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6月30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副刊)
专栏:

  红小鬼
第一个叫你红小鬼?
自从有了这活泼的名字,
红军中便有了一支孩子的部队。
是谁?是谁?
第一个叫你红小鬼?
自从有了这响亮的名字,
共和国便有了一批年幼的先辈。
是谁?是谁?
第一个叫你红小鬼?
自从有了这悲壮的名字,
你便永远挺立在十几岁。
所有的红领巾都是今天的红小鬼,
所有的红小鬼都是明天的丰碑,
所有的丰碑都刻写着你的故事,
所有的故事都在祖国的蓝
天上放飞。


第4版(副刊)
专栏:

  邢良坤的陶艺
徐铎
40年前的深秋季节,在大连的一户平常百姓的家里,一对老夫老妻暮年居然生下了一个只有二斤六两重的男孩。看着这个孱弱的小生命,父亲一狠心,把孩子抱到了墙头上。比男孩大10多岁的姐姐哭着把他又抱回了母亲的怀里……谁也不会想到,就是这个男孩如今成了著名陶艺家。他就是邢良坤。
两年前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的邢良坤陶艺展上,他那上千件形式各异、流光溢彩的作品令参观者赞叹。大连从来就不是陶的故乡,没有陶的根和源。她是怎样孕育了邢良坤的?我曾多次问过老邢,你是怎样同陶结缘的?他搔搔那一头不驯服的短发,说不好。他记得,小时候,家境十分贫寒。看到别的小朋友们玩玻璃球,他没有,只能用黄泥巴搓成一些小蛋蛋,放进妈妈做饭的灶火里烧硬,然后用这些小泥蛋蛋从小朋友的手里赢回玻璃球。邢良坤没有读过大学,也没有受过美术专业的培训。在同他交往的这些日子里,我发觉他心灵手巧,爱思索,无论做人还是搞陶艺,都不愿循规蹈矩。也许,正是大连这样的城市才能造就邢良坤这样的人物。
在大连民间藏有不少日本陶艺品,80年代的初期,邢良坤把惊奇的目光盯在了日本陶器上。他不惜重金从别人手里买回日本陶器,几乎跑遍了东三省。很多人都以为老邢要仗着收藏的日本陶器发一笔大财,偏偏老邢做出了让许多人都不可思议的举动,他把自己多年来收藏的1300多件日本陶瓷精品无偿地献给了辽宁博物馆。其中奈良时期的四喜壶、藏春亭的五彩凤凰瓶等一些名家之作,都是日本的珍品。在收藏日本陶器期间,从前连一个日文字母都不认得的老邢几乎破译和释读了所有的日本陶艺专著。他开始尝试着仿烧日本陶器。也许是天生的悟性,他那一双种过庄稼,养过花,干过木匠,当过电工、维修工,开过汽车的粗壮大手居然能烧出日本各个历史时期形形色色的陶艺品。后来,他要烧自己的作品,于是,把多年积蓄拿了出来建了一座自己设计的窑。邢良坤像疯了一样买陶土,买釉料,买燃料。他把一把一把的钱投向了那一团炽烈的窑火中去。烧出来的不是理想中的陶,他砸了再烧。积蓄烧完了,他卖多年来收藏的古董,古董卖完了,再卖房子。在许多人的眼里,邢良坤真的疯了,他的亲人也无法理解他的疯狂举动,有的离他而去。每一次打开窑炉,不合心愿的作品,他都要统统砸掉。
1994年,国家专利局批准他的五项制陶专利。故宫博物院一下子就收藏了他的11件作品。他的立体开片,堪称一绝。多少年来,开片都是利用内胎与釉层两者之间不同的膨胀系数造成的。“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而老邢,不重蹈老祖宗的这套老规矩,为什么要纹之下,为什么就不能来个纹之上?不知道经过了多少次的探索,他终于成功地烧出了立体开片。这细若游丝,粗似哈密瓜纹,错落有致又浪漫无比的隆起纹路,画出了别样的意境和风采。
(附图片)
邢良坤的陶艺品


第4版(副刊)
专栏:一周一谈

  抗拒噪音
陈长林
据说国外某地有个酒吧,门前总有十几个流氓聚在一起鬼混,发出刺耳的尖叫,路人避之犹恐不及,哪敢光顾酒吧。女老板害怕报复不敢报警。她有一位研究声学的朋友闻知此事,建议播放噪音。
女老板在酒吧屋檐下挂了一只破裂了许多口子的喇叭,播放各种音乐唱片,而且全在一台老掉牙的留声机上播。这些音乐经过两件“老古董”的加工,再加上高达70分贝以上的音量声浪,奇迹终于出现:流氓“欣赏”之后烦躁难耐,不得不灰溜溜地离开。
噪音的确很有力量,但像上面讲的那种功效并不多。我生活在一座北方的省会城市,工作地点却不幸处在城市的中心。那些无旋律可言的噪音,多年来一直明目张胆,招摇过市。从事各业经营的店铺,谁也不肯放弃用音乐显示自身存在的机会,各种流行的、过时的旋律此起彼伏,竞相撞击市民的耳膜。许多商厦,把那伤感的《九百九十九朵玫瑰》一直播放到你反胃,恨不得一把拽来踩个稀巴烂。在此种氛围里能够坦然自若、不受干扰的,不是意志特别坚强的人,就是机器人。
国内有不少城市渴望成为世界大都市,但对噪音的宽容却大同小异。其实国际上评价城市文明通行标准,一项必不可少的指标便是噪音控制。比如广州,就已开展一项名为“拯救宁静”的活动,其动机也正是为了向国际标准看齐。欧洲有的国家甚至明文规定,星期日不能使用剪草机,弹钢琴也有时间规定,否则邻居便要投诉,法律便要制裁。
试想,连惯于制造麻烦的泼皮都对强烈的噪音退避三舍,何况我辈?我们应该像对待其它污染那样去抗拒噪音,把它当作生命的大敌。我们更希望城市管理部门对噪音要有严厉的制裁措施。


第4版(副刊)
专栏:邮苑

  保护土地造福千秋
孟春
土地是一切生产和生存的源泉,它对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比,土地资源严重不足,人均占有耕地仅1亩多一点(世界人均占有耕地5.5亩)。目前我国耕地的面积依然在大量减少,据统计,“八五”期间减少了2000万亩,平均每年减少了407万亩。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土地管理工作,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996年,是国家土地管理局成立1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颁布10周年,邮电部特于6月25日发行《珍惜土地》特种邮票一套2枚,以此呼唤人们树立土地的忧患意识,号召全社会共同珍惜我们脚下这块极其珍贵的土地。
《珍惜土地》邮票为突出主题,追求宣传的力度,以刚劲而略显稚拙的黑色大字作主图,通过白底的映衬、色块的涂抹以及象征寓意手法的运用,给人以比较深刻的印象。第一枚“合理利用土地”,以纸撕的“地”字作主图,上面盖一个“准”字印章,着重表现土地的资产属性,强调土地使用要经过国家有关部门的审批;右下角以砖红色块象征楼房,以浅绿和暗绿象征草坪和城市绿地,寓意要依法合理开发利用土地。由于文字不讲求工整匀称,这些色块在画面中起到平衡作用。第二枚“保护耕地”,以一个“耕”字作主图,下边是一个三角形的大褐色块,象征农田、耕地,地边还盖了一个“护”字印章,以示保护耕地的决心。一眼看去,“耕地”与文字恰好组成一个犁铧的形象,富有妙趣。画面上方以蓝色块象征天空,以一抹嫩绿象征蓬勃生长的作物,呈现出一片生机。


第4版(副刊)
专栏:

  南沙官兵爱写诗
陈立军
诗歌是南沙官兵情感的自然流露和真实写照。
在每个礁的礁报栏上,都可以看到他们精心创作的诗歌。一支支生花妙笔,抒写大海,抒写礁盘,抒写友情,抒写思念,抒写瑰丽的人生风景。
1995年4月,首都几家新闻单位记者登上赤瓜礁这座“海上城堡”采访。在“学习园地”,一首小诗《想家的时候》令每位客人驻足:“想家的时候/是银色的月夜里/我把弯弯的月儿/想成梦里阿娇的模样/想家的时候/是在潮涨潮落时/我把起伏的涛声/听成双亲临行前的叮嘱……”读完这首从官兵心底流出的诗歌,记者们争相抄录。
在它的旁边,还有一首散文诗,开头是:“即使相伴的只有寂寞和孤独,你也要用青春为她染上年轻的色彩;即使脚下只有容身的地方,你也要用生命去捍卫这片神圣。”这是守礁官兵在独特的生存环境里履行特殊的使命任务才有的人生体验。
已经退伍的南薰礁战士王小毛,入伍前是父母的“手心肉”。上了南沙,他体味到人生的意义,在21岁生日那天写了一首《我多想》:“我多想采一束绚丽的浪花/乘南海的长风捎给亲爱的妈妈/我多想拾一对斑斓的贝壳/借碧空的彩虹献给心上的姑娘/我多想喊一声放心吧妈妈/我们铸就的长城永远屹立在祖国的南疆……”
为什么年轻的南沙卫士甘愿把如诗的年华献给艰苦的南沙?我们可以从华阳礁的一首诗中寻找到答案:“脚踏海浪,头顶蓝天,我们守卫在祖国的南海前线;我们舍弃了大学门坎,金色梦幻,选择了风风雨雨的南沙礁盘;我们告别了花前月下,绵绵情话,面对北斗把缕缕思念遥寄海天;我们的心啊,早已海誓山盟,要捧起珊瑚珍珠装扮母亲的桂冠!”
“苦算什么,浪花已将它卷走;寂寞算什么,它已随风逝去。”面对苍天、瀚海、孤礁、狂风、怒涛,南沙官兵在大海孤礁上顽强地与艰难困苦抗争,用诗歌抒写着壮美的人生。


第4版(副刊)
专栏:名人艺踪

  门文元和“壮丽航程”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75周年而举行的文艺晚会“壮丽航程”,一经中央电视台播出,便引起观众的好评。
这台晚会的总导演是著名舞蹈家、老党员门文元。
“壮丽航程”的策划是在今年2月底开始的,4月下旬推出整体构想和台本并决定由门文元挂帅。老门苦苦思索,左右借鉴,使晚会设计颇多创见,既注重历史沧桑感,又高扬时代精神,各类艺术互为补充,融会贯通,画面宏阔、雄壮,洋溢着浪漫主义情怀。全国各地的演员6月6日正式进入北京人民大会堂排练,紧锣密鼓,常常从早开始直至晚间,有时连水都喝不上,终于在十几天之内告成。老门更是夜以继日,舌敝唇焦,指挥上千演员的一招一式,营造舞台的壮观景象。
门文元曾以《金山战鼓》、《月牙五更》等名作享誉舞坛,后来又担任前进歌舞团团长。谁也未料到,他的事业最辉煌的日子却是在他卸任之后。《土里巴人》、《黄河水长流》等一批惊人之作与他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天南海北的舞剧和晚会少不了他的策划、导演,他还担任“光明赞”等重大文艺晚会的舞蹈总监,忙得不亦乐乎。“壮丽航程”是他第一次出任全国性重大文艺晚会总导演,演出效果令人很受鼓舞,不少人认为:门文元充满艺术活力。(国政)


第4版(副刊)
专栏:

  保罗·泰勒舞蹈团将在京沪演出
闻名世界的美国保罗·泰勒舞蹈团,于七月一日至三日晚在北京二十一世纪剧院为观众献上两台精彩的现代舞晚会。
五十年代,保罗·泰勒就以青春、健美和精湛的技艺,令人叹服,四十多年来,始终被公认为舞蹈界的大师。
自一九六八年丹麦皇家芭蕾舞团第一次演出保罗·泰勒创作的《光环》以来,世界上已有五十多个舞蹈团先后表演过他创作和设计的舞蹈作品一百多个,广东实验现代舞蹈团也公演了《光环》。
保罗·泰勒舞蹈团在泰勒的带领下,每年赴全美和世界各地巡演,已在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四百多个城市演出,也曾代表美国参加过四十多个国家举办的各类艺术节。
保罗·泰勒舞蹈团此次来访,将演出《空气》、《海浪飞花》、《海滨广场》、《玫瑰》、《B团》和《阿尔丁庭院》等现代舞作品。该团在北京演出结束后,还将赴上海。我国舞蹈家和观众将获一次大开眼界的机会。(树新)


第4版(副刊)
专栏:

  各界关注音乐作品拍卖
音乐作品版权拍卖会将于九月在古都西安市落槌,届时,有一批当代中国音乐精品在拍卖会上出现,其中包括《梁祝》。此次活动已经引起海内外的重视。
据介绍,这次拍卖会征集的作品是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以来,由中国作曲家、词作家创作的各门类音乐品。接受的竞投(竞买)方,可以是世界各地的任何法人、国家、国家的代表及自然人。新的版权所有人使用版权的经济权利是作者终生及死后五十年。
本次拍卖会所得资金,将全部用于筹备建立民间性质的中国音乐发展基金会。
(李文)


第4版(副刊)
专栏:

著名相声演员牛群随艺术团到革命老区演出。当演员唱起当年红军歌曲《同志哥》时,全场欢腾。他深受感动,触景生情,写了这首充满激情的歌词。作者在一次座谈会上朗诵这首歌词时,与会者也击节称道。现将歌词发表如下。
——编者
  同志哥(外一首)
牛群
不要叫红军爷爷,
不要叫红军伯伯,
还是叫我一声同志哥。
同志哥,同志哥,
那时候都这么叫我。
一声同志哥,
什么也不用说。
走了两万五千里,
解放了全中国。
不要叫红军爷爷,
不要叫红军伯伯,
还是叫我一声同志哥。
同志哥,同志哥,
真想今天还这么叫我。
一声同志哥,
什么也不用说。
只要你过得比我好,
吃多少苦也不多。
同志哥,同志哥。
还是叫我一声同志哥。


第4版(副刊)
专栏:艺与人

  红军之子
曾凡华
恩格斯曾引过布封的话说:风格即人。作为有多年党龄的军人歌唱家程志,有人说他是“中国的帕瓦洛蒂”,这是指他的演唱;也有人说他是歌唱界的“哥萨克”,这是指他的为人。
我眼里的程志,总是那个在连队急行军中,替战友扛枪,一支又一支,以至压了四五支,像个骆驼似的程志;总是那个在部队野营拉练途中打着呱嗒板儿给大家逗乐,可着嗓子给大家唱歌的程志;总是那个在球场上喜欢“屁人打人”,战友退伍时又把裤子脱了给人的程志;总是那个白天和我们一起挖防空洞、夜里和我们一起逮耗子的程志……
可不久前在看他的一次演出时,我突然发现他高大起来。
演出是在我们单位的礼堂。那晚,不知怎么搞的,程志正唱得来劲,突然停电了。舞台漆黑一片,音响自然也失去了效力。我心里想,不好,节目得中断了。
这会儿,观众起了一点轻微的骚动,继而又平复如初。
原来,程志的演唱并未因停电而中断,依然高亢宏亮,一如夜空里的杜鹃……
就这样,程志在黑暗中唱完了歌曲的最后一句。
观众们报以极其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对程志优良台风的褒奖。其实,他的这种作风是他在早年士兵生涯中培养出来的。
程志入伍时年纪很小,其时,部队正处在大比武的练兵高潮之中。他分到尖子班,成天摸爬滚打,此中的艰辛可想而知。但就是这种艰苦的磨练,给了他持之以恒、一往无前的气质。这种气质,似可从程志的歌声里探究出一二……
电路的故障排除。
灯光复明。
观众的掌声再度响起。
程志返场唱了一曲《长征》。我知道,这是程志最爱唱的一首歌。不仅因这首歌音域宽广,适合表现他穿透力极强的嗓子,还因为他是红军之子,内心存有一种红军情结……
程志的父亲是一位身经百战、过了好几次草地的红四方面军的战士,后来做了我们军区的司令,老首长对程志要求很严。在我的印象里,老司令员从未给过程志什么“特殊化”。那时,程志在我们演出队,和大家一起吃大食堂,一起睡通铺。他嘴大食量也大,可以一口吞一个馒头;他不修边幅,枕巾油渍渍地吊动了耗子的胃口,以至于半夜三更大家爬起来帮他搞“围剿”。当然,我们也去蹭过老司令的饭菜,但每次去,都得听他进行“饭前传统教育”,诸如吃野菜、皮带,吃未消化掉的青稞粒等等,而每次“传统教育”,程志都表情严肃,丝毫也看不到他平时那种大大咧咧的习性。我明白,他对父辈们的经历,有一种天然的由衷的崇拜。久而久之,这种崇拜便作为一种精神,化进了他的血液里……
老司令员明知儿子有一种天生的军人气质,在军事领域有发展的前程,可他尊重儿子的选择,支持儿子做一位歌唱家。弥留之际,他仍要听程志唱那首听过千百遍的《长征》。
我总觉得,程志在某些方面,承袭了父辈的基因。他对事业的执著,体现在他对每一首歌曲的理解、把握和开掘上,体现在他对每一场演出的严肃认真和对每一位观众的由衷尊重上……
我以为,这就是程志的风格!陈大鹏摄(附图片)


第4版(副刊)
专栏:灯下录

  多出电影精品
荒煤
中国电影出版社建社四十年了。四十年来,出版了许多国内外优秀的电影剧本、电影评论研究集、电影理论译著专著和《中国电影发展史》,为中国电影的创作繁荣、理论建设、电影文化的发展做了许多重要工作。
近年来,江泽民主席多次号召文艺创作要多出精品,重点抓好长篇小说、电影、儿童文学的创作,“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最近又视察八一电影制片厂,勉励广大电影工作者以饱满的热情,努力创作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致,具有强烈吸引力、感染力的优秀作品,促进我国电影事业进一步繁荣,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丁关根同志在全国电影工作会议上也提出了繁荣创作,多出精品的要求。广电部还制定了电影创作“九五五○”工程计划,要求在“九五”期间每年出十部精品。这对中国电影事业也包括电影出版事业,既是热切的期望,也是继续振兴,积极发展的一个极好的机遇。全体有良知的电影工作者都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奋发图强,团结起来,促使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电影事业更加生气勃勃,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而开拓新境界,迎接新世纪。
历史证明,电影剧本的创作是电影繁荣的基础,正像夏公所言,“剧本剧本,一剧之本”。文学是人学,电影艺术无非也是通过电影的特性塑造出真实可信、生动感人、栩栩如生的各种典型人物,以他们的遭遇和命运,个性与情感,去展示各个时代、民族、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给广大观众以启发、感染,留下难忘的思考与形象。
时代的精神,时代的生活,时代的新人终究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推动历史前进。这是生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而电影艺术则应该与时代发展的必然相适应。八年抗战、四年解放战争,我们拍下了多少优秀影片!而十八年来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中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震撼世界的成就,出现了许多新一代优秀的领导干部、科学家、教育家,他们为改革开放、实现四个现代化作出了艰苦的努力,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这些典型形象为什么在银幕上却如此稀少和冷落呢?近来,电影界出现了一些简单地强调电影的商品化,热衷于大制作,大投资,摹仿、抄袭、迎合、媚俗,生产像美国、香港电影一样去表现性和暴力影片的现象。这哪里是什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电影!
夏衍同志曾讲过,社会主义要“移风易俗”,而不能“伤风败俗”。周恩来同志早在一九六一年就说过“电影的娱乐作用与教育作用是辩证统一的”。
由此可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电影,走自己的道路,使之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四有新人,为新世纪培养新的人才;真正发展、繁荣有中国特色和民族风格的电影,塑造一代新人真实感人的形象,还是我们电影工作者一个长期、艰辛、光荣的历史任务。
青年是我们的希望与未来,中国电影事业同样也要寄希望于青年一代人。要出精品,要出人才,首先要提高青年一代电影艺术家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电影艺术的素养;要深入生活实践,努力创新。这关系到电影事业的未来。电影出版社恰恰担负着这样的重任。要善于总结历史的经验,面向现实,展望未来,为电影的振兴和繁荣,开拓新境界,迎接新世纪而努力。同时,要重视电影出版工作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尽一切努力去提高广大观众的思想、艺术素质、审美观念与艺术趣味。正如鲁迅所说的:“迎合媚悦大众是对大众不利的。”没有逐渐提高艺术素质的广大观众,是无法繁荣电影创作的。
我作为一个电影出版社的老退伍兵,祝愿电影出版社全体同志抓紧现在好的机遇,以敬业精神赢得社会各界朋友们的支持,作出新的贡献!


第4版(副刊)
专栏:老元奇遇记(三十九)

 出租  方唐


第4版(副刊)
专栏:

晚秋(水彩画) 赵云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