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6月27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漫笔

  走好关键的一步棋
季音
近日在浙江出版的《文化交流》杂志上,读到一篇浙江省萧山市围垦造田的报道,事迹令人振奋。地处钱塘江南岸的萧山市,过去沿江是一望无际的滩涂,潮水来时一片汪洋,潮退后则是大片沙丘和沼泽地。勤劳的萧山人民经过历时30载的围垦治理,现在这里已围垦出50万亩土地,漫长而坚固的围堤,把汹涌潮水挡在堤外,堤内昔日的荒滩,成了一马平川的良田和鱼塘。
萧山人长期坚持围垦造地,是立足于这种战略远见:充实的耕地乃是萧山人民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资源之一,也是萧山经济长远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他们为此付出了极大的辛劳。30年来,组织围垦29次,参加劳动人数达140万人次,从中获得极大的收益。25万亩土地成了高产粮田,建起了淡水鱼、奶牛、生猪等10大商品生产基地。垦区农业产值占全市农业收入的一半以上;工业产值达80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26%。它名副其实地成了萧山市的半壁江山。
有人以为,耕地多寡,仅仅与农业有关。其实,耕地问题实乃一个全局性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就为搞活整个经济走了关键的一步好棋。萧山市在浙江省一次又一次的招商引资和项目竞争中,充裕的土地资源成了他们屡操胜券的筹码。1993年在杭州国际机场的选址竞争中,萧山即以此夺标。其余如建设开发区,改善基础设施,也都有了宽松的回旋余地。与萧山市相反,近年来有些地区毁地过多,只占不造,耕地日益缩小,成了进一步发展经济的严重制约因素。这说明在土地问题上缺乏战略远见和全局观点,急功近利,是行不通的。地之不存,人将焉附?这是个普通常识,实际生活证明它是绝不可违背的真理,谁不重视它,早晚要受到惩罚。
最近召开的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几位常委联名发言,呼吁重视保护耕地,他们把它提到了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这个见解是很有道理的。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大约有宜农荒地5亿亩左右,宜林荒山11亿亩左右,沿海、沿江有大量可以开发的滩涂,这方面是大有可为的。萧山的实践即为明证。


第2版(经济)
专栏:

  国家税务总局发出紧急通知
加快出口货物退税进度
据新华社北京6月26日电(记者丁坚铭)国家税务总局近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税务部门采取措施,加强出口货物的征退税管理,在严格审核的基础上,加快出口货物的退税进度,将国家下达的出口退税指标尽快准确地退给出口企业。
据了解,今年以来,我国办理的出口退税进度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下降。据统计,1-4月份,全国已办理的出口货物退税额仅为156.3亿元,这一数字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2%。
国家税务总局在通知中要求各地负责退税的税务部门要注意有选择地优先办理纺织、机电、丝绸货物的出口退税。优先的次序是:从出口货物讲,分别为纺织产品(包括服装、针棉织品)、机电产品、丝绸产品;从贸易形式讲,分别为生产企业自营出口的货物、生产企业委托出口的货物、外贸企业收购出口的货物。对从未发生过骗税和涉嫌骗税的出口企业出口的货物也可优先办理退税。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短讯

  兴宁市兴建公路促经济发展
本报讯记者罗茂城报道:广东省兴宁市近几年大抓公路建设,改善基础设施,带动全县经济迅速发展。
兴宁市把节省下来的3000万元作为公路建设的启动资金。几年来兴宁市因修路征地1.23万亩,拆迁房屋8.7万多平方米。4年来该市共集资4.26亿元用于修路,改造水泥公路335公里,新修乡村公路1163公里,公路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77.6公里,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跃居山区县市前列。1995年,兴宁市工农业总产值达30.1亿元,财政收入1.54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2522元。


第2版(经济)
专栏:

  建行与“一汽”签署银企合作协议
本报讯六月二十日,中国建设银行与第一汽车集团在京签署了银企合作协议。一汽集团公司是一家拥有全系列汽车产品,集生产、销售、售后服务于一身的国有特大型企业。据了解,这项银企协议签署后,“一汽”得到的金融服务将会更加全面,包括融资、信贷、咨询等。(欣楚)


第2版(经济)
专栏:再访邯钢(二)

  做市场的主人
——看邯钢人怎样当家理财
新华社记者于绍良经济日报记者程远本报记者王清宪
职工,是国有企业的主人,也是企业的活力之源。
同样的市场条件,邯钢在“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机制的带动下,1991年至1995年可比产品成本以年均6.3%的速度下降,五年实现利润21.5亿元,是“七五”的5.9倍。这其中有8亿元是2.8万名邯钢职工靠挖潜降成本增效而得。从这一点上,人们看到了国有企业职工当家做主的风采。
在邯钢,职工用这样四句话来概括他们的主人翁地位:当一份家,理一份财,担一份责任,享受一份利益。
面向市场当家做主
在企业,让职工“当家”具有丰富的内涵。它不仅体现在使企业职工拥有参与决策权,更多的体现在职工对于决策的实施和执行方面。邯钢通过职代会让职工参与决策、行使决策权,又通过成本指标层层分解,把国有资产和生产资料的使用、经营、管理具体落实到每个职工,使职工真正有家可当,有财可理。
张贴于邯钢厂房内、轧机旁的内容实实在在的标语,就是邯钢职工当家做主的真实写照:“轧甩一吨钢,减利45元”、“成材率提高1%,等于增加1200吨钢材”。
“啥叫工人当家做主,让咱参加成本管理,管好自己的岗位成本,这就是实实在在地做了企业的主人。”一轧钢厂工人何勇这样理解主人翁的含义。正像何勇说的,如今邯钢职工个个都有实实在在的家可当。二炼钢分厂管工班实行“模拟市场核算”后,每月的维修费用是6000元,从此12名职工就有了这6000元的家可当;天车工段每台车吨的费用0.033元,天车工就有了这3分3的家可当。
实行“模拟市场核算,成本否决”后不久,第二炼钢厂扁坯工段发生了一起“塞棒风波”。由于天车工操作不当,碰坏了属于乙班的一箱塞棒。这事要在过去,反正是集体的财产,谁也不会为追查责任者而得罪人。可这回当班的职工不干了,7根塞棒价值3000多元,找不到责任者,成本就要记到扁坯工段职工身上,影响他们指标的完成。结果,当班工人开始较真,给分厂领导写信,要求必须查清责任者,并让其承担费用指标的责任,事情最后得到圆满解决。
俗话说:当家才知柴米贵。劳动者一旦明确了各自岗位上的责、权、利,职工是企业的主人就不再是一句抽象的口号。过去职工看来与己无关或只是些不屑一顾的事,如今也都斤斤计较了。
长期以来,由于把关不严,一些小铁厂供给邯钢生铁时以次充好,结果使企业白白流失了一部分效益。改革后,为了能在负责验收的李洪海面前“混”过关,有的对他拉拢利诱,有的谩骂威胁,可李洪海的“门”照样关得严严实实。4年来,他查出以次充好的号外生铁1000余吨,扣除铁内杂质2000多吨,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300万元。李洪海说:“既然自己当家理财了,就要把许多东西当成自己的东西,跟自己过日子一样算计,决不能让企业花钱买了赖东西。”
人情关系在变
改革前,邯钢和许多国有企业一样有个通病:职工与领导、职工与职工间存在着“无原则的人情味”。由于没有成本考核,大家互相拿企业的东西送人情,对各种浪费行为相互容忍,成了国有企业效益流失的一大漏洞。
改革后,10万多个成本指标分解到了每一个职工头上,人人经营着一份“成本责任田”,当家理财的责任在个人的头上压着,干得好不好要看个人能力,昔日那种“人情味”一下子荡然无存,变作一种看似“冷冰冰”的经济关系。
在企业干了30多年的维修老工人朱庆云,一直管着钢管的领发。过去许多家庭安装土暖气时都向他伸手,碍于人情朱庆云有时只好给上几根。改革后,他所在班每个月的维修成本是6000元,用超了全班就没有奖金。一次,厂外有位老乡又找朱庆云要钢管,不想碰了一鼻子灰:“厂里搞了成本核算,你实在想要,我自己给你掏钱买。”
拿了钥匙就要当好这个家,邯钢职工如今都有了这种意识。原料计划员杨时兴说,当家后许多原本可以不必操心的事,现在都成了自己的事。
有一天,一个体户送来一车约4吨作保温材料用的稻壳。杨时兴检验时发现水分超标,当即在检验单上注明扣500公斤,价值350元。个体户托人找到科长,科长找杨时兴说情,问能不能少扣一点。杨时兴一听反问道:“现在我们头上都压着指标。如果你不扣我的奖金我就全给他免了。”科长见状只好离去。
事后杨时兴说,这事要搁在过去,科长给你说情肯定也就算了。现在指标实打实地压在头上,完不成一分钱的奖金都没有,面子也就不值钱了,大家只好都按制度办事。
邯钢党委书记王国兴认为,工人的市场成本意识,表面上看是个钱的问题,实际上是当家做主的表现,是当市场的家,做市场的主。有了市场成本意识,他就会由个人想到工段,由工段想到分厂再到总厂,市场成本实际成为凝聚职工的一个纽带,它是借用市场的约束,重新规范了企业内部人和人的关系。如果只看它的经济价值,就把它看小了。
责任感需要利益支撑
“要让职工真正当好家,必须让职工有责可负,有利可得。”邯钢总会计师李华甫说。
在邯钢,责、权、利的一致性是职工能够当家做主的重要动因之一。企业在让职工有家可当、有责可负的同时,也让职工有利可得。
邯钢让职工有利可得的前提是,与职工负的责任大小挂钩,与职工创的效益多少挂钩。企业在对500个重要一线生产岗位设立了岗位津贴的同时,让成本坐上了企业管理“老大”的交椅,实行成本对全部奖金的一票否决制。凡降低成本部分,按5-10%的比例提取奖给有关单位和人员;超过目标成本的,当月一分钱奖金没有。由于考核严格,邯钢职工的收入差距拉开了,高低有时相差10倍。
刚开始,一些职工对此不大理解,抱怨说:“降低成本是厂长和财务科的事,让职工每人都承担降低成本指标,分明是把领导的责任往职工身上推。”
然而,当一笔笔实实在在的消耗帐、节约帐、效益帐摆在职工面前时,他们终于明白了一个十分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只有每一个人、每一个岗位切实负起责任,企业才能多得,职工也才会多收入。
成本与每个职工紧紧捆在一起,邯钢职工这才感到,“当家”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10多万个成本指标要靠他们来完成。责、权、利的统一,使主人翁的积极性得以充分发挥。增产节约、挖潜降耗不再是号召,而成了职工的自觉行动。
在生产过程中,人们从节约一度电、一升油、一个螺丝钉开始,丝丝毫毫、点点滴滴都不放过。广大职工真正开始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强烈的主人翁精神开始在每一个岗位上闪光。
过去,在生产过程中大量的原材料被白白浪费掉,谁也不在乎。而今,人们对原材料消耗开始斤斤计较。甚至连掉在炼钢炉下渣车上的一些合金材料,工人也甘冒几百摄氏度的高温去拣回来;过去,生产材料、工具扔得到处都是,即使丢失也没人管。现在,生产材料、工具都有专人负责,谁丢了谁赔。
在邯钢,这几年由于没有完成指标而被否决拿不到奖金,甚至延缓升级的事也发生了不少。统计表明,5年来全厂先后有79个分厂(处)因未完成成本指标而被否决过当月全部奖金,有69个分厂(处)被延缓工资升级时间。和别的企业不同的是,没拿到奖金的不仅没丝毫怨言,反觉自己丢了脸。
今年2月,二炼钢厂大板坯工段修包大组的李秋杰和郭长海,一人因没完成成本指标而被扣了全部奖金,一人因完成得好拿奖金300多元。事后,李秋杰不好意思地找到段长:“我给段里丢了脸,下月我一定把超支的23元成本补回来。”
正是这种利益的杠杆使职工更自觉、更坚定地去当家理财。
长期以来总以为邯钢家大业大、财大气粗的职工,如今已真正懂得:过去正是因为大家都大手大脚,不问成本,才使效益上不去,个人收入也受影响;如今正是大伙都有了成本意识,像居家过日子一样精打细算,人人为成本操心,个个为增效出力,才使吨钢成本年年降低,企业每年实现的利润竟有1/3来自成本降低。如今的邯钢职工,人人想主人事、干主人活、尽主人责。


第2版(经济)
专栏:

  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土地管理十年回顾之三
本报记者蒋亚平夏珺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耕地,是12亿人民赖以生存不可替代的资源。1993年6月,江泽民总书记站在福建省第一块耕地保护区的田头,望着万顷良田向国人发出了意味深长的警示: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人地矛盾:人增地减令人忧
以前,我们常说“我国地大物博”。其实,这话不错但并不全面。按国土总面积说,我国排世界第三,但按人口计算,我国人均占有耕地还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人多地少,后备资源不足,这才是我国的国情。更令人忧虑的是,我们的“生命线”还在萎缩。
建国初期,我国开荒造田的面积多于占地面积,耕地是逐年增加的。到1957年,全国耕地面积比1949年增加2亿多亩,这是我国耕地最“富”的一年。
可惜好景不长,从1958年起,耕地逐年减少,到1986年,全国累计净减少耕地2.34亿亩,29年间平均每年净减少耕地807万亩。
“六五”期间,全国平均每年净减少耕地700多万亩;“七五”,平均每年净减少400多万亩。
进入“八五”后,由于一度出现的“开发区热”、“房地产热”及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等因素,滥占耕地仍然严重:1992年,我国耕地净减少620万亩,1993年净减少460万亩,1994年又净减近600万亩。
一方面,耕地在减少,另一方面,人口却在增加,平均每年净增长1300—1400万人,我国人口由建国初期的4亿多,增加到12亿之众。耕地减少的一个最直接后果,就是粮食总产量增长缓慢。1991—1995年,我国总人口增加了约6800万人,但粮食年产量却没有新的增长,一直徘徊在4500亿公斤左右。人地矛盾之尖锐,保护耕地形势之严峻,令人警醒,令人不敢掉以轻心。
基本农田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
1985年,全国耕地净减少1500万亩,是70年代以来耕地减少最多的一年。
1986年,国家土地管理局宣告成立。
这决非偶然的巧合。国家设立土地管理部门,一个重要使命就是为了保护耕地,遏制耕地锐减的势头。
改革开放以来,耕地减少的严峻形势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1990年,在全国人大七届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的决议》中,“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和“实行计划生育”、“保护环境”一并被确定为三大基本国策;
1992年,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工作——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大的社会工程在全国铺开;
1994年8月,国务院颁布了《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标志着我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纳入了法制轨道;
1995年6月,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耕地保护工作会议”在扬州召开……
“基本农田”,是指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及对建设用地的预测,而确定的永久或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保护基本农田,就是通过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制止各种乱占、滥用和抛荒、闲置耕地的行为。
5年来,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工作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全面、稳步推进,一块块“保护牌”矗立在田间地头,一方方良田被划进了“保护圈”。据统计,到1995年底,全国已有2100多个县(市、区)完成了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占全国县(市、区)总数的75%,全国已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14.06亿亩,一些省(市、区)还制定了占用耕地许可证制度、补偿制度和废弃土地复垦制度等配套保护措施。耕地保护工作也由此初见成效。1995年,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不减的条件下,建设占地总量比上年减少13.9万亩,下降14.2%,而开发复垦却比上年增加323万亩,增长31.3%。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集约利用土地的新思路
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二者不可偏废。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搞建设占用耕地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如何处理生存与发展的矛盾,有没有既保住“饭碗田”,又保证建设用地的两全之策?
有。这就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这是国家土地管理部门提出的一个新目标,也是新的发展思路。
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就是要稳定现有耕地面积。不但不再减少,而且努力使之有所增加,变“人增地减”的逆向运动为“人增地也增”的同向运动,其核心是发展思路的转换,走内涵挖潜,集约利用土地的道路。
建设用地的潜力是相当大的。一提现代化、城市化,人们往往想到要占用大量耕地,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现代化的过程也是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的过程。建设用地的潜力至少可以从三方面来“挖”:一是“挖”城市。据估算,我国城镇土地至少还有40%的潜力,如果集约利用,每年可节约占用耕地60%。二是“挖”村镇。目前我国村镇居民点用地已达2.4亿亩,大大超过2000年规划用地2亿亩的控制指标。通过改造旧村、退宅还田,可以腾出大量耕地。三是“挖”荒地。土地调查表明,我国尚有可开发的宜耕地近2亿亩,按60%的垦殖率算,即可开垦耕地1.2亿亩。几项相加,今后10—15年内,我们再“挖”出二三亿亩耕地是完全可能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短讯

  光福营造旅游经济新格局
本报讯列为国务院规划的太湖风景区中重要景区的江苏省吴县市光福镇,吸引外资,高起点建设富有现代气息的旅游项目。
去年底,由美国加州露园规划公司与江苏省规划院共同设计的“国家太湖风景名胜光福游览休闲区”的总体规划已全部完成。通过开发建设,将形成古镇旅游、植物观光等四条专业旅游线路。目前,招商引资工作进展顺利。光福镇还大力开发以刺绣、红木雕刻为主的地方工艺品生产。(徐永根袁雪洪)


第2版(经济)
专栏:

  美国一半导体公司看好中国市场
本报讯美国半导体有限公司近日宣布在北京组建一个以中国业务为主的崭新的国际总部,以加强对中国市场的运作。不久前,该公司在上海组建了继北京之后的第二家办事处。(刘鲜日)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短讯

  锡盟9万农牧户通了电
本报讯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地处边远牧区,办电热情十分高。近几年,盟委、行署制定了办电的优惠政策。农电建设有突破性进展。仅1995年,全盟就有34个苏木(乡)通了电。如今,锡林郭勒盟共有83个苏木(乡)、365个嘎查(村)通了电,9.4万多农牧户告别了用蜡烛、油灯照明的历史。
通电以后,各乡办起了粮油加工厂、砖厂。1995年全盟乡镇企业产值首次突破10亿元。(高峰冷俊敏)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短讯

  广西山区沿海联手扶贫
本报讯最近,广西光彩事业促进会、金士明集团经过深入调查,提出河池、北海联手,综合治理“残、贫、愚”,实施“山海联手、扶贫扶智”的发展战略。
“山海扶贫扶智方案”的内容是以广西最贫困的东巴凤革命老区为轴心,向河池地区大化、南丹九县及百色地区四县扩展,打巴马世界长寿之乡的牌子,带动周围地区(长寿带)各县脱贫及发展经济;以北海为重点的广西北部湾金三角的海洋开发及产品深加工。
山海联手扶贫还将联合有关科研、教育部门及企业家,组成广西民族产业扶贫集团。 (蒋建华罗昌爱)


第2版(经济)
专栏:

  中国金融数据网络公司开始组建
本报讯由邮电部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组建的“中国金融数据网络有限责任公司”近日在北京举行合同签字仪式。联合建设中国金融数据网络,可以充分发挥双方现有网络资源,满足金融系统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心真)


第2版(经济)
专栏:

  菲尼公司获建筑一级企业证书
本报讯北京市水利局与香港中伟工程有限公司合资兴办的建筑装饰装修施工企业菲尼公司,把设计作为核心,在全国八省市承接的八十多个大型装饰装修工程,赢得好评。不久前获得建设部颁发的建筑装修一级企业证书。(征民)


第2版(经济)
专栏:

  荷兰银行贷款六亿美元支持中国进口
本报讯荷兰银行日前与中国农业银行等单位签署三项协议,向中国提供总金额达六亿美元的贷款,为荷兰向中国出口项目、设备提供融资。(赖华)


第2版(经济)
专栏:

  我国举行首次“建筑与文化”国际研讨会
据新华社长沙6月26日电(记者丛亚平)首次“建筑与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日前在长沙岳麓书院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160多名建筑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研讨了建筑与人居环境、城市发展问题及建筑与文化的互动作用等专题,探索并提出了极有价值的思路及建议。
专家认为,“建筑与文化”是一个开放性的研究课题,不但需要专业工作者的关心,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


第2版(经济)
专栏:

  我国水产品产量占世界1/4
王丙乾说《渔业法》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本报北京6月26日讯新华社记者赵连庆、本报记者高云才报道:由农业部和全国人大财经委联合召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十周年座谈会今天在京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丙乾强调,我国拥有广阔的海洋和内陆水域,合理开发利用好这些渔业资源,对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渔业法》的实施,为我国渔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王丙乾说,最近全国人大财经委对部分省《渔业法》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总的看各地实施情况是好的。各级政府把渔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来抓,保护了渔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了渔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十年来,我国水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保证了城乡人民吃鱼的需求,广大渔民收入也有较大幅度增加。今年是“三五”普法第一年,各地要根据渔区的特点,加强对《渔业法》的学习和宣传,使广大渔业生产者依法从事渔业生产,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要加强渔业资源和水域环境保护,防止渔业资源衰退和水域环境恶化,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目标。
最近,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联合国海洋公约》,就此王丙乾指出,我们要强化海洋国土意识,保护和开发海洋资源,在抓好水产品养殖的同时,大力发展远洋捕捞。各级渔政主管部门要肩负起维护国家海洋渔业权益的重任,尽快建立和完善适应我国渔业发展和世界新的海洋管理秩序的监督管理体系。
据了解,《渔业法》实施十年来,我国渔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十年间我国水产品产量由705万吨增加到2517万吨,年递增率高达13.2%。目前我国水产品产量已占全球总量的1/4,人均占有量已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第2版(经济)
专栏:

江苏江阴市沪澄特种养殖开发公司总经理张福全,去年获百名优秀退伍军人企业家称号。他带领职工在有限的土地上发展甲鱼立体养殖、多层密度养殖,既获得高效益,又节省了耕地,企业年创效益上千万元。图为他(右)与技术人员观察甲鱼生长特性。郭炯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