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6月8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公仆谈心录

  知民冷暖多办实事
——河南省鹿邑县委书记王富国一席谈
本报记者李杰
王富国,46岁,1975年毕业于洛阳工学院,历任乡党委书记、县委宣传部长、县政法委书记、常务副县长、县委副书记、县长、县委书记等职。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作为党的基层干部,关心群众疾苦,时刻把群众装在心里,知冷知暖,是自己分内的事。
农民负担过重曾经一度影响着党群、干群关系。1993年我兼任县农民负担监督委员会主任,狠抓了“减负”工作,对几名加重农民负担的乡、村干部进行了公开处理,刹住了这股歪风。近几年全县农民负担一直控制在上年人均纯收入的5%以内。
1994年8月26日下午,王皮溜镇遭受了特大龙卷风和冰雹袭击,2.5万亩秋粮被冰雹砸坏,1000多间房屋被毁,15人受伤,3万多人受灾。第二天一早我得知这个消息,迅速带着县里有关领导赶赴灾区,踏着泥泞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查看灾情,慰问群众,指挥救灾和群众生产自救。回到县里,又连夜召开动员会,号召全县党员干部捐款捐物支援受灾群众,安排把救灾粮款和物资送到群众手中,使受灾群众顺利渡过难关,并很快恢复了生产。
过去,鹿邑县城由于街道狭窄,路面年久失修,坑洼不平,经常发生交通堵塞。群众抱怨:“县城的街道黄土盖,骑车没有步行快。”我们这一届领导把改变县城“脏、乱、差”面貌作为为群众办的第一件实事。县财政拨专款800万元,新修8条街道,改建扩建24条街道,并在主要街道安装了路灯和隔离栏;同时新建两座商贸城,既解决了“马路市场”经常造成的交通堵塞,又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县城面貌焕然一新,群众交口称赞。
三年来,我们每年都要选一批能加快全县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作为党和政府为群众要办的实事。其中有重点企业新建和扩建工程、新上5000门程控电话、改善教学条件等。去年又新修80多公里乡间公路,使全县大多数行政村通了柏油路。
实事办多了,党群、干群关系也密切了,上上下下形成了齐心协力干事业的好局面,全县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财政收入继1993年突破亿元大关后,逐年稳步增长,1995年超过了1.6亿元。(附图片)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专题特写

  心愿
——两位记者和一个穷孩子的故事
本报记者余继军
5月27日下午,中国少年报社副总编辑、“知心姐姐”卢勤和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敬一丹来到北京西城区一个并不出名的小学——官园小学,接受了学校发给她们的“爱心奖”。
学校何以要奖记者?记者何以欣然接受?这一切都要——
从“知心姐姐”卢勤说起
如今,“冷漠”、“自私”,成了描述儿童性格最常用的词儿,对此,孩子们的大朋友、“知心姐姐”卢勤很不赞成,也很忧虑。她认为,现在独生子女之所以总以自我为中心,就是因为大人给了孩子一个现成的极尽完美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没有孩子们自己的参与和创造。
去年底,卢勤突然觉得可以利用过年“许愿”这个习俗,引导孩子们去帮助比自己困难的人,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找回原属于他们自己的那份善良与真诚。于是,中国少年报和中国教育电视台共同在全国少年儿童中推出了“过年的心愿”——手拉手特别行动。
今年1月初,在北京市“过年的心愿”活动筹备会上,卢勤从官园小学的员秀荣主任那里知道了学生吕鑫的事。她提出,让吕鑫向全班同学讲述自己的故事,说出自己过年的心愿。
1月8日,在卢勤的主持下,官园小学四年级2班举行了“过年的心愿”手拉手特别行动主题队会。会上吕鑫说出了自己的心愿。
“10年前,我刚出生3天就被亲生父母扔了,是现在的爸爸把我捡回来养大的。现在我爸爸病了,肚子胀得很大,腿也肿得很粗,下不了地。我过年的心愿就是攒钱给爸爸治病,让爸爸过年时能吃上鱼和米饭。”
吕鑫的爸爸吕书泉是街道的清洁工。10年前的一天,他在北京紫竹院公园的垃圾堆旁,看到刚刚出生并患有严重佝偻病的小吕鑫。也许是出于对幼小生命的本能爱怜,老吕把孩子抱回了家。邻居们都劝他不要收养这个孩子,对象也因此和老吕分手了,老吕带着女儿开始了漫长的艰苦生活。
老吕疼女儿,他用病退时工厂补助的2000元钱治好了吕鑫的病,却不管自己,结果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家里生活费少,经常靠熬菜叶度日,可老吕一旦手上有了余钱,还是不忘给女儿买点肉吃。
吕鑫是个懂事的孩子,在她还很小时,便常常在凌晨跟着父亲去扫大街,父亲在前边扫,她就拿着个小簸箕跟在后边撮土,帮父亲推车。在吕鑫上学前的那段时间,那条长长的街道上,总是最早留下他们父女俩的脚印。当记者问吕鑫是否因父亲是个清洁工而感到自卑时,她回答说:“不,爸爸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因为他每天把大街扫干净,别人就可以干干净净地去上班和上学了。”
1995年底,老吕犯病了,吕鑫成绩骤然下降。班主任曹老师在一次家访中发现,吕鑫和父亲吃的竟然是一锅冒着酸腐气味的西红柿韭菜大杂烩,立刻向校长汇报了这一情况。校长当即决定中午让吕鑫免费在学校食堂吃饭。吕鑫知道后哭了:“我有饭吃,可我爸爸怎么办呢?我还要回去给爸爸熬粥呢!”校长也哭了,找来两个大饭盒,装得满满的,让吕鑫带回家去。老吕激动地说,晚上我们有饭吃了。
同班同学知道吕鑫的不幸后,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有的给她送来了衣服,有的给她带来了好吃的。一个同学给了她10块钱,她立即到集市上买了一把爸爸最爱吃的香蕉,送到爸爸的身边。在她小小的储蓄盒里,一直珍藏着姑姑给她的100元压岁钱,她要攒钱给爸爸治病。
吕鑫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千方百计地回报父亲的养育之恩,让在场的许多人流下了眼泪。大家你10元,他100元,一下子就给吕鑫捐了4000元钱。大家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帮助吕鑫。
显然,捐钱捐物不是最终目的,它背后有着更深层的意义。于是卢勤把故事告诉了——
有着“穷孩子情结”的敬一丹
敬一丹是家喻户晓的“焦点访谈”节目主持人。作为母亲,敬一丹知道孩子做出的事常常能打动大人,教育大人,尤其是穷孩子。电视台的同仁戏称敬一丹是有着“穷孩子情结”的人,敬一丹坦率承认,说:“因为我是母亲。”
为了拍好关于吕鑫的节目,在1月18日到2月17日的1个月中,敬一丹先后8次来到了吕鑫的身边,走访了所有和吕鑫有着直接关联的人们。在学校,在街道,敬一丹成了大家熟知的朋友。
为了让吕鑫有一个学习的空间,敬一丹特意到家具店花700元钱为吕鑫买了一个书桌,她还让女儿王尔晴与吕鑫结成了手拉手好朋友。
在拍摄过程中,敬一丹带吕鑫到医院探望了爸爸吕书泉。许多天没有见到女儿的老吕,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吕鑫拿用压岁钱买来的水果喂爸爸吃,并抚摸着爸爸的面颊说:“爸,您该刮胡子了。”又摸着爸爸的头发说:“爸,您都有白头发了。您快点好吧,好了我们一块回家。”老吕紧紧地把女儿搂在怀里……
这是怎样情深的一对父女啊!他们相依为命,度过了艰难而又不乏温馨的岁月。
敬一丹说:“现在许多富裕家庭的子女,不知道回报父母乃至他人的关爱。这些孩子的父母,看了吕鑫的故事,难道不应该深思吗?”
节目播出后,立即引起了很大反响。大年三十晚上,一对家住团结湖的老年夫妇,专门“打的”找到了吕鑫的家,捐了200元钱,希望吕鑫能过上一个快乐的新年。河南轻工学院的一位名叫刘飞的同学寄来了10元钱,他在信中说,他也是个穷孩子,没有过多的钱,但他决定每月给吕鑫寄10元钱;北京大金空调专卖店的郏琪经理送来1000元钱,并向学校表示要资助一个像吕鑫一样的穷孩子;北京红绿蓝影视广告中心经理杜禹带领中心的20余位同事,花了1万多块钱亲自动手把吕鑫家原本破败不堪的小屋装饰一新……
如何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关爱?在卢勤的启发下,小吕鑫自己提出了一个小小心愿——
把爱献给同样困难的伙伴
吕鑫的故事在社会上传开后,一共得到了8000余元的捐款。这时吕鑫把目光转到了班上与她一样困难的同学身上。刘蒋帅家在河南三门峡,父母早逝,现靠北京的姨父养着;袁娜,父母都有不同程度的残疾,生活很困难;刘瑶患脊椎侧弯病,每天要背10来斤的支架来上课,生活也很困难;还有常昱、杨振强等等。吕鑫把想帮助小伙伴的心愿跟学校老师说了,立刻得到了老师的支持和鼓励。
2月28日,还是在四(2)班的教室里,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吕鑫爱爸爸,大家爱吕鑫,吕鑫爱大家”的活动。“知心姐姐”卢勤也参加了。
会上,吕鑫表达了自己的心愿:“有这么多的人关心我,我也应该去帮助比我更困难的人。我们班也有跟我一样困难的孩子,我想把人们捐给我的书本用具,还有钱分给他们一半,也表示我的爱心。”在热烈的掌声中,吕鑫把一部分书本和钱分送给了家里十分困难而又充满爱心的袁娜、刘瑶、常昱、杨振强等同学。她轻轻地吻了卢勤,深情地叫了一声“妈妈”。卢勤的眼睛湿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四(2)班一下子掀起了做好事献爱心的热潮。平日比较调皮的刘蒋帅跟换了个人似的,整天拿着扫帚,看到教室哪里脏就扫哪里;常昱也从流浪儿变成了三好生;吕鑫则和袁娜一起当上了班级的常任值日生,每天负责倒垃圾。吕鑫的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原来吕鑫数学很少及格,语文也总是六七十分,最近的一次考试吕鑫语文得了94分,数学得了86分。
看到孩子们的显著变化,学校的领导和老师非常高兴。当记者前往采访他们时,他们感激地说:“是你们记者改变了孩子们的命运。”他们透露要想一个好办法,来表达一下他们的感谢。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卢勤系上孩子们送来的红领巾,非常激动。她对和她同时获得“爱心奖”的20名孩子说:“今天你们看起来格外美丽,因为你们心中盛开着一朵爱的花。假如人人心中都盛开着爱心之花,我们的祖国该是何等的美丽!”
敬一丹说:“与其说是我们帮助了孩子,不如说是孩子教育了我们。爱心,应该是我们新闻工作者起码的道德准则,如果说我们的行动激起了更多人的美好感情,感到欣慰的应该是我们。”(附图片)
题图:卢勤与吕鑫在“过年的心愿”主题队会上。
左图:卢勤、敬一丹等和孩子们合影。 高学东摄
左上图:吕鑫与爸爸在一起。 杜 禹摄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新风物志

  龙胜民俗走市场
本报记者罗昌爱
广西的龙胜各族自治县,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中民族民情风俗保存得较完整、较有特色的县份。
记者10年前到过龙胜各族自治县,那时要采访风俗民情是个难事——这里的少数民族同胞不愿见陌生人,更不愿表演,除非你找到熟人“潜伏”下来,偷听偷看偷记。否则,你将空手而归。
可如今到龙胜,情况已经完全变了。
从县城出发,汽车在满目苍翠的山谷中穿梭1小时左右,你就会看到,泗水乡周家村北面红瑶瑶寨就“挂”在那高高的半山腰。记者这次来,远远望见几位瑶族妇女在山腰的亭子里纳凉,担心又将她们吓跑了,登山时便尽量不作声。哪知离亭子还差丈余,几个年轻的瑶族姑娘便迎了上来:“同志哥,买绣球么?”“同志哥,穿我们瑶族衣服照张相吧!”记者惊讶之余,同行的李先生早被劝着脱掉身上穿的名牌外衣,换上了精巧多姿、色彩斑斓的瑶族服装,刹那间,俨然变成了威风凛凛的“瑶王”!照完相脱下衣服,姑娘说:“先生,请付1元服装费!”笑得眼睛眯成缝的李先生毫不犹豫地从钱包里抽出钱,连声说:“有意思,有意思!”
周家村北面红瑶瑶寨是通往龙胜温泉旅游区的必经之路,看到路过这里的中外游客对红瑶的服装情有独钟,瑶族妇女们做起了出租服装、经营民族工艺品的生意。瑶寨女青年龙秀铃告诉记者,北面瑶寨共有36户人家,除了上学的孩童,全寨妇女们几乎人人都参与了这类“在家门口摆摊,卖自家商品”的经商活动,一年下来,竟也有收入超万元的!
在著名的龙胜龙脊梯田风景点,记者更为惊讶:当地的壮、瑶族群众靠肩挑人抬,硬是在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上筑了3000多级壮观的石台阶,把游览观光的路从山脚下一直引到村口,把这个鲜为人知的山寨与外界联结起来。给我们导游的瑶族女青年一面介绍风景人情,一面毫无腼腆地给客人唱起本民族山歌,还悄悄地给别的客人推销她们的民族工艺品。导游的收费不多,从上山到下山,不论多少人的旅游团体,收费不过10元。
建筑风格独特的龙胜少数民族村寨、民居,如今也成了旅游景点。原来对山外来人敬而远之的少数民族群众,大大方方地将来自国内外的游客迎进家中,过一把民情风俗瘾。在海拔1000多米的龙脊风景区,一个才有30来户人家的壮族山寨,不用国家拨款建成专门的旅游饭店,热情好客的壮族村民各自打扫门庭,让出最好的房间,添置必要的用具,每晚居然也能接待200多位客人。至于洋溢着浓郁民族特色的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歌舞、习俗表演,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千呼万唤始出来”了。茶余饭后,壮、瑶族男女青年会一个劲地征询你:“要不要看演出?”客人认可,一场精彩的表演便马上展现你的面前。(附图片)
题图:瑶族姑娘在向游客推销绣球等工艺品。 陈瑞华摄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试解“三联”之谜
本报记者贾建舟刘磊
提起“三联”,山东几乎无人不知。赫赫有名的三联集团济南家电公司只有一个很不起眼的门面,然而,这1000平方米的经营面积,去年的销售额达1.5亿元。包括济南家电公司在内的三联商业总公司,去年营业收入突破6亿元,连续4年执山东商界之牛耳,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家电连锁店。山东商界人士说,“三联”是个“谜”。
抓服务认“死理儿”
去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快要下班时,一位女顾客打来电话说刚买的电扇坏了,希望明天派人去修一下。随着一阵婴儿的哭声,电话断了,没有留下详细地址。放下话筒,营业员一直在想:“天这么热,家里又有小孩,明天去,这位顾客又得受一夜罪。”于是,两位营业员各带一台调试好的电扇,分头去找顾客。直到深夜11点,一位营业员终于找到了这位顾客的家。看着衣衫被汗湿透的营业员,被孩子哭闹得不知所措的女主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正是“三联”人这一次次细致入微的服务,使“三联”的形象深入到每一个消费者心中。“三联”发展十多年,抓服务新招迭出:第一家用普通话待客,第一家提出商品试用,第一家承诺保修终生。每次出招,都对山东商界产生巨大的冲击。
抓服务,“三联”认“死理儿”。商界大兴有奖销售时,“三联”没有跟着“刮风”。他们说,与其让幸运的光环套在少数人的头上,不如让每个顾客都能得到实惠。今年初,各大商场掀起一股降价潮,“三联”依然不为所动。三联商业总公司总经理张岩有句名言:“我们不卖高价,但绝不卖不负责任的低价。”家电商品利润本来就不高,大幅降价把利润都降没了,售后服务又从何谈起?
这几年,“三联”占有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谈起这些,张岩显得很平静:“其实,抓服务最划算,少花钱却能多卖货。”道破天机的这一语,不正是“三联”成功的“谜底”吗?
100-1=0
今年2月9日,一位顾客到三联商业总公司维修中心询问:“发票丢失了,洗衣机维修怎么办?”维修工人以为这台机器不是在“三联”买的,不属保修范围,便随口说:“凉拌。”这下子引起顾客不满。公司闻知此事,立即严肃处理了当事人,并向顾客赔礼道歉。
事情过去后,“三联”的领导仍在深思: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服务事故?“三联”是一个整体,每一个员工都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而每个环节细小的失误都会破坏“三联”的整体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讲,“100-1”不就等于零吗?思考的结果,三联提出“100-1=0”这一服务新概念。
消灭服务中可能出现的失误,一直为“三联”人所孜孜以求。他们就是这样,从每一个细小的环节入手,力求给顾客提供完美的服务。为了能给顾客准确介绍产品性能,“三联”请来厂家技术人员为营业员上课,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对营业员进行法律知识教育,让每个营业员及时地提醒顾客,使顾客知道自己的权利。“三联”的营业员大多是职高毕业,还有许多大中专毕业生,现在90%都在进修更高的学历,因为他们明白,只有提高自身素养,才能更好地展示自己的魅力,更好地为顾客服务。
商战无情“三联”有情
烟台的一对老年夫妇在某商店买了一台抽油烟机,出了毛病后商店不给修,他们就来到三联烟台家电公司,想再买一台。“三联”的营业员耐心劝道:“大爷,您先别买,我去您家里看看,如果能修好那台机器,不就省下了这笔钱吗?”下班后,这位营业员来到老人家里,很快把原先的那台抽油烟机修好了。
“三联”虽然少做了一笔生意,但他们以真情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
真诚的投入,换回热情的回报。许多顾客在“三联”买过一次东西,就会把自己的亲朋好友都介绍到“三联”来。许多顾客宁可多跑路,也愿意到“三联”来购货。历城的一位农妇说:“俺就愿意到‘三联’来,‘三联’的姑娘们待俺亲热。”济南铁路局的一位退休司机在“三联”为即将结婚的儿子购买了全套家用电器,他说:“结婚图个喜庆,我不愿看别人的冷面孔,更不愿意这些贵重的机器出毛病,到‘三联’来,免去了那份担心。”
商战无情人有情。“三联”以服务的魅力征服了顾客,赢得了市场。(附图片)
优质服务不止在店堂。 鲁联摄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采访随想

  鱼·渔·偷鱼
肖荻
语云: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再鲜再美再名贵的鱼,无论石斑鳜鲑,吃完就完了。但掌握了捕鱼技能,便能取之不尽。
不久前记者到天津大维制衣厂采访,这家经常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作广告的民营企业果然气势不凡,车间工人干劲饱满,而厂长武国维的一番介绍更令人惊诧不已:原来一台台高精尖设备并非都是本厂花巨资引进的,大多数是从四五个省市不景气的国营企业仓库廉价买来的,那些企业花大钱引进设备,不久就由于各种缘故将其闲置冷宫了。武国维既识货又善鼓捣,如今,这些拼凑成套的机器在这个厂发挥了大作用。去年这个厂的固定资产已从初创时的18万元发展到近3000万元,产品畅销国内外。
这不就是“鱼莫若渔”的绝妙一例吗?
天津开发区有一家中德合资企业尤尼斯公司,从德国引进技术,利用中国富产的稀土制成尤尼斯高效节能灯具,可节电80%。据电力部门计算,全国如有1/10的灯泡使用尤尼斯节能灯,其节能量相当于再造一个三峡工程。这家企业年产50万只节能灯具,其中70%出口。90人的一个小企业,去年销售额1100万元。但从去年就发现有涉及4个省市的5家企业进行商标侵权,专搞假冒伪劣的尤尼斯。现在李逵正对李鬼起诉。
这又是一例,看见别人有好鱼,又善捕鱼,于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自己没鱼,也不学渔,乃伸出第三只手去偷鱼,这就等而下之了。
只会吃鱼。善于捕鱼。就会偷鱼。三种经营之道,乃三种品位,各个企业不妨对号选位,或可收策励之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