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7月17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监督哨

  我们的出路在哪里?
我们是山西原平农校教师,我们的家属均为城镇户口,至今仍居住在破旧的窑洞里。窑洞已年久失修,破败不堪,极度阴暗潮湿,衣被米面常因潮湿而霉烂变质,教师及家属得关节炎、风湿病的也越来越多;窑顶塌土现象不断发生,窑洞内蛇蝎毒虫出没无常。在这种居住条件下,我们不仅健康受损,生命安全也没有保障。为此,我们整天忧心忡忡,度日如年。
学校因故不能解决我们的住房,我们自己更无力修盖,那么,我们的出路在哪里呢?
山西原平农校讲师狄保寿冀宇平等16人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维维杯耳闻目睹新闻图片比赛

自来水不能饮用矿泉水销路看好
南京市六合县大厂区居民生活用自来水有异味,不少居民只好购矿泉水饮用(上图)。
大厂区位于长江支流马叉河下游,工业、生活用水历来从河中提取。近些年来,由于马叉河上游乡办、镇办的印染、造纸企业增多,又缺少治理工业废水净化设备,工业废水源源不断排入马叉河,加之设备简陋的装油船、加油轮不时将污油、废水排入江中(下图),使这一地区的水质严重恶化。
本报记者 陶源明摄于6月21日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建议与要求

  制止用电力捕鱼器捕鱼虾
最近,我们发现一些人用电力捕鱼器捕杀鱼虾。他们把电伤的大鱼虾捞上来,电死的小鱼虾则留在河里不管了。这样下去,会造成河里的鱼虾绝迹,同时河水也会被污染。
希望有关部门尽快查处使用电力捕鱼器捕杀鱼虾者,维护生态平衡。
江苏大丰县洋心洼乡居委会王爱华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监督哨

  当心不法茶商以次充好
今年新茶上市后,一些唯利是图的茶商,想方设法在质量、数量和包装上造假,损害消费者利益。
经笔者调查,不法茶商通常采用以下四种不正当途径谋利:以次充优。有些茶商将劣质茶叶混合装入名牌包装,密封后出售;短斤少两。有的茶商从茶厂大批购进茶叶再零星售出,在包装时每斤均差1至3两;抬级抬价。有的茶商把三等茶叶当成二等卖;强买强卖。有些茶商雇请社会闲杂人员,向企业强行推销质量差、卫生标准低的茶叶。希望广大消费者在购买茶叶时提高警惕。
湖北公安县章田寺乡接丰粮站许磊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人与人

  车祸发生之后:
解放军全力救人可敬!
众司机视而不见可叹!
3月22日,我同丈夫、孙女骑摩托车走亲戚,上午10时返回途中,在大运公路与陕西韩城市的一辆东风牌载货车相撞,丈夫和孙女当场死亡,我受重伤昏迷倒在血泊中。事故发生后,路边正在地里干活的农民赶来,拦截过往的汽车,准备送我到医院抢救。然而,几十辆过往车辆竟无一停车。半小时后,海军某部后勤处处长杨士金、卫生队队长宋水法和战士刘志平乘车途经出事地点,当即停车,把我送往驻军289医院。同时,留人保护事故现场,并指挥过往车辆有序通过。289医院门诊部主任程玉在不知伤者姓名且伤者身无分文的情况下,立即组织人抢救。经过两个多小时手术,我终于转危为安。我是一个普通农村妇女,车祸后竟遇到这么多素不相识的好心人,这不仅给了我生的希望,也给了我战胜伤残、承受灾难的勇气。我由衷地感谢他们,并希望这样的好心人能越来越多。
山西侯马市风城乡南阳村曲桂莲口述
侯马市郭村郎益和执笔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建议与要求

  发展乡镇企业要注重环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乡镇企业有了长足发展,但许多乡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太重视环保工作。一些小造纸厂、小酿酒厂对排放出的污水、废弃物,很少或根本不治理,不仅污染了周围农田,而且直接危害附近群众的身体健康。
搞乡镇企业要造福一方,绝不能为了眼前小利而埋下无穷后患。发展乡镇企业,一定要同时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江苏江都市职业技术学校高召坤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读者论坛

  把好事办好
湖北麻城市人民武装部阮中强
如今,许多地方党政机关大兴办实事之风,深受群众欢迎。但最近笔者下乡,又听到了不少群众有关“把好事办好”的呼声。原来,少数地方政府所办的“实事”并未给群众带来多少好处。如某乡去年年初大张旗鼓为群众办了十三件实事,但其中一些事办得并不尽如人意,真正让群众尝到甜头的事只有两三件。有的乡修了路后无人管,不久又变得沟壑纵横,坎坷不平;有的村电通了,却管理混乱,偷电现象禁而不止,电费居高不下,农民用不起;有的地方建了电影院,但没几个月就门窗破损,门可罗雀,无人问津。不少人说:好事办不好,浪费财力、人力、物力,我们看着实在心疼。
“实事”之所以落不到实处,我看主要是形式主义在作怪。其表现有三:一是搞“半截子”工程,不善始善终,重建轻管现象严重;二是搞笔下生花争“彩头”,昨天刚部署的事情,今天就写材料上报,不注重实效;三是搞“面子工程”,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却是中看不中用。
要真正把好事办好,需要我们的领导同志能真正以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另外就是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弄清什么是当务之急,并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办出群众欢迎的好事来。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建议与要求

  出版新时期英雄模范丛书
我们的时代英雄辈出。六十年代有焦裕禄,现在有孔繁森、吴天祥这些英雄模范人物的高尚品德、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启发、教育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前进向上。
为了便于各地系统地组织党员干部、青少年向新时期英雄模范学习,建议有关方面尽快将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在全国范围内宣传的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系统地收编成册,以利于广大群众向英雄模范学习,推动各地的精神文明建设。
江西遂川县汤湖乡政府方世宏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表扬

  愿文明之花处处盛开
我丈夫聂中林去成都出差,5月25日乘4103航班返回北京。由于旅途疲劳等原因,在登机之前就身感不适,一进候机厅便头发沉,腿发软,浑身无力,到双流机场医务室一量体温,竟高烧39度。医务室的一位女医生(可惜忘了问其姓名)认真询问了他的病情,随即给打了退烧针。刚刚拔出针来,他又一阵呕吐,女医生连忙把污桶拿到他的面前,关切地问:“看你病成这个样子,今天是否不要走了?”我丈夫说:“不要紧,我能坚持。”这时离起飞只有十多分钟了,女医生立即与机组联系。在她的精心医治和热情关照下,我丈夫的病情得到了控制。
一上飞机,黄梅小姐(我丈夫在她胸牌上看到的名字)主动上前询问:“是你身体欠佳?慢点走,请坐在这里。”她将我丈夫从29排调换到1排就座。飞机起飞后,她和廖蕾小姐(也是从胸牌上看到的名字)又是端茶,又是送水果,每隔十多分钟就询问一次病情,真是热情周到。
当飞机抵达北京时,她们发现我丈夫仍然头冒虚汗,气色欠佳,身体十分虚弱,坚持不让他单独下机,以免发生意外。廖蕾小姐与首都机场接机的公共汽车服务人员联系,讲了我丈夫的病情,希望他们把我丈夫送到机场出口,可那位服务人员却说:“我们没有这种服务!”联系未成,廖蕾小姐便在机长的支持下,一手为我爱人提行李,一手扶他走下飞机,又到行李处取出提箱,送他到机场出口。
听了我丈夫叙说的一幕幕情景,我十分感慨。窗口行业改进服务工作,有的地方做了,但做得还不够;有的地方虽然没有轰轰烈烈地进行宣传,但做得实实在在,很有成效。愿礼貌待客的文明之花处处盛开。
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王春莲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调查汇报

  遏制“白色瘟疫”的蔓延
——广东省积极开展禁毒斗争
本报记者李有存王斌来
编者按:毒品被人们称为“白色瘟疫”。染上这种“瘟疫”,不仅损害吸毒者自身的身心健康,殃及他们的亲属、家庭,而且也给社会带来灾难,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近年来,不少读者来信反映,我国禁毒工作形势严峻,希望加大禁毒工作力度。最近,记者到广东省采访,了解到那里的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禁毒工作极为重视,花大力气打击贩毒犯罪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他们的做法值得称道。
1773年,第一批运送鸦片的英国船只悄然驶入珠江口,揭开了中华民族遭受毒害的第一页;新中国成立后,仅用了短短3年时间就将毒品禁绝,并在以后的数十年间一直保持着“无毒国”的称号。然而,80年代后期以来,疯狂的国际毒潮开始了大规模的侵袭,毒品在珠江三角洲再次蔓延开来。
毒品泛滥已成社会公害
通常所说的毒品是指鸦片、吗啡、海洛因、可卡因等。近年来,国际贩毒活动越来越猖獗,毒品泛滥成灾。一些不法之徒受暴利的诱惑,把走私贩卖毒品的罪恶之手伸向我国东南沿海。广东北接内地,南邻港澳,成为犯罪分子活动的一个主要区域。进入90年代以来,广东查获的毒品案件数量直线上升,缴获的毒品也从几克、几十克增加到几十公斤、几百公斤。从破获的毒品案件看,制贩毒品的犯罪活动绝大多数是团伙所为,不少是境内外相互勾结,跨地区、跨省,甚至跨国经营,而且生产、制造、贩运、销售形成了严密的组织网络,个别地方还出现了专门的地下毒品加工厂。有的贩毒团伙,拥有汽车、移动电话和各种枪械,贩毒手段也不断翻新,更加狡猾、隐蔽。
随着制贩毒品活动泛滥,吸毒人员急剧增多。1991年以来,吸毒人员的数量每年都成倍增长。而且,吸毒活动从经济发达地区向内地和山区扩散,吸毒人员不少是“以贩养吸”,一方面满足自用,一方面卖给他人,致使吸毒人员越来越多。吸毒人员中不仅有个体户、社会闲散人员,还有农民、企业职工、国家公务人员。值得注意的是,吸毒者日趋低龄化,许多地区发现有中小学生吸毒,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据深圳市戒毒所统计,该所戒毒人员中19岁至25岁的占60%,12岁至18岁的占8%。据汕尾市戒毒所一位负责同志介绍,该所500多名戒毒人员中18岁至25岁的青年约占80%以上,18岁以下的约占10%,年龄最小的只有13周岁。他说,看到吸毒青少年稚气未脱的憔悴面孔,实在令人痛心。
吸毒危害生命扰乱社会
毒品,历来是贫困、堕落、道德沦丧、违法犯罪和死亡的同义词。吸毒不仅危害健康,而且危害国家、民族和社会。首先,毒品损害人的大脑,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其次是影响心脏、血液循环及呼吸系统,使免疫功能下降,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吸毒者往往面色蜡黄、身体消瘦、神色漠然,严重的则丧失劳动能力甚至死亡。吸毒者在毒瘾发作时,轻者头晕、呕吐、涕泪齐流、浑身打颤;重者如万针刺心,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往往丧失人性和理智,自伤或自杀;一些吸毒者,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多人共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致使多种传染病在他们中间传播。
许多吸毒者为获取毒品,伺机进行盗窃、抢劫、卖淫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危害社会治安。据调查,每个吸毒成瘾者平均每月至少要花费1万元购买毒品。购买毒品的巨款从哪里来?除以贩养吸外,大多数是靠盗窃、抢劫、诈骗、卖淫等违法犯罪手段得来。一般来说,吸毒、贩毒活动严重的地方,刑事案件多,治安乱。吸毒使人道德泯灭、人格变异,不顾念亲情,抛却社会责任感。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毁灭了自己的亲人和家庭。国外统计调查表明:吸毒者平均寿命不足40岁,死亡率比一般人群高出15倍。世界每年有10万余人因吸毒而死亡。
吸毒者失足的种种原因
吸毒的危害如此之大,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染毒,不能自拔呢?吸毒者是如何走上这一道路的呢?带着种种疑问,记者在深圳戒毒所采访了几个正在戒毒的年轻人。22岁的小文告诉记者,16岁那年,看到朋友中有人吸毒,禁不住诱惑,尝试着吸了几次,没想到再也离不开了。他的父母已移居香港,每月寄回5000元港币,这些生活费几乎全都被他换成“白粉”吸掉了。33岁的龙四已有近10年吸毒史,他原本是拥有数百万元家产的私营企业主。有了钱,为了追求刺激,染上了毒瘾。他后悔地说,自己的企业倒闭了,妻子也离婚了。一个姓杨的女青年,今年23岁,1990年刚刚到深圳时,出于好奇心理,偷偷吸了起来,已经戒了3次,每次出了戒毒所便又开始吸,现在仍然没能完全戒掉。深圳市戒毒所1991年8月至1995年8月共收住3669名戒毒人员,从吸毒起因看,受好奇心驱使的占62%,受诱惑的占12%,寻求刺激的占26%。
增强全民禁毒意识
我国政府一贯实行坚决禁毒的政策。针对毒品犯罪日趋严重的情况,1995年5月,广东省委、省政府直接部署的全省统一斗争行动全面展开,广东省公安厅正式成立毒品侦缉处。据中共广东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兼公安厅厅长陈绍基介绍,经过一年多的整顿治理,破获了一大批毒品案件,查获了大量毒品,摧毁了一批地下毒品销售网点,新建了许多临时戒毒场所,毒品犯罪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他说,查堵毒源,摧毁毒品销售网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毒品从大的贩毒集团到众多的吸毒者手中,中间要经过许多环节。这说明在吸毒地区有人在贩毒。只有把大大小小的毒贩子抓起来,使吸毒人员难以买到毒品,才能抑制吸毒活动的蔓延。
对吸毒成瘾的人怎么办?需要家庭和社会各界伸出救治之手,把他们从邪路上拉回来,帮助他们戒除毒瘾。广东省目前已成立了近200家戒毒所,但收戒的吸毒者只是总量的二三成甚至更少,大多数吸毒者仍留在社会上,吸毒的大环境仍然存在。戒毒人员一出所,即被昔日“道友”包围,一支夹带毒品的烟就把几个月的戒毒成果抵消了。据了解,戒毒人员出所后的复吸率高达80%至90%。吸毒人员对毒品既有生理依赖,又有心理依赖。因此,戒除毒瘾既要有生理治疗,也要有心理治疗。后者难度更大。在一定程度上说,吸毒者既是违法者,也是受害者,戒毒所对戒毒人员除了在其毒瘾发作时采取强制措施外,更重要的是辅以体育锻炼和劳动,使其身体得到康复。同时,积极探索心理矫正的办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进行教育引导。戒毒所工作人员在戒毒人员出所后,坚持进行跟踪调查,组织家庭、单位、街委(村委)落实帮教工作,巩固戒毒成果。在这方面,汕尾戒毒所、深圳戒毒所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
陈绍基同志说,尽管毒品犯罪已经达到触目惊心的地步,但仍有一些地方的领导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禁毒斗争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仅仅依靠公安部门的力量来打击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增强禁毒意识,做好教育、预防和挽救工作。当前的毒品问题已经不是普通的治安问题,而是涉及千家万户,关系社会安定、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社会问题,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坚持齐抓共管,综合治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