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6月21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一藤两瓜
——石家庄开启利门窗公司科技兴厂的故事
单兰山
走进石家庄开启利门窗公司,不仅可看到飞速运转的五颜六色钢板被切割成彩带,而且可以听到许多科教兴厂的动人故事。那一扇扇彩板门窗,正点缀着城市彩色世界。
工人们讲述的第一个故事是一藤两瓜。他们把科研人员研制的项目比作西瓜,将职工开展的技术革新称为甜瓜,两种瓜都结在科教兴厂的大藤上,比喻很形象。去年科研人员研制成功一种新轧辊,将原来一次只能生产一种型材的轧机,变成一次可以生产4种型材,提高工效4倍,创直接经济效益200万元人民币。这个西瓜可不小。采用微机设计,又把设计人员从重复绘图的繁琐劳动中解放出来,促使开发更多的新产品,做到上市一代,试制一代,研究一代。采用微机设计,还大大节约了钢材和玻璃,两材利用率分别增加10%和20%,带来经济效益54万元人民币。
公司每个车间都开展技术革新,不仅把边角余料变成宝,连包钢板的铁皮也不浪费,使之变成产品。仅去年从废料堆里就“捡回”70万元人民币。
“开启利”创名牌的意识很强,而每个名牌的后面都有科研支撑。去年他们产出了20个名优新品种,生产出“安居型”、“小康型”、“豪华型”、“超豪华型”4种档次门窗。美学也融进产品中,将各种颜色的窗框,配以五颜六色的玻璃,使建筑物形成多色调。原来有一种仿制意大利的彩色纱窗,四周是黑组角,形状和颜色都很难看。公司经理张拴平研制出一种新型的彩色组角,形似蝴蝶,替代了沿续多年的“黑角”。人们说,黑膏药变成了花蝴蝶。
科研创造生产力、科研也美化世界,这是开启利人在科教兴厂中的切身体会。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老区固始助教兴学
本报讯一座座崭新的凝聚着捐资者深情厚意的教学楼,构成了老区固始县的新景观。去年以来,河南固始县多方筹措预算外教育经费五千多万元,兴建中小学教学楼六十多幢。
固始是全国重点贫困县,该县领导近年来多渠道增加对教育的投入。截至目前,全县筹措预算外教育经费中社会各界捐款达三千万元。县农行干部职工三天时间自发捐款三万元;丰港乡群众自发捐资十五万元建教学楼;年近四旬、还未成家的农民丁孝龙,吃够了没文化的苦头,将自己理发积攒的六千元,捐献给希望工程。一些在外的打工仔系家乡教育。在北京打工的马岗乡青年林长东,得知家乡盖教学楼,立即汇来两万元。
固始的对口扶贫单位——河南省煤炭厅,先后捐资二百多万元,用于发展固始教育。不少乡镇还建立了农民助教协会、农民教育基金、村长教育基金等,新增校舍面积九点八万平方米。(徐光明王西友)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星源激光医疗中心建成开业
本报讯国内规模最大的星源激光医疗中心,近日在广州空军医院建成开业。
激光医学是近年来医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具有安全、简便、快速、无痛、疗效显著等特点。广州空军医院投资160余万美元,从国外引进了祛色素、斑痣、祛血红斑痣、除皱皮肤再生和五官科治疗系统等4类7套先进的激光医疗设备,并耗资数百万元对场地进行装修改造,建成了这个集医疗、美容、学术交流于一体的激光医疗中心。(江波古计明)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数百家医院协作入组病人逾六千
我参加大肠癌国际临床研究取得进展
本报讯我国参加国际规模宏大的肿瘤临床治疗研究项目——“大肠癌5—FU门静脉插管化疗临床对照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全国已有220家医院进行该项研究,入组病人超过6000余例,成为肿瘤临床研究领域中协作范围最广、入选病人最多的临床试验。
大肠癌原本是西欧、北美和澳洲等发达国家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几年,我国大肠癌发病率亦不断上升,据1994年统计,大肠癌死亡率已在我国城市常见肿瘤死亡率中排第四位。
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识到目前还很难找到一种方法能根治癌症。但是寻找适度的方法将癌症死亡率下降10%左右是可能的。评价这一方法的办法就需要进行大规模的临床试验。
大肠癌5—FU门静脉插管化疗国际临床试验协作组,是1993年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牛津大学彼特教授领导组建的。在世界范围进行内容少、样本大、步骤简化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作为全国科研负责单位和国内协作中心,于1994年8月正式参加了这项工作。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有220家医院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投入这项协作研究。全国已入组病人6000余人,随机分组进行临床对照研究。已入选的多数病人年龄在70岁以下;瘤体平均直径为5.4厘米。与西方结肠癌多见的情况不同的是,我国入选病人肿瘤部位直肠占62%。预计明年我国入组病例总数将达1万人。数百家医院参加这一大规模临床研究,将对改善大肠癌术后辅助治疗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提高我国肿瘤的临床研究水平,造福癌症病人。 (郭力)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志当存高远豪情走天涯
首都高校77名支边毕业生受表彰
本报北京6月20日讯记者杨健报道:今天下午,在北京市教委报告厅举行的’96支边毕业生表彰会上,77位大学生挥泪向生活了多年的首都道别,向远在故乡的亲人道别。他们选择了一条比留在生活相对安逸的北京、留在父母身边更令他们自豪的道路:到边疆去。
在这77位内地籍毕业生中,有硕士6名,并有6位同学自愿去西藏工作,因而创下了近年来首都高校毕业生援藏、硕士毕业生支边的最高纪录。
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毕业生冯长征是今年自愿去西藏工作的唯一的北京籍毕业生。他说,20多年来,我们无论在物质生活还是在精神生活上,都在依靠别人的辛勤劳动,现在是我们回报党和人民对我们的哺育之恩的时候了。从个人的一生来看,生命之短暂、认识之浅薄,真的没有什么值得我们大喜大悲的,唯有国家的荣誉、全民族的昌盛,才能使我们感到快乐。
据悉,首都高校96届5.5万余名应届毕业生已有90%以上落实了工作单位,绝大多数毕业生将到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来自边疆的6000多名毕业生将回到家乡。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充分发挥高校的咨询职能
晨星
西南财经大学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依靠自身优势,面向改革开放、经济建设主战场,主动地同实际工作部门的同志一起,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地研究改革开放、经济建设中的热点问题、重大问题,为领导同志、为领导部门出点子,出谋划策,提供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对学校的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也产生很大的影响。引起了领导部门、决策部门的重视。
我国的高等院校,汇聚了许多方面的专家和人才。各个学科交叉、渗透、互补所产生的效果,学校在国内外信息收集和处理方面的快速,占有材料的丰富和权威,一届又一届生气勃勃的硕士、博士研究生的补充,构造了高等院校独具的优势。这是任何个人或别的专门研究机构所无法相比的。
教学和科研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这是不言而喻的。利用高等院校所独具的优势,为决策部门、领导部门出谋划策,提供咨询,也应是高等学校的职能。这样做不仅利国利民,也有利于教学和科研。
从西南财经大学几年来的实践看,效果是很不错的。四川省委书记谢世杰同志评价说,“这是不花钱或少花钱而可以办好事办大事的一种好办法。”“对学校有好处,对企业有好处,对领导有好处,对领导决策部门有好处”。有关的领导部门、大中型企业很愿意同西南财经大学的老师研究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彼此间已经建起同呼吸共命运的感情。
教育要面向经济,经济要依靠教育。这是篇大文章。让我们为做好这篇大文章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吧!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利用人才优势充当决策智囊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主战场显身手
本报讯记者陈兴贵报道: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的西南财经大学,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面向改革开放的实际,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才优势,为金融体制改革献计献策,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该校教师以扎实的工作和显明的成绩受到领导部门的重视和社会的广泛赞誉。四川省委书记谢世杰在会见记者时说:“这是不花钱或少花钱而可以办好事办大事的一种好办法。”
西南财经大学是直属中国人民银行的重点财经大学,也是我国规模较大、学科较齐全的综合性财经大学。这里荟萃了一批在经济学界颇有声望的教授和专家,一批近年来在经济界崭露头角的中青年骨干。该校有8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本科专业和一个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工商管理硕士(MBA)授权点、中国注册会计师(CPA)培养基地也设立在这里,大体形成了以金融学科为重点,文、法、工、管相结合,多学科交叉发展的学科体系。
珍惜人才,该校的领导班子认为,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到经济建设主战场去显身手,面向改革开放的实际去研究。校长、博士生导师王永锡告诉记者说,作为财经院校,除一般意义上的培养人才、进行科研外,还要义不容辞地为党政领导和金融经济部门的决策出谋划策,这应是学校的职能之一。他们把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中的热点问题、重大课题作为学校的研究课题。他们认为,如果能用科学理论,同实际工作部门的同志、同领导部门一起,解决一个、两个或几个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学就有了新鲜的内容,科研就有了生命力。
从1983年起,该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就长期深入银行、企业、农村和各类经济部门从事科研调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鼓励“学校要为银行和金融系统多出人才,多出科研成果。”他们参加了中心城市的综合改革和企业改革,写给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体改委的政策建议被采纳,为重庆、武汉、沈阳、成都等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及县级市的综合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他们完成的《四川省融资租赁发展战略研究及若干对策建议》被四川省政府下文推广;1993年四川省政府决定选择22户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探索现代企业制度的试验,该校作为发起单位,由著名经济学家刘诗白教授牵头策划,一批中青年教师直接参与,深入企业试点,提出了建立现代企业的33条,试验企业利润增长30%以上,试验企业的经验三次在人民日报头版介绍,受到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的称赞。如今,33条意见已增至45条,试验企业从22户扩大到全省的80户,进展喜人。参加试验工作的赵国良教授和郭元晞研究员告诉记者说,不到3年时间,学校参加企业改革试验的老师向企业作报告达500次以上,要求咨询的企业要排队等候。他们已经和大中型企业同呼吸共命运,感情融到了一起。
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实践,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同学们反映,尽管他们在学校,却能由参加实践的老师给他们带回改革前沿的最新信息,了解到学科的前沿问题。由于与实践结合紧密,该校毕业生到达工作岗位后很快就能适应工作,很受用人单位欢迎。
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丰富了理论。一批高水平的学术专著和论文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产权新论》、《社会主义所有制研究》、《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若干问题研究》、《资金论》、《专业银行必须企业化》、《在国有企业内部先搞活一块》等,都有独创性见解,较好地回答了经济建设和学科发展中某些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产生了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对学科建设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目前,四川省企业改革领导小组成员中,该校的教师就占60%;担任四川、成都科技顾问的该校教师就有14人,“九五”国家重点课题就承担了10项。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南昌大学并校三年追踪
本报记者余清楚
1993年以来,我国高校出现了一股清新的联合办学之风。而站立在这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潮头、开全国高校合并先河的是位于英雄城南昌东隅的南昌大学。
1993年5月4日,江西原两所省属重点大学江西大学和江西工业大学合并,重新组建南昌大学。3年过去南昌大学办校情形如何呢?
南昌大学党委书记周绍森欣喜地说,1995年1月15日,南昌大学已通过“211工程”预审,成为全国第一所通过“211工程”预审的地方院校。3年的实践证明,南昌大学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增效益,以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走“文理工渗透,学研产结合”的改革之路,通过两校合并使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办学方向明确,效益显著,为全国高校改革提供了经验。
高教要改革合并创新路
发展经济,人才之忧迫在眉睫。而江西显然处于一个两难境地。一是虽然基础教育较好,高考升学率在80年代中期达到16∶1,但大量优秀人才回不了“娘家”,每年被省外高分录取的上万名学子毕业后只有不到1/4返回江西。二是由于种种原因,江西长期没有一所高水平的重点大学。客观地说,不是学生不想留下来,而是缺少重点大学,留不住人才。
于是,再三论证之后,江西省决定将原江西大学与原江西工业大学合并,成立南昌大学。省领导的思路很明确,江西家底子较为薄弱,要想使高教上一个台阶,与其“蜻蜓点水”、“撒胡椒面”,小打小闹,不如集中财力、物力,搞一个上质量、上水平、上效益的“集团军”,进入“211工程”。
江西省领导“三顾茅庐”,聘请到了中科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潘际銮教授为南昌大学校长。有关专家称:“南昌大学合并成功的秘诀一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书记吴官正任省长时,为了支持南昌大学合并,短时间内12次到南昌大学了解情况和现场办公。二是有一个团结协调、勇于改革的好班子。”省政府3年内就投入了1个亿。1993年夏天,省长舒圣佑说:“过去两所学校,都是省重点,手掌手背都是肉,平均摊派,办不成什么事。现在重点扶持南昌大学,投入集中,钱用在刀刃上,何乐而不为。‘九五’期间,我们还将投入1.5个亿。搞好了南昌大学合并工作,推动了整个江西教育事业的发展。”
资源重组合合并显威力
新组建的南大领导班子深深懂得,两校合并,绝非易事,这是一个艰苦的磨合过程。合并顺利,优势互补,则威力无穷。要使1+1>2,就必须扬长补短,互为促进。
南昌大学党委决定加速两校的溶化、磨合进程。学校仅用2个多月时间就完成了近90个处系一级单位的合并和297名处级干部调整的繁重任务。按照“文理渗透、理工结合、扩大短线、压缩长线”等原则,结合江西经济发展需要,南昌大学将原两校的76个专业优化组合为29个系,进而成9个学科群。在学科群的基础上,连同相关的研究所(室)和科研开发产业建立相应的9个新型学院,辅之以行政职能,使其成为“学研产”相结合的办学实体。
学科结构全面优化后的南昌大学,显示了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均大大提高。
面向主战场合并增效益
南昌大学提出了一个明确的办学思想,为江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江西培养一流的建设人才。潘际銮校长说得好:“江西举全省之力办南昌大学,南昌大学就要举全校之力为江西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
随着学科群的组建和学院的成立,学科结构进一步优化,办学综合实力大大增强,“集团军”优势显露出来了。并校3年来,南大科研人员为江西承担科研项目投资经费百万元以上的项目近30项。合并前,原两校科研经费还不到100万元,到1995年累计为2000余万元;课题项目涉及投资经费超过亿元;校办企业产值突破亿元。
面向江西主战场,南昌大学科研人员大显身手,硕果累累。学校针对江西京九沿线的产业布局、江西山江湖综合治理、江西信息网络建设等大型项目组织力量,参与竞争,争取课题。信息科学工程学院大力拓展计算机信息产业,完成了“江西银行系统金融证券全省联网系统”,“江西邮政联网系统”等大型项目。南昌大学在机械、食品、信息等学科的优势已为江西在这些方面形成支柱产业发挥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
合并出优势,合并出效益,合并出质量。南昌大学合并证明了高校联合办学是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一九九六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初评结果揭晓
本报北京6月20日讯记者何黄彪报道:’96年度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初评结果今日揭晓,共评出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630项。为公正准确地奖励我国重大科技成果,依据国家科技奖励的有关条法规定,现予以公布(详细内容将刊登于《科技日报》1996年6月21日第二版),并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公布项目499项,其中国家发明奖8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416项。国防专用和保密项目131项,将由有关部门在适当的范围内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60天内为各初评项目的异议期。任何单位或个人如对公布内容有异议,均应在异议期内以书面形式向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提出。没有异议或异议处理完毕的项目,将提交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进一步审查,并报国家科委和国务院核准、授奖。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发展报告》出版
据新华社北京电(记者秦春)中国人民大学一项重大科研课题《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发展报告(1994—1995)——从传统向现代快速转型过程中的中国社会》已正式出版,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名为“从传统向现代快速转型过程中的中国社会”的第一份社会发展报告,是1994—1995年中国社会发展的研究成果,其中也包括历史追溯和中长期前景展望。这一报告包括:总论、法制、人口、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科学技术、人力资源与社会劳动、城市化、生活质量与生活方式、社会问题等10个子报告。它们根据大量的资料对我国社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充分的论证。这一重大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不仅为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而且促进了各学科专业间的相互渗透和优势互补,提高了社会科学研究面向社会和市场的能力。
这一报告由著名社会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郑杭生任主编。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专家提醒:要重视施用钾肥
本报讯记者蒋建科报道:日前在京参加“中国合理施用钾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学术会议的120多位中外专家呼吁,要重视施用钾肥。
由中国农业科技国际交流协会等举办的这次会议,邀请了国际钾肥研究所以及德国、法国等国内外的专家。专家们认为,我国化肥生产的比例和品种结构不尽合理,磷钾偏低,中微量元素尚需矫正,低浓度肥料所占比例偏大。专家们针对我国钾肥资源短缺状况,还就如何提高钾肥利用率提出了具体建议。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863”计划十年巡礼

  东方的曙光
——记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走向产业化
温红彦李文银
“曙光”,这个名字在我国计算机领域尽人皆知。人们说,“曙光”是“863”计划的骄子,是高科技产业的斗士。
的确,“曙光1号”和“曙光1000”并行处理计算机,是国家“863”计划实施10年来所取得的重要的成果之一。它的研制成功,不仅标志着我国高性能计算机已步入世界先进行列,更重要的是,它昭示着中国人在高科技领域完全有能力迎头赶上世界水平。
大规模并行计算机是当代计算机技术的制高点,它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我国“863”计划的决策者们于1989年即开始考虑筹建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1990年3月,国家科委选聘了在计算机研究领域颇有建树的归国学者李国杰博士出任中心主任,一支朝气蓬勃的科研攻关国家队组建起来。他们仅用一年多时间就研制成功“曙光1号”全对称多处理机,为国家智能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95年5月,“曙光1000”大规模并行处理计算机的研制宣告成功,其运算速度的峰值达到每秒25亿次,可以求解含1.5万个未知数的方程组。而同等规模的国外机器只能求解含6000个未知数的方程组。“曙光”自此登上了我国自行研制高性能计算机的顶峰。
5月的鲜花簇拥着这刚刚诞生的“863”的骄子,国人沉浸在步入世界高科技先进行列的喜悦中。当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李国杰和他的同事们并没有在鲜花和荣誉中陶醉。带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历史使命感,他们马未停蹄,又奔往实现产业化的第二战场。
1995年6月,以发展民族计算机产业为己任的曙光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应运而生。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给予极大的鼓励:“要实现高性能计算机产业化,必须建立一支野战军在市场拚杀,像当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一样。”身负重望的李国杰院士“走出院墙”,出任曙光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曙光公司以“863”计划的主要科研基地——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为技术依托,以雄厚的技术实力和高水平的研制成果赢得了广泛的信赖和合作。至今年6月底,在只有一年的运作时间内,曙光信息产业的营业额和净利润就有了可观的突破。公司承接了许多国家“金”字号工程项目和机关、企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工程。诸如邮电部机关网络与办公自动化系统、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网络结构化布线、国家科委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国内重大网络与系统集成工程等等。有关市场专家认为,曙光公司现已成为中国颇负盛名的大型网络与系统集成商。
在“曙光1号”和“曙光1000”并行机高技术的基础上,曙光公司最近又在国内首家研制开发出曙光天演DowerPC工作站与服务器系列。它的性能价格比与目前国外流行的工作站、服务器相比,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它不仅能广泛应用于电子、建筑、汽车、航空、机械、船舶等领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而且适用于国际互联网络和计算工程等领域。“曙光1000”和曙光天演工作站与服务器等系列计算机的研制、升级与推广,已被国家科委列为“九五”计划重中之重项目和重大攻关项目。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安徽省淮南水泥总厂重视发挥青年大学生的聪明才智,让年轻人挑重担,在生产实际中发挥作用。图为厂长丁毅(左)和新近提拔的厂化验室负责人、武汉工业大学毕业生陆长才(中)一起探讨水泥厂化验室电子软件系统。本报记者孟仁泉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