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6月30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摄影比赛

香港回归祖国倒计时牌清洗一新
左图:6月29日,在香港回归祖国倒计时将进入一周年之际,立在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倒计时”牌被清洗一新。该牌立于1994年12月19日,在天安门广场令游人瞩目。
新华社记者 张燕辉摄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摄影比赛

罗湖桥头竖起“香港明天会更好”标牌
下图:6月28日,一名工人正在深圳罗湖桥头“香港明天会更好”标牌脚手架上对中文题词作最后的修饰。这个标牌高11.5米、宽12米,核心内容为国旗、紫荆花、香港标志性建筑群浮雕以及“香港明天会更好”的中英文题词。
新华社记者陈学思摄


第1版(要闻)
专栏:社论

  迎香港回归创美好未来
随着时钟的跳动,再过365天就要迎来香港回归的历史性时刻了。目前,全国人民正以扎扎实实的工作和富有意义的活动,迎接香港新纪元的到来。
香港回归祖国,将是彪炳中华史册的一件大事。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并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正是从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并强行侵占香港开始的。也正是从那时起,百余年来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流血牺牲,所争所求,就是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振兴。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民,终于将洗雪民族百年耻辱。抚今追昔,每一个中华儿女无不从心底涌起一股热流,深刻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全国人民建立我们繁荣、富强、统一的国家,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高屋建瓴,是解决香港这个历史遗留问题的最佳方案。“一国两制”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基本国策。它的提出是把香港前途同我国长期发展战略和祖国的统一大业联系起来考虑的。改革开放以来,内地经济的持续发展成为香港经济保持繁荣的十分重要的因素,而香港作为内地通往世界的桥梁,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总体格局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实现跨世纪宏伟蓝图的过程中,内地与香港之间这种相互作用将进一步得到加强。我们将一如既往,坚定地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政策,确保香港平稳过渡、稳定繁荣。
我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香港基本法的制定到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预备工作委员会进行筹建特区的前期工作,我们和香港同胞一道,辛勤努力,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今年1月26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成立后,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各项准备工作已进入倒计时实施的关键阶段,任务更加繁重。我们要抓紧最后一年时间,坚持“以我为主”和“面向港人,依靠港人”的方针,在爱国爱港的旗帜下,最广泛地团结港人,认真做好筹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每一项工作。
香港基本法是“九七”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根本大法,不仅香港要遵守,内地也要遵守。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学习和宣传,使全国人民都了解基本法,遵守基本法。“九七”后中央各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涉及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有关的事务,将严格按基本法的规定办理,不会去干涉香港特区政府自行管理的事务。
展望“九七”,祖国对香港同胞寄予厚望。香港过去的繁荣,主要是以中国人为主体的香港人创造出来的。香港摆脱殖民统治后,真正当家作主、掌握了自己命运的香港同胞,一定能创造出新的奇迹。昔日,香港借内地改革开放的东风发展繁荣;今后,在祖国实现跨世纪宏伟蓝图的过程中,香港将获得更高程度上的繁荣,创造美好的未来。
“何不幸为香港人”,这是香港被英国侵占后前辈港人沉重的叹息;“何幸为香港人”,这是当代香港人处身伟大历史转折时期欢欣的心声。香港同胞一定能无愧于伟大的时代,抓住机遇,发展自己,擘画未来,对祖国和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香港问题是目前中英关系中的重要问题。几年来的风风雨雨证明,只有合作才是解决香港问题的正确途径。目前,中英关系有所改善,应继续努力把这种势头保持下去。登高方能望远。只要加强合作,减少麻烦,就能共同完成“九七”香港政权交接和平稳过渡这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这不仅符合中英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期望。
当今香港,爱国爱港力量不断壮大,广大港人以主人翁姿态关心和参与社会事务,沛然形成潮流。这一切表明,“一国两制”的方针越来越显示出广泛的感召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我们相信,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一定能紧密团结,排除干扰,乘长风破万里浪,完成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第1版(要闻)
专栏: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5周年1921-1996

  时代的中流砥柱
——新时期共产党员风采
新华社记者陈雁朱冬菊
在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旗帜下,聚集了数千万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血与火的战争年代,他们冲锋陷阵,为建立新中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他们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努力实践党的宗旨,成为我们民族的脊梁、社会的中坚、时代的中流砥柱。
现代化建设中开拓进取勇当先锋
山东省沂蒙山区的一位农村党支部书记王廷江的事迹,曾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的肯定,江泽民同志称赞他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思想境界高。王廷江所在的临沂市罗庄镇沈泉庄村,原是个远近闻名的穷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先富裕起来的王廷江不忘国家、集体,把自己400多万元固定资产的工厂和180万元的资金交给了村集体。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更是励精图治,带领群众艰苦创业,使沈泉庄村很快成为全国“两个文明建设双丰收”的亿元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一大批像王廷江这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勇于开拓进取、一心一意带领群众走文明富裕之路的共产党人。
河南省新乡县刘庄被人们称为“中原首富”,然而,改革开放前却十分贫穷落后,是村党委书记史来贺带领干部群众改盐碱洼、搞工副业,脱贫致富;北京市房山区窦店村被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雏形”,是村党总支书记仉振亮和党总支一班人,率领4000多村民,改革创新干出来的;被李鹏总理称为“中国农村的希望所在”的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是村党委书记吴仁宝带领全村的党员、群众把这个昔日的穷村,建成闻名全国的富裕村……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广大共产党员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积极的探索精神,肩负起时代的重任。他们勇立改革的潮头,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先锋。
在姑苏,共产党员管前根被人们交口称赞。作为苏州缝纫机厂厂长,任职5年来,管前根带领职工把一个濒于破产的国有企业领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用改革的实践向世人说明,国有企业是可以搞活搞好的,是可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不断发展的。1991年3月,苏州缝纫机厂债台高筑,破产在即,新品分厂厂长管前根再也坐不住了,毅然毛遂自荐,提出任厂长的请求。就职后,管前根针对企业产品老化、体制僵化的症结,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并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了符合实际的企业管理模式,从此,企业恢复了生机,生产和经营蒸蒸日上。
在司马迁的故里陕西省韩城市,市委书记张维民带领全市人民开拓创新,使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面貌日新月异。张维民1991年任韩城市委书记,这一年,他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先是在事业单位改革实现突破,继而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紧接着是乡镇综合改革和市级机构改革,使“小政府、大服务”的格局在韩城基本形成。随后,又进行了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韩城由此焕发出新的生机。目前,韩城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花椒生产基地,西北最大的焦炭生产基地,并成为“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双拥模范城”。
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开拓进取,屡建新功。
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鞠躬尽瘁
1995年9月2日,48岁的共产党员、福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计划科科长、长乐国际机场建设总公司场道工程部经理林炳熙倒在他日夜坚守的工作岗位上。就在去世的前一天,他还拖着病体在工地上一步一步地检查了长达3.6公里的跑道和滑行道,来回走了近8公里的路!
得知林炳熙逝世的消息后,一位老工人泣不成声:“炳熙是个好人……”一个几年前曾在他领导下干过杂活的外地民工,送来了花圈;一些曾因质量不符合标准而数次被林炳熙要求返工的施工队负责人,反复用“德高望重”形容他们心目中的林炳熙……林炳熙生前节省了3400多万元的资金全部交给国家财政,最后自己竟是穿着打补丁的衣服走的!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能否坚持党的宗旨,能否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是每个党员所面临的新问题。在这一考验面前,绝大多数党员向党和人民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数十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为群众服务的徐虎;把青春和热血献给西藏高原的陈金水;身患血癌7年,为国征税一日未停的袁庭钰;为上海市城市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前上海市副市长倪天增;退休不退岗,奋战13年搬走1000万立方米的渣山,为国家直接创造财富1.6亿元的李双良;承包万亩荒沙,治沙造林1.7万亩的陕西农民牛玉琴;扎根山区、献身教育事业的王思明;团结带领南沙守礁部队官兵,坚守祖国海疆前哨,创造了南沙守备部队9项纪录的龚允冲……无数共产党员无私奉献为人民的事迹永驻人们心间。
提起优秀社会主义企业家马恩华,保定一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的职工们至今感动不已:“老厂长是为我们企业累倒的呀!”1984年马恩华在企业濒临倒闭之际,出任保定棉纺厂厂长。面对先天不足的企业,马恩华锐意改革,积极创新,并为之耗尽了心血。到马恩华逝世的1995年,保定棉纺厂的主要经济指标已连续七年位居全国同行业十强。
被人们誉为“人民的好医生”的赵雪芳,在太行山区行医30多年,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技术全部贡献给老区人民。在身患癌症的情况下,她依然一心想着受病痛折磨的姐妹们。在她两次做手术前,向领导提出的唯一要求是,把已为病人安排好的手术全部做完。术后不久,她又带着瘦弱的身体返回工作第一线。
记者案头有这样一个数字:在上海,改革开放以来,有100多位共产党员倒在工作岗位上,他们中有干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既有几十年党龄的老党员,也有入党时间不长的青年党员。
从蒋筑英、罗健夫、苏宁到孔繁森、李润五、李国安、吴天祥,千千万万个优秀共产党员,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呕心沥血,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鞠躬尽瘁。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四有”精神和江泽民同志倡导的新时期“64字”创业精神,展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为民族振兴、国家兴旺、人民幸福不懈奋斗的精神风貌。
危难时刻甘洒热血勇于牺牲
1995年11月15日中午,在塞北蜿蜒的古长城脚下那条曲折盘旋的山路上,一辆停在路边的机动车因“打掩”不当,开始顺坡下滑,车内有一名群众,车后有数名正在修路的农民,不远处是百米深的山涧,眼看一场车毁人亡的悲剧就要发生。在这千钧一发关头,正在现场办案的张家口市公安局庞家堡分局林业派出所所长宫清华迎着下滑的汽车,箭步冲了上去,用自己的身体拚死顶住两吨半重的汽车。汽车从他的身上压过去后,改变了方向,最后横在了路边。车上的人保住了,路边的人保住了,宫清华却倒在了血泊中……
为了人民“甘洒热血,勇于牺牲”的共产党员何止宫清华!
人们不会忘记,1993年8月,当歹徒在公共汽车上抢劫一名女青年时,人民解放军战士徐洪刚临危不惧,奋不顾身,与四名持刀歹徒展开了殊死搏斗的壮烈场面;
人们不会忘记,1994年7月辽宁发生洪水灾害时,党的优秀领导干部张鸣岐心系人民,不畏险阻,亲临现场察看,遭洪水袭击以身殉职的事迹;
人们不会忘记,1994年9月,在西北边陲小城富蕴,当两名歹徒带着炸药闯进县委书记的家,勒索财物的紧急关头,哈萨克族民警赛尔江只身冲了上去,用自己的生命保卫了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
在长城内外,在长江沿岸,在神州大地,哪里有危险,共产党员就奔向哪里;哪里人民需要,共产党员就出现在哪里。
去年夏季,广东、广西发生了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6月10日晚近10时,湛江告急,为抢救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航空兵团的党员冒着极大危险,在大面积雷雨的恶劣天气中,连续飞行30多个架次,空运物资20多吨。6月23日,梧州告急,榻州岛5000多名群众被洪水围困。这个团的党员再次迎难而上,他们克服没有地理、气象资料等困难,排除险情20多次,硬是找到了航图上找不到的榻州岛,为抢救当地人民生命财产作出了贡献。
去冬今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了历史罕见的持续降雪和低温寒潮灾害。灾情发生后,大批共产党员迅速奔赴抗灾救灾第一线,指挥抢险,救人开路。州委书记赵启中不断深入重灾县乡指导救灾工作;自治州州长韩文录数次硬撑着病体到前线指挥部,研究布置解救被困群众的工作;玉树县县长昂江多杰得知结隆、哈秀两乡1000多名牧民遭风雪围困后,立即赶赴现场,指挥解困救人……
今年2月3日晚,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发生7级地震。共产党员、县公安局纳西族刑警队长和贵华在组织群众疏散时发现,在一间马上要倒塌的房屋里还有3名儿童,便不顾一切地冲了进去,把两名儿童抱出屋外后,又跑进屋抱起另一名儿童正要往外冲,却来不及了。在房屋轰然倒下的一瞬间,他把孩子压在自己的身下。孩子们得救了,和贵华却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在扑灭大兴安岭火灾的战斗中,在内蒙古抗御雪灾的第一线,在包头抗震救灾的现场,在许许多多个危难关头,广大共产党员像战争年代一样,舍生忘死,冲锋在前,以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壮丽诗篇。
据有关部门统计,在近年来全国各条战线受表彰的逾百万英模中,80%以上都是共产党员。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使广大人民群众从心底里深切地感到:中国共产党不愧是时代的中流砥柱,共产党员不愧是民族的脊梁,社会的中坚。


第1版(要闻)
专栏:

  圆满结束访问挪威开始访问罗马尼亚
江主席抵布加勒斯特
伊利埃斯库总统举行隆重仪式欢迎
本报布加勒斯特6月29日电记者朱满庭、梁晓华报道:应罗马尼亚共和国总统伊利埃斯库的邀请,国家主席江泽民和夫人王冶坪今天下午乘专机抵达布加勒斯特,开始对罗马尼亚进行国事访问。
当地时间下午6时,江主席乘坐的专机平稳地降落在布加勒斯特奥托佩尼国际机场。罗马尼亚国务部长兼外交部长梅莱什卡努和夫人、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卢秋田到机场迎接江主席。罗马尼亚儿童向江主席和夫人献了鲜花。江主席的陪同人员、先期抵罗的外交部副部长张德广也到机场迎接。
江主席在机场发表了书面讲话。他说:“我应伊利埃斯库总统的邀请,来到阔别多年的罗马尼亚进行国事访问,感到十分高兴。我谨代表中国人民向友好的罗马尼亚人民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中罗两国和两国人民有着传统的友谊,这种友谊经受住了时间和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不断巩固和扩大我们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我这次来访的主要目的就是同伊利埃斯库总统及罗马尼亚其他领导人探讨扩大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新途径。我还将有机会实地了解罗马尼亚近些年来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并会见曾与我一起生活、工作过的罗马尼亚朋友。我相信,这次访问将进一步增进我们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使中罗传统友谊与互利合作关系得到新的发展。”
陪同江主席访问的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琛和夫人周寒琼、特别助理曾庆红、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主任王忠禹、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甘子玉、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副部长孙振宇、特别助理滕文生、特别助理由喜贵也同机抵达。
本报布加勒斯特6月29日电记者朱满庭、丁刚报道:今天下午,罗马尼亚共和国总统伊利埃斯库在总统府广场举行隆重仪式,欢迎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
当地时间下午7时,江主席乘车来到总统府,等候在这里的伊利埃斯库总统与江主席亲切握手致意。随后,军乐队奏中罗两国国歌,江主席在伊利埃斯库总统的陪同下检阅了仪仗队。
江主席向伊利埃斯库总统介绍了国务院副总理兼外长钱其琛等陪同人员。伊利埃斯库总统也向江主席介绍了罗方参加仪式的高级官员。
欢迎仪式后,两国元首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会晤。伊利埃斯库总统热烈欢迎江主席到阔别多年的罗马尼亚访问。他说,罗马尼亚最近几年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但罗中友谊没有变。他希望江主席能到外地去看看,并祝江主席在罗访问愉快。
江主席愉快地回忆起他70年代初在罗工作的情况。他说,他曾去过罗马尼亚许多地方,今天一下飞机,就感到回到了老朋友当中,而且看到了罗马尼亚在发展经济中取得的成绩。
伊利埃斯库总统说,他曾多次访问过中国,中国在改革开放中所取得的成绩也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江主席还转达了李鹏总理对伊利埃斯库总统的问候,伊利埃斯库总统对此表示感谢。两国元首期待着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深入的会谈。
本报卑尔根6月29日电记者朱满庭、丁刚、章念生报道:国家主席江泽民和夫人王冶坪圆满结束了对挪威为期3天的国事访问,今天下午乘专机离开卑尔根前往罗马尼亚。
江主席在访问期间,受到了挪威国王哈拉尔五世和王后的盛情款待。哈拉尔五世两次宴请江主席,并陪同江主席在奥斯陆参观访问,宾主多次进行亲切友好的交谈。江泽民主席邀请哈拉尔五世陛下和王后访问中国。哈拉尔五世对江主席的邀请表示感谢,并表示期望在适当的时候访华。
江主席在离开挪威时向国王哈拉尔五世发了感谢电。感谢电说:“访问期间,我与陛下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并与布伦特兰首相阁下在诚挚友好的气氛中就进一步发展双边关系和一些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深入地交换了意见,并取得了广泛共识。访问取得了圆满成功,给我留下了难忘的美好印象。我深信,在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中挪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将日益巩固,不断发展。”(附图片)
六月二十九日,罗马尼亚总统伊利埃斯库在总统府广场主持隆重仪式欢迎江泽民主席访问罗马尼亚。
新华社记者李生南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全党加强高中级干部教育培训
各类干部2600多万人次参加学习
据新华社北京6月29日电(记者陈雁)记者从中共中央组织部了解到,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全党干部特别是党的高中级干部的教育培训得到全面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据介绍,自1986年党中央决定在中央党校为省部级干部脱产进修学习专门开设进修班以来,至今已有近1700人次参加了进修班的学习。1989年党中央下发《关于建立健全省部级在职领导干部学习制度的通知》后,1991年和1993年中央组织部两次对中央管理的干部脱产学习进修排出计划,落实到人。党的十四大提出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后,党中央率先在中央党校举办了4期有176名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参加的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理论研讨班。据统计,自1986年以来,全国已有6万多人次的高中级干部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
党中央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省部党委(党组)中心组的学习。1989年党中央对省部级干部做出每年在职学习不少于半个月的规定后,省部党委(党组)中心组普遍坚持了学习,并在实践中建立了自学、定期集中学习研讨、学习考勤、学习档案等一整套学习制度。
为适应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对高中级干部进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现代科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了他们领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近几年来,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带头听法律知识等讲座,350多名省部级干部参加了专题研讨。1993年和1994年中央组织部与中国科协等单位两次联合举办现代科技知识讲座,有3000多名中央国家机关厅局级干部参加了听讲。五年来,全国有近700名市长参加了各种研究班的学习。
高中级干部的学习培训极大地推动了全党干部的教育培训,据不完全统计,“八五”期间,全国各级各类干部参加学习培训的总人数达2600多万人次。


第1版(要闻)
专栏:

  专题片《香港沧桑》在港首映
江泽民主席题写片名
新华社香港六月二十九日电记录香港百年历史的大型电视专题片《香港沧桑》,二十八日在香港举行隆重首映式。国家主席江泽民题写了片名。
由中央电视台与香港《大公报》社合作摄制的这部电视片分上、下两部,共十集。它以百年前中华民族饱受屈辱、割让领土的一段辛酸历史为“引子”,着重阐明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历史意义,热情讴歌香港同胞为香港的发展和持续繁荣所作的贡献,表达了中国政府对在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实现平稳过渡的决心和信心。
《香港沧桑》自一九九四年开拍,摄制组除在香港作实地拍摄外,足迹遍及全国,还远赴英伦;采访人数过百,其中包括国际政要、香港各界名流以及研究香港历史和中英关系问题的专家,共积累了三百个小时的素材。集翔实的史料和香港问题最新研究成果,个案与史论的相互结合,使这部述评式专题片既有观赏性,又具相当的深度。
中国政府有关方面负责人以及香港多位知名人士被聘为该片的顾问。全国政协副主席安子介、霍英东,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张浚生等出席了首映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