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7月2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百年奥运群英谱
李学江
百年奥运的富丽篇章,是由一个个体育健儿用辛勤的汗水和钢铁的意志谱写的;百年奥运的辉煌历程,是一代代体坛英杰以冠绝一时的技艺和里程碑式的成就标志的。看那些男女运动员在赛场上龙腾虎跃,鸾翔凤翥,你会感受到人类蓬勃向上的朝气;看一项项世界纪录不断被打破、被刷新,你会认识到人类的巨大潜力。
在1908年伦敦的马拉松赛上,第一个跑完全程返回赛场的是意大利运动员多兰多。但他在距终点线只有数米时,却已筋疲力竭,举步维艰。但他仍不肯止步,继续挣扎向前。就在他即将跌倒之际,工作人员及时赶来搀扶,他才迈完最后数步,跨过了终点线。人们称他是古希腊传说中那个费迪皮德斯的化身。费迪皮德斯在公元前490年从马拉松跑回雅典,在报告完打败波斯入侵者的胜利喜讯后,便扑地而死。幸运的是多兰多并没有死,不过他终因功亏一篑而没有得到金牌。但他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却感动了所有的观众,为此,他被授予了一只特制的金杯,从此他就成为一种体育精神的象征。
希特勒本想把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变成他宣扬雅利安种族优越和第三帝国威势的舞台。但他的迷梦被一名年仅22岁的黑人天才打破了,他就是美国运动员杰西·欧文斯。在奥运会开幕的第二天,欧文斯就创造了10.3秒的百米跑世界纪录。其实,仅一个下午,他就打破了3项世界纪录,平了1项世界纪录,成为奥运会有史以来第一个在田径项目上一举夺得100米、200米、400米接力和跳远4枚金牌的运动员。
更可喜可贺的是巾帼不让须眉。在1948年的伦敦奥运会上,出现了一位英雄的母亲。这位荷兰妇女名叫范妮,年已30,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在百米跑和80米跨栏中夺得了两块金牌后,便决意退出其余比赛,打道回府。原因是场内场外不断有人指责她将孩子留在家里跑出来参赛,有失良母风范。多亏她那作教练的丈夫深明大义,一再劝说,她才留了下来。她冒着飞短流长而“愤”发图强,一举又摘取了200米和400米接力赛的金牌,开创了女子田径4块金牌的世界纪录。
在1952年的赫尔辛基奥运会上,有一对捷克夫妇参赛,两人共赢得4枚金牌而被传为美谈。丈夫艾米尔是长跑运动员,一连赢了5000米、10000米和马拉松跑的冠军,他的马拉松跑以超出第二名750米之遥而令人惊讶!而妻子达娜则获得了标枪金牌。
在1960年的罗马奥运会上,埃塞俄比亚皇帝的贴身保镖阿比比更加不同凡响,他第一个以赤脚跑完马拉松全程,而且打破了世界纪录。
1986年的奥运会在墨西哥城举行。该城位于海拔2380米的高处,因高原缺氧而导致一些运动员水准失常。但也促成一些超常纪录的诞生。美国跳远名将包博一跃惊人,跨越8.9米,这一纪录一直保持到90年代初期尚无人打破。
1972年的慕尼黑奥运会则揭开了人类游泳史的新篇章。美国游泳巨星马克卓荦超伦,一人独得他所参赛项目的所有金牌,总共7枚,并且刷新了这七项世界纪录,创造了人类运动史空前绝后的奇迹,至今尚无人可与之比肩而立。同一届,澳大利亚女泳星沙恩则与之平分秋色,一人夺得3金、1银、1铜共5枚奖牌,从而为全世界女同胞们争了光。二人如日月双星,顿使游泳馆碧水生辉。
但更让世界妇女们感到骄傲的却是1976年的蒙特利尔奥运会。年仅14岁的罗马尼亚体操运动员科马内奇也是同时摘得3金、1银、1铜共5枚奖牌。她那身轻如燕的动作,完美绝伦的技巧,征服了全世界所有观众的心。当显示屏上的评分出现“1”时,全场狐疑,鸦雀无声。后来传出这是“10”分时,满场才爆发出暴风骤雨般的掌声。原来记分屏没有安装两位数字显示装置,这是人类体操史上第一个10分!接着,科马内奇又获得了5个满分,成为完美无瑕的偶像。
卡尔·刘易斯,则是1984年在洛杉矶升起的另一颗耀眼明星。他同样在100米、200米、400米接力和跳远中夺取了4枚金牌,成为奥运史上可以与杰西·欧文斯并驾齐驱的第一人。在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上,他又摘得了两金一铜;更非同凡响的是,1992年,已31岁的他,壮心不减当年,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又勇夺两枚金牌,从而成为奥运史上金牌三连贯的巨星。
在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上,有两件大事引人瞩目:一是中国游泳队的突破,一是美国职业篮球队的参赛。美国“梦之队”以平均超出对手44分的大比分技压群雄,其行云流水般的节奏和龙腾虎跃般的表演,使满场生辉,掌声雷鸣,让亿万观众大饱眼福。而中国游泳队出人意料的骄人成绩则预示着,在奥林匹克运动的长河中,一支新的生力军正在茁壮成长和迅速崛起,它让人想起了“江山代有人才出”的千古名句。从此,对新中国的体育事业再也无人敢等闲视之了。
总之,奥运百年,是人才辈出的百年,群星灿烂的百年。回首来路,我们可以看到人类进步的足迹,看到人类是怎样一步步克服着自己的局限,不断地刷新着自己的纪录,走向更高、更快、更强的。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五洲茶亭

  有什么与没什么
施晓慧
去韩国之前,韩国观光社的白先生告诉我两个数字:去年韩国接待的外国游客约380万人,同期,中国是580万。
两个几乎可以比肩的数字令我暗暗吃惊。且不论两国在文化、历史、自然景观等旅游资源上的差距,仅就其面积而言,也是100倍之差呢。于是我请白先生指点,韩国旅游业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但是,白先生的回答却简单得令人失望:“没什么。”弄得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在韩国之行中,我便自己极力寻找韩国旅游业“有什么”独特之处。
人文景观,我们参观了庆州。这是代表韩国历史上最灿烂文化的新罗时代的古都。佛国寺的气势、石窟庵的精巧、瞻星台的古老(亚洲最早),的确各具特色。韩国对它们的保护与开发也是极尽其能,仅介绍石窟庵的建筑技术,就占去了庆州建筑历史博物馆的整整一层,其中各种比例、不同剖面的模型达20余个。在古迹周围还营造出足以启发你思古幽情的气氛。然而,这些古迹若比之中国的万里长城、秦兵马俑、敦煌壁画等巨作震古烁今的影响来,实在不可同日而语。白先生说“没什么”,真是一点不错。
自然风光,在韩国当然首选济州岛。它四面环海,由三座火山形成的特殊地貌构成了它四季不同的自然美景。茂林、深谷、瀑布、海滩、奇洞、怪石,确可令人望峰而息心。韩国人送它不少美名:东方夏威夷、蜜月岛等等。但这般美景若在泰山的伟岸、黄山的雄奇、庐山的秀美面前,也只有白先生的三个字“没什么”了。
民俗村是韩国的特色,而且搞得原汁原味,拙朴而富有情趣,很受外国游客喜爱。然而韩国毕竟是个单一民族,想想中国50多个民族的巨大民俗资源,又该是何等的……
再看韩国旅游服务,我们走过5个城市,住过4家饭店,乘过4条航线,租过车,打过“的”,坐过大公共,也乘过地铁,进过娱乐场,也逛过小街,比之发达国家,并无奇特之处,然而若比之中国,便是大见长处了,它使每位游客在整个旅途舒适愉快,无忧无虑。即使你是个人旅行,只要与任何一家旅游公司联系,就可轻而易举地得到各种旅游小册子,有了这个“小向导”,你的行、住、食、购物、娱乐便都不用愁了。无论你想住豪华饭店还是便宜的青年招待所,它都有全国各地的地址电话一览表。飞机、火车、高速公车等线路、票价、订票电话也是一目了然。我曾碰到一位刚在韩国住过半年的外国朋友,她去过十几个国家,聊起韩国旅游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比较,她说没什么差别,特别是旅行中最麻烦的“行”,在韩国非常方便。在游客需要的一切方面创造“方便”,消灭烦恼,这也许就是韩国旅游业最成功之处。
我忽然想起人们对出门人最常说的一句话:“一路平安”,被两个数字困扰了多日的我茅塞顿开:对于旅途中人,具有探险者的胆量与勇气的毕竟是少数,无忧无虑、安全方便才是最重要的。去韩国的外国游客,在没有任何烦恼的舒适旅途中享受到了一份恬然静怡的东方风情,不就是最大的满足吗?而那段惬意的回忆,不是又很容易使韩国成为下一次度假的去处吗?我记起白先生说过,韩国的游客中回头客多。想一想到中国的外国游客们,希望的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国的旅游资源太丰富了,而我们的旅游开发还在下功夫制造景点,锦上添花,但若是旅途上千难万险,又有几人还敢希冀那“花”呢?不止一位外国朋友告诉我,很多人想来中国,但是想到行路之难、吃饭之难、逛街之难,尤其是如厕之难,也就望而却步了。对旅游业我不是专家,不敢妄言,但以平常游客之心来想,中国旅游业与其在“有什么”特色上大投其资,倒不如先在“没什么”——没有任何烦恼、没有任何不便的行、住、食等旅游服务业上狠下一番功夫。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友谊馆与礼品艺术
张友新赵嘉鸣
从平壤驱车北行一小时,就进入了风景秀丽的妙香山。朝鲜妙香山国际友谊展览馆,就坐落在峰峦重叠的山脚下。从远处眺望,在逶迤起伏的群山波涛中,它像一叶轻舟。在近处观看,它又像一座庄严的宫殿。旁边有小桥、流水、青山、鲜花,身临其境,心旷神怡之感油然而起。友谊馆是朝鲜劳动党时代纪念碑式的建筑,它的选址和设计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趣味横生。
友谊馆有6层,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展出了数万件礼品,实际上是世界130多个国家赠送给朝鲜领导人的“礼品馆”。从1987年开馆以来,每年参观者约10万,其中外国人1.5万。每年8、9、10三个月是到妙香山观光的最好季节,这期间友谊馆掩映在漫山遍野的红叶之中,登楼四望,可见红叶似火,色彩斑斓,美景诱人。
友谊馆有一个总馆和许多分馆。一进总馆,首先看到的是中国领导人赠送的巨型瓷花瓶,稀有而珍贵,做工十分精细,游人赞叹不绝。中国巨幅挂毯“万里长城”,色调谐和,气势磅礴。古巴一位女法学家驻足欣赏,盛赞这是用一针一线创造的“艺术杰作”。在第一个中国分馆里,毛泽东同志40多年前赠送给金日成同志的礼品——一盒非常精制的麻将牌,尽管今天已经有些褪色,但它依然吸引着众多参观者。讲解员告诉我们,毛泽东同志不仅把自己的儿子送到朝鲜前线,与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而且还很关心当时正在指挥作战的金日成同志,特地送来这副麻将牌,示意在战争中也要注意休息,以便精力充沛地打击敌人。我们透过一件件精美而有特色的中国礼品,进一步看到了用鲜血凝成的中朝友谊。
由于各国参观者社会背景和文化修养不同,所以观赏展品的角度和感受也不一样。但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友谊展览馆是艺术的殿堂,许多礼品都是各国的艺术珍品。在这里,有中国的唐三彩、日本的瓷器、柬埔寨的吴哥雕刻、泰国的草编工艺品、伊拉克的玉制宝刀、非洲的象牙制品、尼加拉瓜的大理石石雕、芬兰的油画、瑞典的水晶工雕、挪威的金盘。另外,还有前苏联一位领导人赠送的瓷瓶,上面绘着一只暴风雨中的海燕,非常逼真,它平伸着双翅,在大海上空自由飞翔……。几十年的礼品汇聚一堂,造型多姿,制作精湛,色彩绚丽,给人一种艺术美的享受。
正如有些参观者所说,不用周游世界,到此一瞥,就可观赏到五大洲许多国家的艺术品,领略一番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文化交流

  一位研究唐诗的匈牙利人
付晓峰
大凡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外国人,一般都喜欢学习中国的戏剧艺术。而有一位蓝眼睛、高鼻子的匈牙利人竟然酷爱中国的唐诗。
这位匈牙利人就是国际著名的翻译家、世界语文学大师、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卡洛查。早在1930年,已蜚声世界文坛的卡洛查就开始对中国古典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对中国唐代的诗歌。当他兴致勃勃地独自朗诵李白诗的时候,他常常被这位中国诗圣美丽动人的诗句所陶醉,向往着创造了古老灿烂诗文化的遥远神秘的中国……
从此,卡洛查迷上了唐诗。他开始潜心研究中国唐诗这一古老而博大精深的文学艺术。
为了让全世界人民都能读懂唐诗,了解中国的古典文化,卡洛查心中萌发了要把唐诗收编进他的世界语诗集的念头。他开始尝试翻译介绍中国的唐诗。他首先从英译本选出几首,通过英文转译成世界语。但几经周折,他感到转译的结果使唐诗的原味失去了光泽和魅力。他只好暂时停止了这一翻译工作,陷入了从未有的困惑。那些日子,一向开朗爱笑的卡洛查突然变得沉默寡言了。但是事业的挫折没有使他放弃了翻译介绍中国唐诗的决心和愿望,而使他更感到一个翻译家肩上的责任和压力。这时,他想到了他的中国世界语朋友孙用先生(注)。他写信给孙用,说出自己热烈的渴望。当时,年轻孙用正以火一样的激情,用世界语翻译介绍匈牙利的文学。在这一方面,卡洛查也是孙用的良师益友。孙用接到卡洛查的信后,他被这位热爱中国并热情介绍中国古典文化的国际友人的真情所深深地感动。他很快地试译了几首唐诗,并给卡洛查先生寄去。一直在扶持孙用翻译创作的鲁迅先生,也十分支持这一中匈文化交流活动。鲁迅先生将孙用翻译介绍有关卡洛查的优秀匈牙利文学作品,刊登在自己主编的《奔流》刊物上。
1931年,匈牙利人卡洛查怀着一颗热爱中国的心,经过了一年辛勤的笔耕,终于完成了翻译介绍中国唐诗的世界语诗集《永恒的花絮》。此诗集中收入了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等唐代著名诗人的作品。不久这本诗集在匈牙利出版,在当时的国际文学界、国际世界语界引起了轰动和反响,被翻译成多种民族文字在全世界传播和发行。
直到今天,卡氏的《永恒的花絮》诗集仍被列为世界文学经典之作。它对于中国古典诗歌在全世界流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里,卡洛查先生发挥了语言桥梁的作用。因此,卡洛查先生应该永远受到中国人民的尊敬和怀念。
注:孙用原名卜成中,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曾在邮电部门工作23年,后为人民文学编辑。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观瀑遐思
黄晴
听说尼亚加拉大瀑布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瀑布,心向往之久矣。
仲春时节,与同行结伴前往水牛城,恰可顺便一览。
时序5月,东北纽约州仍遍布冰雪遗痕,春来何迟。概念中,瀑布当生于大山大川之境。但临近水牛城,眼中仍是有几分荒莽的一马平川,心中不免有些疑惑。
看地图,尼亚加拉瀑布是安大略湖和伊利湖之间的水道,左濒加拿大,右接美国,一瀑连两大国,两大湖,似可为其名“大”做注释。
车近尼亚加拉镇,先见尼亚加拉河。河似不深,但极宽阔,满江雪浪,漫天塞地而来,足可一洗尘俗胸襟。
入尼亚加拉镇,便隐隐听到隆隆的闷雷之声,急急地寻声而去,尼亚加拉大瀑布骤现眼前。
没有想到,浩荡之川在此平坦之地一跃而入千仞之谷,如万马失蹄,千军扑地,跳珠飞溅,白雾弥腾,伴以动地鼙鼓,撼心摇魄,令人惊绝,无言以对。
面对天地雄奇,空白的脑海渐渐地恢复了活动,开始了与造物的无言对话。
大瀑布之所以成为赏悦的美学对象,或许有这样几个原因:
大瀑布具雄浑奇伟之气,面对着它,人们可一涤襟怀,减去几许尘寰中蝇营狗苟的委琐之态。辛弃疾观钱塘江潮时有词云:“望飞来、半空鸥鹭,须臾动地鼙鼓,截江组练驱山去,鏖战未收貔虎。”其境其景似差可比拟。
大瀑布具勇绝牺牲之气,“粉身何惜珠玉碎”,虽千万人,吾住矣,虽万仞渊,吾往矣。想我中华民族,古来今往,多少志士仁人,当行则行,临难不苟免,支撑起民族的脊梁,有如大瀑布之一往无前。
大瀑布虽然临渊直下,却有一种内在的从容。昔日听聂卫平侃棋坛典故,说一人觅名师学棋,老师让他面瀑三年,最后悟出:瀑布势急流湍,但落地从容坦平,此乃为棋之道。老师大悦,认为他已得棋中真味,遂教以棋技。大瀑布能勇往直前,又能从容落地,似合兵法中勇智相济,奇正相佐的说法,让人深长思之。
天何言哉,大瀑布何言哉,但人们可以从中悟出一点东西。(附图片)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呵,富士山
林杉
电气化机车以175公里时速,在新干线上飞驰。逶迤的群山在平滑的玻璃上拉成一条淡蓝的烟迹,蓦地,一个巨大的山景以1/60秒的速度飞撞进车窗,满厢惊呼:呵,富士山!
呵,富士山,也许你过于突兀,过于鲁莽,在我猝不及防的时候,如一颗子弹从眼睛里射到心的深处。在心里勾画了你那么久,摹写了你的千姿百态,我这颗渴盼的心原来经不住你冒冒失失的一撞。仅仅这一撞,灵魂便在瞬间迸发出炫目的光芒。
这就是你吗?富士山,只那么短暂的几秒钟,你便如同一只黛色的斗笠,悬浮在叆叇的云气之上,擎起你的该是一颗怎样的头颅?
你那山顶的白雪,在夕光的投射下,迷离着斑驳的光环。光环向穹苍扩散着,云的轮廓也因此清晰起来。
总是那团飘绕不去的云,勾勒着你的险峻和超迈,我分明已经走近你,从拍击天空的云涛之上,我抚摸着你心脏的位置,我听到你蛰居在冰雪之下的那颗心跳动的声音。
你妄图以1/60秒的速度,从我的视线上逃离,只让那一片云去激荡我,淹没我;只让那穿透云幔的七彩光,给我横亘起一个神界的栅栏。然后你像一只神秘的飞碟,隐身于苍茫的暮色。然而,在我没有弧度的目光中,你已无路可逃。这一撞,便成为1/60秒的永远。
我分明感受到了炽热的岩浆在你的胸中奔涌,那是足以熔化任何坚硬的心脏的沸血。我是一个来自异国的诗人,然而我灵魂的乡土却没有国度。
呵,你1/60秒的橙天彤云,呵,你1/60秒的绿水白雪,呵,你1/60秒的巍峨高峻,呵,你1/60秒的喧啸肃穆……
175公里的时速在车窗上呼啸着,我以175公里的时速拥你在怀。
我看到明目皓齿的山神飘扬的长发,她用光的旗语,召唤我以175公里的时速攀援你。永远的1/60秒,我把人类精神的海拔高度踩在脚下。
我是一个用目光和心脏登山的人,我是一个用心灵和意志攀援峭壁的人。把你的忠勇豪迈给我,把你的钟毓灵秀给我,把你的蓝天白云给我,把你的清风明月给我。你是这一切山的山,你是这山的一切。
呵,富士山,我以1/60秒的速度呼唤你名字的时候,我的心在以175公里的时速射进你的胸膛。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环境与发展

  全球禁烟,势在必行
夏之秋
据英国医生联合会和癌症研究基金会的联合调查,英国约有百万以上的吸烟者。在英国,平均每天有6人丧生于车祸,但是被烟草直接或间接“毒死”的,却达到250人,相当于每天有一次空难,一架大型客机乘客全部丧命。人们对空难大为吃惊,但一说死于吸烟却无动于衷,甚至一笑置之,这确实是个怪事。
“美国肺脏组织学会”在一项研究报告中指出,每年美国因吸烟引起疾病而死亡的人数,比在二战和越南战争中死亡的总人数还要多。越战中士兵家属奋起示威,反对把丈夫儿子充当炮灰,但是这些家属对亲人充当烟灰却并不激动,更不气愤,这也是个怪事。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发展中国家香烟的消费逐年增加,甚至超过成年人口增长数的一倍。该组织认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烟草生产,正在不受限制地发展。因此,下世纪初,这些国家与吸烟相关的疾病,如肺癌、支气管癌、肺气肿和心脏病等,将大为流行!
现在人们非常关心地震、火山、洪涝和瘟疫,但很少人知道,灾难中还有一个最可怕的,就是吸烟!因为它的影响面太广,除了吸烟者本人外,还危及他人和祸及后代。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埃里克森博士指出:1990年美国有41.8万余人直接死于吸烟,至于因二手烟而死亡的人数尚未计算在内。另外,该中心还认定:1990年单是吸烟一项,就使美国丧失了500多万个劳动力。为此,美国每年因吸烟而为受害者付出的保健费用,高达350亿美元,相当于澳大利亚、加拿大、瑞士和英国四个“福利国家”保健费用的总和。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多余浪费。
法国癌学研究所所长弗拉芒博士指出,法国每年约有2.8万余男人和2000余妇女,直接死于吸烟引起的癌症。日本的平山刚志大夫,花了16年的时间,对91450名丈夫吸烟的妇女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凡是被动吸烟的妇女,都存在发生肺癌的危险性;而且他还发现,在她们的丈夫烟草中毒的同时,也可能就是这些妇女突然出现其它肿瘤的时候。他提醒说,在吸烟家庭中,孩子的健康会受到更大的威胁。
尽管香烟中有死亡的阴影,但人们似乎没有一点防患的意识,为什么周围的人没有一点抗议的表示?1985年,瑞典的法院曾做出了裁决:不吸烟者如果因肺癌导致死亡,死者家属有权向其吸烟的同事索赔,要求他们承担全部医疗和善后的费用。瑞典公众也认为,法院的这一裁定,是非常合理的,也有助于禁烟。因为,科学家发现,烟民吸烟时,他本人只能吸进1/4的“毒气”,而剩下的3/4毒气是“熏陶”别人的。因此,许多国家已制定法规,严厉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如果偷吸,轻则以品德不好加以批评通报,重则作为伤害他人健康或引发灾害论处,予以法办。由此可见,全球禁烟风行,已不是仅仅停留在宣传上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