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7月12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北京中小学生暑假丰富多彩
本报北京7月11日讯记者王娜梅报道:7月13日,本市150万中小学生将开始放暑假。为使中小学生度过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暑假,北京市教委及有关方面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为孩子们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暑期活动。
全国妇联、中央电视台、市教委等单位组织的第五届“北京儿童城”将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今年儿童城增加了许多饶有趣味的娱乐、锻炼项目,适合不同年龄的孩子们活动。市教委、市旅游局、中国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将在北京展览馆举办’96北京国际儿童旅游月活动,以高科技电子游艺、充气玩具大型现场造型拼插活动为主。团市委、市教委、市科委、中国计算机学会联合主办的“电脑时空——计算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系列活动将向孩子们普及推广计算机知识。北京社会单位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协会与北京博物馆学会将举办“我爱北京博物馆”三日夏令营。
据悉,北京各区县及驻京的中央、市属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的千余个校外教育机构也都为孩子们安排了丰富多彩的科技、军事、艺术夏令营活动。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首都纪念世界人口日
彭珮云参加宣传活动
据新华社北京七月十一日电(于长洪、何文泽)为了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和人民的幸福,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这是今天在京举行的“世界人口日宣传活动”的强烈呼声。国务委员兼国家计生委主任彭珮云参加活动并讲了话。
据统计,世界人口日前已达五十八亿,我国人口也达到十二点一亿。联合国将每年七月十一日定为“世界人口日”旨在提醒各国政府和人民重视和关注人口问题。
今年世界人口日的主题是“生殖健康与艾滋病”。
世界卫生组织最近宣布,全球已有二千一百八十万人感染了艾滋病。彭珮云在讲话中指出:虽然直到现在我国还是一个艾滋病毒感染率较低的国家,但我们绝不可对艾滋病的威胁麻痹大意,掉以轻心。各级政府要以对国家、民族、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传播的重要意义,把这项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内容,标本兼治,切实抓好。
今天的宣传活动由国家计生委、中国计生协等联合主办,内容包括宣传大会、知识咨询、文艺演出等。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联想集团暑期送温情
本报讯暑期将至,在目前学校计算机教学条件不能充分满足学生们学电脑、用电脑要求的情况下,联想集团着眼于教育、着眼于未来,让利于学生,暑假期间开展送温情活动——狮子5/100、惠普彩色喷墨打印机特惠销售,为家庭提供质优价廉的电脑产品。(谷欣)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魂系南海
宋青竹
“不知耗了多少时间,周旋了多少次,终于到了曾母暗沙北缘,到了我从童年即憧憬的祖国最南缘……回首北望,距海南千余海里之遥,离北京则更为遥远,但我越远离北京,远离大陆,益倍感北京和祖国的亲切。”这是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王恒杰1994年在本报文化版上发表的文章中的一段话。这位只有半截左臂的老教授曾七下西沙、两下南沙,作考古研究。
今年6月26日上午,重病中的王教授精神忽然好起来,和一个去看他的老师谈起以后的考古计划和要编写的专著。不想当天夜里他就昏迷不醒,熬到7月1日,在冥冥之中悄然惜别魂牵梦萦的南海。
到南海考古需要超人的意志和勇气。90年代初,年近60的王教授将目光投向环南中国海文化圈及南海主权的问题,开始了为之付出生命的实地考察。南海是美丽的,又是肆虐而任性的。在南海上航行,炎热高温、缺少淡水不说,还要忍受孤独和对生命被危及的恐惧。王教授第一次去南海,脚都被泡烂了。几下南海,他发现并收集了秦汉、唐宋、明清等各个时期的大量文物,以有力的、无法篡改的实证,把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与祖国大陆的联系上推到史前及秦汉时代。外交部一位同志前往吊唁时说,王教授的工作对南海领土主权的论证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档案方面将载入史册。
海上的艰苦生活、过多的工作以及营养不良,严重地损害了他的健康。1994年下半年,他就有了不好的感觉。去年他又去了南沙,在太平岛礁的10多天考察的时间里,他只能靠喝水、喝饮料、吃维生素来维持。等上岸的时候连爬的力气都没有,是渔民们把他抱上来的。
王教授的病直到去年7月底才被最后确诊,这时癌细胞已经转移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呼吸非常困难。去年7月7日,他作了最后一场报告,还是关于南海考古和领土主权。
病榻上的王教授依然惦念着南海,写出了4万字的有关民族考古学的条目。直到逝世前,他还在整理新近调查的成果,初步完成了《南海考古调查报告之一、之二》。
我曾经问过同是搞历史研究的王教授的夫人张雪慧教授,他的临终遗言是什么,她说:“他希望我能替他把考古研究做下去。”
一些南海守礁战士曾经给王教授写来这样的话:“南海有多深,你对民族的感情就有多深!”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雷洁琼看望“宏志班”受助学生
本报北京7月11日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雷洁琼一行,今天来到北京广渠门中学,看望了“宏志班”的受助学生。
在了解了同学们学习、生活的情况后,雷洁琼说,你们有礼貌、守纪律、能吃苦的精神风貌,值得广大青少年提倡。她希望同学们继续发扬自强不息、孝敬父母、团结互助、关心集体、勤俭节约的好品质、好传统,好好学习,不断进步,德智体全面发展,努力把自己培养成社会的栋梁之材。
“宏志班”创办于1995年,是广渠门中学为解决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的升学困难而办的,现有学生54名。民进中央副主席陈舜礼、楚庄等一同看望了受助学生。(朱翊晖)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泛水式化粪池获国家专利
本报讯由江苏江阴市环境卫生管理处环卫工程建管所所长缪晶贤发明的泛水式化粪池最近获国家专利。该化粪池能使粪渣充分发酵,又便于排放清渣,并可达到杀菌密封、卫生防疫的要求。(顾祖德陆叶)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我非线性声学研究取得系列成果
已形成一支二百人左右的高水平专业队伍
本报讯来自中、美、德、法、俄等十四个国家的八十位国际著名声学专家,日前聚会在南京第十四届国际非线性声学会议上,高度评价我国非线性声学研究取得的卓然成就。
作为基础研究的非线性声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许多重要成果对医学、材料检测、通讯、环保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在魏荣爵院士领导下,南京大学自八十年代初就在动力学系统中孤子和混沌的特性、固体界面的声非线性效应、超声波在流体和似流体媒质中的非线性传播和作用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引起国内外同行专家重视。
目前,B超检查肿瘤是用线性参量,它只能确定被检查肿瘤的大小、部位,而无法确定其性质的良、恶。基于恶性肿瘤对非线性参数的敏感,龚秀芬教授等经多年工作,建立了测量生物媒质非线性参量的新方法,为直接检测肿瘤性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可能。
我国非线性声学研究跻身国际前沿,得益于已在全国形成的一支二百人左右、老中青结合的专业队伍,特别是一批年轻人脱颖而出。像南大博士生陈伟中,把自己硕士研究生期间学过的高能物理基础应用于非线性研究,独辟新径地用水和四氯化碳,在国内率先成功地演示出“界面波孤粒子”。尔后他又把这一工作推广到点阵、颗粒,几乎包括了法拉第效应的大部分内容,一年多时间写出十一篇高水平论文,几乎全部发表在国内外一流杂志上。(方延明)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益生俱乐部为希望工程义诊
本报讯北京益生健康俱乐部将于7月20日在空军总医院健康咨询会诊中心举办“著名医学专家为希望工程义务咨询”活动,届时将邀请全国著名的脾胃病专家董建华,糖尿病专家祝谌予、吕仁和,儿科专家刘弼臣,眼病专家唐由之、高健生,皮肤病专家张作舟、陈彤云等接受患者的面对面咨询。咨询收入全部捐赠希望工程。 (马文)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打假活动开始
本报北京7月11日讯由团中央宣传部、国家教委社科司、光明日报国内部联合组织的’96中国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打假活动已拉开帷幕。来自北京大学、中国青年志愿者海淀服务站等的青年志愿者代表参加了今天的送行仪式。
在此次活动中,大学生志愿者将了解有关产品质量法规和部分名优商品鉴别知识,增强中华民族的名牌意识;在有关技术监督部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走上街头进行商品质量法规和部分名优商品鉴别知识的宣传;对消费者进行走访调查;有条件的地方,志愿者们将直接参与技术监督部门执法人员的打假行动。活动将于8月底结束。(华伟)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回归反光膜研制成功
本报讯中科院感光所最近研制成功的高强级回归反光膜,已在河南鹤壁市建成年产10万平方米的生产线。回归反光膜广泛应用于地质采矿、交通航空安全设施中,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品。感光所研制的回归反光膜高强技术工艺属世界首创。(泉)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让“龙头”舞起来
——西安高新区崛起的启示
新华社记者任贤良屈胜文本报记者李新彦
从1991年9月破土动工以来,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异军突起,后来居上:各类技术企业以平均每天诞生1.5家的速度发展到2450家,技工贸收入以连年翻番的速度增长了24倍,进入全国十大先进开发区之列……
靠科技“点石成金”
西安高新区从一建立起,就把促进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作为发展宗旨。西安市委书记、高新区领导小组组长崔林涛对此有远见卓识:西部要缩小与东部沿海靠优惠政策和地区之便的商贸优势迅速崛起而越拉越大的差距,就要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而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军工技术的优势,通过开发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逐步形成高科技产业,构筑新的产业高地来带动传统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的调整,是实现这一过程的必然选择。
西安高新区建立之初,他们就创立了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划出厂房建立项目孵化基地,为新的科技成果提供中试服务,为开发企业融资、项目与资金嫁接等,进行最大限度的协调服务,甚至参股孵化。5年来,曾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围在“篱笆墙”里的科研单位、科研人员,到高新区一展宏图。实现转化的近3000项科技成果,有1300多项已形成产品进入了市场,有400多项能够形成规模产业。高分辨率彩电偏转线圈、计算机非键盘汉字输入系统、超大规模增值交换机、超微型摄像机以及从秦岭植物中提取紫杉醇系列治癌药物等,在我国乃至国际高技术产业领域都有一定的影响。
到去年底,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创办的2000多家科技开发企业中,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已达445家,创办以开发高新技术产品为主的企业集团12家,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工程、节能技术等六大支柱产业。西安市1995年新增的工业产值中,高新区占了32%。
活力源于机制的创新
当初仅靠10万元财政拨款启动的西安高新区,如今魔幻般成为年产值达30多亿元、占地3平方公里的“科技特区”。其间的活力主要源于全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西安高新区建立之初,政府只委派了4名干部担任高新区管理委员会的正副主任,其他干部和员工全部实行公开招聘,确立了用人合同制和职务聘任制。各种机构设置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以市场体制需要而设立,并参照国际惯例对企业实行间接的法制化管理。高新区新建的企业,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退休养老和后勤保障社会化。原有的科技企业则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目标和《公司法》要求,进行产权制度改革。5年来,不少企业由于产权关系清晰,经营机制富有活力,刚一创立就在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
“龙头”带动西部经济
1993年以来,到西安高新区考察、洽谈的外商逐年增多。邻近城市也把外宾引来,旅游部门甚至把参观高新区列为旅游项目之一。
不少投资者看了这里的良好环境,坚定了在西安投资的信心。日本兄弟公司、德国博世公司、美国MEMC公司等世界知名公司,纷纷来西安高新区投资办厂,并出现了外商追加投资项目、沿海企业家到这里来办企业搞开发的局面。目前,西安高新区内成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已有259家,涉及19个国家和地区,合同投资总额4.9亿美元,其中外资额2.3亿美元。
西安高新区对当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龙头”带动作用,给西部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陕西决定以西安高新区为“龙头”,在关中地区建设“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西安高新区的发展实践,不仅为整个开发带的建设做了示范,也带动了开发带各高新区的发展,形成了互相辐射技术、人才和信息以及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共同发展局面。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雪山丰碑
——追记“环保卫士”杰桑·索南达杰
本报记者白剑峰
编者按:我们的国家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杰出人物,都有为党增辉、为国立功的英雄模范。今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向读者介绍“环保卫士”杰桑·索南达杰的事迹。这位藏族人民的儿子,为了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使自己的同胞过上一种和祖辈不同的生活,为了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他像牦牛一样,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直至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1994年元月28日,春节前夕。青藏高原下了一场无边无际的大雪。小小的治多县城沉浸在深深的悲痛之中,人们正在祭奠藏族英雄杰桑·索南达杰。
无数人家通宵点亮酥油灯,为他虔诚祷告。草原上,刻满经文的嘛呢石很快堆成了小山,那是藏族人民为英雄立起的丰碑。武警战士护送他的遗体前往烈士陵园,全城百姓痛哭失声,长跪不起……
那是怎样的一尊塑像啊!宽宽的前额,满脸的络腮胡子,只是一双眼睛圆睁着,冻僵的身体至死都保持着射击的姿势!
他是在可可西里的雪山下长眠的,与他对抗的是18名盗猎匪徒,他不肯放过的是一卡车带血的藏羚羊皮……
杰桑·索南达杰,原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委副书记、治多县西部工委书记。1994年1月为保护国家珍稀野生动物而壮烈牺牲,1996年5月,国家环保局和林业部追授他为“环保卫士”。
“如果保护可可西里非要死几个人的话,我就作第一个”
可可西里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蒙古语意思为“美丽的少女”。那里平均海拔为5000米以上,90%的土地是常年冻土层和冰川。那里不仅有大片的草场、丰富的沙金和盐湖等资源,而且还是藏羚羊、野牦牛、野驴、猞猁、白唇鹿等珍稀野生动物的天然乐园。藏族人民世世代代与这片土地唇齿相依,与野生动物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共同在这个绿色的家园中繁衍、生息。
可是,进入80年代中期,可可西里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淘金热,采金者到处滥采滥挖,捕杀野生动物,破坏了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10年间,野生动物数量减少了2/3。
每想到这些,索南达杰的心便在流血。有一次,他表情肃穆地对秘书扎多说:“如果保护可可西里非要死几个人的话,我就作第一个。”
1994年元月8日,索南达杰一行7人再次前往可可西里进行资源调查,这是他第12次到可可西里。元月16日上午11时,他们正要准备返回时,隐隐听到一阵汽车的马达声。一辆汽车由远而近,上面装着近400张藏羚羊皮。这是一个8人的盗猎团伙。
正在这时,又有一辆吉普车和一辆东风卡车迎面疾驰而来。他们赶紧鸣枪拦车,却没有拦住。索南达杰被激怒了!在追击时,他们迫不得已向逃跑的汽车轮胎开枪,但不慎将那辆满载藏羚羊皮的卡车司机马忠平的腿部打伤。这又是一个盗猎团伙,一行12人。索南达杰出于人道主义,当晚决定派工委两名同志将受伤的马忠平和一名患肺气肿的盗猎司机送格尔木治疗。
17日晨,盗猎分子都被押解在一辆东风卡车上启程返回。这些盗猎分子开始软下来了,求索南达杰:“请你高抬贵手,大事化小,放了我们。一切好商量,皮子可以全给你。”索南达杰斩钉截铁地回答:“我们之间没有商量的余地。”
18日,行至太阳湖西岸时,走在最后的索南达杰自己驾驶的东风卡车轮胎爆了——那是盗猎分子趁人不注意用刀扎坏的。索南达杰被迫停车维修,别的车辆继续向前。
当索南达杰的车修好赶到时,只见几辆大小车辆一字排开,车灯齐亮。
“可能出事了。”索南达杰感到不妙。他随即停车,拔出随身携带的五四式手枪下了车。这时,从后面上来一个人将他死死抱定。他还没回过神,枪声已响成一片,子弹呼啸而来。突然,一颗子弹击穿他的臀部,动脉血管被打断,鲜血染红了身下的土地。倒在血泊中,他还在还击。在太阳湖碧蓝的湖湾里,在圣洁的雪山下,他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他太年轻了,才40岁。
“我们这个民族,应该有一种和祖辈不同的生活方式”
20多年前,索南达杰在青海民族学院读书。因为成绩优秀,不少单位要留他,他拒绝了,他说什么也要回生他养他的故乡治多县。他对老师说:“我们这个民族,只有到了我们这一代才有人识字了,应该有一种和祖辈不同的生活方式,我要让藏民们过上好日子。”
1985年10月,一场罕见的暴风雪从天而降。在治多县,受灾最重的是索加乡,全乡26万头牲畜中有22万头冻饿倒毙在雪中。这场灭顶之灾给了后来任索加乡党委书记的索南达杰极大的刺激。改革开放给牧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然而,仅仅一夜之间,一切都成了泡影,传统的生产方式如此脆弱!
索南达杰骑着枣红马,忧郁地在草原上盘桓。再来一场暴风雪怎么办?光靠养牛养羊能把索加带上现代化的路吗?民族兴旺,必须要有新观念!
1987年春的一天,一群省地质队的人来敲门。索南达杰眼前一亮,赶紧把索加最好的房子腾出来,让地质队住进去。第二天一大早,索南达杰就拉着地质队往外走。问去哪儿,他说去找矿,还说索加这个地方要发展光靠牧业不行,一定要进行畜产品加工,要开采矿产,开发水利资源。于是,地质队在索加工作了两个夏季。索加有6条水系汇入通天河,水利资源极为丰富。那天,他和地质队员一起考察了布曲的水文情况,找到了理想的修电站的坝址。回到乡里,他兴奋无比,特意找来两瓶白酒庆贺……
此后,索南达杰又将目光投向了可可西里。他多次向州里打报告,要求负责西部的保护和开发工作,他说这是治多县经济发展的希望。在西部工委成立后短短的一年半时间里,他先后12次进入可可西里腹地,进行实地勘察,总共有354天在那里度过,行程达6万公里。他搜集了大量的第一手文字和图片资料,仅提供给州、县领导的调查报告就有6篇,其中《保护开发利用可可西里资源的总体规划》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得到了有关领导的重视。
刚开始,西部工委没有任何装备,第一次进可可西里,是徒步进去的。背着炒面、水和地图,一路走一路往图上标矿点的位置。后来有了一辆吉普车,为了节约经费,索南达杰便自己当了兼职司机。在坎坷不平、冰雪沼泽覆盖的无人区里,连续开上几天几夜的车,就是铁打的汉子也支持不住。每当他腰酸腿痛得实在忍不住时,就让人找一块有棱有角的大石块,夹在车座靠背和自己的腰背之间。他说,这样舒服一些。
“在藏族人民面前,我就是一头牦牛”
远处的雪峰在阳光下如同一座座圣殿,一群黑色的牦牛疾驰而过。牧民们忘不了索南达杰,因为他说过:“在藏族人民面前,我就是一头牦牛。”
1987年,索南达杰任索加乡党委书记。当时,雪灾之后差不多一半的牧民生活无着落,他落泪了。他说:“如果不让索加的父老乡亲们过上像样的日子,我愧为索加的儿子,愧为共产党员。”当年冬天,他带领几名乡干部,冒着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实地勘测索加至沱沱河的冬季运输线,经过7天7夜,他们一步步量完和确定了140多公里的路程,垒起了路线标记,开通了这条维系索加乡生产和生活的生命线。从此,索加再也不缺过冬的粮食,索加的牲畜头数也开始回升,仅两年时间就增加了4万只。
有一年春天,下了一场大雪,很多牧户失去联系。他心里惦记着那些困难户和五保户老人,总担心他们缺粮少燃料。于是,他就用自己的马驮上煤油和干粮,一步步在没膝的雪中艰难跋涉去看望乡亲。一次看不完,就去两次,两次看不完,就去三次、四次……直到把他们都安排妥了。当他最后走进同在草原帐篷里忍饥挨冻的父母身边时,手上竟再也拿不出一两煤油、一两炒面。
原玉树州委书记史国枢讲起了这样一件事:“1992年3月,我从治多县城去索加乡下乡。头天晚上,我让索南达杰次日和我同坐丰田越野车,他答应了。可第二天一早,他又说,不和我同坐小车了,他要坐大卡车。我一愣,因为对一个乡干部来说,能和州委书记坐一辆车是很荣幸的事,他为什么不干呢?他说,还有两车粮食得赶紧运上去,这是消冻前的最后时刻,坐大车先走,抓紧了还能再跑一趟,拉一车就顶100头牛驮运10个月。”
治多县公安局干部陈杰谈起索南达杰时说:“你无法想象牧民在他心中有多重。有一年冬天,他送蔬菜到索加乡,我们看到他还带了一些冻柿子,觉得奇怪。他却说,乡里人从来没吃过新鲜水果,要让他们尝一尝,别的水果怕冻,柿子不怕。”
索南达杰匆匆地走了。他的生命化作了一片青青的牧草,一片绿色的希望。他是草原的儿子,本该归于草原,归于自然。他去了,可他那雕塑般的姿势却像雪山一样深深印在各族人民的心中。只要想起那殷红的血迹,人们就不会放弃保护绿色家园的梦……(附图片)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科技图书送下乡
自今年3月起,江西东乡县开展“希望在田野”科技致富活动,引导广大农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到目前为止,全县各部门共送书下乡110多次,9万多册科技图书送到了农民手中。戈小强汤民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