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6月19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科技园地)
专栏:

  醒来吧!农业的“保护神”
王卫国
千百年来,在我们这个幅员辽阔的国度里,病虫害年年发生,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气候环境趋暖,田间生态、病虫群体发生变化,因此病虫害更趋严重。全国每年防治面积达38.6亿亩次,每年因病虫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亿元以上,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在我国现有病虫害防治中,化学防治占着主要位置,全国年销售各种制剂农药达70多万吨,然而,用于喷洒农药的植保机械又是什么状况呢?
植保机械质量堪忧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农业机械有了一些进步,就其数量而言,全国手动喷雾器年生产能力已达1000万架(台),机动喷雾机达40多万架(台)。据1995年不完全统计,我国施药机械的社会保有量已经达到6000多万架(台)。目前平均每万亩耕地拥有手动施药机械约400台,机动机械约3.8台,但就其质量而言,其情况实在令人担忧。
在现有的施药机械中,具有五六十年代水平的仍占80%,达到80年代水平的仅占20%,特别是遍布全国广大农村几乎家家户户使用的手动施药机械,至今还是五六十年代的老机型。这些机械不仅效率低,单机每天仅防治2—3亩,而且喷头单一,制造质量差,施药中边喷边漏,喷出的农药又不能有效地对中靶标,使得我国农药的有效利用率在大田作物中只有20—30%左右,在果树上仅有15%左右。这样既不能有效地防治病虫害,而且大量被浪费的农药进到土壤、水、空气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还造成人员中毒,有时每年中毒人数高达10万以上,甚至还有伤亡。
今年我在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德国联邦农林生物研究中心访问学习中,深深感到德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情况值得我们借鉴。德国在植保机械的研制开发方面十分重视施用农药的药物的分布区域、雾滴尺寸、飘移性、沉积量等问题,特别重视保护生态平衡,尽可能地避免污染周围环境和过度残留。而在我国大多数科研单位和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时,往往只是注意机械的功率、射程等问题,不大注意对喷洒系统进行研究,特别是对于手动喷雾机的喷杆和喷头很少注意改进。
植保机械管理混乱
植保机械是与人畜安全、生态环境有着密切关系的特殊器械,所以发达国家一直把植保机械与农药一道被列为特殊商品管理进入市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但迄今为止,还未制定植保机械市场准入标准,也没有设置管理这项重要工作的专门机构。这些年来,由于价格问题等原因,生产植保机械的国有企业连续亏损,没有资金进行技术和设备的改进,大多企业改行生产别的产品,植保机械专门企业从原200多家锐减到20来家,而农民又需要植保机械,所以大量的乡镇企业和个体户在没有技术和良好设备情况下一哄而起,致使80%劣质产品充塞市场,出售给农民。据统计,在我国每年生产的近千万架(台)手动喷雾器中,只有200万架(台)左右为国家专门生产企业生产,其余七八百万架(台)大都为不具备条件的乡镇企业和个体户等制造。这些低劣的产品大都是由垃圾废料加工而成,其质量可想而知,所以造成药箱等部件漏药。可是德国和工业发展国家则不然。他们大都设立了专门管理机构以代表国家执行有毒化学制品容器和器械必检制度,并且紧紧抓住通过制定产品市场准入标准这个关键环节来严格地控制市场,使一些劣质产品不能在市场流通。
我在德国期间,恰遇国际农业新技术展览会在汉诺威展览馆举行。我随德国联邦农林生物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到展览会工作,使我对他们的工作方法有了更深的了解。此次展览会的参展国家大多为发达国家,参展产品多为当今世界最新技术产品,生物研究中心的人员首先逐一对参展的德国和外国企业植保机械展品进行调查和登记。若发现某公司的产品采用了新的技术,他们就会详细了解采用新技术后的施药效果,并通知公司将样机送生物中心检测,若发现某公司的产品是第一次进入德国市场,无论是新机型还是老机型,他们都会对此倍加注意,并详细了解机械性能,同时通知公司送生物研究中心检测。所以生物研究中心的工作不论在欧共体国家还是在世界上都是引人注目的和值得称道的。
扭转落后局面刻不容缓
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根据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认为要想尽快改变我国植保机械行业科研生产的落后状况,推动植保机械事业的发展,我国应该迅速采取以下几项重要措施。
——我国在农药管理方面已设立了专门管理机构,即农业部农药检定所,但没有设立植保机械管理机构,所以造成了大量落后劣质产品在市场上任意流通。据此,农业主管部门应组织有关专家、企业家参照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研究制定我国植保机械市场准入标准,并设立组织管理这项重要工作的专门机构。
——根据我国大部分地区以分散经营为主的实情,国家应下大气力重点支持几家大型植保机械研究院所和企业,联合攻关,尽快研制开发出一批操作简便、负重小、价格低、利于推广的小型机械。喷洒部件要多样化,要迅速改变我国目前喷洒部件单一、造成农药大量浪费的局面,力求研制和推广对不同作物、不同地域条件的施药喷头,以提高其喷洒效果。
——国家应适当加大投资强度,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和科技人员在标准制定、施药机理基础研究,引进关键技术设备、机具改进应用技术等方面进行协作攻关,并迅速建立健全植保机械施药性能检测手段,使我国植保机械真正成为农民获取丰收的“保护神”。
编后:喷雾器、喷雾机等植保机械,不仅是我国广大农民用来防治病虫害、夺取农业丰收的“保护神”,而且也是与人畜安全、生态环境有着密切关系的特殊器械、特殊商品。
尽快制订出植保机械市场准入标准、设置植保机械的管理机构,是我国农业主管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加紧植保机械施药机理的基础研究、组织机具改进技术的联合研制开发,是我国农机科研人员刻不容缓的任务。
愿我们的植保机械真正成为防治病虫害的得力助手,愿我们的农民兄弟不再因喷洒农药而中毒伤亡。


第10版(科技园地)
专栏:

  高校是发展科技事业的重要力量
温家宝
对于高校的科技工作,小平同志有过多次明确阐述。他在1977年7月29日的一次讲话中指出:“重点大学既是办教育的中心,又是办科研的中心。”同年8月8日再次讲道:“高等院校,特别是重点高等院校,应当是科研的一个重要方面军,这一点要定下来。它们有这个能力,有这方面的人才。事实上,高等院校过去也承担了不少科研任务。随着高等院校的整顿,学生质量的提高,学校的科研能力会逐步增强,科研的任务还要加重。朝这个方向走,我们的科学事业的发展就可以快一些。”“重点大学都要逐步加重科研的分量,逐步增加科研的任务。”
全国有1054所普通高校,教职工104万人,其中专任教师40万人;有280万在校学生、13万在校研究生;有科研机构3309个,理工农医等学科的研究与开发人员13万多人。全国高校已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10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9个,国家工程技术中心6个,分别占全国总数的64.3%、30.7%和8.7%。在国家教委的统一领导和科技部门的支持下,高校这支科技力量承担了大量的科研开发任务,为繁荣我国的科技事业、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了解,“八五”期间,高校承担国家科技任务的比例是:攀登计划课题约占3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面上基金课题约占67%,重点项目约占36%;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和基金项目约占60%;高技术“863”计划民口5大领域的专题数约占49%;科技攻关任务经费额约占14%。
高校取得这么显著的科技成果,表明高校特别是重点高校是国家整个科技队伍的一支重要方面军,同时也表明这支方面军已经纳入了国家科技发展的总体部署,成为执行各项科技计划不可缺少的力量。
继续发挥高校的科技优势
我国的科技力量大体以五种形式分布在社会各个领域,第一种是包括中科院在内的国家、地方和部门独立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第二种是高校的科技力量;第三种是企业的科技力量;第四种是国防系统的科技力量;第五种是社会的科技力量。我们要通过科技体制改革,特别是结构调整和人才分流,解决目前存在的机构重叠、力量分散、课题重复、效益和效率比较低的问题,使各方面的科技资源达到最佳配置。这是科技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高校的科技优势在哪里?第一,多学科人才密集,组成宏大的人才梯队,并且从下至上形成不同学科人才选拔、培养、输送、起用的规范渠道和跨地区、跨部门甚至跨国界交流的网络。第二,高校特别是综合性大学,设置文、理、工、农等学科,兼有数、理、化、天、地、生等专业,具有综合学科和综合集成的优势。第三,已建成一批国家级的科研教学基地,包括100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第四,具有教学与科研结合的机制,可以利用一部分教学条件和实验设备,通过培养研究生等形式从事科学研究。第五,基础理论教学和研究的实力比较雄厚,为科技成果的应用、开发和转化提供了源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又为高校的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如何发挥这些优势?
(一)根据“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大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科技人才。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科学研究的希望,在于它的队伍有来源。科研是靠教育输送人才的,一定要把教育办好。”高校要把为经济建设和科技事业培养、输送合格的优秀人才作为第一位的任务。
(二)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领域,要瞄准国家确定的目标和世界科技前沿,统筹规划,大力协同,集中力量,重点攻关。对于高校承担的攀登计划、“86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委要加强组织和协调,鼓励师生努力攀登科学高峰,取得高水平的科技成果。有应用前景的基础性研究和高科技研究要与技术开发工作相衔接,努力实现产业化。北大方正集团的激光照排系统就是这方面的成功范例。
(三)要坚持实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相结合,达到优势互补、科技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大力提倡教学人员与科研人员相互兼职,鼓励高校与科研单位实现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共同使用科技图书、资料和科研设施,共同承担科研课题,共同培养人才。高校还要与产业部门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四)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总的要求,是使人才的培养能更加适应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的需要。首先,要让学生打好基础,为今后从事科技工作练好基本功。其次,要注意吸收当代先进的科技知识、科学理论和科技成果,不断丰富和更新教材,使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扩大知识面。其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个民族没有创新精神是没有希望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娃娃抓起,从学生抓起。要让学生学会动脑、动手,学会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来解决问题。其四,研究生的培养要与科研任务结合,在实践中提高科研水平和技能。其五,在培养大批专业科技人才的同时,要注重培养科技“帅才”,即能在一个方面领导并组织科技工作的人才,既懂科技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和目光远大并能筹划未来的学科带头人。
为青年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培养和造就青年科技人才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大任务,传、帮、带是老科学家第一位的任务。要为青年科学家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要给青年人压担子。打破论资排辈,敢于在科研、教学中起用青年人,让他们挑大梁,并对他们严格要求,使他们尽快成长为学科带头人。
——要及时解决青年科技人员的职称,特别是高级职称问题。评定职称不受年龄限制。两院院士中也要逐步增选一些青年人。后继有人是我国科技事业兴旺发达的标志。
——要鼓励青年人创新,努力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年人创新的环境,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允许失败。
——要尽可能地为青年科技人员的工作、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生活条件主要是解决住房问题。工作条件主要是让青年人有科研项目、有工作任务。
——要加大自然科学基金对青年科学家的支持力度。
——要采取措施吸引出国留学人员回国,或以多种形式参加国内科技工作,如合作研究、短期聘用、访问讲学等。只要有利于国家的建设事业、有利于教学和科学研究、有利于学术交流、有利于出成果,为国服务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
(注:本文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温家宝同志1996年4月22日在考察北大生命科学学院并与中青年科学家座谈时的讲话。)


第10版(科技园地)
专栏:电脑与生活

  电脑同我开玩笑
林完红
我用电脑写新闻稿还是近两年的事,但它可同我开了不少玩笑。
记得有一次,版面上急需编排我的一篇稿件。那时我刚刚学会用电脑写稿,就高高兴兴地打开微机准备一气呵成,打到一半时,不知随手碰了哪个键,电脑死机了,再开机,屏幕上一个字也没有。半途而废,我不敢怠慢,只好乖乖地用钢笔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完发排。这是电脑同我开的第一个玩笑。
有了这次教训,我再用电脑写稿时,几百字就存一次。但是,仍未逃脱“厄运”。去年国庆节前夕,我为报纸写一篇文章,文章已写好,就在编排时,又不知按了什么键,机器说,我已设置密码,请先输入密码再调阅。我哪来的密码?此次劳动又成为“无私奉献”。
吃一堑长一智。后来我专门准备了软盘,完稿后就拷贝在软盘上。问题还是发生了。一天下午,我想把一篇稿件从软盘里调出来修改一下,输入文件名后,又是一个字没有。据说,可能是我存盘时操作不当。
电脑就是这样一次次同我开玩笑。我从中也悟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电脑绝不徇私情,在这个铁面无私的“包公”面前,功夫不扎实,一知半解是不行的。


第10版(科技园地)
专栏:

  寻找太空生物
朱华钧
前几年美国经济衰退,美国政府大量削减科研经费,致使许多科研机构大量裁员,许多科研项目下马。
但坐落在加利福尼亚州芒廷维尤的“探索外星情报研究所(SETL)”的科研人员说,他们没有由于政府削减预算,而弃置他们搜寻其他行星的生物的计划,他们一直坚持对太空进行探索,因为他们从私人渠道得到足够的资金。
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认为:发现外星球生物的最好办法是探索那些生物所发展的工业技术。因此,他们集中精力,一直在监视银河系的无线电信号。
该研究所的肯特·卡勒斯研究员说:他们研究所的前途非常光明。研究所在2000年前将监视1000个恒星;到2010年将监视100万个恒星。
还有其他一些研究人员也在寻找太空生物。哈佛大学的保罗·霍罗威茨拥有能同时收听到2.5亿个无线电波道的装备。这些装备能获得远自1000光年的许多信号。
显然,美国的科学家们为寻找宇宙的生物从事着艰巨的工作,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取得突破。卡勒斯期待研究人员们能在2020年前发现智慧的生物的迹象。他说,如果他们做不到,他将重新考虑认为这个星系有其他智慧生物的见解。


第10版(科技园地)
专栏:

  中西部:加速农业产业化
章力建
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既能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又能整体推进农业与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发展战略,在我国一些地区已经有了若干年的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农业产业化实质上是农业新技术的产业化。事实表明,这种方式不仅适合于发达地区,也同样适用于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
农业是中西部地区的基础产业,在缩小沿海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发展差距的过程中,要首先发展农业,向贫困地区农户提供技术、信息等服务,增强农户抵御市场和自然双重风险的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
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已初步形成了4种具有代表性的模式,即支柱产业带动型、市场带动型、龙头企业带动型、中介组织带动型。从贵州实际情况看,存在着比较现代化的工业和仍然相对落后的农业并存的局面,农户对市场的风险承受能力弱,市场开拓能力不强等。但贵州资源优势突出,野生植物3800多种,药用植物3700余种,野生动物资源1000余种,山地、丘陵占97%,可开发的非耕地为耕地的3倍多,有着较大的深加工、精加工增值能力,加上农村劳动力相对剩余等,近期内宜采用紧密型的“龙头企业带动型”和“支柱产业带动型”模式,加速农业产业化步伐。
我国中西部地区现已具备了农业产业化的各种条件。以贵州为例,“八五”期间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934项,开发新产品1718项,为产业化提供了基础。省政府已从今年起实施建立100个科技示范基地的“双百千万”星火工程,以培育10个区域性支柱产业,建成10个产值或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小巨人企业等。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火车头”,要多层次、多成分、多形式地兴办龙头企业,特别是对那些开发名、特、优系列产品的企业、市场潜力大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高科技和外向型企业等,要给予特别支持。


第10版(科技园地)
专栏:

  核技术访古探幽
廖声武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发现了铀的天然放射性。100年过去了,今天,核技术以它的优势显示着强大的生命力。走进历史,访古探幽,帮助人类解决历史疑案,核技术同样承担着特殊的使命。
解开包拯被砒霜毒死悬案
包拯是我国历史人物中清正廉明、刚直不阿的形象。他是北宋庐州(今合肥)人,生于真宗咸平二年(999年),死于仁宗嘉祐七年(1062年),享年64岁。墓志铭记载:“嘉祐七年五月己未(十三)方视事,疾作以归。上遣使赐良药。辛未(二十五)遂以不起闻。”由于这段记载,历史上一直疑虑重重。他的死显然与皇帝派人送“良药”有关,于是后人一直怀疑,是否有人给包拯下了砒霜?
1973年,包拯墓所在的安徽合肥东郊大兴集,因附近工厂扩建,发现了包拯遗骨和墓志铭。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安徽省博物馆的科技工作者,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分析法,对包拯遗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他的头骨中砷(砒霜)和铅含量比现代人低,这一结论排除了包拯服用砒霜致死的可能性。
耶稣“裹尸布”为赝品
耶稣是基督教的创始人。他在犹太各地传教,引起犹太教当权者的仇视,被罗马帝国驻犹太总督彼拉多钉死在十字架上。据说当时包裹耶稣的一块“裹尸布”被保存下来。这块带有血污的麻布被当作圣物,珍藏在意大利都灵的大教堂里的一个银制小箱中,每隔50年向基督教善男信女们展示一次。最后一次展示是1978年,当时有300万信徒从世界各地涌向都灵,朝拜这块圣布。
1988年,由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和瑞士苏黎世工学院的科学家用加速器质谱技术对这块裹尸布进行了研究,他们从它上面取出少量纤维,最后采用粒子鉴别技术和探测器对所测核素进行测量,同时用它来鉴别同量异位素测出它的寿命,经测定,这块貌似神圣的“裹尸布”原来是块赝品。
为古人摄像
核技术不仅具有辨别真伪的能力,它还能使残碎的物体复原,显出原有的形貌来。具有如此神奇功能的是核成像技术。
几年前,埃及发现一具3000多年前的女尸,尸体已腐烂,面目全非,从她的墓志铭上发现她叫泰伯丝,是一名歌手。考古学家利用核成像技术对她进行断层摄影,使她的骨骼、肌肉、眼窝、头发、内脏等器官清晰地再现出来,从她颅顶骨内的一处陷窝判明,她是患脑瘤而死的。


第10版(科技园地)
专栏:科技杂谈

  妙哉,“点科”
李文忠
在安徽省池州及其周边地区,电视的黄金时间不再被“点歌”占领,取而代之的是“点科”。
所谓“点科”,就是由当地的种植养殖户,将自己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集中起来,再由电视台“搭桥”,请科技人员“现场”示范、解答。农户通过荧屏心领神会,受益匪浅。“点科”这一招堪称妙绝。
“点科”妙就妙在它是三方受益的事。其一是传媒受益。眼下,电视在农村已普及,是主要的传媒工具之一。利用音像将科技成果“嫁”出去,实质上就等于将科普的课堂搬到了农舍,大大拓展了传播的空间。其二是农民朋友受益。姓“农”的渴望科技投入,然而此投入非彼投入。一项技术成果,是不是值得投入,投入后能产生多大效益,这是农民最关心的事。其三是科研人员受益。那些致力于科技攻关的科研人员,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能直接转变为生产力,发挥效益,自当甚感慰藉与大幸!
“点歌”与“点科”虽一字之差,但所点的内容不同,社会效益也迥异。愿我们的传媒多多“铺路”,发挥“一己之长”,为读者或观众开辟科技致富之路。


第10版(科技园地)
专栏:

在日前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上,90岁高龄的著名物理学家余瑞璜院士见到老朋友、首批中科院外籍院士、美国数学家陈省身分外高兴。姚大伟摄


第10版(科技园地)
专栏:

中科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长朱作言教授(左三)承担的国家“863”计划“快速生长鲤鱼基因工程育种”已取得重大成果。图为朱作言教授和他的助手们在观察鱼卵的发育情况。
詹国强摄


返回顶部