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6月23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副刊)
专栏:

  要重视国民艺术教育
宁胜克
关于艺术人才的培养问题,人民日报在5月26日四版已约请专家从不同的侧面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作为一名艺术师范教育工作者,我想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目前,我国专业艺术院校的教学水平较国外相比,某些方面并不落后,例如在舞蹈技能等方面,但为什么在培养大批一流艺术家的过程中,又感到困难重重呢?我们是否过于强调了剧本、机遇等人才成长的外部条件,而忽视了更深一层的因素呢?如果一个演员仅仅是具有完整角色的创造能力,那么他(她)就很难成为一个具有多方面才能的大艺术家。这样一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一些初上舞台或荧屏的演员,年龄甚至很小,几乎没有什么表演经验,但却能够理解和把握角色的情感,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一举成名并获奖的例子也屡见不鲜。我想这除了演员本身的天赋以及可能遇到了好的本子、好的机遇外,关键的因素还是演员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也就是说,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得益于艺术氛围无意的熏陶或艺术素质有意的培养。
艺术家的产生需要有适宜的环境和土壤,需要全民艺术素养的提高作为基础。要造就大批艺术人才,根本的还要靠基础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当前,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成为一致的呼声,无疑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要。而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在基础教育阶段,重视学校美育工作。艺术教育是学校美育的最直接的手段和途径,提高中小学生的艺术素养,增强学生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不但为未来艺术家的成长打下基础,而且可以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实践已经证明,艺术能够促使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全面发展。


第4版(副刊)
专栏:

北京市朝阳区夏日文化广场系列演出“北京日报之夜交响音乐会”,最近又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广场举行。谭利华率领的北京交响乐团,三年来一直无偿为首都的群众演出交响乐,把高雅艺术融会于群众文化之中。
阎冰摄影


第4版(副刊)
专栏:观察家

  我们需要好演员
黎君
当代的中国影视界,可谓群星荟萃,然而能为圈内外公认有艺术造诣者寥寥,多数人则淹没在一片“粉红色”的星海中。
许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疑问:大演员为何那么少?明星却那么多?
纵观这些年来影视的发展,有一种现象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思考:随着市场的需求量的增大,无数怀有“明星梦”的男男女女跨入影视的大门,一时间好似繁荣无比,可最终的结果如何呢?大大小小的明星要么昙花一现,要么久无长进,这不得不说是影视界的悲哀。
有一些人才经过努力,成为人们喜爱的明星,但仅仅是“明星”,还不能称其为优秀演员。笔者认为,能称得上好演员的,最起码要有两条标准:一要有高超的演技;二要有文化修养。这样来看,有多少人能称为好演员?记得有一次采访一位被公认为颇有实力的演技派人物时,他也声明:我不是好演员!我们也没有多少好演员!他认为与世界许多优秀演员相比,那些自封为明星的人哪里值得一提。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演艺圈中有一大批人不敬业,他们只是把演戏当作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并没有当成一种事业去干。有的人忙着赶戏,两部甚至三部戏同时拍,只恨分身无术,他们哪还有时间和精力去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怎么能塑造出好的角色?前不久媒体曾披露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很有名气的明星在剧中饰演一位女法官,在法庭上竟乱说一气,最后导演只能请配音演员对着那人的口型重新填词配音;更有甚者,有的演员不愿背台词,拍戏的时候嘴里只数着“一、二、三、四、五、六、七……”,最后让配音演员为他重说一遍。据说很多明星对后期配音不屑一顾,这说明了什么?没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怎么可能成为一个好演员呢?
有些从艺者原本有条件向更高的境界迈进,有些从艺者的潜质如果得到挖掘再加上努力,也完全可以成为大演员,可是只因为拍了几部戏,小有名气就妄自尊大,不再好学深思。前不久笔者去某电影厂采访,碰见一位曾在一部电视剧里一炮走红的女演员,只见她举手投足、言谈话语间无不带着一份盲目自大的样子,这样的人再有表演天赋也是枉然。
还有一个原因,我国影视剧拍摄存在粗制滥造的现象,剧本基础差,导演水平低,出现了许多“垃圾”作品,这怎么能出现好的演员呢?没有好的载体让一些演员发挥,这种情况困扰着许多“有志青年”。一位颇有成绩的电影演员曾向笔者表露过他的苦恼,正是因为没有好的剧本可拍,他只好转向拍电视连续剧,最起码可以混一个脸熟。我想,有他这样想法的人一定不少,这不能不说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


第4版(副刊)
专栏:

  电视剧《毛泽东的秘使》完成
6集电视连续剧《毛泽东的秘使》近日由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渭南市委、国邦集团和西安电影制片厂电视剧部摄制完成。
1935年12月,红军长征初到陕北,毛主席派汪锋同志为特使,持其亲笔信只身前往西安,与杨虎城将军举行会谈。汪锋同志身处险境,临危不惧,在党组织的帮助下,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与杨虎城将军达成了抗日友好互不侵犯协议。
该片成功地塑造了毛泽东、周恩来的领袖形象,歌颂了杨虎城、杜斌丞等爱国英雄的高尚气节,展现了以汪锋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的丰采。该剧情节紧张,人物生动,有较强的观赏性。(刘刚)


第4版(副刊)
专栏:一周一谈

  闲话新词
明朗
语言随时代发展,新的词语不断涌现。改革开放年代,新词更是层出不穷,媒体也广为传播,如加大力度、全面启动、系统工程、全方位展示、向广度深度进军、取得阶段性成果、跃上新台阶等等。
这些词语自有产生的背景和特定的含义,用得恰当,可以帮助阐明事理,表达意向,然而却不是可以随便滥用的。
拿“加大力度”来说,大约指的是增加用力的强度,泛指加强领导、加添措施,或许还有加快速度的意思,似乎可以适用于一切事物。但是,对医生能够要求加大治疗的力度吗?对教师能够说加大课程的力度吗?显然,并非无往而不通的。
“取得阶段性成果”系指某一项任务,不能毕其功于一役,须分阶段完成,每个阶段有不同的目标和要求。如:培育良种,先在实验室取得结果,然后,经过大田考验,才能完成整个培育过程,取得成功。说实验室的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是恰当的。有些单位喜欢宣告某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既不讲清楚分几个阶段,也不说明每个阶段应达到的目标,失去了构成“阶段性成果”的前提。
还有一些词汇,用在物质生产上比较恰当,而放在精神产品方面则未必合适,因为文化艺术有其特殊规律,靠计量或简单构建是无法产生大作的。
滥用新名词新术语的现象,并不罕见。一位记者去采访,不能不写点东西,在肯定“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对今后工作也得来上几笔。于是,加大力度,全方位展示,充分挖掘潜力,利用本地优势,向生产的广度深度进军,全面启动,争取跃上新台阶等等,随便捡一两句,都能派上用场。
滥用名词、术语,似乎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反映出一种作风——高高在上,脱离实际的作风。是对复杂的事物不肯进行周密系统的调查研究,缺乏真知,是对工作不负责任。
滥用是不对的,连篇累牍地滥用更不对,很像语言无味的瘪三。群众对这种空话套话是讨厌的。
人们希望看到的是报道实事,而不是空泛的形容,即使用新名词新术语装潢的形容。
人们希望读到的是经过系统调查研究得出的新闻报道,哪怕没有任何漂亮的言词包装。


第4版(副刊)
专栏:礼仪广场

  世界礼仪巡礼(三十二)
摄影留念
希腊对拍摄十分宽容。赴希腊观光的人很多,所以拍摄比较自由,但在博物馆内有禁止拍摄的显示标志。如想拍摄年轻女郎或有特点的人物时,只要有礼貌的提出,她们都会笑脸相待,并自然地对着你的镜头。
瑞典事先需得到认可。在瑞典多数地方允许拍摄,但在博物馆拍摄要得到特别许可。在拍摄工厂、企业办事机构时,因涉及到经济秘密,一定要得到对方的同意。在拍摄人物时,只要尊重当地的常识和有礼貌的提出,都不会发生麻烦。
匈牙利在工厂内不应拍摄。现在在匈牙利可较自由地拍摄,但在工厂内因涉及企业秘密,最好不要拍摄。
俄国请不要拍摄人群。在俄国拍摄人群时要小心,特别是拍摄三五成群的人们,会引起对方生气。
美国注意肖像权问题。美国人很注重肖像权问题,所以拍摄素不相识的人时,一定要得到对方的同意。在拍摄风景和景物时,如有人在你的镜头内,作为常识,你一定要征求对方的意见。
墨西哥征得对方的同意很重要。在墨西哥拍摄,尤其在美术馆、公共建筑物内,最好要事先确认可否。有些博物馆内拍摄收费。在拍摄人物时,因有人会反感,所以要事先征得对方同意。在拍摄风景时,一定要注意避开人物。
澳大利亚愉快地为你拍照。澳大利亚人热情,如你随意请他们帮助拍照,他们会愉快地接受。(林南)


第4版(副刊)
专栏:知识角

  信息战
沈伟光
人们现在越来越意识到信息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科学、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的重要地位了,重视、认识、保护信息关系到工作的成败。本文作者是较早研究信息战的专家,多有创见,曾著《信息战》一书,并在解放军报等报刊发表长篇大论,引起各方面的注意。我们请他就这一问题做一简单介绍,以使读者有所了解,并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中有所借鉴。——编者
信息战,也叫指挥控制战、决策控制战,旨在以信息为主要武器,打击敌方的认识系统和信息系统,影响、制止或改变敌方决策者的决心以及由此引发的敌对行动。与以往火力战的硬打击、硬毁伤为主相对应,信息战是以软打击、软毁伤为主而“屈人之兵”。无论是政治、军事,还是文化、经济,信息战是指双方都企图通过控制信息和情报的流动来把握主动权,双方都企图在情报的支援下,综合运用保密、心理战、电子战和对方信息系统实体的摧毁,阻断信息流,并制造虚假的信息,影响和削弱对方控制能力,同时确保自己的控制系统免遭类似的破坏。随着信息社会联系、交往的扩大,战争的内涵也相应扩大。它不单指军事领域,也包括经济和政治、文化等领域。
信息战的内容还包括价值观念、思维及行为方式等方面的较量。这些在更大程度上存在于军事领域之外的其他竞争中。在军事领域,不论是常规战争还是核战争,是具体的运动战还是阵地战;在经济领域,不论是贸易战还是金融战,是具体的经济情报的搜集还是应用信息技术以取得竞争优势;在政治领域,不论是外交和国际关系斗争还是社会的冲突,是具体的地缘政治还是领土争执,信息及其技术的运用已成为上述各个领域斗争和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不管我们承认与否,在信息社会,信息已成为物质、能量和信息这现代社会三大支柱中的关键变量,成为支配性的因素。
军事手段在任何时候都是民族国家利益冲突最激烈的方式,军事力量是保卫国家安全最重要和最关键的因素。不同时代决定军事实力的因素也不相同。农业社会相应的冷兵器时代,决定军事实力的关键因素是人、畜力资源多寡。在工业社会的不同阶段,决定军事实力的关键因素有所不同。今后的战争,不仅充斥着无数的兵器和设备,而且充满着大密度的信息系统,信息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与日俱增,人员、武器装备难以触及的角落,信息都能栖息。战争中,得到一条有价值的信息,比投入几个师、几个集团军,甚至比施放几个原子弹的作用都要大,其威力往往是无法以数级来计算的。及时准确的信息,可以为军队赢得时间和胜利。反之,信息的稍微迟缓和丝毫偏差,也可以给军队带来失败和毁灭。一支军队没有信息,犹如人没有耳目和神经。
信息武器第二层次的运用在于它的效率提高方面。和任何活动一样,军事战争也是动员资源、配制资源以实现预定目的的一个过程。和其它活动不同之处在于,军事战争更注重频繁适时地调整资源配制,即动态的资源配制。信息则是决定资源有效配置的关键因素。
信息武器在军事战争中第三层次的运用是对战斗意志和决心的作用方面。现代战争更多地应用脑力而非体力资源进行战斗,参战人员的意志和决心成为最重要的作战资源。领导人的决心、战斗意志的动员,以及瓦解敌方的决心和意志,在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发展的今天,已成为战斗胜负的决定性因素。信息时代可以从“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变为“保存自己、改变敌人”,和以往心理战和宣传战相比,运用信息武器进行的心理战和宣传战将真正起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功效。
信息,在军事上包含着情报之意。尽管古往今来的军事家在指导战争时都须臾不可离开情报,但在以往的战争中,军事家从对情报的收集处理、变为决心指令下达,到实现对力量的使用和控制,全过程都是用人脑来完成的。只有当这一过程普遍通过人脑、电脑和网络共同来完成时,才展示了信息战的真实意义。
信息战的崛起,加速了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和核心的军事革命的到来,这是一场影响到下世纪军事力量对比的革命,也是一场由机械化战争逐步向信息战争转变的划时代变革。并且,信息战是当前这场新的军事革命的重心,战场数字化和数字化军队建设是实施军事信息战的前提。
战场数字化,是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把话音、文字、图像等多种类型的信息变为数字编码,通过无线电台、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等手段,把战场指挥部、各作战及后勤分队、单件武器装备直至单兵联系起来,组成一个纵横交错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充分发挥数字通信快速、准确、容量大的优点,实现上下左右近实时的信息交换,使各部队更快更有效地利用信息,随时了解战场态势,优化指挥控制功能,提高部队的杀伤力、生存力和协同作战能力。
历史证明,新技术在给人类带来光明的时候,同时也投下了阴影。先进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使社会、军队日趋网络化、一体化,从而产生了极效率。另一方面,网络化的社会和军队,有很大的脆弱性。网络化、数字化,必然要求程序化,信息战打破了机械化战争的作战程序,而它自身又需要一种新的技术程序,于是,陷进了矛盾之中。有程序,就容易破坏,就存在着灾难的祸根。


第4版(副刊)
专栏:

  历史剧《铸剑志》在京演出
应文化部之邀,湖南省长沙艺术剧院最近在北京人民剧场演出了新编历史剧《铸剑志》。《铸剑志》是以晚清光绪年间湖南辰河上游我国第一座大型机炉炼铁厂建与毁的史实为基础创作的历史故事剧。该剧有几场唱工戏,在音乐创作上发挥了湘剧高腔的声腔特色,运用了高、弹腔结合并与辰河高腔混合交融的艺术处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


第4版(副刊)
专栏:

  乡镇企业歌曲大赛举行
最近,中国乡镇企业报社在北京房山区的韩村河举办了“乡镇企业之星”歌曲大赛。这个大赛是在文化部、农业部的共同指导下进行的。
大赛的参加者是各地乡镇企业及管理部门的职工,分厂歌合唱、美声、民族、通俗独唱及歌曲创作等5项进行角逐。大赛前期,组委会收到300余盘声带,从中选出37个曲目参加复赛,确定了17个曲目进入决赛。进京参赛的选手包括了普通乡镇企业职工、企业法人代表和乡镇企业局的领导干部。他们在评委会严格的审听面前,引吭高歌,公平竞争。
评委会由知名音乐家组成,对民族唱法的选手评价较高。作曲家谷建芬说:“乡镇企业能召开这样一个音乐盛会,是令我感到惊讶的。”
两天的比赛均在韩村河的礼堂进行。韩村河村是京郊发展乡镇建筑业的一个典型,在全体村民向小康道路迅跑的同时,也表现了对精神文明的渴求。村民购票入场、座无虚席。
中央电视台已经对表演摄像,将做成专题节目向全国播放。


第4版(副刊)
专栏:

  齐勇立在京办画展
二十六岁的河北女画家齐勇立个人画展于近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展出的主要作品有《狂欢》、《乐园》、《补天》、《慈爱》、《神曲》、《桃源渔村》等。齐勇立的绘画风格独特新鲜,充满了奇思异想,以独特的眼光和思维方式表现世界,展现了自己的感情。


第4版(副刊)
专栏:

  《星星火炬报》再聘海外小记者
北京市一百二十万小学生每两人拥有一份的《星星火炬报》不仅把目光投向全国各地,也投向世界。为加强海外华人子女同国内的联系,并扩大报纸的海外影响,同时为中国儿童开设一个了解世界的窗口,《星星火炬报》去年已建立了海外小记者团,最近再聘八到十四岁的海外小记者,使海外信息更为丰富。


第4版(副刊)
专栏:文化信箱

  是否可以改变
演出时间?
编辑同志:
除少数南方城市外,我国多数城市,特别是北京,表演场所的演出时间总定在7时至7时30分,这是过去我们的生存状态、交通状态所造成的。如今,人民生活水平大有提高,交通工具渐渐发达,可演出时间仍是多年一贯制,与我们的生活很不适应。我们认为,可以改一改了!
白天多数人都在工作,都市生活的魅力并不能显现,只有晚间才能看出一个城市的活力,而晚间的活力又靠文化消费的繁荣。一到9点半,兴阑人散,这如何给城市带来活力?而且,人们5时或5时30分下班,有时饥肠辘辘,有时胡乱吃两口东西,便衣冠不整、身带汗垢地赶往剧场,对静心陶冶,仔细品味,美化欣赏环境也无助益。如果演出时间推至8时或再晚一些,散场时也不过10时或者多点,对现在的城市居民而言并不难,尤其对想要艺术享受的人就更无所谓了,不至于影响休息与次日的工作。北京的公共电汽车末班车已延至24点,这为艺术观众也带来诸多方便。我们呼吁,演出时间也应该推后!
(北京林焘山夏晚秋)


第4版(副刊)
专栏:艺与人

  “北京龙王”
高章
真所谓“行行出状元”。一个少儿杂技演员出身、以舞狮舞龙的编排和表演为专业的文化干部,竟名列卢嘉锡主编的《中国专家人名辞典》,而他指导的由六百一十名壮士舞动的长达一千六百九十二米的巨龙——“世纪长龙”,则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这个人就是有“北京龙王”之美誉的王玉玺。
王玉玺是个典型的北方汉子,人高马大,耳阔腮方。他出生在一个杂技世家,从一九六一年首次登台到一九六六年“文革”开始,他数次加盟“光明杂技团”和“中国新星马戏团”,在国内和到朝鲜、蒙古和前苏联演出。
“文革”后,王玉玺当过工人,当过文化馆的干部,但他始终不能忘怀的还是登台演出。
一九八四年,已在顺义县文化馆当了四年馆员的王玉玺着着实实地过了一回演出瘾。那年,为了庆祝建国三十五周年,组织上派王玉玺组织游行队伍中的“中幡”队,王玉玺凭借杂技演员的功底以及他对民间艺术深刻的领悟和感觉,把“中幡”队舞得有声有色,第二年,香港人拍摄《南北少林》,要找一支舞龙队配戏,几经辗转,就找到了王玉玺。
世界上就有这么一种人,他们要么不干,一干就要干出点名堂。
舞龙,是中国民间的传统技艺,要想找一支舞龙队,在电影里烘托一下气氛,是再简单不过的差事。王玉玺可不这么想。他琢磨得舞出点花样来。于是,他调动了大量的艺术积累,一招一式地设计、编排、修改、创新,竟创出了一种绝不同于传统样式的新龙舞。香港导演看罢,大呼“OK”!
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同年七月,首届“柯达杯”世界足球锦标赛在京开幕式上,王式舞龙再次献演,艺惊四座。之后,他又多次应邀参加“北京国际旅游年”等一系列大型表演,并获全国舞龙大赛“优胜杯”。
王玉玺并不满足。他朝思暮想的是给古老的龙注入时代的新鲜血液。一九九○年,他编导的《金龙腾飞》,利用光学原理和现代舞台灯光布景技法,令舞龙这一传统节目在视觉效果上焕然一新。当时的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看后感叹道:“这样的龙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作曲家刘炽,特意用一九四八年在延安采风时获得的音乐素材,为它创作了同名主题曲。
王玉玺同“龙”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创作了许多与舞龙有关的舞蹈,他多次担任舞龙比赛的裁判和艺术指导,他创办了中国第一支女子舞龙舞狮队,他编导的舞龙舞狮代表中国多次参加亚洲和世界会议的开幕式或闭幕式,他获得了数不清的嘉奖和荣誉……
然而,“北京龙王”还有更高的目标。虽已年届不惑,他还是在首都师范大学音乐系舞蹈班当了一年的新生。他说,我要把这些年积累的经验、体会总结归纳,写成书,供后人借鉴。当然,他还在继续钻研、继续创造,人们期待着他奉献给社会的那一条条舞动着古老神韵和现代精神的中华之龙。


第4版(副刊)
专栏:

阿塞拜疆共和国国家歌舞团的杰出歌唱家杰伊娜勃·汉拉罗娃最近在北京海淀剧院表演,一连唱了十几首动听的歌曲,博得观众喝彩。据说她在埃及曾唱了4个小时。明理摄


第4版(副刊)
专栏:

杨孟欣画展最近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这是其中的一幅“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