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7月2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高要市64个后进村一年实现达标
本报讯广东省高要市委认真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去年,从市、镇机关抽调128名干部,组成64个精干的工作队,进驻年集体经济纯收入3万元以下的64个村,围绕“五个好”目标,落实责任制,加大力度,取得显著成效。64个村全部摘掉了贫困帽子,集体经济纯收入均达到了3万元以上,一年实现脱贫和达标。(廉系办)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通化铁路分局请先进人物上“三观”教育课
本报讯通化铁路分局积极加强、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5月6日下午,分局从基层单位请来李秋生、孙洪仁、陆德祥、郭俊杰等4位先进人物,让他们登台唱主角,为分局机关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课。(梁刚张士良)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

  兰溪多管齐下抓好农村党建
本报讯浙江省兰溪市在抓农村党建工作中,强化基础工程,多种途径培养村级干部后备力量,使农村村级基层组织出现了生机和活力。
兰溪市委对农村党建工作作了积极的探索,在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把农村镇乡党委书记作为农村党建的第一责任人;把发展农村党员作为党委的第一件大事;积极培养发展农村基层第一线党员;把培养农村合格带头人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第一要素,努力提高农村党员的素质和修养。
兰溪市各乡镇党委注重党员培训。他们创办了农村基层干部预备学校,招收有志于从事新农村建设的初、高中毕业生进校学习,掌握发展农村经济的本领。目前,已举办四期培训班,共有200人参加培训学习。同时,该市还创办了村干部乡村经济管理中专班,录取了37名村干部中专学员;并且选送了6名村支书到浙师大参加村干部经济管理专业证书班学习。
目前,兰溪市农村35岁以下的党员比例已从前年的10%上升到30%,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党员占总数的2/3左右。在今年行政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换届改选中,全市646个行政村调整充实了150多名村党支部书记,260多名村委会主任,新充实了440多名村支部委员,530多名村委会成员。(徐瑞新余卫军)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公仆心声

  正确决策新探
李玉妹
当前,我们正处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期,经济建设、党的建设都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亟须去研究和解决。对于县(市)党委领导班子来说,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有效地解决改革和建设中遇到的深层矛盾和问题,维护党中央的权威,推动本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稳步发展,就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努力探索实施正确决策的新路子。
坚持群众路线,做到决策民主化,要认真征求广大群众的意见,倾听他们的呼声,才能使决策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听取群众的意见必须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广泛性。各个层面、各行各业都要照顾到,特别是一定要注意听取基层党员、群众的意见。二是要在“深”字上下功夫。要深入到群众中去,沉到社会最下层去。正像地质队找矿一样,如果仅仅停留在表层上,是很难找到富矿的。因此,要了解群众的真实情况,听到群众发自内心的呼声,就必须深入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深入到知识分子家中去,和他们无拘无束地拉家常,交朋友,促膝谈心。那种例行公事式地找几个人、开几个座谈会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要坚持群众路线,做到决策民主化,还要善于发挥班子里每个成员的特长。班子决策,不单纯是一个简单的集中过程,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民主环节。班子里的每个成员尽管职务不同,分工不同,水平也不尽相同,但他们各有所长,应当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各展所长,努力形成班子内部发扬民主的良好氛围。要坚持集体讨论决定重大问题。较重大问题必须提交党委会,集体充分讨论,集体作出决定,坚决避免个人或少数人擅自决策重大问题。特别要正确对待不同意见。
坚持正确的集中,做到决策科学化,应注意把握好两点:一要充分发挥常委会在日常决策中的核心作用。既要正确处理常委会与全委会、党委与政府、党委与人大、党委与政协的关系,坚持分层次决策的原则,不搞包办代替,又要理直气壮地行使领导职权,充分发挥常委会在日常决策中的核心作用。除重大决策提交县(市)委全委会讨论决定外,日常决策均由县(市)委常委会作出。其他几套领导班子围绕全委会通过的重大决策分工负责,进行日常工作的决策和领导,比较重大的问题必须提交常委会集体决策,并由常委会指导和监督这些决策的贯彻实施。这样就能规范各个同级决策主体的相互关系,维护党委常委会的领导权威,保证集中的统一性。二要正确处理少数服从多数的关系。一方面,少数必须服从多数。特别是当重要事项必须立即决策而意见不尽统一时,少数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多数,并积极执行集体决议。在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新形势下,强调这一点尤为重要。否则议而不决,甚至久议不决,就会错过大发展的契机。另一方面,也必须尊重少数。不轻易否定少数人的意见,注意吸收其中的正确部分,完善集体决策。再一方面,绝不搞简单多数。在不同意见双方人数接近时,不搞简单多数强行通过。必须缓一缓,待调研、通气谈心、协商之后再行表决。否则,极易形成难以弥合的裂痕。
完善规章制度,做到决策制度化。从县(市)党委工作的实际需要看,应着重建立健全以下制度:一是处理上下关系的制度。主要有常委向全委会、全委会向党代会负责报告工作的制度;下级党组织向上级党组织负责并执行上级决议的制度。二是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的民主决策制度。具体包括:党委议事规则和工作制度,调查研究制度,定期听取下级汇报制度,接待群众来访制度等。三是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的制度。四是党内监督制度。包括组织生活会制度、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代表大会制度、个人财产申报和重大问题汇报制度以及保护党员民主监督权利的制度。五是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方面民主监督制度。总之,只有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逐步实现决策的法规化,才能实施正确决策。
(作者系中共山东临沂市委副书记)(附图片)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

书记学技到田头
江西省永丰县委一班人十分注重实用科技的学习和运用,图为中共永丰县委书记刘志雄(左二)在早辣椒地里向南昌市郊区蔬菜局副局长、高级农艺师娄杰锋(左一)学技。
周忠华摄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

“廉洁自律,从我做起”万人宣誓签名活动,近日在山西新绛县隆重举行。新绛县“五套班子”成员、县直机关党员干部近3000人,在一幅百米白布上庄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这次活动结束时签名人数已近两万人,有领导干部,有一般干部,有企业职工,有农民群众,有解放军战士,大家表达了一个心愿:反腐倡廉,民心所向。
海红高志勇摄影报道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

  一个共产党员的胆识
——记广东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总支书记张万镇
许俐丽
这是一幅珍贵的照片。时间,1995年12月29日。地点,广东潮州三环工业城。
总书记江泽民揽着三环集团总经理张万镇,兴奋而亲切地交谈着。
三环人将永远记住这一天。
(一)
1984年,张万镇任潮州无线电瓷件厂厂长。当时工厂资不抵债,许多工人生活没着落。有的上街卖菜,有的摆地摊……面对这种情景,张万镇心如火焚。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厂长,此时此刻该做些什么?
“通过市场调查和可行性预测,我深思,谋求企业进步,只有投身改革开放的大潮,依靠科技进步,引进日本先进技术。”——张万镇这样回答。
这是一个艰难的起步。
各种“理直气壮”的讨伐开始了。
“我们用木槌捣瓷粉,十几年都过来了,现在搞引进,不是让我们失业?”
“年产1200万只电阻就已积压,引进后年产1.2亿只,卖给谁?”
有人扬言,要公开清算张万镇的渎职罪。
这确实是一次胆识和勇气的考验。张万镇在这种压力下,好在有许多党员骨干以他们敢闯敢冒的精神和比较丰富的科技知识来支持他。他撇下了难产的妻子,前往日本。他无法预测这一步是光明还是黑暗,但他横下一条心:拓展新路势在必行。非得干出来不可!
10天的日本之行,是张万镇终生难忘的。在工厂参观,他看到人家人均产值是我们的100倍。他明白了什么叫现代化工业和现代化管理。他急呵,他为祖国落后的电子工业而感到难过。他发誓:我们的企业也要发展成为这样的企业,而且一定要用高质量的产品占领日本市场!
这一年,张万镇被逼在刀刃上,他们当年引进设备,当年投产,当年发挥效益。亏损多年的企业,破天荒盈利47万元。
这次引进,对“三环”的崛起,意义是十分深远的。到了1986年,工厂电阻瓷基体的销量已占全国的68%,国内95%的电阻厂家都来该厂订货。
(二)
技术革新,是“三环”腾飞的有力翅膀。从1986年起,张万镇响亮地提出了一个口号:一定要把潮州的资源优势变为产品优势,把“三环”建设成中国最大的电阻元件生产和出口基地,夺取全国单项产品冠军。此后几年,他都是为这个理想而顽强地奋斗着。
创业是艰难的。张万镇凭着在实践中磨练出来的多谋善断、勇于开拓的“牛筋”精神,大胆提出设计方案,组织攻关。整整500个日日夜夜,他们根本不知节假日,失败了无数次,终于揭开了那台成型机神秘的“面纱”,成本仅5万元,不足外商开价的1/10,而效率比原引进机型提高4倍,产品的外形精度提高20%,达到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
这是“三环”艰难起步的又一次胜利,也只有张万镇和他的伙伴们才知道付出了多少心血。张万镇说:“搞技术革命我们坚韧不拔。为了改造一个小小的炉管,我们想了7年,改了7年,失败了多少次,我们从不气馁。一个一个的技改方案终于让我们改成了,效率提高30%。党员是科技兴厂的带头人,他们的作用受到全体职工的推崇。”从1987年开始,“三环”公司75%的设备都是自己制造,而且全国20多家电阻厂都在使用“三环”人制造的机器!
(三)
就在国内同行对崛起的“三环”啧啧称奇时,张万镇瞄准了国际市场,“有本事就到国外去赚钱!”张万镇率领“三环”悄然出发了。
香港没多少人知道“三环”,想打开销售渠道,谈何容易。张万镇坚信路是人走出来的,只要有信心有毅力,世上决没有过不了的大山。他们在香港按电话号码簿一个个电话打到厂家,遭白眼碰钉子都无所谓。他们外出全靠两条腿,他们饿了,不敢上酒楼,自己买菜煮饭,他们晚上睡在办事处的行军床上想的全是“三环”的事。
采访中屡屡听到这样的故事:当时“三环”已是大公司,张万镇已是大老板,他们的一切都应该是豪华气派的,张万镇麾下有几个亿,他什么享受得不到!他何必苦自己!说来也怪,偏偏他的“抠”却换来了大宗买卖。不少香港客商已经看出,张万镇绝非是那种用公家的钞票去挥霍无度的官员。张万镇是一个人物,一条汉子,一个精明的实业家。一位台商来“三环”洽谈业务,他不但注意“三环”的厂规厂风,注意张万镇他们的办事作风和交往信誉,连请他吃饭数量适当的点菜,也当成一回事加以注意,台商从心里信任他们。一笔生意做成了。
1992年,已聚积了雄厚实力的“三环”公司“杀”向了日本。它在与日本同类产品激烈角斗中以物美价廉、规模大的优势击败对手。6年来“三环”出口额不断扩大,到1995年底,创汇达2430万美元。
如今,广东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乃至东南亚最大的电阻瓷基体生产基地。1995年,它生产的电阻瓷基体在国内的市场覆盖率达95%,并远销日本、南韩等国,其产销量占世界总量的35%。“三环”当家人张万镇,被评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电子工业部劳动模范。
(原载广东《支部生活》,本报有删节)(附图片)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

  “活”在一线
——武汉市公汽四公司思想政治工作纪实
王相成赵新源王丹石
武汉公汽四公司从1992年起,结合自己运营任务和职工队伍思想的实际,在运营一线12个支部建立起12个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小组(简称职研小组),形成了一支由120多人组成的以广大干部为主体,政工干部为骨干,党团员、班组长、劳模标兵为基础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政研工作队伍,其中一线司乘人员占近1/3。到现在,这支队伍已发展到362人,一线司乘人员已占到50%。
职研小组的建立,改变了公司以往思想政治工作渠道单一、浮在面上的状况,把思想政治工作的触角直接伸到了营运生产一线,活跃了基层工作。
——析疑解惑的小评论。1993年春,四公司一车队实行新的车组承包,可方案运行了一个多月职工们还没算清新承包方案的帐,于是大家就聚在调度室议论,说头儿们在“算黑帐”。新上任的车队队长十分着急,找来了职研小组的成员。倪桂芬等几个职研骨干在一起一商量,连夜赶写了一篇《我帮你算》的小评论,第二天贴到调度室边的墙上,一下子就吸引了很多的职工观看,悄声议论和默默算帐在围观者中展开了。司机刘汉平顺着“小评论”的思路一算,只要按点勤跑车,新方案比老的可增加一倍的收入。刘汉平说:“我看了这篇小评论,想看看上面说的算法到底是真是假,就憋足劲跑了一个月车,结果一下子拿到了400多元。这个承包方案就这样被我们职工了解、认可了。”这件事给了职研小组一个重要启示:“小评论”一事一议,针对性强,形式活泼,职工乐于接受。于是,一事一议“小评论”成了车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式,工作中出现了什么问题,职研小组随时就会引发议论,析疑释惑。
——职工自己的“综艺大观”。公交企业线长、点多、面广、流动分散,使职工间相互交流的机会十分有限;有时职工有情绪,车队领导也难以及时发现;业余文化生活单调,有的职工去打台球、搓麻将……职研分会和职研小组认真研究了这种情况,提出在公司开展“职工大家乐”活动。八车队工会主席曹桂芳给我们介绍说:“‘大家乐’活动以职工自我参与的形式为主,由全公司12个党支部轮流每月办一次,比如一月‘开门红’、三月‘学雷锋’、‘金秋十月大家乐’、‘队庆大家乐’等等,节目内容和形式全部由职工自主编排。这活动一出现就吸引了职工,被称为我们‘职工的综艺大观’。”据介绍,有一个曾出现过旷勤的小队,自己编了个小品叫“斗车”,一位乘务员拉自己的老父亲来扮演乘客,父女同台,把司售人员的日常工作演活了,让大家从头乐到尾。乐了,也受了教育,这个小队以后再也没出现旷勤。公司月月有活动,各级领导也登台,气氛宽松和谐。就是在这种气氛中,不少曾闹过意见的职工相互交了心,领导不曾了解的思想疙瘩苗头及时抓住了,把矛盾消灭在萌芽阶段。
——特别的“党员生日”。四公司332名党员每年要过两个生日,入党纪念日是他们的第二个生日。1991年9月,公司党委在群众中调查,发现群众对有的党员有意见。这引发了党委一班人的思考:用什么方法让党员们时刻记住自己是个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职研小组的骨干建议:党员应该过“生日”。从1992年开始,公司职研分会和职研小组就不断研究党员生日纪念的新形式,或以支部为单位,集中当月入党的党员在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言,回顾自己的思想工作,接受党内外群众评议和支部鉴定;或以公司为单位,每月拟定不同的专题,由党委成员给党员上党课,并开展有特色的文化娱乐活动;或开展“四个一、四带头”活动,即在每个党员入党纪念日的当天,由公司党委和支部两级组织与党员谈一次话、赠一句名言、指一条缺点、送一份贺卡,从而要求和鼓励党员带头完成生产任务,带头遵章守纪,带头做好责任区工作,带头义务奉献。至今活动形式已改进了5次,每年都有新花样。开车23年安全行车80万公里的司机王引娣师傅对我们说:“原来我只想着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了,不管别人的事。但自从公司开展给党员‘过生日’活动,使我受到很大激励,下功夫把我们12个人的小队带好。”现在她所带领的小队已涌现出两个先进车组、6位先进个人。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议论风生

  多一点“自我批评”
杨方武
近日读报,《呼唤批评》、《无批评时代》、《批评缺席》等新闻言论,勾起了我的读报欲,其实,眼下不仅缺少“批评”,更缺少“自我批评”,甚至“自我批评”压根就不再有人提起了。
“无批评时代”,指的是那种坦诚相见的批评、与人为善的批评、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为目的的批评没有了,还有那种公开的批评、面对面的批评、摆在桌面上的批评没有了,这些是实实在在的“缺席”,谁也不会否认。殊不知“自我批评”也经常“缺席”呢!
我说“自我批评”不常见了,不是主观臆断,你只要细心地听一听各种会议,尤其是听一听那些不同级别的民主生活会,就不难听出“自我批评”的声音确实微弱得可怜,有时偶尔能听到一回半回的“自我批评”,也是不痛不痒的几句托词。什么“负有一定责任”、什么“有待进一步提高”、什么“还应为之奋斗”,或者,“这个工作做得还不够全面”、“那个工作做得还不太具体”,等等。其词一定是经过苦苦“推敲”以后才说出的,恐怕不亚于当年贾岛老先生的“推敲”之功。至于说,这种“自我批评”有多大的作用,大概只有“自我批评”者自己才能搞得清楚,其他局外人怕谁也解不开个中之谜。
“自我批评”是我党的优良作风,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的今天,仍然需要人们用“自我批评”的武器为深化改革服务,遗憾的是有些人却丢下了这个武器。这不能不引起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
《韩非子》也曾有名言:“自见之谓明。”就是说,能够看到自己缺点的人,就叫做聪明。可是现在的人像是比古人聪明得多了,不认为“自见之谓明”,反而认为“自见之谓愚”。为什么呢?有人一语道破天机:“表扬”能得到奖励,“表扬”能得到提拔。相反,“过失”、“错误”就大不如“表扬”那么风光了,甚至留有后患,贻害无穷。孰优孰劣,便都心中有了数。久而久之,谁也不再犯愚,不管在什么场合,尽把自己往“好处”说,没有“好处”创造“好处”也要说。怪不得群众把党的优良作风之一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调侃为“表扬与自我表扬”。
一个人能“自我批评”,便能够自我完善;一个政党能“自我批评”,便能保持政治清明;一个国家能“自我批评”,便能促进社会进步。我们呼唤“自我批评”。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临汾围绕小康建设开展“双学”活动
本报讯中共山西临汾地委把“双学”活动作为推动农村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以达小康为目标,以集中培训为主要形式,以强化宗旨意识和市场经济意识为重点,着力解决农村党员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
目前,全区已有80%以上的村确定了全面达小康的规划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781个村人均收入达到1100元。地区抓的25个小康示范乡镇人均收入全部达到1100元以上,县市抓的127个小康示范村已有80%的村人均收入达到1100元。(廉系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