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96-06-21

1996-06-21新闻联播 文字版

永葆美妙之青春——为纪念党的生日而作

第12版(副刊)<br/>专栏: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7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诗歌征文<br/><br/>  永葆美妙之青春<br/> ——为纪念党的生日而作<br/> 黄秉荣<br/> 七十五岁生日<br/> 依然青春焕发<br/> 雪山坡上<br/> 那凝结的脚印还很清晰<br/> 天险腊子口<br/> 录下永远奋进的号声<br/> 步履矫健而不蹒跚<br/> 改革开放正在健康进行<br/> 鬓边也会生出几茎白发<br/> 却更成熟更潇洒地笑对霜风<br/> 孔繁森温暖过的冻土<br/> 春水溢出脱贫的丰盈<br/> 李国安凿出的每口深井<br/> 晶莹地映着丹心如镜<br/> 李润五当年手植的幼树<br/> 灵鸟鸣枝报道黎明的风景<br/> 吴天祥冒雨清理地下水沟<br/> 公仆与群众的脉管息息相通<br/> 真正共产党人的心如垛口<br/> 组成一道坚固的拒腐长城<br/> 也有风呀潮呀的天气<br/> 也有霉菌姗姗而来<br/> 挽着一个个王宝森<br/> 从本质上说<br/> 它们只是庄稼地里的“乌米”<br/> 是健康肌体上的疖脓<br/> 党的自身就是良医<br/> 刮骨疗毒铮然有声<br/> 只有耐得住手术的疼痛<br/> 才能常现无愧的笑容<br/> 七十五岁生日<br/> 依然青春焕发<br/> 生命进行曲没有休止符<br/> 一面沉思,一面继续长征<br/> 历史的回音壁是试金石<br/> 一声“前进”,亿万人响应<br/> 这就是永葆青春的奥秘<br/> 党与人民——紧密相连的生命

列车行进在中原

第12版(副刊)<br/>专栏:<br/><br/>  列车行进在中原<br/> 吴强<br/> 列车酷似一条痉挛的血管,在黑夜森森的巷道里急驰。远处那些零零星星的村庄举着的灯光,犹如初绽的花朵,窥探着一股热流自中原大地湍急淌过。与此同时,中华民族最激动人心的那条大河,应和着列车铿锵的节奏,猛地听去,似乎就很自然地听到了民族壮阔而激越的呼吸声。在这强烈的音乐声中,我看见了我们事业的脚步声如草叶晃荡,阔的和窄的青青的颜色,亮丽的颜色,如一个波浪,身体不由自主地飘动着,双臂如犄角灵活地舞动。我的视线奔跑在草丛中,与泥土结合着,与泥土散发的气息结合着。我知道夜的远处正蓬勃着茁壮的秧苗,秧苗的四周开着蒲公英花冠般的门楣。我闻到了置在盘子里的水果的风味。风朝这些事业爬过去了,光溜溜的风,舔着,抚弄着,用柔软和丝绸的神态覆在上面,在铺天盖地的黑暗里布施着令人欣慰的弧线。<br/> 我与列车行进在中原,列车的窗口放飞我的视线,稻麦、树草刷刷像风一般展翅,飞越四季斑斓的大地,水辞别故园的高地投向低处的热土,坚实和永恒的步伐,像智慧的鞭声,响在生命的欢乐园,是奉献还是背叛?用丰收的麦穗喝彩的魅力,像活泼可爱的吉祥物,使游着鱼尾的眼角应接不暇。接着就看见大山像某个仰躺的巨人,容载着博大雄健的动荡鼾然在如潮漫临的气息之中。这热力充足的原野,许多火焰的服饰,像数不尽的希望,在错落有致的低回里此起彼伏,比一切斑斓的霓虹更为夺目。<br/> 我与列车行进在中原,树叶倏忽擦过我的视线,迫切地装扮成一种密集的隐象。萤火虫扑过来,让我感觉到深沉之中的清醒。许多深埋在民宅里的向往,把高于视线的花朵栽植在窗纸上,形成缕缕紧靠着祖先厚重声音的光束,姿势在夜晚的泼墨中很古朴,看上去就知道是自沧桑中走来的寄情财富,也是大中原的大灵感。这些光怪陆离的火花全部来自黄河的肌肤和泪水,颜色都很高亢。这时,豫剧的旋律正与列车的窗口进行交流。<br/> 我倾听着,咀嚼着,突然就觉得中原从来就不会陷入枯竭的死寂,时间在列车切割的过程里浮动出奔跑的背影,这背影又是那样持久地不破而立。背影在肃穆地感召着,希望在点点滴滴的进程中渐渐明晰。成为偌大国度里最负盛名的显赫。向日葵的芬芳在我们娱乐的精疲力竭中载歌载舞,也许它的暗语就是于我们身旁站立着的黄继光抑或董存瑞,要不那肯定就是刘胡兰。他们用生命的叶子磨擦出来的豪言壮语,如今以浮雕的模样凸凹成响彻大地的晨钟暮鼓。<br/> 我与列车行进在中原的夜晚,想起一些在捍卫和建设中升起的头颅,就真切地感觉到祖国的列车日渐走向光彩无限的胜境。

麦场随想曲

第12版(副刊)<br/>专栏:<br/><br/>  麦场随想曲<br/> 赵启顺<br/> 打麦机声<br/> 比跳舞厅里的音响<br/> 更有立体感,节奏感<br/> ——还有四处的<br/> 鸟叫虫鸣蛙鼓伴奏<br/> 天上明月高挑<br/> 比跳舞厅里的灯光<br/> 更加明丽,柔媚<br/> ——还有无数<br/> 闪烁的星星争相观赏<br/> 小夜风不停地吹着<br/> 比跳舞厅里的空调<br/> 更加自然,凉爽<br/> ——还有周围<br/> 稻谷芳草野花飘香

最忆是延安

第12版(副刊)<br/>专栏:<br/><br/>  最忆是延安<br/> 杨闻宇张祖煦<br/> 倘是要以深沉的、透视性的眼光检点往事,回味过去,我们这个党、军队和国家会从自己漫长的经历中深情地、郑重地集中于一点:延安。<br/> 黄河是烙印于中国版图上的一条腾飞的巨龙,华夏民族自诩为龙的传人。陕西黄土高原及塞上名城延安,位置正处于龙的腹心部位。60年前,工农红军进行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用血与火所划出的路线,逶迤曲折,踏雪穿雾,仿佛是一条比黄河盘旋得更其艰难的龙的迹线。1935年秋天,长征的队伍抵达陕北,宛如蛟龙归入了天造地设的圣地。从此,中共中央在陕北落脚,领导中国革命达13年之久。<br/> 这13年是中国历史上的非常时期,也是整个中华民族最艰难的岁月。这期间,共产党人披荆斩棘,改天换地,为自己、也为中华民族开创、铸造了璀璨辉煌的一段历史,使延安岁月成为中国革命进入如日中天的鼎盛时代。<br/> 一个时代是否优秀,是否蕴有重开新纪元的活力,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要考证这个民族在此期间是否产生了推动历史、主宰沉浮的伟大人物。而延安时代,正是中华民族一系列优秀人物共同趋向成熟的黄金岁月,这时的延安窑洞里点燃的是东方的圣火,这圣火促使马列主义在这块厚实的土地上日臻完善,被运用得出神入化、炉火纯青,也迅速地净化了、剥落了共产党人从历史道路上沾带过来的尘埃与泥泞,为之照亮了风光无限的前景。<br/> 13年里,延安像大风大浪里的灯塔一样放射出强烈的光芒,这光芒也具备着非凡的感召性与吸引力。那时节,这一方黄土地是一代年轻人最向往的圣土,仿佛是朝霞酝酿日出的所在,是春潮浩荡、红旗招展的“新桃源”,众多的优秀儿女聚集于延河之滨、宝塔山下,一个新政权的雏形便在这儿怀胎,终于分娩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br/> 13年里,延安是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构筑的最坚固、最结实的阵地。13个春秋囊括了八年抗日战争,凶恶的、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蹂躏了大半个中国,可就是撼不动延安,而最终被中国人民所挫败。红军刚刚落脚陕北,蒋介石急欲歼灭之,后果是打出了一个“西安事变”;蒋介石企图困死、饿死延安,一贯贫穷的土地反而破天荒地成为丰衣足食、鲜花盛开的沃土;日本投降,蒋介石对延安重兵围攻,孤注一掷,结果呢?迅速输掉了偌大个蒋家王朝。这13年,陕北、延安的生命力强韧得无与伦比,党中央和毛主席在这里出色地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战争史上创造了中外罕见的一系列奇观。<br/> 二万五千里长征,也可以说是千山万水间上下绵延的青藤长蔓,及至陕北、延安,才结出一拳青油油的小瓜,这青瓜的初期翠翠茸茸,染霞带露,寒来暑往13度,它日益硕大、茁壮,渐趋成熟。时至20世纪中期召开“七大”之时,它金色闪亮,香气弥漫,人类精神文明的长河仿佛在延安掀起了举世瞩目的一座高峰。<br/> 延安,世所公认是一方圣地。圣地的内涵博大丰富,包罗万象。时至本世纪六七十年代,以美国、日本、苏联为代表的许多先进国家,关于“延安学”的研究处于跃进时期,研究机构从二战爆发时的5所骤增为200所,研究人员达5000名之众,先后出版近百种各国文字的学术专著。<br/> 延安时代,作为一道神圣的历史风景,距我们并不遥远。<br/> 东方巨龙孕育于20世纪中期的“延安精神”,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陕北、延安生活战斗了13年所遗留下来的一笔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它有足够的能量运载古老、沉重的中华民族摆脱一切的惰性与历史的羁绊,走向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西平遥

第12版(副刊)<br/>专栏:<br/><br/>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西平遥<br/> 最近被国家建设部、文物局、我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申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项目。<br/> 平遥古城是我国目前唯一的一座保存完整、集明清时期城墙、街道、店铺、庙宇、民居于一体的古建筑群和具有真实价值的中国古代县城原型。平遥县委、县政府为使这座“文化古城”重放异彩,积极做好申报前的准备工作,制定了“开发保护并重,建设管理并举”的保护思路,组织城建、文化旅游部门整修复原了440米明清一条街,腾空了“日升昌”旧址,筹建开辟了“中国票号博物馆”,同时对城区的环境卫生、交通秩序进行了集中整治。今年计划投资1.3亿元,全面铺开了10项基础设施工程。王东光摄影并文(附图片)<br/> 图为山西平遥“魁星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