱买农用物资而犯愁,放开手脚种田好了。我们经常提倡要为农民服务,供销社向农民倒打“白条”,就是这样一种实实在在的服务。
服务是双向的,市场经济也要讲究等价交换。供销社向农民倒打“白条”,也不能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农民从供销社得到服务和实惠的同时,应该积极给供销社以回报。事实上,农民是最朴素的。供销社献给农民一份情,农民必将回报供销社一片爱。江苏大丰县三渣乡供销社向农民倒打“白条”后,农民不但踊跃把农副产品卖给供销社,而且主动向供销社投资入股。现在,这家供销社集纳的社员股金数,比本社自有流动资金还多24.4万元。这就是最好的回报。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新野两千万公斤洋葱求购编辑同志:
河南省新野县为提高植棉经济效益,发展棉葱套种田1万多亩,农户在科学指导下精心管理,洋葱喜获丰收,总产达2000多万公斤。该县上港乡收获的1270万公斤洋葱大而匀,单个最重达0.65公斤。但由于今年收获较晚,错过了“三夏”前的最佳销售时机,使洋葱销售价由去年的每公斤0.70—0.90元降至今年的每公斤0.40—0.54元。目前,棉田正是收葱为棉花深耕培土的关键时机,洋葱销售却仅有产出的2/5,影响棉田管理,当地有关部门和农户诚盼各地商户前去收购。
河南省新野县上港乡齐建峰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来信

  农村呼唤租赁服务业编辑同志:
近几年来,在农村发展的第三产业中,租赁服务业是一个薄弱环节。农村呼唤尽快发展租赁服务业。
目前,农民比较急需、有可能发展的主要有:
一是农业机械租赁服务。
二是建筑器材租赁服务。如脚手架、脚手板、油布等。
三是运输工具租赁服务。有些不能用自行车搭载的东西,还要用三轮车、大板车、机动车、机动船等来运输,有的村办企业有时还需用汽车。农民希望可随时租赁到三轮车、大板车、机动船和汽车等。
四是书籍杂志租赁服务。供租赁的书籍杂志,除国内外一些古今著名的文学作品外,还应有关于种植、养殖和加工等方面的科技书籍,以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难题。
湖北省谷城县城关镇高国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