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6月4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在人民心中找准位子
马礼会
1995年11月2日,北京市副市长李润五同志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再也没有站起来。当这一噩耗传开后,许多人失声痛哭,从中央各部委的负责同志,到北京的部分企业工人、领导干部和李润五的同事、朋友,每天有100多人到李润五家中吊唁和慰问。向遗体告别仪式上,4000多人从四面八方赶来,为李润五“送行”。
李润五为什么能赢得那么多人的敬仰?以至于在他死后,引得众多的人为他伤心落泪,为他悲痛欲绝,对他依依难舍?关键在于李润五在个人与人民的天平上摆正了自己的位子,以其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对人民的满腔热爱之情,在百姓心中找到了自己的“位子”,树起了共产党人的崇高形象。如果说李润五因为身居北京副市长的要位,在百姓心中本来就有一定的知名度而赢得众人爱戴的话,那么吴天祥的感人事迹则更能说明一个人不论职位高低,只要在人民心中找准了自己的位子,就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敬仰。吴天祥是武汉市武昌区的信访办副主任,一个“区区”处级干部。然而,吴天祥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却是崇高的、伟岸的,人们称赞他是活着的孔繁森、李润五。
一个人的真正价值并不取决于在权力的范畴里有多高的“位子”,而取决于在人民心目中的“位子”。相反,在权力上的位子再高,一旦脱离了人民群众,一味地在权力的角逐中贪位子、贪票子,甚至站在了人民的反面,就将失去人民群众的敬仰,就将被历史的大浪抛弃在荒郊野外,他们的任何梦想也将被击得粉碎。不是吗?50年代的刘青山、张子善如此,90年代的王宝森也是如此,许多的此类人物莫不如此。
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在人民心中找准自己的“位子”。一要有爱民之心。作为人民利益忠实代表者的共产党人,强调的是以人民利益为宗旨,爱民如父母,做人民公仆。孔繁森说,作为党员干部,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吴天祥说:“端人民的碗,当然要服人民管,为人民做事,人民是我的衣食父母”,朴实而深刻。李润五、马恩华等等都有这样的高境界。有高境界才能有爱民之心,有爱民之心方能尽心竭力为百姓的冷暖疾苦而操劳奔波,也才能在人民心中找到自己的“位子”。二要为民办事。众所周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这个宗旨不仅仅是想在心里,说在嘴上,写在文件中,关键还在于是否落实到行动上。一句话,要体现在为民办事为民谋福利的实际行动中。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焦裕禄毕其全部精力为兰考人民办实事谋福利,人民称赞他是“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以实际行动在人民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李润五以自己的全部热情、毕生的精力和踏实的行动,一丝不苟地实践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江总书记称他是“优秀党员”、“优秀干部”;吴天祥为了疏通下水道,只身跳入恶臭的阴井里,用脚、用手疏通淤泥,赢得了“还是共产党的干部好”的赞誉,他通过自己为群众办的一件件实事,踏踏实实卓有成效地实践着自己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而赢得了人民的爱戴。真正为民办事的人才能在人民心中找到自己的“位子”。三要有奉献之情。为社会、为人民无私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是共产党人特有的人生价值观。奥斯特洛夫斯基有一句名言:“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燃烧”的精神即是无私奉献精神;只有无私奉献的人,才能在奉献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才能热情关心千百万人民的冷暖苦乐,才能在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中“燃烧”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在人民心中找到自己的“位子”。


第12版(副刊)
专栏:

  面对孩子
龚昕
生活曾让我有机会享受到许多温情,它们给我带来过快活、刺激,抑或是几分幸福的眩晕以及自我虚荣心的满足。然而它们终究被岁月席卷而去。但是你,我们的孩子,你这个光芒四射的希望,美轮美奂的希望,可以引诱人去拚争去勇敢地直面一切的希望,竟令我们这些奔忙于烦琐生活的成年人蜕皮般地获得了新生。我们热情洋溢地将破旧的纯棉布单为你制作成洁净舒适的小尿片;我们手忙脚乱地应付着你那喜怒无常的性情;我们满心欢喜地交流着自己对于你生长发育的新发现……望着你那丰富却无邪的表情,抚着你那吹弹得破的肌肤,我们无法不深爱你呵,孩子。我们不时地惊异于你简单与坦白的表达——饥饿、寒冷、病痛、孤独都能令你放肆地哭泣,甚至于百无聊赖之时你都会自由地尖声大叫。这时我们发现,竟然有那么多的感动涌进了我们那已经泯然如芸芸众生的胸膛。感谢生活,也感谢你的每一滴与我相似的血,让我拥有融融的亲情,也领略到一个崭新生命的光彩。
孩子在一点点地长大,以一种我们能够触摸得到的速度。于是孩子无意识的几句咿呀,几下踢腾,几声哭泣,我们都会惊喜万状——他在长哩!孩子的母亲开始絮絮叨叨地自语了:快点长吧,我们孩子将来什么都会有的。是的,孩子,你应该拥有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但是孩子,我们又该给予你怎样智慧的爱才能令你有足够的勇气和机能去把握自己去抵御尘世风雨的压迫与摇撼……想到此我便彻夜难眠。
小摇车上的风铃清脆地把大人们的祝福散落得满地都是。你的哭声嘹亮坦荡,不时地冲击着我们处心积虑的眸子和疲惫的笑容。孩子呵,生命就像是绿色植物,吐纳真理应该是我们共同拥有的呼吸。但世上却没有净土。当你长成麦田里最挺拔的一株高粱时,你会懂得生命的伟大与艰难,你会感到活着的平常与不凡,可你不会再记得你儿时曾有过多么纯净的一双眼睛。渐渐地,成长的痛苦会跌落在你脚下幻化作生生不息的精神,你会同我们一样在或辉煌或平淡的日子里努力地奋斗、成长,自然得如同晨风暮雨一般……
五个月的婴孩在梦乡深处咯咯地笑出声来,暴露出粉色的光秃秃的牙床。我知道,这笑声一定是来自他对假想世界的征服。孩子,请拉着我的手吧,带我去你那个至美至真的境界,在那里,我们将能够以诚实劳动的心血荡涤出一片天与地的澄澈……


第12版(副刊)
专栏:

  水兵与海
汤宏
第一次上海岛是我当海军快两年的时候。
那天我们奉命去驻扎在某悬水岛上的扫雷舰大队演讲,来接我们的是一艘登陆艇。艇上的水兵伸出一双有力的手小心地扶我上船。
正遇上春雨绵绵的天气,海风柔柔,像一层层灰色的纱帐。我兴奋地在甲板上到处跑,不住地感叹:“大海,真好!”忽然,身边一个水兵不冷不热地说了句:“等你当了水兵,你就了解海了。”这话使我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是一位高大且长得极有棱角的老水兵。他告诉我,海不是梦的摇篮,不只摇着蔚蓝色的恬静,她更多的时候是一匹暴躁的烈马,风暴狞厉的啸声时时在舷窗外响着。然而,对踩波踏浪的水兵来说,海的淫威只是掠过船舷的一串噪音,因为在流动的国土上,蓝色的士兵有海的深邃、山的坚挺,有土地的深沉与诚实,他们头顶苍穹背衬海,把青春印在了金锚上。他娓娓地对我说起海,说起每一次远航。几个月漂泊在大海上,历尽风雨,终于回到日思夜想的港湾,每个水兵都会感受到飘带上铁锚的分量,那是已经把祖国的碧海、岛屿、蓝天与自己的心熔铸在一起的分量。此时的我,神思飘渺,多希望能像他们一样乘风破浪去远航,去拥有那份胆识,那份勇气;去寻觅西沙的虎斑贝、南沙的红珊瑚。
看到我那渴盼的神情,他自豪地微微一笑,领我到他的舱位去取贝壳。这是我第一次踏进水兵的舱室,原想水兵的天地一定和他们的性格一样是粗线条的,却不曾料到舷窗口的一盆小花和一幅《童趣》图使整个船舱弥漫着浓浓的绿意和诗情。他却告诉我,茫茫大海上的这一绿色生命使水兵们更加理解生命的含义,而那幅画则遥寄着班长对未曾见面的儿子的思念。我心里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震颤,不理解水兵的人,都说他们像岩石般冷峻而坚硬,但他们怎么知道,战士们之所以在无言岁月里固守着流动的家园,是因为他们为了在持久的渴慕中一次次将美好的生活情节留给他人。他们脸上或许有过泪滴,但心却从未曾失落。
水兵们请求我先给他们演讲。我欣然应允。船舱里很静,静得出奇,继而是热烈的掌声,我觉得我的心也随之被净化了。航行的路线并不长,到岸的时候,每个水兵都向我伸出了手,这时候我感到我是接过了战士的一颗颗心。
演讲完毕,已是黄昏时分。漫步军港,微风轻拂面颊,雨后的夕阳朦朦胧胧地燃红了满天晚霞,映红了一望无际的海面,军舰也被漆成微红,水兵和海鸥一同沐浴着落日余晖。海潮已经退去,滩头水净沙洁,真想光着脚丫下去走走,去感受一下大海的滋味。正当我浮想联翩时,一阵急促的铃声划破了静谧,水兵们在极短时间内都已各就各位,原来他们正在进行夜间演习,看着戴钢盔的水兵、旋转的炮位、闪烁的信号灯,我从心里崇敬他们。
演习结束了,我还痴痴地站在岸上,艇上的水兵都认出了我,纷纷邀我上去。我们跳起了欢快的水兵舞。由于一时忘情,加上不熟悉,“咚”,我的头被艇体重重地撞了一下,看到了我那副狼狈相,水兵们笑开了。他们说,新兵刚上船时,也和我一样,到处磕磕碰碰。不过,这算不了什么。可是,倘若长期不出海,水兵们都像是掉了魂一般。是呵,片片海域都是不尽的相思地,谁能掂得出这一份情致的重量?只有歌声,只有琴声,才能排遣些许大海一般沉重的眷恋。
夜幕降临了,港内灯火通明,碧波微漾,迷离闪烁。带着水兵、军舰与海岛蔚蓝色的叮嘱,我即将离开他们。登陆艇离码头时,水兵们在甲板上站成一排排,冲我喊:“问战友们好,因为我们都是共和国的士兵!”喊声有如海浪,时高时低时近时远,我觉得我正随它起伏,起伏成一艘战舰。
此时的我又能说什么呢?转过身去面对屹立的军舰、水兵,我庄严地行了一个军礼。


第12版(副刊)
专栏:

  天地清和
顺其自然(篆刻)张道兴


第12版(副刊)
专栏:

  老农走进田间
高金光
小南风一吹
麦穗就黄过遥远
戴草帽的老农
将毒辣的日头撇在云端
他走进责任田里
笑眯了双眼
搓净的麦粒
在粗壮的手心里晶亮滚圆
就像他播种时滴下的汗水
这时才冒出香甜


第12版(副刊)
专栏:

破浪(摄影) 王松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