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6月3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热点对话:北约内部关系重大调整法国重新靠拢欧洲特性显出
本报国际部编辑郑园园江建国
本报驻西欧记者杨汝生李文政刘华新张宝祥
靠拢为了改造
编辑郑园园:定于今天召开的北约外长柏林会议,将讨论北约的机制改革。据报道,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5月30日对新闻界表示,美国支持北约进行重大的结构改革,鼓励西欧盟国在军事计划和行动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北约的欧洲属性将得到进一步确认,这是冷战后北约内部关系的重大调整,而这同两年来法国重新靠拢北约的政策有密切关系。当初在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形势下,法国远离北约;在集团对峙已不复存在的今天,法国却走上靠拢北约之路,这很值得深思。
杨汝生(本报驻法国记者):冷战结束后,民族矛盾和地区冲突仍然严重威胁欧洲的稳定和安全。波黑战争的一个启示是,在维护欧洲稳定和安全方面,还没有其它任何组织可取代北约。法国多年倡导欧洲防务,希望在北约之外另搞一套同美国抗衡,但到头来不得不承认,欧洲防务既不能在“同北约竞争中去设计”,也不能“在北约的废墟上建造起来”。希拉克总统访美时说:“北约始终是我们安全的基石之一”;外长德沙雷特说:法国不能“固守30年前的立场”。
显然,法国重新靠拢北约的意图是在北约内部建立与“美国支柱”相平衡的“欧洲支柱”,而法国要在“欧洲支柱”中发挥主导作用。法国舆论认为,北约不应再是“听从五角大楼命令的美国政治的工具”。法国武装部队参谋长杜安说,欧洲在北约内部应当取得“真正的战略自主权”。
法国“从内部去改造”北约的“菜单”颇为丰富,包括欧洲人在北约占据更多的关键位置,甚至考虑有朝一日由一位欧洲将领成为北约最高指挥官;在美国军队不愿进行干预的地方,欧洲人有权使用北约的军事手段;法国还打算在北约内部成立某种机制,使欧洲国家在同美国讨论之前首先协调立场;更为大胆的想法则是建立一个独立于美国的核武器小组等。法国有意派员占据北约欧洲盟军副司令一职(现由英国人担任)。
法英加强防务合作
郑园园:与法国的雄心相呼应,法英在防务问题上共同语言增加。英国原先对欧洲防务持保留态度,现在积极多了,英法防务合作也有所加强。
李文政(本报驻英国记者):今年5月英国国防部发表的《防务白皮书》,论述了北约内部的欧洲属性。白皮书认为,在肯定北约仍然是欧洲安全盾牌的前提下,欧洲应具备单独处理危机、实施小规模维和行动以及人道主义救援行动的能力,而不必事事要美国参与。
英法加强防务合作是在共同参加海湾战争和波黑维和行动之后,具体行动有:两国于去年10月发表了核合作共同声明;两国组建了空军联合指挥机构;今年上半年英国任西欧联盟主席国期间,建议组建欧洲共同任务联合部队和西欧联盟情报中心,以应付地区冲突,得到法国的支持;5月中旬,希拉克总统访英,双方宣称,为维护共同利益,建立英法“全球性伙伴关系”。
德国统一后实力增强,日益为美国倚重,引起英国警觉。英法加强合作,有限制德国的用意。上月希拉克访英时,英国有舆论说,这是“英法协约”再现。两国的合作虽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已暴露出一些分歧。例如,法国主张把西欧联盟纳入欧盟,英国则坚决反对。法英的合作看来不会一帆风顺。
德国心存疑虑
编辑江建国:法德在80年代建立了独立于北约的“欧洲军团”,这支以法德为主体的军团被称为欧洲防务的“胚芽”。法国迈出靠拢北约的步伐,又加强同英国的防务合作,法德军事合作的重要性相对下降,德国的心情十分复杂矛盾。
刘华新(本报驻德国记者):德国原则上同意在新形势下欧洲承担“更多责任”。德国国防部长吕厄认为,现在是加强北约欧洲防务特性的最佳时机。
然而,德国对欧洲军团的前途不无担忧。德国报界今年2月曾盛传,法国打算撤走部署在德国的欧洲军团第一装甲师的部队。鉴于德国反应强烈,希拉克2月23日正式表态说,有关法军撤走的猜测“没有根据”,给德国吃了一颗定心丸。
看来,法国会维护欧洲军团现状,但德法在这方面的合作“不能不受到影响”(《斯图加特报》)。这支部队的前途取决于法国在回归北约的道路上走多远。
还有一个德国在欧洲防务或“北约的欧洲特性”中的地位问题。一旦按照法国的意愿成立欧洲干预部队、又不要美军参与应付危机时,实际指挥权显然会落在法国手里。年初,法国国防部长米永提出建立只与北约横向协调、隶属西欧联盟的“欧洲总参谋部”,以替代北约一体化指挥机构的建议,准备以此作为未来欧洲防务的指挥机构。德国报界指出,法国目的是“保障法国在北约‘欧洲支柱’中的领导地位”。米永建议一出台,立即遭到德国的拒绝。德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德国并不打算在跨大西洋联盟之外再建立一个欧洲军事结构,没有建立欧洲总参谋部的设想”。
显然,德国对法国靠拢北约的意图怀有相当大的疑虑。法国人欲以北约为依托成为欧洲防务的主导力量,德国则想借强调不能脱离美国以牵制法国。
美国支持发展“欧洲支柱”
郑园园:冷战时期,美国对发展欧洲防务疑虑很深。在1994年1月北约布鲁塞尔首脑会议上,美国一改过去的立场,宣布支持欧洲发展它的“防务特性”,这次首脑会议,决定组建一支由西欧联盟指挥的“多国多兵种部队”,支持“欧洲在自身安全方面负担更大的责任”,这是美国对发展“欧洲防务属性”的认可。
张宝祥(本报驻比利时记者):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国际关系和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德尔瓜涅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美国作出对欧战略调整的重大决定,出于两个考虑:一是国内的需要。美国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但经济较前已相对削弱,美国想在冷战之后多卸掉一点欧洲防务的包袱,把更多的财力放在发展国内经济上;二是出于长期的战略考虑。随着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美国更加重视它与亚太地区的联系,因此需要校正其对外政策的欧洲倾斜度。此间舆论还认为,波黑战争证明欧洲力量有限,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欧洲安全仍离不开美国,这就消除了美国对欧洲发展其防务特性的担心。
西欧联盟短期难有大作为
郑园园:西欧联盟从1954年成立以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为北约所淹没,被喻为“林中睡美人”。的确,在美国主宰欧洲防务的时代,它不可能有所作为。1991年西欧联盟被写进《马约》,规定为执行欧盟安全政策的机构。随着欧洲防务特性的显现,它的地位也将发生变化。
张宝祥:西欧联盟的军事能力近几年有明显增强,它已拥有“欧洲军团”、“海军联合行动参谋组织”、“法、意、西地中海舰队”、“英法欧洲空军小组”和“英、比、荷联合部队”等可供指挥的部队;另外,北约已决定着手组建可由西欧联盟指挥的“多国多兵种部队”,初步同意它在没有美国参加的情况下使用北约的情报、后勤和通信设施等。西欧联盟今后在维护欧洲安全与稳定方面有望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但必须看到,西欧联盟要成为独立的欧洲防务机构尚有许多困难:首先是缺乏足够的军费和必要的军事手段;其次是联盟内部意见不一,英国反对将西欧联盟和欧盟合并,中立国家也持保留态度;第三是确定西欧联盟和北约的关系相当复杂,不是短期内可以解决的。看来,以西欧联盟为实体的欧洲防务特性的形成将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过程。
江建国:欧洲防务之所以能在目前出现实质性的进展,是欧洲安全形势变化的结果。其一,冷战时期的对手消失,北约的任务由主要防范华约入侵变为维护本地区内部和平和安全。这样,欧洲就可能有所作为;其二,美国愿借机减轻负担,这就给法国在欧洲支柱问题上实现其政治抱负提供了较大的活动空间。
但是,应该看到,欧洲防务还有若干关系需要理清。如北约与西欧联盟的关系;法、英、德三大国在欧洲支柱内的地位和相互关系;欧洲防务或北约的“欧洲支柱”要不要承担欧洲之外的军事任务。此外,北约“欧洲支柱”刚刚显现,离具备行动能力尚远。美国的态度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之一。《国际先驱论坛报》近日透露,美欧之间就北约欧洲属性如何发展仍存在分歧。美国内部、尤其是北约指挥官们担心,建立欧洲指挥部会削弱美国对北约的指挥权。但无论如何,这是冷战结束以来北约内部美欧关系的一次重大调整,值得关注和研究。


第6版(国际)
专栏:

  波领导人会见李岚清
本报华沙5月31日电记者朱富贤报道:波兰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和总理齐莫谢维奇今天在这里分别会见了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一行。
李副总理向克瓦希涅夫斯基总统和齐莫谢维奇总理转达了江泽民主席和李鹏总理对他们亲切的问候,以及访问中国的邀请。他们愉快地接受了邀请,表示在适当的时候访问中国,并请李副总理转达他们对江主席和李总理的问候。
李岚清说,中国把波兰看作是在中东欧地区的一个重要合作伙伴,十分重视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和互不干涉内政等原则基础上同波兰发展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在访问期间,双方顺利地解决了两国贸易中长期遗留下来的问题,为今后两国经贸合作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前景。
会见时,克瓦希涅夫斯基说,波中关系应该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他对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取得的巨大成就表示赞赏。他重申了波兰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
齐莫谢维奇总理在会见中国客人时谈到了波兰外交政策。他说,波兰致力于欧洲和平事业,参与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强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重视发展同亚洲地区的国家关系。李副总理表示,中国尊重波兰政府的立场,希望波兰能参与亚欧首脑会议倡导的亚欧各国间建立新型的和平伙伴关系的进程。
双方就共同感兴趣的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在一些重大的问题上,双方的观点基本上是一致或相似的。
今天上午,李岚清副总理和科沃德科副总理主持了两国政府代表团全体会谈。会后,中国银行和波兰华沙商业银行代表签署了总额为1亿美元买方信贷总协议。
昨天,李岚清副总理看望了我驻波兰使馆全体成员,会见了在波兰的中国企业家代表,希望他们为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加强两国的经贸合作作出新的贡献。


第6版(国际)
专栏:

  沙特处决利雅得爆炸事件案犯
沙特阿拉伯五月三十一日处决了去年十一月份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一美军驻地附近制造爆炸事件的四名罪犯。消息援引沙特内政部一份公告的话说,这四名罪犯是沙特人,根据伊斯兰法被斩首示众。内政部重申,政府坚决维护社会稳定和公民的安全。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对日贸易逆差缘何减少?
本报记者许世铨
据日本官方近日公布的数字,今年4月份日本对美国商品出口顺差降低到17年来的最低点,比去年同期减少了56%,仅为16亿美元。美国自然视此为好消息,特别是在这大选年里,政府可借此夸耀其政绩。实际上,在过去14个月里,美对日贸易逆差一直在下降。华盛顿朝野都有人宣传,这不但是美竞争力增强、对日出口增加的表现,也是对日采取强硬政策、迫使其开放市场的结果。然而,仔细看一下日方的出口情况即可发现,日本商品出口顺差的减少绝不仅仅是对美国,在世界范围内亦是如此,而且下降的平均比率还高于日美贸易,为65.5%。那么美对日贸易逆差减少的真实情况到底是什么?
近10年来,美国经济经历了较为深刻的结构性调整。大批劳动密集型产业,如制鞋、纺织业等纷纷转移到海外;通过采用新技术、裁减人员(包括大批中级管理人员)、控制工资增长等措施,许多企业“缩型”,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竞争力提高,国际贸易地位改善。据瑞士“国际管理发展研究所”编制的《世界竞争力年鉴》,美国的综合竞争能力目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国际贸易则居世界第二位。美国对日出口,特别是高科技和汽车零部件等,有了较快增长。但是,美对日贸易逆差减少的另一个原因,也是更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日元不断升值(1985年至今已升值60%),日本国内生产的产品成本日益昂贵,因而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生产基地转移到国外,特别是中国、马来西亚、印尼等生产成本低廉的亚洲国家,也包括美国本身。例如,东芝出口的电视机、录像机、电脑等家用电器,百分之百是在国外生产的。索尼产品的47%是在海外生产的,该公司计划在3年内将这一比例提高到50%。本田、丰田等日本汽车公司在美国都设有生产基地。本田在美生产的一种高档车名列1995年美国畅销车的榜首,美国产的丰田车也十分畅销。1995年日本的海外生产额已经占全国生产总额的10%。从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出,美对日贸易逆差的很大一部分是随着日本出口商品产地的转移而转移到其他国家的外贸帐户上,特别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发展中国家,从而掩盖了美日贸易的实际逆差。美国如醉心于表面数字,则无异于自欺欺人。顺便说一下,美国只从表面数字出发,突出和夸大对华贸易的赤字,也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近年来美方公布的对华贸易逆差数字越来越大的真实原因,一方面是美方对中国经香港转口贸易的统计和中方不符,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日本、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把对美贸易的部分顺差,通过投资设厂、进行加工贸易等方式转移到中国所致。如果不是出于某种政治原因,美国当局不应玩弄数字游戏,而应实事求是地看待问题,这样会进一步促进中美贸易,使双方都受益。还应该指出的是,从美日贸易的变化中,人们也可以看到,美对日出口增长的开路先锋是高科技产品,这是美国竞争优势所在。然而,美国在对华出口高技术产品的问题上,仍人为地设置许多障碍,作茧自缚,坐失了不少进入中国市场的良机。
克林顿政府上台伊始,曾把美国“经济安全”置于优先地位,极力扩大海外市场,对日本一度挥舞大棒,企图强行打开日本市场的大门,但几度交锋、“战果”平平。今年以来,美国出于种种考虑,明显地改变了策略,美日贸易谈判桌上暂趋平静。其实,大家都知道贸易是双刃剑,在贸易上搞对抗势必两败俱伤。美国若能如实看待对日贸易逆差减少的原因,是可以从中汲取不少有益教训的。
(本报纽约5月28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中非政府与兵变部队达成协议
中非政府一日晚同兵变部队领导人签署了一项军队改革协议。这项协议是在帕塞塔总统宣布对兵变者实行大赦两天后达成的。兵变者同意将武器交给政府官员保管。


第6版(国际)
专栏:

  我代表呼吁国际社会关注非洲
本报联合国5月31日电记者许世铨、何洪泽报道:本月安理会主席、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秦华孙大使今天在安理会主席办公室接受中国常驻联合国记者和当地华文报纸记者的采访,畅谈了本月份安理会工作的情况和他担任安理会主席的一些感受。他认为,本月安理会的工作是繁忙的,成功的。中国作为常任理事国在安理会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秦华孙说,5月份安理会的工作可以说是一个“非洲月”。因为当前世界地区的热点主要集中在非洲。本月安理会分别审议了卢旺达、布隆迪、安哥拉、利比里亚和西撒等问题,并就利比里亚问题举行了公开辩论。此外,作为中国大使,他还专门为非洲使节举行了一场招待会,介绍了江主席访非的重大意义和成果,以及中国对非洲的外交政策。这些工作都取得圆满成功。
谈到地区热点问题,秦华孙强调,中国一贯主张,对各地区的热点都应关注,不能奉行“双重标准”,尤其不能忽视非洲问题。中国在担任安理会主席期间,积极推动了安理会重点审议非洲问题。
秦华孙还谈到,作为安理会主席,他对安理会工作的改进和增加安理会工作透明度都作了尝试和努力,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增加工作层磋商,由它们先达成基本稿,再交大使们讨论。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全体磋商日,主席指定官员向非安理会成员国介绍磋商情况。主席还分别与联大主席和各地区组主席磋商,通报工作安排。安理会审议维和行动时,安排与出兵国磋商,广泛听取意见等等。
谈到中国作为常任理事国在安理会所发挥的作用时,秦华孙很有感受地说,中国的作用可以说是独特的,在担任安理会主席期间尤其如此。因为世界正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各方的利益、立场并不一致。而中国在世界上没有势力范围,在国外没有一兵一卒,没有自己的私利。能在安理会秉公办事,仗义执言。在国际上起着重要的平衡作用。


第6版(国际)
专栏:

许多国家希望内塔尼亚胡继续推进和平进程
巴解敦促以当选总理恪守协议
叙利亚重申以土地换和平原则
利库德官员称将尊重以巴协议
据新华社北京6月1日电综合本社记者报道:在以色列利库德集团主席内塔尼亚胡当选为以色列新总理后,一些阿拉伯国家和西方国家领导人纷纷表示,希望内塔尼亚胡继续推动中东和平进程。
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发表谈话说,埃及渴望在中东实现全面、公正的和平。他对内塔尼亚胡发表的关于愿意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的言论表示欢迎。
约旦首相卡巴里提当天也表示相信,在内塔尼亚胡当选为以色列新总理后,阿以和平进程将继续进行,但重新回到原来的轨道尚需一些时间。
黎巴嫩总统赫拉维、总理哈里里和议长贝里同日讨论了以色列大选后的本国及中东地区局势的发展。黎巴嫩外长布维兹说,他希望内塔尼亚胡在中东和谈中采取现实的态度。
美国总统克林顿打电话给内塔尼亚胡,祝贺他当选以色列新总理,并邀请他尽快到美国访问。白宫在一项声明中说,克林顿同内塔尼亚胡讨论了当前的中东局势特别是和平进程问题,并向这位新总理保证美国“将继续支持以色列人民寻求安全与和平”的努力。
本报波恩5月31日电记者刘华新报道:德国总理科尔今天在致以色列新总理内塔尼亚胡的贺电中,表示希望他继续中东和平进程。科尔在贺电中说,“您是在中东和平进程进入关键阶段时上任的。成功地推进这一进程不仅符合以色列及这一地区的利益,也符合欧洲和全世界的利益”。
本报巴黎6月1日电记者杨汝生报道:法国总统希拉克昨天晚上对法国电视一台发表讲话时说,他祝贺内塔尼亚胡新当选为以色列总理,相信以色列新的多数派能“继续促进中东和平进程”,并表示“法国准备为此作出自己的贡献”。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6月1日电(记者怀成波)巴解组织今天发表声明,敦促以色列当选总理内塔尼亚胡恪守巴以双方已签署的有关协议。
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昨晚在加沙召集巴解组织执委会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内阁联席会议,讨论以色列大选后的新形势。
巴解组织在会后发表的声明说,巴解组织决心按照巴以双方已经签署的有关协议,继续对中东和平进程承担义务。
据新华社大马士革6月1日电叙利亚官方报纸《十月日报》今天发表文章指出,叙利亚将继续致力于建立在“以土地换和平”原则基础上的中东和平进程。这是《十月日报》对内塔尼亚胡当选以总理后作出的反应。
内塔尼亚胡在竞选中阐述了利库德集团的政策,其中包括拒绝归还叙领土戈兰高地。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6月2日电以色列利库德集团高级官员达恩·梅里多尔今天表示,由内塔尼亚胡领导的以色列新政府将尊重上届政府与巴解组织达成的有关协议。
梅里多尔在5月29日举行的以色列选举中当选为新一届议员。梅里多尔在接受以色列电台采访时说,利库德集团将用“自己的方法”继续中东和平进程,但这种方法应该是“谨慎的”、“循序渐进的”,并将把以色列的安全放在首位。
他强调:“只有在该地区实现稳定的情况下,和谈才会有成效并富有建设性。”


第6版(国际)
专栏:

  德军首次举行公开宣誓仪式
三百名德国联邦国防军军人五月三十一日在近三千名警察的严密保护下,第一次在柏林举行了公开的宣誓仪式。德国总统赫尔佐克在仪式上说,联邦国防军支持民主和向世界开放的德国,它并不承担“历史犯罪的责任”,与“武力威胁无关”。相反,它致力于“使我们历史上的黑暗篇章永不再重复”。出于历史的背景和柏林的特殊地位,当天的公开宣誓仪式受到了强烈的抗议。为此,柏林市出动了大批警察,对宣誓现场严加保护。(据新华社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印度新总理宣誓就职
本报新德里6月1日电记者李景卫报道:印度联合阵线领导人、卡纳塔克邦前首席部长德韦·高达今天中午在夏尔马总统的主持下,正式宣誓就任印度新总理。
高达是在5月28日瓦杰帕伊政府辞职后应总统邀请组阁的。今天的就职仪式在总统府举行。同时宣誓就职的有15名内阁成员。他们分别来自人民党、社会主义党和德拉维达进步联盟、泰卢固之乡党、国大党(莫帕纳派)3个地区性政党。
目前,在联合阵线的13个政党中,只有上述5个政党决定参加政府。印共(马)等3个政党决定不参加。其余尚未作出最后决定。联合阵线发言人说,政府的组成问题一直到昨天才基本上定下来。德拉维达进步联盟、泰卢固之乡党和国大党(莫帕纳派)慎重考虑了新政府的各个方面,包括可以共同接受的最低纲领之后,才决定参加政府。新政府的最低纲领将于4日公布。高达拟于6日或7日向议会提出信任动议。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政府军同塔利班激战
阿富汗国防部官员在喀布尔宣称,一日在喀布尔东南毗邻的卢格尔省,阿政府军同塔利班武装进行大规模的激战,塔利班著名的战地指挥官坎大哈里阵亡,五名政府军和二十五名塔利班士兵死亡。(本报专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安理会延长联利观察团任期
虽然近来利比里亚局势不断恶化,联利观察团在执行其任务时无法取得进展,安理会五月三十一日仍一致通过第一○五九号决议,决定将其任期延长三个月,至今年八月三十一日止。决议还呼吁各国提供财政、后勤和其他援助,支援西非观察组。同时,要求各国严格遵守对利比里亚实行武器禁运的安理会决议。


第6版(国际)
专栏:

  泰民众党决定退出政府
泰国民众党主席沙马一日下午会见泰国总理班汉表示,民众党决定退出联合政府。班汉总理劝说民众党留在七党联合政府中继续合作。民众党对正义力量党五名阁员辞职后又在新内阁官复原职不满。民众党和先锋党在国会下议院都占有十八席,而在新内阁中民众党却比先锋党少一个部长职位,这也使民众党不快。因此,民众党决定退出内阁。


第6版(国际)
专栏:

  车臣停火协议第一天
俄联邦部队遭袭击
本报莫斯科6月2日电记者许恒声报道:据俄联邦驻车臣部队司令部新闻中心提供的消息说,俄领导人和车臣反政府武装领导人5月27日在莫斯科达成的关于从6月1日零时起在车臣境内实现停火的协议执行的第一天中,俄联邦部队在车臣遭到非法武装12次袭击,其中一次有26名俄军军人被俘。目前双方正在就释放这26名军人进行谈判。
俄联邦驻车臣部队司令季霍米罗夫昨天在格罗兹尼说,如果车臣分立主义分子领导人扬达尔比耶夫不能控制非法武装,俄驻车臣部队司令部将从其他战地指挥官中寻找更有影响的人并与之进行谈判。


第6版(国际)
专栏:

巴黎市民纪念巴黎公社一百二十五周年
六月一日,数千名巴黎公职人员、市民聚集在拉雪兹公墓的“巴黎公社社员墙”下,隆重集会纪念巴黎公社一百二十五周年,集会在高昂的“国际歌”声中结束。
新华社记者吕全成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