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6月4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俄阿亚格领导人会晤
叶利钦表示将促进外高加索局势正常化
本报莫斯科6月3日电记者许宏治报道: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今天表示,俄罗斯打算在外高加索发挥调解人的作用,积极促进外高加索地区局势的正常化。
叶利钦是在基斯洛沃茨克与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等国元首举行会晤时发表上述见解的。叶利钦宣布了俄罗斯的“高加索政策”的原则。他强调,俄罗斯需要整个黑海—里海地区的“稳定、安全和合作”。否则,无论俄罗斯还是阿、亚、格的正常发展都是不可能的。叶利钦说,必须使高加索地区的局势处于共同控制之下,一切冲突及其后果均应尽快消除。他对阿、亚两国决心遵守停火协议、缔结关于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的政治协定表示满意。他认为,应该承认和尊重阿、亚、格三国的独立和国家主权。叶利钦还强调要发展和深化独联体国家的合作和一体化。他强调,重要的是自愿。
叶利钦是今天上午到达基斯洛沃茨克的。会见后,叶利钦、阿利耶夫、彼得罗相和谢瓦尔德纳泽签署了关于高加索国际协调、和平、经济与文化合作的宣言。


第6版(国际)
专栏:友好往来

  友好往来
▲中国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宋健5月31日会见了希腊发展部长帕潘德里欧女士及农业部长楚马克斯,希望中希双方在科技、能源、农业等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
▲摩尔多瓦共和国总统斯涅古尔5月30日表示,希望摩尔多瓦和中国两国妇女组织加强合作,增进友谊,共同努力为实现北京行动纲领而做出贡献。斯涅古尔是在会见来访的由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林丽韫率领的中国妇女代表团时作上述表示的。同一天,摩副总理奥若格也会见了中国妇女代表团。
▲委内瑞拉总统拉斐尔·卡尔德拉5月30日会见了正在加拉加斯访问的以全国妇联副主席郝诒纯为团长的中国妇联代表团。卡尔德拉总统表示,目前委中两国关系很好,希望今后进一步加强人员往来,采取更多共同行动。(据新华社电)


第6版(国际)
专栏:述评

  三方会议喜忧参半
本报驻南斯拉夫记者胡锡进吕岩松
波黑、克罗地亚和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三方首脑会议2日在日内瓦举行,这是代顿协议签署后前南三国领导人举行的第三次会晤,也是近来围绕波黑和平进程展开的一系列多边外交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伊泽特贝戈维奇、图季曼和米洛舍维奇总统在会议结束时发表的联合声明,表达了确保波黑大选如期举行的政治愿望,此次会议为落实代顿协议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未能就波黑和平道路上出现的棘手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方案。可以说,这是一次喜忧参半的会议。
此次会议是在落实代顿协议期限过半、波黑局势进入“敏感转折期”时举行的。半年来,代顿协议军事部分进展顺利,甚至超出了人们的期望。但是,民事部分一波三折,阻力重重。时至今日,难民重返家园、整个波黑境内居民自由流动仍然停留在纸面上,由此而引发的不同民族间小规模冲突也时有发生,穆斯林和克罗地亚人混居的莫斯塔尔市仍处于分裂状态,协议规定的市政选举被迫推迟,穆克联邦无法正常运转。与此同时,塞尔维亚、穆斯林、克罗地亚三方的强硬派人物日趋活跃。有关战争尚未结束,要求建立各自民族国家的言论有增无减。西方外交官评论说,波黑和平进程出现了危险的“疲惫征兆”。
在这种情况下,能否按照代顿协议的时间表进行选举的问题被摆上了桌面。驻波黑多国部队司令史密斯将军日前公开表示,波黑尚不具备选举的基本条件,穆斯林领导人伊泽特贝戈维奇则更为忧虑,甚至提出了举行选举的先决条件。9月中旬的大选是波黑和平进程最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将使波黑各级政权合法化,而且有可能开辟国家政治的新局面,保证选举如期举行是此次日内瓦会议的主要议题。与会三位总统发表的联合声明可以说顾全了大局,为遵守代顿协议时间表作出了努力。据悉,本月中旬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也将发表一项声明,为即将举行的波黑大选提供进一步的政治保障。
如果说上述进展为波黑问题的最终解决平添了几分喜色,有关各方围绕波黑塞族领导人卡拉季奇命运的争吵,则为本次日内瓦会议蒙上了一层阴影。会议期间,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代表、瑞士外长弗拉维奥·科蒂指责卡拉季奇破坏代顿协议,认为他拒不交出领导权是对波黑大选的“最大威胁”。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也强烈呼吁将卡拉季奇送交海牙国际法庭,并以恢复制裁来威胁南斯拉夫,责令南把卡拉季奇赶下政治舞台。南斯拉夫又一次被置于难堪的境地。根据代顿协议,贝尔格莱德有义务保证波黑塞族履行承诺,这也是南重返国际社会的基本条件,但目前南对波黑塞族内部事务的影响力有限,有鞭长莫及之感。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对美国的态度不以为然。俄外长普里马科夫日前强调,国际社会应平等对待波黑各方,逮捕卡拉季奇只能是恶化波黑局势,而恢复对南斯拉夫的制裁则意味着葬送和平进程。可以说,此次会议只是突出了卡拉季奇命运的问题,并没有为问题的解决找到出路。
此次日内瓦会议是由美国一手操办的。西方舆论分析说,美国之所以不顾客观条件是否成熟,一味强调遵守代顿协议时间表,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其国内政治的考虑。克林顿在大选之年一方面要强调实现波黑和平这一重大外交成就,同时又必须及早从波黑撤出其维和部队,以免日久生乱、出现伤亡,进而引发国内的不满情绪。另外,同上两次前南三国首脑会晤不同,美国没有邀请波黑问题五国联络小组的各国外长参加此次日内瓦会议,这也表明美国在大选年要努力突出自己在波黑乃至巴尔干问题上的特殊作用。 (本报贝尔格莱德6月3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美新署的昏招
卜问
忽然,美国新闻署在5月20日发表了一篇《背景材料:美国的人权政策》。
这样做当然不是平白无故的。
最近,美国的人权政策越来越遭到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不满和反对。美国一年一度的人权报告,对世界上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指指点点,说三道四,触犯了众怒。最近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第52届会议上,美国又策动一些国家对中国发起攻击,铁了心要通过谴责中国的决议草案,不料再次遭到惨败。令人更加不平的是,美国自己的人权记录很糟糕,却到处指责别人,实在太霸道。千夫所指,不能不使美国感到狼狈。这是美国不得不通过美新署发表这么一篇东西来为自己辩解一番的原因。
这篇东西虽然只有千把字,却很能说明一些问题。
首先,这是为美国国务院每年发表的人权报告引起广泛不满打掩护。该文说,发表这个报告“旨在使世界舆论关心世界各地侵犯人权的情况”,“应当承认,使人权状况得以改善的手段必须因各国目前的情况而异”。美国总算承认各国情况不同,不能按照某国的一个模式、一种办法来改善人权。但是这丝毫不表示美国不再充当“人权教主”。美新署说,“由于人权是美国对外政策的组成部分,因此,美国采取外交主动行动以及在适当的时候在贸易和援助方面采取措施,促进在特定情况下的某些国家的人权”。这就是说,一切还得按照美国的意旨办。看来,“人权教主”的称号似乎比“人权卫士”、“人权警察”、“人权法官”更确切。因为美国事实上已把它主张的人权看作一种宗教,要世界信奉,谁要不同意它的教条,就被视作异教徒,加以打击排斥。
这篇东西特意用了很大篇幅为美国自己的人权状况辩解。它承认,“虽然美国通过的宪法条文中体现了基本人权,但是美国在其大部分历史上尚未能确保其公民中的许多人——尤其是非洲裔美国人、土著美国人和所有的妇女——的基本人权”。对上述人,美国违反人权的情况不能不说十分严重。能自己承认这种可怕的现实,对一贯到处气势汹汹指责别人的美国来说,应属“难能可贵”。但是,美新署的文章却为美国开脱说,“没有哪一种形式的社会能够自己确保人权的基本原则得到充分遵守,不论民主国家或其他形式的政府都有违反人权重要原则的现象”。“美国现在仍在努力使其民主——现在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更严格地遵守宪法规定的人权和公民权,但是它也知道,要使人权状况得到真正的和持久的改善是多么艰难。”
原来如此!哪种社会也不能确保没有违反人权的现象,要使人权得以真正的改善是多么艰难。因此,尽管美国已有200多年民主历史,也不可能确保公民中的许多人享有基本人权。这是“理所当然”!
那么,人们不得不问,为什么许多国家改善人权状况就不应当像“有200多年民主历史”的美国那么艰难呢?为什么这许多国家就必须确保没有违反人权的现象呢?为什么美国就要对这些国家在外交上、贸易上、援助上“采取措施”呢?对于至今尚未能确保其公民中许多人,尤其是黑人、印第安人和妇女的基本人权的美国,是不是更应该在一些方面“采取措施”,以促进自己首先改善人权呢?
自己没有理,却要强词夺理为自己辩护,就不能不语无伦次,前后矛盾,欲盖弥彰。看来,美新署这一招事与愿违,为美国帮了倒忙。属昏招!


第6版(国际)
专栏:

  北约外长会议发表公报
批准建立多国部队计划
本报柏林6月3日电记者刘华新报道:北约外长会议今天在德国柏林开幕,这是这项会议首次在统一后的柏林召开。
本次会议是北约进行内部结构改革的一次重要会议。德外长金克尔在开幕讲话中说,这一改革“既符合欧洲的利益,也符合美国的利益”,欧洲“不能一遇险情,即向美国求援”。出席会议的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在讲话中表示,建立多国多兵种特遣部队是本次会议对北约改革作出的决定性贡献,但他强调,北约“在解决欧洲安全问题时仍必须是主导力量”。
北约16国外交部长出席了今天的会议,明天北约外长将与中东欧国家和俄罗斯外长举行北大西洋合作理事会会议。
本报柏林6月3日电记者刘华新报道:在德国柏林举行的北约外长会议今天在发表公报后宣布闭幕。
公报强调,为适应冷战后的新形势,北约决定继续结构改革。公报说,“这项改革的重要部分是,建立北约内的欧洲安全和防务特性,使所有欧洲盟国有能力更为团结、有效地完成联盟的任务和行动,以承担共同责任”,“必要时,欧洲盟国可独立行动”。会议为此通过了建立“多国多兵种特遣部队”的计划,这支部队将能够在西欧联盟领导下采取行动。会议授权北约军事委员会就这一计划的具体实施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公报说,北约愿意通过“和平伙伴关系”和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继续加强与中东欧国家和俄罗斯及乌克兰的关系,北约东扩的大门仍是敞开的。但公报未就东扩问题作出具体决定。
公报对北约波黑维和行动予以积极评价,并表示维和部队将继续留在波黑,以保证波黑选举的顺利进行。但会议未就12月20日维和部队任期结束后是否延长的问题作出决议。
公报还就保持与欧安组织等机构的合作、裁军等问题重申了以往的立场。


第6版(国际)
专栏:

  就和平利用核能
阿希望继续与我合作
据新华社阿尔及尔6月2日电(记者王敬诚)阿尔及利亚外交部长阿塔夫今天在这里会见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核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李定凡时表示,阿尔及利亚政府希望继续加强与中国在和平利用核能方面的合作。
阿塔夫在谈到两国在和平利用核能方面的合作时说,阿尔及利亚政府对阿中合建的核研究设施一、二期工程“非常满意”,希望两国在和平利用核能方面继续合作。
李定凡于5月29日抵达这里访问。访问期间,中阿双方签署了核研究设施二期工程最终验收文件和关于继续在和平利用核能方面进行合作的会谈纪要。双方将加速建造放射性同位素与放射性药物设施的三期工程。


第6版(国际)
专栏:

  意中协会主席科隆博逝世
新华社罗马6月1日电(记者袁锦林)意大利中国经济文化交流协会主席、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维托里诺·科隆博1日凌晨在米兰逝世,享年71岁。
科隆博1925年4月3日生于米兰,曾是意大利政坛的重要人物。从1958年起,他先后任意大利众议员和参议员,并从1966年起,先后在八届政府中担任外长、财政部长等重要职务。
科博隆生前致力于发展意、中两国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和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与友谊。他一直是意大利中国经济文化交流协会的主席,为意、中两国的经贸、科技、文化等交流与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曾多次访问中国,受到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的接见。


第6版(国际)
专栏:

  埃叙首脑讨论中东和平进程问题
据新华社开罗6月3日电(记者刘顺)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今天在这里同来访的叙利亚总统阿萨德举行了会谈,这是以色列利库德集团领导人内塔尼亚胡当选总理后埃叙两国首脑的首次会晤。
穆巴拉克和阿萨德着重讨论了内塔尼亚胡当选以色列总理对中东和平进程可能产生的影响、阿拉伯和解、召开阿拉伯首脑会议的可能性以及双边关系等问题,并就这些问题协调了立场。埃叙领导人一致认为,必须在以土地换和平原则和联合国安理会242号、338号决议的基础上实现中东全面、公正的和平。他们呼吁阿拉伯有关各方在和平进程中协调努力,保障阿拉伯权利。
阿萨德在会谈后举行的联合记者招待会上强调,必须在中东实现全面、公正的和平。他表示他正等待以色列新政府的组成,从而以此了解内塔尼亚胡内阁今后政策的走向。阿萨德说:“中东地区的一些基本问题发生了变化,我们应该就这些问题交换意见,努力加以解决,因为该地区的每一个问题都是我们大家的问题。”他呼吁实现阿拉伯和解,因为这对所有阿拉伯国家都有利。
穆巴拉克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我期待着同内塔尼亚胡进行会晤,以便了解他对中东和平进程的真正意图。我们阿拉伯民族将根据以色列新政府的真正政策确定我们的对策。”穆巴拉克也呼吁恢复阿拉伯团结,使阿拉伯民族像过去那样用同一个声音说话。他说,从目前阿拉伯形势来看,还不能召开全体阿拉伯国家会议。现在举行三方或四方首脑会议可以为将来举行全体阿拉伯国家都参加的首脑会议创造条件。
此间观察家注意到,内塔尼亚胡在以色列大选中获胜后,阿拉伯国家对中东和平进程的前景普遍表示忧虑和不安。阿拉伯国家希望以色列新政府继续执行佩雷斯政府过去与阿拉伯各方签署的协议。尽管内塔尼亚胡表示今后将继续推动和平进程,但大多数阿拉伯国家对此持观望态度。


第6版(国际)
专栏:

  罗瓦伊纳外长强调
古巴推进改革回击美国封锁
新华社哈瓦那6月1日电(记者侯耀其)古巴外长罗瓦伊纳1日向当地报界发表谈话,强调成功地推进改革、争取愿同古巴合作的外国企业和政府的信任,是回击美国进一步强化封锁的赫尔姆斯—伯顿法的最好方式。
罗瓦伊纳说,古巴的改革开放进程是不可逆转的,其速度和广度取决于古巴人自己,也取决于愿同古巴合作的外国企业家的勇敢参与。
他指出,美国对古巴的政策并不是要寻求什么变革和开放,而是企图推行奴役制,把古巴当作其私有财产,如若拒绝从命,就千方百计地搞垮它。
他表示,在古巴不存在着联营主权,古巴的主权百分之百地属于古巴人民自己。
在谈及美国政府最近写信警告一些在古巴投资的外国企业必须在短期内撤出古巴时,罗瓦伊纳说,这些警告信反映出赫尔姆斯—伯顿法是一部帝国法律。


第6版(国际)
专栏:

  韩国政府新设海洋部
韩国政府五月三十一日宣布在政府机构中新设海洋部,以加强对海洋的开发和利用,增强国家海洋运输能力,并从海洋走向世界。


第6版(国际)
专栏:

  十国在乌举行联合军事演习
美国与东欧九国三日开始在乌克兰西部利沃夫州亚沃罗夫军事训练区举行“和平盾牌—九六”多国部队联合军事演习。来自乌克兰、美国、俄罗斯、波兰、保加利亚、匈牙利、摩尔多瓦、罗马尼亚、捷克和斯洛伐克等十个国家的一千三百名士兵参加演习。 (本报专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内塔尼亚胡表示将推进以阿和解
美国务卿称可能适当调整中东政策
新华社耶路撒冷6月2日电(记者王玉奎、支林飞)以色列当选总理内塔尼亚胡今晚表示,他的政府将继续推动与阿拉伯邻国的和解,同时强调要为本国人民带来团结、和平与安全。
内塔尼亚胡在耶路撒冷召开的庆祝利库德集团赢得大选胜利的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和平从国内开始,而与以色列邻国的和平也将继续下去。”
内塔尼亚胡呼吁阿拉伯邻国与以色列一道寻求该地区的和平与安全。他表示将进一步改善以色列与约旦和埃及等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并敦促叙利亚加入中东和平进程。他承诺以色列将继续与巴勒斯坦人举行和谈,但他同时重申,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统一的、不可分割的首都”。
内塔尼亚胡在讲话中用大部分篇幅强调要给以色列人带来“真正的、安全的和平”,并称其首要任务是增进国内各政治派别之间的团结,促进经济发展。
他还向现任总理佩雷斯表示敬意,并感谢他在过去几十年中为国家所作出的贡献。
现年46岁的内塔尼亚胡在5月29日举行的以色列大选中以微弱优势战胜佩雷斯当选以色列总理。根据以色列宪法,他将在当选后的45天内组成新一届政府。
新华社华盛顿6月2日电(记者周锡生)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2日向新闻界表示,美国有可能适当调整其中东政策,以适应以色列大选后的中东新形势。
据此间新闻媒介报道,正在日内瓦召集前南三方领导人会谈的克里斯托弗当天早上同以色列当选总理内塔尼亚胡通了电话,双方讨论了当前的中东局势特别是和平进程问题。
克里斯托弗在电话交谈后向记者透露,内塔尼亚胡原则上已向他保证,以色列新政府将继续中东和平进程,并打算遵守佩雷斯政府同巴勒斯坦达成的协议。
克里斯托弗表示,美国政府期待着内塔尼亚胡尽快到华盛顿访问。因为美方“必须搞清楚”以色列新政府对中东和平进程的具体看法和立场。
克里斯托弗的一位高级助手随后对记者说,尽管美国同内塔尼亚胡代表的利库德集团在有关中东和平进程的问题上存在分歧,但美国愿意同以色列新政府合作。他强调,美国的中东政策调整将是策略性的,而且也是“有限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也法签署技术安排备忘录
也门和法国二日在萨那签署了一项技术安排备忘录,从而为法国监督也门和厄立特里亚执行彼此达成的原则协议铺平了道路。据报道,也门和厄立特里亚五月二十一日在法国巴黎签署了一项原则协议,旨在通过国际仲裁手段,和平解决两国因大哈尼什岛等岛屿归属问题而出现的争端。根据协议,法国将对也厄两国执行原则协议的情况进行军事监督。


第6版(国际)
专栏:

  捷克议会选举结果揭晓
据捷克中央选举委员会二日下午公布的结果,由捷克总理克劳斯领导的公民民主党在大选中获得百分之二十九点六的选票,得票率居各党之首。根据大选结果,现执政联盟三党,即公民民主党、基督教民主联盟—人民党、公民民主联盟在拥有二百名议员的捷克议会中只占有九十九个席位。克劳斯虽然再次获得组阁的机会,但他必须联合更多的政党才能组建新政府。(据新华社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这是北约外长会议开始前与会者在交谈。
(本报电视照片)


第6版(国际)
专栏:出访归来

  在友邦感知东方文化
本报记者鹿舫
马来西亚是个多种族和睦相处的国度。最直观的,莫过于首都吉隆坡那些高大的建筑物了。伊斯兰式、中国式、印度庙堂式以及现代西式的高楼和谐并立,异彩纷呈。徜徉其间,不禁吟出华夏古书上所语:“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是啊!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东方文化中的“和”,这一基本的伦理道德原则,在马来西亚体现为宽容、谅解和团结。马哈蒂尔总理在其施政远景规划《迈向前进之路》中写道:“到2020年时,我国将会是一个精诚团结的国家,一个充满自信的马来西亚社会,一个具有高度道德价值观、民主、自由、相互容忍、具有爱心、经济上公平、进步及繁荣的社会。”在吉兰丹州等一些信仰伊斯兰教的马来人聚居的地区,当地华侨、华人为尊重其风俗习惯,从不把猪肉摆到市场上。
多种族长期和睦相处,共求发展,使马来西亚成为追赶亚洲“四小龙”的“东南亚之虎”。自1988年以来,这个面积约和我国苏、浙、皖三省之和相当,人口比北京市稍多的国家,连续7年经济增长率超过8%,去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高达9.5%,人均年收入3500美元。物质文明是重要的,但精神文明同样也是重要的。正如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会长钟正山先生所说:摩天大楼并不完全代表都市的高度,我们追求的是文化与经济同步升高。
钟正山先生是马来西亚著名画家和教育家。这位马来西亚籍华人学贯中西。他告诉记者:当年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有一个论点——只有西方基督新教伦理才能孕育出现代化,而东方传统文化是与现代化无缘的。然而,本世纪70年代亚洲“四小龙”的出现,80年代马来西亚、泰国等亚太国家经济的迅速增长,使人们有理由对这个论点提出质疑。东方人身上并不缺乏促使经济现代化的精神,如勤俭、诚信、敬业等。这些精神不仅极易被导入现代商品经济的河床,而且在今天马来西亚的现实生活中,也越来越规范着个人和企业的行为,并为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提供了保证。
在马来西亚参观访问,记者常常惊异地发现,这里商人中竟不乏对东方文化了如指掌者。吉隆坡海鸥集团董事经理陈凯希先生便是其中的一位。陈先生谈吐富有哲理,儒商风度宛然。他说:海鸥集团20年前凭借7个人、16万林吉特(马币)(1林吉特约合2.5元人民币)开张,如今已发展到拥有600名员工、31家连锁店、年营业额1.5亿林吉特的商家,原因之一是得益于东方文化的滋补。海鸥集团多年来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企业行为准则——对内讲公平,对外讲服务,坚信良好的声誉是公司的一项主要财富。钟先生说:“海鸥”那些极富人文色彩的经营管理制度在当地带有普遍性,“一家公司可以有所谓利润奇迹,却不一定有声誉奇迹,因为声誉必须经过长期竭诚为客户服务才能获得。同样,一个国家可以有经济奇迹,却不一定有文化奇迹,因为文化建设乃是千秋之事,成果的出现必须经过长时间的潜移默化。”
快离开吉隆坡时,马来亚大学中文系主任陈徽治博士说,你可以发现,我们珍惜东方文化,并不是抱残守缺,而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有所继承,有所摈弃,有所创造。譬如,对中国儒家的人伦思想,我们有所肯定,并不是欣赏乃至幻想恢复封建式的君臣、父子的关系,而是肯定其中强调的每一个人都应当对别人承担责任,这一点比起极端个人主义观念远为优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