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6月21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澳门的小和大
本报记者王荣久
说起澳门,人们的第一个印象就是小。挂在口头上的形象比喻是“迷你城市”、“弹丸之地”等等,意思无非是小。
记者初到澳门,绕城一周,确实感到澳门不大。这里的公园、公共设施、名胜古迹处处给人一种小巧玲珑之感;就连公共汽车也不像北京的那样又长又宽,多是“中巴”;城市地图的比例尺,不是公里而是米;出租汽车的计程表每220米跳一个字;澳门人惜土如金,建筑物多是“瘦高”型的。22平方公里的面积(以前只有16平方公里,近年填海造地,澳门“长大”了),40多万人口,澳门不大,的确很小。
然而,常听朋友说,看澳门必须“立体思维”。如此看,澳门就大了。
小小的澳门联系着一个大大的外部世界。澳门是自由港。澳门的商店里,出售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可谓应有尽有。澳门的码头、机场,源源不断地把本地产品运往世界各地。澳门1994年进出口总额达到320亿澳门元(103澳元等于100港元)。现在,澳门参与的国际性或区域性的组织和协定已达80多个。由于历史上的联系和葡萄牙是欧盟的成员,澳门同世界上葡语国家和欧洲有着特别密切的关系。澳门现在取得了欧盟多项贸易优惠待遇,其中重要的有纺织品协议和普遍优惠制度。按照纺织品协议,欧盟给予澳门28类纺织品配额,使其出口到欧盟各国的纺织品得以免征关税。特别是1992年5月,澳门与欧盟签署的合作协定,确定双方互予最惠国待遇,并在经济、技术、咨询、培训人才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
美国是澳门的最大出口市场,对美出口占澳门出口总值的37%以上。由于澳门同美国签有纺织品协议,纺织品占澳门对美出口总值的70%以上。
澳门同香港、台湾和东南亚地区的联系,那就更密切了。据统计,到澳门的旅客70%以上来自香港;澳门机场开航后,台湾到祖国大陆的旅客有6成以上经澳门入境。40多万人口的城市,去年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地的770多万人次的旅客,他们留下80亿澳元的消费。澳门的接待空间和潜力,确实够大的。
独特的国际联系,对澳门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非常有利。最新统计表明,澳门的人均国民收入已达16000美元。小城市面向大世界;小城市紧连大世界,澳门不小。
别看澳门地方小,500多年前就是我国最早的对外开放口岸,曾是商船云集,成为远东最繁荣的商港。作为东西方贸易中心和中西方文化的交汇之地,澳门在世界发展史上曾发挥了重要作用。澳门在近代中国历史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林则徐就是从澳门接受过西方的信息,并曾驻守澳门,开展禁烟活动。孙中山先生也曾多次到澳门,以此为基地进行革命活动。今天,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在澳门随处可见。尖尖的西式教堂、典型的南欧建筑同妈祖庙、观音堂等各种中式建筑相映成趣,融为一体。小小澳门包容了东西方文化,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过去和现在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澳门虽小,背靠着的却是幅员辽阔的强大祖国。统计数字告诉我们,每年从连接祖国内地和澳门的陆路通道拱北海关进出人数达到2000多万人次,平均每天就有近7万人次进出。澳门和祖国不可分。祖国发展、强盛,澳门稳定、繁荣,这已是澳门人民的共识。他们现在正在满怀信心,从事着澳门顺利回归祖国的大事业。澳门人民关注着回归的进程,关注着基本法的推介和落实。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就要回归祖国,中国政府届时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继香港之后,“一国两制”的创举,将在这里得到充分展现。世界将对澳门刮目相看。正如人们常说的,澳门虽小,干的却是大手笔。澳门大有作为。
由此看来,澳门并不小。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南阳加强供港澳优质活畜基地建设
本报讯以盛产黄牛和黑猪而享誉海内外的河南省南阳在向港澳地区提供大量活牛、活猪和各种畜肉的同时,采取措施加强供港澳活畜基地的建设,以期为港澳同胞提供更多优质的肉食品。
近年来,南阳黄牛大量供应港澳市场并受到欢迎。当地政府积极采取措施组建了南阳肉食集团这一当地最大的从事养殖、屠宰、加工、储运和销售的肉食公司。目前年可育成黄牛2.4万头,年养瘦肉型猪可出栏2万头,主要供应香港市场。集团公司将逐步加大供应港澳优质活牛、活猪的数量。南阳丰富的畜牧业资源开发潜力巨大,港澳地区在资金、技术等方面具有优势,在这里合作开发畜肉食业将大有作为。
(谢海富陈少强赵新兵)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知耻”而作《回归图》
——近访戈壁
草人
一幅长近20米的香港《回归图》引起国务院港澳办主任鲁平的浓厚兴趣。5月26日,在珠海出席香港特区筹委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的鲁平,与部分筹委会委员一起观摩了此画,评价甚高。
这幅卷本式国画,又名《香港一百五十年》,系我国微雕大师、书画家戈壁的近作。画长1997厘米,宽630毫米,上部的2/3篇幅用明丽的色彩描绘了香港当今的繁荣景象,下部的1/3则以淡淡水墨勾画了香港被英国殖民者割让、“租借”、管治的150年史和历史人物片断。
“画长1997厘米、宽630毫米,取的是屈辱的民族史将在1997年6月30日随英国管治香港的结束而结束之意。”戈壁如是说。
戈壁称,作此画缘自“知耻”二字。
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首度访华,一直悬而未决的香港问题开始摆上中英谈判的桌面。时在北京的戈壁遂萌生创作的愿望。
“我当时想,鸦片战争已过去140年,香港为何还在英国人的手里呢?清政府打了赔,赔了还要割,这又是为什么?这种想法驱使我去买书、借书,去了解香港被英国殖民者割占的来龙去脉。”戈壁在向笔者说这些话时,仍难掩内心的激动。
从那时起,戈壁暗下决心要做两件事:一、“修复”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的“万园之园”——圆明园;二、创作一幅反映香港百年史的画卷。
第一个愿望他先做到了。1989年,当他耗时四年完成的巨型立体微雕《圆明园》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时,引起轰动。戈壁成为100多年来在微观世界中全面恢复圆明园全貌的第一人。
为了画好香港《回归图》,他作了13年的准备工作。从1982年起,他只要看到有关香港的书籍就买下来,细细阅读。
就在笔者采访他的几天前,他还托一位朋友一次从香港买了2000多块钱的书。
“看有关香港的书或资料,很枯燥,常常看不下去,这时,我就为自己打气:一定要坚持下去,要为中国人争口气,为后代留下点东西。”
纸上得来终觉浅。去年12月,戈壁赴新加坡办个人展载誉归来,应邀赴香港大学讲学。他用了7天多的时间,跑遍了香港的角角落落,追寻历史足迹,实地写生。
从去年底起,他真正开始动笔作画,星夜兼程。到今年5月上旬,他初步完成了这幅历史画卷。于卷首,他手书一首《满江红·香港一百五十年》,词曰:繁华香港历风雨百五十年从头阅天翻地覆豪杰众起鸦片战烟屈史始列强分割日侵占三年零八月血腥记民族耻今日雪炎黄恨方可灭张正义香港回归中国一国两制更繁荣港人治港自管理国际自由港腾天飞
现年62岁的戈壁一生坎坷,曾被打成右派入狱5年。他创作的微雕《唐诗三百首》、《美国40位总统像》、《百八钟声》、《千佛梵宫》等,在海内外声誉颇高。奇的是,他亦精通书法、绘画、根雕、摄影、篆刻、诗文联对。他现在住在珠海,武夷山市建有戈壁艺术馆。
戈壁说,香港《回归图》还缺一点内容,他力争早日完成,早日装帧,早日在北京、香港展出。
戈壁艺术展的策划白梦小姐表示,《回归图》有历史的凝重感,但也通俗易懂。她计划将画拍摄下来,制成精美的小册子,让香港、内地的孩子们不忘国耻。(附图片)
5月26日,画家戈壁在珠海向出席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第三次会议的部分委员介绍他的新作——香港《回归图》。这幅长卷浓缩了香港150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巨变和现代风貌。
新华社记者刘建生摄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一次难得的聚会
北京四中校长邱济隆
我们北京重点中学校长访问团一行15人,应台北第一女子中学校长丁亚雯和“台北建国中学”校长刘玉春的邀请,于1996年4月7日至4月15日访问了台湾。在访台期间,我们和台北“明星”中学的校长20余人,共同参加了“海峡两岸高中教育研讨会”。
这次研讨会,是海峡两岸高级中学校长间一次难得的聚会,是海峡两岸普通教育领域的交流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标志。海峡两岸的40余名著名中学的校长坐在一起,就“21世纪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专题研讨。同时也对两岸高中教育的情况进行了交流,气氛活跃、融洽。
为了使这次研讨会能顺利、如期地在台北举行,台北第一女中及“台北建国中学”为此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在我们访问台湾之前,台湾当局有一条“政策”,即两岸的学术交流活动,只限于高等学校。按照这条规定,我们北京的这14位重点中学的校长就不能赴台湾参加“海峡两岸高中教育研讨会”。在台湾同行们的不懈努力之下,台湾当局不得不修改了这条“政策”,即允许在高中有3年以上教龄的教师和校长,赴台湾进行学术交流活动。作为这次赴台访问团的团长,我深信今后祖国大陆将有更多的中学校长和教师去台湾访问,两岸的高中教育界的交流会日益增多。
研讨会期间,我们参观了台湾最著名的三所高级中学——台北第一女中、“建国中学”和台湾师大附中。在主人的精心安排下,还绕台湾岛一周进行参观、旅游活动。
从我们所参观的学校来看,台湾学校的教育经费是充足的,如:台湾师大附中一年经费约为3亿元台币(合1亿元人民币)。教学设施是比较先进的,这三个学校的操场全部都铺有塑胶跑道和人工草皮。教师的地位比较高,待遇也比较好。台湾中学的教材中有不少继承、弘扬祖国文化传统的内容。台湾的中学教育中非常注意对学生的个别辅导,设有辅导室等机构,其功能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就业或升学指导等项工作。台湾的普通教育也面临很多问题,一是学生升学压力极大,学习负担很重。像台北第一女中这样的“明星”学校中,有大约60%左右的学生晚上还要参加补习学校的学习。台湾师范大学是比较难考的大学之一。为帮助学生能考上大学或考上名牌大学的补习学校非常多。二是青少年教育面临严重问题。有些学生不读书,有的吸毒,有时还出现学生打老师等现象。正值我们访台期间,台湾解除了一条对学生禁止体罚的禁令,允许教师打学生手心。这引起台湾的教育界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和争论。
这次访台期间,我们受到台湾朋友的热情友好的接待。我们所住的饭店都挂出了横幅欢迎我们,有些台湾朋友当得知我们是从祖国大陆来的,他们便主动过来和我们聊天。我们所接触的台湾朋友都向我们表达了他们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愿望。这次对台湾的访问,使我们亲身感受到了海峡两岸骨肉同胞的手足之情。我们这次难得的聚会是短暂的,但友谊是长存的,我深信,我们还会在北京或台湾再相聚。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港澳基本法比较研究》在澳门出版
新华社北京电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颁布六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颁布三周年之际,《港澳基本法比较研究》一书,已由澳门基金会出版,并在港澳地区发行。
该书构思新颖,运用比较法学的方法,把香港、澳门基本法进行比较研究,阐明了香港、澳门基本法如何体现、贯彻、落实“一国两制”的战略思想;全书比较全面地说明了两部基本法每一条文的立法原意和精神,详细阐述了两部基本法相同和不同的规定,并从历史、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制度等不同的角度和方面,揭示了香港、澳门基本法相同和不同规定的背景和原因。该书也对香港、澳门现行的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制度等作了程度不同的介绍。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江西吉安籍台胞热心家乡建设
本报讯日前,“旅台吉安同乡会”肖道安、龙雨霖等五位江西吉安县籍台胞,为(吉安县)江西省文天祥文化发展基金会捐款一点二万美元,用于建设吉安县文天祥纪念馆。
近五年来,吉安县籍台胞已捐款二百一十万元人民币,热心资助家乡发展文化教育、水利水电等事业。随着“京九”铁路的建设,吉安县开发了文天祥纪念馆、宋代名窑——吉州窑等观光旅游资源,建设了城东经济开发区。经济建设乘势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吸引了许多吉安县籍台胞回乡探亲、观光旅游。回乡台胞耳闻目睹家乡的巨变,触动了他们爱国爱乡的情怀。一九九○年以来,先后有六百多人次的台胞回吉安县探亲观光,共捐款二百一十万元人民币,资助家乡建设。吉安县登龙乡籍台胞郭淮禄,一九九○年至一九九三年间,他慷慨捐款八十万元人民币。由他捐建的一条水泥渡槽,已使一百多亩粮田旱涝保收。
(温振春)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5月30日,沈阳市皇姑区42所小学的1000名学生,在一条97米长的条幅上作画97幅,从不同侧面形象地反映了孩子们祈盼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的心愿。新华社记者郭大岳摄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迎九七话香港

  迎接一九九七我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收复香港的历史回顾(上)
刘蜀永
从19世纪40年代初起,英国依仗武力威胁和外交讹诈,侵占了历来属于中国的香港地区。150多年以来,中国人民一直渴望收复香港地区。
清朝时期
早在鸦片战争时期,英军强占香港岛以后不久,中国的爱国人士和官员就强烈提出了收复香港的主张。
1841年1月25日,英军强行侵占了香港岛。2月1日,英国驻华全权代表义律和远东舰队支队司令伯麦即联名发出布告,谎称已与清朝钦差大臣琦善“成立协定,将香港全岛地方让给英国统治”。香港居民立即表示反对英军的侵略行径。据历史资料记载:“香港绅民以不愿为夷,联名控诸抚院。”内地爱国官员、人士也行动起来。当时林则徐被革职尚留在广东,他对英军侵占香港岛“闻而发指,劝怡良(广东巡抚)实奏”,并且说:“人民土地皆君职,今琦善未奉旨而私以予叛逆之夷,岂宜缄默受过。”在林则徐的鼓励下,1841年2月11日,怡良向道光皇帝揭发了琦善“让给土地人民”之罪。2月21日,东莞籍绅士邓淳在郡学召集会议,拟定呈文说:“伪示横悖已甚,宜加痛剿。”他们结队前往督府请愿。琦善竟恐吓说:“款夷出自上意,而诸君未识情形,争执如是,早晚祸及,……”请愿绅士未被压服,驻防进士朱朝玠等与琦善一直辩论到太阳偏西。邓淳等还联名上书怡良,指出丢失香港的严重后患:“倘或聚徒蚁穴,窥近虎门,将水陆大费张罗,斯省会岂能安枕。”表达了“白叟黄童,群思敌忾,耕氓贩竖,共切同仇”的心情,要求怡良“为国宣猷,为民除害”,“顺舆情以挞伐”。怡良等见到呈文后表示“愿与该绅士同听凯歌”。这场斗争造成了反对割让香港、要求收复香港的强大舆论,打击了琦善的卖国投降活动,是琦善始终不敢与义律签署条约的重要原因。
鸦片战争期间,在中国社会各阶层都有收复香港的呼声。爱国官员裕谦主张招募广东水勇“攻剿香港”。广西巡抚梁章钜也主张“认真团练乡勇,以收复香港为首务”。双目失明的爱国知识分子张杓在《陈善后事宜》的呈文中说:“又闻有乡人愿先收复香港,功成后补给口粮者。特无人号召之,匿不肯出。”1841年秋冬,英军北上进犯闽浙期间,参加三元里抗英斗争的水勇头人林福祥上书两广总督祁?,义正词严地宣称“夷不可信,和不足恃,香港不可不复”。他主张趁英军北上“由香港后路,潜师袭取”,并自告奋勇说:“祥愿自率本队,以当前锋,少有畏缩,即正军法,亦无悔焉。”
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利益,清朝政府还是主张收复香港的。1841年广州战役前后,道光皇帝一再命令靖逆将军奕山说:“香港地方,岂容给与逆夷泊舟寄住,务当极力驱逐,毋为所据。”“即使香港并非险要,亦必须设法赶紧收回,断不准给予该夷,致滋后患。”此后多次命令“相机攻克香港”。直到1842年5月,他还说:“香港地方,岂容逆夷久据”,如已准备妥当,应该“乘机进取,明攻暗袭,收复香港,以伸国威。”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咸丰皇帝也曾命令钦差大臣黄宗汉密筹“乘夷兵赴省之时,捣其香港巢穴”。但是,由于清朝政治腐败,经济技术落后,在两次鸦片战争中接连失利,清朝封建统治者非但不能“收复香港,以伸国威”,反而在强敌的淫威下,退让妥协,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先是被迫正式割让香港岛,继之被迫割让九龙,最后又被迫同意租借“新界”。
巴黎会议与华盛顿会议上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列强于1919年1月召开了分赃会议——巴黎和会。与会中国代表向会议提交了两项提案。第一项包括废弃势力范围、归还租界、归还租借地等七点内容;第二项是取消“二十一条”。在归还租借地的要求中,明确地提到了新界。听说中国要求收回租借地,英国官员顿时紧张起来。驻华公使朱尔典(J.N.Jordan)在北京草拟了使租借地“中立化”或“国际化”的计划,作为对策。英国殖民地部和外交部联合反对让出新界。不过他们只是虚惊一场,因为帝国主义列强控制的巴黎和会根本拒绝讨论中国的提案。1919年5月14日,巴黎和会主席克里孟梭在给中国外交总长的信件中说,解决这些问题不是这次和会的职责,建议在国际联盟能行使职权时,提请其注意。
巴黎和会没有完全解决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分赃问题,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对战后远东和太平洋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进行再分割而召开了华盛顿会议。会议期间,中国代表顾维钧于1921年12月3日要求取消和早日停止使用所有的租借地。由于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斗争的压力和列强之间的相互矛盾,法国声称同意撤出广州湾,英国后来声称在集体交还租借地时会放弃威海卫,日本也被迫表示同意交还胶州湾。英国代表、枢密院大臣贝尔福(A.Balfour)在会上力图避开新界的问题。他说,新界应该继续由香港管理,“因为没有它,香港就完全无法防守”。在12月7日的第13次会议上,中国代表反驳说,保留新界并不是保卫香港的唯一解决办法。由于英国得到其他帝国主义强国的支持,在华盛顿会议上,中英双方仅就新界问题进行过一次小小的交锋,就不了了之。(附图片)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列强于一九一九年一月召开了巴黎和会。与会中国代表在归还租借地的要求中明确提到了新界。图为巴黎和会会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