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6月3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关系”的升值
任炳“关系”与价值风马牛不相及,把它们联在一起岂不荒唐?不,试举一例,便可释疑。某人战争年代参军,曾为建立人民政权出生入死。建国后转入地方,一直在基层做领导工作,可以说老战友、老同事、老部下、老相识加上亲属、同乡满天下。离休后,本来可以颐养天年并做点儿力所能及的工作,光荣“着陆”。然而他不甘寂寞,更觉以“正处级”离岗,地位太低,心有不平。加之,我们的社会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某些人“发财”,给他以极大的诱惑。他“雄心”又起,想在晚年干一番“事业”。怎么办?袋内无钱,手中无权,想来想去唯一的资本是有广泛的“关系”可以利用。他先在本地,用“余威”把一些老同事、老部下拉在一起,成立了一个“协会”,然后以此为名,翻肠倒肚回忆并联络了一些多年不来往的老战友、同事、同乡,通过他们搞同乡会、同学会,集资、捐助,向有权有钱的部门索取“支持”,造了一点小气候,攒了一笔小财产。接着又以此上一个台阶,攀高官,傍大款,四处送礼行贿,结果他从小城市搬到了大城市,买了房子,弄到了一块待开发的土地,还捞了一个“局级待遇”。“关系”经过他的挖掘、搞活、加工、包装,确实大大“升值”了。当然下场呢?“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
当然,这是走到极端的例子。而现实生活中讲关系、靠关系办事的现象愈演愈烈却是不争的事实。且不说许多企事业单位纷纷新设“公关”部门,学校竞相开设“公关”课程和专业,也不说有的组织人事部门,在对干部能力的考评中,把是否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摆在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就是日常生活中遇到难题时,相当多的人首先想到的是去找“关系”。孩子入托、上学、升“重点”、就业,本人或亲属就医、买药、购置紧俏商品,甚至分房、升级、出书、谋官等等,托熟人、走门子的也比比皆是。“打官司”本来是十分严肃、严格的事,有的也变了味,成了“打关系”。有些人因此而热衷于建关系户,编关系网,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讲关系学,“关系”不是升值了吗?
“关系”这个词,本来是对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状态的表述。随着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社会生活的复杂多彩,“关系”的内涵和外延也随之而丰富和发展,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特别是表述人与人、人与事物之间的联系时,就有了正当与不正当之别。正当的关系,是协调的、促进和谐发展的、适应客观规律的关系。具体到我们国家来说,当前就是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综合国力的增强,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提高,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也就是倡导奉献,倡导进取,倡导互谅互让,把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团结奋斗的关系,也必然是符合国家的法律、社会生活中的纪律和公共道德的关系。不道德、违纪甚至非法的关系,实质上是极端利己主义的关系,结果是损公肥私、损人利己,理当在反对之列。
那么,今天“关系”为什么升值?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近了,社会矛盾纷繁复杂,更需要讲究正当关系这个粘合剂、润滑剂来调节。但也有在体制革新的深刻变化过程中,法制不健全,思想政治工作一时跟不上,导致公共道德滑坡,一些人私利膨胀,为个人或小集团营私的不正当的人际关系四处泛滥的缘故。十分明显,这是社会进步的腐蚀剂。“关系”升值的今天,要特别警惕“腐蚀剂”在不声不响地取代“粘合剂”、“润滑剂”。


第12版(副刊)
专栏:文化广角大地

  江南桃花主春色
刘世俊
虽说桃花娇艳妩媚,开起来又是满山遍野,但有些喜欢把花性和人品相联的清高文人,却总斥之为轻佻、粗俗。大诗人苏轼便有“桃李漫山总粗俗”之句。但中国历代骚人墨客,对桃花情有独钟的仍大有人在,留下的桃花诗、文,有如三月桃花火,烧越三千年。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在其《周南·桃夭》中,便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名句。秦汉以降,佳作不绝。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流芳千古。唐代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清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都是值得一读的名篇。
正如周敦颐《爱莲说》中所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我对花也所爱多多,我爱花之隐逸者的菊花,爱花之富贵者的牡丹,也爱花之君子者的莲花。然而,给我多种感受,动我魂魄的却是桃花。首次让我震撼的是第一届南汇桃花节所见的万亩桃园。是日,我登楼远望,只见连天桃花无穷红,美得轰轰烈烈,美得动地惊天,这是别的花所没有的胜景,也与“竹外桃花三两枝”(苏轼)“小桃初破两三花”(李弥逊)迥异其趣。
今年春日,小女学业有成归国,自美利坚回沪探亲。于是一家三口结伴出游,自杭而苏,再上扬、镇、宁。娱目畅怀,饱享天伦之乐。一个多星期的行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竟是江南桃花。
在苏州,忙于购物,苏州的丝绸、玉石、点心,我们又看又买又吃,乐在其中,桃花并未引起我太大的注意。苏州园林古朴典雅,布局构建都很精美,每次游览,吸引我的是一个个匠心独具的景点,亭台水榭、假山池水、奇花嘉木,都布置得如诗如画。这次游玩,偶尔也看到两株三株的桃树立于水边亭畔,花开得灿然,但并不往心里去。引起我喟叹的桃花是在踏上杭州苏堤之后,夹堤映水的两行桃柳,桃红柳绿,在白云蓝天下面,在溶溶漾漾的西湖水上,显得分外艳丽。而这艳丽,并非一眼可尽,而是行行复行行,一路烂漫照眼明。走完苏堤之后,意犹未尽,在楼外楼吃过西湖醋鱼等佳肴之后,又踏上了白堤。白堤不通行车辆,游人也比苏堤少,所以可以静下心来细细品赏。这里仍是桃柳夹种,红红绿绿,柳丝袅袅,如烟如纱,而桃树上繁花衮衮,绛桃花色深红,白桃花一片浅白,粉碧桃满树绯红,最好看的是五宝桃,花有白色、粉红色,同一株上花有二色,一朵花里红白兼有,乃至一片花瓣上竟有红白二色。走走停停,有时是满树鲜红灼灼欲燃,有时诸色兼备,缤纷艳绝。远山淡淡,近水潋滟,这夹岸的两行桃柳就更撩人了。
可与西湖桃花相媲美的是扬州瘦西湖的新桃老柳。瘦西湖历史悠久,一衣带水掩映在亭榭孔桥怪石里,临水老柳干粗腰硬,而柔丝随风半斜,招惹着身畔芳华鲜美的桃花。瘦西湖边的疏桃有如小家碧玉,显得含蓄、谦逊,它不像南汇万亩桃园那样轰轰烈烈,不像苏堤白堤那样显赫傲居首位,但在亭廊楼阁名桥奇石里决不可无。湖边古屋有联云:“红桃绿柳垂向檐,碧石青苔满树荫。”恰切地为它定了名分。
镇江行色匆匆,所见不多,但长江边上看到的一簇无主野桃,在春风里飘下片片落英,露出几分落寞几分孤傲,倒令我入目动心,想到了“动人春色不需多”。
到南京时恰逢茸茸春雨,玄武湖边、栖霞山下,虽说桃花已见离披,但残花湿雨,却艳色依旧;而桃下的满地落英,却提示着我,随着这主江南春色的桃花入土,今年春事已无多,更为来年春意浓。


第12版(副刊)
专栏:

  九里坡
(儿歌)
封威
爸爸妈妈对我说
当年插队九里坡
坡上一片白杨树
坡下一条黑龙河
爸爸妈妈对我说
青春留在九里坡
星光洒满上工路
晚霞红透丰收果
爸爸妈妈对我说
梦中常回九里坡
油灯石碾羊肠道
牧羊少年唱山歌
爸爸妈妈对我说
千万莫忘九里坡
课本用过别扔掉
寄给牧羊小哥哥


第12版(副刊)
专栏:

  企业庆典不请名人如何
王继田
报载:辽宁经贸大厦别开生面办庆典,不请名人搞晚会,员工上场当演员,以此弘扬企业文化。(见《辽沈晚报》三月二十九日五版)
这种做法颇有新意。时下流行请名歌星、名演员、名作家办庆典为企业扬名的做法,对企业长远发展似乎没有什么帮助。一个企业要兴旺发达,除了管理机制和生产运行系统之外,企业的凝聚力和员工的积极性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同时,没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也是不行的。单纯凭借名人效应在展示企业精神方面其实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裨益。“国以民为本”,同样,企业以员工为本。员工作为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人的因素,其进取心与凝聚力的激活,难道仅仅凭借名人的名头就可以调动起来吗?并且依靠名人为自己创牌子的做法会不会引起企业员工和社会的反感,以至于带来负面效应从而事与愿违,这还很难说。辽宁经贸大厦不请名人,立足员工的做法,不但使全体员工拥有了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树立了企业形象,而且节省了企业资金,使这部分资金可以在其他方面发挥作用。


第12版(副刊)
专栏:

牡丹(水彩画)马密风


第12版(副刊)
专栏:

“三株杯”诗歌征文启事
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75周年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缅怀先辈英烈,继承光荣传统,发扬革命精神,继续新的长征,人民日报文艺部与三株公司联合举办“三株杯”诗歌征文活动。
一、征文时间:自1996年6月15日—9月15日(8月31日截稿)。
二、征文内容:歌颂党、歌颂红军,抒发壮志豪情;以红军长征的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歌颂爱国主义,激扬正气,鞭挞邪恶。
三、篇幅:以100行以内的短诗为宜,要求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
四、评奖:凡在征文期间发表的作品均有资格参评。征文结束,聘请有关专家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给予奖金和证书。
热烈欢迎广大诗歌爱好者踊跃参加。
来稿请寄:北京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文艺部,并注明诗歌征文字样。邮编:100733
人民日报文艺部
三株公司
1996年6月3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